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留在軍營裏,身邊也隻有楊蓯兒相陪。這些天以來,楊蓯兒與韓健雖未圓房,不過楊蓯兒所作一切都好似嬌妻一般盡責,盡管楊蓯兒還不適應當一個賢妻良母,很多事她有心做也根本做不好。因為她本來就是拿道歉,而不是拿針線的。
韓健也不需要楊蓯兒為他作出什麽改變,他娶楊蓯兒,也不是為娶一個煮飯婆。他對楊蓯兒所作之事也無任何勉強,雖然他知道楊蓯兒在試著改變,他也不去阻止,在韓健看來,有些事順其自然便好。要是楊蓯兒什麽都不改變,他反而會失望,因為那將代表著楊蓯兒並不準備為人婦。
在韓崔氏和韓昭氏進城的第三天,江都城裏再次派出使節過來。韓健本來以為女皇會將韓崔氏和韓昭氏再派回來,但卻不是,這次帶領使節過來的是剛升為太傅的顧唯潘。
國相親自帶著使節團過來,韓健猜想這可能是女皇有意給他的壓力。可當顧唯潘進到軍營,見了他,轉告了女皇的意思,韓健才知道一切是他太多心。
顧唯潘進軍營,並未以帝王使節的身份給韓健壓力,反而好似是一般的出使。顧唯潘到了中軍大帳,也不是宣讀聖旨,而是轉交女皇的公文。
韓健看過公文,原來是女皇準備將軍政大權繼續交由他來負責。按照女皇的意思,未來江都的行政以及軍事,完全由韓健來負責。而且有便宜行事的權力。
公文說的也很含糊,韓健看過之後,也不知奧這“便宜行事”到底有多麽大的權限,是做什麽事都不用征求女皇的意思,一切都隨他所為?那豈不是女皇自己把自己架空,女皇會這麽好說話?
“顧……太傅,陛下之意,到底如何?”韓健跟顧唯潘之間畢竟算是老相識,有些話既然是在私下說,也不需要太拘禮。
“陛下公函中說的還不清楚?”顧唯潘一歎道。“近來陛下身體不好。準備將事務交給你來處理。雖然你現在不是監國,但就好似行使監國之權。”
又是監國。韓健對監國這個名諱有些避忌,監國除非是皇帝的兒子,否則一些事不是誰想代替天子就能代替的。而監國也該是有期限的。否則將是僭越。遲早會被清算。
“那顧太傅意下如何?”韓健追問道。
“你問老夫?”顧唯潘無奈搖搖頭道。“這是陛下的意思,老夫豈能隨便善加妄論?陛下已經公告天下,說是將來勤王之事。會由你東王全權負責。順帶,陛下還讓老夫問你,你何時進城?”
韓健一笑,雖然顧唯潘說起來也算個老實人,但此時,難保不是女皇派來誘騙他進城的。既然女皇已經看穿他的用意,知道他要進行權力爭鬥,就不會坐視不管,這麽拱手將權力交出來,說到底韓健也不放心。
“顧首席請先休息,回城之事,可容我再想想?”韓健試探問道。
“還要想?”顧唯潘起身道,“你要想便早些想,陛下讓老夫早些回去回稟,就不在軍營中久留。”
韓健點頭道:“既如此,我送顧太傅出軍營。”
“嗯。”顧唯潘點頭,於韓健前後出了軍營,韓健親自送他上了回江都的馬車。
自始至終,顧唯潘連提都沒提他和顧欣兒的婚事,韓健猜想顧唯潘不可能不知道他已經在豫州先娶了楊蓯兒,但這次顧唯潘態度很平和,倒有些超出他的想象。
顧唯潘回城後第二天,江都方向再次派出使節過來。這次使節是在下午過來,韓健親自迎出去,隻是幾名臨時提升到禮部的官員率領的使節隊伍。不過韓健卻注意到一輛馬車上似乎有什麽人,馬車上的人始終沒下來。
韓健先招呼了使節,隨後張行才過來通稟,說是有人在中軍大帳等他過去。
“什麽人?”韓健問道。
“是……陛下。”張行臉色有些為難道。
韓健著實一驚,女皇竟然親自來到軍營?就為了他不回城的事?韓健總算明白那輛馬車為何那麽神秘,原來女皇在裏麵。
“陛下帶了多少人來?”韓健再問道。
“隻有陛下,還有少公子的師傅。”張行道。
韓健點頭,原來他的美女師傅法亦也來了。
