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陰令寇正……洪德十六年的金榜頭名……』
在大梁城東那座由義兄文少伯購置的宅邸書房內,介子鴟手握書卷,但心中想的卻是與學問無關的事。
平心而論,在來大梁之前,介子鴟並不知曉『汾陰令』以及『寇正』的事,他之所以會得知『安陵趙氏的趙文藺出任蒲阪令』一事,是因為這件事曾在安陵傳得沸沸揚揚——安陵老趙家仿佛恨不得讓全城的人都得知這件事,邀請安陵全城貴族豪紳,名曰『與諸君同樂』,實則無非就是為了炫耀。
當然,除了滿足虛榮心的炫耀,安陵趙氏這麽做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安陵眾貴族豪紳的控製,畢竟前段時間某位肅王與某位慶王殿下交惡時期,各地方陸續出現抵製『肅氏商會』的事,這亦讓安陵城內某些權貴產生了些別的心思:那位肅王不會因此倒了吧?
也難怪這些人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畢竟當初東宮太子趙弘禮不一樣是勢力龐大,得到全國幾乎半數貴族勢力的支持,可結果呢?『北一軍營嘯事件』一出,太子趙弘禮立馬倒台,而支持他的那些貴族,由於這件事牽扯到性質惡劣的『營嘯』,亦紛紛撇清自身,有的幹脆改投雍王以及其他幾位皇子。
而在各地方勢力出現抵製『肅氏商會』行為的時候,唯獨在安陵,『肅氏商會』幾乎未曾受到損失,原因在於兩點:其一,這座城縣,九成九的貴族豪紳皆是『肅氏商會』的一員;其二,安陵貴族的掌舵人、安陵趙氏,堅定地站在肅王趙弘潤這邊,曾多次找流露出不安、惶恐之色的貴族談話。
在這種情況下,安陵趙氏借『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阪令』一事宴請城內貴族豪紳,也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城內貴族豪紳對肅王的信心,順便加強自己在安陵的領導地位。
而被邀請的貴族豪紳中,就有介子鴟的義兄文少伯的父親、安陵文氏的家主,文祥。
正因為這樣,介子鴟才會得知這件事。
說實在話,介子鴟對趙文藺的印象不是很好。
畢竟他義兄文少伯就是安陵人,他怎麽可能會不清楚安陵趙氏的底細呢?
在介子鴟看來,安陵趙氏也就隻有老家主趙來峪稱得上是一位睿智遠謀的智者,而趙來峪的三個兒子,在安陵呆了那麽多年碌碌無為,才能實在是平庸。
因此,當得知趙來峪的長子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阪令,並且還是被肅王趙弘潤親自推薦後,介子鴟就從中看到了不好的訊號:肅王,缺人了。
正因為這樣,他才著急著趕來大梁參加今年的會試,否則按照他前幾年的想法,他仍會繼續等待,畢竟,那位肅王殿下還未表露出準備成為魏國君王的意念。
而之所以要參加會試,那則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一位『金榜頭名』的投靠,肯定要比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鄉下小子』更加會得到那位肅王的重視。
像什麽『彼若慧眼識人必定能看出我的才華』,似這種話介子鴟從來沒有想過。
退一步說,就算那位肅王殿下能夠看出他的才華,可要是他連肅王府的門都進不去呢?向肅王府投遞拜帖,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都有資格的。
在這次的會試中揚名,借助這股名氣敲開肅王府的門,向那位肅王殿下表達效忠之心,這是此行介子鴟的唯一目的。
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路,無論如何都要成為那位殿下的助力。
可介子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如今在那位肅王殿下身邊,竟然已經有一位『金榜頭名』的賢才輔佐,這可真是……
雖說朝廷或民間輿論並未傳出類似『寇正已歸投肅王』的消息,但介子鴟一眼就能看出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據他所知,那位肅王殿下做事稍微有些任人唯親——就拿汾陰令寇正來說,那位肅王殿首先要確保汾陰令必定是會聽從他指令的自己人,其次才會關注才能。
任人唯親,有利有弊,但合乎肅王趙弘潤的做事準則,畢竟這是一位相當自負的殿下,他可以不在乎汾陰令是否有才能,隻要求擔任這個職務的人能按照他的指令去辦。
比如趙文藺的那個蒲阪令,介子鴟想想也知道,日後蒲阪縣會出現的一些改變,肯定是出自那位肅王殿下的授意,而非是出自趙文藺——這個庸才純粹就是個擺設。
然而,汾陰令寇正卻並非庸才,因為他是洪德十六年會試的金榜頭名,倘若這等人物都是庸才,那當年的其他學子又算什麽?
