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紫禁城,坤寧宮。
此時此刻,坤寧宮宮門外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全副武裝、穿著黑色軍服的驍武軍軍士,刀槍向外,一個個神情嚴肅如臨大敵一般。
坤寧宮裏也聚滿了驍武軍士兵,雷婷奉命率領三千驍武軍前來守護太子的安全。
太子今天並沒有前去太和殿參加大朝,按照孫皇後的說法,昨晚太子忽然偶感風寒,因此無法前往太和殿。
張太後早上來看過太子,隻見太子臉色蠟黃地躺在病床上,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於是就隻好與孫皇後一起去了太和殿。
本來,太和殿的這次大朝應該由太子主持,可是太子年幼故而張太後和孫皇後作為太子的兩個監護人要與太子一同臨朝,如今太子染病隻能兩人前往。
孫皇後知道今天的大朝將決定太子的命運,為了保護太子的安全特意將那三千驍武軍悉數調來守護坤寧宮。
當龍驤衛的那名消瘦百戶領著那輛裝有酒壇的馬車出現時,守在坤寧宮宮門口的一名驍武軍少校武官立刻領著他們進了院裏。
馬車穿過坤寧宮大院後在一間雜物房前停了下來,龍驤衛的士兵有條不紊地往房間裏搬運著車上的酒罐。
“你,把這壇酒送到正殿。”正當李雲天從車上搬下一壇酒時,那名少校武官衝著李雲天指了一下,沉聲說道。
李雲天聞言向那名少校武官一躬身,捧著手裏的酒壇大步向正殿走去,兩名驍武軍的士兵在前麵給他開路。
大殿門口處守住百餘名精銳驍武軍士兵,負責把守此處的是一名中校武官,見狀把李雲天放了進去。
殿內,太子正與兩名孩童玩耍,雖然此時京城局勢緊張可對於一個八歲孩童來說根本意識不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兩名宦官垂首侍立在一旁,滿臉堆笑地陪著太子,看上去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
一身戎裝的雷婷不安地在大殿裏來回踱著腳步,她並不是擔心太子的安全,而是李雲天能否順利進宮,萬一被人看出破綻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當捧著酒壇的李雲天進入殿門後,雷婷頓時鬆了一口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走上前給了將酒壇放在腳下的李雲天一個大大的擁抱,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自從她這次回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李雲天。
見此情形,包括太子在內,大殿裏所有人都怔住了,一臉疑惑地望著雷婷,不清楚她為何要與一名龍驤衛的士兵如此親密。
“六娘,你怎麽哭了?”沉寂中,一名與太子在一起的十歲左右的孩童不由得走上前,伸手輕輕拉了拉雷婷的衣角,“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你告訴我,我給你報仇。”
“六娘這是高興的。”雷婷聞言穩定了一下激動的情緒,擦了擦眼淚後微笑著俯身拉著那名孩童,指著李雲天問道,“安邦,你看看他是誰?”
這名孩童就是李安邦,一臉疑惑地望著立在眼前的這名龍驤衛的絡腮胡子大漢,在他的印象裏以前從沒有見過此人。
李雲天見狀笑了笑,伸手取下了臉上的絡腮胡子,一臉慈愛地望著李安邦,將李安邦和李安宇送進宮陪伴太子其實是他的主意,這使得李安邦和李安宇置身於險境,他心裏對此感到愧疚,不應該把這兩個孩子牽涉進來。
“爹!”李安邦的臉上先是流露出震驚和疑惑的神色,隨後驚喜地衝了上去,一頭撲進了李雲天的懷裏。
李雲天慈愛地摸著李安邦的頭,這個時候李安宇也反應了過來,飛奔過來也撲進了他的懷裏。
兩名侍立在太子身旁的宦官不由得麵麵相覷,李雲天不是死在京畿都督府的大火裏了,怎麽突然在這裏現身?
