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的錦衣衛千戶,就算在京城地麵上也可以橫著走了,但今天江櫟唯並不是主角,最多是個去拿人跑腿,到了大堂隻能作為一尊門神守在門口。
能讓五品錦衣衛千戶把門,那今日到來之人,必定身份顯赫之至。
果不其然,才沒過多久,從內堂走出一前兩後三人,為首者身著大獨科花寬袖盤領右衽緋袍,頭冠烏紗,胸前仙鶴補子,一看就是一品朝官公服,至於身後二人,穿的則是三四品朝服,很顯然是跟著“上官”辦案。
為首的一品大員到正堂前站了一會兒,看過在場之人,思索良久才緩緩坐下。
觀此人,五十歲上下模樣,精神矍鑠,道貌岸然,低下頭審視案上幾份公文案卷,緘默不語。
上官不問話,下麵的人自然不敢造次,連禮都不知該如何行。倒是旁邊那精神萎頓的中年舉子先行下拜:“學生見過尚書大人。”
他顯然認識這位上官,但僅僅憑借一句“尚書大人”,沈溪尚不能分辨此人到底是誰。
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大員,既然此人身著正一品公服,那就是掛著尚書銜的內閣輔政大臣。
眼下三位內閣大臣,以劉健為首輔,其次為李東陽、謝遷。
其中,劉健掛的是戶部尚書,李東陽掛的是禮部尚書,謝遷掛的是兵部尚書,那不用說,此人就是這三人中的一位。
單從相貌,沈溪從未見過三人,自然不知眼前是誰,但從種種狀況分析,是李東陽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弘治皇帝派李東陽徹查鬻題案,而此人手上拿著的那些案卷,似是本屆會試考生的卷宗。
這位一品大員並未理會主動下拜之人,而是抬起頭來,看著沈溪與倫文敘:“哪個是寧化縣的沈溪?”
沈溪趕緊上前行禮:“正是學生。”
不知對方身份。沈溪小心謹慎,沒有貿然請安。
既然是為禮部會試的鬻題案而來,辦的是皇帝欽命的差事,這位上官似乎並不想拘禮於禮法。他看了倫文敘一眼,顯然認識倫文敘,目光轉向門口的江櫟唯:“孫緒為何未到?”
江櫟唯稟報:“回大人的話,派去的人已有些時候,尚不知為何未歸。”
一品大員有些惱怒:“辦皇差居然還能耽擱。難道讓我在這裏等他不成?”
語氣威嚴,神色肅穆,在場鴉雀無聲,沒一人敢接茬。
沈溪卻在想背後的問題,他本以為自己和倫文敘以及那精神萎頓之人,應該是本屆會試中能流利答出“四子造詣”考題之人,所以才被拉來問話,可現在看起來,似乎還有一人。
卻說這孫緒,沈溪也聽說過。本是弘治十二年己未科會試的首榜第一名,在殿試後取為二甲第一名,算是學術造詣非常高的考生。
如此算起來,應該是自己和倫文敘、孫緒三人在會試中將“四子造詣”考題答出,根本與唐伯虎、徐經無關。
江櫟唯神色間有些惶恐,顯然他身在錦衣衛千戶的位置上,更知道迎合上官的重要性,如今引起上官不滿,這位還是內閣大臣,一個不慎便可能會影響他的仕途。
過了沒多久。孫緒終於被押解而來,人到正堂,猶自嚷嚷,他顯然沒有沈溪和倫文敘那麽平靜。突然被一群錦衣衛抓過來,連理由都不肯說,他本就被稱為“瀛州才子”,這種滿身傲骨的讀書人自然不怎麽服氣。
“不得喧嘩!”
