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周吉平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隻是連連的點頭,算是回應木巴長老的話。應急燈的燈光把周吉平的剪影遇到山洞的石壁上,仿佛幾百年落難中國船員的生活情景又再現了似的。


    以前雖然從老龍那裏了解到過他們是大明船員的事情,但從自己叫什麽都想不起的老龍那裏聽到的事情,連周吉平也有些不敢確認。如今,證據就真真切切的擺在自己的麵前,由不得周吉平不激動莫名。


    老龍的事情確實是真的,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確實到過這裏,達蒙和布須曼確實有明代中國船員的血統傳承。六百年,這是怎樣的一段曆史印跡啊!


    過了好一會兒,周吉平才從興奮中清醒過來。


    六百年?六百年又怎麽樣,六百年後的今天自己不也同樣是以一個落難者的身份到這裏來的嗎?自己和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他們留下了這些印跡,無非是想讓後來人發現,尤其是希望來自遙遠母國的親人發現。可現在呢?即使被自己發現了又怎麽樣呢?自己不也是一個自身難保的過客?


    輕輕地歎息了一聲,周吉平把應急燈舉過來,認真閱讀石壁上的字跡。木巴長老和利拉、杜卡看了看忽然變得有些消沉的周吉平,不知他為什麽歎息,卻又不知該對他說什麽。


    這些字跡斑斑駁駁,筆畫較粗,但都是大小接近的正揩字,顯然書寫者的書**力是很不錯的。看書寫的材料,周吉平估計那是用紅『色』的顏料和著某種樹膠寫下的,不然這些字跡不能在海邊石洞的岩壁上保存這麽久。不過即使是這樣,也至少有一半兒字跡和筆畫都模糊,或者掉落了下來,這讓周吉平讀起來很是吃力。


    石壁凹凸不平,寫在石壁上的字跡也隻能順著岩壁上的石頭不規則的分布著。周吉平看了好一會兒,才找到這些字跡的開始地方。


    當先幾個大字,由於筆畫比較粗,周吉平還是可以辨認出:“明永樂二十年……”


    永樂二十年是哪一年,對曆史不太清楚的周吉平當然沒有準確的概念,但他至少能夠根據野史中說的: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為尋找被他篡位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而進行的。當然野史就是野史,一個皇帝能為了一件捕風捉影的事情下那麽大力氣,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從這段野史周吉平也能推斷出,永樂皇帝應該是在即位不久就派鄭和下西洋了。現在石壁上記載的是永樂二十年,那就應該是鄭和七下西洋中比較靠後的幾次吧?


    周吉平猜對了。


    繼續向下讀,石壁上的文字中:“家鄉…盼歸…故國…”等等字眼兒出現得最多,不用猜周吉平也能明白,這是書寫者思念故土而寫。


    由於這些字體都比較大,所以不多的幾百字幾乎占據了石壁的大半。而越是最後這些字,因為離洞口越近,受到『潮』濕海風的影響也越大,也就越發的無法辨認。到最後周吉平隻在一塊大石頭上,看到了人工鑿刻的痕跡。


    即使是鑿刻上的,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下來,字跡的邊界也一樣模糊不清了。再加上繁體字的筆畫都比較多,周吉平也隻能分辨出這是十二個人的名字——也就是說當初有十二個人流落到了這裏。這倒是和當實老龍所說的“十幾個人”的說法吻合了。


    看周吉平停了下來,呆呆的看著石壁,木巴長老湊了上來。


    “達蒙大酋長,你要不要到這裏來看看?”看周吉平一直認真的在看石壁上的字,過了好一會兒木巴長老才指著另一麵的石壁,對周吉平說。


    “那邊有什麽?”周吉平一邊問著,一邊好奇的隨木巴長老向那裏走去。


    在燈光的映照下,周吉平看到地麵上有一個用碎石頭壘起的石台,石台上放著一些粗糙的陶罐。而在石台下麵,則『亂』七八糟的堆著一堆碎瓷片之類的東西。由於燈光主要照得是石台上方,周吉平也沒太注意這些東西。


    “這是什麽?”周吉平指著這些陶罐問木巴長老。


    “這是先民的骨灰,先民們曾經留下話:‘希望他們的子孫能夠把他們的骨灰帶回他們的家鄉,他們的家鄉就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木巴長老向周吉平解釋著,處在暗影中的麵孔呈現出一種時光的滄桑。


    故土難離!周吉平理解這些落難船員的心思。中國自古以來講究的就是落葉歸根,雖然他們的人永遠留在這裏了,但死後卻依然要把自己的骨灰留下來,希望能有朝一日返回自己的故鄉。細想起來,這份蕭索的思鄉之情,無法不讓人惆悵。


    不過,他們盛放骨灰怎麽用這麽粗糙的陶罐?中國可是生產瓷器的大國,這是不是有些丟臉?周吉平心中狐疑著,伸手輕輕觸『摸』著灰黑『色』的陶罐。入手確實是很粗糙的感覺,有的地方甚至都不怎麽圓,但用手一掂,倒是頗有份量的樣子。


    用手掂陶罐的時候,周吉平已經站在了石台前,腳下正好是那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時他才注意到這些東西之中有些白『色』的反光。


    如果說碎石台相當於一個供桌,那麽台下的這些東西就應該是貢品嘍!不知這裏有什麽好東西沒有?想到這裏,周吉平輕輕把陶罐放好扶穩,然後蹲下身來察看這堆『亂』糟糟的東西。


    碎瓷片,碎瓷碗,鏽得分辯不出形狀的鐵器,朽壞得一碰就會掉渣的木頭塊兒……這都是什麽?一樣有用的也沒有。而剛才他看到的幾點白『色』反光,就是從這些碎瓷片中沒有被灰塵遮擋的部分反『射』出的。


    “這都是布須曼的打漁人多年來從海中發現的,因為相信這些是先民的遺物,所以都被送到這裏來了。”木巴長老在一旁對周吉平解釋道。


    “哦——”周吉平心裏豁然開朗,一下子醒悟了過來。自己也真夠笨的,遇上海難空手逃難都來不及,誰又會拿著那些精美易碎的瓷器?這些粗糙的陶罐應該是這些落難船員生前在東非大陸上特別製作的,用的應該是本地的陶土,再加上船員們又不是什麽製陶專家,能夠做出這些安放自己骨灰的陶罐就已經不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犇命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犇命牛並收藏戰爭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