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董磷的身體無比虛弱但他還是在交接完翰林院事務的第二天就帶著家人離開了京城,猶如驚弓之鳥般逃回了家鄉,好像生怕再被抓進詔獄裏。
董磷現在是死也不想再進詔獄了,那個可怕的地方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以至於很長時間他都會在噩夢中被詔獄裏發生的事情驚醒。
因為劉球的事情,董磷走的時候非常孤單和落寞,沒有一個人來為其送行,就連平常那些關係親密的朋友也都敬而遠之。
即便眾人知道傷痕累累的董磷是在經受了嚴刑拷打之後才被逼誣陷的劉球,但誣陷就是誣陷,董磷已經失去了士大夫寧死不屈的風骨,不像劉球一樣為了身世清白而堅貞不屈,最後慘死在了詔獄中連屍首都沒有找到。
李雲天覺得董磷的釋放並不偶然,董磷雖然並沒有向外界透露詔獄裏的事情,但他一身的傷痕足以說明其在詔獄裏遭受了什麽。
表麵上看起來,董磷這次逃過一劫是正統帝降下的恩澤,實際上董磷是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矛盾的催化劑,他的出現加劇了文官集團與內廷的對立。
李雲天回京的當天晚上,忠王府。
夜色下,兩名年輕人下了一輛馬車,直奔忠王府府門。
“幹什麽的?”守在門前的衛兵見狀立刻警惕地迎了上去,攔住了兩人的去路。
“勞煩通稟王爺,翰林侍講琉球之子劉鉞、劉釪前來拜見王爺。”一名年長的年輕人向衛兵一拱手,神色哀傷地說道。
聽聞兩個年輕人是劉球之子,衛兵上下打量了兩人一眼,隨後快步進去稟告,劉球的事情如今已經在京城裏鬧得沸沸揚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帶他們去客廳。”李雲天難得回一次家,正在跟周雨婷等人打撲克牌消遣,聞言向前來稟告的護衛吩咐道。
“你們先玩,相公出去看看。”隨後,李雲天讓在一旁觀戰的綠萼代替他打牌,起身趕去了客廳去見劉鉞和劉釪。
劉球是李雲天的同科,也是多年來的朋友,故而劉鉞和劉釪這次前來李雲天當然要見他們,而且他已經猜到了兩人的來意,一定與劉球屍體的下落有關。
由於劉球的案子罪證確鑿,再加上劉球已死,故而劉鉞和劉釪根本就沒有辦法幫劉球平反冤案,因此唯有找到劉球的屍身用以安葬。
可由於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不告劉鉞和劉釪劉球的屍體在哪裏,故而兩人唯有前來找李雲天尋求幫助,馬順和內廷是不會給文官集團的人這個麵子的。
“叩見王爺。”客廳裏,劉鉞和劉釪見到李雲天後下跪行禮,以頭觸地久久不願起身。
“兩位賢侄不必如此拘泥,快快起來。”李雲天見狀起身走過去,想要扶起劉鉞和劉釪,他與劉球是朋友故而劉鉞和劉釪自然是他侄子輩的人。
“王爺,家父慘遭不測,小侄身為人子卻不能給家父收屍盡孝,實在是心中有愧,無顏苟活於世上。”劉鉞並沒有起身,而是抬頭望向了李雲天,雙目含悲地說道,“小侄懇請王爺出麵,要回家父的屍身,使得家父能入土為安。”
“求王爺。”說著,劉鉞砰砰砰一臉給李雲天磕了三個響頭,額頭上立刻鼓起了一個大包來。
“唉!”李雲天聞言歎了一口氣,伸手把劉鉞扶了起來,“你父親太過耿直,以至於遭此大禍,你放心,本王明天就去一趟司禮監。”
“多謝王爺。”劉鉞聞言心中一喜,連忙神情激動地向李雲天道謝,有了李雲天的這個承諾那麽劉球的屍體也就能找回來。
“本王與你父親是多年的朋友,豈會看他無處葬身?”李雲天聞言擺了擺手,讓劉鉞和劉釪在一旁的座椅上落座後問道,“你們兄弟倆以後有何打算?”
