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稟辰立在馬上,身後是一百多名玄都府府衛,對上同樣冰冷目光的內衛,場麵劍拔弩張。
看著這一幕,李文軒歎了口氣,這事越鬧越大了,小聲叫過站在一邊的影子,低聲吩咐了幾句。
“諸位是什麽人?請交出身份讓本官查實一下”
葉稟辰可沒有趙乾那麽愚蠢,畢竟也是官場老油子了,不過以他的官職還是沒資格見過皇上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李文軒的身份,不過他可不傻,看這些人的素質和那冰冷的眼神,上過戰場的葉稟辰可是深知,這種氣質那都是無數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存在。
這樣的人一個都難找,這麽多在一起還都是為了保護一個人,他在傻也知道這人身份不一般了。
“葉巡使,你還跟他們囉嗦什麽,這些人可能都是叛黨,快點抓回去”
一旁的趙乾一臉的憤恨和著急道
葉稟辰心裏暗罵趙乾豬腦子,要不是你有個好爹,我才懶得鳥你呢,不過不屑歸不屑,宰相公子的麵子還是要給的,剛要說些什麽,就見到一柄冒著寒光的寶劍順勢而來,劍鋒所指正是趙乾。
“放肆!”
冷冰冰的聲音,劍鋒架在趙乾的肩膀上。
“你在敢廢話,我就當場斬殺了你”
說話的是一名黑衣人。
葉稟辰急忙帶人衝了過去,試圖要救出趙乾。
“不可,你們知道他是誰麽”
那手持劍的黑衣人沒有理會葉稟辰,另一人黑衣人以一種肉眼難見的速度掠到了葉稟辰的身邊,周圍的府衛大驚,紛紛抽出腰刀。
葉稟辰也是大驚,隻見那黑衣人手中沒持武器,隻是拿著一塊黑色泛著冷光的腰牌,用細微的動作遞到葉稟辰的眼前,隻是一瞬間,葉稟辰看到了,同時一身的冷汗也下來了。
那腰牌上隻有兩個字,這兩個字隻要有點地位的人都清楚它的含義,那是“內衛”。
僅僅兩個字,葉稟辰的雙腿就已經不由自主的打顫起來,似乎要跪下,他已經猜的出來,這些內衛是在保護誰了,也隻有那位才配擁有內衛的貼身保護。
還好,剛才自己沒有糊塗,沒有不明是非的幫著趙乾拿人,沒有說什麽不敬的話語,還好,還好,正在葉稟辰快速回憶剛才的話語時,一個冰冷的聲音傳入他的耳朵。
“不要與任何人透露這件事,否則,你死”
葉稟辰急忙的點著頭,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幾名內衛迅速的回到李文軒的身側,連架在趙乾肩膀上的那柄寒劍也抽了回來。一行人護著李文軒快速的離開了,轉眼就消失在街角。
“你就這樣放他們走了!你難道不知道我爹是誰麽?”
