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倬一走,熙兒從屏風後出來,臉上帶著一股厭棄之色。


    “大人,您威名赫赫,還未查案呢,南京這幫官員已經嚇死了。”熙兒道。


    沈溪沒好氣地回道:“我嚇唬他們作何?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南京是一個養老的好地方,這裏的官員雖然沒什麽實權,但背後各種勢力盤根錯節,不是我一個寒門出身的官員可以撼動的。”


    熙兒問道:“那大人,先從誰下手?”


    沈溪瞄了熙兒一眼:“你真當我是來整頓官場的?不過是打著個幌子做事罷了……真要對付誰,得看誰先跳出來,不然的話就按照陛下吩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熙兒很難理解沈溪這種消極的心態,但又不敢問,隻好做出俯首領命狀。


    沈溪道:“想來王尚書從這裏離開,會直接前往魏國公府匯報情況……現在最擔心我會突起發難的,就要數在九華山遭遇慘敗的徐老頭……徐家已雄踞江南六代,侵占良田萬畝,立身不正,一旦擔憂過甚,難保其不鋌而走險……”


    熙兒眼前一亮:“這麽說要先對付姓徐的?”


    “要稱呼魏國公。”


    沈溪糾正道,“怎麽說他也是開國元勳之後,這些年就算在江南之地作威作福,但到底懂得收斂,沒到天怒人怨的地步……連陛下都不會輕易動這些勳貴,更何況是我?隻要我這邊穩坐釣魚台,就會有人沉不住氣……誰跳出來就對付誰,慢慢等著吧。”


    ……


    ……


    正如沈溪所料,王倬離開客棧後第一時間便去魏國公府拜會。


    中山王府正堂。


    王倬一五一十將自己麵見沈溪的談話內容告知徐俌。


    徐俌稍微鬆口氣的同時,又產生新的擔憂。


    徐程送走王倬回來,見徐俌心神不定,不由勸說道:“公爺,怕是沈大人有意遞的話未必可采信。”


    徐俌道:“這還用得著你來說,本公豈會不知他根本就是在敷衍?這小子是個人精,鬧出這麽大的動靜,說隻是奉皇命來整頓官場……不過,大開殺戒也可說是整頓官場,不能不防!看來從他身上入手根本就不現實!”


    徐程問道:“公爺的意思,是從陛下派來的欽差身上動腦筋?”


    “還能怎樣!?”


    徐俌懊惱地道,“不過就怕聖上派人前來,最後還是聽從沈之厚的命令做事……這小子實在太難對付了。或許隻有除掉他,才能一了百了。”


    徐程趕緊勸阻:“公爺切不可如此,若他就是想讓咱自亂陣腳,露出破綻來呢?我已讓下麵的人這些日子收斂點兒,不要露出破綻來,送禮請托之事全部禁絕……他要對付咱,也要師出有名不是?”


    徐俌想了想,最後頹唐地搖搖頭:“如此折騰,南京豈有寧日?本公先入內休息去了……有何消息隻管派人來通知一聲。”


    這邊徐俌精神倦怠,被沈溪折磨得不輕,到這會兒他甚至不知沈溪前來的真正目的,讓他覺得不可接受。


    徐俌去休息時,徐程又派出大批人手到客棧盯著,又在城裏城外布控,要把沈溪的一舉一動都掌控在手中。


    ……


    ……


    與此同時,城內某處,菊潭郡主朱燁正在聽取手下匯報。


    “……沈之厚入城後住進了客棧,昨晚到現在隻有南京兵部尚書王倬去見過,而後王倬去了魏國公府,大概半個時辰後出來。客棧裏兩人談了什麽一概不知,沈之厚有沒有通過王倬向徐俌帶話也不清楚,總歸進城後他跟南京各衙門沒有任何交集……”


    朱燁臉色陰沉,寧王兵敗授首後,她跟喪家之犬沒多大區別。


    朱燁道:“沈之厚到南京,很有可能是衝著本宮來了。”