江櫟唯喝斥一聲,親自過去給孫緒摘下眼罩。
孫緒環首四顧,大聲抗議:“吾乃會試士子。憑何解吾於此?還有王法嗎?”等看清楚堂上坐著位身著一品公服的大臣,孫緒終歸老實了一點兒,卻憤憤不平地看了沈溪和倫文敘一眼,好似沈溪和倫文敘害了他一般。
沈溪心想:“孫緒嘴上鬧得厲害,但心裏肯定知道與鬻題案有關,這分明是把我和倫文敘當成唐伯虎和徐經了。”
等孫緒情緒緩和下來,那位一品大員才道:“本官奉皇命,查己未科禮部會試舞弊鬻題之案,涉及禮部右侍郎、翰林學士,及學子徐經、唐寅眾人。”
沈溪現在已經可以肯定,這個奉皇差來辦案之人,就是大學士李東陽,也是在劉健退休之後的首輔大臣。
在明朝眾多名臣中,李東陽算得上是一號人物,他和程敏政一樣,自小便是人人稱頌的神童,十五歲中舉,十七歲取進士入翰林院,曆任侍講學士、東宮講官、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大學士,是弘治、正德兩朝的肱骨大臣,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
關於李東陽奉皇命辦差之事,外間學子都已知曉,孫緒顯得極為傲慢,拱手行了個禮,質問道:“敢問大學士,我等所犯何罪,要被解送於此,令我等名聲蒙汙?”
沈溪心想這孫緒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不知道這大明朝這個封建****達到巔峰的時代,官大一級壓死人嗎?
你現在不過是個舉人,而你所詰問之人卻是當朝次輔大臣,現在李東陽還是奉皇命辦差,把你用囚車押送來怎麽了?沒把你拉出去先打一頓再運來就算是好的!
明朝錦衣衛,可並非好相與的對象。
一般來說,錦衣衛要拿送之人,不管是誰,不先送到鎮撫司,而是先拉到破廟去痛打一頓,謂之“打樁”,等把賄銀收齊,再將人送至鎮撫司,又是一頓嚴刑拷打。等你招供了,運氣好的話直接宣判,運氣不好的送到刑部,可能還會再受一番罪。
這孫緒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好在李東陽謙謙君子好說話,他也很珍惜眼前這幾個人才。因為極有可能,這屆己未科的會員,會在三人中產生,甚而有之,以三人的學識,殿試時說不一定會名列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未來同朝為臣。
隻要這三人經查不與鬻題案有關,李東陽不會刻意為難。
但沈溪三人不清楚這點,他們都在為鬻題案是否會牽扯到自己頭上而擔心。
李東陽沒理會一個狂傲士子的問話。直接看著一直低著頭縮著身子立在最旁邊的那精神萎頓學子:“都穆,你可認得此三人?”
沈溪有些詫異,原來此人便是都穆!
都穆回道:“回大人,小人隻認得沈溪。旁人並不認識。”
沈溪嗤之以鼻:“果然是小人。你害一個唐伯虎不夠,莫非還要害我不成?也是剛才李東陽隻問了我一人,我應了聲,你就說認識我,而旁邊兩個沒被問話。你就說不認識?”
李東陽帶著幾分疑色打量沈溪,未作評判,而是擺擺手道:“提案桌,備筆墨紙硯。”
隨即有錦衣衛將低矮的案桌抬了進來,同時還有文房四寶,且隻準備了三份,顯然都穆不用接受這次考核。
沈溪三人不知李東陽到底要考察什麽,畢竟禮部會試已經結束,若要當場考校學問,作一兩篇文章應該無濟於事。
“爾三人。且將本次會試所作文章,默寫於案紙之上。”李東陽最後提出他的要求。
這要求聽起來簡單,要做起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會試前後三場,所作文章二十幾篇,字數上萬,直接背默出來,簡直是要人命啊。就算是高考語文能考滿分,讓他回頭把自己的作文一字不落默寫出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倫文敘和孫緒一聽傻眼了,這麽不可理喻的要求。出自李東陽之口,還跟鬻題案有關,到底默不默寫?
要是背默不出來,那當如何?
隻聽李東陽續道:“也非全數。隻需將第一場論語題,第二場表題,第三場三、四問謄默!”
要求是降了一些,從本來二十多篇文章,縮減為一道論語、三道表題、兩道策問,是要寫六篇文章。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要背兩千多字,這要是背不上來,難道就說一定是跟鬻題案有關?
