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月票、求訂閱。』
————以下正文————
七月三十日,在足足又做了四日的準備工作後,秦魏聯軍再次隔河對「藺陽」發起進攻。
這次出戰,乃是由秦將王齕指揮,並督率麾下的「戈盾」與「長戈」這兩支兵種。
「戈盾」,即戈盾兵,乃是秦國軍隊中的中堅力量,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這支兵種皆是秦軍中無法動搖的核心,在越是大規模的戰爭中,秦國越是會圍繞著「戈盾兵」來打。
而截至目前為止,秦國的戈盾兵除了在「秦魏函穀戰役」時,被魏公子潤用連弩外加弩兵的組合完全克製、且遭到近乎全軍覆沒的慘敗外,幾乎再也不曾吃過怎樣慘烈的敗仗。
而「長戈」,則是秦軍中專門用來衝擊敵軍陣型的兵種,他們的長兵器,能夠有效地克製敵軍步兵的嚴防戰術,隻是為了保證速度,這支兵種犧牲了部分防禦力,以至於在麵對飛矢類兵器時防禦能力很差。
秦軍的第二次攻勢,自然不會再像首日那樣亂糟糟的,隻見一隊隊秦軍士卒有條不紊地在河麵上搭建一座座浮橋,以至於浮橋的數量,仿佛要覆蓋這一片水域。
當日的戰爭,從上午辰時一直打到午時,整整進行的兩個時辰。
期間,秦軍士卒們展現出了他們悍不畏死的氣概,頂著韓軍弓矢的洗禮,一次又一次強行登陸對岸河灘。
遺憾的是,盡管秦軍兵將們已表現地這般悍勇,但依舊絲毫未曾動搖河對岸的雁門軍,以至於從始至終,秦軍都未能對韓軍造成真正的威脅。
待等到中午的時候,見戰況不容樂觀,秦將王齕皺著眉頭選擇了暫時撤退,以至於秦魏聯軍再次收獲了一場小敗。
在結束當日的戰事後,秦軍主帥武信侯公孫起找到了魏軍這邊的統帥臨洮君魏忌,兩人不約而同地認為,他們應當召開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會議,而不是像前幾日那樣,嘻嘻哈哈地就決定了進攻的次序。
由於吃了兩場敗仗,當諸將軍集聚帥帳時,氣氛一度顯得很凝重。
尤其是秦將王齕。
要知道,倘若說指揮首仗的秦將王陵,心底還不是很重視河對岸的雁門軍,那麽,王齕是絲毫沒有輕敵的,從一開始的黥麵軍壓陣,再到後麵正規軍搶時間搭建浮橋,王齕這邊的秦軍從始至終就是爭分奪秒,試圖使河對岸的雁門軍陷入顧此失彼的為難處境。
隻不過,河對岸的雁門軍久經戰陣,指揮的將領十分明白那支秦軍才是威脅最大的那支,始終沒有間斷對那些正在河麵上搭建浮橋的秦國正規軍的弓弩壓製,而韓軍的劍盾兵,在缺少己方弓弩支援的情況下,亦擋住了黥麵軍的進攻,使得秦軍的攻勢難以展開。
在大帳內的會議中,武信侯公孫起與臨洮君魏忌各自坐在東西兩邊坐席的首位,在環視了幾眼在場的諸將後,他麵帶淡淡微笑,說道:“諸位,兩場敗仗了。”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公孫起的心情還是比較輕鬆的,畢竟,雖說這兩場敗仗下來,他們秦軍損失了約六七千的士卒,若加上傷兵,傷亡可能達到一萬兩千餘左右,但是對於擁有二十萬兵卒的秦軍而言,這點損失並不算什麽,更何況那些陣亡的士卒中,有三分之二還是首日被韓軍射殺的黥麵軍——雖然秦國的黥麵很非常勇悍,但本質仍然還是臨戰征召的農民兵。
在聽聞武信侯公孫起的話後,王陵、王齕兩位秦將顯得有些尷尬,正要解釋,卻聽武信侯公孫起又說道:“這兩仗,我皆看在眼裏,不可否認,我大秦的軍隊在這場仗很吃虧,因為這段流域的河麵過寬,寬到連魏國的強弩都無法有效威脅到河對岸的韓軍,致使在我軍展開進攻時,我秦魏兩軍的弩兵們,難以有效支援進攻的士卒,而河對岸的韓軍,卻可以毫無顧忌地射殺河麵上正在渡河的我軍士卒。這是韓軍在地利上的優勢。……但反過來說,這未嚐不是我等在戰略上的失誤,試問,我方為何要選擇一個地利明顯對我軍不利的戰場,與韓軍開戰?”
說到這裏,他微微一笑,又說道:“是想看看被稱之為「北原十豪」之一的韓將李睦,究竟有幾分能耐,以及他麾下的軍隊,究竟有幾分能耐,對麽?”
聽聞此言,在場的諸將們有的環抱雙臂裝深沉,有的則伸手撓著下巴或者臉頰,似乎是有些尷尬。
其實就算是在裝深沉的秦將王戩與魏將司馬安,心中亦有相近的想法——若非是被王陵與王齕搶了頭籌,想來他們也想試試韓將李睦的能耐,不單單是因為李睦乃是「北原十豪」之一,更是因為,李睦是連魏公子潤都未能戰勝的對手。
試問,魏公子潤南征北戰十年,迄今為止,有幾人能在他麵前維持不敗?
