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在帥案後的椅子上坐下,麵對在場官員,又對韓健道:“東王,昨日西王軍並未夜襲,你也不得放鬆警惕,今日與西王軍正麵為戰,你可作好準備?”
韓健聽這話有些熟悉,莫不是前幾日女皇讓他親自帶兵進豫州城的口吻?
這次韓健不會給女皇順勢開口的機會,直接道:“回陛下,今日之戰,隻是稍作試探,相信西王逆軍也是如此心態。陛下不可操之過急。”
“你說朕操之過急?”女皇再瞪著韓健。
韓健麵對在場這麽多文官,也知道不便直接頂撞女皇,便道:“陛下,臣已讓將士在外列陣,前軍已經列陣完畢,陛下可是要去外麵檢閱一番?”
女皇蹙眉,大約是沒料到韓健竟會這麽直接讓她去檢閱三軍。不過當下戰局緊張,西王軍的營地抬眼就能望到,大戰一觸即發,這時候身為皇帝的她出去檢閱三軍,對於鼓舞全軍士氣很有幫助。
“那東王在前引路。”女皇起身道。
韓健點頭,帶女皇和眾多文官出了中軍大帳,不多時,便到了營地西門的方向。此時,東王軍西門已經架起高台,可供查詢敵情,也好似城樓一般,供韓健和女皇上去視察下麵的軍容情況。
“陛下,請。”韓健立在高台下的木階梯前,作出請的手勢。
女皇不多說,直接緣著階梯而上,韓健看了停留在原處的林恪一眼,有問詢為何不上的意思。
林恪有些為難道:“東王殿下見諒,下官怯……高,這等地方,還是不上去罷。”
“林尚書不想一覽。誰又勉強的了?”韓健說完,帶著其他的文官登上高台。
高台之上,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西王軍的營地。相隔六七裏。在晴天朗日之下,一切都可看的清楚。
女皇也是先眺望了一下西王軍的營地。發覺西王軍也開始出營地集結,果然如韓健所說,西王軍那邊也不是很急,都是想做一下試探性的攻擊。
“陛下,三軍已經準備齊備,是否發兵?”韓健笑著請示道。
女皇蹙眉,這種命令,她不會去下。她看出來。外麵的兵馬並不多,反倒是在防禦工事之內,弓箭手以及長矛手還有盾兵都準備就緒,也就說明,東王軍中對防禦做的是遊刃有餘,可對於進攻,根本沒做什麽準備。
“朕隻是上來看看。”女皇道,“至於行軍打仗之事,還是交由東王你來做。”
韓健躬身行禮領命,心中卻也覺得。女皇這番話說的也算漂亮。知道她東王軍她還指揮不動,再加上對地形還有形勢不明朗,便不敢貿然下什麽決定。反倒“放權”給他,以顯籠絡。這種姿態,也是做給別人看的。
突然一陣鼓號聲起,遠遠看到西王軍中像是有了動靜。韓健道:“陛下,西王逆軍中似乎有所動作,此處危險,陛下還是先回,這裏便交給臣來打點。”
女皇看了韓健一眼,微微點頭。隨即帶著眾文官下了高台。
韓健在高台上,扶著扶欄往下看了看。西王軍雖然有動作,也隻是派出一些騎兵。像是要突擊,在到了一半又停下,折道回去。因為並未到強弩的涉及範圍,西王騎兵就算有此動作,隻要東王軍不出兵,雙方還隻是劍拔弩張開刀不見紅。
“少公子,逆軍似乎是在挑釁,我們是否回擊?”
眼看下麵的將士眼睛都有些紅,像都是被激發血性,這時候將領也上來請示。
韓健本想繼續保持守勢,反正戰場的勝利與否,與他這三萬多兵馬關係不大。但韓健再一想,就這麽忍下去,也容易喪失士氣,同時也會引起西王軍中的懷疑。
“派一千騎兵,上去擾亂一番,速去速回。”韓健將軍令旗交給手下將領,道。
將領領命而去,隨即一千騎兵快速殺出,軍容齊整,軍馬出去殺奔了一圈,也是到半途,便折道而返。等一千騎兵回到營地裏開,軍鼓響起,將士頗受鼓舞。
對麵西王軍軍中士氣好似也很旺盛,馬上又有騎兵出來,這次到半途,卻未回,而是停留在原地揮舞著長矛像是在做挑釁。
這時候東王軍中又有些鼓噪,畢竟西王軍挑釁的意味已經很明顯,要不是有軍令不能隨便出擊,他們早就出去殺個你死我活。
“少公子,請下令。”將領提醒道。
韓健大致一觀,西王軍派出挑釁的騎兵,大約有幾百騎,人馬是不多,可畢竟後麵便是西王軍的大營,要是出擊不及時,可能會陷入苦戰。
韓健下令道:“以兩千騎兵在營地門口列陣,沒有軍令,不得上前。”
將領再次領命而去。
本來韓健下令不進攻,讓一些人以為軍中士氣一定會低落。但在東王軍派出兩千騎兵列陣之後,那些挑釁的騎兵果然馬上撤離。
兩邊相距不過六七裏,半途也隻有三四裏的模樣,騎兵一輪衝鋒便能殺到。這般境形,東王軍一下子派出兩千兵馬,就是為了要人數上壓製,對麵挑釁的兵馬見到這情況,還不趕緊退?
