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大殿裏的文武眾臣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紛紛愕然望著那名奔進大殿裏前來報信的侍衛,今天的關於西征軍的戰報攪得眾人有些頭昏腦脹。△,
“遭了!”李雲天的麵色一沉,知道宋海這一次是凶多吉少,藍葉城是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區最為重要的城市,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肯定會布置重兵鎮守,宋海要想攻下它並不容易。
可宋海的捷報現在就送了過來,這意味著他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攻下了藍葉城,這種情形極為反常,難道帖木兒帝國的軍隊主動放棄了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地區?
李雲天並不這麽認為,畢竟現在進入東察合台汗國的帖木兒帝**隊隻有二十萬,還有三十萬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蓄勢待發,因此豈會放棄葉爾羌地區的重鎮藍葉城?
如此一來,帖木兒帝**隊放棄藍葉城的行為就不合常理,所謂事反必妖,如果與北元軍隊忽然向楊三宇發難聯係起來的話,那麽帖木兒帝國很有可能也會向宋海發動規模龐大的反撲。
而宋海在攻下藍葉城後勢必對帖木兒帝國的軍隊更加輕蔑,西征軍上下也會產生傲慢的情緒,這樣一來也就給了帖木兒帝國一個可乘之機。
其實,李雲天寧願宋海在藍葉城打一個敗仗,這樣一來宋海就會對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變得警惕,說不定還能從葉爾羌地區撤回來。
“你說什麽?”張氏太皇太後怔了一下,隨後噌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神情有些激動地望著那名跪在殿前稟告的侍衛喝問道。
“稟太皇太後,武國公遣人送來了緊急戰報,我西征大軍在藍葉城大破西察合台守軍,殲敵兩萬餘人,其殘部已經向西察合台方向逃竄。”那名侍衛雙手高舉著手裏的戰報,高聲回答。
“武國公打敗了西察合台的軍隊!”
“這樣一來武國公就能騰出手來回師對付那些北元兵了。”
“大明西南之危可解矣!”
“武國公果然厲害,想來那西察合台汗國不敢再進犯東察合台。”
“不如讓武國公趁勢進軍占了西察合台,讓天下諸國知道膽敢冒犯我大明天威的後果。”
……
轟的一聲,大殿上頓時炸了鍋,文武百官忍不住交頭接耳地議論起武國公在藍葉城的大捷來,一個個神情興奮,先前楊三宇戰敗所帶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張氏太皇太後顧不上殿內的喧嘩,向高台下侍立著的內侍揮了一下手,一名內侍就走上前取過了那份戰報,雙手捧著躬身送到了張氏太皇太後麵前,由兩名內侍打開供其觀閱。
難道李雲天的猜測錯了?張昊和牛世豪疑惑地對視了一眼,心情變得有些冰冷:如果宋海擊潰了帖木兒帝**隊的話,那麽隻要其回師痛擊北元軍隊大明西南的危局也就迎刃而解了。
閱曆豐富的張輔眉頭皺了皺後望向了李雲天,見李雲天神情冷峻地立在那裏,臉上頓時浮現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隨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暗自歎了一口氣,看來宋海的這路西征軍也危險了。
周征與李雲天一樣,臉上的神色顯得非常凝重,李雲天曾經與他談起過西域的形勢,故而他比外人更加清楚帖木兒帝國的野心和實力,因此在他看來宋海的勝仗來得太容易了,裏麵必定有詐。
可惜宋海根本就沒有看出來,否則也就不會大張旗鼓地送來這封捷報了,想必送傳捷報的軍士一路上大肆宣揚,現在從嘉峪關到京城沿途村鎮的百姓們都已經知道西征軍在藍葉城大勝一事。
