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來的信使加鞭快馬,恨得**的馬多長上個幾條腿不可,若不然要是誤了身上背著的消息,怕是怎麽死都不知道。
誰讓這送的是八百裏加急,還是催命的東西,如若不按時送到南京的六部,他這麽個小小的驛卒,千八百個也不夠挨砍頭的。
等到人到了南京城,自然是第一個把這燙手山芋扔給了眾位大人,然後二話不說就跑,實在是這份東西太重了,重到雖然是八百裏加急,但除了南邊之外,整個大明北麵都知道這麽回事,也隻有這麽回事值得這等興師動眾,動用八百裏加急!
於是這份從京城來的東西就遞交給了各位南京城裏的大人們,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守備勳臣張拱薇等諸位大人各有一份。
翌日,韓讚周隨即找來張拱薇以及其他各位大人,韓讚周麵色肅穆,拿著的那封蠟封的信箋的手還是止不住有些拿不穩,裏麵的消息,實在太駭人聽聞了。
過了良久,韓讚周這才歎了一口氣。
“諸位,北麵的韃子,稱帝了。”
張拱薇是守備勳臣,地位本就不比韓讚周低,自然也早些時候知道了這個消息,隻是微抿了一口茶,掩飾住了自己的神色,可其他人就沒有那消息來源了,甚至於,他們還沉浸在反賊被一敗再敗的美夢裏。
這個消息,徹徹底底的告訴他們,從今以後,這天,就不是大明的了,或者說,再也不是大明一家的了,這皇帝,也除了當今剩下,關外還有一個了。
“韃子可恨,還請韓大人給陛下上份奏章,請兵出關剿滅這等謀反之輩!”等會過來,眾人皆是一臉激憤,天不可有二日,又怎能再多一國來?這可不比那等擅自稱帝的反賊能比的。
聽著底下的附和聲陣陣,韓讚周的臉色這才微微好看了一些,擺了擺手,道:
“諸位大人皆是大明之忠臣,隻是出關之事莫要再提,自有陛下一人決斷,隻是聽說那關外的韃子如今偽譖帝號,如今怕是最近要攻打我大明邊境,到時候怕又不得安寧。”
“韓大人多慮了。”一邊一直不說話的張拱薇放下了茶,笑著恭聲道:“我大明有文臣武將無數,這關外的韃子,也隻是個時日問題而已。”
“若真是如此,那是最好。”韓讚周點點頭應道,既然張拱薇給他麵子應承了他的話,自然韓讚周也不會駁了張拱薇這個南京守備勳臣的麵子,畢竟,守備太監雖然是南京百官中的首位,但勳臣在這南京城裏也是一樣少不了的,誰都缺不了誰。
“陛下對此事心有不已,聽說已有時日茶飯不思了,朝廷中聽說陛下有意向天請罪。”韓讚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剛剛還淡漠清風的模樣,下一句就是驚人之語。
這下不但是諸多的勳貴大臣,就連一直以平和的態度對待的守備勳臣張拱薇都麵色一變。
這個消息,怕是比前一個還要嚇人啊,畢竟,前一個離著南京太遠了,韃子幾次入關,可沒一次打到過大明的腹地,最多也就在京城附近溜達幾圈,危害對於南京的諸位官員來說,還沒有前陣子的流民反賊來的大,可要是崇禎除了什麽事,他們可都是臣子啊,怎麽可能不受點牽連。