可當西王軍退了一段路,才發覺東王軍隻是停留在營地門口,並未有衝鋒的打算,不過一麵東王軍的軍旗卻是佇立在營地正顯眼的位置。隻要旗幟稍微有變化,騎兵便會突擊,這也是戰場上的常識。因而西王軍還是不敢怠慢,將這幾百名騎兵撤了回去。
如此此消彼長之下,東王軍士氣又上升上來。
“少公子,是否將兵馬撤回?”軍將請示道。
“不必了,先看看情況。”韓健道。
“若然逆軍再派兵馬出來,是否出擊?”軍將再請示。
韓健想了想,西王軍明顯也沒有要直接突擊過來的意思,與其先開戰,不如先就這麽耗著。
“不必了。”
韓健說完,先行下了高台。
這時候,西王軍那邊又有些鼓噪,像是又有騎兵出了營地。
這次西王軍一下子派出三四千的騎兵,也是在營地前列陣,就是要比過東王軍這麵。
因為兩個營地相去六七裏,東王軍列陣在營地外的騎兵也並未馬上撤回,使得雙方仍舊隻是對峙。西王軍的騎兵列陣,也隻是威嚇,並未有兵馬敢上前。
韓健下了高台,才知道西王軍中又有動作,也不再理會。現在一切都在明麵上,就算西王軍先有動作,也算不上占得先機,隻要兩邊開戰,孰勝孰負另當別論。韓健相信西王軍不會輕易開戰,畢竟豫州城距離兩方營地也不過十一二裏,南王府早就想趁機反擊,西王軍和東王軍開戰,鎮南侯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
韓健正想起鎮南侯,便見到楊蓯兒一身戎裝過來。鎮南侯黃仕琅畢竟也是楊蓯兒的外公。
“蓯兒,過來了?”韓健笑著迎上前。
“末將前來領命。”楊蓯兒一本正經行禮道。
“好了,這裏又沒人在,不用惺惺作態了。”韓健笑著扶起楊蓯兒,換上一身戎裝的楊蓯兒分外英姿颯爽,也是他所熟悉的那個巾幗英豪。
“相公這是去哪?”楊蓯兒有些驚訝看著韓健。
“回去吃飯哪,不然幹嘛?”韓健摸了摸肚子,“早飯還沒吃。”
“相公,這種情況還開玩笑?”楊蓯兒帶著幾分嬌嗔道。
“我哪裏是跟你開玩笑。蓯兒你莫非以為,今天真是要與西王軍殺個你死我活?就算我們肯,你以為曹百川會這麽做?現在東王府和南王府連成一線,兵馬上占了優勢,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西王軍沒撤已是好的,隻是曹百川擔不起撤兵的罪名,才這麽耀武揚威。”
楊蓯兒犯嘀咕道:“相公怎知今天一定打不起來?若然曹百川也是想讓相公這麽以為,豈非……”
“軍中可不許質疑主帥。”韓健板起臉道,“為夫還巴不得曹百川不識相來打呢,到時候倒要看看,是他的矛尖銳,還是我們的盾更堅實。”
楊蓯兒吐了吐舌頭,很不情願隨韓健回營帳。畢竟她換上一身戎裝就是為了來與韓健並肩作戰的,現在剛出來,便被韓健拉著去並肩吃飯,心理反差也很大。
韓健和楊蓯兒吃過飯,這時候才到中午,本來行軍是一日兩餐,中午是不會埋灶的。但因為一清早,兵馬便要調度,將士也無暇吃早飯,而有很多將士,已經勞累了一晚上,韓健也決定特別一些,在中午讓士兵埋灶做飯。
但為了謹慎起見,也是要分三班來進行,也是為應對西王軍的突襲。
東王軍這麵埋灶生火,看起來很忙碌的模樣,卻也令對麵西王軍中將士看著有些“眼饞”,在外日久,西王軍糧草的缺乏要更甚,苦戰之下,很多將士每天也僅僅能保持溫飽,更別說大快朵頤。
而從昨日開始,西王軍也是勞累一天,到現在很多人也是饑腸轆轆,可主帥沒那麽好心眼。曹百川畢竟以治軍嚴謹著稱,不到飯食時間,是絕對不會埋灶的。
東王軍這麵有些嘈雜,士兵在冬日的中午,拿著陶罐和泥碗在吃午飯,一片暖意洋洋的模樣。一班吃完,另一班又接上,等吃過飯之後,將士的臉色也好了許多。
雖然西王軍的將士遠遠隔著並不能看清楚,但卻也都羨慕不已。
士氣再一次發生變化。(未完待續)
韓健聽這話有些熟悉,莫不是前幾日女皇讓他親自帶兵進豫州城的口吻?
