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八年,大年初一。∽↗∽↗,


    李雲天和京城的文武重臣進宮給正統帝和孫太後拜年,作為後宮的新主人,孫太後設午宴款待了李雲天等人。


    自從取代胡皇後成為宣德帝的皇後,孫太後知道朝中的文武大臣對此非常不滿,再加上張氏太皇太後的強勢,因此她的行事一直非常低調。


    如今,張氏太皇太後已經病逝,那麽孫太後自然要承擔起輔佐正統帝的職責來,她要確保正統帝親政之前朝局的穩定。


    不過孫太後畢竟不是張氏太皇太後,在朝臣中的影響力有限,這就使得她更為依賴內廷的宦官,進而也促成了宦官勢力的增長。


    午宴後,李雲天第一時間趕去了楊士奇的府邸,前去看望患病的楊士奇。


    楊稷被押進京城後,楊士奇再承受不住市麵上的風言風語,心力交瘁下大病了一場,告病在家休養。


    與楊榮去世後的遭遇一樣,本該門庭若市的楊士奇府邸冷冷清清,自從楊稷的罪證被正統帝派去的禦史查明後前來楊府的客人就越來越少,到現在除了一些要好的故舊外基本上沒什麽人上門,都想跟楊士奇劃清界線,忙著投靠新的陣營。


    京城沒有什麽秘密可言,誰都知道楊士奇這下要被楊稷的案子牽連,仕途堪憂,因此這個時候誰吃飽了撐的往上湊。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莫過於此。


    李雲天的到來使得冷清的楊府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從爵位上來看李雲天可是朝中文武百官之首,李雲天能來楊府對楊家的人來說已經足矣。


    別人可以不來楊府,但李雲天是一定要來的,無論如何楊士奇都是他的恩師,雖然他現在已經貴為親王,但是這一點永遠無法改變。


    “王爺!”楊府的客廳裏,二十幾名前來給楊士奇拜年的文官見李雲天進來,連忙向他躬身行禮,他們都是楊士奇的門生,如今在京城各大部院任職屬於楊士奇的嫡係,同時也是李雲天的師弟。


    李雲天與眾人寒暄了幾句後就被楊府的下人請去了後院,麵容憔悴的楊士奇強打著精神在後院的一個小院院門前迎接他,兩人談笑著進了一間廂房。


    “恩師,楊大哥的事情已然至此,恩師還是寬心為上,切莫傷了身子。”在屋裏落座後,李雲天品了一口侍女端來的香茗,微笑著開口勸向了楊士奇。


    現在屋裏又沒有外人在,故而李雲天就以楊士奇的門生自稱,他口中的楊大哥自然指的是楊稷。


    “唉,我對不起那些受害的百姓,倘若不是我失察,那些百姓就不會遭受如此大的災禍。”楊士奇聞言歎了一口氣,他現在心中無比自責認為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職責,這才使得楊稷闖下了彌天大禍。


    “恩師,朝廷離不開您呀,為了皇上,為了大明,您都要撐過這道坎兒。”李雲天可以理解楊士奇的心情,不由得勸慰道。


    “老了,已經沒精力再在那些政務上。”楊士奇苦笑著向李雲天擺了擺手,經過了楊稷的事情後他此時已經心灰意冷,萌生了退意。


    “恩師,您走離開的話那麽可隻剩下楊溥大人苦苦支撐內閣了。”李雲天聞言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望向了楊士奇,那樣一來的話楊溥將會過的很辛苦,內閣別說與內廷抗衡了,就連六部也鬥不過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我要再賴在內閣的話那麽內閣勢必被我所連累。”楊士奇的雙目閃過一絲黯然,自嘲地笑了笑後說道,“宦海沉浮數十年,我也該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


    “恩師,您要離開京城?”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聽到楊士奇親口說出隱退的話後李雲天還是感到驚訝,畢竟楊士奇是內閣的中流砥柱,雖然聲譽會受到楊稷一事的影響,但理政能力依然卓越。