“韓大人此話當真?”張拱薇低聲問道。
“自然當真。”韓讚周點了點頭,應道:“本官乃是京城中的好友傳來的消息,跟本官一樣,都是陛下的近臣。”
韓讚周的這話既是說消息是大小太監傳過來的,畢竟,近臣這東西,除了太監,滿朝文武百官都對不上號。
張拱薇不僅有些罵娘,那些個給他傳消息的同僚,怎麽連能得到的消息的都是殘缺不全的,若不然也不會在此時被韓讚周擺了一道了,這不就明白著告訴別人,皇上對比起勳貴,可是更寵幸太監的,雖然事實也是如此,誰讓當今的皇上是個多疑的性子,對誰都不是太信任。
“張大人可有疑慮?”韓讚周看著張拱薇的神色不定,麵色如常的問道。
好在張拱薇也混跡了幾十年的官場,雖然今日的消息一波三折,沒一個是好的,但也至少承受得住。
“尚好,尚好,隻是還請韓大人與我一起上書朝廷,請陛下萬莫那般自責才對。”
“那是自然。”韓讚周微微的點頭道,隨即調過頭去與眾人道:“還請諸位大人與我和張大人一起給京城上到奏章了。”
“當然,當然。”一眾南京六部的大小官員,禦史齊聲附和:“為陛下分憂,實乃我等為人臣子的福分。”
眾位忐忑不安的各部官員咬著耳朵商議了一會,這才各自告辭,那些個心中忐忑的不算,光是前一個消息就已經夠嚇人了,韃子稱帝,建國號‘大清’,以用於和大明相區別,而且幹脆連尊號都上的,這若是韃子自己給自己上的也就罷了,偏偏給建奴韃子上尊號的是大明往日的的藩屬,蒙古人,舊日裏大明的難兄難弟。
這可就是一個巴掌拍的響,拍的都是大明和崇禎的臉,也怪不得陛下想要向天請罪。
等著眾人告辭後,大廳裏隻剩下韓讚周和張拱薇,他們二人,一個是南京守備太監,一個是南京守備勳臣,這兩個人,一個坐鎮著大明的半壁江山,一個好歹也是南京城裏大小勳貴臣子的代表。
平日裏不大不小的齷齪總歸是有的,畢竟,勳貴和太監,從大明開國就沒對盤過,好在不管是韓讚周和張拱薇,平日裏都知道分寸,知道什麽時候該鬧,什麽時候該好,至少這個時候得抱成一個團,這可是風口浪尖上,要是一不小心有個舉止失措,弄個罪名挨上一刀也有可能。
畢竟,這天有二日了啊。
“張大人,您這,難不成還要在老奴這喝上幾杯?”韓讚周是在他的家中招來的眾人,眼看張拱薇不走,笑著道。
“豈敢大人韓大人。”張拱薇可知道這個老太監要是想存心隱瞞,別說他留下來問,就是開口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時候反而看起來是有些眉目。
“韓大人,下官是想問,皇上這自責不已,難不成是朝廷目前會有什麽舉動不成?”張拱薇道。
韓讚周是守備太監,整個大明的陪都南京在沒有聖旨的時候,都是由守備太監說了算,張拱薇雖然是勳貴之後,如今的勳臣之首,但也不得不自稱下官。
韓讚周連忙擺了擺手。
“張大人您誤會了。”韓讚周遲疑了一番,這才繼續道:“怕是張大人您也知道,陛下如今傷心欲絕,這既然有心要向老天請罪,隻怕得那麽做了。”
“怎麽做?”張拱薇迫不及待的問了一句,然後眼見韓讚周隻是一臉的高深莫測,竟然不吐露出半個字,隻是神色間的幾分意思,張拱薇豈能看不明白?