“王爺,小侄準備跟弟弟把父親帶回祖墳安葬,小侄家鄉還有一些田地,足以讓小侄兄弟謀生。”劉鉞聞言向李雲天一躬身,神色落寞地回答。
其實,劉鉞和劉釪何嚐不想像劉球一樣考科舉進入官場,可由於劉球案子的影響兩人已經失去了科舉的資格,無論文舉還是武舉都無法再考。
“你們兄弟二人寒窗苦讀多年,如果就此放棄豈不可惜?”李雲天的眉頭皺了皺,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本王明日要進宮覲見皇上,屆時向皇上求個恩旨,準許你二人踏入仕途。”
“多謝王爺,王爺恩情小侄兄弟沒齒難忘。”劉鉞和劉釪兄弟聞言先是一怔,隨後神情激動地起身,畢恭畢敬地向李雲天致謝,要知道李雲天此舉可是挽救了兩人的前程。
正如李雲天所說的那樣,劉鉞和劉釪寒窗苦讀多年期望著像劉球一樣為國效力,豈會甘願回鄉務農?李雲天此舉無異於使得兩人獲得了新生,改變了兩人以後的命運。
雖然現在正統帝還沒有降下恩旨,但以李雲天與正統帝之間的密切關係,如果李雲天開口的話正統帝肯定不會駁了李雲天這個麵子。
“本王隻不過盡些情分罷了,也算是對你父親的一絲慰藉。”李雲天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傷感來,劉球這回死得真是太冤枉了,成為了朝堂權力博弈的犧牲品。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就動身進了紫禁城,除了給正統帝授課外還要對朝廷上一些軍政要務給正統帝提供參考意見。
雖說是參考意見,但由於李雲天考慮事情十分周到細致,所以正統帝在聽完後往往全盤接受,按照李雲天的見解下達詔令去辦事,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比李雲天提供的建議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樣不僅使得那些軍政要務得以圓滿解決而且還令正統帝清閑了許多。
“皇上,劉球一案已經在京城掀起了驚濤駭浪,臣覺得應該緩解一下此案帶來的餘波。”給正統帝授完課後,趁著陪正統帝在禦花園散步的時機,李雲天在閑聊中不動聲色地提到了劉球的事情。
“老師有何建議?”正統帝聞言眼前亮了一下,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說實話他現在正因為劉球的事情感到頭疼,萬萬沒有想到劉球竟然會死在了詔獄裏,使得文臣集團對此是怨聲載道,一些大臣已經上疏請求正統帝徹查劉球死因,看看其是畏罪自盡還是受到了人為的迫害。
對於這些大臣的奏章正統帝感到非常棘手,這些大臣並沒有給劉球鳴冤,隻是希望能搞清楚劉球的死因,畢竟劉球是翰林侍講不能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連屍身在哪裏都不知道。
正統帝知道文官集團勢力強大,並不是單憑一個劉球就能使得那些文官屈服的,一旦鬧將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皇上,劉球為官多年任職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臣覺得劉球既然死前已經悔過,那麽皇上應該寬恕其罪行,對其子降下恩旨以示皇恩浩蕩。”
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沉聲說道,“一旦其子接下了恩旨,那麽表明劉球一案再無爭議。”
“此舉甚好!”聽聞此言,正統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堵住朝中那些文官的嘴巴了,畢竟劉球的兩個兒子都認了這件案子那麽別人還有何可多言的?
