虎皮營驛城。
瓦剌輝特部首領、安樂王把禿孛羅的大帳裏聚滿了蒙古軍隊的高級將領,相互間交頭接耳地在那裏低聲議論著李雲天要與蒙古軍隊決戰的事情。
大帳正前方的虎皮椅子上,蒙古軍隊統帥把禿孛羅身皺著眉頭望著現場的眾人,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雲天竟敢主動出戰,心中不由得感到頗為疑惑,因此接到李雲天的戰書後把蒙古眾將請來商議對策。
在把禿孛羅看來,李雲天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明軍將領,應該不會以弱攻強,貿然進攻虎皮營的蒙古軍隊,這使得他心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
當銀州城被明軍攻破,城內蒙古軍隊全軍覆沒後,把禿孛羅就對李雲天充滿了警惕,認為這個忽然之間冒出來的年輕明軍將領實在是厲害,竟然能出人意料地接連在清風穀和銀州城取得兩場大勝,刹那間就扭轉了明軍在遼東的戰局,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尤其令把禿孛羅沒有想到的是,李雲天竟然把穆都放了回來,這令他有些捉摸不透李雲天的心思,同時也了解到李雲天手下的明軍裝備了一種十分厲害的火器,使得蒙古引以為傲的騎兵喪失了用武之地。
不過,把禿孛羅認為明軍之所以取得清風穀和銀州城的大勝,並不是憑借著火器的犀利,而是李雲天的運籌帷幄以及三軍用命,否則銀州城的蒙古軍隊豈能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而在此之前,遼東的明軍根本就不是蒙古軍隊的對手,數千蒙古兵就能將一兩萬遼東明軍牢牢地壓製在城池裏,四門緊閉不敢出來。
“少傅大人,明軍看來是被先前的勝利衝昏了頭,竟敢想要跟咱們決戰,咱們正好抓住這個機會將其一舉消滅。”議論中,坐在把禿孛羅左下手位的一名身材壯實的中年人抬頭望向了他,語氣輕蔑地道,在野外對抗蒙古騎兵無疑是自尋死路。
這名身材壯實的中年人是韃靼安斯特部首領達爾魯,被阿岱汗封為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也就是樞密院的樞密使,是阿岱汗的心腹近臣,用以在虎皮營牽製把禿孛羅。
瓦剌三大部的首領,也就是明朝所冊封的順寧王脫歡安樂王把禿孛羅、和賢義王太平分別被阿岱汗冊封為少師、少傅和少保。
在瓦剌三大部中,脫歡實力最強,把禿孛羅次之,太平實力最弱,三人結盟與韃靼部對抗,使得阿岱汗和韃靼太師阿魯台頗為忌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阿岱汗名義上是蒙古的大汗,但是此次進入遼東的蒙古軍隊中來自瓦剌部的士兵卻隻聽從把禿孛羅的命令,而韃靼部的士兵則以阿岱汗馬首是瞻,雙方誰也指揮不動對方的士兵,如果不是事前達成協議的話韃靼和瓦剌很難走到一起。
“來的正好,趁此機會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隻要滅了沈陽城的明軍,遼東可就是咱們的天下了。”
“老子就怕他們躲在城裏不出來,這樣可好,要讓他們常常老子手下鐵騎的厲害。”
“少傅大人,這是消滅沈陽城明軍的絕佳機會,卑職願意打頭陣。”
“卑職也願意打頭陣,望少傅大人成全。”
……
達爾魯的話音剛落,現場韃靼部和瓦剌部的將領們就七嘴八舌地開口向把禿孛羅請戰,很顯然無論韃靼部還是瓦剌部的將領都沒把沈陽城的明軍放在眼裏,認為隻要沈陽城的明軍離開了城池的庇護在戰場上不堪一提。