“陛下要下罪己……”
“還請張大人噤聲,噓。”韓讚周連忙打斷張拱薇的話。
“張大人,此事在南京城裏隻有你我二人知曉,怕從京城裏傳來消息耗費了這麽一陣子時間,那陛下的所為,應當就是這幾日的事情。”
“陛下糊塗啊。”張拱薇猶疑了半天,這才歎了一口氣:“這等詔書一下,不是罪也是罪了,到底是誰的主意,誤了皇上。”
張拱薇雖然這麽說,但也心知這恐怕還真不是任何人的主意,畢竟,這事太大了,向天請罪啊,還是帝王之尊,任何人都不敢說這種話,除非他想被全天下的人給弄死,牽連太廣,實不可能。
“張大人,這也是無奈之舉,我等為人臣子的,隻能盡心盡力就是。”韓讚周敷衍了幾句,張拱薇這才注意到自己問的不恰當,或者說,換個說法,是他急了,概是因為這真下了罪己詔,壞的地方比好得多。
張拱薇又問了一句,眼看韓讚周皆是敷衍了事,想來也挖不出什麽了,這才起身告辭。
“那韓大人,下官先告辭了,回頭寫好奏章給韓大人送來,到時候一起給京城送去。”
“還是及早為好。”韓讚周心照不宣的道,既然雙方形成了短暫的同盟,有人和他一起上奏章自然是好事,拉著整個南京這座大明的陪都,別的不敢說,至少就這京城裏的高官們也得抖上一抖。
至於上奏章幹什麽?這個時候給朝廷上奏章自然是遲了,往返一趟至少得花上半個月,若是陛下已經有了打算,怕是月餘間就會辦了,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就是奏章遞上去,那也遲了,隻是這機會依然不能放過,至少,能有一點是一點,不是麽?
等著張拱薇離開後,韓讚周這才鬆了口氣,雖然他是個太監,而且,還是個帶點貪財的太監,除了不好色,一個大太監該有的他都有了,比如戀權,又比如仗勢欺人這等事都幹的不少,可惟獨對大明的忠心上,韓讚周自認比起那些勳貴臣子們分毫不差,而且,更區別於這些已經腦子僵化的勳貴們不同的是,韓讚周是個聰明人,從頭到尾他都沒看得起過那些抱成團的勳貴,也就一個張拱薇還明白點事理,但也僅此而已。
“陛下,真是糊塗一時啊。”韓讚周拿起那封信箋,忍不住的歎了口氣,這事,也不知哪天才能平息下去。
等隔了幾天,南京城裏的眾位大小官員們無不齊聚一堂,南京六部再加留守的官員上百人,這人數雖然隻是京城六部裏的數分之一,畢竟南京不比京城,那是大明的都城,南京,也就是一個陪都而已。
大夥來著就一個目的,找個主心骨的,這回不分什麽勳貴還是學子都一股腦的跑上了門,韓讚周是閹宦又怎麽樣,至少南京城裏能拿得上主意的人,除了一個韓讚周,別的誰都沒有,所以這才又所有人指望著韓讚周能出來做主,那就是給陛下上奏,收回成命,罪己詔這等事,千萬不能做。
韓讚周當日把消息假作告知張拱薇,實則就是要張拱薇聯係南京城裏的百官一起,這一來是大了聲勢,二來,這事也不得不做。
所以等著眾人一起寫了奏章,都是由韓讚周簽字印章,送給禦史們潤筆一番,百多分奏章一起快馬加鞭的往京城裏送。
不過不出意外的是,他們確實是送遲了,因為早在兩天前的五月初十,崇禎就下了罪己詔,也是大明第二位下罪己詔的皇帝。
第一位是明武宗正德,這是大明最‘荒唐’的皇帝,沒有之一,荒唐要打個引號,因為這位皇帝僅僅是好玩,好熱鬧,喜好的都是新奇,而不是荒**無道,所以那罪己詔也隻多是敷衍臣子了事。
而崇禎的罪己詔不同,是實打實的罪己詔。
全文如下:
“朕仰承天道,俯禦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隻因官貪吏狡,年歲凶荒,致饑寒所迫,甘作非為。一二無知,漸至脅從遂眾。
數年來亡辜被僇,不知其幾。朕痛心惻念,寢令靡寧。目今在豫者已困饑深山,在陝者零星竄伏。行將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難分,雖指示生路,猶恐各官舉行未善,若輩猜懼多端,或疑將領計誘殺降,或疑有司分別看待,或慮日後奸棍詐害,或慮目下生業銷亡。