楚國已故的壽陵君景舍是一個,韓國的雁門守李睦與北燕守樂弈是一個,除此之外還有誰?縱使是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也曾有過魏公子潤直接將其甩掉、直接長途奔襲秦國王都鹹陽的窘事。
這就變相地拔高了李睦、樂弈兩名韓將在中原的地位,或者說排名——雖然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玩意。
其實,相信在場的諸將都清楚,倘若他們各自發揮平日水準的能力,再加上三十萬大軍的絕對優勢,韓將李睦幾乎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既然明確得知這場仗必勝,那麽,在此之前,與那李睦交交手,了解一下自己與後者的差距,或者,若是有可能的話,取代李睦在中原的地位,這才是諸將的心中所想,畢竟在這個年代,有幾人能拒絕名望的誘惑呢?
而此時,武信侯公孫起麵色嚴肅地繼續說道:“……但我並不在乎,無論那李睦最終是被在座的列位手刃,亦或是死在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手中,我都不在乎。……我隻在乎勝利。”
頓了頓,他又說道:“前幾日,大庶長趙冉大人的話,相信諸位也聽到了,打敗韓將李睦,並非是秦魏聯軍此番的最終目的,我軍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是我大秦王婿趙潤殿下的意誌,是擊垮韓國,甚至是覆滅韓國,因此我想,我軍並無多少空閑在這裏陪那李睦玩耍,對麽?”
“……”
在座的諸將,在長短不一的思忖過後,陸續皆點了點頭。
見此,公孫起微微一笑,說道:“在座的諸位都同意我的說法,這當然是最好的,事實上,若是在座諸位當中有幾位仍想與那李睦過過招,我也有相應的對策。不過這樣最好。……既然如此,我方就兵分兩路,想跟李睦繼續過招的,留在此地,順便替我將李睦拖在這裏,至於像我一樣渴望勝利的將軍呢,不妨與我一同揮軍北上,攻打韓國的雁門郡,順便切斷李睦的歸路。……若到時候李睦走山路,向東邊的太原郡撤離,那是他的事,我隻要確保,我軍能拿下雁門郡。”
說到這裏,他轉頭對臨洮君魏忌示意道:“雁門郡的最終歸屬,你我眼下不必爭論,交給貴國與我國的公卿大臣,我等隻做身為將領的分內事。如何?”
臨洮君魏忌與韶虎、司馬安對視一眼,隨即笑著對公孫起說道:“武信侯所言極是,魏忌這邊毫無異議。”
“那就這麽決定了。”環視了一眼在場的諸位將領,公孫起笑著說道:“誰願意跟我以及臨洮君前往攻打雁門郡,或者說留著此地繼續與李睦過招,諸位都表個態吧。”
由於人多粥少,秦將王陵在跟王齕對視一眼後,聳聳肩說道:“我跟王齕,就跟隨武信侯前往雁門郡吧,這兩仗打得這麽慘,我倆也沒臉留在這裏……”
這話說得在場的諸將皆笑了起來。
隨即,魏將司馬安開口道:“若是諸位不介意的話,某倒是想跟那李睦過過招……”
話音未落,秦將長信侯王戩笑著說道:“司馬將軍不介意王戩插一腳吧?”說罷,他解釋道:“我覺得,武信侯若帶兵向北,動靜極大,相信瞞不過那李睦的耳目,因此我覺得,李睦可能也會將防守重心向北遷移。……這兩日,我也看過這邊的地形圖,發現藺陽、離石往北,以平原地形居多,相信到時候我軍會在那邊的平原與雁門軍接觸,到時候,王某麾下鐵鷹銳騎,可以助司馬將軍一臂之力。”
司馬安聞言看了一眼長信侯王戩,心中亦有種莫名的感觸。
畢竟想當年在「秦魏三川戰役」中,魏將司馬安與秦將王戩,那可是在戰場激烈碰撞過的勁敵,甚至於當時,司馬安還一度被王戩切斷了歸路,當然,最終,王戩還是敗在麾下的騎兵過少,難以招架司馬安與魏公子潤兩方的前後夾擊。
曾經的勁敵變成了可靠的友軍,司馬安說不出是種什麽感受,但不可否認的是,王戩的加入,使得司馬安心中更有底氣,去挑戰李睦他那隱隱是中原第一擅戰名將的頭銜。
當日在經過商議後,秦武信侯公孫起與魏臨洮君魏忌,將秦魏兩軍分成兩支,不分主力軍或協從軍,隻是一支前往雁門郡,一支留在此地拖延李睦。
其中,魏將司馬安、秦將王戩、張瑭等幾人選擇留在此地,繼續與李睦過招,或者說拖延李睦,而其餘秦魏聯軍的將領,則在武信侯公孫起以及臨洮君魏忌的率領下,揮軍北上,企圖攻占防守力量空虛的雁門郡。
而與此同時,在藺陽的城守府內,再次小勝秦魏聯軍的雁門守李睦,正在書房內對照著一份當地的地略圖,聚精會神地思索著秦魏聯軍接下來的戰略意圖。
不知過了多久,書房傳來篤篤篤的叩門聲。
李睦皺了皺眉,也未抬頭,依舊目視著地圖,隨口問道:“誰在外麵?”