至於劉球的兩個兒子,即便心裏再不願意那麽豈敢違抗正統帝的旨意,肯定會乖乖接下這道恩旨。
“皇上,劉球是翰林院的侍講,在朝中薄有名望,既然他已死那麽不如入土為安,也免得有人借此生事,攪了皇上的安寧。”李雲天見正統帝的麵色變得輕鬆,知道他對自己的這個提議非常滿意,隨後趁熱打鐵地說道。
“嗯,就依老師之言。”正統帝聞言點了點頭,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劉球在朝堂上冒犯過他但究其本質劉球隻是一名敢於諫言的清流而已,與當年的李清正相似,故而正統帝對劉球還是心存仁慈,開始時並沒有想要他的性命,隻是讓其吃些苦頭罷了,以此來反擊文官集團的進逼。
李雲天聞言禁不住鬆了一口氣,有了正統帝的這句話後他就可以去司禮監找王振了,王振的膽子再大也不敢違逆了正統帝的旨意。
司禮監。
“公公,忠王爺來了。”王振正在房間裏翻閱著內閣遞上來的奏章,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
“哦?”王振聞言微微怔了一下,臉上閃過詫異的神色,李雲天以前可從沒有來過司禮監,隨後放下手裏的奏章快步出門恭迎。
自從洪熙元年護送宣德帝進京登基,王振就已經與李雲天有了交情,並且目睹了李雲天一步步登上了親王的寶座,權勢名望朝中無人能及。
或許是曾經在護送宣德帝的過程中同生共死的緣故,王振對李雲天一直有著不少好感,歸根結底兩人都是正統帝信賴有加的人,這決定了兩人之間很難爆發激烈衝突。
“王爺大駕光臨,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在司禮監的院子裏,出門相迎的王振老遠就笑著衝李雲天拱手致意。
“王副總管太客氣了,王副總管為皇上辦事,本王豈敢讓王府總管相迎。”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也向王振拱手回禮,逢場作戲可難不倒他。
說實話,李雲天覺得對內廷的宦官不能因為其去勢就以閹宦蔑視之,畢竟宦官與文武大臣一樣都是伺候皇帝的,隻不過一個是內臣一個是外臣罷了,本質上還是大明的官員。
尤為重要的是大明自永樂朝以來就開始任用宦官做事,而宦官距離皇帝比文武百官更近,所以激怒那些宦官可沒有什麽好處,隻會增加內廷與外臣之間的衝突罷了。
不過,這或許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見的一幕,有內廷牽製朝臣的話會使得其省下很多精力,而內廷與朝臣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調和,意味著雙方很難和平共處。
p
董磷現在是死也不想再進詔獄了,那個可怕的地方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以至於很長時間他都會在噩夢中被詔獄裏發生的事情驚醒。
因為劉球的事情,董磷走的時候非常孤單和落寞,沒有一個人來為其送行,就連平常那些關係親密的朋友也都敬而遠之。
即便眾人知道傷痕累累的董磷是在經受了嚴刑拷打之後才被逼誣陷的劉球,但誣陷就是誣陷,董磷已經失去了士大夫寧死不屈的風骨,不像劉球一樣為了身世清白而堅貞不屈,最後慘死在了詔獄中連屍首都沒有找到。
李雲天覺得董磷的釋放並不偶然,董磷雖然並沒有向外界透露詔獄裏的事情,但他一身的傷痕足以說明其在詔獄裏遭受了什麽。
表麵上看起來,董磷這次逃過一劫是正統帝降下的恩澤,實際上董磷是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矛盾的催化劑,他的出現加劇了文官集團與內廷的對立。
李雲天回京的當天晚上,忠王府。
夜色下,兩名年輕人下了一輛馬車,直奔忠王府府門。
“幹什麽的?”守在門前的衛兵見狀立刻警惕地迎了上去,攔住了兩人的去路。
“勞煩通稟王爺,翰林侍講琉球之子劉鉞、劉釪前來拜見王爺。”一名年長的年輕人向衛兵一拱手,神色哀傷地說道。
聽聞兩個年輕人是劉球之子,衛兵上下打量了兩人一眼,隨後快步進去稟告,劉球的事情如今已經在京城裏鬧得沸沸揚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帶他們去客廳。”李雲天難得回一次家,正在跟周雨婷等人打撲克牌消遣,聞言向前來稟告的護衛吩咐道。
