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鎮戰役不斷升級,清軍主力雲集南京城下,其他抗清勢力或多或少的,都從中受益。<strong>八零電子書</strong>
福建方麵,忠於隆武政權的明軍暫停攻勢,佟養甲掉過頭來專心對付魯王朱義海。福建曾經是滿清的前線,清軍駐軍的兵力較多,朱義海僅憑自己的力量啃不動這塊硬骨頭,於是也停止進攻,主力乘海船北上,轉進浙江東南沿海地區,連克溫州府和台州府兩座府城。
與此同時,浙江、江蘇等地忠於魯王的抗清義師紛紛響應,比如張煌言和王翊在浙東四明山起兵,連克上虞、新昌等縣……魯王政權一時間軍威大盛,控製著溫州府和福寧州全境,台州府、福州府、建寧府和紹興府的一部分地區,以及杭州灣外麵的舟山群島,地盤橫跨浙江、福建兩省,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一方,下一步正在全力攻打寧波府。
魯王用張肯堂為相,張名振為帥,一麵與清軍作戰,一麵清洗整合旗下的大小軍閥,用計殺掉舟山總兵王朝先,擊敗並收編鄭彩殘部等等,在魯王政權內部實現了令權統一,雖然和隆武政權比起來還很弱小,蘊含的潛力卻不可小瞧。
(張肯堂是崇禎朝福建巡撫,張名振是魯王旗下最大的軍閥,後世裏名氣很大的張煌言則是張名振的下屬,這幾年一直在浙江東部的敵占區堅持鬥爭,在紹興府的四明山區搞了一塊根據地,屯田練兵,堅持抗戰。)
朱以海本人的政治能力很一般,張名振才是真正的狠人。由於魯王政權一直處在朝不保夕的危險狀態,所以武將的話語權很大,張名振是魯王政權實際上的當家人,從朱以海到張肯堂等文武百官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換句話說,魯王政權也是軍閥當家。
(張名振出身於南京錦衣衛。對政敵一向心狠手辣,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先後刺殺黃斌卿,王朝先等軍閥,經過一次次火並和清洗,控製了魯王政權的大部分軍隊。曆史上配合鄭成功三入長江口,也是一位非常堅定的抗清民族英雄,最後暴斃於軍中,據說是被鄭成功毒死的。)
鄭成功最近也是順風順水,諸事如意。
大致來說。鄭成功從隆武二年(1646年)的年底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隊,到隆武四年吞並鄭彩,才形成一支對清朝頗具威脅的力量。
他最近又設下鴻門宴殺掉鄭聯,收服其弟鄭斌,實力大漲,進一步鞏固了在鄭氏集團中的統帥地位。福建明軍各部停止攻勢後,鄭成功趁機出兵,搶到了泉州府和興化府的大部分地盤。廈門地小缺糧的老大難問題也初步緩解。
再往前推進就是福州,清軍的抵抗非常頑強,鄭成功的軍隊更像一支海軍陸戰隊。和佟養甲的清軍幾次交戰都沒有占到上風,雙方暫時形成對峙……魯王朱以海攻占溫州府後,福建清軍撤回浙江的最後一條通路也被切斷,佟養甲這個時候也有些慌了,集中兵力向北進攻,試圖打通和浙江之間的聯係。對西、南兩個方向采取守勢,隻要鄭成功不打他。他也不反擊,還屢屢派人來遊說招降鄭成功。
鄭芝龍降清後。滿清一直沒有放棄招降鄭成功的努力,佟養甲就是一個堅定的“招安派”,畢竟百善孝為先,清廷覺得有鄭芝龍在手,再許以高官厚祿,招降鄭成功應該大有希望……幾次談判下來,鄭成功也沒有一口回絕,更讓佟養甲的心裏充滿了幻想。