趙乾衝到葉稟辰的身旁,氣急敗壞的道
葉稟辰不屑的看了他一眼,沒有答複,上馬後一揮手,身後的府衛們也不明所以,不過還是跟了上去,而葉稟辰則冷冷的說了一句
“趙大公子,恐怕,連你的父親也快遭殃了,哼”
說罷,沒有再理會他,帶著人迅速的離開了這裏,同時心裏還在想著,趙易啊趙易,無論你如何精明強幹,攤上這麽個兒子也算你倒黴,坑爹的兒子啊。
不過葉稟辰也真是好運氣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今晚的作為,在李文軒的眼裏到是中規中矩,如果他真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幫趙乾,那就是大禍了。
李文軒回到宮中,已經是傍晚了,沒有再去後宮而是直接回到玄宮,一眼看見含煙含玉兩個小丫頭已經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桌子上還有幾盤沒有動過的宵夜,還冒著熱氣,明顯是在等李文軒回來吃的。
“這兩個小丫頭”
李文軒心裏倒是有點小感動,輕聲走上前,解開自己的外套,蓋在了兩個小宮女的身上,外套很大,正好蓋上了兩人嬌小的身軀。
轉過身,李文軒沒有打擾她們,靜步走進禦書房,明日早朝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呢,怪不得父皇每日都顯得很疲憊,做皇上確實是辛苦百倍,日理萬機啊。
今日一大早,眾大臣就進了宣政殿,不光是四品以上的大臣,就連在京的王爺和一些皇族人員也都來參加早朝了,因為今日是每月一次的大朝。
不光李文軒這輩的四位親王,就連父輩唯一的永康王也來了,老人家一進宣政殿就有內侍搬來了椅子,讓老王爺左下,老王爺一會咳嗽一下,那身子骨,估計隨時都有可能駕鶴西去。
要問為什麽先皇那輩就剩一個王爺了,那還得說那個輩的王爺們命都不長,最長的就是先皇聖武皇帝和這位永康王了。
待眾臣一一站好,大內總管太監小五子一聲高喝,眾臣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
“謝萬歲”
本來所有的大臣以為,今日依舊是平淡無奇的隨便講講,應該就沒事了,當然,還有站在前邊的政事堂四相之一的趙易,不知今日怎麽了,滿臉的憂愁,眉頭都皺到一塊了,臉上總是留著汗,看見的同僚都不禁出奇。
沒想到,一句“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後,原本平靜的宣政殿,卻多出一個聲音。
“臣有本上奏”
一名站在最後排的四品年輕官員,起身出列
“準奏”
李文軒淡淡的說了一句,眼神中閃過一抹精光。
“是,臣聞先帝駕崩前夕,命燕王接管北方兵權,但旨意中隻是暫時接管,沒有期限,現下,我朝已天下太平,登基大典已過,無亂事起,並我朝,鮮有親王領兵之事,責任重大,臣以為,應該重新交由北方原統帥於之林,方能安撫軍鎮將士,特此,臣懇請皇上下旨”
“嘩”
一片驚疑聲,這件事有的人已經忘了,有的人知道卻不敢說,有的人敢說卻不知道當不當說,因為那是皇家事,自古,帝王家事最難斷,更何況是軍權這種敏感的話題。
“這事,眾卿家怎麽看”
李文軒隻是淡淡的說道,同時,不停的打量這個年輕英俊的四品官,應該是一名侍禦史,或者說是,天涯海閣的人,那麽也就是忠於朕的人,到是應該好好考察一下,此人若真有才敢,必有大用。
“臣以為,親王掌兵權自古是大忌,臣也懇請皇上收回燕王的兵權”
說話的是兵部侍郎方文海,此事兵部第一個開口到是合理。
隨著方文海的話音一落,又跳出一個大臣怒氣道
“方侍郎的意思是,燕王想造反麽?哼!這話說出來可是大逆不道!”
此人是鴻臚正卿孔元禮,是一個歲數很大的老學究。
“我何時說過燕王要造反?你休要汙蔑我,皇上,臣隻是說,曆朝曆代沒有親王領兵之事,這是有祖法的,孔元禮虧你是鴻臚正卿掌管學識,竟然連祖法都忘了”
兩人正掐著,又有幾人出列談論,但大多數都是要收回兵權的,聽著李文軒心裏點頭,已經大致了解這些官員的心態。
左側的戰列的幾名親王中,歲數最大,輩分最高的永康王依舊是那種眯著眼睛,半睡不睡的樣子,其二,就是燕王了,燕王李文廣低著頭不說話,貌似殿中正說著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隻是眼神中不時的閃過幾絲不讓人察覺的冷意。
其他三位也都沒有說話,隻有老四寧王李文世,眼角帶笑,一副看熱鬧的樣子。
令眾人很奇怪的是政事堂的四位宰相一句話也不說,就連皇上也沒有去詢問,尤其是趙易這個監管禦史台及三法司的宰相,平時最愛說話的他今日也是閉口不言,滿臉的愁眉。
“好了,眾卿歸列”
“是”
李文軒終於開口了,一句話讓原本吵鬧的殿中重新恢複安靜,笑了一下道
“朕是極為信得過燕王的,皇子不能掌兵,這是祖法,朕知道,但是朕也知道燕王是絕對忠於朕的,你們就不要吵了”
李文軒這話的意思是,燕王收不收回兵權跟信不信的過燕王是兩碼事,隻是礙著祖法呢我沒辦法。
話說到這,李文廣也隻能迅速出列,跪在地上
“皇上,臣弟願意交出兵權,臣弟不能讓皇上您違反祖法,那就是臣弟的過錯了,臣弟願意繼續回到北方做一監軍,替皇上守衛疆土”
李文軒眼眸中輕輕一眨,嘿,有點意思了。
“這怎麽可以,朕難道還信不過自己的兄弟麽?”
