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內目前最缺的是技術型人才,這些年來增加的就業崗位很多,但那些從鄉鎮農村出來務工的人,大多都不具備某方麵專業技術。
來到大城市後,雖然找到工作沒問題,但是很難拿到優厚的工資。
工廠裏缺技術工,機床操作、各類設計師什麽的,幾乎都缺。
中央最近正在考慮擴大各所高校的本科招生數量,不過這樣一來,那些高校的資源就不夠了,說到底還是學校數量太少。
如果多一些像你爺爺那樣的人就好了,據說滬市的雪山大學教學水平很不錯,幾乎人人都會一門外語。
有位同事今年年初去參觀過,回來之後告訴我們說被嚇到了。
聽完一節課之後,發現教學方式跟國內其他學校完全不同,學生們對一些事情很有看法,等從學校裏出來後,都是精英啊……”
張書記打破寧靜,開口說出這段話,車隊正離開市區,前往華為公司總部。
離開市區後,見到的廠房很少,偶爾還能看見農村,房子挺破舊。
韓宣可不敢小看這些農民,將來都是讓人眼紅的“拆二代”。
他老家當初有三十多畝地,連老房子一起,拆遷分到市區的三套房,還有上百萬現金。
所以清楚知道這些大城市周邊的居民,將來會有多快活,等城市擴張時候,輕鬆鬆鬆就能拿到許多人累死累活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隻是因為他們住了個好地方而已,無關自身努力,難怪會有那麽多人覺得征地賠款不公平......
水田裏長著綠油油的水稻,差不多還有一個月時間就能收獲。
將來鵬城會成為全國首個沒有農村和農民的城市,這個年代周邊土地暫時沒有開發,依然還有人在種植。
不過許多土地已經荒廢,不知是已經被人買下,準備建設工廠,還是農民跑去城裏打工,沒時間打理自己家的土地。
一般來說,農民種田確實掙不到錢,隻能圖個溫飽。
海南農民最幸福,因為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水稻,粵省也不錯,能種兩次。
相比起水稻,小麥的價格略低,而且產量比雜交水稻低,因此華北平原附近,每年隻種一季稻、一季麥,農民的收入更少。
沿海地區台風天氣多,會影響到水稻產量,某些災害嚴重的年份,說不定就會血本無歸。
相比而言,打工雖然累了些,但能掙到更多的錢,他們如果不能工作和種田兩邊都照顧到,很多人寧願丟棄土地,跑去城市裏上班......
雪山大學建好後,已經招收兩屆學生,第一批入學的那些,正在上大二,全校總共隻有七百多位學生,老師的數量卻已經近百。
做為華夏第一所完全由外資捐贈的高校,雪山大學在老爺子的要求下,得到一些政策方麵的特殊支持,比如說可以獨立設定招生政策、自主招生。
學校裏許多教授,都是從耶魯、斯坦福、劍橋、香江中文等世界知名大學請來任教。
雖然他們在原屬學校時候,不是最出色的老師,但能夠在那些學校任職,並且被老爺子找的獵頭公司看中,說明本身的知識水平絕對過硬。
雪山大學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想要去那裏上學,不僅看高考成績,每位學生都還會被單獨麵試,覺得合適入學才會錄取,一些有特長的天才也會被破例招收。
舉個例子,有次報紙報道說,楊州有位七歲的女孩,能自學初中和高中的知識。
立馬便有雪山大學的人,上門聯係對方父母,希望能夠帶走她單獨進行教導,經過測試,智商高達149。
華夏的填鴨式教育容易埋沒天才,按道理來說人口比美國多出許多倍,出現在某些方麵具有特殊天賦天才少年的概率,也應該更大,可事實並不如此。
學校對平常人來說,是教育的溫床,對天才來說卻會毀了他們。
短短兩年時間,雪山大學已經找到二十多位在某些方麵具有天賦的青少年,不是說就一定會成才,但他們當中成才的幾率,比普通人高出許多……
韓宣回答張書記說:“在我看來,某些專科學校,比本科學校更重要。
至少在培養專業型人才方麵確實是這樣,現在社會上缺少的不是理論派。
培養一位擁有特定技術的專科學生,需要的花費精力,遠遠比培養本科生多,他們能夠更快進入社會。
所謂通十行不如精通一行,所以我建議你們多建一些專科學校,這對師資力量的要求也低。
如果有需要借鑒的地方,我可以將歐美各國技術學校的具體建設辦法找給你,課程和大學大同小異,但是課程比較單一,主要是讓人能夠掌握一門謀生的本領。”
