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都督,雖然此文上的字體與鎮國公非常相似,但細究之下卻空有其形而無其神,應為仿寫!”
終於,在眾人關切地注視下,與楊榮、楊浦和陳山進行交流的楊士奇望向了公堂上的陳泰,鄭重其事地道。
在座的諸位大員很顯然沒料到會是這麽個結果,不由得麵麵相覷,雖然楊士奇那紙文書上的字體為偽造,但口氣好像並不能斷定一定是偽造的,否則也不會在那裏與楊榮三人商討良久。
“楊大人,敢問幾分形似,幾分神似?”魏鑫的眉頭微微皺了皺,宣德帝已經向他透露過口風,他自然知道此次審案一定要讓李雲天牽涉進火繩槍一事,因此沉吟了一下,隨後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
畢竟,楊士奇的法太過籠統,無法給楊富提供的這份文書下定論,身為此案陪審的魏鑫必須要弄清楚文書上的字體為何為偽造,以便向宣德帝稟告。
“形似九成九,神似九成!”楊士奇聞言頓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做出了回答,正是因為如此他和楊榮四人先前才不好對文書做出評斷,畢竟字體無論是形還是神都與李雲天非常接近。
聽聞此言,在座的文武重臣們轟的一聲騷動了起來,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著,能讓楊士奇等閣老認為九成神似,這意味著常人根本無法分辨出來其中的細微差距,也意味著楊富提供的文書很有可能是李雲天所寫,畢竟李雲天的心態如果發生變動的話其字體的字神也會有所起伏。
李雲天神色平靜地望著眼前的一幕,能把他的字體臨摹到如此高的境界,尤其是讓楊士奇和楊榮這樣的大儒感到九分神似,能做到這一真的不簡單,足見寫這份文書的人是一個高手。
而且,李雲天可以斷定此人一定是官場中人,因為如果不在官場上有所曆練的話,完全沒辦法模仿出他字體中那種神華內斂的氣韻。
“楊大人,這樣來是否可以斷定這份文書並非鎮國公所寫?”得到楊士奇的回答後,魏鑫想了想,不動聲色地追問道。
“這……”楊士奇聞言遲疑了一下,顯得非常為難,然後神情嚴肅地道,“本官隻能告訴你,這份文書有八成的幾率不是鎮國公所寫。”
“如此來,無法排除這份公文不是鎮國公所寫?”魏鑫的眼前頓時亮了一下,沉聲問道。
“可以這麽。”楊士奇的臉上流露出一絲苦笑,向魏鑫了頭。
如果李雲天在書寫的時候故意改變字體裏的神韻,那麽他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先前才那份文書有八成的幾率不是李雲天所寫。
畢竟,楊士奇隻能從字體上來給出相應的意見,由於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從字體進行鑒定的結果,所以他無法給出最終的結論。
換一句話來,即便這份文書上的字體與李雲天平常所寫不同,那麽楊士奇也無法斷定這份文書就不是李雲天所寫,因為他不能保證李雲天私下裏有沒有使用過別的字體。
由於楊士奇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使得楊富提供的這份文書成為了現場眾人所關注的焦,私下裏竊竊私語地議論著,很顯然這種情形對李雲天不利。
“諸位大人,既然楊大人無法鑒定這份公文的真偽,那麽本督就要查驗上麵的印章是否屬實。”陳泰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李雲天這一下可惹了一個大麻煩,看來這次他陷進了一個被人精心設計的陷阱裏,隨後開口沉聲道。
大堂裏隨即安靜了下來,人們紛紛望向了陳泰,等待著他讓人驗查楊富所提供公文上的講武堂總教官大印是否是真的,這可是決定性的證據。
陳泰讓人拿來了李雲天的總教官大印,在一張紙上蓋了一個印記後吩咐幾名武官上前來查驗。
李雲天聞言眉頭微微一皺,他對這次驗查並沒抱什麽希望,楊富既然敢拿出這份文書那麽肯定就不怕查驗印章,而且他可以確定上麵的印章一定是真的,因為講武堂已經被陳泰和魏鑫的人控製住,要想拿他的印章來做什麽事情的話非常簡單。
“稟大人,經的比對,這份文書上的印章確實是鎮國公的講武堂總教官大印。”果然,當幾名武官比對了楊富文書上的印章和講武堂總教官官印的印記後,一名武官向陳泰一躬身,沉聲回答。
聽了那名武官的奏稟後,現場不少人心中暗自為李雲天感到可惜,講武堂總教官的大印隻有一個,如今出現在了楊富所提供的文書上,這一下李雲天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為了讓眾人對那名武官的鑒定結果信服,陳泰讓人把兩個印章拿給在場的重臣們過目,由於兩個印章的樣式一模一樣,在場的文武官員對此紛紛惋惜不已,這個證據足以定李雲天私藏火繩槍。
“鎮國公,你可有話要?”陳泰望了一眼堂下那麽仔細觀察兩個印章的大臣,麵無表情地問向了李雲天,想看看李雲天如何脫困。
“既然你你見過本公,又獲得了本公的親筆承諾書,那麽本公問你,本公是何時把這文書交給你的?”李雲天聞言向陳泰拱了一下手,然後轉向跪在那裏的楊富,不動聲色地追問道。
“稟鎮國公爺,八月初的晚上國公爺在城南的一家青樓給民寫的承諾,並且加蓋了講武堂的公印章。”楊富早就有所準備,從容地答道。
“具體時間?”李雲天雙目如炬地盯著楊富,沉聲追問。
“八月初五晚上!”楊富沒有絲毫遲疑,張口回道。
“你確定?”李雲天聞言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冷冷地望著楊富。
“千真萬確,民豈會記錯。”楊富注意到了李雲天嘴邊的笑意,心中沒來由得一陣慌亂,隨後肯定地了頭。
“如此就好!”李雲天聞言雙目寒光一閃,冷笑著瞪著楊富,“楊富,本公再給你一個機會,八月初五的晚上你究竟見沒見過本公?”
