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哀家來,哀家有話問你。”乾清宮的正殿裏聚滿了朝廷的文武大員,張太後沉吟了一下後走向了正殿一旁的側殿。
越王隨即起身快步跟著張太後去了側殿,孫皇後見狀輕聲在太子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太子就走上前跪在了靈柩前方的蒲團上。
孫皇後與太子並排跪在了一起,雙手合十,暗中祈禱越王此次回京隻是為了奔喪,與皇位無關。
與此同時,側殿內。
“你不是去了藩地,為何會出現在這裏?”張太後坐在一張軟椅上,不動聲色地問躬立在她麵前的越王。
“母後,兒臣離開京城後就因為風寒大病了一場,在距離京城兩三百裏的一個鎮上休養。”
越王早有準備,向張太後一躬身,有條不紊地回答,“為了不耽誤行程兒臣已經讓王妃帶著家眷先走,本想年後就啟程不成想聽聞京畿都督府失火在大牢裏的鎮國公葬身火海,兒臣感覺事有蹊蹺心中擔心有人會對皇上不利,故而趕回了京城。”
“母後,兒臣擅自回京,違背了皇上的詔令,請母後懲處。”著,越王雙腿一屈跪了下去,鄭重其事地向張太後請罪。
“起來吧,哀家知道你心念皇上,此事下不為例。”張太後皺著眉頭凝視了越王一會兒,隨後歎了一口氣,向越王虛空一托手。
“謝母後。”越王知道張太後並不是一個容易糊弄的人,正在那裏提心吊膽,猛然聽聞張太後的話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連忙磕頭謝恩。
“你這次回來已經違了皇上的聖旨,哀家對外會是用懿旨將你召回來的,但你必須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向太子效忠。”張太後盯著越王,一字一句地道。
其實,張太後豈會不清楚越王的心思,毫無疑問,越王此次能如此快就回來肯定是衝著皇位來的。
宣德帝一死,張太後隻剩下越王和襄王兩個兒子,襄王早在宣德四年就就藩長沙,而宣德帝政務繁忙,故而這些年來都是越王在她的身前盡孝,她自然舍不得拿越王治罪。
尤為重要的是,如此一來這將是大明皇室的一樁醜聞,張太後可不想皇家的聲威受損。
“兒臣謹遵懿旨!”越王聞言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有一個合理的回京由頭,至於他是否真的效忠太子那就尚未可知了。
“母後,兒臣懷疑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並不是北元的奸細放的,而是朝廷的人所為。”隨後,越王語峰一轉,憂心忡忡地望著張太後。
“什麽?”張太後聞言頓時吃了一驚,宣德帝已經下令了結了京畿都督府大火一案,並且還抓到了北元的奸細,怎會牽扯到了朝堂上的官員。
“母後,你仔細想想,北元自從兩年前被我大明擊潰後一蹶不振,現在內部正忙著爭權奪勢,哪裏有精力來策劃這許許多多的事情?”越王見張太後顯得有些難以相信,頓時壓低了音量道。
張太後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她也聽了北元在漠北的事情,北元的阿岱大汗與太師脫歡為了爭奪北元的領導權鬥得不可開交,這使得他們無暇南下,使得漠南蒙古諸部在朝廷的援助下得以休養生息。
因此在張太後看來越王的沒錯,北元應該沒有精力來策劃京城近來的一些事情才對,這使得她的心中不由得警覺了起來。
“母後,鎮國公年前接連遇到兩起案子,一起與交趾有關,另外一起與內廷有關,可謂精心謀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北元如今偏安一隅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來完成這些事情。”
越王從張太後神色的變化上意識到她已經被自己動,於是趁熱打鐵繼續道,“況且,這兩件事情涉及到了京城和地方不少衙門,北元無法悄無聲息地做到這一。”
張太後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經由越王這麽一她才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北元如今自身難保,再加上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對北元曆來厭惡,所以即便是北元用利益來誘惑那麽也隻是個別人會被收買,其他的人絕對不會與之同流合汙,這意味著京畿都督府大火幕後有著諸多隱情。
“母後,依兒臣對朝廷目前局勢的了解,兒臣懷疑年前的這兩起案子是皇上授意所為!”
