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加賦這四個字,即使是目不識丁的普通百姓,隻要從別人嘴裏聽到這四個字,也能從字麵上理解這四個字的含義。


    然而,便是如此簡單的四個字,卻讓自古以來,曆朝曆代的君王為之拚搏奮鬥,卻始終隻能存在於幻想當中,從來不敢付之於行動。


    永不加賦,便意味著從此之後,百姓隻需繳納很少的一部分賦稅,尤其是在武大承諾廢黜其他的苛捐雜稅之後,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便愈發的少了。


    最為讓人震驚的則是,百姓開荒種地,從今以後居然可以從城主府領到種田補貼?啥時候種地不但不需要賦稅,還能領到補貼了?而且還能從城主府領到最新的農具?


    眾所周知,武大官人擅長整一些新鮮玩意,難道他“老人家”還把農具給改造了?


    暫且不論宋遼兩國朝廷和百姓,聽到武大的舉措之後會如何震驚,總之現在由武大親自坐守的易州城,是徹底沸騰了起來。


    但是,普通百姓不敢去嚐試著領取農具,是那些原本在遼軍當中的漢人兵卒的一部分,厭倦了沙場,絕對卸甲歸田,首先領到了新農具,以及一些種田補貼和一部分遼軍沒有發給他的軍餉,武大官人給補齊了。


    那些卸甲的老兵老淚縱橫,終於挺起了腰板,雄赳赳氣昂昂的出城,高喊道:


    “歸家嘍~~~”


    這下,百姓徹底方向了,蜂湧至武大最新設立的城主府,可惜,大多數人依舊沒能領到新農具。


    原因很簡單,農具不夠,不過城主府做出了承諾,在春分之前,便會有大批農具,絕對不會耽誤農時。


    其實永不加賦的政令以及這些農具,都是武大為收複燕雲做出的一些努力。


    首先,他的確是想為漢人百姓謀福;其次,也隻有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他才有可能盡快且順利的接管燕雲。


    這些農具,皆是趕來燕雲的武府工匠按照武大的圖紙做出來的,說到底就是後世隨處可見的鋼製農具而已,隻不過大宋這個年月還沒有後世的那般好使。


    武大從葫蘆口奔襲易州城這一個月裏,做出了許多的調動。


    利用四海鏢局押往遼國的鏢隊之利,陽穀縣武府運來了大批物資,以及假扮成鏢師的工匠。


    梁山、摩尼教、河北盧俊義的人馬,留下很少的心腹看守,保證各大作坊錢莊的正常運作,其他人全部都已經在陸陸續續利用各種五花八門的身份,趕往燕雲。


    而張平已經率領一隊武府家將,晝夜不停,火速趕回陽穀,一旦發現事有不協,他需要帶武府上下,立刻自密道遁走,由梁山人馬護送,隱藏或者直接來到燕雲。


    除此之外,西門慶坐鎮燕京,晁蓋與方臘,帶領兩路人馬,瘋狂出擊,盡量不動武,隻為燕雲十六州境內,將武大自立為王的消息,以及各方麵的舉措,公布於眾。


    這兩路人馬當中,隻有一部分人是以武力見長,更多是則是那些敢於站出來,試圖去營救武大的那些百姓!


    他們並未披甲,手裏頭大多數也都隻有砍柴刀,但愈是如此,便愈是讓遼兵震驚,且無可奈何。


    因為,這些百姓的家人,勢必也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生出同樣的想法,歸附武大。


    而盧俊義則帶領那五萬人馬,直接趕往燕雲北境陳兵,阻止遼兵再次入境。


    此外,童英帶領手底下的心腹,早已趕往原本駐地,率領尚未趕至燕雲的剩餘五萬西北大軍,火速趕往燕雲南境,與大宋對峙。


    同時,武大在收複易州城之後,安撫百姓,順便接待了一下慕名而來的易州城各地官員。


    這些官員都是文官,他們都是漢人,遼國以前實行的便是以漢人治理漢人,隻不過這些文官沒有兵權,但如今遼兵已經被武大打跑,自然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武大隻給他們留下一句話,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夠了,不會大動幹戈,唯獨希望諸位可以更加勤勉,治理好易州城。


    然後,武大沒有再在易州城停留,帶領部分武府家將,以及一隊十三鷹,北上,趕往燕京。


    而武鬆,則帶領那五萬西北大軍,火速趕往燕雲南境,與童英的五萬人馬遙相呼應,一起與大宋對峙。


    總體來說,武大在燕雲南境陳兵十萬對峙大宋,在北境陳兵五萬與遼軍對峙。


    當然,這隻是的明麵上的數字,並不包括各地遼兵當中的漢人子弟。


    事實上需要漢人子弟,都已經聞風而動,脫離遼軍,歸附在武大麾下的人馬。


    畢竟,武大的名聲擺在那裏,又有當初十三鷹大鬧燕雲十六州,為漢人百姓報仇雪恨,再加上他發布的那一係列永不加賦的舉措,自然引起了漢人子弟的許多共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武大宣布自立為王後,終於浩浩蕩蕩的落實在了行動上。


    開局是良好的,但,很明顯,這隻是他邁出的第一步,前麵還有無數的關卡需要武大去突破,好戲才剛剛拉開序幕。


    ……


    “嗬~~~”


    武大坐在馬車上,打著嗬欠,伸著懶腰,睡眼惺忪。


    最近這些時日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即使有眾多兄弟為他分擔了大多數的瑣事,但大多數事情的決斷還是需要他武大官人一錘定音,所以武大已經快要累散架了。


    按照常理來說,武大應該全速趕回燕京,與西門慶合力商議,盡快徹底接管燕雲,可武大此時卻走的極慢,甚至弄了一輛馬車。


    原因很簡單,武大在等人,等丁卯的徒弟柯楠。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麽人就玩什麽鳥,丁卯就是個大變態,他的徒弟柯楠也是個妖孽,不但擅長刺殺和隱匿,而且極為擅長排兵布陣以及暗中布局。


    前文說過,自上京城一路趕回燕雲之時,路上曾經“走失”了兄弟,這些兄弟,其實是喬裝打扮,開始隱姓埋名,潛伏了在了遼國腹地。


    加上武大在燕雲境內這一路分散,以及大宋境內的丁卯照拂,包括陽穀縣的密探,這些人手,如今合稱……蛛網!


    他們是武大的最大情報來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浪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浪浪並收藏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