種種深情,良可矜憫,為此再頒赦書,遣官馳諭,各撫按大書榜示,從俗開導。如在悔罪投誠,棄邪歸正,即稱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本地編入保甲。在各省分起護歸,各安井裏之樂,永消反側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難民收複多寡安插得所為殿最,違者指參重治。其或才力出眾,願向督理軍前奏用者,聽其圖功自見。一體敘錄;如怙終不悛,即合國夾剿,務盡絕根株,無滋餘孽。撫順剿逆,朝廷法實無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詔布遐邇,鹹使聞知。“
意思就是,我崇禎有罪,百姓無罪,但罪最大的不是我崇禎,而是那些貪贓枉法的文武百官和一年勝過一年的大災,那是國之不幸,至於反賊越來越多,正在剿滅,不想再反的歡迎反正,總之就是這些繁瑣的話,但這就是一位帝王的罪己詔。
沒人喜歡認錯,即使錯了的死不承認的都大有人在,更別提皇帝之尊,天下之主,能夠坦言認錯縱然是威嚴盡失,但也讓人不得不佩服。
於是以韓讚周、張拱薇等勳貴臣子為首的南京六部文武百官給朝廷上了奏章,就等著崇禎的回複,至於廬州府送來的捷報,入了韓讚周的眼,然後就給放在了一邊,這事要擺在往常,能殺敗幾百名流寇,俘獲上千人,這也是場大勝,雖然也隻是些殘兵敗將而已,但擺在此時,誰也顧不上這等事。
直到到了六月中旬,眾人才等到了姍姍來遲的崇禎的回信,不過這封回信卻讓所有人看了都掩麵而去,概是因為這份回信一樣是罪己詔,顯然,這就是大白於天下的那封。
沒攔得住,韓讚周歎了口氣,這上天注定的事,還怎麽攔?隻是這本就有了心理準備,畢竟是陛下打定的主意,就是到時候滿南京的六部文武的上奏到了,也休想攔住。
與這封罪己詔一塊到南京城的,還有一份新鮮出爐的邸報。
這份邸報裏隻說了一件事,那就是,韃子又入關了!不同的是,這次入關的韃子打的不再是往年大金國的名頭,而是‘大清’,一天二日裏的第二個日!用的也不再是朝廷的年份,雖然以前也沒用過,不顧這次而是‘大清’自己的年份,崇德元年。
五月底,已登基為‘寬溫仁聖皇帝’的皇太極下令新上任的多羅武英郡王,也就是之前的阿濟格領軍十萬攻明。
這十萬裏,水分一半,五萬裏還有三萬多人的女真漢軍和蒙古人,剩下的一萬多才是女真八旗,可就這麽點人,接連攻破了喜峰口、獨石口、大明的巡關禦史王肇坤戰死,明軍隻得退守昌平,以圖自保。
不過,這些和南京城裏的六部百官沒多大關係,離得太遠了,雖然一樣是大明,可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與其擔心那個,還不如擔心反賊會不會去而複返,畢竟按著往年來看,韃子一入關,反賊就得複起,到時候若是再來個反賊大軍直指江南,盧督撫整個大明也就隻有一個而已。
怎麽辦?於是在看了這份邸報之後,包括韓讚周在內的南京兵部的尚書、侍郎、給事中們開始想辦法,如果反賊複起了,這說不定就要從新以年前的路線打回來。
給原先的各路總兵知會讓其嚴加防範是少不了的,但那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作用太小。
這時候才有人想起廬州府前陣子送來的那份報捷的戰報,相比之前的時間,這封報捷的文書已經送來了一個多月,而南京兵部卻是別提賞格,就是一句好話都沒送過去,本來就打算拖上一陣子把這支京城當麻煩甩掉的東江鎮客軍遣返回去,那時候自然不會在意,現在眾人才發現,有了一萬多的兵卒守在廬州府雖然不太頂用,但這畢竟這是個保障!