    手下緊張地說道:“那郡主更應該火速離開才是。”


    朱燁搖頭道:“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沈之厚再睿智,也不會料想到我就藏在他眼皮底下;再者如今的我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價值,絕對不會專門為我來一趟南京,他手裏應該有更為著緊之事。”


    手下人顯得很謹慎:“現在日子最不好過的是魏國公徐俌……徐俌因九華山兵敗,擔心被朝廷清算,一直惶惶不可終日。加上這幾年他貪得無厭,侵占不少良田,還跟倭寇貿易謀利,這些都有可能被沈之厚盯上。”


    朱燁再度搖頭:“就算小皇帝會計較這些,沈之厚識大體,知道江南亂不得,魏國公到底是功勳之後,之前的戰事到最後他也算將功補過,現在朝廷秋後算賬,人心難服,江南必然會掀起一場狂風巨浪。”


    手下道:“但現在我們能利用的,隻有沈之厚跟魏國公之間的矛盾了……”


    朱燁點頭道:“就算沈之厚不清算,也要讓徐俌以為沈之厚是來找他算賬的,促成他們窩裏鬥……到時沈之厚騎虎難下,在魏國公打壓下葬身南京最好,反之則讓魏國公府出點亂子,刺激南京勳貴,把江南局勢徹底攪亂!”


    ……


    ……


    沈溪抵達南京後一直沒什麽動作,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王倬回去後說沈溪奉旨整頓南京官場,消息迅速傳開。


    一些人選擇相信,日防夜防,更多的人則采取觀望態度,等候沈溪出招。


    沈溪到南京後的次日,沒有造訪任何衙門,除了王倬外未再見官場中人,這天臨近中午時他從客棧大門出來,帶著隨往城西去了。


    很多探子盯著沈溪的一舉一動,尾隨其後,生怕這是沈溪展開行動的開端。


    但等到了地頭,人們才知道沈溪去的是謝鐸府宅,頓時有所明悟。


    此時距離謝鐸病逝未有太長時間,一個已從官場退下來多年的老人,影響力終歸有限,他的過世並未引起太大波瀾,但因沈溪的到來卻讓關注度迅速提升。


    謝鐸在南京門生廣布,這次沈溪前來,自有謝氏門徒迎接。


    沈溪沒有去後宅慰問謝家內眷,徑直來到府宅旁的草堂,跟謝鐸的門生見麵,前來迎接的人中不乏舉人秀才,見到沈溪後畢恭畢敬,儼然把沈溪當作故去的恩師般崇拜。


    “沈尚書,家師走得匆忙,未及知會,年初府上已收拾過家師遺物……這裏有家師留下的信函,囑咐待您前來拜會時拿給您。”


    說這話的是一個名叫孫紹讓的秀才,年約三十,乃是南京國子監監生,他親手把謝鐸的親筆書函交給沈溪。


    算不上遺書,乃是謝鐸寫給沈溪的一份勉勵書函,上麵的文字寄托著謝鐸對沈溪的殷切期望。


    或許是病來如山倒,謝鐸這封書函沒寫完,但沈溪能感覺到謝鐸對他的深情厚誼,這樣一份勉勵的書函寫了很久都意猶未盡,想來是想多寫一些,免得有所錯漏,可惜到最後都沒有完成。


    沈溪仔細看過,鼻子一陣發酸,他揉了揉紅通通的眼睛,將書函折好收起,道:“之前我在中原和江南之地平亂,無暇跟謝老祭酒共敘,未曾想轉眼已天人永隔……謝家這邊可有需要幫襯之處?”


