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對於形勢人心的分析確實高人一等,他這樣一分析,倒是給高雲提了個醒兒。就眼下的局勢而言,這樣布局確實是最為合理有利的。
高雲又問了問賈詡和眾文武的意見,大家也都沒有異議,便這樣定了下來。
至於天子詔書自然好辦,高雲寫了封書信,派快馬送回宮裏,給小天子劉協。
劉協看過之後,馬上照章辦事,降詔書到荊州,封劉表為荊州刺史。
為了保險起見,高雲按照郭嘉的計策,又讓張遼從虎吼令發兩萬兵馬北進,屯駐小沛以西的留縣,與典韋的虎步令互為犄角之勢,以壯聲威。
劉表收到天子詔書,承認他為荊州刺史,便與手下謀士討論此事。
蒯越道:“袁術新為虎威軍所破,曹操趁機南下,襲掠南陽、陳留,必成破竹之勢。高雲欲與袁紹決戰,恐曹操破袁術後襲其後背。故而假天子詔書,任主公為荊州刺史,欲使主公出兵南陽,以與曹操掣肘耳”。
劉表點點頭,“話雖如此,然若曹操果然占據南陽,其害頗大。此番雖是高雲之計,但南陽卻不可不取。我聞曹操已使曹仁領兵出宛城,取新野。我若遲疑,新野必為曹仁破矣”。
蒯良說道:“主公所言甚是,曹操不比袁術,若容其占據新野,實為大患。主公當即刻出兵,先發製人,取新野以防曹操”。
“嗯,既是子柔與我所見相同,便如此行事!黃漢升聽令!”
黃忠應聲出列,跪倒應命,“末將在!”
“命你為大軍開路先鋒,領三萬兵馬先行,阻擊曹仁兵馬,絕不可使其臨近新野!”
“得令!”
黃忠邁步上前,接了先鋒印綬,轉身離帳,點三萬兵馬,即刻開拔,北渡漢水,攔截曹仁一軍。
劉表親自點集大軍十萬,使魏延、文聘為左右副將;陳武、刑道榮為大軍合後,浩浩蕩蕩,揮軍北上。
這個時候曹操剛剛出兵不久,接連聽到這些消息,心裏又驚又疑,便聚集文武商議。
荀攸笑道:“主公無須憂慮,此必是高雲攻心之術。他知道主公必破袁術,害怕主公得豫州之後順勢東進。故而先使劉表北上,與我軍掣肘;後又屯兵小沛,以牽製兗州兵力。主公若不東進,小沛兵馬必然不動。主公大可置之不理,先取新野為上”。
曹操點頭,其實他心裏並不是不明白,隻不過用人之道,得時不時的讓他們顯示一下存在感,好不斷提升積極性。
“公達所言有理,隻是如今袁術已回軍豫州,劉表又兵渡漢水來爭新野,以諸位之見,當如何是好啊?”
程昱回道:“袁術已是頻死之獸,不足為慮。他既回援豫州,便可讓夏侯惇將軍使圍點打援之法,分一軍於安城以東,當大道安營紮寨,阻擊袁術。袁術新敗,兵力不過三兩萬之數,且已久疲,無能為也。
倒是荊州劉表,起十數萬兵馬而來,其勢不可小覷。曹仁將軍恐寡不敵眾,以屬下愚見,主公可親領兵馬前往,先破劉表。則南陽、豫州皆可一舉而定矣”。
“嗯”,曹操點了點頭,“仲德所言正合我意,速傳我將令,大軍開拔,改道新野,先破劉表!”
這樣的局麵形成,最高興的當然是高雲。如此一來,就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曹操和劉表的勢力差距不大,這兩家一旦交手,那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分解開的。
終於放下一塊心病,高雲即刻傳令,留虎步令典韋一軍仍守小沛,以防曹操;留孫策領虎奪旅兵馬鎮守興化,拱衛南陲;又留張瞳領虎撲旅兵馬坐鎮下邳本城。
其餘四令、四旅兵馬悉數集合,共計虎威軍戰士二十萬。高雲自領中軍,使趙雲為先鋒、太史慈為合後,起兵北上,與袁紹決戰。
這個時候,袁紹早已經渡過了黃河,占據臨濟、鄒平、莒縣一線,紮下連營四十餘裏,整頓兵馬,等待後軍糧草輜重。
虎威軍遠路斥候報道濟南虎嘯令大營,文武眾人各個驚慌,關羽卻隻是微微的點了點頭,“知道了,再探”。接著繼續低頭看書,好似完全沒放在心上。
張虜沉不住氣,站起身來,衝關羽一抱拳,“督軍,袁紹大軍占據莒縣,距此已不足五十裏,請督軍下令,屬下願為前部破敵!”
