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鹿兒島。
蘇我蝦夷親自指揮戰事,來到前線,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了。五個月的時間,對於倭國來說,十分不好過。唐國討伐檄文,已經出現了五個多月了。據探子傳回的情報,唐國皇帝令水師出琉球北上,自鹿兒島攻打倭國。另有一部水師自登州而出,向東而來。
得此消息,倭國全力備戰,又遣使百濟和高句麗,說服二國暗中幫助倭國對抗唐軍。
若是倭國被滅,那麽百濟和高句麗便被唐國兩側包圍。所謂唇亡齒寒,百濟和高句麗正有此擔心,故而也都答應了暗中出動水師相助,並各自給了倭國一批數量不少的糧食,作為支援。
然而,列兵布陣,等了五個多月了,唐國水師,卻始終毫無動靜。
琉球的水師隻是每日照舊訓練,登州的水師亦無出動的跡象。
時間越久,蘇我蝦夷的心中就越是疑惑。
莫非唐國權衡利弊之後,覺得攻打倭國實屬不易,所以隻是嘴上喊喊,實際上並不打算真的出兵?
也是,畢竟隔著海洋,還上又風暴不定,難以逾越。更別提水師跨海而戰,最起碼的糧草供應都是個問題,作戰難度的確很大。
可若是就這麽掉以輕心,卻又萬一此舉正是唐國水師故意為之,故意拖延消耗呢?
三百餘艘船隻,五萬餘人的兵卒,光是糧草,一個月就是以數十萬斤記的。這種消耗,拖的時間太長,隻怕還不用打,倭國的國力就要被耗盡了。
是撤是留,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在困擾著蘇我蝦夷,使他迫切的想要知道唐國水師的動向。
“報!”外麵傳來一聲喊聲,令蘇我蝦夷精神一振,立刻走了出去。
“鹿兒島以南兩百裏之外發現唐國水師戰船!”外麵的探馬對蘇我蝦夷說道。
“多少船隻,多少人手?!”蘇我蝦夷立刻問道。
那探子行禮答道:“隻有戰船一十二艘,當為先鋒探路之船!船上人數看不真切,每艘船上大致一二百人。不過……”
“恩?”蘇我蝦夷眉頭一皺:“不過什麽?”
“不過,唐國水師的先鋒船……看起來似乎乃是鋼鐵所鑄……”探子又道。
“鋼鐵所鑄?”蘇我蝦夷冷哼一聲:“鋼鐵豈能鑄船,尋常一把刀劍扔入水中尚且沉底,休要胡言亂語!”
探子連道不敢,被蘇我蝦夷抬抬手趕了出去。
兩百裏,隻有十二艘船。
蘇我蝦夷皺起眉頭來想了想,心中暗道,這定然是唐軍滋擾之舉,先以少量戰船滋擾,引倭國水師戰船出動,一旦倭國水師出動,肯定其餘的戰船便回立刻趕上來進行合圍。
想了想,蘇我蝦夷令人喚了將軍們前來。
“鹿兒島南兩百裏之外,有唐國水師戰船十二艘。”蘇我蝦夷對眾人說道:“我料定此乃滋擾誘敵之計,一旦我倭國水師上當,追擊而去,勢必遭到埋伏,受到伏擊。”
“十二艘?”一個將軍說道:“唐國水師定然不會隻以十二艘戰船來犯,大臣說的對,此舉定是誘敵之計。水師戰船當不為所動,保持環伺,待唐國水師主動進犯,再以兩翼包圍,甕中捉鱉。”
蘇我蝦夷點了點頭,又對另外一個人問道:“種子島君,高句麗和百濟送來的兵器,可換給戰船上的武士們了?”
