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還會有一章加更,感謝書友牙牙樂打賞一萬書幣,謝謝~)


    張良停馬,扭身,橫刀,準備誓死一戰。


    即使他心知無法阻攔追兵太久,但他仍舊希望盡自己所能,為武大爭取一絲時間,哪怕隻有那麽一瞬,也足矣。


    便在此時,丁卯突然也停下了馬兒,與張良並肩而立。


    張良微愣,丁卯臉上極為難得的擠出了一絲笑容,咧了咧嘴,“陪你一起。”


    陪你一起?一起死?


    張良了然。


    他們都不懂醫術,隻要吳剛帶著武大逃脫便夠了,他們二人不如留下來阻攔追兵,更能為武大贏得逃走的時間。


    隻是,以兩人之力,來阻攔上千的追兵,必死無疑。


    而且,他們身上已經沒有震天雷,何以阻攔追兵?


    丁卯取出了他原本最擅長的鐵錐,左手刀,右手錐;


    張良微笑著,低著頭,輕輕撫摸著胯下的馬兒。


    丁卯想起了很多,前半生在七星盟的歲月,不值得回憶,他更多想起的,是在陽穀,是在武大身邊的生活。


    隻有到了陽穀之後,他才覺著自己是個人,而不是一名隻知道殺戮的殺手。


    他很滿意。


    或許,能這樣生活了兩年,此生足矣。


    張良想的更多,他這一生,無怨無悔,有家人,有兄弟,有方金芝,有陽穀,有武府,夠了,無憾矣。


    他隻是有一絲淡淡的擔憂,他不知道武大是否能活下來。


    無需喊口號,無需提士氣,唯有死戰。


    張良與丁卯,同時動了起來,衝鋒,衝向敵人,一往無前。


    不求殺敵,唯求給追兵造成最大的困擾。


    所以,他們沒殺人,而且專挑戰馬。


    每倒下一批戰馬,勢必會給追兵造成更多的困擾。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他們已經渾身是傷,被包圍了起來。


    人力有時窮,他們終究還是隻攔住了一部分的追兵,依舊有大量的追兵去追武大與吳剛了。


    但是,他們盡力。


    當然,他們不會像童貫那樣選擇自刎而死,他們依舊在殺敵,直到他們力竭,半跪在地上喘息。


    “啐!”


    張良吐出一口血水。


    他已經沒有力氣了,他血戰了太久太久,這一路逃竄,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此時此刻,終於英雄末路。


    但,張良不願死在敵人刀下,他更不願萬一武大真的逃生,而敵人卻捏著他的性命去威脅武大,所以,他也選擇了橫刀。


    然而,他手裏的長刀被擊落了。


    而且,他的長刀是被丁卯擊落。


    然後,丁卯突然出手,瞬間將張良製服,並且為了防止張良咬舌自盡,丁卯在他最終塞了布匹。


    爾後,丁卯從懷中取出了一個令牌,對那些追兵冷冷說道:


    “把張良活著帶回汴京,其他人,去追武植!”


    這枚古樸的方形令牌,上有金龍環繞!


    是正宗的皇宮大內令牌!


    追兵心頭大驚,凜然受命。


    張良望著丁卯,滿臉不敢相信。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身旁這位與自己一起浴血奮戰,生死相隨的丁卯,居然會有皇帝陛下欽賜的令牌!


    難道,丁卯背叛了武府?他是皇帝陛下的人?可他這一路上的表現又是為何?


    到底為什麽?這一切都是謎團。


    就像,武大始終都不知道,他在汴京城外大戰那夜,他身邊的人,曾經有人身穿黑衣,入宮覲見皇帝陛下。


    可當夜丁卯一直在武大身邊,他絕對不曾入宮。


    那麽,入宮的又到底是誰?難道就是那名黑衣人主導了一切?難道丁卯也是受命於他?


    是誰在落子?又是誰在布局?


    除了宋徽宗,除了蔡京,到底還有誰?


    ……


    凜冽的冬日,北風咆哮。


    漆黑的夜裏,赫赫有名的汴京城童府,突然被大隊禁軍包圍。


    童府跋扈慣了,童府護衛剛欲暴起反抗,就被強弩射成了刺蝟。


    平日裏囂張無匹的童府二少爺童路,如今安穩的就像一個老實的稚子,被禁軍拿下;


    哪怕就連有腿疾坐在輪椅上的童睿,也被禁軍拿下。


    整個童府,所有與童貫有血緣關係的子侄家眷,以及家丁護院丫鬟,全都被抓,下獄。


    隻有童雪兒因為並不在汴京,而免於這一場災禍。


    童府的動靜,震驚了整個汴京。


    即使大多數人並不知曉這到底是為何,但,所有的勢力都保持了沉默。


    他們隻是有些擔憂,如若被正在北方統兵的童大將軍知曉此事後,不知又會掀起多大的風浪。


    與此同時,西北大軍中突起騷亂。


    童貫童大將軍親手培植起來的偏將、尉官,奮起反抗者,盡數被殺,投降者被囚。


    童貫的大兒子童斌,在睡夢中被殺。


    而朝廷對外宣稱,童家造反,童斌意圖不軌,在混亂中被亂刀砍死。


    很明顯,咱們大宋的皇帝陛下宋徽宗,為了除掉童貫,為了泯滅軍中有可能出現的變數,早已提前做了布局。


    朝廷平定了汴京與西北之後,剩下的重中之重,自然就是陽穀。


    首當其衝的,自然便是在此掌兵的童英。


    按照常理來說,童英手底下能調動的兵馬極少,連西北的童斌都被拿下了,童英也理應不在話下才對。


    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


    朝廷雖然順利控製了陽穀的兵馬,但童英卻被人救走了。


    確切的說,在朝廷的人馬尚未到來之前,童英已經不知所蹤。


    原因很簡單,陽穀畢竟是陽穀。


    這裏是武大的大本營,朝廷的人馬,甚至還沒有進入陽穀地界,武府已經收到消息。


    西門慶很聰明,雖然他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他敏銳的察覺到這件事一定與童英有關。


    畢竟,童英在陽穀駐兵,朝廷連個招呼都沒打,直接就撲了過來,這裏麵必定有問題,所以他立刻派人通知了童英,把童英提前喚了出來。


    然而,西門慶的精明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沒有想到,朝廷的人馬除了去了童英那裏之外,居然也來了陽穀。


    封城門已經來不及了,他也不敢封城不讓朝廷兵馬進城,那樣豈不是意味著造反?


    所以朝廷的人馬堂而皇之的進了陽穀。


    但是,他們的腳步也就到此為之了。


    因為……他們進不來武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浪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浪浪並收藏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