好一出,兄弟情深。
“皇上,請您收回兵權,臣弟自認何德何能可以統帥北方軍團二十萬大軍,也沒有於之林統帥的領兵經驗,懇請皇上!”
李文軒還要在說些什麽,這時漢王李文昭出列了,這李文昭平素陰險毒辣,心計很高,但有一點,他和李文軒是一母同胞,那是真正的親生兄弟,自然是李文軒的鐵杆支持者。
“皇上,燕王皇兄這話都說這了,您要在這麽堅持,就是忘了祖法了,那不光是您,就連燕王皇兄也逃不過祖法的違逆,您就別為難皇兄了”
這話,更有意思了,李文軒暗中點了點頭,還是自家兄弟親啊。
“那好吧,既然這樣,那朕就準了燕王所奏,繼續去北方為朕監察邊疆吧”
李文軒剛說完,還沒等燕王謝旨呢,李文昭又高喊道
“皇上,您看二皇兄在北方已經吃了幾年苦了,自古北方嚴寒,不能再讓二皇兄去了,不過二皇兄自幼文武雙全,又不能浪費了這一身武藝兵法,臣想,可不可以讓二皇兄去南方啊,那裏水土養人,也沒有那麽多苦頭吃呀”
看著這一幕,李文軒歎了口氣,這事越鬧越大了,小聲叫過站在一邊的影子,低聲吩咐了幾句。
“諸位是什麽人?請交出身份讓本官查實一下”
葉稟辰可沒有趙乾那麽愚蠢,畢竟也是官場老油子了,不過以他的官職還是沒資格見過皇上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李文軒的身份,不過他可不傻,看這些人的素質和那冰冷的眼神,上過戰場的葉稟辰可是深知,這種氣質那都是無數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存在。
這樣的人一個都難找,這麽多在一起還都是為了保護一個人,他在傻也知道這人身份不一般了。
“葉巡使,你還跟他們囉嗦什麽,這些人可能都是叛黨,快點抓回去”
一旁的趙乾一臉的憤恨和著急道
葉稟辰心裏暗罵趙乾豬腦子,要不是你有個好爹,我才懶得鳥你呢,不過不屑歸不屑,宰相公子的麵子還是要給的,剛要說些什麽,就見到一柄冒著寒光的寶劍順勢而來,劍鋒所指正是趙乾。
“放肆!”