這次韓健不會給女皇順勢開口的機會,直接道:“回陛下,今日之戰,隻是稍作試探,相信西王逆軍也是如此心態。陛下不可操之過急。”
“你說朕操之過急?”女皇再瞪著韓健。
韓健麵對在場這麽多文官,也知道不便直接頂撞女皇,便道:“陛下,臣已讓將士在外列陣,前軍已經列陣完畢,陛下可是要去外麵檢閱一番?”
女皇蹙眉,大約是沒料到韓健竟會這麽直接讓她去檢閱三軍。不過當下戰局緊張,西王軍的營地抬眼就能望到,大戰一觸即發,這時候身為皇帝的她出去檢閱三軍,對於鼓舞全軍士氣很有幫助。
“那東王在前引路。”女皇起身道。
韓健點頭,帶女皇和眾多文官出了中軍大帳,不多時,便到了營地西門的方向。此時,東王軍西門已經架起高台,可供查詢敵情,也好似城樓一般,供韓健和女皇上去視察下麵的軍容情況。
“陛下,請。”韓健立在高台下的木階梯前,作出請的手勢。
女皇不多說,直接緣著階梯而上,韓健看了停留在原處的林恪一眼,有問詢為何不上的意思。
林恪有些為難道:“東王殿下見諒,下官怯……高,這等地方,還是不上去罷。”
“林尚書不想一覽。誰又勉強的了?”韓健說完,帶著其他的文官登上高台。
高台之上,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西王軍的營地。相隔六七裏。在晴天朗日之下,一切都可看的清楚。
女皇也是先眺望了一下西王軍的營地。發覺西王軍也開始出營地集結,果然如韓健所說,西王軍那邊也不是很急,都是想做一下試探性的攻擊。
“陛下,三軍已經準備齊備,是否發兵?”韓健笑著請示道。
女皇蹙眉,這種命令,她不會去下。她看出來。外麵的兵馬並不多,反倒是在防禦工事之內,弓箭手以及長矛手還有盾兵都準備就緒,也就說明,東王軍中對防禦做的是遊刃有餘,可對於進攻,根本沒做什麽準備。
“朕隻是上來看看。”女皇道,“至於行軍打仗之事,還是交由東王你來做。”
韓健躬身行禮領命,心中卻也覺得。女皇這番話說的也算漂亮。知道她東王軍她還指揮不動,再加上對地形還有形勢不明朗,便不敢貿然下什麽決定。反倒“放權”給他,以顯籠絡。這種姿態,也是做給別人看的。
突然一陣鼓號聲起,遠遠看到西王軍中像是有了動靜。韓健道:“陛下,西王逆軍中似乎有所動作,此處危險,陛下還是先回,這裏便交給臣來打點。”
女皇看了韓健一眼,微微點頭。隨即帶著眾文官下了高台。
韓健在高台上,扶著扶欄往下看了看。西王軍雖然有動作,也隻是派出一些騎兵。像是要突擊,在到了一半又停下,折道回去。因為並未到強弩的涉及範圍,西王騎兵就算有此動作,隻要東王軍不出兵,雙方還隻是劍拔弩張開刀不見紅。
“少公子,逆軍似乎是在挑釁,我們是否回擊?”
