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國皺了皺眉頭,其實如果按照他的原意,是想不動聲色的搞到幾張空白聖旨,可是現在看來,隻怕要想不驚動人是不行了。是否用最簡單的辦法,直接殺過去?李開國幾乎便要這樣辦了,卻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
他記得演義小說裏有一招十分的有用,聲東擊西,就是說在西麵放火,然後到東麵行事。
李開國看了看房子,大多都是木製的,燒起來是很快,不過這是內城裏的建築,他可舍不得燒,以後這些可都是他的。
伸頭再瞧了瞧,李開國看到一個柴房,他悄沒聲息的走到窗口那朝裏麵一看,放著的都是木柴和煤炭,還有一個地火龍的爐子,所謂的地火龍,就是現在的地暖,早在明朝,皇宮就已經用上地暖了。
李開國推開柴房的門,進入柴房內,這柴房裏一應取火之物都有,火鐮、火石、火絨一應俱全,他也不遲疑,立時便打著火,引燃了火絨,然後將火絨全都丟在木柴上。木柴和煤炭靠得很近,想來很快就會燃起大火。
李開國出了柴房,將門掩上,然後繞到正房的房後,等待著火勢大起來,他便趁亂行事。這間正房據他觀察是最有可能放有空白聖旨的地方。
他隻不過等得一刻時間,便看到柴房方向的天空中可見耀眼的紅光,還有木柴和煤炭燃燒的氣味飄來。過得片刻便有許多人呼喊道:“走水了,快來人救啊,走水了……”
立時整個司禮監便是大亂,凡是聽到走水的人全都走出來,看到那衝天的大火,全都嚇得麵無人色,司禮監的旁邊可就是內府供用庫,他們司禮監燒了沒什麽,要是內府供用庫燒了,他們就全都等著上菜市口吧。
立時便有太監們搬來水盆,取水救火。曹公公正在批奏折,聽到走水了,也連忙跑出來,看到衝天火光,嚇得魂都飛了,連忙叫道:“快去叫水龍隊來,可千萬不能燒了內庫。”
太監們一拍腦袋,還是曹公公想的周全,自己怎麽沒有想到要去叫水龍隊?難怪曹公公坐到秉筆太監的位子。
一眾太監咬著牙奔跑如飛的搬水滅火,到處都是混亂不堪,李開國混在人群中前往正房,平日裏太監們都看慣了身著盔甲的錦衣衛,此時竟然絲毫不覺得奇怪,以為他是來幫忙救火的,更是無人理會他。
輕輕巧巧的,李開國便進了正房,他用眼睛一掃,隻見房裏堆著一堆堆的奏折,桌上,地上,全都堆得滿滿的。李開國暗暗心驚,就這些奏折如果讓一個人來批,隻怕夠一個人批十來天的。
他走到幾處櫃子前,挨個拉開看看,都沒有。忽然一處有鎖的櫃子讓他眼前一亮,因為這櫃子不但上了鎖,還是雙鎖。
李開國抽出無名小劍,連斬兩下,兩枚銅鎖掉在地上,李開國拉開櫃門一看,登時一怔,裏麵不是他想象中的一個大盒子,而是足有二十多個寶盒。每個上麵都雕著一條龍,李開國拿起一個寶盒,掀開一看,裏麵確是一方璽印,他拿過一張紙來,蓋在紙上,“敬天勤民之寶。”
這不對啊,李開國愣了一愣,連忙再掀開一個盒子,蓋了一印,卻是“皇帝尊親之寶”,這也不對。他連掀連蓋,“皇帝親親之寶”、“製誥之寶”、“敕命之寶”接連出現,登時讓他一個頭兩個大,他從來沒有想過,皇帝居然有這麽多的玉璽,難怪宮裏宮外都可以用印,想來是司禮監有一套,皇宮裏也有一套。
這卻是他想岔了,明朝皇帝一共有二十四方玉璽,每一方都有它的用處,平日裏一些玉璽用不到的,就都放在尚寶司。到了萬曆年間,這規矩就改了,有的在尚寶司,有的就在司禮監,漸漸的就混亂起來,也就沒人那麽較真了。
李開國想用聖旨來忽悠朝鮮人,那聖旨上用的就該是“敕正萬邦之寶”,這麵寶璽平時不常用,所以就放在櫃子裏,可是李開國那裏認得?就是放在他麵前他也不知道那個用的正確。