這倒不是蒙古將領們太過自大狂妄,而是先前明軍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太過差勁,先不遼東都司的明軍被堵在城裏不敢出來,宣德帝派來的兩路援軍都在戰場上被擊潰,這自然使得蒙古將領們對明軍產生了輕蔑的心態。
更何況,蒙古將領們並不認為明軍在戰場上有遏製蒙古騎兵的辦法,故而明軍要與蒙古軍隊決戰可謂正中他們的下懷,因此一個個踴躍請戰。
“明軍的火槍異常犀利,我軍在清風穀和銀州城吃了大虧,對陣時他們一定會把火槍營擺在中軍陣前,諸位在進攻時一定要避開明軍的中軍,從兩翼打垮他們。”
把禿孛羅見眾將求戰心切,知道與沈陽城明軍的這一戰無法避免,沉吟了一下後鄭重其事地道,“隻要衝垮了他們的陣型,那麽明軍就會陷入混亂,屆時我軍就能趁勢將其擊潰。”
“少傅大人,明軍一旦在戰場上失利肯定會逃回沈陽城,是否在其後方設伏圍殲明軍的潰兵?”達爾魯聞言微微頷首,隨後想起了一件事情,於是笑著問道。
“依知院的意思,派何人領兵前去設伏合適?”把禿孛羅也有此意,不動聲色地問道。
從雙方的實力上來擁有三萬騎兵的蒙古軍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輸了這一戰,因此把禿孛羅勢必要考慮抄明軍後路的問題,以防明軍潰兵逃回沈陽城,屆時攻打沈陽城將少了很多阻力。
不過,由於在座的將領來自韃靼部和瓦剌部,因此把禿孛羅並不好確定領兵伏擊的將領人選,很顯然這種伏擊完全就是白送的功勞,必須要平衡韃靼將領和瓦剌將領之間的利益。
“依下官來看,就由穆都和安察率軍前去設伏,兩人還年輕,正好趁此機會曆練一下。”達爾魯聞言微微一笑,看似隨意地道。
穆都是把禿孛羅的兒子,而安察則是達爾魯的弟弟,達爾魯如此安排擺明了是假公濟私,暗中撈取好處。
“穆都、安察,你二人各領五千人馬在距離沈陽城三十裏處設伏,務必要全殲明軍的潰兵。”
把禿孛羅自然不會反對達爾魯的這個安排,穆都在經曆了銀州城的慘敗後深受打擊,他需要用一場勝利來給穆都立威,那些明軍潰兵就是送給穆都的禮物。
而且,一旦明軍在戰場失利,那麽穆都和安察將是最先抵達沈陽城的蒙古軍隊,十有**會逼降沈陽城的明軍,這可是大功一件,即便是沒有逼降明軍,那麽屆時攻城的功勞還是會落在率先包圍的穆都和安察頭上。
“謹遵少傅軍令。”人群中的穆都和安察連忙站起身,沉聲接下了伏擊的任務,兩人準備各帶兩千蒙古騎兵和三千仆從軍步卒前去設伏,足夠對付戰意全無的明軍潰兵。
議事結束後,蒙古將領們摩拳擦掌地離開了把禿孛羅的大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即將到來的大戰,想著如何在戰場上痛宰明軍。
把禿孛羅皺著眉頭望著眾人的背影,不知為何他總是感到有些心神不寧,認為李雲天並不是那種冒失之人,難道是因為被阿魯台在山西行都司的大勝逼得李雲天不得不與自己進行決戰?
但願李雲天是被逼無奈才出兵虎皮營!把禿孛羅暗中歎了一口氣,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年輕遼東副總兵使他感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
把禿孛羅曾經派人秘密前往沈陽城和開原城、銀州城暗中探查李雲天的來曆,可是除了李雲天是驍武軍的一名武官以及去年以副使的身份出使朝鮮王國外一無所獲,即便是那些投降的明軍將領也不清楚這個年輕的副總兵的底細,唯一能確定的是此人一定是勳貴子弟,否則豈能擔任遼東副總兵這樣的重職?