關羽不慌不忙的把書卷合上,抬起頭來看了看張虜,笑道:“無須急躁,汝等速回各營,集合兵馬,今夜開拔,虎嘯令全軍移至此處以西五十裏的曆城屯紮”。
張虜、周泰、周倉都是一愣,都覺得這太不像關羽的作風了。袁紹還沒到呢,就棄城而走了,這實在不應該是關羽做出的決策。
但是關羽的脾氣他們都清楚,所以也沒人敢問,各自回營集合兵馬。
當夜亥時,關羽點齊全令兵馬,帶上所有的錢糧輜重,悄悄開了城門,一路往西而去。
一直到了曆城,兵馬安頓妥當了,關羽才召集眾將,說道:“某聞聽袁紹兵來,避而不戰,棄城而走,諸位是否疑惑?”
張虜、周泰、周倉一齊點頭,“確不知督軍何意”。
關羽大笑,“大哥有言在先,叫我節節阻擊袁紹,不可與之深戰。但我左思右想,以虎嘯令之兵力阻擊袁紹五十萬兵馬,若正麵交鋒,必成死戰之局。故而,我才遷軍來此。此地位於臨淄西北,東距莒縣七十餘裏。河北之兵若進取青州,我軍便在其身後。
袁紹乃膽小之人,若知我兵屯此處,恐怕後路輜重被襲。必然分軍三路而進,其一路取臨淄、一路攻濟南、再有一路便是來與我軍交戰。如此一來,則其兵力分散矣,正可破之!”
文武眾將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關羽棄城而走的用意,原來是為了分敵軍之勢。各個稱讚不已。
關羽又道:“袁紹若分軍前來,亦必然是分兩路而進。其一路出台縣往南,斷我之後路;再一路出莒縣往西,來與我軍對敵。意圖將某鎖死在曆城轄內,真真是癡心妄想!”
高雲又問了問賈詡和眾文武的意見,大家也都沒有異議,便這樣定了下來。
至於天子詔書自然好辦,高雲寫了封書信,派快馬送回宮裏,給小天子劉協。
劉協看過之後,馬上照章辦事,降詔書到荊州,封劉表為荊州刺史。
為了保險起見,高雲按照郭嘉的計策,又讓張遼從虎吼令發兩萬兵馬北進,屯駐小沛以西的留縣,與典韋的虎步令互為犄角之勢,以壯聲威。
劉表收到天子詔書,承認他為荊州刺史,便與手下謀士討論此事。
蒯越道:“袁術新為虎威軍所破,曹操趁機南下,襲掠南陽、陳留,必成破竹之勢。高雲欲與袁紹決戰,恐曹操破袁術後襲其後背。故而假天子詔書,任主公為荊州刺史,欲使主公出兵南陽,以與曹操掣肘耳”。
劉表點點頭,“話雖如此,然若曹操果然占據南陽,其害頗大。此番雖是高雲之計,但南陽卻不可不取。我聞曹操已使曹仁領兵出宛城,取新野。我若遲疑,新野必為曹仁破矣”。
蒯良說道:“主公所言甚是,曹操不比袁術,若容其占據新野,實為大患。主公當即刻出兵,先發製人,取新野以防曹操”。
“嗯,既是子柔與我所見相同,便如此行事!黃漢升聽令!”
黃忠應聲出列,跪倒應命,“末將在!”
“命你為大軍開路先鋒,領三萬兵馬先行,阻擊曹仁兵馬,絕不可使其臨近新野!”
“得令!”