“你們先玩,相公出去看看。”隨後,李雲天讓在一旁觀戰的綠萼代替他打牌,起身趕去了客廳去見劉鉞和劉釪。
劉球是李雲天的同科,也是多年來的朋友,故而劉鉞和劉釪這次前來李雲天當然要見他們,而且他已經猜到了兩人的來意,一定與劉球屍體的下落有關。
由於劉球的案子罪證確鑿,再加上劉球已死,故而劉鉞和劉釪根本就沒有辦法幫劉球平反冤案,因此唯有找到劉球的屍身用以安葬。
可由於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不告劉鉞和劉釪劉球的屍體在哪裏,故而兩人唯有前來找李雲天尋求幫助,馬順和內廷是不會給文官集團的人這個麵子的。
“叩見王爺。”客廳裏,劉鉞和劉釪見到李雲天後下跪行禮,以頭觸地久久不願起身。
“兩位賢侄不必如此拘泥,快快起來。”李雲天見狀起身走過去,想要扶起劉鉞和劉釪,他與劉球是朋友故而劉鉞和劉釪自然是他侄子輩的人。
“王爺,家父慘遭不測,小侄身為人子卻不能給家父收屍盡孝,實在是心中有愧,無顏苟活於世上。”劉鉞並沒有起身,而是抬頭望向了李雲天,雙目含悲地說道,“小侄懇請王爺出麵,要回家父的屍身,使得家父能入土為安。”
“求王爺。”說著,劉鉞砰砰砰一臉給李雲天磕了三個響頭,額頭上立刻鼓起了一個大包來。
“唉!”李雲天聞言歎了一口氣,伸手把劉鉞扶了起來,“你父親太過耿直,以至於遭此大禍,你放心,本王明天就去一趟司禮監。”
“多謝王爺。”劉鉞聞言心中一喜,連忙神情激動地向李雲天道謝,有了李雲天的這個承諾那麽劉球的屍體也就能找回來。
“本王與你父親是多年的朋友,豈會看他無處葬身?”李雲天聞言擺了擺手,讓劉鉞和劉釪在一旁的座椅上落座後問道,“你們兄弟倆以後有何打算?”
“王爺,小侄準備跟弟弟把父親帶回祖墳安葬,小侄家鄉還有一些田地,足以讓小侄兄弟謀生。”劉鉞聞言向李雲天一躬身,神色落寞地回答。
其實,劉鉞和劉釪何嚐不想像劉球一樣考科舉進入官場,可由於劉球案子的影響兩人已經失去了科舉的資格,無論文舉還是武舉都無法再考。
“你們兄弟二人寒窗苦讀多年,如果就此放棄豈不可惜?”李雲天的眉頭皺了皺,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本王明日要進宮覲見皇上,屆時向皇上求個恩旨,準許你二人踏入仕途。”
“多謝王爺,王爺恩情小侄兄弟沒齒難忘。”劉鉞和劉釪兄弟聞言先是一怔,隨後神情激動地起身,畢恭畢敬地向李雲天致謝,要知道李雲天此舉可是挽救了兩人的前程。
正如李雲天所說的那樣,劉鉞和劉釪寒窗苦讀多年期望著像劉球一樣為國效力,豈會甘願回鄉務農?李雲天此舉無異於使得兩人獲得了新生,改變了兩人以後的命運。
雖然現在正統帝還沒有降下恩旨,但以李雲天與正統帝之間的密切關係,如果李雲天開口的話正統帝肯定不會駁了李雲天這個麵子。
“本王隻不過盡些情分罷了,也算是對你父親的一絲慰藉。”李雲天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傷感來,劉球這回死得真是太冤枉了,成為了朝堂權力博弈的犧牲品。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就動身進了紫禁城,除了給正統帝授課外還要對朝廷上一些軍政要務給正統帝提供參考意見。
雖說是參考意見,但由於李雲天考慮事情十分周到細致,所以正統帝在聽完後往往全盤接受,按照李雲天的見解下達詔令去辦事,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比李雲天提供的建議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樣不僅使得那些軍政要務得以圓滿解決而且還令正統帝清閑了許多。
“皇上,劉球一案已經在京城掀起了驚濤駭浪,臣覺得應該緩解一下此案帶來的餘波。”給正統帝授完課後,趁著陪正統帝在禦花園散步的時機,李雲天在閑聊中不動聲色地提到了劉球的事情。