自從李雲天攻克銀州城後,李雲天的來曆就成為了縈繞在把禿孛羅心中的一個謎團,使得他忐忑不安,難以釋懷,如今李雲天竟然主動出擊令他心中大為疑惑,無法解釋李雲天這個看似愚蠢的行為。
兩天後,就在虎皮營的蒙古軍隊積極備戰的時候,一支千餘人的騎兵隊伍呼嘯著奔進了虎皮營驛城的城門,騎兵有的穿蒙古軍隊的軍服,有的則穿仆從軍的軍服。
率領這支騎兵部隊的是一名身著仆從軍服飾的中年人,舉止儒雅,安頓好了所帶來的騎兵後在數十名衛兵的簇擁下來到了下來到了把禿孛羅的大帳前。
“風雷將軍,什麽風把你這個貴客給吹來了。”守在大帳前的蒙古兵知道中年人的身份,於是掀開大帳讓他進入,把禿孛羅正在與幾名瓦剌部的親信將領商議著與李雲天的決戰事宜,見到中年人後笑著迎了上去,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
“少傅,聽聞遼東來了一個厲害的副總兵,知院大人讓我前來摸摸他的底細。”中年人的名字很怪,叫做風雷,聞言笑著回答。
“風雷將軍,你來的正好,這個劉方究竟是何許人,難道真的是劉伯溫的後人?”把禿孛羅聞言不由得麵色一喜,讓風雷落座後頗為狐疑地問道。
由於李雲天用了“劉方”這個假名,故而那些投降的明軍將領就把猜測他背景的方向放在了大明的幾個劉姓勳貴身上,懷疑有如此卓越軍事才華的人有可能是誠意伯劉伯溫的後代,因此也隻有劉伯溫的後人才能鎮得住沈陽城的那些明軍將領,除此之外他們並沒有聽過其他劉姓勳貴家中有如此厲害的家族子弟。
劉伯溫的長子劉璉洪武年間死於胡惟庸一黨手中,次子劉璟因為冒犯了永樂帝在詔獄中自縊,因此劉伯溫的幾個孫子害怕永樂帝因為劉璟之事遷怒劉家,因此紛紛隱居起來,遠離了朝堂以自保。
要是論謀略的話,無論是開國勳貴還是靖難勳貴無人能及誠意伯,故而大家自然認為李雲天是劉伯溫的後人。
李雲天沒有想到他當時隻不過是信口胡編了一個名字,結果竟然牽扯上了劉伯溫,由此可見把禿孛羅等人對他的重視。
瓦剌輝特部首領、安樂王把禿孛羅的大帳裏聚滿了蒙古軍隊的高級將領,相互間交頭接耳地在那裏低聲議論著李雲天要與蒙古軍隊決戰的事情。
大帳正前方的虎皮椅子上,蒙古軍隊統帥把禿孛羅身皺著眉頭望著現場的眾人,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雲天竟敢主動出戰,心中不由得感到頗為疑惑,因此接到李雲天的戰書後把蒙古眾將請來商議對策。
在把禿孛羅看來,李雲天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明軍將領,應該不會以弱攻強,貿然進攻虎皮營的蒙古軍隊,這使得他心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
當銀州城被明軍攻破,城內蒙古軍隊全軍覆沒後,把禿孛羅就對李雲天充滿了警惕,認為這個忽然之間冒出來的年輕明軍將領實在是厲害,竟然能出人意料地接連在清風穀和銀州城取得兩場大勝,刹那間就扭轉了明軍在遼東的戰局,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尤其令把禿孛羅沒有想到的是,李雲天竟然把穆都放了回來,這令他有些捉摸不透李雲天的心思,同時也了解到李雲天手下的明軍裝備了一種十分厲害的火器,使得蒙古引以為傲的騎兵喪失了用武之地。
不過,把禿孛羅認為明軍之所以取得清風穀和銀州城的大勝,並不是憑借著火器的犀利,而是李雲天的運籌帷幄以及三軍用命,否則銀州城的蒙古軍隊豈能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而在此之前,遼東的明軍根本就不是蒙古軍隊的對手,數千蒙古兵就能將一兩萬遼東明軍牢牢地壓製在城池裏,四門緊閉不敢出來。
“少傅大人,明軍看來是被先前的勝利衝昏了頭,竟敢想要跟咱們決戰,咱們正好抓住這個機會將其一舉消滅。”議論中,坐在把禿孛羅左下手位的一名身材壯實的中年人抬頭望向了他,語氣輕蔑地道,在野外對抗蒙古騎兵無疑是自尋死路。
這名身材壯實的中年人是韃靼安斯特部首領達爾魯,被阿岱汗封為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也就是樞密院的樞密使,是阿岱汗的心腹近臣,用以在虎皮營牽製把禿孛羅。