話音剛落,屋外便傳來了一個年輕少年的聲音:“父帥,是孩兒。”
李睦遂說道:“進來吧。”
話音剛落,便有一位身穿戎裝的少年人推開房門,邁步走了進來,在他身後,跟著一名端著托盤的士卒,木盤上隻有一碗飯、一碟菜以及幾塊肉。
見到那名士卒手中的托盤,李睦轉頭瞧了一眼窗外的天色,這才發現,外麵的天色已近黃昏,也就是說,他在書房內苦苦思索秦魏聯軍接下來的戰略,竟想了一個下午。
而此時,那名自稱「孩兒」的少年將領,已接過身後士卒手中的托盤,將其端到了李睦麵前的桌案上,關切地說道:“父帥,您從晌午回到城內後,便在屋內思考策略,孩兒以為,戰況固然重要,但您的身體亦極為重要……”
這名少年將領叫做「李瑻(kun)」,乃是李睦的長子,今年一十又九,頗具其父李睦之風,隻不過李睦教子極嚴,即便雁門軍的兵將對李瑻這位少將軍讚譽有加,但李睦仍不滿意,一心希望磨礪兒子,使這個兒子將來能夠接替他雁門守的職務,繼續為國家效力、為韓王效力。
對於自己兒子的孝心,李睦欣慰地點了點頭,遂拿起筷子端起碗,可就在他正準備動筷的時候,他忽然問道:“將士們吃過了麽?”
李瑻抱拳回道:“將士們正在用飯。”
李睦點點頭,隨即看著兒子又問道:“你呢?”
李瑻猶豫了一下,隨即搖頭說道:“孩兒正準備去用飯。”
聽聞此言,李睦麵帶微笑地說道:“留下跟我一道用飯吧。”說罷,他轉頭看向那名士卒,吩咐道:“再添一碗飯。”
“是!”那名士卒抱拳而退,片刻便將他們少將軍李瑻的碗筷拿了過來。
隨即,李睦、李瑻父子兒子就著那兩碟菜,默不作聲地將飯菜吃下,填飽了肚子。
用完飯後,李瑻本欲告退離開,但李睦叫住了他,說道:“瑻兒,對於秦魏聯軍,你有什麽看法麽?”
李瑻知道父親是在考驗自己,可問題是,他此時並沒有什麽會讓父親誇讚的見解,想了想,他隻是硬著頭皮說了一通,無非就是強調秦軍士卒的悍勇,認為他們不應當輕敵什麽的。
聽到這一番話,李睦頗有些失望地歎了口氣,輕聲問道:“僅僅如此?”
李瑻苦著臉,有些遲疑地點了點頭。
見此,李睦凝視了兒子幾眼,半響後忽然指點起來:“首日的戰事,明顯是秦軍輕敵了,小瞧了我方,因為首日,對方隻出動了一支農民兵,不可否認,這支秦國的農民兵相當悍勇,但再怎麽悍勇,這支軍隊的本質仍舊是農民兵,對於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老卒來說,這種連新兵都算不上的士卒,是幾乎沒有什麽威脅的。……而秦軍卻單單投入了這支農民兵,這意味著秦軍的將領托大了,希望通過一支農民兵來消耗我雁門軍。這是秦軍首日戰敗的根本原因。……今日的戰事,秦軍吸取了首仗的教訓,投入了一支正規軍,但由於我方有大河天險,在地利上占據優勢,因此,秦軍最終並沒有攻上河灘。但由此可以得知,秦軍的將領,已逐漸重視我雁門軍。”
“……”李瑻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見此,李睦接著說道:“方才這些話,其實應該是你自己應當想通的事,然而你毫無頭緒,這說明你臨戰仍欠缺一個大致的判斷。一名合格的將領,心中大致要有一個估測。我嚐聽說,魏公子潤經常親臨戰場、觀摩戰事,你覺得他單單隻是在等著那場仗分出勝敗麽?不,魏公子潤是在通過該場戰事敵軍的實力,以及敵軍將領的指揮、判斷,估算下一場戰事的勝算。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魏公子潤通過一場場的戰事摸透了敵人,故而他能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那麽如今為父問你,河對岸的秦魏聯軍,接下來會有什麽行動。”
聽聞此言,李瑻臉上的苦澀更濃了,撓撓頭想了半天,試探性說道:“大舉進攻?”