『寇正……』
想到那位日後的同僚,介子鴟不禁有些心煩意亂。
正所謂文人都有風骨,縱使是介子鴟亦然,這些年來,他替義兄文少伯出謀劃策,讓文少伯從一介中層貴族子弟,搖身一變成為舉國知名的大富商,可介子鴟卻屢屢拒絕義兄文少伯願與他平分家產的好意,原因就在於,他介子鴟誌不在此。
他的誌向,是成為肅王趙潤的首席幕僚,潛邸之臣,然後輔佐這位殿下成為魏國的君王,而不是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富商。
可如今,肅王首席幕僚的位置,似乎有被別人摘取的跡象,是可忍孰不可忍。
起身來到書房門口,介子鴟看著庭院內的花草樹木。
不得不說,文少伯購置的這座宅邸,在大梁絕對可以稱是中上水準的宅邸,光是內院就比介子鴟在商水的田地還要大——想起自己那幾畝田地,介子鴟就有些心疼,畢竟幾畝田當初他親手開墾出來的,結果這兩年跟著文少伯走南闖北行商,田地早就荒蕪地不像樣子了。
“介子,介子。”
隱約間,介子鴟聽到他義兄文少伯的呼喚聲。
他抬起頭來一瞧,正好瞧見他義兄文少伯帶著幾名胡人護衛從府外風風火火的跑進來。
那幾名胡人護衛,是當初文少伯與介子鴟第一次抵達三川雒城時,從川雒聯盟的一個小部落購置的奴隸,被文少伯取了類似『文大』、『文二』、『文三』之類的可笑名字,雖然嗜酒、粗俗,但對給予他們優厚待遇的主人格外忠心,於是幾年後,文少伯便以主人的身份解除了他們的奴隸身份,收為家仆,還通過一些不可言傳的渠道,替他們弄了些武器與甲胄,讓他們擔任護衛,是值得信賴的心腹。
“怎麽了?”介子鴟見義兄滿頭是汗,納悶地問道。
隻見文少伯幾步跑到介子鴟麵前,手舞足蹈地說道:“介子,咱們要發達了!”
“……”介子鴟看著義兄不解地眨了眨眼,在他看來,這位已富甲一方的義兄已經發達了。
見介子鴟不說話,文少伯也不在意,興奮地說道:“介子,你猜我聽說了什麽?我剛剛得到老爺子的信,老爺子說,安陵趙氏的趙文衢,也就是趙來峪的二兒子,親自拜訪了老爺子,希望我文氏與他們合作,出資協助肅王建造一條大梁直通商水的官道,這條路建成後,咱們可以隨意使用這條……”
剛說到這,文少伯見介子鴟搖頭歎息地看著自己,心下一愣,這才想起他早上出門的目的:替介子鴟打探一下今年會試的有關消息。
尷尬地笑了笑,文少伯連忙改用討好的口吻說道:“介子,別別,別用這種眼神看我,我怎麽可能會忘記最重要的事呢?放心,我打聽到好多有關於今年會試的消息。”
“說來聽聽?”介子鴟用不甚相信的目光看著文少伯。
也難怪,畢竟這幾年的行商生涯,讓文少伯對金錢與利益方麵的事變得愈發敏感,且極為上心。
還記得去年他們在雒城碰到老朋友——定陶的富商陶洪,文少伯竟與陶洪交流了一個晚上,期間,介子鴟感到困乏就先去休息了,結果早上醒來一看,這二人居然還在興致勃勃地交流哪裏的什麽東西有利可圖。
義弟那不信任的目光,讓文少伯頗感受傷,急不可耐地想要表現一下對義弟囑咐之事的上心,便急急忙忙地說道:“我都打聽過了,今年的會試分兩輪,第一輪是初試,是針對沒有參加鄉試或者鄉試不合格的人的補考,日期在三月九日,地點在城內的夫子廟,由禮部主持……”說到這裏,他好似想到了什麽,神神秘秘地怪笑道:“介子,你猜今年會試的主考官是誰?”