冷冰冰的聲音,劍鋒架在趙乾的肩膀上。
“你在敢廢話,我就當場斬殺了你”
說話的是一名黑衣人。
葉稟辰急忙帶人衝了過去,試圖要救出趙乾。
“不可,你們知道他是誰麽”
那手持劍的黑衣人沒有理會葉稟辰,另一人黑衣人以一種肉眼難見的速度掠到了葉稟辰的身邊,周圍的府衛大驚,紛紛抽出腰刀。
葉稟辰也是大驚,隻見那黑衣人手中沒持武器,隻是拿著一塊黑色泛著冷光的腰牌,用細微的動作遞到葉稟辰的眼前,隻是一瞬間,葉稟辰看到了,同時一身的冷汗也下來了。
那腰牌上隻有兩個字,這兩個字隻要有點地位的人都清楚它的含義,那是“內衛”。
僅僅兩個字,葉稟辰的雙腿就已經不由自主的打顫起來,似乎要跪下,他已經猜的出來,這些內衛是在保護誰了,也隻有那位才配擁有內衛的貼身保護。
還好,剛才自己沒有糊塗,沒有不明是非的幫著趙乾拿人,沒有說什麽不敬的話語,還好,還好,正在葉稟辰快速回憶剛才的話語時,一個冰冷的聲音傳入他的耳朵。
“不要與任何人透露這件事,否則,你死”
葉稟辰急忙的點著頭,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幾名內衛迅速的回到李文軒的身側,連架在趙乾肩膀上的那柄寒劍也抽了回來。一行人護著李文軒快速的離開了,轉眼就消失在街角。
“你就這樣放他們走了!你難道不知道我爹是誰麽?”
趙乾衝到葉稟辰的身旁,氣急敗壞的道
葉稟辰不屑的看了他一眼,沒有答複,上馬後一揮手,身後的府衛們也不明所以,不過還是跟了上去,而葉稟辰則冷冷的說了一句
“趙大公子,恐怕,連你的父親也快遭殃了,哼”
說罷,沒有再理會他,帶著人迅速的離開了這裏,同時心裏還在想著,趙易啊趙易,無論你如何精明強幹,攤上這麽個兒子也算你倒黴,坑爹的兒子啊。
不過葉稟辰也真是好運氣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今晚的作為,在李文軒的眼裏到是中規中矩,如果他真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幫趙乾,那就是大禍了。
李文軒回到宮中,已經是傍晚了,沒有再去後宮而是直接回到玄宮,一眼看見含煙含玉兩個小丫頭已經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桌子上還有幾盤沒有動過的宵夜,還冒著熱氣,明顯是在等李文軒回來吃的。
“這兩個小丫頭”
李文軒心裏倒是有點小感動,輕聲走上前,解開自己的外套,蓋在了兩個小宮女的身上,外套很大,正好蓋上了兩人嬌小的身軀。
轉過身,李文軒沒有打擾她們,靜步走進禦書房,明日早朝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呢,怪不得父皇每日都顯得很疲憊,做皇上確實是辛苦百倍,日理萬機啊。
今日一大早,眾大臣就進了宣政殿,不光是四品以上的大臣,就連在京的王爺和一些皇族人員也都來參加早朝了,因為今日是每月一次的大朝。
不光李文軒這輩的四位親王,就連父輩唯一的永康王也來了,老人家一進宣政殿就有內侍搬來了椅子,讓老王爺左下,老王爺一會咳嗽一下,那身子骨,估計隨時都有可能駕鶴西去。
要問為什麽先皇那輩就剩一個王爺了,那還得說那個輩的王爺們命都不長,最長的就是先皇聖武皇帝和這位永康王了。
待眾臣一一站好,大內總管太監小五子一聲高喝,眾臣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
“謝萬歲”
本來所有的大臣以為,今日依舊是平淡無奇的隨便講講,應該就沒事了,當然,還有站在前邊的政事堂四相之一的趙易,不知今日怎麽了,滿臉的憂愁,眉頭都皺到一塊了,臉上總是留著汗,看見的同僚都不禁出奇。
沒想到,一句“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後,原本平靜的宣政殿,卻多出一個聲音。
“臣有本上奏”
一名站在最後排的四品年輕官員,起身出列
“準奏”
李文軒淡淡的說了一句,眼神中閃過一抹精光。
“是,臣聞先帝駕崩前夕,命燕王接管北方兵權,但旨意中隻是暫時接管,沒有期限,現下,我朝已天下太平,登基大典已過,無亂事起,並我朝,鮮有親王領兵之事,責任重大,臣以為,應該重新交由北方原統帥於之林,方能安撫軍鎮將士,特此,臣懇請皇上下旨”
“嘩”
一片驚疑聲,這件事有的人已經忘了,有的人知道卻不敢說,有的人敢說卻不知道當不當說,因為那是皇家事,自古,帝王家事最難斷,更何況是軍權這種敏感的話題。
“這事,眾卿家怎麽看”
李文軒隻是淡淡的說道,同時,不停的打量這個年輕英俊的四品官,應該是一名侍禦史,或者說是,天涯海閣的人,那麽也就是忠於朕的人,到是應該好好考察一下,此人若真有才敢,必有大用。
“臣以為,親王掌兵權自古是大忌,臣也懇請皇上收回燕王的兵權”
說話的是兵部侍郎方文海,此事兵部第一個開口到是合理。
隨著方文海的話音一落,又跳出一個大臣怒氣道
“方侍郎的意思是,燕王想造反麽?哼!這話說出來可是大逆不道!”