沈溪心裏也在揣摩,很顯然就算沒提前知道考題,讓他背出自己的成卷文章,也是有些困難的,但也並非不可實現。
沈溪自己就經常做文章,回頭再默寫下來,讓馮話齊拿回去參考,因為他有這能力,而馮話齊又知道他有這能力,並不稀奇。
沈溪繼而想,這李東陽是否在“反考察”,能背默上來的,反而是有嫌疑呢?
明擺著的事情,若提前得知了考題,肯定要找人做題,然後把題目都背好,到考場之時,再將了然於胸的成題默寫下來……
沈溪心說,這是能背出來,也不能照背啊。
有案桌,但沒有凳子,連地席都沒有,三人隻能蹲在地上自己研墨,自己默寫。
倫文敘還好一些,他畢竟是名儒,對於自己所作文章,隻在一些轉折語氣詞上或者不能記全,但文章論點骨架大抵是沒有偏差的,可那邊孫緒,本來就是個狂放書生,做文章講究的是意到手到,讓他再把做出來的文章重新默寫一邊,還真將他給難住了。
沈溪提起筆來,卻不知怎麽下筆。明明能背得一字不落,偏偏要藏拙,就怕事後別人再聽說他以前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舊事重提,那他今日背默有誤就是有意誆騙,或者給將來挖下個大坑。
沈溪心想:“算了,該怎樣就怎樣吧。”
沈溪不再刻意藏拙,於是將自己之前所作的幾篇文章,全數列於紙上。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三人相繼將自己的六篇文章寫好。之前李東陽已在審視三人作好的文章。
等全數完成,三人重新站到一邊。
蹲了一個多時辰,三人腿腳都有些麻木,站不穩當。
最後李東陽所注意的,自然是“四子造詣”的策問題,將三人卷子上的題目,跟原卷上的比對過,李東陽抬起頭來,略微皺眉看著三人,最後將目光落在沈溪身上……顯然沈溪作答的一字不差,引起他的懷疑。
“倫文敘、孫緒,你二人可以回去了……沈溪,你且留下,有些話要問你!”
************
ps:第五更到!
再次慶賀“致虛極守靜篤”大大成為本書盟主!
時間有些緊,閑話少說,天子繼續碼字去了,最後誠摯地求下訂閱、打賞和月票,還是那句話,成績越好,更新越多哦!(未完待續。)
能讓五品錦衣衛千戶把門,那今日到來之人,必定身份顯赫之至。
果不其然,才沒過多久,從內堂走出一前兩後三人,為首者身著大獨科花寬袖盤領右衽緋袍,頭冠烏紗,胸前仙鶴補子,一看就是一品朝官公服,至於身後二人,穿的則是三四品朝服,很顯然是跟著“上官”辦案。
為首的一品大員到正堂前站了一會兒,看過在場之人,思索良久才緩緩坐下。
觀此人,五十歲上下模樣,精神矍鑠,道貌岸然,低下頭審視案上幾份公文案卷,緘默不語。
上官不問話,下麵的人自然不敢造次,連禮都不知該如何行。倒是旁邊那精神萎頓的中年舉子先行下拜:“學生見過尚書大人。”
他顯然認識這位上官,但僅僅憑借一句“尚書大人”,沈溪尚不能分辨此人到底是誰。
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大員,既然此人身著正一品公服,那就是掛著尚書銜的內閣輔政大臣。
眼下三位內閣大臣,以劉健為首輔,其次為李東陽、謝遷。
其中,劉健掛的是戶部尚書,李東陽掛的是禮部尚書,謝遷掛的是兵部尚書,那不用說,此人就是這三人中的一位。
單從相貌,沈溪從未見過三人,自然不知眼前是誰,但從種種狀況分析,是李東陽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弘治皇帝派李東陽徹查鬻題案,而此人手上拿著的那些案卷,似是本屆會試考生的卷宗。
這位一品大員並未理會主動下拜之人,而是抬起頭來,看著沈溪與倫文敘:“哪個是寧化縣的沈溪?”
沈溪趕緊上前行禮:“正是學生。”
不知對方身份。沈溪小心謹慎,沒有貿然請安。
既然是為禮部會試的鬻題案而來,辦的是皇帝欽命的差事,這位上官似乎並不想拘禮於禮法。他看了倫文敘一眼,顯然認識倫文敘,目光轉向門口的江櫟唯:“孫緒為何未到?”