見張太後已經被自己動,越王的雙目頓時浮現出一絲興奮的神色,隨後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望著張太後,“兒臣很奇怪,為何皇上無緣無故地要對付鎮國公,這裏麵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隱情!”
“有何隱情?”這一下,張太後的眉頭皺得更深了,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
年前朝堂上有不少人看出宣德帝想要殺李雲天,因此越王知道此事並不奇怪,可越王這次拋給了張太後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宣德帝為何忽然之間對李雲天起了殺心,這件事情的因果即使張太後也不清楚。
“母後,兒臣這就不得而知了。”越王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他隻是京城裏的一個閑散王爺,哪裏會知道宣德帝身邊發生的事情,如果知道的話反而不正常。
“不過兒臣知道有一個人肯定清楚發生了什麽。”隨後,越王一本正經地望著張太後,“隻要將此人傳來,母後一定會知道其中的內情。”
“你是金英!”張太後的眉頭頓時舒展開來,金英是宣德帝的貼身內侍,宣德帝要辦什麽事都是通過金英來完成的,因此如果有人知道宣德帝要殺李雲天原因的話,金英是不二人選。
“兒臣覺得金英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越王肯定地了頭。
“來人,傳內廷總管金英。”張太後沉吟了一下,麵無表情地向門口喊了一聲,其實她心裏也很好奇宣德帝為何要對李雲天痛下殺手,隻不過不好介入罷了,如今宣德帝已死,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她必須要搞清楚其中的內情。
“奴才金英叩見太後,王爺。”金英正在乾清宮正殿外指揮著宮女和內侍忙活著,聽聞張太後召見連忙急匆匆地趕了過去,跪在地上給張太後和越王行禮。
“金總管,哀家問你,年前鎮國公遇到的兩起案子是否與皇上有關?”張太後屏退了下人,屋子裏隻留下金英和越王,神色冷峻地望著金英問道。
“這……”金英萬萬想不到張太後忽然之間問如此刁鑽的問題,一時間有些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事事關大明江山社稷,你老實,哀家赦你無罪。”從金英慌亂的反應中張太後已經猜到事情果然與宣德帝有關,心中不由得一沉,不動聲色地道。
張太後對宣德帝的為人非常了解,知道宣德帝不會無緣無故地對李雲天下手,看來事情正如越王猜測的那樣,有著不為人知的隱情。
由於宣德帝肯定叮囑過金英不要把事情告訴別人,因此金英不會輕易出實情否則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故而張太後赦免了金英的罪責。
“稟太後,這兩件事情是皇上授意的,由庶吉士方良施行。”從張太後的言行舉止上,金英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如果不實話的話恐怕會有大麻煩,於是唯有實話實,以頭觸地稟告道。
“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也是皇上讓放的?”張太後早已經猜到那兩件事與宣德帝有關,神情嚴肅地追問道,這才是她最為關注的問題。
“稟太後,京畿都督府的大火與皇上無關,皇上後來並不想殺鎮國公,不知是何人對鎮國公下了毒手。”金英聞言抬起頭,鄭重其事地回答。
“怎麽,皇上也不知道是誰放的火?”張太後頓時感到有些欣慰,實話她並不願意看見李雲天死在宣德帝手上,隨後皺著眉頭問道。
“皇上本想徹查此事,可是龍體抱恙,沒有精力和時間等待結果,因此就把罪名推到了北元的頭上。”金英的雙目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如果宣德帝身體康健的話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而且也必定會用僥幸躲過一劫的李雲天去查案,最後一定能查出幕後主使者,因為李雲天從沒有令宣德帝失望過。
“皇上與鎮國公之間的關係一直很融洽,為何忽然之間想要除了鎮國公?”張太後此時已經意識到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不簡單,裏麵保不準就牽涉了複雜的利益關係,不過相對於幕後主使者的身份,她現在更關心的是宣德帝為何要對李雲天下手。
“數月前,皇上本想重用鎮國公輔佐太子,庶吉士方良諫言,認為鎮國公是後蜀諸葛亮之類的人物,不能大用,以免擾亂朝綱。”
事已至此金英已經沒有什麽好隱瞞了的,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全部告訴了張太後。