“肅王?”介子鴟瞥了一眼文少伯,隨口說道。
頓時,文少伯就像被掐住了脖子似的,嘿嘿怪笑聲截然而止。
“你怎麽知道的?”他傻眼般問道。
介子鴟無語地搖了搖頭,說道:“全寫在你臉上呢。”
文少伯麵色怏怏,有些遺憾於自己的沉不住氣,不過沒辦法,誰讓這位義弟的聰明才智比他高出不止一星半點呢。
這樣一想,文少伯的心情頓時又好了起來,隻見他勾著介子鴟的脖子,攥著拳頭鼓勵道:“介子,牢記咱們兄弟這幾年來拚搏的信條,全力以赴!……拿下頭名!”
『金榜頭名……』
腦海中浮現起那位同樣是金榜頭名的日後的同僚,介子鴟緩緩點了點頭。
而與此同時,在肅王府前院的某間屋子裏,一名女子正指著堆滿一張桌子的書籍,雙手叉腰,氣勢洶洶看著麵前一名目瞪口呆的文士。
“這是姑奶奶好不容易從殿下書房裏求來的,你這幾天不眠不休也要給我看完了,今年會試,一定要考到頭名,不要墜了我肅王府的名聲,明白了麽?嗯?!”
“……”
那位文士仰著頭,目瞪口呆地看著那一大摞比他人還要高出一線的書籍,心中萬念俱灰。
在大梁城東那座由義兄文少伯購置的宅邸書房內,介子鴟手握書卷,但心中想的卻是與學問無關的事。
平心而論,在來大梁之前,介子鴟並不知曉『汾陰令』以及『寇正』的事,他之所以會得知『安陵趙氏的趙文藺出任蒲阪令』一事,是因為這件事曾在安陵傳得沸沸揚揚——安陵老趙家仿佛恨不得讓全城的人都得知這件事,邀請安陵全城貴族豪紳,名曰『與諸君同樂』,實則無非就是為了炫耀。
當然,除了滿足虛榮心的炫耀,安陵趙氏這麽做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安陵眾貴族豪紳的控製,畢竟前段時間某位肅王與某位慶王殿下交惡時期,各地方陸續出現抵製『肅氏商會』的事,這亦讓安陵城內某些權貴產生了些別的心思:那位肅王不會因此倒了吧?
也難怪這些人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畢竟當初東宮太子趙弘禮不一樣是勢力龐大,得到全國幾乎半數貴族勢力的支持,可結果呢?『北一軍營嘯事件』一出,太子趙弘禮立馬倒台,而支持他的那些貴族,由於這件事牽扯到性質惡劣的『營嘯』,亦紛紛撇清自身,有的幹脆改投雍王以及其他幾位皇子。
而在各地方勢力出現抵製『肅氏商會』行為的時候,唯獨在安陵,『肅氏商會』幾乎未曾受到損失,原因在於兩點:其一,這座城縣,九成九的貴族豪紳皆是『肅氏商會』的一員;其二,安陵貴族的掌舵人、安陵趙氏,堅定地站在肅王趙弘潤這邊,曾多次找流露出不安、惶恐之色的貴族談話。
在這種情況下,安陵趙氏借『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阪令』一事宴請城內貴族豪紳,也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城內貴族豪紳對肅王的信心,順便加強自己在安陵的領導地位。
而被邀請的貴族豪紳中,就有介子鴟的義兄文少伯的父親、安陵文氏的家主,文祥。
正因為這樣,介子鴟才會得知這件事。
說實在話,介子鴟對趙文藺的印象不是很好。
畢竟他義兄文少伯就是安陵人,他怎麽可能會不清楚安陵趙氏的底細呢?