江櫟唯稟報:“回大人的話,派去的人已有些時候,尚不知為何未歸。”
一品大員有些惱怒:“辦皇差居然還能耽擱。難道讓我在這裏等他不成?”
語氣威嚴,神色肅穆,在場鴉雀無聲,沒一人敢接茬。
沈溪卻在想背後的問題,他本以為自己和倫文敘以及那精神萎頓之人,應該是本屆會試中能流利答出“四子造詣”考題之人,所以才被拉來問話,可現在看起來,似乎還有一人。
卻說這孫緒,沈溪也聽說過。本是弘治十二年己未科會試的首榜第一名,在殿試後取為二甲第一名,算是學術造詣非常高的考生。
如此算起來,應該是自己和倫文敘、孫緒三人在會試中將“四子造詣”考題答出,根本與唐伯虎、徐經無關。
江櫟唯神色間有些惶恐,顯然他身在錦衣衛千戶的位置上,更知道迎合上官的重要性,如今引起上官不滿,這位還是內閣大臣,一個不慎便可能會影響他的仕途。
過了沒多久。孫緒終於被押解而來,人到正堂,猶自嚷嚷,他顯然沒有沈溪和倫文敘那麽平靜。突然被一群錦衣衛抓過來,連理由都不肯說,他本就被稱為“瀛州才子”,這種滿身傲骨的讀書人自然不怎麽服氣。
“不得喧嘩!”
江櫟唯喝斥一聲,親自過去給孫緒摘下眼罩。
孫緒環首四顧,大聲抗議:“吾乃會試士子。憑何解吾於此?還有王法嗎?”等看清楚堂上坐著位身著一品公服的大臣,孫緒終歸老實了一點兒,卻憤憤不平地看了沈溪和倫文敘一眼,好似沈溪和倫文敘害了他一般。
沈溪心想:“孫緒嘴上鬧得厲害,但心裏肯定知道與鬻題案有關,這分明是把我和倫文敘當成唐伯虎和徐經了。”
等孫緒情緒緩和下來,那位一品大員才道:“本官奉皇命,查己未科禮部會試舞弊鬻題之案,涉及禮部右侍郎、翰林學士,及學子徐經、唐寅眾人。”
沈溪現在已經可以肯定,這個奉皇差來辦案之人,就是大學士李東陽,也是在劉健退休之後的首輔大臣。
在明朝眾多名臣中,李東陽算得上是一號人物,他和程敏政一樣,自小便是人人稱頌的神童,十五歲中舉,十七歲取進士入翰林院,曆任侍講學士、東宮講官、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大學士,是弘治、正德兩朝的肱骨大臣,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
關於李東陽奉皇命辦差之事,外間學子都已知曉,孫緒顯得極為傲慢,拱手行了個禮,質問道:“敢問大學士,我等所犯何罪,要被解送於此,令我等名聲蒙汙?”
沈溪心想這孫緒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不知道這大明朝這個封建****達到巔峰的時代,官大一級壓死人嗎?
你現在不過是個舉人,而你所詰問之人卻是當朝次輔大臣,現在李東陽還是奉皇命辦差,把你用囚車押送來怎麽了?沒把你拉出去先打一頓再運來就算是好的!
明朝錦衣衛,可並非好相與的對象。
一般來說,錦衣衛要拿送之人,不管是誰,不先送到鎮撫司,而是先拉到破廟去痛打一頓,謂之“打樁”,等把賄銀收齊,再將人送至鎮撫司,又是一頓嚴刑拷打。等你招供了,運氣好的話直接宣判,運氣不好的送到刑部,可能還會再受一番罪。
這孫緒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好在李東陽謙謙君子好說話,他也很珍惜眼前這幾個人才。因為極有可能,這屆己未科的會員,會在三人中產生,甚而有之,以三人的學識,殿試時說不一定會名列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未來同朝為臣。
隻要這三人經查不與鬻題案有關,李東陽不會刻意為難。
但沈溪三人不清楚這點,他們都在為鬻題案是否會牽扯到自己頭上而擔心。
李東陽沒理會一個狂傲士子的問話。直接看著一直低著頭縮著身子立在最旁邊的那精神萎頓學子:“都穆,你可認得此三人?”