誰讓這送的是八百裏加急,還是催命的東西,如若不按時送到南京的六部,他這麽個小小的驛卒,千八百個也不夠挨砍頭的。
等到人到了南京城,自然是第一個把這燙手山芋扔給了眾位大人,然後二話不說就跑,實在是這份東西太重了,重到雖然是八百裏加急,但除了南邊之外,整個大明北麵都知道這麽回事,也隻有這麽回事值得這等興師動眾,動用八百裏加急!
於是這份從京城來的東西就遞交給了各位南京城裏的大人們,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守備勳臣張拱薇等諸位大人各有一份。
翌日,韓讚周隨即找來張拱薇以及其他各位大人,韓讚周麵色肅穆,拿著的那封蠟封的信箋的手還是止不住有些拿不穩,裏麵的消息,實在太駭人聽聞了。
過了良久,韓讚周這才歎了一口氣。
“諸位,北麵的韃子,稱帝了。”
張拱薇是守備勳臣,地位本就不比韓讚周低,自然也早些時候知道了這個消息,隻是微抿了一口茶,掩飾住了自己的神色,可其他人就沒有那消息來源了,甚至於,他們還沉浸在反賊被一敗再敗的美夢裏。
這個消息,徹徹底底的告訴他們,從今以後,這天,就不是大明的了,或者說,再也不是大明一家的了,這皇帝,也除了當今剩下,關外還有一個了。
“韃子可恨,還請韓大人給陛下上份奏章,請兵出關剿滅這等謀反之輩!”等會過來,眾人皆是一臉激憤,天不可有二日,又怎能再多一國來?這可不比那等擅自稱帝的反賊能比的。
聽著底下的附和聲陣陣,韓讚周的臉色這才微微好看了一些,擺了擺手,道:
“諸位大人皆是大明之忠臣,隻是出關之事莫要再提,自有陛下一人決斷,隻是聽說那關外的韃子如今偽譖帝號,如今怕是最近要攻打我大明邊境,到時候怕又不得安寧。”
“韓大人多慮了。”一邊一直不說話的張拱薇放下了茶,笑著恭聲道:“我大明有文臣武將無數,這關外的韃子,也隻是個時日問題而已。”
“若真是如此,那是最好。”韓讚周點點頭應道,既然張拱薇給他麵子應承了他的話,自然韓讚周也不會駁了張拱薇這個南京守備勳臣的麵子,畢竟,守備太監雖然是南京百官中的首位,但勳臣在這南京城裏也是一樣少不了的,誰都缺不了誰。
“陛下對此事心有不已,聽說已有時日茶飯不思了,朝廷中聽說陛下有意向天請罪。”韓讚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剛剛還淡漠清風的模樣,下一句就是驚人之語。
這下不但是諸多的勳貴大臣,就連一直以平和的態度對待的守備勳臣張拱薇都麵色一變。
這個消息,怕是比前一個還要嚇人啊,畢竟,前一個離著南京太遠了,韃子幾次入關,可沒一次打到過大明的腹地,最多也就在京城附近溜達幾圈,危害對於南京的諸位官員來說,還沒有前陣子的流民反賊來的大,可要是崇禎除了什麽事,他們可都是臣子啊,怎麽可能不受點牽連。
“韓大人此話當真?”張拱薇低聲問道。
“自然當真。”韓讚周點了點頭,應道:“本官乃是京城中的好友傳來的消息,跟本官一樣,都是陛下的近臣。”
