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國臉色有些陰沉,他一直都沒有小看侯綜武,所以派出馮國用這個誘餌,就是想拖延幾天,等到他將膠州府安定。
此時看來,是他有些想當然了,侯綜武識破了他的計策,並且找準了他的位置。
思索了片刻,李開國做出了決定,原定的占領膠州是不可能的了,他不能和侯綜武在膠州打守城戰。
這裏的民心,地利都不利於他,必須要跳出去,找準機會。此時他手上的兵隻有二千七百名戰兵。加上有近四千的俘虜要看管,和膠州府的一大堆糧草財物,如果不甩掉這些,怎麽和侯綜武打?
他立刻下令,派出七百名戰兵和輜重兵押送四千俘虜和糧草財物返回靈山衛。他則帶著二千名戰兵,和所有的火器火炮火藥等迎戰侯綜武的大軍,膠州府隻能暫時放棄。
李開國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如果他真的困在膠州和侯綜武硬拚,隻怕真的會把命都丟在膠州府。
因為斥侯的情報是錯誤的,此時並非隻有侯綜武一路明軍向膠州開來,從萊州秘密開來的一支明軍距膠州已經不過七十裏,如果李開國不離開膠州,最多一天之後,他將被兩股大軍合圍在膠州城內。
因為侯綜武已經加快了行軍速度,一天之內便能趕赴膠州。這是他和另一隻大軍的遊擊吳三桂商議好的,決不能讓李開國縮回靈山衛去,那樣就難打了。
此時的吳三桂雖然隻是遊擊,但他的帶來的兵可不少,足足五千精兵,並帶有佛朗機銃二十門,一個火槍營,論起火力來,隻比李開國的靈山衛軍強,而不會比靈山衛軍差。
這都因為他有個做總兵的老子,這一次,是溫體仁私下裏給祖大壽許了三百萬兩餉銀的好處,隻要李開國一死,即刻兌現。
為了寧遠的餉銀能夠順利拿到手,祖大壽不介意幫溫體仁這個忙,不就是剿個流民軍嗎?對於寧遠的明軍來說,打仗的事那是家常便飯。
而祖大壽便派遣新近投靠他的吳三桂父子辦理此事。因為吳襄是總兵,不好擅動,而吳三桂時年不過二十一歲,隻是個遊擊,他悄悄的前來,朝廷不會注意。但為了萬無一失,吳襄還是將麾下的精兵和二千人的火器營都給吳三桂帶來了,務求一戰而勝。
李開國卻還不知道這些,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侯綜武的那二萬大軍身上,卻不知道,吳三桂的那五千精兵才是最可怕的。那五千精兵可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和侯綜武的那二萬烏合之眾不可同日而語。
一日後,侯綜武和吳三桂的大軍同時到達了膠州府,直到這時,斥侯才發現有二支大軍,這才慌忙報給正潛伏在二龍山的李開國,李開國在得知了實情後,冒了一背的冷汗,如果當真被圍,雖然他能逃得掉,但是家底隻怕就丟得幹幹淨淨,一點也不剩了。
朝廷可真瞧得起他啊,居然下手這麽狠,李開國眼中殺氣騰騰,他的心中怒火熊熊。卻不知這隻不過是溫體仁私下裏調用的私兵而已。
現在怎麽辦?難道要退守靈山衛?李開國有些進退兩難,可以想見的是,侯吳二人合兵一處,正麵交戰那是肯定打不過的。別說他有火器,明軍也有,不但有,而且炮也比他多。
那就別怪老子心狠了。李開國下定了決心,他要吃掉候吳二人的大軍。既然一對二打現在當務之急,得想法子分化他們的大軍才行,隻有將侯吳二人的大軍調動起來,李開國才能找到機會各個擊破。
事不宜遲,否則兩日後,侯吳的大軍便會開到靈山衛堡下。李開國立刻下令,全軍連夜出發,去往諸城。
就在他出發半日後,身在膠州的侯吳二人收到了李開國派人射入城中的一封信。