韓健也不多想,既然女皇親自來,示好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沒有道理不見。
韓健出了營帳,往中軍大帳那邊過去,到中軍大帳門口,卻沒有一名從江都來的侍衛,可見女皇這次出行很低調,甚至連隨從都沒帶。可能連使節隊伍裏的人,也不知道女皇與他們同行,因為這支使節隊伍的侍從數量很少,根本沒有女皇出行應有的戒備。
韓健到帳門前,見到了法亦。法亦見到韓健,微微點頭,示意讓韓健進去。
“師傅,你不一起?”韓健笑著問道。
“不必了。”法亦微微一笑,親自為韓健掀開帳簾。
韓健走到大帳內,大帳裏也隻點著一盞燈火,偌大的空間現代的有些昏暗。一個穿著灰色長袍背對著門口的人,在打量著案桌上的東西,似乎並未聽到韓健進門。
韓健不確定眼前之人是不是女皇,光從背影,他還辨別不出此人身份,便未行禮,因為他也不知在這麽一個尷尬的地方,他行禮應該跟女皇說什麽。
“健兒,是你吧?”女皇乍一開口,從聲音上,韓健便判斷是女皇無疑。
這是韓健第一次聽女皇稱呼他“健兒”。
“臣給陛下請安。”韓健緊忙拱手行禮道。
女皇微微轉身,身子優雅,順帶將風貌摘下。女皇的臉有些煞白,沒有血色,而且並無任何妝容,就算是清水雕飾,也清麗脫俗,自來幾分威嚴中,伴著幾分和緩的微笑,令韓健不由幾分感慨。這怎麽會是後娘呢?
“朕還安好。”女皇一笑,作出請的手勢,道,“過來坐。”
女皇越是顯得親昵,韓健越覺得不自然,這時候女皇是“被迫”出城來見他的,因為他不肯進城,而且帶著十萬兵馬在城外虎視眈眈,女皇才隻身到軍營裏。此時韓健怎麽說也要跟女皇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算是他的一種態度。
“陛下,臣做事卻有不恭,還請陛下贖罪。”韓健語氣平和道。
女皇臉上露出輕微歎息之色,道:“昨日朕讓顧太傅過來為你傳信,你可是收到?”
“有。”韓健回道。
“那朕的意思,你應該明了。朕為政這十多年來,心有倦乏,如今洛陽為逆臣所謀,朕可倚重的,隻有你一人。”女皇看著韓健,目光中滿懷情義,不過這情義卻是帶著親情,似乎並不參雜任何男女情意在內,“健兒,你可明白?”
“陛下嚴重了。”韓健道,“魏朝不乏忠良將,他們自會幫陛下肅清內患,微臣才疏學淺,又初出茅廬,做事魯莽,怎能幫陛下成就大業?”
女皇聽韓健說這些,臉上的笑容斂去,道,“健兒,你還在為朕派你去齊朝之事,記恨於朕?”
“臣不敢。”韓健拱手。
女皇臉上帶著幾分自責道:“朕當日也是語氣太重,訓斥過你之後,一氣之下便說出讓你出使之話。事後朕也很後悔。當朕在宮裏,見到你來救駕,心中不知有多欣慰,還以為你已對此事並不介懷……唉!看來,還是朕令你失望太多。”
韓健勉強一笑,女皇這話,說的令他有幾分不信。
當日雪夜救駕,女皇見到他,不但沒出言感謝,還執意要留在皇宮裏。這時候卻說當時有多欣喜,韓健雖然對女皇並未記仇,可這時候,女皇為了拉攏他,說這些,令他也有些心煩。
說到底,韓健並不是不知道女皇對他有些關心,他隻是恨,女皇對他的關心,完全是因為他的父親,而不是因為他。這讓韓健感覺到惱火,韓健做的這些,可不是為了幫自己的後娘,現在他不肯回城,除了要防備女皇為了奪權對他不利,更重要的是,他想證明給女皇看,有些事他可以做的很好,不需要女皇從旁說教或者指點。
韓健道:“陛下言重。臣不敢有忘陛下教誨。臣也會盡臣之責,不敢有所懈怠。”
女皇歎道:“看來健兒你還是不肯原諒朕。”
說完,女皇轉過身,神情似乎有些感慨。
韓健也不多言,兩人就這麽沉默了好半天,女皇才轉過頭,緩步往這麵走了幾步,道:“讓朕好好看看你。”
韓健卻往後退了兩步,有意與女皇劃清界限。
女皇見到韓健如此舉動,便不上前,歎道:“你要朕如何做,才肯回去,當你的東王?”