就在這種局麵下,唐王朱聿鐭的使者來到廈門。
這位使者同時也是宣旨的欽差大臣,帶來了隆武帝的旨意——《敕封漳國公誥》,經過隆重的行冊封禮儀式後,賜姓招討大將軍朱成功正式加封漳國公。
曆史上,永曆朝由於封了太多的王公侯爵,鄭成功對公侯封號都看不上眼,對外一直以賜姓招討大將軍自稱,直到被封為延平郡王才算滿意,永曆帝後期其實就是一個傀儡,鄭成功當然心知肚明,對永曆朝廷並不是太尊重。
但在這個時空裏,鄭成功對漳國公這個封號卻非常滿意,一來他的地盤緊挨著漳州府,隆武帝封他為漳國公,等於變相允許他永鎮福建,二來隆武朝廷比永曆朝廷強大的多,以鄭成功現在的實力,封一個國公已經算不錯了,尤其聽說功高權重的汪克凡也封國公,鄭成功更沒有任何不滿。
使者還帶來了唐王朱聿鐭和汪克凡的親筆信,調他的部隊入長江口助戰。
鄭成功猶豫不決。
部下的將領大多持反對意見。
“漳國公還請三思!”甘輝是鄭成功麾下頭號大將,驍勇善戰,將略過人:“我軍剛剛攻占興化府,軍卒疲乏,民心未定,若是這個時候揮師北上,福建難免出現反複。”
鄭鴻逵點頭表示讚同:“廣東蠻子一直想搶泉州府,我軍主力若是遠征南京,難保不被他們抄了後路,到時候一筆糊塗官司,想找人說理都沒地方去。聖上又沒有就此事親自下旨,依我看還是應當穩守廈門,靜觀待變,不必理會汪克凡那廝。”
隆武帝雖然也給鄭成功寫了一封親筆信,告之東征重心將向南京傾斜,務必全力配合雲雲,但畢竟沒有親口下令調鄭家水師北上,汪克凡身為東征提督,雖然名義上也可以調遣鄭家水師,鄭家眾將卻不願乖乖聽令。
“雖然沒有旨意,但聖上也是這個意思,這麽做不但是自欺欺人,也是欺君。”鄭成功搖了搖頭:“劉國軒,你一向智計百出,今日之事可有兩全之策?”
劉國軒原是清軍千總,剛剛投降歸順鄭成功,在眾將中忝居末席,根本輪不到他說話。被鄭成功點名才站起答道:“前線軍情緊急,若等桂林旨意到了,恐怕汪克凡已經戰敗,一味推諉絕不可取,末將以為可放羅明受、張家寶北上。再遣一支偏師隨行,給唐王殿下一個交待。”
三個月前,羅明受和張家寶從香港出發,到福建參戰,原計劃迂回進攻泉州,經過鄭成功的地盤時卻被鄭家水師攔住。從廈門往北可以與日本、琉球、朝鮮等國進行貿易。路途短,利潤高,一向是鄭家水師的禁臠,這片海域絕不容香港水師染指。
雙方劍拔弩張,互相開炮恐嚇。差一點擦槍走火真的打起來,最後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羅明受選擇退讓,張家寶到漳州府登陸作戰,和鄭家水師鬧得很不愉快。
“這倒是個好辦法!不錯哦!”鄭鴻逵第一個表示讚同:“請神容易送神難,羅明受和張家寶總在漳州府呆著,咱們屁股後麵也不安生,幹脆把他們送到南京去。正好一舉兩得!”
張家寶的這支部隊很能打,官兵大多又是土匪山賊出身,作風凶悍。蠻不講理,在大海裏他們有勁使不上,登上大陸後卻和鄭家軍針鋒相對,經常主動挑起摩擦,鄭家軍的海軍陸戰隊還真的打不過他們,隻好繞著這些廣東蠻子走。避開漳州府去打興化府。
“羅明受大小戰船不過數十艘,入長江口千裏遠征南京。不亞於羊入虎口,況且這一路上還要和魯王水師打交道。萬一出了意外,本國公不好向朝廷交代……”鄭成功沉默片刻,拿著汪克凡的親筆信又看了一遍,終於下定決心:“這樣吧,陸師就留在泉州府和興化府,我親自率領三督水師,與羅明受、張家寶一同北上,助汪克凡一臂之力!”
“大將軍,不可!”
“請漳國公三思!”