“臣李雲天參見太子。”李雲天知道現在不是和李安邦、李安宇共敘父子深情的時候,他安撫了兩個兒子幾句後抬步走向了太子,躬身行禮道。
“老師,你沒死?”太子忽閃著眼睛上下打量著李雲天,臉上滿是欣喜的神色。
“太子殿下,臣奉大行皇帝之命施展了金蟬脫殼之計,與皇後共同保護殿下的安危。”李雲天再度一躬身,沉聲回答。
“老師,母後為何不讓本宮參加今天的朝會?”太子聞言明白了過來,原來這一切是宣德帝的計劃,隨後一臉狐疑地問道,是孫皇後讓他裝病騙過了張太後以及跟隨張太後前來查看的越王。
對於八歲的太子來說,他現在還有些無法理解孫皇後為何讓他騙張太後還有越王,要知道這兩個人可謂是他在世上除了孫皇後外最親的親人。
“皇後娘娘這樣做是為了太子殿下的安全,今日朝堂上商議的事情事關大明的江山社稷,如果有人心懷不軌的話那麽可能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皇後不想太子殿下身臨險境。”李雲天自然清楚孫皇後是擔心在太和殿上被越王的人控製,可他又不能明說畢竟越王現在還沒有造反,因此找了一個委婉的理由。
“老師,母後和太後的安危就拜托給老師了。”太子聞言雙目閃過一絲黯然,雖然他才八歲但自幼在宮中,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清楚宮廷的險惡,隨後鄭重其事地向李雲天說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保護皇後和太後。”李雲天知道太子安心孫皇後和張太後,因此神情嚴肅地躬身回道。
“雷將軍,剛才雜家得到消息,越王已經下令從居庸關來的京軍封鎖皇城和宮城四門。”正在這時殿門打開了,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神情焦急地向雷婷說道。
雷婷聞言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望向了李雲天,看來越王已經準備在朝會上準備發難,以染指皇位。
“人準備好沒?”李雲天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沉聲問向了雷婷。
“已經準備妥當。”雷婷聞言衝著一旁的側殿拍了一下手,隻見兩名驍武軍的武官領著一名身穿太子服飾,身材與容貌與太子有幾分相似的少年走了過來。
“老師,這是……”太子望了一眼那名穿著太子服飾的少年,不由得愕然望向了李雲天,按照大明律令私穿太子服飾可是形同謀反,要抄家滅族的。
“太子殿下,這是皇後娘娘從宮裏挑選的小內侍,將代殿下前往太和殿。”李雲天躬身向太子解釋,現在前往太和殿的道路肯定已經被越王的人封鎖,因此他唯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順利進入太和殿。
“奴才參見太子。”那名穿著太子服飾的少年連忙上前跪在地上給太子行禮,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會穿上太子的服飾冒充太子。
“今日既然你代替本宮,那麽勿需多禮。”太子聞言抬頭看了一眼李雲天,李雲天向他微微頷首,於是太子伸手扶起了那名代替自己的小內侍。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那名小內侍連忙躬著身子說道,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李雲天見狀嘴角流露出淡淡的笑意,太子非常聰明一點就通,知道此時應該拉攏人心,假以時日的話必定能嫻熟掌控馭下之道。
由於李雲天要前去太和殿,故而太子的儀仗很快就被傳來了坤寧宮,負責護衛太子的是錦衣衛、旗手衛和龍驤衛的人。
“照顧好太子,一切依計行事!”離開坤寧宮大殿前,李雲天沉聲向雷婷說道。
“多加小心!”雷婷點了一下頭,神情關切地囑咐李雲天,皇城可謂已經是越王的天下,李雲天在太和殿現身的話有著難以預測的危險。
李雲天聞言笑了笑,擁抱了一下雷婷後大步走出了殿門,那名給太子當替身的小內侍已經在那兩名先前在大殿裏陪著太子的宦官的陪同下上了停在殿前廣場上的輦車。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名宦官並不是普通的內侍,而是自幼陪伴在太子身邊照顧的貼身內侍,一個是宋大山,任禦馬監左監丞,一個是王振,任禦馬監右監丞,深得太子的信賴。
宋大山和王振跟李雲天可謂是老熟人,宋大山自不必說,李雲天不僅對他家人有救命之恩,而且對他也有提攜之情,是李雲天安插在內廷的一個眼線,宋大山正是在李雲天的建議下去了太子身邊,如今終於熬出了頭。
至於王振,雖然並不是李雲天的人,但李雲天平常與他保持了良好的關係,當年宣德帝進京的時候兩人之間也算是共過患難,交情非常人可比。