李雲天本想對西征軍在藍葉城大捷一事提出異議,不過當見到張氏太皇太後的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色後猶豫了一下,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給咽了回去,還是先不要掃了太皇太後的興致為好,也免得引起外界的非議說他看不起宋海等西征軍的將領。
“武國公果然沒有辜負哀家的厚望。”看完了捷報後,張氏太皇太後心情大悅,忍不住高聲誇讚了宋海一句,宋海在藍葉城的大勝等於將大明在西域不利的局麵一下子又給扭轉了過來,主動權現在依舊掌控在大明的手裏。
不得不說,先前楊三宇的戰敗使得張氏太皇太後心情低落到了極點,而現在宋海的大勝一舉卷走了她心中的不快,使得她現在心情十分舒暢。
“皇上,武國公這次立下了大功,待他班師回朝之日可要重賞。”心情愉悅之際,張氏太皇太後不由得微笑著向正統帝說道。
“皇奶奶放心,孫兒一定重賞武國公。”正統帝聞言點了點頭,隨後望向了李雲天,“隻是如此一來,大明是否還要向關西派遣援軍。”
“大軍調動殊為不易,如今既然武國公已經取得大捷,那麽依哀家之意不如暫且擱置援兵之事,靜觀西域戰局動向。”張氏太皇太後這時才想起了援兵的事情,李雲天已經安排好了增援,於是沉吟了一下後向正統帝說道。
“皇奶奶所言極是,孫兒也這樣認為。”正統帝聞言微微一笑,然後向李雲天說道,“忠武王,增援西域一事暫且擱下,等西域戰局清晰後再做定奪。”
“臣遵旨。”李雲天沒有絲毫爭辯,不動聲色地接下了正統帝的這道聖旨。
其實,正統帝並不希望李雲天去西域,一來西域環境惡劣,戰況又危險,二來他希望李雲天能留在京城教他學業,從李雲天那裏他獲益良多。
“皇上、太皇太後,臣覺得為了萬全起見,想讓那十五萬援兵先行集結,倘若情況有異可以隨時出擊。”隨後,李雲天抬頭望向了正統帝和張氏太皇太後,有條不紊地說道。
正統帝聞言不由得望向了張氏太皇太後,他年齡尚幼無法親征,故而需要張氏太皇太後給他拿主意。
雖然張氏太皇太後認為李雲天此舉好像有些杞人憂天,宋海連帖木兒帝國的軍隊都擊敗了,更何況小小的北元。
不過,李雲天的建議並非不無道理,況且李雲天既然已經在大殿上開了口她豈能當眾駁了李雲天的麵子,再怎麽說這西征軍的大功應該是李雲天的才對,因為李雲天才是最佳的統軍人選,如果李雲天統軍的話絕對不會發生黑水城的敗仗。
況且要不是李雲天建立起了一條係統完善的後勤保障線路,西征軍的這次西域之行將充滿了坎坷,絕對不會如此及時地趕赴東察合台汗國。
“朕準你所奏。”因此,張氏太皇太後略一沉吟就向正統帝微微頷首,正統帝隨即高聲向李雲天說道。
“臣謝主隆恩。”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宏聲說道,這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
退朝後,文武百官們三五成群地往宮外走著,邊走邊饒有興致地議論著今天在太和殿上發生的事情,用一波三折來形容真是再合適不過。
誰能想到楊三宇會在黑水城下戰敗,使得西域的形勢頃刻之間就變得萬分危急,誰又能想到宋海及時打了一場大勝挽回了敗局。
如果宋海的勝仗在楊三宇的敗仗之前送遞京城,恐怕現在張氏太皇太後的心情就沒那麽舒暢。
恐怕這就是命數了,宋海的大捷戰報不偏不倚,恰好在朝廷準備向西域派遣援軍的時候出現,這就使得藍葉城的勝仗顯得至關重要,宋海的戰功就得以被放大。
現場最高興的恐怕要數那些開國勳貴了,要知道楊三宇可是張輔一係的靖難勳貴,如今其在黑水城大敗,丟的可是靖難勳貴的臉麵。
靖難新貴的情緒則顯得有些低落,宋海的大勝與楊三宇的大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他們感到臉上無光,要知道楊三宇可是靖難勳貴中打仗比較猛的人,可結果卻是一場慘敗。
“忠武王,你說武國公能否在西域擊敗東察合台汗國?”李雲天與張輔邊走邊地低聲討論著西域的戰局,剛走出太和殿的殿門就在聚集在殿門外議論著的靖難勳貴們給圍住了,一名靖難勳貴有幾分焦急地問道,其他的人紛紛麵露關切的神色。
