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
得知李瑈和李珦派來的使團抵達京城後,李雲天隨即進宮去覲見正統帝,朝鮮國的事情也到了一個了斷的時候。
乾清宮的偏殿,李雲天和正統帝立在一座木雕屏風前,屏風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正是李雲天當年曾經獻給洪熙帝的“天下疆域圖”。
與當年的圖畫相比,如今的這幅“天下疆域圖”更加精致,上麵不僅標注了許多國家和都城,還有重要的城市、港口以及山脈、河流、森林等,可謂世界上最詳細的一幅世界地圖。
這幅“天下疆域圖”由講武堂的人員耗時十餘年,訪遍了天下各國繪製而成,是李雲天獻給正統帝的一份親政禮物。
“忠王,朝鮮國土地貧瘠,天寒地凍,當年隋唐數次征高句麗而不成,咱們要想拿下它恐怕要費不少周折。”
正統帝望著地圖上的朝鮮國,不無擔憂地向李雲天說道,與朝中眾多大臣一樣他認為朝鮮國並沒有什麽價值,而且朝鮮國國內氣候寒冷、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行進。
隋文帝、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曾經征討過朝鮮三國時代的高句麗,但最後都無功而返,期間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
況且,朝鮮國現在已經是大明帝國控製得最為徹底的一個藩屬國,大明沒有必要耗費精心將其並入版圖。
“皇上,今日不同往日,昔年隋唐遠征高句麗時遼東尚未在掌控中,而大明不僅擁有了遼東而且還鞏固了鴨綠江南岸的疆土,朝鮮國已然沒有可以抵擋大明的屏障。”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一本正經地回答。
他知道正統帝並沒有想過吞並朝鮮國,按照明太祖留下的遺訓,朝鮮國屬於不征之國,大明作為禮儀之邦和****上國對這些貧瘠窮困的藩屬國沒有一絲的興趣,吞並了他們反而是一種累贅。
高句麗時期,高句麗的領土延伸到了遼東,而隋唐時期對遼東的掌控非常薄弱,加上隋唐時期的軍隊不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以及水土不服等因素在內,最終在征討高句麗時功虧一簣。
可大明與隋唐時期不同,朝鮮國的邊境線最多抵達鴨綠江就無法再北上,況且大明已經強化了對鴨綠江南岸地區的統治,而失去鴨綠江這道天然屏障後朝鮮國將直麵大明的兵鋒。
雖然朝鮮王深謀遠慮建立了四郡六鎮來抵擋北方大明的壓力,但隨著失去對鴨綠江的控製後四郡六鎮的作用降低了許多。
當年李雲天在遼東擊敗了北元軍隊後,下令明軍進入鴨綠江南岸被朝鮮王派軍占領的原大明領土時,朝鮮王迫於大明數十萬經過與北元戰火洗禮的精銳部隊的壓力而不得不選擇了撤退,明軍兵不血刃就奪回了失地。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大明的經濟以及後勤保障能力都比隋唐時期有了極大的提升,尤為重要的是擁有著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不僅可以從遼東陸路進攻朝鮮國,而且還可以從海上進攻朝鮮國腹地。
正是因為這樣,朝鮮國才不得不臣服於大明,成為受到大明控製程度最高的藩屬國。
所以,李雲天對把朝鮮國並入大明版圖信心十足,武力上並不存在任何問題,朝鮮國最精銳的軍隊是四郡六鎮的近十萬兵力,麵對遼東軍區的二十多萬大軍討不到絲毫便宜。
在講武堂將領的訓練下遼東的衛所軍隊和驍武軍堪稱大明的主力,其戰鬥力僅次於關西的明軍,之所以這樣是遼東軍區和關西的明軍承擔著防禦外敵的重任,相對而言以前防備北元而設立的山北軍區的明軍在北元被消滅後反倒清閑了下來。