    孫紹讓道:“沈尚書有心了,家師仙體已收殮,不過家師遺願在江南各處廣開學堂,教書育人,我等門生故舊都在按照家師遺願在做。”


    沈溪點頭:“謝老祭酒一生教書育人,如今桃李滿天下,在下也算是他一個不入門的弟子……希望他的遺誌能完成,謝門門牆也能得以光耀。”


    孫紹讓向沈溪表達了感激之情,然後跟其他謝鐸弟子一起,帶著沈溪參觀謝鐸病逝前在此坐而論道的草堂。


    謝鐸的學生基本是年長的秀才和舉人,病逝前謝鐸在草堂這裏一麵教授時文寫作,一麵評點市麵上流行的詩詞文章,每次講習都像是文會,江南子弟趨之若鶩,若不是嚴格限製人數,估計每次草堂都會被擠爆。


    沈溪回想起謝鐸的音容笑貌,心中多有感慨。


    本來沈溪有意見見寧兒,但想到如今寧兒歸入謝氏族譜,暫時不會拋頭露麵,沈溪心中的哀傷消減不少。


    ……


    ……


    沈溪在謝鐸的草堂停留一個多時辰才,最後拜祭了靈牌才出來。


    出草堂時,大批人聚集圍觀。


    也是因沈溪名聲在外,以他如此尊貴的身份地位前來吊唁,城中名流士紳趕緊借此機會攀親近。


    謝鐸在南京交遊廣泛,門生故舊聞訊絡繹不絕趕來,希望可以通過這個機會跟沈溪混個臉熟,卻因沈溪來去匆忙,很多人尚未及抵達。


    即便如此,還是不斷有人擠到近前來,向沈溪打招呼,沈溪沒擺他國公或者朝中兩部尚書的架子,對來人一一回禮寒暄。


    穿過密密麻麻的人群,沈溪正要上轎離開,忽然侍衛來報,魏國公徐俌前來拜會。


    若是其他人,沈溪不會太在意,一定會先回客棧後再見,但徐俌畢竟是堂堂國公,沈溪沒法躲避,隻能站在轎旁等候。


    徐俌帶著大隊侍衛,騎馬而至,遠遠見到沈溪後大聲招手,到了近前翻身下馬,伸出滿是皺紋的手湊向沈溪。


    沈溪無奈之下,隻好迎著握上。


    隨即二人一起來到草堂正堂,坐下來後,一幹隨從全都退了下去,堂上隻剩下沈溪跟徐俌二人。


    徐俌笑道:“之厚來南京,應該提前跟老夫打聲招呼才是,如此迎接準備也充分些……之前派人去護送,路途中險些錯過……之厚你招惹的仇家太多,南京看起來平靜,實則底下暗流洶湧,切不可疏忽大意。”


    沈溪點頭道:“徐老有心了。”


    徐俌道:“老夫早就知道你跟謝老祭酒的關係,這不之前謝老祭酒病逝,老夫也曾派人送來慰勞物品,卻未親自前來拜訪,此番知道你過來,特來看看……”


    徐俌擺出一副熱心的模樣,沈溪也沒什麽避忌,跟徐俌簡單說過自己跟謝鐸的關係,然後直指主題:“徐老這次前來,也是想問問在下到南京的目的吧?”


    “啊?”


    徐俌驚訝不已,“之厚不是回京途中,路過此處麽?”


    沈溪道:“自從在下出發以來,已有多人對在下行蹤感興趣,聽聞坊間更是有傳聞,說在下來此的目的是奉皇命辦案。說來慚愧,在下到南京,主要目的是為吊唁謝老祭酒……故人離開,心中感懷,不來看看實在過意不去……”


    徐俌苦笑道:“之厚你之前對王尚書,好像並非如此說的。”


    沈溪道:“在下說什麽做什麽,瞞不過徐老。在下是跟王尚書說過,此行南京是整頓官場,但其實不過是陛下臨時所下禦旨,讓在下協助欽差辦理,但其實到現在欽差是誰,以及這官場如何個整頓法,一概不知。”


    “這……”


    徐俌臉上滿是疑惑,對沈溪所言將信將疑。


    沈溪再道:“至於如何整頓官場,並非在下一人之力可為,不過就是清除冗官冗員的問題,犯不著長久留在江南,在下此番得皇命回京,事情更加緊急和重要些……徐老以為呢?”