韓健一笑,不言。就算女皇出現在他麵前,親自來勸,他的主意還是沒有改變。現在他回去與否,主要不是看女皇,也不是看他,而是看他何時能控製大局。如今他隻是一個空頭的東王,就算女皇給了他什麽承諾,他回到城中,女皇仍舊有辦法控製住他。
在權力麵前,很少有人會講原則。(未完待續。。)
韓健也不需要楊蓯兒為他作出什麽改變,他娶楊蓯兒,也不是為娶一個煮飯婆。他對楊蓯兒所作之事也無任何勉強,雖然他知道楊蓯兒在試著改變,他也不去阻止,在韓健看來,有些事順其自然便好。要是楊蓯兒什麽都不改變,他反而會失望,因為那將代表著楊蓯兒並不準備為人婦。
在韓崔氏和韓昭氏進城的第三天,江都城裏再次派出使節過來。韓健本來以為女皇會將韓崔氏和韓昭氏再派回來,但卻不是,這次帶領使節過來的是剛升為太傅的顧唯潘。
國相親自帶著使節團過來,韓健猜想這可能是女皇有意給他的壓力。可當顧唯潘進到軍營,見了他,轉告了女皇的意思,韓健才知道一切是他太多心。
顧唯潘進軍營,並未以帝王使節的身份給韓健壓力,反而好似是一般的出使。顧唯潘到了中軍大帳,也不是宣讀聖旨,而是轉交女皇的公文。
韓健看過公文,原來是女皇準備將軍政大權繼續交由他來負責。按照女皇的意思,未來江都的行政以及軍事,完全由韓健來負責。而且有便宜行事的權力。
公文說的也很含糊,韓健看過之後,也不知奧這“便宜行事”到底有多麽大的權限,是做什麽事都不用征求女皇的意思,一切都隨他所為?那豈不是女皇自己把自己架空,女皇會這麽好說話?
“顧……太傅,陛下之意,到底如何?”韓健跟顧唯潘之間畢竟算是老相識,有些話既然是在私下說,也不需要太拘禮。
“陛下公函中說的還不清楚?”顧唯潘一歎道。“近來陛下身體不好。準備將事務交給你來處理。雖然你現在不是監國,但就好似行使監國之權。”
又是監國。韓健對監國這個名諱有些避忌,監國除非是皇帝的兒子,否則一些事不是誰想代替天子就能代替的。而監國也該是有期限的。否則將是僭越。遲早會被清算。
“那顧太傅意下如何?”韓健追問道。
“你問老夫?”顧唯潘無奈搖搖頭道。“這是陛下的意思,老夫豈能隨便善加妄論?陛下已經公告天下,說是將來勤王之事。會由你東王全權負責。順帶,陛下還讓老夫問你,你何時進城?”
韓健一笑,雖然顧唯潘說起來也算個老實人,但此時,難保不是女皇派來誘騙他進城的。既然女皇已經看穿他的用意,知道他要進行權力爭鬥,就不會坐視不管,這麽拱手將權力交出來,說到底韓健也不放心。
“顧首席請先休息,回城之事,可容我再想想?”韓健試探問道。
“還要想?”顧唯潘起身道,“你要想便早些想,陛下讓老夫早些回去回稟,就不在軍營中久留。”
韓健點頭道:“既如此,我送顧太傅出軍營。”
“嗯。”顧唯潘點頭,於韓健前後出了軍營,韓健親自送他上了回江都的馬車。
自始至終,顧唯潘連提都沒提他和顧欣兒的婚事,韓健猜想顧唯潘不可能不知道他已經在豫州先娶了楊蓯兒,但這次顧唯潘態度很平和,倒有些超出他的想象。
顧唯潘回城後第二天,江都方向再次派出使節過來。這次使節是在下午過來,韓健親自迎出去,隻是幾名臨時提升到禮部的官員率領的使節隊伍。不過韓健卻注意到一輛馬車上似乎有什麽人,馬車上的人始終沒下來。
韓健先招呼了使節,隨後張行才過來通稟,說是有人在中軍大帳等他過去。
“什麽人?”韓健問道。
“是……陛下。”張行臉色有些為難道。
韓健著實一驚,女皇竟然親自來到軍營?就為了他不回城的事?韓健總算明白那輛馬車為何那麽神秘,原來女皇在裏麵。
“陛下帶了多少人來?”韓健再問道。
“隻有陛下,還有少公子的師傅。”張行道。
韓健點頭,原來他的美女師傅法亦也來了。
韓健也不多想,既然女皇親自來,示好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沒有道理不見。
韓健出了營帳,往中軍大帳那邊過去,到中軍大帳門口,卻沒有一名從江都來的侍衛,可見女皇這次出行很低調,甚至連隨從都沒帶。可能連使節隊伍裏的人,也不知道女皇與他們同行,因為這支使節隊伍的侍從數量很少,根本沒有女皇出行應有的戒備。
韓健到帳門前,見到了法亦。法亦見到韓健,微微點頭,示意讓韓健進去。
“師傅,你不一起?”韓健笑著問道。
“不必了。”法亦微微一笑,親自為韓健掀開帳簾。
韓健走到大帳內,大帳裏也隻點著一盞燈火,偌大的空間現代的有些昏暗。一個穿著灰色長袍背對著門口的人,在打量著案桌上的東西,似乎並未聽到韓健進門。
韓健不確定眼前之人是不是女皇,光從背影,他還辨別不出此人身份,便未行禮,因為他也不知在這麽一個尷尬的地方,他行禮應該跟女皇說什麽。
“健兒,是你吧?”女皇乍一開口,從聲音上,韓健便判斷是女皇無疑。
這是韓健第一次聽女皇稱呼他“健兒”。
“臣給陛下請安。”韓健緊忙拱手行禮道。
女皇微微轉身,身子優雅,順帶將風貌摘下。女皇的臉有些煞白,沒有血色,而且並無任何妝容,就算是清水雕飾,也清麗脫俗,自來幾分威嚴中,伴著幾分和緩的微笑,令韓健不由幾分感慨。這怎麽會是後娘呢?