黃忠邁步上前,接了先鋒印綬,轉身離帳,點三萬兵馬,即刻開拔,北渡漢水,攔截曹仁一軍。
劉表親自點集大軍十萬,使魏延、文聘為左右副將;陳武、刑道榮為大軍合後,浩浩蕩蕩,揮軍北上。
這個時候曹操剛剛出兵不久,接連聽到這些消息,心裏又驚又疑,便聚集文武商議。
荀攸笑道:“主公無須憂慮,此必是高雲攻心之術。他知道主公必破袁術,害怕主公得豫州之後順勢東進。故而先使劉表北上,與我軍掣肘;後又屯兵小沛,以牽製兗州兵力。主公若不東進,小沛兵馬必然不動。主公大可置之不理,先取新野為上”。
曹操點頭,其實他心裏並不是不明白,隻不過用人之道,得時不時的讓他們顯示一下存在感,好不斷提升積極性。
“公達所言有理,隻是如今袁術已回軍豫州,劉表又兵渡漢水來爭新野,以諸位之見,當如何是好啊?”
程昱回道:“袁術已是頻死之獸,不足為慮。他既回援豫州,便可讓夏侯惇將軍使圍點打援之法,分一軍於安城以東,當大道安營紮寨,阻擊袁術。袁術新敗,兵力不過三兩萬之數,且已久疲,無能為也。
倒是荊州劉表,起十數萬兵馬而來,其勢不可小覷。曹仁將軍恐寡不敵眾,以屬下愚見,主公可親領兵馬前往,先破劉表。則南陽、豫州皆可一舉而定矣”。
“嗯”,曹操點了點頭,“仲德所言正合我意,速傳我將令,大軍開拔,改道新野,先破劉表!”
這樣的局麵形成,最高興的當然是高雲。如此一來,就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曹操和劉表的勢力差距不大,這兩家一旦交手,那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分解開的。
終於放下一塊心病,高雲即刻傳令,留虎步令典韋一軍仍守小沛,以防曹操;留孫策領虎奪旅兵馬鎮守興化,拱衛南陲;又留張瞳領虎撲旅兵馬坐鎮下邳本城。
其餘四令、四旅兵馬悉數集合,共計虎威軍戰士二十萬。高雲自領中軍,使趙雲為先鋒、太史慈為合後,起兵北上,與袁紹決戰。
這個時候,袁紹早已經渡過了黃河,占據臨濟、鄒平、莒縣一線,紮下連營四十餘裏,整頓兵馬,等待後軍糧草輜重。
虎威軍遠路斥候報道濟南虎嘯令大營,文武眾人各個驚慌,關羽卻隻是微微的點了點頭,“知道了,再探”。接著繼續低頭看書,好似完全沒放在心上。
張虜沉不住氣,站起身來,衝關羽一抱拳,“督軍,袁紹大軍占據莒縣,距此已不足五十裏,請督軍下令,屬下願為前部破敵!”
關羽不慌不忙的把書卷合上,抬起頭來看了看張虜,笑道:“無須急躁,汝等速回各營,集合兵馬,今夜開拔,虎嘯令全軍移至此處以西五十裏的曆城屯紮”。
張虜、周泰、周倉都是一愣,都覺得這太不像關羽的作風了。袁紹還沒到呢,就棄城而走了,這實在不應該是關羽做出的決策。
但是關羽的脾氣他們都清楚,所以也沒人敢問,各自回營集合兵馬。
當夜亥時,關羽點齊全令兵馬,帶上所有的錢糧輜重,悄悄開了城門,一路往西而去。
一直到了曆城,兵馬安頓妥當了,關羽才召集眾將,說道:“某聞聽袁紹兵來,避而不戰,棄城而走,諸位是否疑惑?”
張虜、周泰、周倉一齊點頭,“確不知督軍何意”。
關羽大笑,“大哥有言在先,叫我節節阻擊袁紹,不可與之深戰。但我左思右想,以虎嘯令之兵力阻擊袁紹五十萬兵馬,若正麵交鋒,必成死戰之局。故而,我才遷軍來此。此地位於臨淄西北,東距莒縣七十餘裏。河北之兵若進取青州,我軍便在其身後。
袁紹乃膽小之人,若知我兵屯此處,恐怕後路輜重被襲。必然分軍三路而進,其一路取臨淄、一路攻濟南、再有一路便是來與我軍交戰。如此一來,則其兵力分散矣,正可破之!”
文武眾將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關羽棄城而走的用意,原來是為了分敵軍之勢。各個稱讚不已。
關羽又道:“袁紹若分軍前來,亦必然是分兩路而進。其一路出台縣往南,斷我之後路;再一路出莒縣往西,來與我軍對敵。意圖將某鎖死在曆城轄內,真真是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