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被一絲不漏的刊登上了報紙。倭國偷襲大唐水師的事情也隨之被眾人所知道。
群情激憤,因為一切看來都是倭人在主動尋釁。先是倭國海賊擄走了巡撫泉州的涇陽候,又以涇陽候為誘餌騙河間郡王帶著大唐水師的戰船過去接人。大唐乃仁義之邦,隻想著接人之後就離開,從未想過倭人會偷襲,是以毫無防備。倭人卻借著河間郡王的信任,火燒大唐戰船,偷襲水師將士,而河間郡王和涇陽候也下落不明,隻怕凶多吉少。
無論怎麽看,都是倭國故意陰了大唐一般,先動了手。
平滅突厥,使大唐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了一種對大唐堅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帶給了唐人前所未有的驕傲。這份驕傲和自尊,如今竟然被一個遠不如突厥強大的彈丸島國來挑釁傷害了,這簡直令人不能忍受。
一時間,大唐之中的社會各階層紛紛請願出力。農人想要參軍,軍隊渴望出征,士人一篇篇討倭檄文,將倭國對大唐的不敬一點點的全都寫了出來,讓更多的人義憤填膺。商人也不甘落後,在長安城中,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涇陽商隊、茗香居等大商號為首的商人們紛紛自掏腰包購買糧食和軍需之物,無償捐獻給朝廷,以示對討伐倭國的支持。
百姓之一心,令皇宮之中的李世民也是深感意外。
“陛下,光是玻璃坊一家,就自願無償捐錢五十萬貫,捐糧二萬石。其他各家加起來……”劉政會一邊翻著手中的紙張,一邊驚訝的對李世民說道:“長安商家這次,竟然主動捐錢共計一百七十萬貫,捐糧一萬石!”
“這些商賈哪裏來的如此多糧食?!”李世民大吃一驚,以為自己聽錯了:“一萬石?!足夠一萬將士及戰馬一月所用之糧了!”
劉政會點了點頭,歎道:“是啊,陛下!茗香居的掌櫃剛開始去微臣家中,說是陛下農商並重,這幾年做生意賺了不少,理當回報國家,回報朝廷,而今倭國無禮,想要捐錢捐糧出一份力的時候,微臣還以為他們隻是會多少拿出一些來,是個意思。誰料到,竟然兌出來了這麽多來!微臣當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數,於是差人查點了三遍,微臣自己又親自查點了一遍,還真就是這個數!”
李世民忽然想到,當初夏鴻升勸他農商並舉,而非是重農抑商的時候,說過的話。說有朝一日,從商人身上收來的稅收,足以抵消從農民身上所收來的稅收,甚至取代農民身上所得的稅收,使農人可不必再交稅。當時,以為隻是笑談,還說了“禁絕浮華,勸課耕織,使民還其本,俗反其真,則競懷仁義之心,永絕貪殘之路。此務農之本也”,的話,可如今看來,的確是自己小覷了商人這一階層,這個群體了。
想了想,李世民抬手招呼了一下王德,問道:“這兩日是涇陽書院旬假,恪兒回宮探望楊妃,明日才會回書院去。派人將恪兒叫來。”
王德點了點頭,立刻下去派人去了。
李世民又對劉政會說道:“水師以琉球為後方,朕要從江南道和嶺南道調運糧食,此二道可調配之糧食,當有多少?”
“江南道有儲糧三百萬斤,嶺南道要更少一些,隻有將近兩百萬斤。”劉政會說道:“此二道不比關中,產糧有所不足,故而儲糧略少些。可從洛陽調糧,含嘉倉中尚有儲糧五百萬斤。”
李世民想了想,搖了搖頭,說道:“含嘉倉的糧食,要備賑災所用。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動。隻調嶺南道的糧食運去琉球,剩下的,嗬嗬,朕覺得水師能自己解決。”
劉政會一愣:“陛下,嶺南道隻有儲糧一百多萬斤,隻怕是不夠……”
李世民微微一笑,抬了抬手,阻斷了劉政會的話頭,說道:“此時劉卿無需多操心,隻將嶺南道的糧食及時運去就是。朕自有安排。”
劉政會見李世民如此說了,也就不再多言。
李世民了解的情況,之後劉政會便告退了下去。出去門和李恪正巧打了個照麵,施禮之後也就離去了。
李恪進入屋中,對李世民行了禮,然後又問道:“不知父皇召見兒臣所為何事,還請父皇吩咐!”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朕記得夏鴻升的幾樣產業裏麵有你和承乾的份子,用夏鴻升的話,入了份子,就叫做股東,對產業雖不直接管控,卻有權知悉情況。是也不是?”
