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本應是平淡的,畢竟太子年歲太小,大臣們也隻是象征性的隨便聊一聊,偶爾有幾名大臣會問問皇上身體如何,但是這些聲音全在幾位重臣那裏隨意應付幾句了事,就在快要退朝的時候,慕容英傑咳嗽了一聲。
出列道:“稟太子殿下,臣有事稟奏”
李玄簡小腦袋一抬,有些緊張,畢竟這是第一次有大臣問他話。雖然對方是自己的舅舅,但是在這滿朝文武麵前,還是很緊張的,下意識的說了句
“說吧”,稚嫩的嗓音中帶著點害怕。
慕容英傑沒有多話,直接說道:“回太子殿下,昨日禦史台禦史張清上禦奏,參,政事堂趙易,運用私權放走大量亂黨餘孽,以及在押犯人,斂取大筆錢財,並,三子全部以非正常手段安插進軍政要職,故因,趙易權勢過大,隻請,直達天聽,並己,官帶摘下,請奏”
這一段話引起了滿朝驚動,全部紛紛看向慕容英傑,趙易低著頭沒有說話,但是心中已經震撼的無以複加,這件事情,確實是真的,隻是為什麽會讓這個什麽禦史知道呢?而且事情過去了兩年了,要出事早就出了,為什麽偏偏這個時候出事了呢。
這個叫張清的此番禦奏可謂是真的想把事情鬧大了,往常這些禦史們參參這個,參參那個的,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宰相以及那些重臣,也沒少參,無非就是刷刷存在感,可是偏偏這個張清夠另類了。
最後一句“並己,官帶摘下”可謂是非常嚴重了,那意思就是說,我已經將官帶全部卸下,不死不休,勢必要參下此人,這種奏事對於那些膽子比天還大的禦史們來說,是萬萬不敢的,因為事無常事,萬一你參不下來,自己也就丟官了。
哪有人閑來無事,用自己的前程去跟人拚的,而且拚的人還是這麽大的人物,一時間滿朝文武皆驚,都想認識認識這個叫張清的禦史,好膜拜一下。
李玄簡其實都沒聽懂慕容英傑的話,此時緊張的不知道想要說什麽?那小嘴張張合合的,一時間東望西望。
確實,若是平常的事情,有政事堂和幾位重臣們也就解決了,可是如今被參的是趙易,這老人家可算是所有官員裏麵站在頂峰上的人物了,不能說是第一吧!但是他稱第二,也沒人敢稱第一。
這下子難壞了眾位大臣和坐在龍椅邊上的小太子了。
趙易看了看周圍,暗歎了一口氣,站出身來,朗聲道:“臣有話,既然有禦史參臣,那自然要拿出證據,臣請示,將此事交於皇上和太後決斷,臣避嫌,自願回到家中等候結果”
所有人都疑惑了一下,怎麽著呢?交給皇上很正常啊!雖說皇上龍體有恙吧!但是這件事鬧得這麽大,皇上帶病過問一下,也正常的很,可是交給太後做什麽?雖說玄朝沒有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但是也不能不按常理啊。
大家雖然疑惑,但是沒有出聲,隻有少數的人心裏明白趙易的話,皇上如今病的不知如何,自然不能過問了,那交給太後也是應該的,要不換做別人,誰也沒有資格去查趙易,隻是,還真的有這麽一個人,不過,他如今也身體不行了。
自然就是玄國的漢王,李文昭!