論到對西域的了解,大明上下無人能及李雲天,故而這些靖難勳貴都想聽聽李雲天對宋海在藍葉城大勝一事的評價。
“諸位,戰場上的戰機瞬息萬變,本王也不好做出評斷,一個月之內必有結果。”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隨後與張輔和周征等人快步離開。
“忠武王這是何意呀?”望著李雲天遠去的背影,眾勳貴不由得麵麵相覷,李雲天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嘛。
“忠武王,你好像並不看好武國公取勝?”行走間,張輔微笑著問向了身旁的李雲天,其實李雲天剛才回答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否則他肯定會支持武國公贏下這場戰爭。
“太師,東察合台汗國還有三十萬大軍未動,如果武國公能率先擊敗北元,然後再揮師與東察合台決戰,或許還有取勝的機會,現在看來一個月之內必將傳來武國公大敗的消息。”
由於邊上隻有周征、張昊和牛世豪,並沒有別的人,因此李雲天也不再遮掩,歎了一口氣後說道。
“唉!”張輔聞言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後說道,“武國公操之過急,可憐了那些西征的孩子們!”
張昊和牛世豪不由得對視了一眼,雙目中流露出驚訝的神色,從張輔的話裏兩人聽了出來,原來張輔也不看好宋海擊敗帖木兒帝國,隻不過沒有在大殿上表露出來罷了。
如此看來,宋海這下是遇到了大麻煩,畢竟大明勳貴中軍事造詣最為深厚的兩個人都不看好宋海,那麽宋海這次十有**是要栽在西域。
原本,張昊和牛世豪應該高興才對,可是兩人卻絲毫也開心不起來,正如張輔先前的那聲歎息,宋海這一敗的話西征軍可謂已經土崩瓦解,數十萬精銳士兵也不知道有多少能有幸逃得一命!u
“遭了!”李雲天的麵色一沉,知道宋海這一次是凶多吉少,藍葉城是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區最為重要的城市,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肯定會布置重兵鎮守,宋海要想攻下它並不容易。
可宋海的捷報現在就送了過來,這意味著他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攻下了藍葉城,這種情形極為反常,難道帖木兒帝國的軍隊主動放棄了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地區?
李雲天並不這麽認為,畢竟現在進入東察合台汗國的帖木兒帝**隊隻有二十萬,還有三十萬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蓄勢待發,因此豈會放棄葉爾羌地區的重鎮藍葉城?
如此一來,帖木兒帝**隊放棄藍葉城的行為就不合常理,所謂事反必妖,如果與北元軍隊忽然向楊三宇發難聯係起來的話,那麽帖木兒帝國很有可能也會向宋海發動規模龐大的反撲。
而宋海在攻下藍葉城後勢必對帖木兒帝國的軍隊更加輕蔑,西征軍上下也會產生傲慢的情緒,這樣一來也就給了帖木兒帝國一個可乘之機。
其實,李雲天寧願宋海在藍葉城打一個敗仗,這樣一來宋海就會對帖木兒帝國的軍隊變得警惕,說不定還能從葉爾羌地區撤回來。
“你說什麽?”張氏太皇太後怔了一下,隨後噌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神情有些激動地望著那名跪在殿前稟告的侍衛喝問道。
“稟太皇太後,武國公遣人送來了緊急戰報,我西征大軍在藍葉城大破西察合台守軍,殲敵兩萬餘人,其殘部已經向西察合台方向逃竄。”那名侍衛雙手高舉著手裏的戰報,高聲回答。
“武國公打敗了西察合台的軍隊!”
“這樣一來武國公就能騰出手來回師對付那些北元兵了。”
“大明西南之危可解矣!”
