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厚的雲層籠罩著海麵,狂烈的海風呼呼地刮著,儼然一幅海疆版的“山雨y-來風滿樓”。在波起伏的海麵上,一支由十七艘艦艇組成的艦隊低調而迅速地朝著正西方向行駛,以陰沉的烏雲作為背景,桅杆上的星條旗就像是黎明前的北鬥星,孤鶩卻耀眼。


    就在世人皆以為龐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正向北奔赴阿留申群島迎戰日本聯合艦隊時,眼前這支規模雖隻有主力艦隊四分之一卻集中了四艘航空母艦的美國艦隊已經行駛到了菲律賓群島東部,距離菲律賓首府馬尼拉僅有區區四百海裏。雖然日軍在菲律賓的防禦不能跟日本本土列島相提並論,但作為連接本土和南亞廣袤占領區的戰略踏板,日軍對它的重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除對馬尼拉等港口的防禦設施進行了擴建和加固,還部署了大量陸基飛機以及海岸巡邏艦艇,正常巡邏警戒的半徑可達五百海裏以上。


    作為美國第一艘專設計的輕型多用途航母,“突擊者”號服役已有近10年時間,戰爭前期間加裝了防空武器和一些通訊設備,航速較服役時略有下降,但能夠保持在28節以上。


    至於cv12新“列克星敦”號,則是一艘排水量1.3萬噸的輕型航母,係德國基爾海軍造船廠的改裝產品,艦體來自俘獲的英國未完工巡洋艦,浩大的工程幾乎是將原有艦艇進行了徹底改裝,因而直到1942年秋天才完工,除艦體下部和動力係統之外,其餘部位皆是“麵目全非”。在總重增加近百分之四十的情況下,最高航速下降到了29節,正常載機量為22架,作為飛機運輸船時則可搭載45架。


    低垂的雲層極大地遮蔽了巡邏飛機的視線,而整支艦隊在航行過程中也嚴格保持著無線電靜默,業已進入戰鬥狀態的各艦以25節的高航速在海麵上疾馳。直到天黑之前,海麵上也未發現日本巡邏艦艇的蹤跡,但這似乎並未讓美方艦隊指揮官弗蘭克.弗萊徹將軍放鬆警惕。入夜之後,他下令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打開雷達,嚴密關注著艦隊周圍的海空情況,到午夜時分,艦隊位置終於進入了德製艦載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在對時間和方位進行計算後,弗萊徹下令繼續向馬尼拉行駛,四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部隊隨時待命起飛。零時30分,海麵上飄著蒙蒙細雨,旗艦仍以燈光信號通知各艦:預定投入進攻的第一波艦載機啟動。


    迎風放出了第一批艦載機,弗萊徹遂下令艦隊停止西進,以反潛警戒隊形就地實施機動,並命令第二批出擊的艦載戰鬥機掛載航空炸彈待命。二十分鍾之後,無線電未監測到任何異常,弗萊徹便下令第二波艦載機出擊。這一次,從“突擊者”號、“勇敢”號和“黃蜂”號上起飛了44架艦載機,其中包括20架j7c和7架fi167。


    943年4月19日淩晨2時40分,漸漸清晰的轟鳴聲吵醒了一些睡眠質量不太好的馬尼拉市民,但軍用艦艇進出港灣時也會發出類似的機械轟鳴,因而並沒有什麽人在意這點。盡管當天是周一,但過去的一天則是屬於意大利水兵們的狂歡節,拿到了由日本方麵負責支付的海外津貼,他們在馬尼拉好好享受了一個周末,有些人還包船去了附近的城市尋找新鮮感。


    這場經典之戰的開頭,和原本曆史時空的塔蘭托戰役出奇相似,至於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某些微妙的聯係,在這個世界上恐怕也隻有一個人知曉。


    盡管各自搭載的美製和德製航空炸彈在構造能等諸多方麵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同時代相近用途的兩種戰爭武器還是存在許多的共通點――兩種俯衝轟炸機載彈飛行時的速度相近,掛載出擊的航空炸彈都在500公斤左右,若不是外形上存在明顯區分,在戰鬥中沒準連自己人也難以區分!


    由於掛載魚雷時的飛行速度較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略慢,第一波攻擊機群中的fi167和“複仇者”連同掉隊的j7c在戰鬥打響後又過了十分鍾才抵達馬尼拉灣,這時候照明彈雖然已經失去了光輝,但先頭部隊留下的戰果儼然成了黑暗中最好的航標。在這個時候,港灣中的絕大多數艦艇都還是“死魚”一條,隻有兩艘未下錨的日本驅逐艦啟動主機開始在水麵移動,港口東岸的一組探照燈剛剛開啟,粗大的光柱盲目地在天幕中搜尋襲擊者。在這種情況下,魚雷機的低空突防幾乎未遭任何阻擊,它們進入港灣後很快投擲了航空魚雷,雖然有的因為實際距離比飛行員們判斷的遠而失效,但命中目標的那幾枚仍在短短兩分鍾內讓馬尼拉灣再度沸騰起來……a!~!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雄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帝國雄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