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撤兵~!”


    看著全軍低沉的士氣,身邊被馬車拖拽的屍首,李九成似乎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或許,陳有時的陣亡和全軍未能擊破官軍的主力,讓他內心底一下子開始彷徨不定起來,


    ……


    “該死的叛軍,終於撤退了!”


    大明萊州知府朱萬年深深的鬆了一口氣,長達數個月之久的萊州攻防戰,終於能夠結束了,等待他的,或許是一介巡撫的位置吧?


    “叛軍終於跑咯,勝利啦~!”


    這是全城幸存下來的軍民在狂歡,長達幾個月的壓抑,和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恐懼,在這一刻,終於得到了釋放。


    ……


    “微臣山東巡撫朱大典,恭賀吾皇萬歲,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臣冒死督師諸軍,於沙河與賊交戰,之中,登萊總兵吳安邦不戰自退,致使我大軍幾乎陷入絕境,幸得左右諸軍冒死拚殺,又有關寧祖,吳,張等大將拚死救援,於是三軍用命,


    臣又命擊鼓助威,指揮各軍先後反撲,於沙河界斬殺賊一千七百級,傷其過萬,然總兵官劉國柱,參將秦佐良等不幸陣亡,祖寬,吳三桂等身負重傷,然各軍拚死向前,終一舉解除萊州之圍,臣亦興兵東進,再破登州,請吾皇靜候佳音,臣必捷報來傳。”


    ……


    山東的局勢,似乎從這一天開始,漸漸走向了對朝廷有利的一麵,但是於天下計,似乎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李九成的主力還在。仍舊占據著登州,其退兵途中,仍舊有龐大的騎兵作為側翼掩護,


    逼迫的官軍不敢過於深入的追擊。而隻能以目送行軍的方式,任由李九成退守登州,而後,先解除了萊州城圍的朱大典,親自統率馬步兵四萬。兵圍登州,但並未改變明廷的劣勢,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山東在作亂。


    河南的局勢,似乎隨著湖廣兵馬北上堵截省界,而變得有些平緩而能把握,但是肆虐的流寇,還是不斷發展壯大,河南巡撫盧象升看著這一切,卻深深的無可奈何,因為他手頭隻有數千兵馬。根本不可能防備全省!


    但在此時,又有一位明廷猛人出山,六月中旬,由於曆史得到改變,楊鶴未曾如曆史上那樣含冤去世,故而身為山永巡撫的楊嗣昌,未有如期丁憂,而是被公推為朝廷兵部尚書,對他一見如故的崇禎帝,當即任命他為剿賊總理大臣。


    負責河南等地的剿匪工作,又協調了各路衛所兵馬,負責加強在中原地區的剿匪。


    同時,另一位曆史上的猛人。被朝廷任命為巡撫山西地方讚理軍務等,這位代替許鼎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曆史上的陝西巡撫孫傳庭,這次從順天推官一躍成為巡撫,那是因為山西這地方。已經沒人肯去了。


    而他也榮幸的成為了丟失了駐地的山西巡撫,取道走河南彰德府赴任,負責指揮河南西部的剿匪,在此,已經沒人去理會自立為秦王的李璟了,朝廷不蠢,也不傻。


    哪怕氣昏了頭的崇禎帝,一再企圖調兵圍攻李璟,準備收複大同,但是兵和錢糧從哪裏來?


    在宣府南下的那支部隊,壓根就沒有作戰的情況下全軍投降之後,整個朝廷,已經認識到來自於西麵的巨大威脅了。


    如果當即翻臉,那天下就有改朝換代的危險,明王朝手裏現在除了一支門麵貨色的京營,其他已經沒有任何可以阻擋李璟攻取北京的力量了。


    他們有的,隻是暫時還存在於他們手裏的大義,也正是這個,讓李璟不敢輕舉妄動,享國二百多年的明王朝雖然已經走到的末路,但是這個弑君和反賊的名頭,李璟可不想輕易的沾染上,何況他的根基也沒牢固到可以一舉收複全國的地步。


    沉默,裝傻,就是明王朝現在的心思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挺簡單,那就是迅速解決掉山東和河南的亂局,然後騰出手來,再全力對付李璟,而李璟呢,則抓緊編練新軍,擴大基層統治力度,所以除開在四川方麵繼續用兵之外,其他方向上,大體已經停下來了。


    ……


    “這位就是領兵的前任延綏巡撫,而今的陝西巡撫陳奇瑜?”


    說來也是好笑,這位被宣府巡撫沈啓派來送死的軍隊,雖然隻有一千五百老弱病殘,但是其統軍的指揮居然還是個現任的巡撫,這就讓李璟傻了,要是尋常人物,殺了也就殺了,可惜這一個巡撫送來,又不是能暗地裏處死的角色,他拿來幹嘛?