“老師有何建議?”正統帝聞言眼前亮了一下,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說實話他現在正因為劉球的事情感到頭疼,萬萬沒有想到劉球竟然會死在了詔獄裏,使得文臣集團對此是怨聲載道,一些大臣已經上疏請求正統帝徹查劉球死因,看看其是畏罪自盡還是受到了人為的迫害。
對於這些大臣的奏章正統帝感到非常棘手,這些大臣並沒有給劉球鳴冤,隻是希望能搞清楚劉球的死因,畢竟劉球是翰林侍講不能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連屍身在哪裏都不知道。
正統帝知道文官集團勢力強大,並不是單憑一個劉球就能使得那些文官屈服的,一旦鬧將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皇上,劉球為官多年任職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臣覺得劉球既然死前已經悔過,那麽皇上應該寬恕其罪行,對其子降下恩旨以示皇恩浩蕩。”
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沉聲說道,“一旦其子接下了恩旨,那麽表明劉球一案再無爭議。”
“此舉甚好!”聽聞此言,正統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堵住朝中那些文官的嘴巴了,畢竟劉球的兩個兒子都認了這件案子那麽別人還有何可多言的?
至於劉球的兩個兒子,即便心裏再不願意那麽豈敢違抗正統帝的旨意,肯定會乖乖接下這道恩旨。
“皇上,劉球是翰林院的侍講,在朝中薄有名望,既然他已死那麽不如入土為安,也免得有人借此生事,攪了皇上的安寧。”李雲天見正統帝的麵色變得輕鬆,知道他對自己的這個提議非常滿意,隨後趁熱打鐵地說道。
“嗯,就依老師之言。”正統帝聞言點了點頭,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劉球在朝堂上冒犯過他但究其本質劉球隻是一名敢於諫言的清流而已,與當年的李清正相似,故而正統帝對劉球還是心存仁慈,開始時並沒有想要他的性命,隻是讓其吃些苦頭罷了,以此來反擊文官集團的進逼。
李雲天聞言禁不住鬆了一口氣,有了正統帝的這句話後他就可以去司禮監找王振了,王振的膽子再大也不敢違逆了正統帝的旨意。
司禮監。
“公公,忠王爺來了。”王振正在房間裏翻閱著內閣遞上來的奏章,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
“哦?”王振聞言微微怔了一下,臉上閃過詫異的神色,李雲天以前可從沒有來過司禮監,隨後放下手裏的奏章快步出門恭迎。
自從洪熙元年護送宣德帝進京登基,王振就已經與李雲天有了交情,並且目睹了李雲天一步步登上了親王的寶座,權勢名望朝中無人能及。
或許是曾經在護送宣德帝的過程中同生共死的緣故,王振對李雲天一直有著不少好感,歸根結底兩人都是正統帝信賴有加的人,這決定了兩人之間很難爆發激烈衝突。
“王爺大駕光臨,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在司禮監的院子裏,出門相迎的王振老遠就笑著衝李雲天拱手致意。
“王副總管太客氣了,王副總管為皇上辦事,本王豈敢讓王府總管相迎。”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也向王振拱手回禮,逢場作戲可難不倒他。
說實話,李雲天覺得對內廷的宦官不能因為其去勢就以閹宦蔑視之,畢竟宦官與文武大臣一樣都是伺候皇帝的,隻不過一個是內臣一個是外臣罷了,本質上還是大明的官員。
尤為重要的是大明自永樂朝以來就開始任用宦官做事,而宦官距離皇帝比文武百官更近,所以激怒那些宦官可沒有什麽好處,隻會增加內廷與外臣之間的衝突罷了。
不過,這或許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見的一幕,有內廷牽製朝臣的話會使得其省下很多精力,而內廷與朝臣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調和,意味著雙方很難和平共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