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方飛揚就這樣靜靜地注視著這把通體發黑的道家名劍。


    黑幽幽的“三清劍”也仿佛有靈性一般,像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眼睛,同樣回饋打量著方飛揚。


    雖然方飛揚不懂劍,也能感受到三清寶劍中蘊含的混沌初開,萬物循環、太極長轉的道義。


    劍本是利器,是凶器,但是這把三清劍卻散發出一種正身、正德、正行的修身清心的思想,絲毫沒有給人殺戮的感覺。


    寶劍歸鞘。


    這種感覺戛然而止。


    放下手中的道家寶劍,方飛揚又輕柔的托起暗格裏隱藏的最後一件寶貝,一方道家印篆。該印長約7厘米,厚度3厘米,印把高約4厘米,上有瑞獸鈕,體貌似豹非豹,似虎非虎。


    印篆呈方形,在手電強光的照射下,這枚古印色澤溫潤細膩、質地純淨,應該是用上等的青白玉製作而成。印文為陰刻文字,方飛揚一時間難以辨認所篆刻的內容,不過他又對照了旁邊的《上清大洞真經》封麵上左下角的蓋好的紅色印,他懷疑正是此印所蓋。


    拋開密集且字數繁多的印文內容,單看篆刻的刀工和字體,布局疏密有致,行筆直中有曲,飽滿、流暢而和諧。連印章文字形體都符合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這枚造型方正的印篆極有可能也是道家傳承有序的信物。


    蘇雅芝見方飛揚一聲不吭的盯著印文看了半天,還把蓋在經書封麵的那枚刻印圖與之對比一下,看表情漠然,好像認不出印章的來曆。


    她接過該青白玉方印,上下翻轉了一下,微微一笑,說道:“這上麵采用的是滿白文,印麵字法排布的比較滿實...”


    蘇雅芝突然冒出來的這一句,聽得方飛揚一愣,繼而說道:“你能認出上麵的印文?”


    “嗬嗬,那當然,我十歲的時候,就跟外公學過篆刻,辨認過大篆、小篆、朱文、白文,我家裏還有好幾個自己刻的印章呢!”蘇雅芝一甩頭發,俏臉上不加掩飾的盡是得意之情。


    “是嘛,看不出來啊,你十歲就能拿穩刻刀?....我也學過刻章,不過我是我二十歲學習的,堅持了一段時間,最後也隻能修修指甲.....”方飛揚做出一付誇張的表情,朝蘇雅芝豎了豎大拇指,最後又自嘲了一番。


    “咯咯...”蘇雅芝被方飛揚的話逗笑了,她白了方飛揚一眼,以為眼前的這位男生又在開玩笑,哄她開心呢。


    其實方飛揚確實學過篆刻,那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還是為了討女朋友歡心,刻了幾枚愛情之章送給女朋友。後來與女朋友分手之後,方飛揚省吃儉用買的一套篆刻工具也不知道扔到什麽地方去了。


    方飛揚自從拜宋龍山為師以後,花了大精力學習古玩知識,鑒賞竅門,在老爺子的指點下,係統的對古文古字,各類篆體字跡進行強化吸收過。


    不過,眼前這方青白玉方印上篆刻的印文他真的沒有見識過,就算他回去翻查資料,也不一定翻譯出印文的內容。因為這帶有瑞獸的方印名叫“九老仙都印”,正是道家正宗傳承法印,既是道家供奉之法器,又是上清派掌教之法印,象征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


    印文乃是采用陰刻古篆法,是滿白文的一種,這種印文在唐代以後已經不多見了,到了宋代幾乎沒人知道該古法。


    蘇雅芝也隻是聽她外公說起過這種文字形體的特征,方平正直,運轉靈活而布置密,常用的一些古字她也在宋龍山珍藏的古籍裏遇見過,但是,此刻要她具體辨認整篇印文的內容,那也是比較困難事情。