說罷,他見李睦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索性苦著臉幹脆承認道:“父帥,恕孩兒愚鈍,實在想不到。”
“……”李睦沉吟了片刻,隨即指點道:“瑻兒,熟讀兵法並不意味著就能打敗敵人。兵法的作用,在於讓你知曉,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敵軍很有可能會采取的行動,但不可照搬,因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敵將的判斷。就像這兩場戰事,首仗不用多說,隻是秦軍為了試探我雁門軍的大致實力,單單看他們隻投入一支農民兵,你就應該知道,首仗的勝敗,那些秦將並不看重。……但是今日的戰事卻很有意思,我不相信秦魏聯軍看不到我軍占據地利上的優勢,可秦軍還是投入了一支正規軍,攻打我軍,相信這其中,未嚐沒有一點意氣之爭的意思,也就是說,秦軍首仗輸得不服。可今日這場仗,秦軍也戰敗了,相信這足以讓他們開始重視地利,也就是說,秦魏聯軍很有可能放棄此地,另外開辟戰場,選擇一個對他們有利的地段,與我軍開戰,這是最明智的選擇,同樣也是為父目前最擔心的事。”
“孩兒受教了。”李瑻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此時,李睦又對李瑻說道:“瑻兒,並非為父苛刻。據為父所知,魏公子潤,一十四歲就能獨掌大軍,以弱勝強,擊敗進犯魏國的楚暘城君熊拓十六萬大軍,而你如今一十又九,為父希望你能承擔起男兒的責任,在這亂世中有一番作為,至少,有能力庇護一方的國民。”
“孩兒謹遵父帥教導。”
李瑻抱了抱拳,虛心接受。
隨即,父子二人便就這目前的戰況展開了討論,當然,主要是李睦在指點長子李瑻。
“……若我是秦魏聯軍的主帥,那麽眼下,就應該分兵。秦魏聯軍的優勢很大,三十萬人馬的絕對兵力優勢,保證了他們哪怕兵分兩路,亦能與我雁門軍全軍分庭抗衡。……那麽為父問你,若秦魏聯軍果真采取分兵的戰術,另外一支兵馬,將會前往何處?”
在聽了父帥先前許多見解後,李瑻心中對這場仗也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毫不猶豫地說道:“雁門!”
聽聞此言,李睦點了點頭:“不錯,雁門!……確切地說,雁門是一個大方向,事實上秦魏聯軍也可以攻打「婁煩關」,截斷「婁煩關」與「離石」的道路,迫使我軍隻能向東撤入太原。……若被秦魏聯軍逼到這種地步,雖我軍不至於有存亡之險,但我軍也無力回援雁門,可以說,是將雁門郡拱手想讓於秦魏聯軍。因此,藺陽、離石這邊雖有大河天險,但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我方將丟掉整個雁門郡。”
說到這裏,他召來一名親兵,吩咐道:“傳令下去,叫城內的百姓收拾行囊,向婁煩關遷移。再叫部署河岸的嚴奉將軍,密切關注河對岸秦魏聯軍的動靜,若發現秦魏聯軍向北調動,即刻沿河跟隨,堵截敵軍於上遊渡口,決不可叫秦魏聯軍切斷婁煩關,與藺陽、離石兩地的道路。”
“遵命!”親兵抱拳而退。
當日,李睦的副將嚴奉得到命令後,當即令士卒修建了幾座高達十丈有餘的瞭望塔,登高監視著河對岸秦魏聯軍的一舉一動。
當晚,監視秦魏聯軍的韓軍士卒發現,河對岸的秦魏聯軍,隱約有兵馬調動的動靜,急忙稟告副將嚴奉。
副將嚴奉在得知此事後,果斷點起一支精銳北上,準備部署於婁煩關的西南,防止秦魏聯軍於上遊悄然渡河後,截斷婁煩關與藺陽、離石兩地的聯係。
之後兩日,藺陽、離石、皋狼等幾座城池,平民們紛紛收拾行囊向北遷移。
期間,雁門軍亦有許多軍隊向被調離。
這麽大的舉動,當然瞞不過魏將司馬安與秦將王戩的眼睛,後者笑著說道:“這個李睦,簡直洞察先機啊,看樣子武信侯是沒辦法偷襲雁門了,倒是咱們,可以白撿河對岸的幾座城池。”說罷,他砸了咂嘴,麵色怏怏地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應該會是幾座空城了,搞不好李睦在撤軍時,還會一把火燒掉城內的房屋。”
八月初三,隨著部署在河對岸的最後一支韓軍撤離,司馬安與王戩便知道,河對岸的韓軍應該全部撤離了。
於是,他們便下令渡河,準備接收藺陽、離石、皋狼,作為日後進兵的後方據點。
藺陽,空城。
離石,空城。
可待等秦將張瑭率軍來到「皋狼」時,按理來說應該已撤到北方婁煩關的雁門守李睦,卻率領著不計其數的雁門騎兵,在皋狼東邊的矮丘背後殺了出來。
隻見當時李睦跨著坐騎,躍上一處土坡,揮手指向皋狼城外的秦軍,麵無表情地喝道:“殺!”
一聲令下,如潮水一般的雁門騎兵,從他兩側湧向秦軍。
看著那如潮水一般湧來的雁門騎兵,秦將張瑭目瞪口呆。
他完全沒有想到,明明已撤向北邊婁煩關的韓將李睦,居然使了一招回馬槍,趁他張瑭單獨領兵準備接收皋狼之際,從東邊的山坳裏殺了出來。
“敵襲!敵襲!”