“方良?”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張太後的雙目流露出震驚的神色,萬萬想不到一個毫不起眼的庶吉士竟然單憑一句猜測就使得宣德帝對大明堂堂的鎮國公痛下殺手,在她看來這簡直匪夷所思。
越王隨即起身快步跟著張太後去了側殿,孫皇後見狀輕聲在太子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太子就走上前跪在了靈柩前方的蒲團上。
孫皇後與太子並排跪在了一起,雙手合十,暗中祈禱越王此次回京隻是為了奔喪,與皇位無關。
與此同時,側殿內。
“你不是去了藩地,為何會出現在這裏?”張太後坐在一張軟椅上,不動聲色地問躬立在她麵前的越王。
“母後,兒臣離開京城後就因為風寒大病了一場,在距離京城兩三百裏的一個鎮上休養。”
越王早有準備,向張太後一躬身,有條不紊地回答,“為了不耽誤行程兒臣已經讓王妃帶著家眷先走,本想年後就啟程不成想聽聞京畿都督府失火在大牢裏的鎮國公葬身火海,兒臣感覺事有蹊蹺心中擔心有人會對皇上不利,故而趕回了京城。”
“母後,兒臣擅自回京,違背了皇上的詔令,請母後懲處。”著,越王雙腿一屈跪了下去,鄭重其事地向張太後請罪。
“起來吧,哀家知道你心念皇上,此事下不為例。”張太後皺著眉頭凝視了越王一會兒,隨後歎了一口氣,向越王虛空一托手。
“謝母後。”越王知道張太後並不是一個容易糊弄的人,正在那裏提心吊膽,猛然聽聞張太後的話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連忙磕頭謝恩。
“你這次回來已經違了皇上的聖旨,哀家對外會是用懿旨將你召回來的,但你必須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向太子效忠。”張太後盯著越王,一字一句地道。
其實,張太後豈會不清楚越王的心思,毫無疑問,越王此次能如此快就回來肯定是衝著皇位來的。
宣德帝一死,張太後隻剩下越王和襄王兩個兒子,襄王早在宣德四年就就藩長沙,而宣德帝政務繁忙,故而這些年來都是越王在她的身前盡孝,她自然舍不得拿越王治罪。
尤為重要的是,如此一來這將是大明皇室的一樁醜聞,張太後可不想皇家的聲威受損。
“兒臣謹遵懿旨!”越王聞言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有一個合理的回京由頭,至於他是否真的效忠太子那就尚未可知了。
“母後,兒臣懷疑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並不是北元的奸細放的,而是朝廷的人所為。”隨後,越王語峰一轉,憂心忡忡地望著張太後。
“什麽?”張太後聞言頓時吃了一驚,宣德帝已經下令了結了京畿都督府大火一案,並且還抓到了北元的奸細,怎會牽扯到了朝堂上的官員。
“母後,你仔細想想,北元自從兩年前被我大明擊潰後一蹶不振,現在內部正忙著爭權奪勢,哪裏有精力來策劃這許許多多的事情?”越王見張太後顯得有些難以相信,頓時壓低了音量道。
張太後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她也聽了北元在漠北的事情,北元的阿岱大汗與太師脫歡為了爭奪北元的領導權鬥得不可開交,這使得他們無暇南下,使得漠南蒙古諸部在朝廷的援助下得以休養生息。
因此在張太後看來越王的沒錯,北元應該沒有精力來策劃京城近來的一些事情才對,這使得她的心中不由得警覺了起來。
“母後,鎮國公年前接連遇到兩起案子,一起與交趾有關,另外一起與內廷有關,可謂精心謀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北元如今偏安一隅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來完成這些事情。”
越王從張太後神色的變化上意識到她已經被自己動,於是趁熱打鐵繼續道,“況且,這兩件事情涉及到了京城和地方不少衙門,北元無法悄無聲息地做到這一。”
張太後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經由越王這麽一她才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北元如今自身難保,再加上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對北元曆來厭惡,所以即便是北元用利益來誘惑那麽也隻是個別人會被收買,其他的人絕對不會與之同流合汙,這意味著京畿都督府大火幕後有著諸多隱情。
“母後,依兒臣對朝廷目前局勢的了解,兒臣懷疑年前的這兩起案子是皇上授意所為!”
見張太後已經被自己動,越王的雙目頓時浮現出一絲興奮的神色,隨後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望著張太後,“兒臣很奇怪,為何皇上無緣無故地要對付鎮國公,這裏麵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隱情!”
