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雲聽完賈詡的計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不禁拍案叫絕,“好!文和此計大秒!就依此計行事!眾將聽令!”


    眾文武一齊拱手,“尊聽主公號令!”


    “虎嘯令督軍關羽!”


    “在!”


    “命你率本令兵馬,沿途節節阻擊袁紹,切記稍戰即退,不可深陷!如有違令,軍法從事!”


    “得令!”


    “虎吼令督軍張遼聽令!”


    “末將在!”


    “命你領本部兵馬,迎戰紀靈,如若不勝,必按軍法!”


    “得令!”


    “虎奪旅都尉孫策聽令!”


    “末將在!”


    “命你領麾下兵馬,移屯興化,敵擋王朗嚴虎,不可使其過江半步!”


    “得令!”


    “虎咆令督軍趙雲聽令!”


    “在!”


    “袁術取道新蔡,必經埠南而來,命你為本部先鋒,領麾下兵馬西進,先破其前軍,挫其銳氣。如若不勝,提頭來見!”


    “得令!”


    “其餘諸位,速各回本營,集合麾下兵馬。限五日為期,都到壽春取齊!”


    “謹遵主公號令!”眾將一齊應命,各自出帳上馬,回歸本部,集合兵馬,趕奔壽春。


    說起來打虎威軍的這四路兵馬,雖然都是打著討伐高雲,靖清君側的口號,但真實目的卻各不相同。


    發起者袁紹是唯一一支想跟高雲正麵決戰的勢力,這也是情勢所逼。袁紹的勢力版圖是河北冀州、並州、幽州等地,要想拓展勢力範圍,就隻有南下。


    而南下又隻有兩個鄰居,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高雲。相比來說,曹操更容易對付。所以,袁紹本來的主意是想等曹操跟袁術交手,然後趁機出兵兗州。畢竟高雲的虎威軍太過強大,能緩一緩,還是先不惹。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高雲卻突然擁立了天子,這局麵就不一樣了。這就代表高雲已經做好展疆拓土的準備了,如果自己再出兵攻打曹操,高雲勢必會趁機北上,攻取河北。畢竟河北一境是高雲的背後,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高雲一旦出兵,都必然先取河北。


    所以,逼不得已,袁紹決定先發製人,起全部兵力,南渡黃河,與高雲決戰。


    至於王朗和嚴白虎,那純粹是為了苟延殘喘。他們也很清楚,諸侯之中,他倆的勢力最小,而且又跟高雲結過梁子。一旦高雲騰出空來,必然要收拾他倆。所以這才起兵響應袁紹,好增加一點袁紹獲勝,或者重創高雲的幾率。這樣一來,高雲對他們出兵就會晚一些。


    而袁術的用心最是險惡,他這幾年跟高雲和曹操交手,屢戰屢敗,跟劉表對壘又損失了不少兵馬,正是低迷期。想想自己的鄰居,劉表、曹操、高雲,無論哪一家,都可以擊垮他。


    所以,他急需擴充實力,但是卻又沒有足夠的兵馬可用。聽說袁紹起五十萬大軍南下,袁術覺得自己機會來了。


    他認為高雲的虎威軍雖然驍勇,但是畢竟數量不如袁紹,所以高雲必然集中全力對付袁紹的南侵。而這樣一來,譙郡、淮南甚至徐州都會一片空虛。


    自己這個時候集中力量攻擊高雲背後,一定可以一舉奪取高雲大量地盤。袁術也知道,高雲治理下的州郡,那都富得流油。無論搶下哪一塊城池,那都是一塊大肥肉,正好可以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


    所以袁術在這場戰役中最為積極,比袁紹動作都快。袁紹才剛兵臨黃河整頓,袁術已經兵分兩路西進了,一路取譙郡、一路取壽春。


    紀靈奉命領一路兵馬取道固始,攻打譙郡。他還沒離開固始城,張遼就已經得了消息。


    大概估算了一下紀靈的行軍速度和路線,張遼便召集軍師鄒穹、一師督師廖化和二師督師趙嬰商議對策。


    張遼先說道:“諸位同僚,日前在壽春時,主公隻叫我打敗紀靈一軍。但是你們也都知道,那紀靈匹夫,極其可惡,向日曾重傷主公。我等身為虎威軍之上將,紀靈便是我等不共戴天之仇敵,如今仇人來犯,我等若不能斬殺此賊,還有何麵目再見主公!?我張遼在此立誓,此一役,若不能將紀靈斬殺,我必自裁謝罪!還望諸公鼎力相助!”


    張遼這一番話雖然算不上什麽豪言壯語,但是氣氛卻一下就爆棚了。自從高雲受傷之後,虎威軍全軍上下都以紀靈為不共戴天之死敵。這會兒他自己送上門來,哪怎麽能不為主公報仇!?


    鄒穹是謀臣,自知沒有衝鋒陷陣的本事。但是廖化和趙嬰可當時就怒了,“督軍放心!此次若不能斬殺紀靈匹夫!吾願與督軍同死謝罪!”


    “好!二位督師如此忠勇,此戰必勝!紀靈必死!”,張遼伸出雙手,跟廖化和趙嬰各擊一掌。轉身又對鄒穹說道:“軍師足智多謀,我等且能衝鋒陷陣,這排兵布陣之事,還須軍師盡力。不知軍師可有破敵良策?”


    鄒穹正在看著地形沙盤琢磨,張遼和眾將校剛才那麽亢奮,都絲毫沒有影響到他。這會兒依舊聚精會神的思索著,直到張遼叫他三遍,鄒穹才聽見。


    抬頭看看張遼,鄒穹笑道:“督軍莫急,如將軍所言,此一戰,誅殺紀靈,才算得勝。然而紀靈屢次敗於虎威軍手下,早已膽怯,進軍必然謹慎。我料他絕不敢自領前軍,直臨戰地。必定先派兵馬試探,然後才敢進兵。故此,則必須先誘敵深入,引紀靈深入戰地,方可圍而殺之”。


    張遼、廖化、趙嬰都深以為然,又齊問道:“那究竟如何引紀靈深入,請軍師賜教”。


    鄒穹略一沉吟,又道:“袁術與我軍交手多次,每戰必敗,對虎威軍最是忌憚。然而此次四路兵馬來寇,他卻出兵最快。如我所料不差,袁術定然以為,主公領大部虎威軍北上抵禦袁紹,而徐州各地空虛,易於取得。故而,他才急於進兵。那麽紀靈也必然受其指示。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將計就計,誘紀靈兵臨城下”。


    鄒穹說到這裏,看了看張遼。張遼點點頭,又問:“計將安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英雄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墨並收藏三國英雄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