    徐俌笑道:“那是當然,回京城當然比別的事情更重要。”


    沈溪點頭道:“所以,若是在下於整肅江南官場之事上力不能及,也會及早跟陛下上奏,請求早一步回京,而不涉及江南官場中事。”


    徐俌對沈溪的回答極為滿意,笑道:“如此最好,早些回京,以之厚今日今時的名望和地位,更應該做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而不是其他的瑣碎小事。”


    沈溪再次點了點頭,而後沒有跟徐俌繼續深討論下去的興趣。


    徐俌的心境更加開懷,笑容明顯增多,完全忘了是來吊唁謝鐸,有說有笑,甚至邀請沈溪前往魏國公府做客。


    沈溪道:“陛下派來的欽差,在下尚未見到,吊唁謝老祭酒之事已完成,南京對在下來說已無大事。這兩日便先在客棧休息,等事情有眉目後,在下便會告辭離開……這兩天還是低調行事為妥。”


    徐俌顯得很遺憾:“幾個月前咱們不是說好了麽……你再回南京,老夫好好招待你?南直隸和閩粵近海平靖,連寧王的叛亂都被掃除,之厚為何還要如此刻薄自己?這南京可是個風光無限的好地方。”


    沈溪突然道:“徐老可知寧妃之事?”


    徐俌一怔,他沒料到沈溪會在他麵前提到婁素珍,因為涉及皇家秘辛,就算知道些內幕也無法宣之於口。


    徐俌道:“不知是哪位寧妃?寧王府內宅的女人?”


    沈溪笑了笑:“徐老不知道的話,在下便不多問了。”


    徐俌臉色稍微一僵,他開始琢磨為何沈溪要提到婁素珍的名字,但沈溪卻沒給他繼續思考的機會,評點了一下平定寧王之亂的係列戰事中的得失,徐俌收攝心神,畢竟他曾領兵遭遇失敗,沈溪說這些由不得他不上心。


    等說得差不多了,沈溪站起來:“時候不早,在下該告辭回去了……徐老是否要繼續吊唁?”


    徐俌本可跟沈溪一道離開,但他到了謝鐸的府宅,連靈牌都不拜一下顯然不合適,當即道:“老夫前來是為吊唁謝祭酒,之厚可以稍微等候,等拜祭完一起走也不遲。”


    “還是不了。”


    沈溪拒絕了徐俌的提議,道,“在下早一步回去,這幾天旅途勞頓,想多休息一下。染恙在身,見諒。”


    徐俌眼珠子骨碌碌一轉,笑著說道:“那之厚先走,回頭老夫會找城裏最好的大夫去為你診治。再者這幾日新任南京守備太監會抵達,到時我們一同前去會見?”


    “到時候再說吧。”


    沈溪意興闌珊,對於官場應酬之事顯得很抗拒。


    二人又簡單說一番,沈溪拱手告辭。


    ……


    ……


    沈溪剛出門,徐程匆忙進來。


    徐俌把剛才的對話大概跟徐程一說,尤其提到了婁素珍這個名字。


    徐程道:“公爺,沈大人難道是在暗示……他來南京是為了幫陛下找尋寧王妃?”


    徐俌皺眉不已:“讓堂堂國公爺兼兩部尚書幫忙找女人,這種荒唐事……”


    說了一半,徐俌便緘口,畢竟這是別人的地頭,得防備隔牆有耳。


    徐俌一擺手:“先走個過場,去拜祭一下逝去的故人……有事回去再說。這小子看上去很溫和,身上絲毫殺氣都沒有,不像是有備而來……再者以他手上那點人手,能在南京鬧出什麽名堂?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咱們自己在杞人憂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寒門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