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科薩將軍並沒有皇帝那麽樂觀:阿塔利亞直到阿拉尼亞,就是道狹長得如同線般的濱道,而後在阿拉爾曼堡前方拐了個角度,形成個鈍性的三角河洲,北麵全是密林山嶺,接著靠海就是衝積出來的一堆堆鬆軟的沙灘,在古代整個阿塔利亞灣都是屬於“基比奧冬特艦隊軍區”管轄,這裏盛產木材和大批量的輕型戰船“潘非利亞船”,因為海灣水淺,不是特別適合大型船隻停泊,此外海水還經常裹帶淤泥侵吞岸上的土地,把這塊三角河洲弄得潮濕鬆軟——現在,科薩將軍的隊伍人馬,就踏在這片土地上,宛如行走在沼澤上,深一腳淺一腳。
“進不好進,退不好退。先前皇帝帶著兩萬人去救阿拉爾曼都沒有成功,被高文七千人玩弄股掌間。現在我隻有七千人,敵人卻還占據著堅固的壁壘,有什麽閃失可就麻煩了。你們說如何辦,既能履行皇帝的使命,又能讓我不喪失功勳。”出發前,在阿拉尼亞堡當中科薩就如此征詢過副官們的建議。
有的人主張擲出全部軍力,對阿拉爾曼堡發起閃電突襲;
而有的人則主張將全軍分為兩隊,前後呼應推進,因為誰也不知道前方是什麽情況,高文的主力精銳到底在哪;
同時也有人主張隻讓少數人布陣在阿拉爾曼堡外,科薩將軍閣下親率主力,順著山地繞過堡壘,直接突入塞琉西亞城去。
三種方案,第一個過於魯莽,第二個過於冒險,不愧是布雷努斯好友的科薩將軍.最終選擇了他認為最為穩妥的第二種方案——他委派了名叫西蒙的副將,帶領一千五百人走在最前方,自己則帶著其餘兵馬,在其後緩緩而行,“遇到情況不對,即刻退回阿拉尼亞。”因為這座要塞不僅能為科薩提供容身之所,還是阿塔利亞灣的門戶蔭蔽所在。
淩晨第一個時辰,在灰色的夜幕下,阿拉尼亞堡城門打開,西蒙率先帶著所屬部隊,向阿拉爾曼進發;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科薩將軍也在其後出發。
同時,塞琉西亞城下,紅手騎兵在沉默當中按照隊列,一個接著一個上馬,當前的旗官手裏舉著照明的火把,其餘騎兵鷹隼般的雙眼就盯住這個移動的“旗幟”,一千二百人騎馬急速小跑,越過了塞琉西亞綿延的城堞,順著廣袤田野當間的灰白色道路前進,用索帶綁在肩甲或馬鐙上的騎矛細長銳利的黑影閃動,刺破了青灰色的夜空,發出的隻有鎧甲和武器摩擦的細微響動,就像低沉的潮汐般。一排排羽翎間,夾雜著星星點點的火把,安娜很早就起身,她站在衛城頂端露台上,小小的剪影在灰色的城堞和深藍色的天際夾縫間顯得格外顯眼。
所有騎兵們都看到了紫衣公主送別的身影,他們靜默著,在馬背上挨個豎起手臂,對其上的公主致敬,而後拉住韁繩奔赴戰場。
其中也包括了高文在內,紅色羽飾下他的雙眼,特意看著那個小小的剪影幾下,才朝著阿庫姆集市的方向而去——山阜上的大醫院,尖頂的十字架折射著初起的霞光。
啟明星消失在夜空當間,晨光順著濱道北側的山麓照耀下來後,西蒙將軍的一千五百名士兵有些騷動不安地布陣在阿拉爾曼堡西門外七個古裏的空曠處——因為在他們的對麵,不知在什麽時候出現了三道戰線的騎兵,各色的戰馬,背負的一根根騎矛,光亮的甲胄和五色的羽翎、馬鬃,“敵人的騎兵到底是什麽時候到來的?如此無聲無息。”緊張地疊盾持矛的西蒙部帝國軍,納罕而恐懼,但是好在左邊的山崗和右邊的海濱給他們陣列雙翼提供了天然的庇護,那樣采取矛陣對抗麵前的騎兵,總還是能支受下去的。
他們在等著科薩將軍的援軍——不久後,揚著旗幟的科薩將軍也確實帶著主力大隊到來了。
喇叭聲當中,科薩拉著轡頭,穿過士兵的陣列,和西蒙及其他副官靠在一起,觀察了麵前同樣沒有動彈過的大隊騎兵:紅手十字劍徽標的旗車,和黑布白十字架的戰旗混雜一起,穿戴著光耀鎧甲的衛隊簇擁在那旗車的四周擔當衛護,接著就是一線線的騎兵,“砂質鬆軟,他們不敢自找晦氣朝我們的矛尖上衝擊的。”科薩將軍咧著嘴,這話像是說給幕僚部屬聽得,也像是說給自己聽得,“那麵那個紅色羽翎的將軍,就是逆賊高文了......”