韓讚周的這話既是說消息是大小太監傳過來的,畢竟,近臣這東西,除了太監,滿朝文武百官都對不上號。
張拱薇不僅有些罵娘,那些個給他傳消息的同僚,怎麽連能得到的消息的都是殘缺不全的,若不然也不會在此時被韓讚周擺了一道了,這不就明白著告訴別人,皇上對比起勳貴,可是更寵幸太監的,雖然事實也是如此,誰讓當今的皇上是個多疑的性子,對誰都不是太信任。
“張大人可有疑慮?”韓讚周看著張拱薇的神色不定,麵色如常的問道。
好在張拱薇也混跡了幾十年的官場,雖然今日的消息一波三折,沒一個是好的,但也至少承受得住。
“尚好,尚好,隻是還請韓大人與我一起上書朝廷,請陛下萬莫那般自責才對。”
“那是自然。”韓讚周微微的點頭道,隨即調過頭去與眾人道:“還請諸位大人與我和張大人一起給京城上到奏章了。”
“當然,當然。”一眾南京六部的大小官員,禦史齊聲附和:“為陛下分憂,實乃我等為人臣子的福分。”
眾位忐忑不安的各部官員咬著耳朵商議了一會,這才各自告辭,那些個心中忐忑的不算,光是前一個消息就已經夠嚇人了,韃子稱帝,建國號‘大清’,以用於和大明相區別,而且幹脆連尊號都上的,這若是韃子自己給自己上的也就罷了,偏偏給建奴韃子上尊號的是大明往日的的藩屬,蒙古人,舊日裏大明的難兄難弟。
這可就是一個巴掌拍的響,拍的都是大明和崇禎的臉,也怪不得陛下想要向天請罪。
等著眾人告辭後,大廳裏隻剩下韓讚周和張拱薇,他們二人,一個是南京守備太監,一個是南京守備勳臣,這兩個人,一個坐鎮著大明的半壁江山,一個好歹也是南京城裏大小勳貴臣子的代表。
平日裏不大不小的齷齪總歸是有的,畢竟,勳貴和太監,從大明開國就沒對盤過,好在不管是韓讚周和張拱薇,平日裏都知道分寸,知道什麽時候該鬧,什麽時候該好,至少這個時候得抱成一個團,這可是風口浪尖上,要是一不小心有個舉止失措,弄個罪名挨上一刀也有可能。
畢竟,這天有二日了啊。
“張大人,您這,難不成還要在老奴這喝上幾杯?”韓讚周是在他的家中招來的眾人,眼看張拱薇不走,笑著道。
“豈敢大人韓大人。”張拱薇可知道這個老太監要是想存心隱瞞,別說他留下來問,就是開口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時候反而看起來是有些眉目。
“韓大人,下官是想問,皇上這自責不已,難不成是朝廷目前會有什麽舉動不成?”張拱薇道。
韓讚周是守備太監,整個大明的陪都南京在沒有聖旨的時候,都是由守備太監說了算,張拱薇雖然是勳貴之後,如今的勳臣之首,但也不得不自稱下官。
韓讚周連忙擺了擺手。
“張大人您誤會了。”韓讚周遲疑了一番,這才繼續道:“怕是張大人您也知道,陛下如今傷心欲絕,這既然有心要向老天請罪,隻怕得那麽做了。”
“怎麽做?”張拱薇迫不及待的問了一句,然後眼見韓讚周隻是一臉的高深莫測,竟然不吐露出半個字,隻是神色間的幾分意思,張拱薇豈能看不明白?