“武國公果然厲害,想來那西察合台汗國不敢再進犯東察合台。”
“不如讓武國公趁勢進軍占了西察合台,讓天下諸國知道膽敢冒犯我大明天威的後果。”
……
轟的一聲,大殿上頓時炸了鍋,文武百官忍不住交頭接耳地議論起武國公在藍葉城的大捷來,一個個神情興奮,先前楊三宇戰敗所帶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張氏太皇太後顧不上殿內的喧嘩,向高台下侍立著的內侍揮了一下手,一名內侍就走上前取過了那份戰報,雙手捧著躬身送到了張氏太皇太後麵前,由兩名內侍打開供其觀閱。
難道李雲天的猜測錯了?張昊和牛世豪疑惑地對視了一眼,心情變得有些冰冷:如果宋海擊潰了帖木兒帝**隊的話,那麽隻要其回師痛擊北元軍隊大明西南的危局也就迎刃而解了。
閱曆豐富的張輔眉頭皺了皺後望向了李雲天,見李雲天神情冷峻地立在那裏,臉上頓時浮現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隨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暗自歎了一口氣,看來宋海的這路西征軍也危險了。
周征與李雲天一樣,臉上的神色顯得非常凝重,李雲天曾經與他談起過西域的形勢,故而他比外人更加清楚帖木兒帝國的野心和實力,因此在他看來宋海的勝仗來得太容易了,裏麵必定有詐。
可惜宋海根本就沒有看出來,否則也就不會大張旗鼓地送來這封捷報了,想必送傳捷報的軍士一路上大肆宣揚,現在從嘉峪關到京城沿途村鎮的百姓們都已經知道西征軍在藍葉城大勝一事。
李雲天本想對西征軍在藍葉城大捷一事提出異議,不過當見到張氏太皇太後的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色後猶豫了一下,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給咽了回去,還是先不要掃了太皇太後的興致為好,也免得引起外界的非議說他看不起宋海等西征軍的將領。
“武國公果然沒有辜負哀家的厚望。”看完了捷報後,張氏太皇太後心情大悅,忍不住高聲誇讚了宋海一句,宋海在藍葉城的大勝等於將大明在西域不利的局麵一下子又給扭轉了過來,主動權現在依舊掌控在大明的手裏。
不得不說,先前楊三宇的戰敗使得張氏太皇太後心情低落到了極點,而現在宋海的大勝一舉卷走了她心中的不快,使得她現在心情十分舒暢。
“皇上,武國公這次立下了大功,待他班師回朝之日可要重賞。”心情愉悅之際,張氏太皇太後不由得微笑著向正統帝說道。
“皇奶奶放心,孫兒一定重賞武國公。”正統帝聞言點了點頭,隨後望向了李雲天,“隻是如此一來,大明是否還要向關西派遣援軍。”
“大軍調動殊為不易,如今既然武國公已經取得大捷,那麽依哀家之意不如暫且擱置援兵之事,靜觀西域戰局動向。”張氏太皇太後這時才想起了援兵的事情,李雲天已經安排好了增援,於是沉吟了一下後向正統帝說道。
“皇奶奶所言極是,孫兒也這樣認為。”正統帝聞言微微一笑,然後向李雲天說道,“忠武王,增援西域一事暫且擱下,等西域戰局清晰後再做定奪。”
“臣遵旨。”李雲天沒有絲毫爭辯,不動聲色地接下了正統帝的這道聖旨。
其實,正統帝並不希望李雲天去西域,一來西域環境惡劣,戰況又危險,二來他希望李雲天能留在京城教他學業,從李雲天那裏他獲益良多。
“皇上、太皇太後,臣覺得為了萬全起見,想讓那十五萬援兵先行集結,倘若情況有異可以隨時出擊。”隨後,李雲天抬頭望向了正統帝和張氏太皇太後,有條不紊地說道。
正統帝聞言不由得望向了張氏太皇太後,他年齡尚幼無法親征,故而需要張氏太皇太後給他拿主意。
雖然張氏太皇太後認為李雲天此舉好像有些杞人憂天,宋海連帖木兒帝國的軍隊都擊敗了,更何況小小的北元。
不過,李雲天的建議並非不無道理,況且李雲天既然已經在大殿上開了口她豈能當眾駁了李雲天的麵子,再怎麽說這西征軍的大功應該是李雲天的才對,因為李雲天才是最佳的統軍人選,如果李雲天統軍的話絕對不會發生黑水城的敗仗。