很顯然,等到太子得以親政後一定會重用宋大山和王振這兩名貼身內侍來執掌內廷,屆時兩人就將是內廷的兩大掌權太監。
由於宋大山和王振是太子身邊的兩大形影不離的近侍,因此這次太子的替身前往太和殿兩人必須要跟著去,否則就會引發外界的懷疑。
對於李雲天的“死而複生”,宋大山和王振是倍感震驚,心中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李雲天竟然躲過了京畿都督府的一劫,喜的是太子獲得了最強的助力,再也不用怕越王的挑釁。
身為太子身邊嫡係中的嫡係,宋大山和王振肯定希望太子一承大統,不過現在越王風頭正盛而太子的力量太過弱小,一旦越王圖謀不軌太子無力反擊,而兩人也會隨之受到牽連,搞不好還會人頭落地。
李雲天的出現可謂給兩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兩人自然會按照李雲天的指示去做,暗自等待著李雲天掌控時局。r1148
紫禁城,坤寧宮。
此時此刻,坤寧宮宮門外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全副武裝、穿著黑色軍服的驍武軍軍士,刀槍向外,一個個神情嚴肅如臨大敵一般。
坤寧宮裏也聚滿了驍武軍士兵,雷婷奉命率領三千驍武軍前來守護太子的安全。
太子今天並沒有前去太和殿參加大朝,按照孫皇後的說法,昨晚太子忽然偶感風寒,因此無法前往太和殿。
張太後早上來看過太子,隻見太子臉色蠟黃地躺在病床上,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於是就隻好與孫皇後一起去了太和殿。
本來,太和殿的這次大朝應該由太子主持,可是太子年幼故而張太後和孫皇後作為太子的兩個監護人要與太子一同臨朝,如今太子染病隻能兩人前往。
孫皇後知道今天的大朝將決定太子的命運,為了保護太子的安全特意將那三千驍武軍悉數調來守護坤寧宮。
當龍驤衛的那名消瘦百戶領著那輛裝有酒壇的馬車出現時,守在坤寧宮宮門口的一名驍武軍少校武官立刻領著他們進了院裏。
馬車穿過坤寧宮大院後在一間雜物房前停了下來,龍驤衛的士兵有條不紊地往房間裏搬運著車上的酒罐。
“你,把這壇酒送到正殿。”正當李雲天從車上搬下一壇酒時,那名少校武官衝著李雲天指了一下,沉聲說道。
李雲天聞言向那名少校武官一躬身,捧著手裏的酒壇大步向正殿走去,兩名驍武軍的士兵在前麵給他開路。
大殿門口處守住百餘名精銳驍武軍士兵,負責把守此處的是一名中校武官,見狀把李雲天放了進去。
殿內,太子正與兩名孩童玩耍,雖然此時京城局勢緊張可對於一個八歲孩童來說根本意識不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兩名宦官垂首侍立在一旁,滿臉堆笑地陪著太子,看上去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
一身戎裝的雷婷不安地在大殿裏來回踱著腳步,她並不是擔心太子的安全,而是李雲天能否順利進宮,萬一被人看出破綻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當捧著酒壇的李雲天進入殿門後,雷婷頓時鬆了一口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走上前給了將酒壇放在腳下的李雲天一個大大的擁抱,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自從她這次回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李雲天。
見此情形,包括太子在內,大殿裏所有人都怔住了,一臉疑惑地望著雷婷,不清楚她為何要與一名龍驤衛的士兵如此親密。
“六娘,你怎麽哭了?”沉寂中,一名與太子在一起的十歲左右的孩童不由得走上前,伸手輕輕拉了拉雷婷的衣角,“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你告訴我,我給你報仇。”
“六娘這是高興的。”雷婷聞言穩定了一下激動的情緒,擦了擦眼淚後微笑著俯身拉著那名孩童,指著李雲天問道,“安邦,你看看他是誰?”
這名孩童就是李安邦,一臉疑惑地望著立在眼前的這名龍驤衛的絡腮胡子大漢,在他的印象裏以前從沒有見過此人。
李雲天見狀笑了笑,伸手取下了臉上的絡腮胡子,一臉慈愛地望著李安邦,將李安邦和李安宇送進宮陪伴太子其實是他的主意,這使得李安邦和李安宇置身於險境,他心裏對此感到愧疚,不應該把這兩個孩子牽涉進來。
“爹!”李安邦的臉上先是流露出震驚和疑惑的神色,隨後驚喜地衝了上去,一頭撲進了李雲天的懷裏。
李雲天慈愛地摸著李安邦的頭,這個時候李安宇也反應了過來,飛奔過來也撲進了他的懷裏。
兩名侍立在太子身旁的宦官不由得麵麵相覷,李雲天不是死在京畿都督府的大火裏了,怎麽突然在這裏現身?