一狠心,李開國從桌子上拿過一疊和他發的紙質聖旨一樣的折本,把所有的寶璽每一個都蓋了兩本,這樣一來,就有四十多本空白聖旨。他隨便扯下一塊桌布,將四十多本聖旨包好,再拿了桌上的一塊硯台一塊墨和筆,背在後背上。
就在這時,水龍隊也趕來了,李開國趁亂出正房,混在黑暗中往北牆行去,但走到半路,就被救火的隊伍堵住了,遠遠望去,曹公公正在氣急敗壞的大叫大嚷,也難怪他著急,這柴房點燃了周邊的水房和料房,眼看今天有些西風,要是真的燒了一牆之格的內庫,他們都去死吧。
正在曹公公狠心打算就是用人命去填,也要保住內庫的時侯,忽然那三層青磚牆晃了晃,數十米的圍牆一齊倒塌,在司禮監太監們的驚呼聲中,水房和料房被圍牆給砸倒,火勢登時一弱。
曹公公大喜,他雖然覺得圍牆倒的蹊蹺,但此時滅火最重要,於是連忙指揮太監們快快趁機滅火,就算是這樣,也直到三個時辰之後,這火也才全熄滅了,等到曹公公發現放著寶璽的櫃門被人用利器削斷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太陽已經升了一丈高,而此時李開國已經離開京城,在前往天津衛的路上了。
那牆倒塌當然是李開國的手腳,他對人命不在乎,但對於京城的一草一木確是不忍破壞,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損傷建築物的,因為這在他看來,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古董,要是被破壞了,以後不知道還得花多少錢來修。
李開國拿到了空白聖旨,立時便去找衛初平,衛初平瞪著大眼睛望著四十多本空白聖旨,隻覺得全身輕飄飄的,差點飛了起來。李開國看他又如同神魂出竅一般,立刻就給了他一耳光,打得衛初平眼冒金星,半邊臉立時就腫了起來。
衛初平立時就清醒了,捧著半邊臉連氣都不敢生,立刻在四十多本空白聖旨裏尋找,李開國不懂,他可是懂的,很快就找了蓋有“敕正萬邦之寶”折本。(未完待續)
他記得演義小說裏有一招十分的有用,聲東擊西,就是說在西麵放火,然後到東麵行事。
李開國看了看房子,大多都是木製的,燒起來是很快,不過這是內城裏的建築,他可舍不得燒,以後這些可都是他的。
伸頭再瞧了瞧,李開國看到一個柴房,他悄沒聲息的走到窗口那朝裏麵一看,放著的都是木柴和煤炭,還有一個地火龍的爐子,所謂的地火龍,就是現在的地暖,早在明朝,皇宮就已經用上地暖了。
李開國推開柴房的門,進入柴房內,這柴房裏一應取火之物都有,火鐮、火石、火絨一應俱全,他也不遲疑,立時便打著火,引燃了火絨,然後將火絨全都丟在木柴上。木柴和煤炭靠得很近,想來很快就會燃起大火。
李開國出了柴房,將門掩上,然後繞到正房的房後,等待著火勢大起來,他便趁亂行事。這間正房據他觀察是最有可能放有空白聖旨的地方。
他隻不過等得一刻時間,便看到柴房方向的天空中可見耀眼的紅光,還有木柴和煤炭燃燒的氣味飄來。過得片刻便有許多人呼喊道:“走水了,快來人救啊,走水了……”
立時整個司禮監便是大亂,凡是聽到走水的人全都走出來,看到那衝天的大火,全都嚇得麵無人色,司禮監的旁邊可就是內府供用庫,他們司禮監燒了沒什麽,要是內府供用庫燒了,他們就全都等著上菜市口吧。
立時便有太監們搬來水盆,取水救火。曹公公正在批奏折,聽到走水了,也連忙跑出來,看到衝天火光,嚇得魂都飛了,連忙叫道:“快去叫水龍隊來,可千萬不能燒了內庫。”
太監們一拍腦袋,還是曹公公想的周全,自己怎麽沒有想到要去叫水龍隊?難怪曹公公坐到秉筆太監的位子。
一眾太監咬著牙奔跑如飛的搬水滅火,到處都是混亂不堪,李開國混在人群中前往正房,平日裏太監們都看慣了身著盔甲的錦衣衛,此時竟然絲毫不覺得奇怪,以為他是來幫忙救火的,更是無人理會他。