此人是鴻臚正卿孔元禮,是一個歲數很大的老學究。
“我何時說過燕王要造反?你休要汙蔑我,皇上,臣隻是說,曆朝曆代沒有親王領兵之事,這是有祖法的,孔元禮虧你是鴻臚正卿掌管學識,竟然連祖法都忘了”
兩人正掐著,又有幾人出列談論,但大多數都是要收回兵權的,聽著李文軒心裏點頭,已經大致了解這些官員的心態。
左側的戰列的幾名親王中,歲數最大,輩分最高的永康王依舊是那種眯著眼睛,半睡不睡的樣子,其二,就是燕王了,燕王李文廣低著頭不說話,貌似殿中正說著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隻是眼神中不時的閃過幾絲不讓人察覺的冷意。
其他三位也都沒有說話,隻有老四寧王李文世,眼角帶笑,一副看熱鬧的樣子。
令眾人很奇怪的是政事堂的四位宰相一句話也不說,就連皇上也沒有去詢問,尤其是趙易這個監管禦史台及三法司的宰相,平時最愛說話的他今日也是閉口不言,滿臉的愁眉。
“好了,眾卿歸列”
“是”
李文軒終於開口了,一句話讓原本吵鬧的殿中重新恢複安靜,笑了一下道
“朕是極為信得過燕王的,皇子不能掌兵,這是祖法,朕知道,但是朕也知道燕王是絕對忠於朕的,你們就不要吵了”
李文軒這話的意思是,燕王收不收回兵權跟信不信的過燕王是兩碼事,隻是礙著祖法呢我沒辦法。
話說到這,李文廣也隻能迅速出列,跪在地上
“皇上,臣弟願意交出兵權,臣弟不能讓皇上您違反祖法,那就是臣弟的過錯了,臣弟願意繼續回到北方做一監軍,替皇上守衛疆土”
李文軒眼眸中輕輕一眨,嘿,有點意思了。
“這怎麽可以,朕難道還信不過自己的兄弟麽?”
好一出,兄弟情深。
“皇上,請您收回兵權,臣弟自認何德何能可以統帥北方軍團二十萬大軍,也沒有於之林統帥的領兵經驗,懇請皇上!”
李文軒還要在說些什麽,這時漢王李文昭出列了,這李文昭平素陰險毒辣,心計很高,但有一點,他和李文軒是一母同胞,那是真正的親生兄弟,自然是李文軒的鐵杆支持者。
“皇上,燕王皇兄這話都說這了,您要在這麽堅持,就是忘了祖法了,那不光是您,就連燕王皇兄也逃不過祖法的違逆,您就別為難皇兄了”
這話,更有意思了,李文軒暗中點了點頭,還是自家兄弟親啊。
“那好吧,既然這樣,那朕就準了燕王所奏,繼續去北方為朕監察邊疆吧”
李文軒剛說完,還沒等燕王謝旨呢,李文昭又高喊道
“皇上,您看二皇兄在北方已經吃了幾年苦了,自古北方嚴寒,不能再讓二皇兄去了,不過二皇兄自幼文武雙全,又不能浪費了這一身武藝兵法,臣想,可不可以讓二皇兄去南方啊,那裏水土養人,也沒有那麽多苦頭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