    “正是本撫,你一介陝西總兵,安敢如此對我?”


    陳奇瑜不蠢的話,他就不會被宣府巡撫給坑到這種地步了,如果他不蠢的話,他就不會當麵與李璟說這等狂言,刀架在脖子上了,還是有人不肯低頭,或者說,臉麵操守比性命重要啊!


    “別人一心求死,孤王到是信,可是你這渾人求死?孤王是決計不信的。”


    李璟對於這位曆史上有名的五省剿匪總理大臣可是有些了解的,那說穿了,簡直是個推卸責任的大王啊,但凡打了敗仗,那一準是別人的責任,甚至他貴為總督,卻將責任推到知縣身上去了,也算是裏子麵子都給丟光了。


    一句話,這樣的人,有操守,操守是榮華富貴,要是丟了這個,那可比殺了他們還難讓人接受。


    “來啊,先把這等小人帶下去,餓上三五日,再去問問。”


    無心和他扯皮的李璟,隨意的揮了揮手,就有王府親衛上來,將傻眼的陳奇瑜直接給拖拽了下去。


    “秦王,這人?”


    已經肩負秦王府長史的李登高疑惑的問了一句,他實在捉摸不透這種用意,按說現在和朝廷也算半公開的撕破臉皮了,這等人,放回去也難,不放吧,養著也浪費糧食啊。


    “這人孤王留著還有大用,若能將他收服,將來也好在明廷那邊接手一些官員投效,何況咱們的吏治,也需要文官去辦啊。”


    李璟稍微有些歎息著,手底下軍隊的將領到是能夠湊合著用了,但這文官係統,頂個算,最是要緊位置的山西巡撫,竟然是舉人出身的魏伯安,這不是徒然惹人發笑嗎?


    如今他都成了坐擁山陝和大同鎮的西府秦王了,連朝廷都不敢輕易對他動兵,可是底下的文官係統,卻是如此的短腿,但不成自己還能一直用軍隊來管理地方?


    “對了,地方科舉可曾完備?”


    “回稟秦王,各地舉子多有逃亡,如此在籍者十中不存二三,而且多有隱姓埋名,不肯出仕者,加之這科舉,隻論六房,無論麵子還是裏子,都不為讀書人所看重,還請秦王明鑒。”


    李登高心有所憂的說了一句,然後定眼看著李璟,他實在想不通,為何李璟會出台這麽一個說法,自古讀書人出仕,那個不是知縣翰林養著,哪有從地方縣裏六房開始的,這不是看輕了他們嗎?


    “何況自古六房胥吏主事,乃是不入流的小官,哪怕尋常舉人,也是不願意屈就的。”


    李登高若有所思的提了一句,可他自己卻忘記了,他這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考中,不也一步步從當初軍中的後勤官,當到了現在的秦王長史,負責數十萬將士的內外事了嗎?


    所以,經驗才是磨練人的,讀書?八股者,與國有益?話說,這些聖人的自乎者也,對做官,做做事,幾乎一點幫助都沒有,李璟處理了地方豪強和地主,剩下的官,就是直麵民眾,如果還是一番老式的做派,到時候出了簍子,誰來負責?


    沒有從胥吏的身份一步步升上來的經驗,那給他一個縣,他能治理的好?更別提以後治理一個省,甚至中央內閣六部了,這種讀書人,不要也罷。


    “吩咐下去,成定言,凡我統率之地,有膽敢篡改者,以謀反論處,任何經地方科舉入胥吏者,如不就,永世不得科舉,再定!凡中央六部尚書內閣著,地方督撫知府者,非地方胥吏經曆著,不得任,凡我子孫,膽敢違例者,為不孝!寫入宗譜,列入國法!”


    李璟可不管底下人怎麽看,這種事,要做就要在一開始定下完善的規矩,免得日後官吏群體壯大了,到時候阻力大了,就不好改了。


    他這也是引入後世的做法,你連胥吏都沒當過,連百姓需要什麽,在乎什麽都不知道,到了地方,就憑著所謂的八股治理?連個審文斷案都憑聖人言,還提什麽為百姓謀福?不兩眼一睜抹黑就算好的了。


    “遵命。”


    這種事,李登高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甚至在看到李璟堅定的眼神之後,他就知道,哪怕自己說了,也於事無補,反而會引來李璟的憤怒,於是也隻能在心底歎息了一句,這天下的文人,以後有的折騰咯。


    “現在各部,暫且休整整軍,非半年工夫,不得輕動,但譚武所部,需即刻揮兵入川,取秦晉之地,借天府人力,供養全軍,以期克複天下。”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陵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陵秋並收藏大明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