    文有法,印也有法;畫有品,印也有品,得其法才能得其品。印法由人製定,不由摹法製定,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像飛天仙人偶遊下界,這是逸品。印文字體符合諸法,錯綜變化,不能從中找到端倪,就像生龍活虎讓人住摸不透,這是神品。


    很顯然,方飛揚和蘇雅芝麵前的這方青白玉方印為道家神品。


    在蘇雅芝牽頭解讀之下,兩人篆刻愛好者在暗室裏研究半天印文的內容,也沒有得出個所以然出來。


    這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雖有三件古玩藝術品,真經、寶劍和法印這樣的精神食糧在手,也填不飽方飛揚這個大胃王。幸好出發之前,細心的蘇雅芝還準備了一些餅幹、熟食,兩人將就著在石室裏解決了這頓午餐。


    這次探險收獲可不小,一套六卷的《上清大洞真經》,一把道家傳承千年,代表掌教信物的“三清寶劍”,一方做工精湛、神鬼莫測的道家法印。


    這三件東西無論哪一件流到當今市麵上,都會在古玩收藏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如果放在拍賣會上,定會被人爭搶個頭破血流。不過,在方飛揚心裏,這三件古物都是無價之寶,傳承是藝術文化,根本不能以金錢來衡量。


    所以方飛揚決定自己珍藏這三件珍寶,如今的他也是小有身家,不缺錢用,沒有必要將它們轉手出去。而且這三件珍寶都蘊含了祖先的文化、藝術、生命、思想等精神力量。方飛揚已經在它們身上讀到了祖先的感情和靈魂,他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就算有愛好者開出天價,他也沒有出售的想法。


    在石室內收好這三件珍寶,兩人又沿原路返回,穿過50米長的山體防空洞,再次回到了鍾離道觀外那顆老桂樹下。


    方飛揚和蘇雅芝爬出防空洞才發現,連綿的黃袍山,此時已經是烏雲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密集的雨簾在勁風的吹動下,狠狠地打在兩人身上。


    “嘿,沒想到,你之前準備的雨衣,在最後關頭還真發揮了作用。”方飛揚動作迅速的從背包裏拿出兩件雨衣,趕緊先給蘇雅芝套上一件。


    今早出發之前,他還笑話蘇雅芝,認為這丫頭盡準備些沒用的東西,大晴天的硬塞了兩件雨衣在背包裏,徒增負重。


    “未雨綢繆這個成語在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啊,嗬嗬...你早上出發的時候不是還說秋高氣爽,萬裏無雲的嗎,現在知道山中天氣變化無常了吧。”


    兩人略顯狼狽的穿好雨衣以後,冒著山中的疾風勁雨,順著山道來到了山腳。


    臨走前還把洞口的那張石桌挪放到原位,蓋住通往防空洞的密道。


    防空洞雖然荒廢了,但是它機緣巧合的連著一千多年的暗室,方飛揚出於對李誌君掌教的尊敬,還是替這位先人隱蔽好他曾經起居生活、修身養性的地方。


    在方飛揚感應的影像畫麵中,並沒有看見這位道長羽化登仙,想必他晚年另有所悟,再入凡塵也說不定。


    當天下午,方飛揚和蘇雅芝回到了賓館。


    這場秋雨一直下到傍晚時分,才算停歇。


    意外的探險旅程到此也算是圓滿結束了,方飛揚和蘇雅芝商量了一下,決定第二天乘火車返回金陵。


    在回去的路途中,兩人都顯得有些興奮。回想起來,如不是無意中聽見有人故技重施,以五彩葫蘆瓶的名義布局騙人,他們倆也不會來到這千裏之外的黃袍山。


    這一路下來,兩個年輕人體驗了追蹤疑犯的刺激與緊張,方飛揚更是與千門騙子在防空洞裏爭鋒相對、生死搏鬥,還好這一切都有驚無險。最後還機緣巧合下尋得三件古玩珍寶,也算因禍得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感鑒寶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瓜才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瓜才子並收藏超感鑒寶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