信上寫的很簡單,大意是:聽聞青州境內有流民做亂,李國身為靈山衛都指揮使,理當解民之苦,替朝廷分憂,此去所帶官軍,兵械精良,定然不日便可將其趕往江蘇,李國亦當隨後圍剿。侯吳二位大人兵多將廣,也應派兵支援,以不負朝廷養兵之恩雲雲……。
看到這封信,侯吳兩人的臉都青了。本來沒有在膠州圍住李開國就讓他們大怒,正打算第二日便去靈山衛。沒有想到李開國居然和他們說不和你們玩了,他要一路打去江蘇。
這還了得?如果李開國真的從山東竄進江蘇,隻怕紙裏就再也包不住火。江蘇一地,向來都是賦稅糧草之重地,明朝一半以上的賦稅和糧食全都是由江蘇承擔,倘若江蘇當真被李開國帶人殺入,將會天下震動,這是動搖京畿國本的大事。
不管李開國最後會不會被江蘇鎮兵剿滅,依崇禎皇帝的性情,隻怕山東的官場和朝廷裏都要死上一大批的官兒。
這件事情決不能讓它發生。侯吳二人對望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殺氣,他們要即刻起兵,追殺李開國。
不過侯綜武到底是老辣的多,他雖然瞧不起流民軍,但也不會小瞧了李開國,待得一開始的殺意稍散,他立時便覺得有些不對。他拿著李開國的那封信細看,看了一遍又看一遍,仿佛裏麵有美女黃金似的。
吳三桂此時年輕氣盛,加上此次任務能否完成,關係到他父子二人能否在祖大壽那裏站穩腳根。畢竟他們父子乃是新近投靠,正是需要證明他們父子的實力,倘若小小的一隊流民賊都搞不定,祖大壽會怎麽看他父子二人?
因此他的心裏可比侯綜武急的多,眼看著侯綜武不停的看李逆的那封信,卻不提出如何應對,他終於忍不住道:“侯大人,末將以為,我軍應連夜啟程,務必要在進入江蘇境內之前,將李逆全數斬殺。否則,隻怕首輔大人那裏……。”
他說到此處,住口不言,但言中之意,侯綜武怎會不懂,此時他眼中古怪之色一閃而過,歎息道:“你說的甚是,隻是本將手中,隻有精兵二千,其餘的二萬人,全都是新募之民壯。這些民壯,打打攻城戰或許還行。若是追擊李逆,隻怕賊未追到,大軍就生生的拖垮了。”(未完待續)
此時看來,是他有些想當然了,侯綜武識破了他的計策,並且找準了他的位置。
思索了片刻,李開國做出了決定,原定的占領膠州是不可能的了,他不能和侯綜武在膠州打守城戰。
這裏的民心,地利都不利於他,必須要跳出去,找準機會。此時他手上的兵隻有二千七百名戰兵。加上有近四千的俘虜要看管,和膠州府的一大堆糧草財物,如果不甩掉這些,怎麽和侯綜武打?
他立刻下令,派出七百名戰兵和輜重兵押送四千俘虜和糧草財物返回靈山衛。他則帶著二千名戰兵,和所有的火器火炮火藥等迎戰侯綜武的大軍,膠州府隻能暫時放棄。
李開國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如果他真的困在膠州和侯綜武硬拚,隻怕真的會把命都丟在膠州府。
因為斥侯的情報是錯誤的,此時並非隻有侯綜武一路明軍向膠州開來,從萊州秘密開來的一支明軍距膠州已經不過七十裏,如果李開國不離開膠州,最多一天之後,他將被兩股大軍合圍在膠州城內。
因為侯綜武已經加快了行軍速度,一天之內便能趕赴膠州。這是他和另一隻大軍的遊擊吳三桂商議好的,決不能讓李開國縮回靈山衛去,那樣就難打了。
此時的吳三桂雖然隻是遊擊,但他的帶來的兵可不少,足足五千精兵,並帶有佛朗機銃二十門,一個火槍營,論起火力來,隻比李開國的靈山衛軍強,而不會比靈山衛軍差。
這都因為他有個做總兵的老子,這一次,是溫體仁私下裏給祖大壽許了三百萬兩餉銀的好處,隻要李開國一死,即刻兌現。
為了寧遠的餉銀能夠順利拿到手,祖大壽不介意幫溫體仁這個忙,不就是剿個流民軍嗎?對於寧遠的明軍來說,打仗的事那是家常便飯。
而祖大壽便派遣新近投靠他的吳三桂父子辦理此事。因為吳襄是總兵,不好擅動,而吳三桂時年不過二十一歲,隻是個遊擊,他悄悄的前來,朝廷不會注意。但為了萬無一失,吳襄還是將麾下的精兵和二千人的火器營都給吳三桂帶來了,務求一戰而勝。