“有何隱情?”這一下,張太後的眉頭皺得更深了,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
年前朝堂上有不少人看出宣德帝想要殺李雲天,因此越王知道此事並不奇怪,可越王這次拋給了張太後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宣德帝為何忽然之間對李雲天起了殺心,這件事情的因果即使張太後也不清楚。
“母後,兒臣這就不得而知了。”越王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他隻是京城裏的一個閑散王爺,哪裏會知道宣德帝身邊發生的事情,如果知道的話反而不正常。
“不過兒臣知道有一個人肯定清楚發生了什麽。”隨後,越王一本正經地望著張太後,“隻要將此人傳來,母後一定會知道其中的內情。”
“你是金英!”張太後的眉頭頓時舒展開來,金英是宣德帝的貼身內侍,宣德帝要辦什麽事都是通過金英來完成的,因此如果有人知道宣德帝要殺李雲天原因的話,金英是不二人選。
“兒臣覺得金英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越王肯定地了頭。
“來人,傳內廷總管金英。”張太後沉吟了一下,麵無表情地向門口喊了一聲,其實她心裏也很好奇宣德帝為何要對李雲天痛下殺手,隻不過不好介入罷了,如今宣德帝已死,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她必須要搞清楚其中的內情。
“奴才金英叩見太後,王爺。”金英正在乾清宮正殿外指揮著宮女和內侍忙活著,聽聞張太後召見連忙急匆匆地趕了過去,跪在地上給張太後和越王行禮。
“金總管,哀家問你,年前鎮國公遇到的兩起案子是否與皇上有關?”張太後屏退了下人,屋子裏隻留下金英和越王,神色冷峻地望著金英問道。
“這……”金英萬萬想不到張太後忽然之間問如此刁鑽的問題,一時間有些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事事關大明江山社稷,你老實,哀家赦你無罪。”從金英慌亂的反應中張太後已經猜到事情果然與宣德帝有關,心中不由得一沉,不動聲色地道。
張太後對宣德帝的為人非常了解,知道宣德帝不會無緣無故地對李雲天下手,看來事情正如越王猜測的那樣,有著不為人知的隱情。
由於宣德帝肯定叮囑過金英不要把事情告訴別人,因此金英不會輕易出實情否則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故而張太後赦免了金英的罪責。
“稟太後,這兩件事情是皇上授意的,由庶吉士方良施行。”從張太後的言行舉止上,金英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如果不實話的話恐怕會有大麻煩,於是唯有實話實,以頭觸地稟告道。
“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也是皇上讓放的?”張太後早已經猜到那兩件事與宣德帝有關,神情嚴肅地追問道,這才是她最為關注的問題。
“稟太後,京畿都督府的大火與皇上無關,皇上後來並不想殺鎮國公,不知是何人對鎮國公下了毒手。”金英聞言抬起頭,鄭重其事地回答。
“怎麽,皇上也不知道是誰放的火?”張太後頓時感到有些欣慰,實話她並不願意看見李雲天死在宣德帝手上,隨後皺著眉頭問道。
“皇上本想徹查此事,可是龍體抱恙,沒有精力和時間等待結果,因此就把罪名推到了北元的頭上。”金英的雙目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如果宣德帝身體康健的話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而且也必定會用僥幸躲過一劫的李雲天去查案,最後一定能查出幕後主使者,因為李雲天從沒有令宣德帝失望過。
“皇上與鎮國公之間的關係一直很融洽,為何忽然之間想要除了鎮國公?”張太後此時已經意識到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不簡單,裏麵保不準就牽涉了複雜的利益關係,不過相對於幕後主使者的身份,她現在更關心的是宣德帝為何要對李雲天下手。
“數月前,皇上本想重用鎮國公輔佐太子,庶吉士方良諫言,認為鎮國公是後蜀諸葛亮之類的人物,不能大用,以免擾亂朝綱。”
事已至此金英已經沒有什麽好隱瞞了的,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全部告訴了張太後。
“方良?”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張太後的雙目流露出震驚的神色,萬萬想不到一個毫不起眼的庶吉士竟然單憑一句猜測就使得宣德帝對大明堂堂的鎮國公痛下殺手,在她看來這簡直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