種子島時惠起身答道:“都已經換上了。不過數量不夠,至多隻有一般的武士得到了高句麗和百濟送來的兵器。且,百濟和高句麗不願再多給,都說再多了若是被唐國發現,難於解釋。如今這個數目,說是買回去之後有人私售,倒也說得過去。於是不再多給。不過可以再給一些糧草。”
蘇我蝦夷眉頭皺了皺,又問道:“唐國水師的戰船,多做運糧運兵之用,兵卒也多為陸上行伍臨時征調,便有作戰,也隻為水戰,不擅海戰。這一點,倭國強於唐國。來呐,立刻往琉球、登州方向,探查唐國水師糧草之船。唐國水師遠出海外,一旦糧草有失,其必不戰自敗。”
“蘇我大臣所言極是。”矢田部造點了點頭,附和道:“中原之國,向來隻在陸上稱王,鮮有留心海上者,故其不善海戰。且中原之國作戰最重糧草,向來認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倘若我倭國能毀其水師糧船,則唐國水師不戰自退。”
“種子島君,我記得,你家中收留了幾個唐國水師士卒,你可問問他們,唐國水師素來慣於如何安排糧船。”蘇我蝦夷對種子島時惠說道。
“這……”種子島時惠遲疑了一下,說道:“那幾個唐國水師士卒雖然投奔,但我恐其為唐國奸細,故而不多搭理。他們的話如何可信?”
“可信不可信,總歸能做個參考。”蘇我蝦夷說道:“你且回去問問便是。”
種子島時惠點了點頭。
蘇我蝦夷又開始緊鑼密鼓的分派命令。唐國水師戰船的出現,令蘇我蝦夷幾個月來的等待終於有了著落。他妄圖通過與唐國水師的一戰,擊敗唐國水師。如果能夠這一次擊敗唐國水師的話,那麽百濟、高句麗、新羅三國,便將臣服於倭國,而擊敗了唐國的倭國,也必將成為一方雄主。
在蘇我蝦夷看來,接弦而戰,唐國最厲害的騎兵無法使用,拚殺起來,未必就比倭國人厲害。何況倭國又通過百濟和高句麗弄來了唐****中同樣配備的百煉鋼兵器,戰鬥力更是提高一大截。唐軍來到海上,必然有諸多不適,這一戰,未必就是唐國必勝的結局。
隻要百濟和高句麗不陰奉陽違,盡力阻攔登州水師趕來同琉球水師會師,那倭國水師便可先擊敗琉球水師,再轉而西去,同百濟和高句麗聯手擊敗登州水師。
蘇我蝦夷深吸了一口氣,心中隱隱感覺到了一種興奮,對於即將到來的唐國水師,反而多了一份暗暗的期待。他急於與之一戰,成就倭國和自身的威名——已經等不及了!(未完待續。)
蘇我蝦夷親自指揮戰事,來到前線,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了。五個月的時間,對於倭國來說,十分不好過。唐國討伐檄文,已經出現了五個多月了。據探子傳回的情報,唐國皇帝令水師出琉球北上,自鹿兒島攻打倭國。另有一部水師自登州而出,向東而來。
得此消息,倭國全力備戰,又遣使百濟和高句麗,說服二國暗中幫助倭國對抗唐軍。
若是倭國被滅,那麽百濟和高句麗便被唐國兩側包圍。所謂唇亡齒寒,百濟和高句麗正有此擔心,故而也都答應了暗中出動水師相助,並各自給了倭國一批數量不少的糧食,作為支援。
然而,列兵布陣,等了五個多月了,唐國水師,卻始終毫無動靜。
琉球的水師隻是每日照舊訓練,登州的水師亦無出動的跡象。
時間越久,蘇我蝦夷的心中就越是疑惑。
莫非唐國權衡利弊之後,覺得攻打倭國實屬不易,所以隻是嘴上喊喊,實際上並不打算真的出兵?
也是,畢竟隔著海洋,還上又風暴不定,難以逾越。更別提水師跨海而戰,最起碼的糧草供應都是個問題,作戰難度的確很大。
可若是就這麽掉以輕心,卻又萬一此舉正是唐國水師故意為之,故意拖延消耗呢?
三百餘艘船隻,五萬餘人的兵卒,光是糧草,一個月就是以數十萬斤記的。這種消耗,拖的時間太長,隻怕還不用打,倭國的國力就要被耗盡了。
是撤是留,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在困擾著蘇我蝦夷,使他迫切的想要知道唐國水師的動向。
“報!”外麵傳來一聲喊聲,令蘇我蝦夷精神一振,立刻走了出去。
“鹿兒島以南兩百裏之外發現唐國水師戰船!”外麵的探馬對蘇我蝦夷說道。
“多少船隻,多少人手?!”蘇我蝦夷立刻問道。
那探子行禮答道:“隻有戰船一十二艘,當為先鋒探路之船!船上人數看不真切,每艘船上大致一二百人。不過……”
“恩?”蘇我蝦夷眉頭一皺:“不過什麽?”