“皇上,唐太宗曾經說過,高句麗不除日後必為大患,現在朝鮮國與當年的高句麗相似,如果不趁著其內亂之際將其鏟除,日後必成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李雲天知道正統帝對朝鮮國這種貧窮落後的彈丸服正統帝抬步走到地圖前,伸手指著朝鮮國向正統帝說道,“皇上請看,朝鮮國位於咱們大明東部,雖說現在臣服於大明,可一旦他日有了二心那麽將是大明的一個禍害。”
“皇上請看,如果把朝鮮國收入大明版圖的話,那麽大明東部疆土將無憂矣,遼東都司的壓力也將大減,朝廷可以把精力放在奴兒幹都司等北方地區。”說著,李雲天伸手指向了遼東都司和奴兒幹都司,沉聲向正統帝說道。
“話雖如此,但朝鮮國乃太祖欽定的不征之國,且對大明一向敬畏有加,大明倘若向朝鮮國出兵恐怕於理不合,會招來朝臣們的非議,也會令其餘藩屬國寒心。”正統帝聞言沉吟了一下,正色向李雲天說道。
雖然正統帝也想像先輩一樣給大明開疆拓土,但身為一國之君他卻要受製於明太祖的祖製不能輕易向朝鮮國出兵,否則肯定會受到朝中文官集團的阻撓。
“皇上放心,臣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如果李瑈和李珦主動要求歸附大明,那麽外界也就無話可說了。”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嘴角流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主動歸附大明?”正統帝怔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著李雲天,難道李瑈和李珦願意放棄朝鮮國?
“皇上,現在李瑈和李珦鬥得不可開交,朝鮮國內的經濟已然崩潰,需要仰仗大明才能度過這次規模浩大的饑荒,臣覺得李瑈和李珦現在已經別無選擇,唯有歸附大明一條路可走。”
李雲天向正統帝一躬身,沉聲解釋道,“如果李瑈和李珦執迷不悟的話,臣不介意想辦法滅了他們的最為依仗的四郡六鎮的兵力,這樣他們就沒了底氣。”
“如果李瑈和李珦能歸附大明,那麽朕定當收下他們的這份厚禮。”正統帝聞言頓時笑了起來,他早就想到李雲天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是李瑈和李珦提出把朝鮮國並入大明,那麽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忠王,你覺得此次派誰前去朝鮮國為好?”隨後,正統帝想到了一件事情,饒有興致地望向了李雲天,想知道朝中有誰能擔任出使朝鮮國的重任。
“皇上,這件事情是臣提出來的,因此臣毛遂自薦準備前往朝鮮國解決此事。”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
“忠王要親自前去?”正統帝聞言微微怔了一下,臉上流露出詫異的神色,在他看來朝鮮國不過是一個個小小的藩屬罷了,哪裏勞動李雲天前往。
“皇上,並入朝鮮國容易,但如何治理卻要頗費精力,交趾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行差踏錯勢必激起民變,有心之人也會伺機興風作浪,故而臣決定親自前去坐鎮,督促地方治理。”
見正統帝神色有些愕然,李雲天微微躬著身子向其道明了原因,所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要想把朝鮮國收入囊中非常容易,可如何治理歸附後的朝鮮國將是一個嚴重問題。
“忠王你這麽一說,朕還真沒找到能代你前去朝鮮國的人。”正統帝這下明白了李雲天的意思,有著無奈地向李雲天笑道。
李雲天先後成功治理了交趾、遼東、蒙古以及關西,使得這些地方井井有條、蒸蒸日上,故而對於治理朝鮮國正統帝在滿朝文武中找不出第二個人能代替李雲天坐鎮朝鮮國。
“皇上,如今大明四海升平,臣在京城也是閑著,因此望皇上能禦準臣去朝鮮國,結果大明東部疆土隱患。”見正統帝認同了自己的說法,李雲天鄭重其事地向正統帝一拱手,躬身說道。
“既然忠王主動請纓,那麽朕就準了這件事。”正統帝聞言微微一笑,望著李雲天說道,“不知道忠王此去朝鮮國何時才能回來?”