“國公爺難道忘記了,初五的晚上咱們就在那家青樓見得麵呀!”楊富見李雲天目光驟然變得犀利,而且問話中似乎有所隱情,心中頓時忐忑不安起來,不過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讓他琢磨,隨後在李雲天的注視下硬著頭皮道。
“既然你找死,那麽本公就成全你!”李雲天注意到楊富雙目流露出慌亂的神色,於是眉角微微向上一挑,神情冷峻地問道,“你可知道本公八月初五的晚上在哪裏?”
“青……青樓。”楊富被李雲天這麽一質問,頓時怔住了,他不清楚李雲天為何要抓住這個時間不放,更不可能知道李雲天八月初五的晚上做了什麽,因此神情不由自主地變得緊張起來,有些口吃地回答。
“首輔大人,你可記得皇上讓本公製定《稽考勾軍條令》以及起草《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這兩件事的時間?”李雲天沒有聞言冷笑了一聲,轉向楊士奇躬身問道。
“應該是八月初。”楊士奇沉吟了一下,開口回答,“由於公務繁忙,本官記不清楚具體時間。”
“太師,皇上何時在大朝上宣布《稽考勾軍條令》和《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李雲天隨後又轉向了張輔,不動聲色地問。
“八月初七,皇上在大朝上把這兩件事情交給軍閣執行,由於《稽考勾軍條令》由本太師負責落實,因此本太師記得很清楚。”張輔想了想,沉聲向李雲天道。
在座的重臣聞言不由得低聲議論起了《稽考勾軍條令》和《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在宣德九年的朝政中這兩項製度的製定可謂是朝廷的軍務大事,故而眾人都對此有印象。
見此情形,楊富的臉色逐漸變得難看了起來,額頭上禁不住滲出了細的汗珠,他隱隱約約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大錯。
李雲天注意到了楊富臉上神色的變化,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
宣德以前,若都司衛所軍旗缺伍,兵部將給勘合從其自填,遣人取補,及所遣之人事完還衛,亦從自銷,兵部更為稽考。
因此,官吏夤緣為弊,或移易本軍籍貫,或妄取平民為軍,勘合或給而不銷,期限或過而不罪,致使所遣官旗遷延在外,娶妻生子,或取便還鄉三二十年不回原衛所。
雖令所在官司執而治罪,但積弊已久猝不能革。
故而宣德帝讓李雲天製定了《稽考勾軍條令》,軍閣以此據衣令各衛所將其原填堪合遣去之人籍貫、程限及所取軍士籍貫,類冊報部。
其續填堪合遣去者,於每年末類冊報部。其所遣官旗還衛,仍具所解之軍及無解之由、有無過期之罪,類冊申報。以使堪合出入有所稽考,而為弊過期者,得以究治其罪。
至於《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是因為各都司衛所俱缺老成能幹之人掌事,多有托故,經年離職,不思在任親躬撫恤,整齊軍伍,逃亡愈多,虛費供億。
故而宣德帝為了規範衛所秩序而製定了《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宜行各處巡按禦史、按察司及總兵鎮守官從公推選每都司衛所掌印官一人,及選老成能幹佐貳官二人,常留一人在任理事,專一整飭軍馬,繕修器械,完固城池,比較屯種,稽考勘合勾軍之人。
若有作弊,即須究問。軍器缺少,則以洪武、永樂舊例,有司支給物料成造;凡有調遣軍馬,須憑各委官員差調;如軍士缺少,器械不精,臨朝誤事,懲治其罪;非有緊急重務,不許輒差。仍以選定官員職名,徑自造冊回奏。
終於,在眾人關切地注視下,與楊榮、楊浦和陳山進行交流的楊士奇望向了公堂上的陳泰,鄭重其事地道。
在座的諸位大員很顯然沒料到會是這麽個結果,不由得麵麵相覷,雖然楊士奇那紙文書上的字體為偽造,但口氣好像並不能斷定一定是偽造的,否則也不會在那裏與楊榮三人商討良久。
“楊大人,敢問幾分形似,幾分神似?”魏鑫的眉頭微微皺了皺,宣德帝已經向他透露過口風,他自然知道此次審案一定要讓李雲天牽涉進火繩槍一事,因此沉吟了一下,隨後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
畢竟,楊士奇的法太過籠統,無法給楊富提供的這份文書下定論,身為此案陪審的魏鑫必須要弄清楚文書上的字體為何為偽造,以便向宣德帝稟告。
“形似九成九,神似九成!”楊士奇聞言頓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做出了回答,正是因為如此他和楊榮四人先前才不好對文書做出評斷,畢竟字體無論是形還是神都與李雲天非常接近。