張瑭扯著嗓子大喊,希望麾下的士卒盡快擺出防禦陣型,但遺憾的是,雁門騎兵的速度太快了,還未等秦軍做出反應,便衝到了秦軍麵前,仿佛水銀瀉地般,湧入了秦軍的陣列。
或許秦魏聯軍的諸將都認為雁門守李睦應該是一位非常擅長防守的將領,但事實上,李睦的進攻,遠比防守更犀利。
這是一位非常善於把握一切微小機會、為己方創造優勢的將領。
————以下正文————
七月三十日,在足足又做了四日的準備工作後,秦魏聯軍再次隔河對「藺陽」發起進攻。
這次出戰,乃是由秦將王齕指揮,並督率麾下的「戈盾」與「長戈」這兩支兵種。
「戈盾」,即戈盾兵,乃是秦國軍隊中的中堅力量,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這支兵種皆是秦軍中無法動搖的核心,在越是大規模的戰爭中,秦國越是會圍繞著「戈盾兵」來打。
而截至目前為止,秦國的戈盾兵除了在「秦魏函穀戰役」時,被魏公子潤用連弩外加弩兵的組合完全克製、且遭到近乎全軍覆沒的慘敗外,幾乎再也不曾吃過怎樣慘烈的敗仗。
而「長戈」,則是秦軍中專門用來衝擊敵軍陣型的兵種,他們的長兵器,能夠有效地克製敵軍步兵的嚴防戰術,隻是為了保證速度,這支兵種犧牲了部分防禦力,以至於在麵對飛矢類兵器時防禦能力很差。
秦軍的第二次攻勢,自然不會再像首日那樣亂糟糟的,隻見一隊隊秦軍士卒有條不紊地在河麵上搭建一座座浮橋,以至於浮橋的數量,仿佛要覆蓋這一片水域。
當日的戰爭,從上午辰時一直打到午時,整整進行的兩個時辰。
期間,秦軍士卒們展現出了他們悍不畏死的氣概,頂著韓軍弓矢的洗禮,一次又一次強行登陸對岸河灘。
遺憾的是,盡管秦軍兵將們已表現地這般悍勇,但依舊絲毫未曾動搖河對岸的雁門軍,以至於從始至終,秦軍都未能對韓軍造成真正的威脅。
待等到中午的時候,見戰況不容樂觀,秦將王齕皺著眉頭選擇了暫時撤退,以至於秦魏聯軍再次收獲了一場小敗。
在結束當日的戰事後,秦軍主帥武信侯公孫起找到了魏軍這邊的統帥臨洮君魏忌,兩人不約而同地認為,他們應當召開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會議,而不是像前幾日那樣,嘻嘻哈哈地就決定了進攻的次序。
由於吃了兩場敗仗,當諸將軍集聚帥帳時,氣氛一度顯得很凝重。
尤其是秦將王齕。
要知道,倘若說指揮首仗的秦將王陵,心底還不是很重視河對岸的雁門軍,那麽,王齕是絲毫沒有輕敵的,從一開始的黥麵軍壓陣,再到後麵正規軍搶時間搭建浮橋,王齕這邊的秦軍從始至終就是爭分奪秒,試圖使河對岸的雁門軍陷入顧此失彼的為難處境。
隻不過,河對岸的雁門軍久經戰陣,指揮的將領十分明白那支秦軍才是威脅最大的那支,始終沒有間斷對那些正在河麵上搭建浮橋的秦國正規軍的弓弩壓製,而韓軍的劍盾兵,在缺少己方弓弩支援的情況下,亦擋住了黥麵軍的進攻,使得秦軍的攻勢難以展開。
在大帳內的會議中,武信侯公孫起與臨洮君魏忌各自坐在東西兩邊坐席的首位,在環視了幾眼在場的諸將後,他麵帶淡淡微笑,說道:“諸位,兩場敗仗了。”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公孫起的心情還是比較輕鬆的,畢竟,雖說這兩場敗仗下來,他們秦軍損失了約六七千的士卒,若加上傷兵,傷亡可能達到一萬兩千餘左右,但是對於擁有二十萬兵卒的秦軍而言,這點損失並不算什麽,更何況那些陣亡的士卒中,有三分之二還是首日被韓軍射殺的黥麵軍——雖然秦國的黥麵很非常勇悍,但本質仍然還是臨戰征召的農民兵。
在聽聞武信侯公孫起的話後,王陵、王齕兩位秦將顯得有些尷尬,正要解釋,卻聽武信侯公孫起又說道:“這兩仗,我皆看在眼裏,不可否認,我大秦的軍隊在這場仗很吃虧,因為這段流域的河麵過寬,寬到連魏國的強弩都無法有效威脅到河對岸的韓軍,致使在我軍展開進攻時,我秦魏兩軍的弩兵們,難以有效支援進攻的士卒,而河對岸的韓軍,卻可以毫無顧忌地射殺河麵上正在渡河的我軍士卒。這是韓軍在地利上的優勢。……但反過來說,這未嚐不是我等在戰略上的失誤,試問,我方為何要選擇一個地利明顯對我軍不利的戰場,與韓軍開戰?”
說到這裏,他微微一笑,又說道:“是想看看被稱之為「北原十豪」之一的韓將李睦,究竟有幾分能耐,以及他麾下的軍隊,究竟有幾分能耐,對麽?”
聽聞此言,在場的諸將們有的環抱雙臂裝深沉,有的則伸手撓著下巴或者臉頰,似乎是有些尷尬。
其實就算是在裝深沉的秦將王戩與魏將司馬安,心中亦有相近的想法——若非是被王陵與王齕搶了頭籌,想來他們也想試試韓將李睦的能耐,不單單是因為李睦乃是「北原十豪」之一,更是因為,李睦是連魏公子潤都未能戰勝的對手。
試問,魏公子潤南征北戰十年,迄今為止,有幾人能在他麵前維持不敗?