韓宣上過大學,雖然不是什麽太好的學校,但也是真正的二本公辦。
如果不是社會觀念對“大學”有種莫名其妙的執念,讓這層身份有點地位,回想起來可以說,前世他的很多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不是說大學和學位沒用,而是指對某些人沒用。
華夏社會需要最多的是高級技術工人,並不需要那麽多理論知識豐富的本科生。
這也比較符合華夏的國情,一個製造業大國,需要的更多是技術工人。
但很多人都不想當工人,他們想借助學曆當小白領,想做公務員,而我們國家暫時不需要那麽多白領和公務員,這就導致了本科生數量泛濫。
其實很多技術工人的工資,遠遠高於城市裏的小白領,社會主流觀念微微有些出錯,還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在西方,管道工都算中產,藍領不比白領收入少。
以目前華夏就業人員短缺、市場迅速發展、人口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綜合狀況來看,設立學習時間更少的專科學校最適合,因此他才會提出這種建議。
張書記他們之前開過會,希望能夠增加高校的數量,他是廈門大學畢業的,自然對大學生比較看重。
當初的大學生,還不是將來爛大街的大學生,在那個年代能擁有本科學位的人,都是些精英份子,他之所以能當上如今職位,這份學曆功不可沒。
聽到韓宣的說法後,張書記來了興趣,他之前沒聽說過,歐美也有專科技校。
現在很多事物都在往西方看齊,倒不是崇洋媚外。
國外現有社會體係持續幾百年,能留下的東西,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借鑒它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假如能找到關於技術院校的資料,就發一份給我看看吧。
確實應該建一批專科學校,就拿剛才看到的電焊工來說,去上班月薪能拿到1000塊,快比我工資高了。
我一個副省長,還不如翻譯……”(未完待續。)
來到大城市後,雖然找到工作沒問題,但是很難拿到優厚的工資。
工廠裏缺技術工,機床操作、各類設計師什麽的,幾乎都缺。
中央最近正在考慮擴大各所高校的本科招生數量,不過這樣一來,那些高校的資源就不夠了,說到底還是學校數量太少。
如果多一些像你爺爺那樣的人就好了,據說滬市的雪山大學教學水平很不錯,幾乎人人都會一門外語。
有位同事今年年初去參觀過,回來之後告訴我們說被嚇到了。
聽完一節課之後,發現教學方式跟國內其他學校完全不同,學生們對一些事情很有看法,等從學校裏出來後,都是精英啊……”
張書記打破寧靜,開口說出這段話,車隊正離開市區,前往華為公司總部。
離開市區後,見到的廠房很少,偶爾還能看見農村,房子挺破舊。
韓宣可不敢小看這些農民,將來都是讓人眼紅的“拆二代”。
他老家當初有三十多畝地,連老房子一起,拆遷分到市區的三套房,還有上百萬現金。
所以清楚知道這些大城市周邊的居民,將來會有多快活,等城市擴張時候,輕鬆鬆鬆就能拿到許多人累死累活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隻是因為他們住了個好地方而已,無關自身努力,難怪會有那麽多人覺得征地賠款不公平......
水田裏長著綠油油的水稻,差不多還有一個月時間就能收獲。
將來鵬城會成為全國首個沒有農村和農民的城市,這個年代周邊土地暫時沒有開發,依然還有人在種植。
不過許多土地已經荒廢,不知是已經被人買下,準備建設工廠,還是農民跑去城裏打工,沒時間打理自己家的土地。
一般來說,農民種田確實掙不到錢,隻能圖個溫飽。
海南農民最幸福,因為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水稻,粵省也不錯,能種兩次。
相比起水稻,小麥的價格略低,而且產量比雜交水稻低,因此華北平原附近,每年隻種一季稻、一季麥,農民的收入更少。
沿海地區台風天氣多,會影響到水稻產量,某些災害嚴重的年份,說不定就會血本無歸。
相比而言,打工雖然累了些,但能掙到更多的錢,他們如果不能工作和種田兩邊都照顧到,很多人寧願丟棄土地,跑去城市裏上班......