“陛下要下罪己……”
“還請張大人噤聲,噓。”韓讚周連忙打斷張拱薇的話。
“張大人,此事在南京城裏隻有你我二人知曉,怕從京城裏傳來消息耗費了這麽一陣子時間,那陛下的所為,應當就是這幾日的事情。”
“陛下糊塗啊。”張拱薇猶疑了半天,這才歎了一口氣:“這等詔書一下,不是罪也是罪了,到底是誰的主意,誤了皇上。”
張拱薇雖然這麽說,但也心知這恐怕還真不是任何人的主意,畢竟,這事太大了,向天請罪啊,還是帝王之尊,任何人都不敢說這種話,除非他想被全天下的人給弄死,牽連太廣,實不可能。
“張大人,這也是無奈之舉,我等為人臣子的,隻能盡心盡力就是。”韓讚周敷衍了幾句,張拱薇這才注意到自己問的不恰當,或者說,換個說法,是他急了,概是因為這真下了罪己詔,壞的地方比好得多。
張拱薇又問了一句,眼看韓讚周皆是敷衍了事,想來也挖不出什麽了,這才起身告辭。
“那韓大人,下官先告辭了,回頭寫好奏章給韓大人送來,到時候一起給京城送去。”
“還是及早為好。”韓讚周心照不宣的道,既然雙方形成了短暫的同盟,有人和他一起上奏章自然是好事,拉著整個南京這座大明的陪都,別的不敢說,至少就這京城裏的高官們也得抖上一抖。
至於上奏章幹什麽?這個時候給朝廷上奏章自然是遲了,往返一趟至少得花上半個月,若是陛下已經有了打算,怕是月餘間就會辦了,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就是奏章遞上去,那也遲了,隻是這機會依然不能放過,至少,能有一點是一點,不是麽?
等著張拱薇離開後,韓讚周這才鬆了口氣,雖然他是個太監,而且,還是個帶點貪財的太監,除了不好色,一個大太監該有的他都有了,比如戀權,又比如仗勢欺人這等事都幹的不少,可惟獨對大明的忠心上,韓讚周自認比起那些勳貴臣子們分毫不差,而且,更區別於這些已經腦子僵化的勳貴們不同的是,韓讚周是個聰明人,從頭到尾他都沒看得起過那些抱成團的勳貴,也就一個張拱薇還明白點事理,但也僅此而已。
“陛下,真是糊塗一時啊。”韓讚周拿起那封信箋,忍不住的歎了口氣,這事,也不知哪天才能平息下去。
等隔了幾天,南京城裏的眾位大小官員們無不齊聚一堂,南京六部再加留守的官員上百人,這人數雖然隻是京城六部裏的數分之一,畢竟南京不比京城,那是大明的都城,南京,也就是一個陪都而已。
大夥來著就一個目的,找個主心骨的,這回不分什麽勳貴還是學子都一股腦的跑上了門,韓讚周是閹宦又怎麽樣,至少南京城裏能拿得上主意的人,除了一個韓讚周,別的誰都沒有,所以這才又所有人指望著韓讚周能出來做主,那就是給陛下上奏,收回成命,罪己詔這等事,千萬不能做。
韓讚周當日把消息假作告知張拱薇,實則就是要張拱薇聯係南京城裏的百官一起,這一來是大了聲勢,二來,這事也不得不做。
所以等著眾人一起寫了奏章,都是由韓讚周簽字印章,送給禦史們潤筆一番,百多分奏章一起快馬加鞭的往京城裏送。
不過不出意外的是,他們確實是送遲了,因為早在兩天前的五月初十,崇禎就下了罪己詔,也是大明第二位下罪己詔的皇帝。
第一位是明武宗正德,這是大明最‘荒唐’的皇帝,沒有之一,荒唐要打個引號,因為這位皇帝僅僅是好玩,好熱鬧,喜好的都是新奇,而不是荒**無道,所以那罪己詔也隻多是敷衍臣子了事。
而崇禎的罪己詔不同,是實打實的罪己詔。
全文如下:
“朕仰承天道,俯禦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隻因官貪吏狡,年歲凶荒,致饑寒所迫,甘作非為。一二無知,漸至脅從遂眾。
數年來亡辜被僇,不知其幾。朕痛心惻念,寢令靡寧。目今在豫者已困饑深山,在陝者零星竄伏。行將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難分,雖指示生路,猶恐各官舉行未善,若輩猜懼多端,或疑將領計誘殺降,或疑有司分別看待,或慮日後奸棍詐害,或慮目下生業銷亡。