“臣盤算了一下,最快兩年能在朝鮮國建立起各級衙門,因此最快兩年能從朝鮮國回來。”李雲天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地回答。
“唉,你走後朕又有的煩了!”正統帝覺得兩年的時間有些長,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不無無奈地歎了一口氣,神色顯得有些落寞。
“朝鮮國與大明隔海相望,如果皇上需要臣,臣很快就能從朝鮮國回來。”李雲天知道正統帝為何發出了如此的感慨,於是開口沉聲回道。
他走後朝堂上就少了一個可以緩和內廷與文官集團之間關係的人,內廷和文官集團必定會鬥得你死我活,正統帝將不得不麵對眼前這個亂局。
“忠王,如果朝中再有幾個能像你一樣給朕分憂的臣子,朕現在也不會如此苦惱了。”正統帝聞言搖了搖頭,言語中對李雲天前去朝鮮國頗為不舍。
“皇上,君王的馭下之道是張弛有度,待人處事恩威並濟,這樣文武百官才會臣服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李雲天也不希望他離開京城後內廷和文官集團鬥得不可開交,故而沉吟了一下後沉聲向正統帝說道,“皇上,南京有不少資曆深厚的老臣,臣覺得皇上可以調來京城一用,他們感受到皇上的恩澤勢必會誓死效從。”
“忠王言之有理。”正統帝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隨即微微頷首,李雲天此舉無疑是在挑起文官集團內部的利益之爭,這樣一來正統帝所承受的壓力將小上許多。
南京各大部院的官員可謂是官場上的失意之輩,與京城部院官員之間有著複雜的利益糾葛,正統帝一旦向他們拋去了橄欖枝,肯定會幫助正統帝對付京城的那些官員,否則的話他們將再度失意。
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他此舉可謂用心良苦,因為唯有減輕文官集團對正統帝施加的壓力,那麽正統帝才會限製內廷對文官集團出手,這樣可謂是緩和內廷與文官集團之間矛盾的最好辦法。
p
</br>
得知李瑈和李珦派來的使團抵達京城後,李雲天隨即進宮去覲見正統帝,朝鮮國的事情也到了一個了斷的時候。
乾清宮的偏殿,李雲天和正統帝立在一座木雕屏風前,屏風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正是李雲天當年曾經獻給洪熙帝的“天下疆域圖”。
與當年的圖畫相比,如今的這幅“天下疆域圖”更加精致,上麵不僅標注了許多國家和都城,還有重要的城市、港口以及山脈、河流、森林等,可謂世界上最詳細的一幅世界地圖。
這幅“天下疆域圖”由講武堂的人員耗時十餘年,訪遍了天下各國繪製而成,是李雲天獻給正統帝的一份親政禮物。
“忠王,朝鮮國土地貧瘠,天寒地凍,當年隋唐數次征高句麗而不成,咱們要想拿下它恐怕要費不少周折。”
正統帝望著地圖上的朝鮮國,不無擔憂地向李雲天說道,與朝中眾多大臣一樣他認為朝鮮國並沒有什麽價值,而且朝鮮國國內氣候寒冷、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行進。
隋文帝、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曾經征討過朝鮮三國時代的高句麗,但最後都無功而返,期間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
況且,朝鮮國現在已經是大明帝國控製得最為徹底的一個藩屬國,大明沒有必要耗費精心將其並入版圖。
“皇上,今日不同往日,昔年隋唐遠征高句麗時遼東尚未在掌控中,而大明不僅擁有了遼東而且還鞏固了鴨綠江南岸的疆土,朝鮮國已然沒有可以抵擋大明的屏障。”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一本正經地回答。
