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賢侄以為,水師是再等上一個月的好,還是立刻向倭國發起‘反擊’好?”李孝恭又問道。


    夏鴻升想了想,說道:“回叔叔的話,小侄以為,咱們不若等他一個月。”


    “哦?既然糧食不成問題,為何要多等一個月?”李孝恭問道。


    “為了畢全功於一役。”夏鴻升笑道:“如今大唐比之於倭國,所領先之優勢太過巨大,就算是倭國舉國而戰,於大唐來說,卻同與其一城之人來戰差別不大。踩死一隻螞蟻,所花費跟踩死一片螞蟻也差不了多少的話,那咱們何不幹脆等螞蟻再多寫,一腳下去多踩死一些?所以小侄以為,咱們可以等他一個月,等倭國將海船都聚集過來,將兵力都調集過來,然後再去尋仇,如此一來,一舉便可將倭國的主力全部打殘消滅。一來,盡可能多的消滅倭國的軍事力量,二來,倭國舉國之兵也不及大唐幾艘戰船之力,也是對倭國的一種極有力的威懾,使倭國再不敢同大唐水師對抗。”


    “有道理。”李孝恭點了點頭:“踩死一隻螞蟻,與踩死十隻螞蟻,都是一腳之力。不若等再爬來幾隻,一腳下去一同踩死。再有,賢侄方才說,以汽油對付倭國戰船,以火器對付岸上倭國兵卒。隻是,這次上去鹿兒島,本王仔細算過。若要使船上拋石機能將炸彈拋於岸上敵軍陣中,則需靠岸極盡。而倭國兵卒不會站著等死,一旦見識到火器之威力,定然後退,離開拋石機的範圍。而船上的拋石機要做拋出火器之用,卻沒有更多的拋石機在火器的掩護下被帶上岸去,繼續維持岸上的火器優勢了。而鹿兒島地勢不利馬戰。須將士登岸之後構築防禦,頂住倭國兵卒的衝擊之後,再將船上拋石機拆下運上岸,才能用火器破城。依本王來看,此舉耗時耗力。可使士卒登岸之後,包圍大隅,使城中留下在種子島家的那些人設發打開城門,直衝而入。”


    夏鴻升一愣,心道正要以火器之力,叫大唐軍隊看到另外一種戰爭方式,逐漸轉變靠人力拚殺的粗放式戰爭形式,可若是拋石機無法將炸彈拋出足夠遠的距離,那就仍需依靠人力圍城,就體現不出熱兵器的巨大威力和威懾力了。


    拋石機的射成較短,尋常攻城的時候也罷,可以直接將拋石機推至城前。可若是在海上,地方是船隻,是活物,是可以移動的,射程短的局限就凸顯出來了。另外,用海船進行登陸戰,那麽火力掩護的範圍也會被局限在一個不夠長的範圍內,不利於登岸之後的下一步行動。


    如此一想,拋石機的射成太近,的確已經跟不上火器的使用發展了,且在海上無法將火器的優勢最大化利用了。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隻是……夏鴻升歎了口氣,本公子不會做大炮啊!


    在工業革命使得武器製造業使用了動力機床對鋼製火炮進行精加工,線膛炮和後裝炮也開始裝備軍隊,火炮射擊的理論與戰術在拿破侖的實踐中新的發展,同時因化學的進步,苦味酸炸藥、無煙火藥和****開始運用於軍事,炮彈的威力成倍增長之前,紅衣大炮是最為先進,威力最大,射成最遠的火炮。


    在中國,明朝的時候出現了同紅衣大炮基於同樣原理的火炮,這一點是要早於西方造出的“紅夷大炮”,也就是紅衣大炮的。明朝前期的自製大口徑火銃在原理上與這些紅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裝滑膛火門點火式的,但是具體做出來就大有區別了。明朝前期火銃多以銅為原料,內膛呈喇叭型,炮管顯得單薄,以其口徑而言炮管顯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與現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銃”相同。這種火銃與紅夷大炮相比火藥填裝量少,火藥氣體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過熱,射速也慢,以銅為材質雖然不易炸膛,但是費用較高(銅是鑄造貨幣的金屬),而且銅太軟,每次射擊都會造成炮膛擴張,射擊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為武器而言壽命太短,唯一的優點是重量輕。這樣的大炮,放幾聲響聲嚇唬嚇唬人還行,若真是戰場上麵用起來,隻怕對己方的威脅不亞於對敵方的威脅。


    紅衣大炮,明朝在從荷蘭引進來之後,進行仿製和改良。改良之後,明朝的紅衣大炮的炮管似乎裏麵所采用地材質是鋼,鋼材的外麵包裹的是銅,相當於炮筒是由兩層共同構成。這樣一來,以鋼之堅硬,可以免於炮筒變形和炮膛擴張,加之與銅的韌性相結合,可以極大的減少炸膛的風險,提高炮管的耐用性。


    可以說,在工業革命的成果應用於軍事武器之前,這種經過明朝改良之後的紅衣大炮,配合明朝研發出來的各種不同的彈藥種類,就是最強的遠程武器沒有之一了。


    比方說明朝的開花彈,對於轟擊軍隊就有極大的威力,能最大限度的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努爾哈赤就是被開花彈的彈片給炸死的。很長時間內,後金騎兵不敢進攻裝備有紅夷大炮的寧遠、錦州、山海關等戰略要地,就是明朝引進的紅衣大炮的功勞。


    可惜後來清軍太過於依靠紅衣大炮,不再發展其他火器,也不再對紅衣大炮進行改進和升級,隻是一味加大重量,以求增加射程,火炮的製造工藝遠遠落後於西方。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卻不及英艦艦炮,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江陰要塞竟然裝備了萬斤鐵炮“耀威大將軍”。這些炮看似威武,實際上射程還不如明朝進口的那些紅夷大炮,加之開花彈等明朝發明出的特殊彈藥技藝的失傳,造成與英軍對抗時吃虧不小。而十九世紀中葉,卻正是西方武器大換代的時期,火炮技術大大改進。反觀清朝的火炮,仍然使用泥範鑄炮,導致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頻頻,內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準心照門不複存在,開花彈等特種彈藥的技藝失傳,缺少科學知識的兵勇的操炮技術比不上明朝,更加無法抵禦西方列強的入侵了。


    夏鴻升後世裏去旅遊參觀過虎門,見過那些紅衣大炮,也見過博物館中陳列的明朝紅衣大炮,基本上的結構大致能回憶起來。可這中間所涉及到的技藝,卻半點不會,半分不懂。


    紅衣大炮,如今看來是最為適合大唐水師的鐵甲船的武器了,也會是大唐的戰略威懾性武器,在眼下這個時間點裏的大唐中的地位,恐怕不亞於後世裏的核威懾力量。是實打實的國之重器。


    “叔叔,咱們返回琉球,小侄立刻寫一封秘奏,用最快的速度傳給陛下,請陛下將軍機坊中的工匠派來琉球一些,小侄要試著做一種,能保大唐數百年內無敵手的武器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肆並收藏貞觀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