    “複生,老夫已經年近八旬,心力江河日下,既然如何還不如早日讓賢,把機會留給朝中的新人。”楊士奇聞言再度笑了笑,神色決然。


    其實,早在幾年前楊士奇就想致仕回鄉,隻不過張氏太皇太後沒有允許,現在楊稷出事後他已經把名利仕途看得很開,準備回去頤養天年,免得在京城受人非議。


    楊士奇現在其實很後悔,如果當年他能早點致仕回鄉的話或許楊稷的事情就不會鬧得如此不可收拾。


    見楊士奇心意已決,李雲天知道再勸無益,心中不由得暗自感慨,楊士奇的仕途生涯原本該有一個完美的落幕,不成想搞成現在這個樣子。


    “複生,老夫現在已經了無牽掛,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朝中的門生,老夫走後他們的處境必定堪憂,還望你多多提攜。”沉吟了一下,楊士奇鄭重其事地望向了李雲天,準備給那些忠心追隨他的門人謀一個出路。


    “恩師放心,複生是他們的師兄自然會盡力而為。”李雲天沒有絲毫猶豫,一口就答應了下來,楊士奇走後他無形中就成為了楊士奇一係的領軍人物,故而肯定會照顧楊士奇的那些門人,這些人將來都是他在朝中的助力。


    “如此老夫也就安心了。”楊士奇的臉上流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這樣他就可以從容離開京城。


    回忠王府的路上,馬車裏。


    李雲天的眉頭微微皺著,為楊士奇的遭遇感到惋惜,楊士奇為國效力多年伺候了五朝天子,堪稱大明的朝之元老,應該風風光光地回鄉,光宗耀祖才對。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李雲天會把楊稷的案子壓下來,可惜這次推動楊稷案子的不僅有文官集團的勢力同時內廷也參與了其中,甚至裏麵還有勳貴集團的影子,因此楊稷的案子想捂也捂不住。


    在楊稷的案子上李雲天已經盡了力,旁敲側擊地提醒楊士奇要關注楊稷在鄉裏的言行,為此楊士奇還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去探查,可結果卻被楊稷和當地的地方勢力聯合起來的蒙蔽住,或許這就是天意。


    “王爺,楊公子會被朝廷處斬嗎?”坐在李雲天對麵的林馨見李雲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不由得開口問道。


    作為李雲天身邊的貼身副官,林馨自然清楚三法司審理楊稷一案的進程,從現在的情形來看楊稷這次將難逃一死。


    “罪無可恕!”李雲天聞言苦笑了一聲,口中緩緩迸出了四個字,由於楊稷作惡太甚即便是正統帝都很難下恩旨赦免他的罪責。


    “楊閣老真是可憐,因為楊稷的事晚節不保,實在令人惋惜。”林馨搖了搖頭,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俗話說的好,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楊稷雖然作惡多端,但他畢竟是恩師的長子,本王不會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李雲天的臉上浮現出了黯然的神色,沉吟了一下後說道。


    雖然李雲天不能阻止楊稷的死刑,但他卻能把楊稷的死刑往後拖,拖到楊士奇死後再執行死刑,這一點他身為都察院的左都禦史還是能做到的,也算是對楊士奇最後的慰藉。


    元宵節過後,楊士奇拖著病體參加了大明正統八年的第一次大朝,見到麵容憔悴的楊士奇,在千步廊侯朝的文武百官紛紛向其躬身行禮,楊士奇含笑點頭致意。


    雖說楊稷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罪,但楊士奇一身正氣,譽滿朝野,朝堂上的眾臣對他還是心有敬畏,見其落得如此的下場不由得心生同情。


    太和殿上,楊士奇以有疾在身和年事已高為由,向正統帝跪請告老還鄉。


    正統帝原本不允,但楊士奇再三祈求,見其心意已決後正統帝這才鬆了口風,讓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回家頤養天年。