瓦剌三大部的首領,也就是明朝所冊封的順寧王脫歡安樂王把禿孛羅、和賢義王太平分別被阿岱汗冊封為少師、少傅和少保。
在瓦剌三大部中,脫歡實力最強,把禿孛羅次之,太平實力最弱,三人結盟與韃靼部對抗,使得阿岱汗和韃靼太師阿魯台頗為忌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阿岱汗名義上是蒙古的大汗,但是此次進入遼東的蒙古軍隊中來自瓦剌部的士兵卻隻聽從把禿孛羅的命令,而韃靼部的士兵則以阿岱汗馬首是瞻,雙方誰也指揮不動對方的士兵,如果不是事前達成協議的話韃靼和瓦剌很難走到一起。
“來的正好,趁此機會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隻要滅了沈陽城的明軍,遼東可就是咱們的天下了。”
“老子就怕他們躲在城裏不出來,這樣可好,要讓他們常常老子手下鐵騎的厲害。”
“少傅大人,這是消滅沈陽城明軍的絕佳機會,卑職願意打頭陣。”
“卑職也願意打頭陣,望少傅大人成全。”
……
達爾魯的話音剛落,現場韃靼部和瓦剌部的將領們就七嘴八舌地開口向把禿孛羅請戰,很顯然無論韃靼部還是瓦剌部的將領都沒把沈陽城的明軍放在眼裏,認為隻要沈陽城的明軍離開了城池的庇護在戰場上不堪一提。
這倒不是蒙古將領們太過自大狂妄,而是先前明軍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太過差勁,先不遼東都司的明軍被堵在城裏不敢出來,宣德帝派來的兩路援軍都在戰場上被擊潰,這自然使得蒙古將領們對明軍產生了輕蔑的心態。
更何況,蒙古將領們並不認為明軍在戰場上有遏製蒙古騎兵的辦法,故而明軍要與蒙古軍隊決戰可謂正中他們的下懷,因此一個個踴躍請戰。
“明軍的火槍異常犀利,我軍在清風穀和銀州城吃了大虧,對陣時他們一定會把火槍營擺在中軍陣前,諸位在進攻時一定要避開明軍的中軍,從兩翼打垮他們。”
把禿孛羅見眾將求戰心切,知道與沈陽城明軍的這一戰無法避免,沉吟了一下後鄭重其事地道,“隻要衝垮了他們的陣型,那麽明軍就會陷入混亂,屆時我軍就能趁勢將其擊潰。”
“少傅大人,明軍一旦在戰場上失利肯定會逃回沈陽城,是否在其後方設伏圍殲明軍的潰兵?”達爾魯聞言微微頷首,隨後想起了一件事情,於是笑著問道。
“依知院的意思,派何人領兵前去設伏合適?”把禿孛羅也有此意,不動聲色地問道。
從雙方的實力上來擁有三萬騎兵的蒙古軍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輸了這一戰,因此把禿孛羅勢必要考慮抄明軍後路的問題,以防明軍潰兵逃回沈陽城,屆時攻打沈陽城將少了很多阻力。
不過,由於在座的將領來自韃靼部和瓦剌部,因此把禿孛羅並不好確定領兵伏擊的將領人選,很顯然這種伏擊完全就是白送的功勞,必須要平衡韃靼將領和瓦剌將領之間的利益。
“依下官來看,就由穆都和安察率軍前去設伏,兩人還年輕,正好趁此機會曆練一下。”達爾魯聞言微微一笑,看似隨意地道。
穆都是把禿孛羅的兒子,而安察則是達爾魯的弟弟,達爾魯如此安排擺明了是假公濟私,暗中撈取好處。
“穆都、安察,你二人各領五千人馬在距離沈陽城三十裏處設伏,務必要全殲明軍的潰兵。”
把禿孛羅自然不會反對達爾魯的這個安排,穆都在經曆了銀州城的慘敗後深受打擊,他需要用一場勝利來給穆都立威,那些明軍潰兵就是送給穆都的禮物。
而且,一旦明軍在戰場失利,那麽穆都和安察將是最先抵達沈陽城的蒙古軍隊,十有**會逼降沈陽城的明軍,這可是大功一件,即便是沒有逼降明軍,那麽屆時攻城的功勞還是會落在率先包圍的穆都和安察頭上。
“謹遵少傅軍令。”人群中的穆都和安察連忙站起身,沉聲接下了伏擊的任務,兩人準備各帶兩千蒙古騎兵和三千仆從軍步卒前去設伏,足夠對付戰意全無的明軍潰兵。
議事結束後,蒙古將領們摩拳擦掌地離開了把禿孛羅的大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即將到來的大戰,想著如何在戰場上痛宰明軍。
把禿孛羅皺著眉頭望著眾人的背影,不知為何他總是感到有些心神不寧,認為李雲天並不是那種冒失之人,難道是因為被阿魯台在山西行都司的大勝逼得李雲天不得不與自己進行決戰?