楚國已故的壽陵君景舍是一個,韓國的雁門守李睦與北燕守樂弈是一個,除此之外還有誰?縱使是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也曾有過魏公子潤直接將其甩掉、直接長途奔襲秦國王都鹹陽的窘事。
這就變相地拔高了李睦、樂弈兩名韓將在中原的地位,或者說排名——雖然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玩意。
其實,相信在場的諸將都清楚,倘若他們各自發揮平日水準的能力,再加上三十萬大軍的絕對優勢,韓將李睦幾乎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既然明確得知這場仗必勝,那麽,在此之前,與那李睦交交手,了解一下自己與後者的差距,或者,若是有可能的話,取代李睦在中原的地位,這才是諸將的心中所想,畢竟在這個年代,有幾人能拒絕名望的誘惑呢?
而此時,武信侯公孫起麵色嚴肅地繼續說道:“……但我並不在乎,無論那李睦最終是被在座的列位手刃,亦或是死在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手中,我都不在乎。……我隻在乎勝利。”
頓了頓,他又說道:“前幾日,大庶長趙冉大人的話,相信諸位也聽到了,打敗韓將李睦,並非是秦魏聯軍此番的最終目的,我軍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是我大秦王婿趙潤殿下的意誌,是擊垮韓國,甚至是覆滅韓國,因此我想,我軍並無多少空閑在這裏陪那李睦玩耍,對麽?”
“……”
在座的諸將,在長短不一的思忖過後,陸續皆點了點頭。
見此,公孫起微微一笑,說道:“在座的諸位都同意我的說法,這當然是最好的,事實上,若是在座諸位當中有幾位仍想與那李睦過過招,我也有相應的對策。不過這樣最好。……既然如此,我方就兵分兩路,想跟李睦繼續過招的,留在此地,順便替我將李睦拖在這裏,至於像我一樣渴望勝利的將軍呢,不妨與我一同揮軍北上,攻打韓國的雁門郡,順便切斷李睦的歸路。……若到時候李睦走山路,向東邊的太原郡撤離,那是他的事,我隻要確保,我軍能拿下雁門郡。”
說到這裏,他轉頭對臨洮君魏忌示意道:“雁門郡的最終歸屬,你我眼下不必爭論,交給貴國與我國的公卿大臣,我等隻做身為將領的分內事。如何?”
臨洮君魏忌與韶虎、司馬安對視一眼,隨即笑著對公孫起說道:“武信侯所言極是,魏忌這邊毫無異議。”
“那就這麽決定了。”環視了一眼在場的諸位將領,公孫起笑著說道:“誰願意跟我以及臨洮君前往攻打雁門郡,或者說留著此地繼續與李睦過招,諸位都表個態吧。”
由於人多粥少,秦將王陵在跟王齕對視一眼後,聳聳肩說道:“我跟王齕,就跟隨武信侯前往雁門郡吧,這兩仗打得這麽慘,我倆也沒臉留在這裏……”
這話說得在場的諸將皆笑了起來。
隨即,魏將司馬安開口道:“若是諸位不介意的話,某倒是想跟那李睦過過招……”
話音未落,秦將長信侯王戩笑著說道:“司馬將軍不介意王戩插一腳吧?”說罷,他解釋道:“我覺得,武信侯若帶兵向北,動靜極大,相信瞞不過那李睦的耳目,因此我覺得,李睦可能也會將防守重心向北遷移。……這兩日,我也看過這邊的地形圖,發現藺陽、離石往北,以平原地形居多,相信到時候我軍會在那邊的平原與雁門軍接觸,到時候,王某麾下鐵鷹銳騎,可以助司馬將軍一臂之力。”
司馬安聞言看了一眼長信侯王戩,心中亦有種莫名的感觸。
畢竟想當年在「秦魏三川戰役」中,魏將司馬安與秦將王戩,那可是在戰場激烈碰撞過的勁敵,甚至於當時,司馬安還一度被王戩切斷了歸路,當然,最終,王戩還是敗在麾下的騎兵過少,難以招架司馬安與魏公子潤兩方的前後夾擊。
曾經的勁敵變成了可靠的友軍,司馬安說不出是種什麽感受,但不可否認的是,王戩的加入,使得司馬安心中更有底氣,去挑戰李睦他那隱隱是中原第一擅戰名將的頭銜。
當日在經過商議後,秦武信侯公孫起與魏臨洮君魏忌,將秦魏兩軍分成兩支,不分主力軍或協從軍,隻是一支前往雁門郡,一支留在此地拖延李睦。
其中,魏將司馬安、秦將王戩、張瑭等幾人選擇留在此地,繼續與李睦過招,或者說拖延李睦,而其餘秦魏聯軍的將領,則在武信侯公孫起以及臨洮君魏忌的率領下,揮軍北上,企圖攻占防守力量空虛的雁門郡。
而與此同時,在藺陽的城守府內,再次小勝秦魏聯軍的雁門守李睦,正在書房內對照著一份當地的地略圖,聚精會神地思索著秦魏聯軍接下來的戰略意圖。
不知過了多久,書房傳來篤篤篤的叩門聲。
李睦皺了皺眉,也未抬頭,依舊目視著地圖,隨口問道:“誰在外麵?”