沈溪有些詫異,原來此人便是都穆!
都穆回道:“回大人,小人隻認得沈溪。旁人並不認識。”
沈溪嗤之以鼻:“果然是小人。你害一個唐伯虎不夠,莫非還要害我不成?也是剛才李東陽隻問了我一人,我應了聲,你就說認識我,而旁邊兩個沒被問話。你就說不認識?”
李東陽帶著幾分疑色打量沈溪,未作評判,而是擺擺手道:“提案桌,備筆墨紙硯。”
隨即有錦衣衛將低矮的案桌抬了進來,同時還有文房四寶,且隻準備了三份,顯然都穆不用接受這次考核。
沈溪三人不知李東陽到底要考察什麽,畢竟禮部會試已經結束,若要當場考校學問,作一兩篇文章應該無濟於事。
“爾三人。且將本次會試所作文章,默寫於案紙之上。”李東陽最後提出他的要求。
這要求聽起來簡單,要做起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會試前後三場,所作文章二十幾篇,字數上萬,直接背默出來,簡直是要人命啊。就算是高考語文能考滿分,讓他回頭把自己的作文一字不落默寫出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倫文敘和孫緒一聽傻眼了,這麽不可理喻的要求。出自李東陽之口,還跟鬻題案有關,到底默不默寫?
要是背默不出來,那當如何?
隻聽李東陽續道:“也非全數。隻需將第一場論語題,第二場表題,第三場三、四問謄默!”
要求是降了一些,從本來二十多篇文章,縮減為一道論語、三道表題、兩道策問,是要寫六篇文章。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要背兩千多字,這要是背不上來,難道就說一定是跟鬻題案有關?
沈溪心裏也在揣摩,很顯然就算沒提前知道考題,讓他背出自己的成卷文章,也是有些困難的,但也並非不可實現。
沈溪自己就經常做文章,回頭再默寫下來,讓馮話齊拿回去參考,因為他有這能力,而馮話齊又知道他有這能力,並不稀奇。
沈溪繼而想,這李東陽是否在“反考察”,能背默上來的,反而是有嫌疑呢?
明擺著的事情,若提前得知了考題,肯定要找人做題,然後把題目都背好,到考場之時,再將了然於胸的成題默寫下來……
沈溪心說,這是能背出來,也不能照背啊。
有案桌,但沒有凳子,連地席都沒有,三人隻能蹲在地上自己研墨,自己默寫。
倫文敘還好一些,他畢竟是名儒,對於自己所作文章,隻在一些轉折語氣詞上或者不能記全,但文章論點骨架大抵是沒有偏差的,可那邊孫緒,本來就是個狂放書生,做文章講究的是意到手到,讓他再把做出來的文章重新默寫一邊,還真將他給難住了。
沈溪提起筆來,卻不知怎麽下筆。明明能背得一字不落,偏偏要藏拙,就怕事後別人再聽說他以前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舊事重提,那他今日背默有誤就是有意誆騙,或者給將來挖下個大坑。
沈溪心想:“算了,該怎樣就怎樣吧。”
沈溪不再刻意藏拙,於是將自己之前所作的幾篇文章,全數列於紙上。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三人相繼將自己的六篇文章寫好。之前李東陽已在審視三人作好的文章。
等全數完成,三人重新站到一邊。
蹲了一個多時辰,三人腿腳都有些麻木,站不穩當。
最後李東陽所注意的,自然是“四子造詣”的策問題,將三人卷子上的題目,跟原卷上的比對過,李東陽抬起頭來,略微皺眉看著三人,最後將目光落在沈溪身上……顯然沈溪作答的一字不差,引起他的懷疑。
“倫文敘、孫緒,你二人可以回去了……沈溪,你且留下,有些話要問你!”
************
ps:第五更到!
再次慶賀“致虛極守靜篤”大大成為本書盟主!
時間有些緊,閑話少說,天子繼續碼字去了,最後誠摯地求下訂閱、打賞和月票,還是那句話,成績越好,更新越多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