輕輕巧巧的,李開國便進了正房,他用眼睛一掃,隻見房裏堆著一堆堆的奏折,桌上,地上,全都堆得滿滿的。李開國暗暗心驚,就這些奏折如果讓一個人來批,隻怕夠一個人批十來天的。
他走到幾處櫃子前,挨個拉開看看,都沒有。忽然一處有鎖的櫃子讓他眼前一亮,因為這櫃子不但上了鎖,還是雙鎖。
李開國抽出無名小劍,連斬兩下,兩枚銅鎖掉在地上,李開國拉開櫃門一看,登時一怔,裏麵不是他想象中的一個大盒子,而是足有二十多個寶盒。每個上麵都雕著一條龍,李開國拿起一個寶盒,掀開一看,裏麵確是一方璽印,他拿過一張紙來,蓋在紙上,“敬天勤民之寶。”
這不對啊,李開國愣了一愣,連忙再掀開一個盒子,蓋了一印,卻是“皇帝尊親之寶”,這也不對。他連掀連蓋,“皇帝親親之寶”、“製誥之寶”、“敕命之寶”接連出現,登時讓他一個頭兩個大,他從來沒有想過,皇帝居然有這麽多的玉璽,難怪宮裏宮外都可以用印,想來是司禮監有一套,皇宮裏也有一套。
這卻是他想岔了,明朝皇帝一共有二十四方玉璽,每一方都有它的用處,平日裏一些玉璽用不到的,就都放在尚寶司。到了萬曆年間,這規矩就改了,有的在尚寶司,有的就在司禮監,漸漸的就混亂起來,也就沒人那麽較真了。
李開國想用聖旨來忽悠朝鮮人,那聖旨上用的就該是“敕正萬邦之寶”,這麵寶璽平時不常用,所以就放在櫃子裏,可是李開國那裏認得?就是放在他麵前他也不知道那個用的正確。
一狠心,李開國從桌子上拿過一疊和他發的紙質聖旨一樣的折本,把所有的寶璽每一個都蓋了兩本,這樣一來,就有四十多本空白聖旨。他隨便扯下一塊桌布,將四十多本聖旨包好,再拿了桌上的一塊硯台一塊墨和筆,背在後背上。
就在這時,水龍隊也趕來了,李開國趁亂出正房,混在黑暗中往北牆行去,但走到半路,就被救火的隊伍堵住了,遠遠望去,曹公公正在氣急敗壞的大叫大嚷,也難怪他著急,這柴房點燃了周邊的水房和料房,眼看今天有些西風,要是真的燒了一牆之格的內庫,他們都去死吧。
正在曹公公狠心打算就是用人命去填,也要保住內庫的時侯,忽然那三層青磚牆晃了晃,數十米的圍牆一齊倒塌,在司禮監太監們的驚呼聲中,水房和料房被圍牆給砸倒,火勢登時一弱。
曹公公大喜,他雖然覺得圍牆倒的蹊蹺,但此時滅火最重要,於是連忙指揮太監們快快趁機滅火,就算是這樣,也直到三個時辰之後,這火也才全熄滅了,等到曹公公發現放著寶璽的櫃門被人用利器削斷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太陽已經升了一丈高,而此時李開國已經離開京城,在前往天津衛的路上了。
那牆倒塌當然是李開國的手腳,他對人命不在乎,但對於京城的一草一木確是不忍破壞,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損傷建築物的,因為這在他看來,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古董,要是被破壞了,以後不知道還得花多少錢來修。
李開國拿到了空白聖旨,立時便去找衛初平,衛初平瞪著大眼睛望著四十多本空白聖旨,隻覺得全身輕飄飄的,差點飛了起來。李開國看他又如同神魂出竅一般,立刻就給了他一耳光,打得衛初平眼冒金星,半邊臉立時就腫了起來。
衛初平立時就清醒了,捧著半邊臉連氣都不敢生,立刻在四十多本空白聖旨裏尋找,李開國不懂,他可是懂的,很快就找了蓋有“敕正萬邦之寶”折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