話音剛落,屋外便傳來了一個年輕少年的聲音:“父帥,是孩兒。”
李睦遂說道:“進來吧。”
話音剛落,便有一位身穿戎裝的少年人推開房門,邁步走了進來,在他身後,跟著一名端著托盤的士卒,木盤上隻有一碗飯、一碟菜以及幾塊肉。
見到那名士卒手中的托盤,李睦轉頭瞧了一眼窗外的天色,這才發現,外麵的天色已近黃昏,也就是說,他在書房內苦苦思索秦魏聯軍接下來的戰略,竟想了一個下午。
而此時,那名自稱「孩兒」的少年將領,已接過身後士卒手中的托盤,將其端到了李睦麵前的桌案上,關切地說道:“父帥,您從晌午回到城內後,便在屋內思考策略,孩兒以為,戰況固然重要,但您的身體亦極為重要……”
這名少年將領叫做「李瑻(kun)」,乃是李睦的長子,今年一十又九,頗具其父李睦之風,隻不過李睦教子極嚴,即便雁門軍的兵將對李瑻這位少將軍讚譽有加,但李睦仍不滿意,一心希望磨礪兒子,使這個兒子將來能夠接替他雁門守的職務,繼續為國家效力、為韓王效力。
對於自己兒子的孝心,李睦欣慰地點了點頭,遂拿起筷子端起碗,可就在他正準備動筷的時候,他忽然問道:“將士們吃過了麽?”
李瑻抱拳回道:“將士們正在用飯。”
李睦點點頭,隨即看著兒子又問道:“你呢?”
李瑻猶豫了一下,隨即搖頭說道:“孩兒正準備去用飯。”
聽聞此言,李睦麵帶微笑地說道:“留下跟我一道用飯吧。”說罷,他轉頭看向那名士卒,吩咐道:“再添一碗飯。”
“是!”那名士卒抱拳而退,片刻便將他們少將軍李瑻的碗筷拿了過來。
隨即,李睦、李瑻父子兒子就著那兩碟菜,默不作聲地將飯菜吃下,填飽了肚子。
用完飯後,李瑻本欲告退離開,但李睦叫住了他,說道:“瑻兒,對於秦魏聯軍,你有什麽看法麽?”
李瑻知道父親是在考驗自己,可問題是,他此時並沒有什麽會讓父親誇讚的見解,想了想,他隻是硬著頭皮說了一通,無非就是強調秦軍士卒的悍勇,認為他們不應當輕敵什麽的。
聽到這一番話,李睦頗有些失望地歎了口氣,輕聲問道:“僅僅如此?”
李瑻苦著臉,有些遲疑地點了點頭。
見此,李睦凝視了兒子幾眼,半響後忽然指點起來:“首日的戰事,明顯是秦軍輕敵了,小瞧了我方,因為首日,對方隻出動了一支農民兵,不可否認,這支秦國的農民兵相當悍勇,但再怎麽悍勇,這支軍隊的本質仍舊是農民兵,對於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老卒來說,這種連新兵都算不上的士卒,是幾乎沒有什麽威脅的。……而秦軍卻單單投入了這支農民兵,這意味著秦軍的將領托大了,希望通過一支農民兵來消耗我雁門軍。這是秦軍首日戰敗的根本原因。……今日的戰事,秦軍吸取了首仗的教訓,投入了一支正規軍,但由於我方有大河天險,在地利上占據優勢,因此,秦軍最終並沒有攻上河灘。但由此可以得知,秦軍的將領,已逐漸重視我雁門軍。”
“……”李瑻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見此,李睦接著說道:“方才這些話,其實應該是你自己應當想通的事,然而你毫無頭緒,這說明你臨戰仍欠缺一個大致的判斷。一名合格的將領,心中大致要有一個估測。我嚐聽說,魏公子潤經常親臨戰場、觀摩戰事,你覺得他單單隻是在等著那場仗分出勝敗麽?不,魏公子潤是在通過該場戰事敵軍的實力,以及敵軍將領的指揮、判斷,估算下一場戰事的勝算。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魏公子潤通過一場場的戰事摸透了敵人,故而他能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那麽如今為父問你,河對岸的秦魏聯軍,接下來會有什麽行動。”
聽聞此言,李瑻臉上的苦澀更濃了,撓撓頭想了半天,試探性說道:“大舉進攻?”