他看到,高文遠遠地騎著黑色的戰馬,就在旗幟和衛隊中間,麵容表情如鐵般,始終沒有和其他的人說半句話。
在高文騎兵後方,背靠著沼澤地,是格裏高爾的旅團和所有的亞美尼亞後勤兵,他們密密麻麻半跪著,將旗幟和盾牌都放倒遮掩,就是叫敵人不明所以。
而科薩真的是不明所以,這個情態算是叫他“僵住”了,當所有人請求他下達指令時,科薩的頭腦轉了轉,下達了段條理十分清晰的軍令:“將所有人分為兩部,分線布陣,前線全部疊盾列成矛陣,正對著敵人的騎兵,使其不能縱橫馳突;後線的兵馬,各執武器持滿待發,防備敵人從海麵上用船隻堵截我們退路。派遣傳令,隨時和阿拉尼亞保持聯係,一旦入夜後,就交替退軍回阿拉尼亞——若皇帝在米利奧塞法隆取得進展,高文必退,因為他要去救場,我軍再出發突進攻擊塞琉西亞,這才是十全的方策。”
這個無懈可擊的“萬金油”祭出來後,科薩的部下也說不出來有什麽破綻,便遵照執行。
日光慢慢在雙方所有士兵的頭頂移動,高文方的軍隊嚴陣靜默,科薩方的軍隊也井然有序。
大約鄰靠中午時分,還真的有幾艘懸掛著塞琉西亞旗幟的帆槳船,伴隨著列輕船,敲打著鼓點出現在海麵上,但是看到科薩軍隊早有準備,這些船隻隻是巡邏般地繞了圈,就慢慢退去了,水麵外劃槳的擺動清晰可見。
馬背上的科薩將軍,看到這個景象,稍微鬆開口氣。
接著又靜默對峙了個半個時辰,科薩忽然聽到,在他隊伍左側的起伏山崗上,開始出現了陣陣有規律的顫動,似乎是軍隊的腳步聲所致。(未完待續。)
“進不好進,退不好退。先前皇帝帶著兩萬人去救阿拉爾曼都沒有成功,被高文七千人玩弄股掌間。現在我隻有七千人,敵人卻還占據著堅固的壁壘,有什麽閃失可就麻煩了。你們說如何辦,既能履行皇帝的使命,又能讓我不喪失功勳。”出發前,在阿拉尼亞堡當中科薩就如此征詢過副官們的建議。
有的人主張擲出全部軍力,對阿拉爾曼堡發起閃電突襲;
而有的人則主張將全軍分為兩隊,前後呼應推進,因為誰也不知道前方是什麽情況,高文的主力精銳到底在哪;
同時也有人主張隻讓少數人布陣在阿拉爾曼堡外,科薩將軍閣下親率主力,順著山地繞過堡壘,直接突入塞琉西亞城去。
三種方案,第一個過於魯莽,第二個過於冒險,不愧是布雷努斯好友的科薩將軍.最終選擇了他認為最為穩妥的第二種方案——他委派了名叫西蒙的副將,帶領一千五百人走在最前方,自己則帶著其餘兵馬,在其後緩緩而行,“遇到情況不對,即刻退回阿拉尼亞。”因為這座要塞不僅能為科薩提供容身之所,還是阿塔利亞灣的門戶蔭蔽所在。
淩晨第一個時辰,在灰色的夜幕下,阿拉尼亞堡城門打開,西蒙率先帶著所屬部隊,向阿拉爾曼進發;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科薩將軍也在其後出發。
同時,塞琉西亞城下,紅手騎兵在沉默當中按照隊列,一個接著一個上馬,當前的旗官手裏舉著照明的火把,其餘騎兵鷹隼般的雙眼就盯住這個移動的“旗幟”,一千二百人騎馬急速小跑,越過了塞琉西亞綿延的城堞,順著廣袤田野當間的灰白色道路前進,用索帶綁在肩甲或馬鐙上的騎矛細長銳利的黑影閃動,刺破了青灰色的夜空,發出的隻有鎧甲和武器摩擦的細微響動,就像低沉的潮汐般。一排排羽翎間,夾雜著星星點點的火把,安娜很早就起身,她站在衛城頂端露台上,小小的剪影在灰色的城堞和深藍色的天際夾縫間顯得格外顯眼。