雪山大學建好後,已經招收兩屆學生,第一批入學的那些,正在上大二,全校總共隻有七百多位學生,老師的數量卻已經近百。
做為華夏第一所完全由外資捐贈的高校,雪山大學在老爺子的要求下,得到一些政策方麵的特殊支持,比如說可以獨立設定招生政策、自主招生。
學校裏許多教授,都是從耶魯、斯坦福、劍橋、香江中文等世界知名大學請來任教。
雖然他們在原屬學校時候,不是最出色的老師,但能夠在那些學校任職,並且被老爺子找的獵頭公司看中,說明本身的知識水平絕對過硬。
雪山大學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想要去那裏上學,不僅看高考成績,每位學生都還會被單獨麵試,覺得合適入學才會錄取,一些有特長的天才也會被破例招收。
舉個例子,有次報紙報道說,楊州有位七歲的女孩,能自學初中和高中的知識。
立馬便有雪山大學的人,上門聯係對方父母,希望能夠帶走她單獨進行教導,經過測試,智商高達149。
華夏的填鴨式教育容易埋沒天才,按道理來說人口比美國多出許多倍,出現在某些方麵具有特殊天賦天才少年的概率,也應該更大,可事實並不如此。
學校對平常人來說,是教育的溫床,對天才來說卻會毀了他們。
短短兩年時間,雪山大學已經找到二十多位在某些方麵具有天賦的青少年,不是說就一定會成才,但他們當中成才的幾率,比普通人高出許多……
韓宣回答張書記說:“在我看來,某些專科學校,比本科學校更重要。
至少在培養專業型人才方麵確實是這樣,現在社會上缺少的不是理論派。
培養一位擁有特定技術的專科學生,需要的花費精力,遠遠比培養本科生多,他們能夠更快進入社會。
所謂通十行不如精通一行,所以我建議你們多建一些專科學校,這對師資力量的要求也低。
如果有需要借鑒的地方,我可以將歐美各國技術學校的具體建設辦法找給你,課程和大學大同小異,但是課程比較單一,主要是讓人能夠掌握一門謀生的本領。”
韓宣上過大學,雖然不是什麽太好的學校,但也是真正的二本公辦。
如果不是社會觀念對“大學”有種莫名其妙的執念,讓這層身份有點地位,回想起來可以說,前世他的很多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不是說大學和學位沒用,而是指對某些人沒用。
華夏社會需要最多的是高級技術工人,並不需要那麽多理論知識豐富的本科生。
這也比較符合華夏的國情,一個製造業大國,需要的更多是技術工人。
但很多人都不想當工人,他們想借助學曆當小白領,想做公務員,而我們國家暫時不需要那麽多白領和公務員,這就導致了本科生數量泛濫。
其實很多技術工人的工資,遠遠高於城市裏的小白領,社會主流觀念微微有些出錯,還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在西方,管道工都算中產,藍領不比白領收入少。
以目前華夏就業人員短缺、市場迅速發展、人口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綜合狀況來看,設立學習時間更少的專科學校最適合,因此他才會提出這種建議。
張書記他們之前開過會,希望能夠增加高校的數量,他是廈門大學畢業的,自然對大學生比較看重。
當初的大學生,還不是將來爛大街的大學生,在那個年代能擁有本科學位的人,都是些精英份子,他之所以能當上如今職位,這份學曆功不可沒。
聽到韓宣的說法後,張書記來了興趣,他之前沒聽說過,歐美也有專科技校。
現在很多事物都在往西方看齊,倒不是崇洋媚外。
國外現有社會體係持續幾百年,能留下的東西,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借鑒它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假如能找到關於技術院校的資料,就發一份給我看看吧。
確實應該建一批專科學校,就拿剛才看到的電焊工來說,去上班月薪能拿到1000塊,快比我工資高了。
我一個副省長,還不如翻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