但願李雲天是被逼無奈才出兵虎皮營!把禿孛羅暗中歎了一口氣,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年輕遼東副總兵使他感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
把禿孛羅曾經派人秘密前往沈陽城和開原城、銀州城暗中探查李雲天的來曆,可是除了李雲天是驍武軍的一名武官以及去年以副使的身份出使朝鮮王國外一無所獲,即便是那些投降的明軍將領也不清楚這個年輕的副總兵的底細,唯一能確定的是此人一定是勳貴子弟,否則豈能擔任遼東副總兵這樣的重職?
自從李雲天攻克銀州城後,李雲天的來曆就成為了縈繞在把禿孛羅心中的一個謎團,使得他忐忑不安,難以釋懷,如今李雲天竟然主動出擊令他心中大為疑惑,無法解釋李雲天這個看似愚蠢的行為。
兩天後,就在虎皮營的蒙古軍隊積極備戰的時候,一支千餘人的騎兵隊伍呼嘯著奔進了虎皮營驛城的城門,騎兵有的穿蒙古軍隊的軍服,有的則穿仆從軍的軍服。
率領這支騎兵部隊的是一名身著仆從軍服飾的中年人,舉止儒雅,安頓好了所帶來的騎兵後在數十名衛兵的簇擁下來到了下來到了把禿孛羅的大帳前。
“風雷將軍,什麽風把你這個貴客給吹來了。”守在大帳前的蒙古兵知道中年人的身份,於是掀開大帳讓他進入,把禿孛羅正在與幾名瓦剌部的親信將領商議著與李雲天的決戰事宜,見到中年人後笑著迎了上去,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
“少傅,聽聞遼東來了一個厲害的副總兵,知院大人讓我前來摸摸他的底細。”中年人的名字很怪,叫做風雷,聞言笑著回答。
“風雷將軍,你來的正好,這個劉方究竟是何許人,難道真的是劉伯溫的後人?”把禿孛羅聞言不由得麵色一喜,讓風雷落座後頗為狐疑地問道。
由於李雲天用了“劉方”這個假名,故而那些投降的明軍將領就把猜測他背景的方向放在了大明的幾個劉姓勳貴身上,懷疑有如此卓越軍事才華的人有可能是誠意伯劉伯溫的後代,因此也隻有劉伯溫的後人才能鎮得住沈陽城的那些明軍將領,除此之外他們並沒有聽過其他劉姓勳貴家中有如此厲害的家族子弟。
劉伯溫的長子劉璉洪武年間死於胡惟庸一黨手中,次子劉璟因為冒犯了永樂帝在詔獄中自縊,因此劉伯溫的幾個孫子害怕永樂帝因為劉璟之事遷怒劉家,因此紛紛隱居起來,遠離了朝堂以自保。
要是論謀略的話,無論是開國勳貴還是靖難勳貴無人能及誠意伯,故而大家自然認為李雲天是劉伯溫的後人。
李雲天沒有想到他當時隻不過是信口胡編了一個名字,結果竟然牽扯上了劉伯溫,由此可見把禿孛羅等人對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