種種深情,良可矜憫,為此再頒赦書,遣官馳諭,各撫按大書榜示,從俗開導。如在悔罪投誠,棄邪歸正,即稱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本地編入保甲。在各省分起護歸,各安井裏之樂,永消反側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難民收複多寡安插得所為殿最,違者指參重治。其或才力出眾,願向督理軍前奏用者,聽其圖功自見。一體敘錄;如怙終不悛,即合國夾剿,務盡絕根株,無滋餘孽。撫順剿逆,朝廷法實無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詔布遐邇,鹹使聞知。“
意思就是,我崇禎有罪,百姓無罪,但罪最大的不是我崇禎,而是那些貪贓枉法的文武百官和一年勝過一年的大災,那是國之不幸,至於反賊越來越多,正在剿滅,不想再反的歡迎反正,總之就是這些繁瑣的話,但這就是一位帝王的罪己詔。
沒人喜歡認錯,即使錯了的死不承認的都大有人在,更別提皇帝之尊,天下之主,能夠坦言認錯縱然是威嚴盡失,但也讓人不得不佩服。
於是以韓讚周、張拱薇等勳貴臣子為首的南京六部文武百官給朝廷上了奏章,就等著崇禎的回複,至於廬州府送來的捷報,入了韓讚周的眼,然後就給放在了一邊,這事要擺在往常,能殺敗幾百名流寇,俘獲上千人,這也是場大勝,雖然也隻是些殘兵敗將而已,但擺在此時,誰也顧不上這等事。
直到到了六月中旬,眾人才等到了姍姍來遲的崇禎的回信,不過這封回信卻讓所有人看了都掩麵而去,概是因為這份回信一樣是罪己詔,顯然,這就是大白於天下的那封。
沒攔得住,韓讚周歎了口氣,這上天注定的事,還怎麽攔?隻是這本就有了心理準備,畢竟是陛下打定的主意,就是到時候滿南京的六部文武的上奏到了,也休想攔住。
與這封罪己詔一塊到南京城的,還有一份新鮮出爐的邸報。
這份邸報裏隻說了一件事,那就是,韃子又入關了!不同的是,這次入關的韃子打的不再是往年大金國的名頭,而是‘大清’,一天二日裏的第二個日!用的也不再是朝廷的年份,雖然以前也沒用過,不顧這次而是‘大清’自己的年份,崇德元年。
五月底,已登基為‘寬溫仁聖皇帝’的皇太極下令新上任的多羅武英郡王,也就是之前的阿濟格領軍十萬攻明。
這十萬裏,水分一半,五萬裏還有三萬多人的女真漢軍和蒙古人,剩下的一萬多才是女真八旗,可就這麽點人,接連攻破了喜峰口、獨石口、大明的巡關禦史王肇坤戰死,明軍隻得退守昌平,以圖自保。
不過,這些和南京城裏的六部百官沒多大關係,離得太遠了,雖然一樣是大明,可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與其擔心那個,還不如擔心反賊會不會去而複返,畢竟按著往年來看,韃子一入關,反賊就得複起,到時候若是再來個反賊大軍直指江南,盧督撫整個大明也就隻有一個而已。
怎麽辦?於是在看了這份邸報之後,包括韓讚周在內的南京兵部的尚書、侍郎、給事中們開始想辦法,如果反賊複起了,這說不定就要從新以年前的路線打回來。
給原先的各路總兵知會讓其嚴加防範是少不了的,但那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作用太小。
這時候才有人想起廬州府前陣子送來的那份報捷的戰報,相比之前的時間,這封報捷的文書已經送來了一個多月,而南京兵部卻是別提賞格,就是一句好話都沒送過去,本來就打算拖上一陣子把這支京城當麻煩甩掉的東江鎮客軍遣返回去,那時候自然不會在意,現在眾人才發現,有了一萬多的兵卒守在廬州府雖然不太頂用,但這畢竟這是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