聽說鄭成功要親自率領水師北上,眾將立刻都急眼了,紛紛勸阻。
鄭家軍最厲害的就是水師,把水師調走後,陸師就像拔了牙的老虎,別說擴大地盤,能否保住現有的地盤都在兩說,更讓大家擔心的是,清軍的水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鄭家水師千裏遠征,萬一受到重創,整個鄭氏集團都有可能一蹶不振。
總而言之,如果派水師主力前往南京助戰,對鄭氏集團的利益隻有害處沒有好處。
鄭成功卻擺了擺手,語氣非常堅定:“南京之戰關乎國家氣運,本國公理應竭力相助,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一邊吧。”
鄭鴻逵目光閃了閃,勸道:“大木,你父尚在北京,若出兵相助汪克凡,恐怕於他不利!”
清廷幾次三番招降,鄭成功都虛與委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顧忌鄭芝龍的生命安全,如果鄭成功出兵南京,真的把濟爾哈朗幹掉了,滿清很可能惱羞成怒,立刻殺掉鄭芝龍。
鄭成功再次陷入沉默,鄭芝龍投降的時候不僅是一個人去了北京,而是整個一大家子,都是鄭成功的親戚長輩,他們現在都是滿清的人質。
良久,他輕聲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與家父當年已然分道揚鑣,生死各安天命吧。”
……
鄭成功是南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該怎麽寫我有些猶豫,這兩天把有關的史料又仔細看了一遍,反複代入之後,才終於寫成這一章。
鄭成功在曆史上和永曆政權打內戰,放李定國的鴿子,收複台灣多半也是為了再搞一塊根據地,和統一祖國什麽的扯不上關係,他的個人性格偏激,心胸有些狹隘,不能容人,這些都是正史中的事實。
但在大節上,他的確沒有汙點,網上那些“還原曆史真相”的帖子隻是一家之言,隻能姑妄看之……四百年的光陰彈指而過,當年的真相已經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鄭成功到底有沒有動過投降滿清的心思並不重要,我們看到的是他一直堅持抗清,台灣鄭氏奉大明國號直到康熙年間。
鄭成功的性格很複雜,但他絕不是一個愚忠之人,讓他對永曆傀儡忠心耿耿,本來就是一個笑話。換句話說,鄭成功和永曆政權打內戰,放李定國的鴿子,都是出於本身的利益考慮,以現代的價值觀念來看,他這麽做固然屬於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但對鄭成功來說,永曆帝肯定不是值得拚死效忠的“君父”,他的行為動機可以理解。
其實,鄭成功是一個有道德潔癖的人,這一點從他對長子鄭經的態度就能看得很明白,鄭經和乳母私通亂倫,生下兒子鄭克臧,把奉守封建傳統道德的鄭成功活活氣死了。後來,鄭克臧因為出身有汙點,很多台灣官員就想擁立其弟鄭克爽,鄭氏集團因此發生了嚴重的內杠。(多說一句,鄭成功死於1662年,死的時候正當壯年。除了鄭經的事情之外,同年滿清殺掉了鄭芝龍,永曆政權被徹底剿滅,鄭氏集團內部也矛盾重重,都對鄭成功造成了重大打擊,心力交瘁之下暴斃而亡。)
如果不是堅守道德原則,鄭成功早就跟著鄭芝龍投降滿清了,所以我相信,在看到真的有希望消滅濟爾哈朗,扭轉整個戰略形勢的時候,我們的民族英雄還是會顧全大局的……況且本書裏鄭成功還是留了一手,隻派水師前往南京,進可攻,退可守,用強大的鄭家水師欺負滿清水師,絕對不會上岸和八旗兵硬拚,福建老家這邊慢慢消化勝利果實,羅明受和張家寶的不安定因素也被帶走,這應該是最合理的選擇。