聽聞此言,在座的文武重臣們轟的一聲騷動了起來,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著,能讓楊士奇等閣老認為九成神似,這意味著常人根本無法分辨出來其中的細微差距,也意味著楊富提供的文書很有可能是李雲天所寫,畢竟李雲天的心態如果發生變動的話其字體的字神也會有所起伏。
李雲天神色平靜地望著眼前的一幕,能把他的字體臨摹到如此高的境界,尤其是讓楊士奇和楊榮這樣的大儒感到九分神似,能做到這一真的不簡單,足見寫這份文書的人是一個高手。
而且,李雲天可以斷定此人一定是官場中人,因為如果不在官場上有所曆練的話,完全沒辦法模仿出他字體中那種神華內斂的氣韻。
“楊大人,這樣來是否可以斷定這份文書並非鎮國公所寫?”得到楊士奇的回答後,魏鑫想了想,不動聲色地追問道。
“這……”楊士奇聞言遲疑了一下,顯得非常為難,然後神情嚴肅地道,“本官隻能告訴你,這份文書有八成的幾率不是鎮國公所寫。”
“如此來,無法排除這份公文不是鎮國公所寫?”魏鑫的眼前頓時亮了一下,沉聲問道。
“可以這麽。”楊士奇的臉上流露出一絲苦笑,向魏鑫了頭。
如果李雲天在書寫的時候故意改變字體裏的神韻,那麽他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先前才那份文書有八成的幾率不是李雲天所寫。
畢竟,楊士奇隻能從字體上來給出相應的意見,由於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從字體進行鑒定的結果,所以他無法給出最終的結論。
換一句話來,即便這份文書上的字體與李雲天平常所寫不同,那麽楊士奇也無法斷定這份文書就不是李雲天所寫,因為他不能保證李雲天私下裏有沒有使用過別的字體。
由於楊士奇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使得楊富提供的這份文書成為了現場眾人所關注的焦,私下裏竊竊私語地議論著,很顯然這種情形對李雲天不利。
“諸位大人,既然楊大人無法鑒定這份公文的真偽,那麽本督就要查驗上麵的印章是否屬實。”陳泰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李雲天這一下可惹了一個大麻煩,看來這次他陷進了一個被人精心設計的陷阱裏,隨後開口沉聲道。
大堂裏隨即安靜了下來,人們紛紛望向了陳泰,等待著他讓人驗查楊富所提供公文上的講武堂總教官大印是否是真的,這可是決定性的證據。
陳泰讓人拿來了李雲天的總教官大印,在一張紙上蓋了一個印記後吩咐幾名武官上前來查驗。
李雲天聞言眉頭微微一皺,他對這次驗查並沒抱什麽希望,楊富既然敢拿出這份文書那麽肯定就不怕查驗印章,而且他可以確定上麵的印章一定是真的,因為講武堂已經被陳泰和魏鑫的人控製住,要想拿他的印章來做什麽事情的話非常簡單。
“稟大人,經的比對,這份文書上的印章確實是鎮國公的講武堂總教官大印。”果然,當幾名武官比對了楊富文書上的印章和講武堂總教官官印的印記後,一名武官向陳泰一躬身,沉聲回答。
聽了那名武官的奏稟後,現場不少人心中暗自為李雲天感到可惜,講武堂總教官的大印隻有一個,如今出現在了楊富所提供的文書上,這一下李雲天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為了讓眾人對那名武官的鑒定結果信服,陳泰讓人把兩個印章拿給在場的重臣們過目,由於兩個印章的樣式一模一樣,在場的文武官員對此紛紛惋惜不已,這個證據足以定李雲天私藏火繩槍。
“鎮國公,你可有話要?”陳泰望了一眼堂下那麽仔細觀察兩個印章的大臣,麵無表情地問向了李雲天,想看看李雲天如何脫困。
“既然你你見過本公,又獲得了本公的親筆承諾書,那麽本公問你,本公是何時把這文書交給你的?”李雲天聞言向陳泰拱了一下手,然後轉向跪在那裏的楊富,不動聲色地追問道。
“稟鎮國公爺,八月初的晚上國公爺在城南的一家青樓給民寫的承諾,並且加蓋了講武堂的公印章。”楊富早就有所準備,從容地答道。
“具體時間?”李雲天雙目如炬地盯著楊富,沉聲追問。
“八月初五晚上!”楊富沒有絲毫遲疑,張口回道。
“你確定?”李雲天聞言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冷冷地望著楊富。
“千真萬確,民豈會記錯。”楊富注意到了李雲天嘴邊的笑意,心中沒來由得一陣慌亂,隨後肯定地了頭。
“如此就好!”李雲天聞言雙目寒光一閃,冷笑著瞪著楊富,“楊富,本公再給你一個機會,八月初五的晚上你究竟見沒見過本公?”