“不過,唐國水師的先鋒船……看起來似乎乃是鋼鐵所鑄……”探子又道。
“鋼鐵所鑄?”蘇我蝦夷冷哼一聲:“鋼鐵豈能鑄船,尋常一把刀劍扔入水中尚且沉底,休要胡言亂語!”
探子連道不敢,被蘇我蝦夷抬抬手趕了出去。
兩百裏,隻有十二艘船。
蘇我蝦夷皺起眉頭來想了想,心中暗道,這定然是唐軍滋擾之舉,先以少量戰船滋擾,引倭國水師戰船出動,一旦倭國水師出動,肯定其餘的戰船便回立刻趕上來進行合圍。
想了想,蘇我蝦夷令人喚了將軍們前來。
“鹿兒島南兩百裏之外,有唐國水師戰船十二艘。”蘇我蝦夷對眾人說道:“我料定此乃滋擾誘敵之計,一旦我倭國水師上當,追擊而去,勢必遭到埋伏,受到伏擊。”
“十二艘?”一個將軍說道:“唐國水師定然不會隻以十二艘戰船來犯,大臣說的對,此舉定是誘敵之計。水師戰船當不為所動,保持環伺,待唐國水師主動進犯,再以兩翼包圍,甕中捉鱉。”
蘇我蝦夷點了點頭,又對另外一個人問道:“種子島君,高句麗和百濟送來的兵器,可換給戰船上的武士們了?”
種子島時惠起身答道:“都已經換上了。不過數量不夠,至多隻有一般的武士得到了高句麗和百濟送來的兵器。且,百濟和高句麗不願再多給,都說再多了若是被唐國發現,難於解釋。如今這個數目,說是買回去之後有人私售,倒也說得過去。於是不再多給。不過可以再給一些糧草。”
蘇我蝦夷眉頭皺了皺,又問道:“唐國水師的戰船,多做運糧運兵之用,兵卒也多為陸上行伍臨時征調,便有作戰,也隻為水戰,不擅海戰。這一點,倭國強於唐國。來呐,立刻往琉球、登州方向,探查唐國水師糧草之船。唐國水師遠出海外,一旦糧草有失,其必不戰自敗。”
“蘇我大臣所言極是。”矢田部造點了點頭,附和道:“中原之國,向來隻在陸上稱王,鮮有留心海上者,故其不善海戰。且中原之國作戰最重糧草,向來認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倘若我倭國能毀其水師糧船,則唐國水師不戰自退。”
“種子島君,我記得,你家中收留了幾個唐國水師士卒,你可問問他們,唐國水師素來慣於如何安排糧船。”蘇我蝦夷對種子島時惠說道。
“這……”種子島時惠遲疑了一下,說道:“那幾個唐國水師士卒雖然投奔,但我恐其為唐國奸細,故而不多搭理。他們的話如何可信?”
“可信不可信,總歸能做個參考。”蘇我蝦夷說道:“你且回去問問便是。”
種子島時惠點了點頭。
蘇我蝦夷又開始緊鑼密鼓的分派命令。唐國水師戰船的出現,令蘇我蝦夷幾個月來的等待終於有了著落。他妄圖通過與唐國水師的一戰,擊敗唐國水師。如果能夠這一次擊敗唐國水師的話,那麽百濟、高句麗、新羅三國,便將臣服於倭國,而擊敗了唐國的倭國,也必將成為一方雄主。
在蘇我蝦夷看來,接弦而戰,唐國最厲害的騎兵無法使用,拚殺起來,未必就比倭國人厲害。何況倭國又通過百濟和高句麗弄來了唐****中同樣配備的百煉鋼兵器,戰鬥力更是提高一大截。唐軍來到海上,必然有諸多不適,這一戰,未必就是唐國必勝的結局。
隻要百濟和高句麗不陰奉陽違,盡力阻攔登州水師趕來同琉球水師會師,那倭國水師便可先擊敗琉球水師,再轉而西去,同百濟和高句麗聯手擊敗登州水師。
蘇我蝦夷深吸了一口氣,心中隱隱感覺到了一種興奮,對於即將到來的唐國水師,反而多了一份暗暗的期待。他急於與之一戰,成就倭國和自身的威名——已經等不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