所有騎兵們都看到了紫衣公主送別的身影,他們靜默著,在馬背上挨個豎起手臂,對其上的公主致敬,而後拉住韁繩奔赴戰場。
其中也包括了高文在內,紅色羽飾下他的雙眼,特意看著那個小小的剪影幾下,才朝著阿庫姆集市的方向而去——山阜上的大醫院,尖頂的十字架折射著初起的霞光。
啟明星消失在夜空當間,晨光順著濱道北側的山麓照耀下來後,西蒙將軍的一千五百名士兵有些騷動不安地布陣在阿拉爾曼堡西門外七個古裏的空曠處——因為在他們的對麵,不知在什麽時候出現了三道戰線的騎兵,各色的戰馬,背負的一根根騎矛,光亮的甲胄和五色的羽翎、馬鬃,“敵人的騎兵到底是什麽時候到來的?如此無聲無息。”緊張地疊盾持矛的西蒙部帝國軍,納罕而恐懼,但是好在左邊的山崗和右邊的海濱給他們陣列雙翼提供了天然的庇護,那樣采取矛陣對抗麵前的騎兵,總還是能支受下去的。
他們在等著科薩將軍的援軍——不久後,揚著旗幟的科薩將軍也確實帶著主力大隊到來了。
喇叭聲當中,科薩拉著轡頭,穿過士兵的陣列,和西蒙及其他副官靠在一起,觀察了麵前同樣沒有動彈過的大隊騎兵:紅手十字劍徽標的旗車,和黑布白十字架的戰旗混雜一起,穿戴著光耀鎧甲的衛隊簇擁在那旗車的四周擔當衛護,接著就是一線線的騎兵,“砂質鬆軟,他們不敢自找晦氣朝我們的矛尖上衝擊的。”科薩將軍咧著嘴,這話像是說給幕僚部屬聽得,也像是說給自己聽得,“那麵那個紅色羽翎的將軍,就是逆賊高文了......”
他看到,高文遠遠地騎著黑色的戰馬,就在旗幟和衛隊中間,麵容表情如鐵般,始終沒有和其他的人說半句話。
在高文騎兵後方,背靠著沼澤地,是格裏高爾的旅團和所有的亞美尼亞後勤兵,他們密密麻麻半跪著,將旗幟和盾牌都放倒遮掩,就是叫敵人不明所以。
而科薩真的是不明所以,這個情態算是叫他“僵住”了,當所有人請求他下達指令時,科薩的頭腦轉了轉,下達了段條理十分清晰的軍令:“將所有人分為兩部,分線布陣,前線全部疊盾列成矛陣,正對著敵人的騎兵,使其不能縱橫馳突;後線的兵馬,各執武器持滿待發,防備敵人從海麵上用船隻堵截我們退路。派遣傳令,隨時和阿拉尼亞保持聯係,一旦入夜後,就交替退軍回阿拉尼亞——若皇帝在米利奧塞法隆取得進展,高文必退,因為他要去救場,我軍再出發突進攻擊塞琉西亞,這才是十全的方策。”
這個無懈可擊的“萬金油”祭出來後,科薩的部下也說不出來有什麽破綻,便遵照執行。
日光慢慢在雙方所有士兵的頭頂移動,高文方的軍隊嚴陣靜默,科薩方的軍隊也井然有序。
大約鄰靠中午時分,還真的有幾艘懸掛著塞琉西亞旗幟的帆槳船,伴隨著列輕船,敲打著鼓點出現在海麵上,但是看到科薩軍隊早有準備,這些船隻隻是巡邏般地繞了圈,就慢慢退去了,水麵外劃槳的擺動清晰可見。
馬背上的科薩將軍,看到這個景象,稍微鬆開口氣。
接著又靜默對峙了個半個時辰,科薩忽然聽到,在他隊伍左側的起伏山崗上,開始出現了陣陣有規律的顫動,似乎是軍隊的腳步聲所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