“朕還安好。”女皇一笑,作出請的手勢,道,“過來坐。”
女皇越是顯得親昵,韓健越覺得不自然,這時候女皇是“被迫”出城來見他的,因為他不肯進城,而且帶著十萬兵馬在城外虎視眈眈,女皇才隻身到軍營裏。此時韓健怎麽說也要跟女皇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算是他的一種態度。
“陛下,臣做事卻有不恭,還請陛下贖罪。”韓健語氣平和道。
女皇臉上露出輕微歎息之色,道:“昨日朕讓顧太傅過來為你傳信,你可是收到?”
“有。”韓健回道。
“那朕的意思,你應該明了。朕為政這十多年來,心有倦乏,如今洛陽為逆臣所謀,朕可倚重的,隻有你一人。”女皇看著韓健,目光中滿懷情義,不過這情義卻是帶著親情,似乎並不參雜任何男女情意在內,“健兒,你可明白?”
“陛下嚴重了。”韓健道,“魏朝不乏忠良將,他們自會幫陛下肅清內患,微臣才疏學淺,又初出茅廬,做事魯莽,怎能幫陛下成就大業?”
女皇聽韓健說這些,臉上的笑容斂去,道,“健兒,你還在為朕派你去齊朝之事,記恨於朕?”
“臣不敢。”韓健拱手。
女皇臉上帶著幾分自責道:“朕當日也是語氣太重,訓斥過你之後,一氣之下便說出讓你出使之話。事後朕也很後悔。當朕在宮裏,見到你來救駕,心中不知有多欣慰,還以為你已對此事並不介懷……唉!看來,還是朕令你失望太多。”
韓健勉強一笑,女皇這話,說的令他有幾分不信。
當日雪夜救駕,女皇見到他,不但沒出言感謝,還執意要留在皇宮裏。這時候卻說當時有多欣喜,韓健雖然對女皇並未記仇,可這時候,女皇為了拉攏他,說這些,令他也有些心煩。
說到底,韓健並不是不知道女皇對他有些關心,他隻是恨,女皇對他的關心,完全是因為他的父親,而不是因為他。這讓韓健感覺到惱火,韓健做的這些,可不是為了幫自己的後娘,現在他不肯回城,除了要防備女皇為了奪權對他不利,更重要的是,他想證明給女皇看,有些事他可以做的很好,不需要女皇從旁說教或者指點。
韓健道:“陛下言重。臣不敢有忘陛下教誨。臣也會盡臣之責,不敢有所懈怠。”
女皇歎道:“看來健兒你還是不肯原諒朕。”
說完,女皇轉過身,神情似乎有些感慨。
韓健也不多言,兩人就這麽沉默了好半天,女皇才轉過頭,緩步往這麵走了幾步,道:“讓朕好好看看你。”
韓健卻往後退了兩步,有意與女皇劃清界限。
女皇見到韓健如此舉動,便不上前,歎道:“你要朕如何做,才肯回去,當你的東王?”
韓健一笑,不言。就算女皇出現在他麵前,親自來勸,他的主意還是沒有改變。現在他回去與否,主要不是看女皇,也不是看他,而是看他何時能控製大局。如今他隻是一個空頭的東王,就算女皇給了他什麽承諾,他回到城中,女皇仍舊有辦法控製住他。
在權力麵前,很少有人會講原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