李開國卻還不知道這些,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侯綜武的那二萬大軍身上,卻不知道,吳三桂的那五千精兵才是最可怕的。那五千精兵可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和侯綜武的那二萬烏合之眾不可同日而語。
一日後,侯綜武和吳三桂的大軍同時到達了膠州府,直到這時,斥侯才發現有二支大軍,這才慌忙報給正潛伏在二龍山的李開國,李開國在得知了實情後,冒了一背的冷汗,如果當真被圍,雖然他能逃得掉,但是家底隻怕就丟得幹幹淨淨,一點也不剩了。
朝廷可真瞧得起他啊,居然下手這麽狠,李開國眼中殺氣騰騰,他的心中怒火熊熊。卻不知這隻不過是溫體仁私下裏調用的私兵而已。
現在怎麽辦?難道要退守靈山衛?李開國有些進退兩難,可以想見的是,侯吳二人合兵一處,正麵交戰那是肯定打不過的。別說他有火器,明軍也有,不但有,而且炮也比他多。
那就別怪老子心狠了。李開國下定了決心,他要吃掉候吳二人的大軍。既然一對二打現在當務之急,得想法子分化他們的大軍才行,隻有將侯吳二人的大軍調動起來,李開國才能找到機會各個擊破。
事不宜遲,否則兩日後,侯吳的大軍便會開到靈山衛堡下。李開國立刻下令,全軍連夜出發,去往諸城。
就在他出發半日後,身在膠州的侯吳二人收到了李開國派人射入城中的一封信。
信上寫的很簡單,大意是:聽聞青州境內有流民做亂,李國身為靈山衛都指揮使,理當解民之苦,替朝廷分憂,此去所帶官軍,兵械精良,定然不日便可將其趕往江蘇,李國亦當隨後圍剿。侯吳二位大人兵多將廣,也應派兵支援,以不負朝廷養兵之恩雲雲……。
看到這封信,侯吳兩人的臉都青了。本來沒有在膠州圍住李開國就讓他們大怒,正打算第二日便去靈山衛。沒有想到李開國居然和他們說不和你們玩了,他要一路打去江蘇。
這還了得?如果李開國真的從山東竄進江蘇,隻怕紙裏就再也包不住火。江蘇一地,向來都是賦稅糧草之重地,明朝一半以上的賦稅和糧食全都是由江蘇承擔,倘若江蘇當真被李開國帶人殺入,將會天下震動,這是動搖京畿國本的大事。
不管李開國最後會不會被江蘇鎮兵剿滅,依崇禎皇帝的性情,隻怕山東的官場和朝廷裏都要死上一大批的官兒。
這件事情決不能讓它發生。侯吳二人對望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殺氣,他們要即刻起兵,追殺李開國。
不過侯綜武到底是老辣的多,他雖然瞧不起流民軍,但也不會小瞧了李開國,待得一開始的殺意稍散,他立時便覺得有些不對。他拿著李開國的那封信細看,看了一遍又看一遍,仿佛裏麵有美女黃金似的。
吳三桂此時年輕氣盛,加上此次任務能否完成,關係到他父子二人能否在祖大壽那裏站穩腳根。畢竟他們父子乃是新近投靠,正是需要證明他們父子的實力,倘若小小的一隊流民賊都搞不定,祖大壽會怎麽看他父子二人?
因此他的心裏可比侯綜武急的多,眼看著侯綜武不停的看李逆的那封信,卻不提出如何應對,他終於忍不住道:“侯大人,末將以為,我軍應連夜啟程,務必要在進入江蘇境內之前,將李逆全數斬殺。否則,隻怕首輔大人那裏……。”
他說到此處,住口不言,但言中之意,侯綜武怎會不懂,此時他眼中古怪之色一閃而過,歎息道:“你說的甚是,隻是本將手中,隻有精兵二千,其餘的二萬人,全都是新募之民壯。這些民壯,打打攻城戰或許還行。若是追擊李逆,隻怕賊未追到,大軍就生生的拖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