“臣李雲天參見太子。”李雲天知道現在不是和李安邦、李安宇共敘父子深情的時候,他安撫了兩個兒子幾句後抬步走向了太子,躬身行禮道。
“老師,你沒死?”太子忽閃著眼睛上下打量著李雲天,臉上滿是欣喜的神色。
“太子殿下,臣奉大行皇帝之命施展了金蟬脫殼之計,與皇後共同保護殿下的安危。”李雲天再度一躬身,沉聲回答。
“老師,母後為何不讓本宮參加今天的朝會?”太子聞言明白了過來,原來這一切是宣德帝的計劃,隨後一臉狐疑地問道,是孫皇後讓他裝病騙過了張太後以及跟隨張太後前來查看的越王。
對於八歲的太子來說,他現在還有些無法理解孫皇後為何讓他騙張太後還有越王,要知道這兩個人可謂是他在世上除了孫皇後外最親的親人。
“皇後娘娘這樣做是為了太子殿下的安全,今日朝堂上商議的事情事關大明的江山社稷,如果有人心懷不軌的話那麽可能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皇後不想太子殿下身臨險境。”李雲天自然清楚孫皇後是擔心在太和殿上被越王的人控製,可他又不能明說畢竟越王現在還沒有造反,因此找了一個委婉的理由。
“老師,母後和太後的安危就拜托給老師了。”太子聞言雙目閃過一絲黯然,雖然他才八歲但自幼在宮中,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清楚宮廷的險惡,隨後鄭重其事地向李雲天說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保護皇後和太後。”李雲天知道太子安心孫皇後和張太後,因此神情嚴肅地躬身回道。
“雷將軍,剛才雜家得到消息,越王已經下令從居庸關來的京軍封鎖皇城和宮城四門。”正在這時殿門打開了,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神情焦急地向雷婷說道。
雷婷聞言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望向了李雲天,看來越王已經準備在朝會上準備發難,以染指皇位。
“人準備好沒?”李雲天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沉聲問向了雷婷。
“已經準備妥當。”雷婷聞言衝著一旁的側殿拍了一下手,隻見兩名驍武軍的武官領著一名身穿太子服飾,身材與容貌與太子有幾分相似的少年走了過來。
“老師,這是……”太子望了一眼那名穿著太子服飾的少年,不由得愕然望向了李雲天,按照大明律令私穿太子服飾可是形同謀反,要抄家滅族的。
“太子殿下,這是皇後娘娘從宮裏挑選的小內侍,將代殿下前往太和殿。”李雲天躬身向太子解釋,現在前往太和殿的道路肯定已經被越王的人封鎖,因此他唯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順利進入太和殿。
“奴才參見太子。”那名穿著太子服飾的少年連忙上前跪在地上給太子行禮,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會穿上太子的服飾冒充太子。
“今日既然你代替本宮,那麽勿需多禮。”太子聞言抬頭看了一眼李雲天,李雲天向他微微頷首,於是太子伸手扶起了那名代替自己的小內侍。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那名小內侍連忙躬著身子說道,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李雲天見狀嘴角流露出淡淡的笑意,太子非常聰明一點就通,知道此時應該拉攏人心,假以時日的話必定能嫻熟掌控馭下之道。
由於李雲天要前去太和殿,故而太子的儀仗很快就被傳來了坤寧宮,負責護衛太子的是錦衣衛、旗手衛和龍驤衛的人。
“照顧好太子,一切依計行事!”離開坤寧宮大殿前,李雲天沉聲向雷婷說道。
“多加小心!”雷婷點了一下頭,神情關切地囑咐李雲天,皇城可謂已經是越王的天下,李雲天在太和殿現身的話有著難以預測的危險。
李雲天聞言笑了笑,擁抱了一下雷婷後大步走出了殿門,那名給太子當替身的小內侍已經在那兩名先前在大殿裏陪著太子的宦官的陪同下上了停在殿前廣場上的輦車。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名宦官並不是普通的內侍,而是自幼陪伴在太子身邊照顧的貼身內侍,一個是宋大山,任禦馬監左監丞,一個是王振,任禦馬監右監丞,深得太子的信賴。
宋大山和王振跟李雲天可謂是老熟人,宋大山自不必說,李雲天不僅對他家人有救命之恩,而且對他也有提攜之情,是李雲天安插在內廷的一個眼線,宋大山正是在李雲天的建議下去了太子身邊,如今終於熬出了頭。
至於王振,雖然並不是李雲天的人,但李雲天平常與他保持了良好的關係,當年宣德帝進京的時候兩人之間也算是共過患難,交情非常人可比。
很顯然,等到太子得以親政後一定會重用宋大山和王振這兩名貼身內侍來執掌內廷,屆時兩人就將是內廷的兩大掌權太監。
由於宋大山和王振是太子身邊的兩大形影不離的近侍,因此這次太子的替身前往太和殿兩人必須要跟著去,否則就會引發外界的懷疑。
對於李雲天的“死而複生”,宋大山和王振是倍感震驚,心中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李雲天竟然躲過了京畿都督府的一劫,喜的是太子獲得了最強的助力,再也不用怕越王的挑釁。
身為太子身邊嫡係中的嫡係,宋大山和王振肯定希望太子一承大統,不過現在越王風頭正盛而太子的力量太過弱小,一旦越王圖謀不軌太子無力反擊,而兩人也會隨之受到牽連,搞不好還會人頭落地。
李雲天的出現可謂給兩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兩人自然會按照李雲天的指示去做,暗自等待著李雲天掌控時局。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