他知道正統帝並沒有想過吞並朝鮮國,按照明太祖留下的遺訓,朝鮮國屬於不征之國,大明作為禮儀之邦和****上國對這些貧瘠窮困的藩屬國沒有一絲的興趣,吞並了他們反而是一種累贅。
高句麗時期,高句麗的領土延伸到了遼東,而隋唐時期對遼東的掌控非常薄弱,加上隋唐時期的軍隊不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以及水土不服等因素在內,最終在征討高句麗時功虧一簣。
可大明與隋唐時期不同,朝鮮國的邊境線最多抵達鴨綠江就無法再北上,況且大明已經強化了對鴨綠江南岸地區的統治,而失去鴨綠江這道天然屏障後朝鮮國將直麵大明的兵鋒。
雖然朝鮮王深謀遠慮建立了四郡六鎮來抵擋北方大明的壓力,但隨著失去對鴨綠江的控製後四郡六鎮的作用降低了許多。
當年李雲天在遼東擊敗了北元軍隊後,下令明軍進入鴨綠江南岸被朝鮮王派軍占領的原大明領土時,朝鮮王迫於大明數十萬經過與北元戰火洗禮的精銳部隊的壓力而不得不選擇了撤退,明軍兵不血刃就奪回了失地。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大明的經濟以及後勤保障能力都比隋唐時期有了極大的提升,尤為重要的是擁有著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不僅可以從遼東陸路進攻朝鮮國,而且還可以從海上進攻朝鮮國腹地。
正是因為這樣,朝鮮國才不得不臣服於大明,成為受到大明控製程度最高的藩屬國。
所以,李雲天對把朝鮮國並入大明版圖信心十足,武力上並不存在任何問題,朝鮮國最精銳的軍隊是四郡六鎮的近十萬兵力,麵對遼東軍區的二十多萬大軍討不到絲毫便宜。
在講武堂將領的訓練下遼東的衛所軍隊和驍武軍堪稱大明的主力,其戰鬥力僅次於關西的明軍,之所以這樣是遼東軍區和關西的明軍承擔著防禦外敵的重任,相對而言以前防備北元而設立的山北軍區的明軍在北元被消滅後反倒清閑了下來。
“皇上,唐太宗曾經說過,高句麗不除日後必為大患,現在朝鮮國與當年的高句麗相似,如果不趁著其內亂之際將其鏟除,日後必成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李雲天知道正統帝對朝鮮國這種貧窮落後的彈丸服正統帝抬步走到地圖前,伸手指著朝鮮國向正統帝說道,“皇上請看,朝鮮國位於咱們大明東部,雖說現在臣服於大明,可一旦他日有了二心那麽將是大明的一個禍害。”
“皇上請看,如果把朝鮮國收入大明版圖的話,那麽大明東部疆土將無憂矣,遼東都司的壓力也將大減,朝廷可以把精力放在奴兒幹都司等北方地區。”說著,李雲天伸手指向了遼東都司和奴兒幹都司,沉聲向正統帝說道。
“話雖如此,但朝鮮國乃太祖欽定的不征之國,且對大明一向敬畏有加,大明倘若向朝鮮國出兵恐怕於理不合,會招來朝臣們的非議,也會令其餘藩屬國寒心。”正統帝聞言沉吟了一下,正色向李雲天說道。
雖然正統帝也想像先輩一樣給大明開疆拓土,但身為一國之君他卻要受製於明太祖的祖製不能輕易向朝鮮國出兵,否則肯定會受到朝中文官集團的阻撓。
“皇上放心,臣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如果李瑈和李珦主動要求歸附大明,那麽外界也就無話可說了。”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嘴角流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主動歸附大明?”正統帝怔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著李雲天,難道李瑈和李珦願意放棄朝鮮國?