在介子鴟看來,安陵趙氏也就隻有老家主趙來峪稱得上是一位睿智遠謀的智者,而趙來峪的三個兒子,在安陵呆了那麽多年碌碌無為,才能實在是平庸。
因此,當得知趙來峪的長子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阪令,並且還是被肅王趙弘潤親自推薦後,介子鴟就從中看到了不好的訊號:肅王,缺人了。
正因為這樣,他才著急著趕來大梁參加今年的會試,否則按照他前幾年的想法,他仍會繼續等待,畢竟,那位肅王殿下還未表露出準備成為魏國君王的意念。
而之所以要參加會試,那則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一位『金榜頭名』的投靠,肯定要比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鄉下小子』更加會得到那位肅王的重視。
像什麽『彼若慧眼識人必定能看出我的才華』,似這種話介子鴟從來沒有想過。
退一步說,就算那位肅王殿下能夠看出他的才華,可要是他連肅王府的門都進不去呢?向肅王府投遞拜帖,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都有資格的。
在這次的會試中揚名,借助這股名氣敲開肅王府的門,向那位肅王殿下表達效忠之心,這是此行介子鴟的唯一目的。
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路,無論如何都要成為那位殿下的助力。
可介子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如今在那位肅王殿下身邊,竟然已經有一位『金榜頭名』的賢才輔佐,這可真是……
雖說朝廷或民間輿論並未傳出類似『寇正已歸投肅王』的消息,但介子鴟一眼就能看出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據他所知,那位肅王殿下做事稍微有些任人唯親——就拿汾陰令寇正來說,那位肅王殿首先要確保汾陰令必定是會聽從他指令的自己人,其次才會關注才能。
任人唯親,有利有弊,但合乎肅王趙弘潤的做事準則,畢竟這是一位相當自負的殿下,他可以不在乎汾陰令是否有才能,隻要求擔任這個職務的人能按照他的指令去辦。
比如趙文藺的那個蒲阪令,介子鴟想想也知道,日後蒲阪縣會出現的一些改變,肯定是出自那位肅王殿下的授意,而非是出自趙文藺——這個庸才純粹就是個擺設。
然而,汾陰令寇正卻並非庸才,因為他是洪德十六年會試的金榜頭名,倘若這等人物都是庸才,那當年的其他學子又算什麽?
『寇正……』
想到那位日後的同僚,介子鴟不禁有些心煩意亂。
正所謂文人都有風骨,縱使是介子鴟亦然,這些年來,他替義兄文少伯出謀劃策,讓文少伯從一介中層貴族子弟,搖身一變成為舉國知名的大富商,可介子鴟卻屢屢拒絕義兄文少伯願與他平分家產的好意,原因就在於,他介子鴟誌不在此。
他的誌向,是成為肅王趙潤的首席幕僚,潛邸之臣,然後輔佐這位殿下成為魏國的君王,而不是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富商。
可如今,肅王首席幕僚的位置,似乎有被別人摘取的跡象,是可忍孰不可忍。
起身來到書房門口,介子鴟看著庭院內的花草樹木。
不得不說,文少伯購置的這座宅邸,在大梁絕對可以稱是中上水準的宅邸,光是內院就比介子鴟在商水的田地還要大——想起自己那幾畝田地,介子鴟就有些心疼,畢竟幾畝田當初他親手開墾出來的,結果這兩年跟著文少伯走南闖北行商,田地早就荒蕪地不像樣子了。
“介子,介子。”
隱約間,介子鴟聽到他義兄文少伯的呼喚聲。
他抬起頭來一瞧,正好瞧見他義兄文少伯帶著幾名胡人護衛從府外風風火火的跑進來。
那幾名胡人護衛,是當初文少伯與介子鴟第一次抵達三川雒城時,從川雒聯盟的一個小部落購置的奴隸,被文少伯取了類似『文大』、『文二』、『文三』之類的可笑名字,雖然嗜酒、粗俗,但對給予他們優厚待遇的主人格外忠心,於是幾年後,文少伯便以主人的身份解除了他們的奴隸身份,收為家仆,還通過一些不可言傳的渠道,替他們弄了些武器與甲胄,讓他們擔任護衛,是值得信賴的心腹。
“怎麽了?”介子鴟見義兄滿頭是汗,納悶地問道。
隻見文少伯幾步跑到介子鴟麵前,手舞足蹈地說道:“介子,咱們要發達了!”