李恪點了點頭,答道:“回父皇的話,確是如此。孩兒與大哥在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兩個產業中都有股份。平日裏由掌櫃的負責經營之事,非產業危機的情況下,股東不多插手產業中的事物。不過卻有知情權,可以過問情況。”
“好。”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倭國之事,想必你雖在涇陽,卻亦有所耳聞吧。”
“回父皇,孩兒的確聽說了倭國偷襲大唐水師的事情。書院中諸學子與孩兒一樣,都是義憤填膺。孩兒回來的時候,還和幾個學子一起討論過此事,有些個學子還準備整理一下關於倭國的地理信息,拿去交給軍中,好讓咱大唐的軍隊對倭國的情況有個了解呢。”李恪說道。
“哦?”李世民有些吃驚:“書院中的學子,知道倭國的情況?還要整理出來交給軍中用?”
“回父皇,書院之中有一門課程,名曰地理。雖曰地理,卻不是風水之學說,而是格物之中專門研究地麵之種種自然、人文現象的學問。因還是第一年學這個,故而還未講的太過高深,隻是講講各地之人文風俗、地形地貌氣候之類。”李恪解釋道:“中間有一章講的正是倭國。這倭國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麵的海對岸是百濟和高句麗,西南麵的東海麵向大唐,其國七成為山地丘陵,國內平原麵積不大,大多都是小規模的衝積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積台地,成為其國民居、耕種、經濟活動集中之處,氣候是……呃,父皇,後麵還沒講完,升哥兒就走了。不過課本上有,孩兒還沒背到那裏……”
李世民又吃了一驚:“還有這等學科?你們還講了何處?”
李恪答道:“上學期講的主要就是大唐之人文、自然地理。”
“這些都是凡人所不能學到的東西,爾等定要用心去學!”李世民鄭重的對李恪告誡道:“你既入涇陽書院為學子,則夏鴻升乃是爾之師尊,怎可直呼其名!”
“父皇恕罪,是孩兒失禮了。”李恪行禮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才又問:“長安的商戶,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茗香居為首,這次為討伐倭國,主動自願的捐出了許多錢財和糧食。你既為股東,當可替朕去打聽打聽,他們為何要這般來做。”
李恪一愣,繼而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於是行禮領命:“孩兒遵命!孩兒這便去打聽清楚。”(未完待續。)
群情激憤,因為一切看來都是倭人在主動尋釁。先是倭國海賊擄走了巡撫泉州的涇陽候,又以涇陽候為誘餌騙河間郡王帶著大唐水師的戰船過去接人。大唐乃仁義之邦,隻想著接人之後就離開,從未想過倭人會偷襲,是以毫無防備。倭人卻借著河間郡王的信任,火燒大唐戰船,偷襲水師將士,而河間郡王和涇陽候也下落不明,隻怕凶多吉少。
無論怎麽看,都是倭國故意陰了大唐一般,先動了手。
平滅突厥,使大唐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了一種對大唐堅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帶給了唐人前所未有的驕傲。這份驕傲和自尊,如今竟然被一個遠不如突厥強大的彈丸島國來挑釁傷害了,這簡直令人不能忍受。
一時間,大唐之中的社會各階層紛紛請願出力。農人想要參軍,軍隊渴望出征,士人一篇篇討倭檄文,將倭國對大唐的不敬一點點的全都寫了出來,讓更多的人義憤填膺。商人也不甘落後,在長安城中,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涇陽商隊、茗香居等大商號為首的商人們紛紛自掏腰包購買糧食和軍需之物,無償捐獻給朝廷,以示對討伐倭國的支持。
百姓之一心,令皇宮之中的李世民也是深感意外。
“陛下,光是玻璃坊一家,就自願無償捐錢五十萬貫,捐糧二萬石。其他各家加起來……”劉政會一邊翻著手中的紙張,一邊驚訝的對李世民說道:“長安商家這次,竟然主動捐錢共計一百七十萬貫,捐糧一萬石!”
“這些商賈哪裏來的如此多糧食?!”李世民大吃一驚,以為自己聽錯了:“一萬石?!足夠一萬將士及戰馬一月所用之糧了!”
劉政會點了點頭,歎道:“是啊,陛下!茗香居的掌櫃剛開始去微臣家中,說是陛下農商並重,這幾年做生意賺了不少,理當回報國家,回報朝廷,而今倭國無禮,想要捐錢捐糧出一份力的時候,微臣還以為他們隻是會多少拿出一些來,是個意思。誰料到,竟然兌出來了這麽多來!微臣當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數,於是差人查點了三遍,微臣自己又親自查點了一遍,還真就是這個數!”