“皇上,現在李瑈和李珦鬥得不可開交,朝鮮國內的經濟已然崩潰,需要仰仗大明才能度過這次規模浩大的饑荒,臣覺得李瑈和李珦現在已經別無選擇,唯有歸附大明一條路可走。”
李雲天向正統帝一躬身,沉聲解釋道,“如果李瑈和李珦執迷不悟的話,臣不介意想辦法滅了他們的最為依仗的四郡六鎮的兵力,這樣他們就沒了底氣。”
“如果李瑈和李珦能歸附大明,那麽朕定當收下他們的這份厚禮。”正統帝聞言頓時笑了起來,他早就想到李雲天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是李瑈和李珦提出把朝鮮國並入大明,那麽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忠王,你覺得此次派誰前去朝鮮國為好?”隨後,正統帝想到了一件事情,饒有興致地望向了李雲天,想知道朝中有誰能擔任出使朝鮮國的重任。
“皇上,這件事情是臣提出來的,因此臣毛遂自薦準備前往朝鮮國解決此事。”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
“忠王要親自前去?”正統帝聞言微微怔了一下,臉上流露出詫異的神色,在他看來朝鮮國不過是一個個小小的藩屬罷了,哪裏勞動李雲天前往。
“皇上,並入朝鮮國容易,但如何治理卻要頗費精力,交趾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行差踏錯勢必激起民變,有心之人也會伺機興風作浪,故而臣決定親自前去坐鎮,督促地方治理。”
見正統帝神色有些愕然,李雲天微微躬著身子向其道明了原因,所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要想把朝鮮國收入囊中非常容易,可如何治理歸附後的朝鮮國將是一個嚴重問題。
“忠王你這麽一說,朕還真沒找到能代你前去朝鮮國的人。”正統帝這下明白了李雲天的意思,有著無奈地向李雲天笑道。
李雲天先後成功治理了交趾、遼東、蒙古以及關西,使得這些地方井井有條、蒸蒸日上,故而對於治理朝鮮國正統帝在滿朝文武中找不出第二個人能代替李雲天坐鎮朝鮮國。
“皇上,如今大明四海升平,臣在京城也是閑著,因此望皇上能禦準臣去朝鮮國,結果大明東部疆土隱患。”見正統帝認同了自己的說法,李雲天鄭重其事地向正統帝一拱手,躬身說道。
“既然忠王主動請纓,那麽朕就準了這件事。”正統帝聞言微微一笑,望著李雲天說道,“不知道忠王此去朝鮮國何時才能回來?”
“臣盤算了一下,最快兩年能在朝鮮國建立起各級衙門,因此最快兩年能從朝鮮國回來。”李雲天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地回答。
“唉,你走後朕又有的煩了!”正統帝覺得兩年的時間有些長,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不無無奈地歎了一口氣,神色顯得有些落寞。
“朝鮮國與大明隔海相望,如果皇上需要臣,臣很快就能從朝鮮國回來。”李雲天知道正統帝為何發出了如此的感慨,於是開口沉聲回道。
他走後朝堂上就少了一個可以緩和內廷與文官集團之間關係的人,內廷和文官集團必定會鬥得你死我活,正統帝將不得不麵對眼前這個亂局。
“忠王,如果朝中再有幾個能像你一樣給朕分憂的臣子,朕現在也不會如此苦惱了。”正統帝聞言搖了搖頭,言語中對李雲天前去朝鮮國頗為不舍。
“皇上,君王的馭下之道是張弛有度,待人處事恩威並濟,這樣文武百官才會臣服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李雲天也不希望他離開京城後內廷和文官集團鬥得不可開交,故而沉吟了一下後沉聲向正統帝說道,“皇上,南京有不少資曆深厚的老臣,臣覺得皇上可以調來京城一用,他們感受到皇上的恩澤勢必會誓死效從。”
“忠王言之有理。”正統帝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隨即微微頷首,李雲天此舉無疑是在挑起文官集團內部的利益之爭,這樣一來正統帝所承受的壓力將小上許多。
南京各大部院的官員可謂是官場上的失意之輩,與京城部院官員之間有著複雜的利益糾葛,正統帝一旦向他們拋去了橄欖枝,肯定會幫助正統帝對付京城的那些官員,否則的話他們將再度失意。
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他此舉可謂用心良苦,因為唯有減輕文官集團對正統帝施加的壓力,那麽正統帝才會限製內廷對文官集團出手,這樣可謂是緩和內廷與文官集團之間矛盾的最好辦法。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