    對於楊士奇的請辭,大殿上的文武重臣並不感到意外,楊士奇已經年近八旬,早就應該回鄉養老,更何況還有楊稷一事的打擊。


    退朝後,楊府一反常態地熱鬧了起來,京城的文武官員紛紛登門拜訪楊士奇,也算是盡一場同僚之誼。


    楊士奇並沒有在京城久留,很快就辦理完了交接手頭事務的手續,在二月初的一天清晨,趁著京城大朝的機會帶著一家老小悄悄離開了京城,滿朝文武誰也沒有通知。


    就在楊士奇一家離開京城後不久,身後的官道上忽然掀起了一股漫天的灰塵,隻見數十匹快騎疾駛而來。


    “老爺,忠王爺來了。”管家遠眺了一眼那些追近的騎士後,連忙走到楊士奇所乘坐的馬車前,隔著車窗沉聲稟告道。


    “停車!”楊士奇正坐在車上閉目養神,猛然聽聞這個消息後吃了一驚,要知道今天可是朝中大朝,京城的文武大員都進宮見駕,隨後想到了一件事情,連忙讓車夫停車。


    李雲天與一般的朝臣不同,由於其手頭公務繁忙,故而張氏太皇太後讓正統帝下了恩旨,允許李雲天隻在朝廷遇到重大事務時參與大朝,這就使得李雲天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手頭的事務,也使得他能夠追來給張氏太皇太後送行。


    對於張氏太皇太後和正統帝對李雲天的這個恩典,滿朝文武雖然心中嫉妒但也無話可說,李雲天時常由於忙著手頭的公務住在講武堂或者文淵閣裏,這一點無人能及。


    “恩師,您走的時候怎麽也不通知學生一聲,學生差點就不能給您送行了。”來到立在馬車旁的楊士奇麵前後,李雲天翻身下馬,向楊士奇行禮後說道。


    “王爺公務繁忙,老夫豈能打擾王爺。”李雲天能來楊士奇心中感到非常高興,微笑著向李雲天拱手回禮。


    “恩師,回鄉後切要保重身體,有機會學生會前去看望您。”李雲天這次帶來了一壇正統帝賞賜的禦酒給楊士奇送行,讓手下的侍衛倒了兩杯酒後衝著楊士奇一舉,高聲說道,“祝恩師一路順風。”


    “呈王爺吉言。”楊士奇笑著從侍衛手裏接過酒杯,與李雲天碰了一下,兩人一飲而盡。


    “恩師對學生教導,學生銘記在心,沒感難忘,多謝恩師這些年來的栽培。”隨後,李雲天讓侍衛倒了第二杯酒,雙手捧著躬身向楊士奇說道。


    “王爺言重了,老夫隻是盡了微薄之力而已,實在不敢貪功。”楊士奇聞言再度大笑了起來,笑得很開心,然後一仰首把第二杯酒喝幹。


    “恩師,京城之事恩師可放心交給學生,學生必當盡力而為。”接近著,李雲天又讓侍衛們倒了第三杯酒,鄭重其事地向楊士奇說道。


    “多謝王爺!”楊士奇聞言微微一怔,隨後麵露激動的神色,一口就喝幹了杯中的酒水。


    楊士奇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京城已經沒有值得他牽掛的事情,如果非要說不能釋懷的事情那麽就是楊稷了,他豈會聽不出李雲天一語雙關,想要介入楊稷的案子,這使得楊士奇心中非常感到。


    說實話,楊士奇並沒有奢望楊稷能免一死,隻要能讓楊稷多活幾天他就心滿意足了。


    “唉!”與李雲天道別後,楊士奇上了馬車離去,望著遠去的馬車李雲天不由得歎了一口氣,為楊士奇的境遇感到有幾分不甘。


    他兌現了對楊士奇的承諾,以徹查案情為由把楊稷的案子壓了下來,楊稷犯了這麽多的案子,要想把每一件案子都查清可不容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李雲天此舉外界無可厚非,再加上楊士奇平常為官富有盛名,故而滿朝文武沒人再關注楊稷的案子。


    這也使得楊稷逃過了砍頭的命運,楊士奇死後的第三年,楊稷因病病死在了刑部的大牢裏,李雲天也算是給了楊士奇一個交待,沒有讓楊稷身首異處。


    楊稷死後,屍體被李雲天派人運回了江西,葬在了楊家的祖墳裏,了結了楊士奇的一樁心願。u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