最後說一下前兩天斷更的事情,當時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章節大綱出了bug,戰局推演有問題,硬往下寫就要拉低濟爾哈朗的智商,拿腦袋往石頭上碰,思路一下子就亂了。這兩天看看書整理了一下,又研究了幾個經典戰役的例子,思路已經理順,欠的章節會盡快補上。
是不是有點輕微強迫症啊,讀者可能根本不在乎這個,我也不知道了。說老實話,如果細致描寫戰鬥場麵,一兩萬字很容易水出來,但我想盡力寫好一點,對得起掏錢訂閱的各位書友。
不管什麽理由吧,對斷更表示道歉,我會盡快補上的,不超過月底……月底?!對,就是月底之前,汗一個!(未完待續)
福建方麵,忠於隆武政權的明軍暫停攻勢,佟養甲掉過頭來專心對付魯王朱義海。福建曾經是滿清的前線,清軍駐軍的兵力較多,朱義海僅憑自己的力量啃不動這塊硬骨頭,於是也停止進攻,主力乘海船北上,轉進浙江東南沿海地區,連克溫州府和台州府兩座府城。
與此同時,浙江、江蘇等地忠於魯王的抗清義師紛紛響應,比如張煌言和王翊在浙東四明山起兵,連克上虞、新昌等縣……魯王政權一時間軍威大盛,控製著溫州府和福寧州全境,台州府、福州府、建寧府和紹興府的一部分地區,以及杭州灣外麵的舟山群島,地盤橫跨浙江、福建兩省,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一方,下一步正在全力攻打寧波府。
魯王用張肯堂為相,張名振為帥,一麵與清軍作戰,一麵清洗整合旗下的大小軍閥,用計殺掉舟山總兵王朝先,擊敗並收編鄭彩殘部等等,在魯王政權內部實現了令權統一,雖然和隆武政權比起來還很弱小,蘊含的潛力卻不可小瞧。
(張肯堂是崇禎朝福建巡撫,張名振是魯王旗下最大的軍閥,後世裏名氣很大的張煌言則是張名振的下屬,這幾年一直在浙江東部的敵占區堅持鬥爭,在紹興府的四明山區搞了一塊根據地,屯田練兵,堅持抗戰。)
朱以海本人的政治能力很一般,張名振才是真正的狠人。由於魯王政權一直處在朝不保夕的危險狀態,所以武將的話語權很大,張名振是魯王政權實際上的當家人,從朱以海到張肯堂等文武百官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換句話說,魯王政權也是軍閥當家。
(張名振出身於南京錦衣衛。對政敵一向心狠手辣,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先後刺殺黃斌卿,王朝先等軍閥,經過一次次火並和清洗,控製了魯王政權的大部分軍隊。曆史上配合鄭成功三入長江口,也是一位非常堅定的抗清民族英雄,最後暴斃於軍中,據說是被鄭成功毒死的。)
鄭成功最近也是順風順水,諸事如意。
大致來說。鄭成功從隆武二年(1646年)的年底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隊,到隆武四年吞並鄭彩,才形成一支對清朝頗具威脅的力量。
他最近又設下鴻門宴殺掉鄭聯,收服其弟鄭斌,實力大漲,進一步鞏固了在鄭氏集團中的統帥地位。福建明軍各部停止攻勢後,鄭成功趁機出兵,搶到了泉州府和興化府的大部分地盤。廈門地小缺糧的老大難問題也初步緩解。
再往前推進就是福州,清軍的抵抗非常頑強,鄭成功的軍隊更像一支海軍陸戰隊。和佟養甲的清軍幾次交戰都沒有占到上風,雙方暫時形成對峙……魯王朱以海攻占溫州府後,福建清軍撤回浙江的最後一條通路也被切斷,佟養甲這個時候也有些慌了,集中兵力向北進攻,試圖打通和浙江之間的聯係。對西、南兩個方向采取守勢,隻要鄭成功不打他。他也不反擊,還屢屢派人來遊說招降鄭成功。