“國公爺難道忘記了,初五的晚上咱們就在那家青樓見得麵呀!”楊富見李雲天目光驟然變得犀利,而且問話中似乎有所隱情,心中頓時忐忑不安起來,不過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讓他琢磨,隨後在李雲天的注視下硬著頭皮道。
“既然你找死,那麽本公就成全你!”李雲天注意到楊富雙目流露出慌亂的神色,於是眉角微微向上一挑,神情冷峻地問道,“你可知道本公八月初五的晚上在哪裏?”
“青……青樓。”楊富被李雲天這麽一質問,頓時怔住了,他不清楚李雲天為何要抓住這個時間不放,更不可能知道李雲天八月初五的晚上做了什麽,因此神情不由自主地變得緊張起來,有些口吃地回答。
“首輔大人,你可記得皇上讓本公製定《稽考勾軍條令》以及起草《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這兩件事的時間?”李雲天沒有聞言冷笑了一聲,轉向楊士奇躬身問道。
“應該是八月初。”楊士奇沉吟了一下,開口回答,“由於公務繁忙,本官記不清楚具體時間。”
“太師,皇上何時在大朝上宣布《稽考勾軍條令》和《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李雲天隨後又轉向了張輔,不動聲色地問。
“八月初七,皇上在大朝上把這兩件事情交給軍閣執行,由於《稽考勾軍條令》由本太師負責落實,因此本太師記得很清楚。”張輔想了想,沉聲向李雲天道。
在座的重臣聞言不由得低聲議論起了《稽考勾軍條令》和《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在宣德九年的朝政中這兩項製度的製定可謂是朝廷的軍務大事,故而眾人都對此有印象。
見此情形,楊富的臉色逐漸變得難看了起來,額頭上禁不住滲出了細的汗珠,他隱隱約約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大錯。
李雲天注意到了楊富臉上神色的變化,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
宣德以前,若都司衛所軍旗缺伍,兵部將給勘合從其自填,遣人取補,及所遣之人事完還衛,亦從自銷,兵部更為稽考。
因此,官吏夤緣為弊,或移易本軍籍貫,或妄取平民為軍,勘合或給而不銷,期限或過而不罪,致使所遣官旗遷延在外,娶妻生子,或取便還鄉三二十年不回原衛所。
雖令所在官司執而治罪,但積弊已久猝不能革。
故而宣德帝讓李雲天製定了《稽考勾軍條令》,軍閣以此據衣令各衛所將其原填堪合遣去之人籍貫、程限及所取軍士籍貫,類冊報部。
其續填堪合遣去者,於每年末類冊報部。其所遣官旗還衛,仍具所解之軍及無解之由、有無過期之罪,類冊申報。以使堪合出入有所稽考,而為弊過期者,得以究治其罪。
至於《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是因為各都司衛所俱缺老成能幹之人掌事,多有托故,經年離職,不思在任親躬撫恤,整齊軍伍,逃亡愈多,虛費供億。
故而宣德帝為了規範衛所秩序而製定了《都司掌印官選定條例》,宜行各處巡按禦史、按察司及總兵鎮守官從公推選每都司衛所掌印官一人,及選老成能幹佐貳官二人,常留一人在任理事,專一整飭軍馬,繕修器械,完固城池,比較屯種,稽考勘合勾軍之人。
若有作弊,即須究問。軍器缺少,則以洪武、永樂舊例,有司支給物料成造;凡有調遣軍馬,須憑各委官員差調;如軍士缺少,器械不精,臨朝誤事,懲治其罪;非有緊急重務,不許輒差。仍以選定官員職名,徑自造冊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