“……”介子鴟看著義兄不解地眨了眨眼,在他看來,這位已富甲一方的義兄已經發達了。
見介子鴟不說話,文少伯也不在意,興奮地說道:“介子,你猜我聽說了什麽?我剛剛得到老爺子的信,老爺子說,安陵趙氏的趙文衢,也就是趙來峪的二兒子,親自拜訪了老爺子,希望我文氏與他們合作,出資協助肅王建造一條大梁直通商水的官道,這條路建成後,咱們可以隨意使用這條……”
剛說到這,文少伯見介子鴟搖頭歎息地看著自己,心下一愣,這才想起他早上出門的目的:替介子鴟打探一下今年會試的有關消息。
尷尬地笑了笑,文少伯連忙改用討好的口吻說道:“介子,別別,別用這種眼神看我,我怎麽可能會忘記最重要的事呢?放心,我打聽到好多有關於今年會試的消息。”
“說來聽聽?”介子鴟用不甚相信的目光看著文少伯。
也難怪,畢竟這幾年的行商生涯,讓文少伯對金錢與利益方麵的事變得愈發敏感,且極為上心。
還記得去年他們在雒城碰到老朋友——定陶的富商陶洪,文少伯竟與陶洪交流了一個晚上,期間,介子鴟感到困乏就先去休息了,結果早上醒來一看,這二人居然還在興致勃勃地交流哪裏的什麽東西有利可圖。
義弟那不信任的目光,讓文少伯頗感受傷,急不可耐地想要表現一下對義弟囑咐之事的上心,便急急忙忙地說道:“我都打聽過了,今年的會試分兩輪,第一輪是初試,是針對沒有參加鄉試或者鄉試不合格的人的補考,日期在三月九日,地點在城內的夫子廟,由禮部主持……”說到這裏,他好似想到了什麽,神神秘秘地怪笑道:“介子,你猜今年會試的主考官是誰?”
“肅王?”介子鴟瞥了一眼文少伯,隨口說道。
頓時,文少伯就像被掐住了脖子似的,嘿嘿怪笑聲截然而止。
“你怎麽知道的?”他傻眼般問道。
介子鴟無語地搖了搖頭,說道:“全寫在你臉上呢。”
文少伯麵色怏怏,有些遺憾於自己的沉不住氣,不過沒辦法,誰讓這位義弟的聰明才智比他高出不止一星半點呢。
這樣一想,文少伯的心情頓時又好了起來,隻見他勾著介子鴟的脖子,攥著拳頭鼓勵道:“介子,牢記咱們兄弟這幾年來拚搏的信條,全力以赴!……拿下頭名!”
『金榜頭名……』
腦海中浮現起那位同樣是金榜頭名的日後的同僚,介子鴟緩緩點了點頭。
而與此同時,在肅王府前院的某間屋子裏,一名女子正指著堆滿一張桌子的書籍,雙手叉腰,氣勢洶洶看著麵前一名目瞪口呆的文士。
“這是姑奶奶好不容易從殿下書房裏求來的,你這幾天不眠不休也要給我看完了,今年會試,一定要考到頭名,不要墜了我肅王府的名聲,明白了麽?嗯?!”
“……”
那位文士仰著頭,目瞪口呆地看著那一大摞比他人還要高出一線的書籍,心中萬念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