鄭芝龍降清後。滿清一直沒有放棄招降鄭成功的努力,佟養甲就是一個堅定的“招安派”,畢竟百善孝為先,清廷覺得有鄭芝龍在手,再許以高官厚祿,招降鄭成功應該大有希望……幾次談判下來,鄭成功也沒有一口回絕,更讓佟養甲的心裏充滿了幻想。
就在這種局麵下,唐王朱聿鐭的使者來到廈門。
這位使者同時也是宣旨的欽差大臣,帶來了隆武帝的旨意——《敕封漳國公誥》,經過隆重的行冊封禮儀式後,賜姓招討大將軍朱成功正式加封漳國公。
曆史上,永曆朝由於封了太多的王公侯爵,鄭成功對公侯封號都看不上眼,對外一直以賜姓招討大將軍自稱,直到被封為延平郡王才算滿意,永曆帝後期其實就是一個傀儡,鄭成功當然心知肚明,對永曆朝廷並不是太尊重。
但在這個時空裏,鄭成功對漳國公這個封號卻非常滿意,一來他的地盤緊挨著漳州府,隆武帝封他為漳國公,等於變相允許他永鎮福建,二來隆武朝廷比永曆朝廷強大的多,以鄭成功現在的實力,封一個國公已經算不錯了,尤其聽說功高權重的汪克凡也封國公,鄭成功更沒有任何不滿。
使者還帶來了唐王朱聿鐭和汪克凡的親筆信,調他的部隊入長江口助戰。
鄭成功猶豫不決。
部下的將領大多持反對意見。
“漳國公還請三思!”甘輝是鄭成功麾下頭號大將,驍勇善戰,將略過人:“我軍剛剛攻占興化府,軍卒疲乏,民心未定,若是這個時候揮師北上,福建難免出現反複。”
鄭鴻逵點頭表示讚同:“廣東蠻子一直想搶泉州府,我軍主力若是遠征南京,難保不被他們抄了後路,到時候一筆糊塗官司,想找人說理都沒地方去。聖上又沒有就此事親自下旨,依我看還是應當穩守廈門,靜觀待變,不必理會汪克凡那廝。”
隆武帝雖然也給鄭成功寫了一封親筆信,告之東征重心將向南京傾斜,務必全力配合雲雲,但畢竟沒有親口下令調鄭家水師北上,汪克凡身為東征提督,雖然名義上也可以調遣鄭家水師,鄭家眾將卻不願乖乖聽令。
“雖然沒有旨意,但聖上也是這個意思,這麽做不但是自欺欺人,也是欺君。”鄭成功搖了搖頭:“劉國軒,你一向智計百出,今日之事可有兩全之策?”
劉國軒原是清軍千總,剛剛投降歸順鄭成功,在眾將中忝居末席,根本輪不到他說話。被鄭成功點名才站起答道:“前線軍情緊急,若等桂林旨意到了,恐怕汪克凡已經戰敗,一味推諉絕不可取,末將以為可放羅明受、張家寶北上。再遣一支偏師隨行,給唐王殿下一個交待。”
三個月前,羅明受和張家寶從香港出發,到福建參戰,原計劃迂回進攻泉州,經過鄭成功的地盤時卻被鄭家水師攔住。從廈門往北可以與日本、琉球、朝鮮等國進行貿易。路途短,利潤高,一向是鄭家水師的禁臠,這片海域絕不容香港水師染指。
雙方劍拔弩張,互相開炮恐嚇。差一點擦槍走火真的打起來,最後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羅明受選擇退讓,張家寶到漳州府登陸作戰,和鄭家水師鬧得很不愉快。
“這倒是個好辦法!不錯哦!”鄭鴻逵第一個表示讚同:“請神容易送神難,羅明受和張家寶總在漳州府呆著,咱們屁股後麵也不安生,幹脆把他們送到南京去。正好一舉兩得!”
張家寶的這支部隊很能打,官兵大多又是土匪山賊出身,作風凶悍。蠻不講理,在大海裏他們有勁使不上,登上大陸後卻和鄭家軍針鋒相對,經常主動挑起摩擦,鄭家軍的海軍陸戰隊還真的打不過他們,隻好繞著這些廣東蠻子走。避開漳州府去打興化府。
“羅明受大小戰船不過數十艘,入長江口千裏遠征南京。不亞於羊入虎口,況且這一路上還要和魯王水師打交道。萬一出了意外,本國公不好向朝廷交代……”鄭成功沉默片刻,拿著汪克凡的親筆信又看了一遍,終於下定決心:“這樣吧,陸師就留在泉州府和興化府,我親自率領三督水師,與羅明受、張家寶一同北上,助汪克凡一臂之力!”
“大將軍,不可!”
“請漳國公三思!”