說罷,他見李睦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索性苦著臉幹脆承認道:“父帥,恕孩兒愚鈍,實在想不到。”
“……”李睦沉吟了片刻,隨即指點道:“瑻兒,熟讀兵法並不意味著就能打敗敵人。兵法的作用,在於讓你知曉,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敵軍很有可能會采取的行動,但不可照搬,因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敵將的判斷。就像這兩場戰事,首仗不用多說,隻是秦軍為了試探我雁門軍的大致實力,單單看他們隻投入一支農民兵,你就應該知道,首仗的勝敗,那些秦將並不看重。……但是今日的戰事卻很有意思,我不相信秦魏聯軍看不到我軍占據地利上的優勢,可秦軍還是投入了一支正規軍,攻打我軍,相信這其中,未嚐沒有一點意氣之爭的意思,也就是說,秦軍首仗輸得不服。可今日這場仗,秦軍也戰敗了,相信這足以讓他們開始重視地利,也就是說,秦魏聯軍很有可能放棄此地,另外開辟戰場,選擇一個對他們有利的地段,與我軍開戰,這是最明智的選擇,同樣也是為父目前最擔心的事。”
“孩兒受教了。”李瑻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此時,李睦又對李瑻說道:“瑻兒,並非為父苛刻。據為父所知,魏公子潤,一十四歲就能獨掌大軍,以弱勝強,擊敗進犯魏國的楚暘城君熊拓十六萬大軍,而你如今一十又九,為父希望你能承擔起男兒的責任,在這亂世中有一番作為,至少,有能力庇護一方的國民。”
“孩兒謹遵父帥教導。”
李瑻抱了抱拳,虛心接受。
隨即,父子二人便就這目前的戰況展開了討論,當然,主要是李睦在指點長子李瑻。
“……若我是秦魏聯軍的主帥,那麽眼下,就應該分兵。秦魏聯軍的優勢很大,三十萬人馬的絕對兵力優勢,保證了他們哪怕兵分兩路,亦能與我雁門軍全軍分庭抗衡。……那麽為父問你,若秦魏聯軍果真采取分兵的戰術,另外一支兵馬,將會前往何處?”
在聽了父帥先前許多見解後,李瑻心中對這場仗也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毫不猶豫地說道:“雁門!”
聽聞此言,李睦點了點頭:“不錯,雁門!……確切地說,雁門是一個大方向,事實上秦魏聯軍也可以攻打「婁煩關」,截斷「婁煩關」與「離石」的道路,迫使我軍隻能向東撤入太原。……若被秦魏聯軍逼到這種地步,雖我軍不至於有存亡之險,但我軍也無力回援雁門,可以說,是將雁門郡拱手想讓於秦魏聯軍。因此,藺陽、離石這邊雖有大河天險,但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我方將丟掉整個雁門郡。”
說到這裏,他召來一名親兵,吩咐道:“傳令下去,叫城內的百姓收拾行囊,向婁煩關遷移。再叫部署河岸的嚴奉將軍,密切關注河對岸秦魏聯軍的動靜,若發現秦魏聯軍向北調動,即刻沿河跟隨,堵截敵軍於上遊渡口,決不可叫秦魏聯軍切斷婁煩關,與藺陽、離石兩地的道路。”
“遵命!”親兵抱拳而退。
當日,李睦的副將嚴奉得到命令後,當即令士卒修建了幾座高達十丈有餘的瞭望塔,登高監視著河對岸秦魏聯軍的一舉一動。
當晚,監視秦魏聯軍的韓軍士卒發現,河對岸的秦魏聯軍,隱約有兵馬調動的動靜,急忙稟告副將嚴奉。
副將嚴奉在得知此事後,果斷點起一支精銳北上,準備部署於婁煩關的西南,防止秦魏聯軍於上遊悄然渡河後,截斷婁煩關與藺陽、離石兩地的聯係。
之後兩日,藺陽、離石、皋狼等幾座城池,平民們紛紛收拾行囊向北遷移。
期間,雁門軍亦有許多軍隊向被調離。
這麽大的舉動,當然瞞不過魏將司馬安與秦將王戩的眼睛,後者笑著說道:“這個李睦,簡直洞察先機啊,看樣子武信侯是沒辦法偷襲雁門了,倒是咱們,可以白撿河對岸的幾座城池。”說罷,他砸了咂嘴,麵色怏怏地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應該會是幾座空城了,搞不好李睦在撤軍時,還會一把火燒掉城內的房屋。”
八月初三,隨著部署在河對岸的最後一支韓軍撤離,司馬安與王戩便知道,河對岸的韓軍應該全部撤離了。
於是,他們便下令渡河,準備接收藺陽、離石、皋狼,作為日後進兵的後方據點。
藺陽,空城。
離石,空城。
可待等秦將張瑭率軍來到「皋狼」時,按理來說應該已撤到北方婁煩關的雁門守李睦,卻率領著不計其數的雁門騎兵,在皋狼東邊的矮丘背後殺了出來。
隻見當時李睦跨著坐騎,躍上一處土坡,揮手指向皋狼城外的秦軍,麵無表情地喝道:“殺!”
一聲令下,如潮水一般的雁門騎兵,從他兩側湧向秦軍。
看著那如潮水一般湧來的雁門騎兵,秦將張瑭目瞪口呆。
他完全沒有想到,明明已撤向北邊婁煩關的韓將李睦,居然使了一招回馬槍,趁他張瑭單獨領兵準備接收皋狼之際,從東邊的山坳裏殺了出來。
“敵襲!敵襲!”
張瑭扯著嗓子大喊,希望麾下的士卒盡快擺出防禦陣型,但遺憾的是,雁門騎兵的速度太快了,還未等秦軍做出反應,便衝到了秦軍麵前,仿佛水銀瀉地般,湧入了秦軍的陣列。
或許秦魏聯軍的諸將都認為雁門守李睦應該是一位非常擅長防守的將領,但事實上,李睦的進攻,遠比防守更犀利。
這是一位非常善於把握一切微小機會、為己方創造優勢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