況且要不是李雲天建立起了一條係統完善的後勤保障線路,西征軍的這次西域之行將充滿了坎坷,絕對不會如此及時地趕赴東察合台汗國。
“朕準你所奏。”因此,張氏太皇太後略一沉吟就向正統帝微微頷首,正統帝隨即高聲向李雲天說道。
“臣謝主隆恩。”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宏聲說道,這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
退朝後,文武百官們三五成群地往宮外走著,邊走邊饒有興致地議論著今天在太和殿上發生的事情,用一波三折來形容真是再合適不過。
誰能想到楊三宇會在黑水城下戰敗,使得西域的形勢頃刻之間就變得萬分危急,誰又能想到宋海及時打了一場大勝挽回了敗局。
如果宋海的勝仗在楊三宇的敗仗之前送遞京城,恐怕現在張氏太皇太後的心情就沒那麽舒暢。
恐怕這就是命數了,宋海的大捷戰報不偏不倚,恰好在朝廷準備向西域派遣援軍的時候出現,這就使得藍葉城的勝仗顯得至關重要,宋海的戰功就得以被放大。
現場最高興的恐怕要數那些開國勳貴了,要知道楊三宇可是張輔一係的靖難勳貴,如今其在黑水城大敗,丟的可是靖難勳貴的臉麵。
靖難新貴的情緒則顯得有些低落,宋海的大勝與楊三宇的大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他們感到臉上無光,要知道楊三宇可是靖難勳貴中打仗比較猛的人,可結果卻是一場慘敗。
“忠武王,你說武國公能否在西域擊敗東察合台汗國?”李雲天與張輔邊走邊地低聲討論著西域的戰局,剛走出太和殿的殿門就在聚集在殿門外議論著的靖難勳貴們給圍住了,一名靖難勳貴有幾分焦急地問道,其他的人紛紛麵露關切的神色。
論到對西域的了解,大明上下無人能及李雲天,故而這些靖難勳貴都想聽聽李雲天對宋海在藍葉城大勝一事的評價。
“諸位,戰場上的戰機瞬息萬變,本王也不好做出評斷,一個月之內必有結果。”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隨後與張輔和周征等人快步離開。
“忠武王這是何意呀?”望著李雲天遠去的背影,眾勳貴不由得麵麵相覷,李雲天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嘛。
“忠武王,你好像並不看好武國公取勝?”行走間,張輔微笑著問向了身旁的李雲天,其實李雲天剛才回答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否則他肯定會支持武國公贏下這場戰爭。
“太師,東察合台汗國還有三十萬大軍未動,如果武國公能率先擊敗北元,然後再揮師與東察合台決戰,或許還有取勝的機會,現在看來一個月之內必將傳來武國公大敗的消息。”
由於邊上隻有周征、張昊和牛世豪,並沒有別的人,因此李雲天也不再遮掩,歎了一口氣後說道。
“唉!”張輔聞言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後說道,“武國公操之過急,可憐了那些西征的孩子們!”
張昊和牛世豪不由得對視了一眼,雙目中流露出驚訝的神色,從張輔的話裏兩人聽了出來,原來張輔也不看好宋海擊敗帖木兒帝國,隻不過沒有在大殿上表露出來罷了。
如此看來,宋海這下是遇到了大麻煩,畢竟大明勳貴中軍事造詣最為深厚的兩個人都不看好宋海,那麽宋海這次十有**是要栽在西域。
原本,張昊和牛世豪應該高興才對,可是兩人卻絲毫也開心不起來,正如張輔先前的那聲歎息,宋海這一敗的話西征軍可謂已經土崩瓦解,數十萬精銳士兵也不知道有多少能有幸逃得一命!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