聽說鄭成功要親自率領水師北上,眾將立刻都急眼了,紛紛勸阻。
鄭家軍最厲害的就是水師,把水師調走後,陸師就像拔了牙的老虎,別說擴大地盤,能否保住現有的地盤都在兩說,更讓大家擔心的是,清軍的水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鄭家水師千裏遠征,萬一受到重創,整個鄭氏集團都有可能一蹶不振。
總而言之,如果派水師主力前往南京助戰,對鄭氏集團的利益隻有害處沒有好處。
鄭成功卻擺了擺手,語氣非常堅定:“南京之戰關乎國家氣運,本國公理應竭力相助,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一邊吧。”
鄭鴻逵目光閃了閃,勸道:“大木,你父尚在北京,若出兵相助汪克凡,恐怕於他不利!”
清廷幾次三番招降,鄭成功都虛與委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顧忌鄭芝龍的生命安全,如果鄭成功出兵南京,真的把濟爾哈朗幹掉了,滿清很可能惱羞成怒,立刻殺掉鄭芝龍。
鄭成功再次陷入沉默,鄭芝龍投降的時候不僅是一個人去了北京,而是整個一大家子,都是鄭成功的親戚長輩,他們現在都是滿清的人質。
良久,他輕聲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與家父當年已然分道揚鑣,生死各安天命吧。”
……
鄭成功是南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該怎麽寫我有些猶豫,這兩天把有關的史料又仔細看了一遍,反複代入之後,才終於寫成這一章。
鄭成功在曆史上和永曆政權打內戰,放李定國的鴿子,收複台灣多半也是為了再搞一塊根據地,和統一祖國什麽的扯不上關係,他的個人性格偏激,心胸有些狹隘,不能容人,這些都是正史中的事實。
但在大節上,他的確沒有汙點,網上那些“還原曆史真相”的帖子隻是一家之言,隻能姑妄看之……四百年的光陰彈指而過,當年的真相已經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鄭成功到底有沒有動過投降滿清的心思並不重要,我們看到的是他一直堅持抗清,台灣鄭氏奉大明國號直到康熙年間。
鄭成功的性格很複雜,但他絕不是一個愚忠之人,讓他對永曆傀儡忠心耿耿,本來就是一個笑話。換句話說,鄭成功和永曆政權打內戰,放李定國的鴿子,都是出於本身的利益考慮,以現代的價值觀念來看,他這麽做固然屬於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但對鄭成功來說,永曆帝肯定不是值得拚死效忠的“君父”,他的行為動機可以理解。
其實,鄭成功是一個有道德潔癖的人,這一點從他對長子鄭經的態度就能看得很明白,鄭經和乳母私通亂倫,生下兒子鄭克臧,把奉守封建傳統道德的鄭成功活活氣死了。後來,鄭克臧因為出身有汙點,很多台灣官員就想擁立其弟鄭克爽,鄭氏集團因此發生了嚴重的內杠。(多說一句,鄭成功死於1662年,死的時候正當壯年。除了鄭經的事情之外,同年滿清殺掉了鄭芝龍,永曆政權被徹底剿滅,鄭氏集團內部也矛盾重重,都對鄭成功造成了重大打擊,心力交瘁之下暴斃而亡。)
如果不是堅守道德原則,鄭成功早就跟著鄭芝龍投降滿清了,所以我相信,在看到真的有希望消滅濟爾哈朗,扭轉整個戰略形勢的時候,我們的民族英雄還是會顧全大局的……況且本書裏鄭成功還是留了一手,隻派水師前往南京,進可攻,退可守,用強大的鄭家水師欺負滿清水師,絕對不會上岸和八旗兵硬拚,福建老家這邊慢慢消化勝利果實,羅明受和張家寶的不安定因素也被帶走,這應該是最合理的選擇。
最後說一下前兩天斷更的事情,當時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章節大綱出了bug,戰局推演有問題,硬往下寫就要拉低濟爾哈朗的智商,拿腦袋往石頭上碰,思路一下子就亂了。這兩天看看書整理了一下,又研究了幾個經典戰役的例子,思路已經理順,欠的章節會盡快補上。
是不是有點輕微強迫症啊,讀者可能根本不在乎這個,我也不知道了。說老實話,如果細致描寫戰鬥場麵,一兩萬字很容易水出來,但我想盡力寫好一點,對得起掏錢訂閱的各位書友。
不管什麽理由吧,對斷更表示道歉,我會盡快補上的,不超過月底……月底?!對,就是月底之前,汗一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