李玄簡雖然小,但是還能聽懂這些的,緊張的心情馬上鬆了下來,於是急忙道:“孤準了”
於是,一封奏折送到了長樂宮。
“臣見過太後娘娘,太後娘娘長樂無極,萬福金安”
此時的上官太後麵前站著四個人,分別是楚江嶽、長孫慕白、張昌芝、慕容英傑以及一位穿著布衣服飾的張清,最後這位現在可是名人了。
上官太後最近身體不太好,隻能緩緩道:“免禮了,那張清呀,將你的證據都送上來吧”
張清急忙掏出了一本本的賬冊以及一封封的書信,交給了元寶兒,元寶兒接過後直接遞給了太後。
上官太後本以為這位禦史隻是想借機提升一下名氣呢?還勞她親自過問,她對政事一點都不懂,也很煩這些事情,但是沒辦法了,如今天下,皇上沉睡,也隻有她的身份可以處理此事了。
但沒想到的是,這個叫張清的準備還真是充足,就說不看內容,光看這一遝子賬冊書信,讓人看了也是煞有其事,弄的跟真的是的,但是誰能想到,這就是真的。
上官太後放下心中驚訝,一邊翻看一邊震驚,這上麵分明就是趙易和許多許多的家族,還有許多的不知何人做的交易,而且如此巨大,又拆開書信看著,更是讓她震驚了,沒張信上講述的都是如何如何收取巨款,還有安插自己子嗣進入要職的話語。
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封書信上,都是加蓋著趙易的親筆,僅憑這些,就足以砍頭了,當上官太後抬起美目看向張清時,已經不是剛才的不屑和反感,而是驚異,要知道這些東西,他是怎麽搞來的呢。
上官太後問道:“不知張愛卿,這些書信賬目是如何得來的”
幾位宰相同時一驚,難道,這個張清說的都是真的,幾位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看到太後的表情,就知道了,那手中的信和賬冊應該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沒人臉上的表情都很豐富。
張清有點緊張,眼神一轉,急忙回答道:“回稟太後,臣在兩年前就有一絲察覺,隻是這些年來進展很慢,一直盯著此事,現在終於將證據湊齊了,這些證據,是…是…是臣多方打探得來的,其中坎坷,臣不好說”
什麽不好說,是他根本不知怎麽去說,這些東西分明就是人送給他的,他也夠笨了,不提前弄明白後在上奏,現在被太後問的有些措手不及了。
上官太後雖然不懂政事,但是有些東西她還是明白的,畢竟作為一朝太後,論起精明,還真沒幾個人比得上,聽完張清的話,自然不在問了。
“好吧!哀家就將此事交由禦史台、大理寺、刑部以及三位宰相去處理吧!處理結果給哀家送來好了,畢竟趙易是第一宰相還是嬪妃的父親,這件事,必須謹慎,不能冤枉我朝重臣”
三位宰相急忙答話:“臣等謹遵太後懿旨!”
出列道:“稟太子殿下,臣有事稟奏”
李玄簡小腦袋一抬,有些緊張,畢竟這是第一次有大臣問他話。雖然對方是自己的舅舅,但是在這滿朝文武麵前,還是很緊張的,下意識的說了句
“說吧”,稚嫩的嗓音中帶著點害怕。
慕容英傑沒有多話,直接說道:“回太子殿下,昨日禦史台禦史張清上禦奏,參,政事堂趙易,運用私權放走大量亂黨餘孽,以及在押犯人,斂取大筆錢財,並,三子全部以非正常手段安插進軍政要職,故因,趙易權勢過大,隻請,直達天聽,並己,官帶摘下,請奏”
這一段話引起了滿朝驚動,全部紛紛看向慕容英傑,趙易低著頭沒有說話,但是心中已經震撼的無以複加,這件事情,確實是真的,隻是為什麽會讓這個什麽禦史知道呢?而且事情過去了兩年了,要出事早就出了,為什麽偏偏這個時候出事了呢。
這個叫張清的此番禦奏可謂是真的想把事情鬧大了,往常這些禦史們參參這個,參參那個的,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宰相以及那些重臣,也沒少參,無非就是刷刷存在感,可是偏偏這個張清夠另類了。
最後一句“並己,官帶摘下”可謂是非常嚴重了,那意思就是說,我已經將官帶全部卸下,不死不休,勢必要參下此人,這種奏事對於那些膽子比天還大的禦史們來說,是萬萬不敢的,因為事無常事,萬一你參不下來,自己也就丟官了。
哪有人閑來無事,用自己的前程去跟人拚的,而且拚的人還是這麽大的人物,一時間滿朝文武皆驚,都想認識認識這個叫張清的禦史,好膜拜一下。
李玄簡其實都沒聽懂慕容英傑的話,此時緊張的不知道想要說什麽?那小嘴張張合合的,一時間東望西望。
確實,若是平常的事情,有政事堂和幾位重臣們也就解決了,可是如今被參的是趙易,這老人家可算是所有官員裏麵站在頂峰上的人物了,不能說是第一吧!但是他稱第二,也沒人敢稱第一。
這下子難壞了眾位大臣和坐在龍椅邊上的小太子了。
趙易看了看周圍,暗歎了一口氣,站出身來,朗聲道:“臣有話,既然有禦史參臣,那自然要拿出證據,臣請示,將此事交於皇上和太後決斷,臣避嫌,自願回到家中等候結果”
所有人都疑惑了一下,怎麽著呢?交給皇上很正常啊!雖說皇上龍體有恙吧!但是這件事鬧得這麽大,皇上帶病過問一下,也正常的很,可是交給太後做什麽?雖說玄朝沒有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但是也不能不按常理啊。
大家雖然疑惑,但是沒有出聲,隻有少數的人心裏明白趙易的話,皇上如今病的不知如何,自然不能過問了,那交給太後也是應該的,要不換做別人,誰也沒有資格去查趙易,隻是,還真的有這麽一個人,不過,他如今也身體不行了。
自然就是玄國的漢王,李文昭!