李世民忽然想到,當初夏鴻升勸他農商並舉,而非是重農抑商的時候,說過的話。說有朝一日,從商人身上收來的稅收,足以抵消從農民身上所收來的稅收,甚至取代農民身上所得的稅收,使農人可不必再交稅。當時,以為隻是笑談,還說了“禁絕浮華,勸課耕織,使民還其本,俗反其真,則競懷仁義之心,永絕貪殘之路。此務農之本也”,的話,可如今看來,的確是自己小覷了商人這一階層,這個群體了。
想了想,李世民抬手招呼了一下王德,問道:“這兩日是涇陽書院旬假,恪兒回宮探望楊妃,明日才會回書院去。派人將恪兒叫來。”
王德點了點頭,立刻下去派人去了。
李世民又對劉政會說道:“水師以琉球為後方,朕要從江南道和嶺南道調運糧食,此二道可調配之糧食,當有多少?”
“江南道有儲糧三百萬斤,嶺南道要更少一些,隻有將近兩百萬斤。”劉政會說道:“此二道不比關中,產糧有所不足,故而儲糧略少些。可從洛陽調糧,含嘉倉中尚有儲糧五百萬斤。”
李世民想了想,搖了搖頭,說道:“含嘉倉的糧食,要備賑災所用。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動。隻調嶺南道的糧食運去琉球,剩下的,嗬嗬,朕覺得水師能自己解決。”
劉政會一愣:“陛下,嶺南道隻有儲糧一百多萬斤,隻怕是不夠……”
李世民微微一笑,抬了抬手,阻斷了劉政會的話頭,說道:“此時劉卿無需多操心,隻將嶺南道的糧食及時運去就是。朕自有安排。”
劉政會見李世民如此說了,也就不再多言。
李世民了解的情況,之後劉政會便告退了下去。出去門和李恪正巧打了個照麵,施禮之後也就離去了。
李恪進入屋中,對李世民行了禮,然後又問道:“不知父皇召見兒臣所為何事,還請父皇吩咐!”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朕記得夏鴻升的幾樣產業裏麵有你和承乾的份子,用夏鴻升的話,入了份子,就叫做股東,對產業雖不直接管控,卻有權知悉情況。是也不是?”
李恪點了點頭,答道:“回父皇的話,確是如此。孩兒與大哥在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兩個產業中都有股份。平日裏由掌櫃的負責經營之事,非產業危機的情況下,股東不多插手產業中的事物。不過卻有知情權,可以過問情況。”
“好。”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倭國之事,想必你雖在涇陽,卻亦有所耳聞吧。”
“回父皇,孩兒的確聽說了倭國偷襲大唐水師的事情。書院中諸學子與孩兒一樣,都是義憤填膺。孩兒回來的時候,還和幾個學子一起討論過此事,有些個學子還準備整理一下關於倭國的地理信息,拿去交給軍中,好讓咱大唐的軍隊對倭國的情況有個了解呢。”李恪說道。
“哦?”李世民有些吃驚:“書院中的學子,知道倭國的情況?還要整理出來交給軍中用?”
“回父皇,書院之中有一門課程,名曰地理。雖曰地理,卻不是風水之學說,而是格物之中專門研究地麵之種種自然、人文現象的學問。因還是第一年學這個,故而還未講的太過高深,隻是講講各地之人文風俗、地形地貌氣候之類。”李恪解釋道:“中間有一章講的正是倭國。這倭國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麵的海對岸是百濟和高句麗,西南麵的東海麵向大唐,其國七成為山地丘陵,國內平原麵積不大,大多都是小規模的衝積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積台地,成為其國民居、耕種、經濟活動集中之處,氣候是……呃,父皇,後麵還沒講完,升哥兒就走了。不過課本上有,孩兒還沒背到那裏……”
李世民又吃了一驚:“還有這等學科?你們還講了何處?”
李恪答道:“上學期講的主要就是大唐之人文、自然地理。”
“這些都是凡人所不能學到的東西,爾等定要用心去學!”李世民鄭重的對李恪告誡道:“你既入涇陽書院為學子,則夏鴻升乃是爾之師尊,怎可直呼其名!”
“父皇恕罪,是孩兒失禮了。”李恪行禮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才又問:“長安的商戶,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茗香居為首,這次為討伐倭國,主動自願的捐出了許多錢財和糧食。你既為股東,當可替朕去打聽打聽,他們為何要這般來做。”
李恪一愣,繼而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於是行禮領命:“孩兒遵命!孩兒這便去打聽清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