李玄簡雖然小,但是還能聽懂這些的,緊張的心情馬上鬆了下來,於是急忙道:“孤準了”
於是,一封奏折送到了長樂宮。
“臣見過太後娘娘,太後娘娘長樂無極,萬福金安”
此時的上官太後麵前站著四個人,分別是楚江嶽、長孫慕白、張昌芝、慕容英傑以及一位穿著布衣服飾的張清,最後這位現在可是名人了。
上官太後最近身體不太好,隻能緩緩道:“免禮了,那張清呀,將你的證據都送上來吧”
張清急忙掏出了一本本的賬冊以及一封封的書信,交給了元寶兒,元寶兒接過後直接遞給了太後。
上官太後本以為這位禦史隻是想借機提升一下名氣呢?還勞她親自過問,她對政事一點都不懂,也很煩這些事情,但是沒辦法了,如今天下,皇上沉睡,也隻有她的身份可以處理此事了。
但沒想到的是,這個叫張清的準備還真是充足,就說不看內容,光看這一遝子賬冊書信,讓人看了也是煞有其事,弄的跟真的是的,但是誰能想到,這就是真的。
上官太後放下心中驚訝,一邊翻看一邊震驚,這上麵分明就是趙易和許多許多的家族,還有許多的不知何人做的交易,而且如此巨大,又拆開書信看著,更是讓她震驚了,沒張信上講述的都是如何如何收取巨款,還有安插自己子嗣進入要職的話語。
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封書信上,都是加蓋著趙易的親筆,僅憑這些,就足以砍頭了,當上官太後抬起美目看向張清時,已經不是剛才的不屑和反感,而是驚異,要知道這些東西,他是怎麽搞來的呢。
上官太後問道:“不知張愛卿,這些書信賬目是如何得來的”
幾位宰相同時一驚,難道,這個張清說的都是真的,幾位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看到太後的表情,就知道了,那手中的信和賬冊應該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沒人臉上的表情都很豐富。
張清有點緊張,眼神一轉,急忙回答道:“回稟太後,臣在兩年前就有一絲察覺,隻是這些年來進展很慢,一直盯著此事,現在終於將證據湊齊了,這些證據,是…是…是臣多方打探得來的,其中坎坷,臣不好說”
什麽不好說,是他根本不知怎麽去說,這些東西分明就是人送給他的,他也夠笨了,不提前弄明白後在上奏,現在被太後問的有些措手不及了。
上官太後雖然不懂政事,但是有些東西她還是明白的,畢竟作為一朝太後,論起精明,還真沒幾個人比得上,聽完張清的話,自然不在問了。
“好吧!哀家就將此事交由禦史台、大理寺、刑部以及三位宰相去處理吧!處理結果給哀家送來好了,畢竟趙易是第一宰相還是嬪妃的父親,這件事,必須謹慎,不能冤枉我朝重臣”
三位宰相急忙答話:“臣等謹遵太後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