眼看下麵的將士眼睛都有些紅,像都是被激發血性,這時候將領也上來請示。
韓健本想繼續保持守勢,反正戰場的勝利與否,與他這三萬多兵馬關係不大。但韓健再一想,就這麽忍下去,也容易喪失士氣,同時也會引起西王軍中的懷疑。
“派一千騎兵,上去擾亂一番,速去速回。”韓健將軍令旗交給手下將領,道。
將領領命而去,隨即一千騎兵快速殺出,軍容齊整,軍馬出去殺奔了一圈,也是到半途,便折道而返。等一千騎兵回到營地裏開,軍鼓響起,將士頗受鼓舞。
對麵西王軍軍中士氣好似也很旺盛,馬上又有騎兵出來,這次到半途,卻未回,而是停留在原地揮舞著長矛像是在做挑釁。
這時候東王軍中又有些鼓噪,畢竟西王軍挑釁的意味已經很明顯,要不是有軍令不能隨便出擊,他們早就出去殺個你死我活。
“少公子,請下令。”將領提醒道。
韓健大致一觀,西王軍派出挑釁的騎兵,大約有幾百騎,人馬是不多,可畢竟後麵便是西王軍的大營,要是出擊不及時,可能會陷入苦戰。
韓健下令道:“以兩千騎兵在營地門口列陣,沒有軍令,不得上前。”
將領再次領命而去。
本來韓健下令不進攻,讓一些人以為軍中士氣一定會低落。但在東王軍派出兩千騎兵列陣之後,那些挑釁的騎兵果然馬上撤離。
兩邊相距不過六七裏,半途也隻有三四裏的模樣,騎兵一輪衝鋒便能殺到。這般境形,東王軍一下子派出兩千兵馬,就是為了要人數上壓製,對麵挑釁的兵馬見到這情況,還不趕緊退?
可當西王軍退了一段路,才發覺東王軍隻是停留在營地門口,並未有衝鋒的打算,不過一麵東王軍的軍旗卻是佇立在營地正顯眼的位置。隻要旗幟稍微有變化,騎兵便會突擊,這也是戰場上的常識。因而西王軍還是不敢怠慢,將這幾百名騎兵撤了回去。
如此此消彼長之下,東王軍士氣又上升上來。
“少公子,是否將兵馬撤回?”軍將請示道。
“不必了,先看看情況。”韓健道。
“若然逆軍再派兵馬出來,是否出擊?”軍將再請示。
韓健想了想,西王軍明顯也沒有要直接突擊過來的意思,與其先開戰,不如先就這麽耗著。
“不必了。”
韓健說完,先行下了高台。
這時候,西王軍那邊又有些鼓噪,像是又有騎兵出了營地。
這次西王軍一下子派出三四千的騎兵,也是在營地前列陣,就是要比過東王軍這麵。
因為兩個營地相去六七裏,東王軍列陣在營地外的騎兵也並未馬上撤回,使得雙方仍舊隻是對峙。西王軍的騎兵列陣,也隻是威嚇,並未有兵馬敢上前。
韓健下了高台,才知道西王軍中又有動作,也不再理會。現在一切都在明麵上,就算西王軍先有動作,也算不上占得先機,隻要兩邊開戰,孰勝孰負另當別論。韓健相信西王軍不會輕易開戰,畢竟豫州城距離兩方營地也不過十一二裏,南王府早就想趁機反擊,西王軍和東王軍開戰,鎮南侯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
韓健正想起鎮南侯,便見到楊蓯兒一身戎裝過來。鎮南侯黃仕琅畢竟也是楊蓯兒的外公。
“蓯兒,過來了?”韓健笑著迎上前。
“末將前來領命。”楊蓯兒一本正經行禮道。
“好了,這裏又沒人在,不用惺惺作態了。”韓健笑著扶起楊蓯兒,換上一身戎裝的楊蓯兒分外英姿颯爽,也是他所熟悉的那個巾幗英豪。
“相公這是去哪?”楊蓯兒有些驚訝看著韓健。
“回去吃飯哪,不然幹嘛?”韓健摸了摸肚子,“早飯還沒吃。”
“相公,這種情況還開玩笑?”楊蓯兒帶著幾分嬌嗔道。
“我哪裏是跟你開玩笑。蓯兒你莫非以為,今天真是要與西王軍殺個你死我活?就算我們肯,你以為曹百川會這麽做?現在東王府和南王府連成一線,兵馬上占了優勢,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西王軍沒撤已是好的,隻是曹百川擔不起撤兵的罪名,才這麽耀武揚威。”
楊蓯兒犯嘀咕道:“相公怎知今天一定打不起來?若然曹百川也是想讓相公這麽以為,豈非……”
“軍中可不許質疑主帥。”韓健板起臉道,“為夫還巴不得曹百川不識相來打呢,到時候倒要看看,是他的矛尖銳,還是我們的盾更堅實。”
楊蓯兒吐了吐舌頭,很不情願隨韓健回營帳。畢竟她換上一身戎裝就是為了來與韓健並肩作戰的,現在剛出來,便被韓健拉著去並肩吃飯,心理反差也很大。
韓健和楊蓯兒吃過飯,這時候才到中午,本來行軍是一日兩餐,中午是不會埋灶的。但因為一清早,兵馬便要調度,將士也無暇吃早飯,而有很多將士,已經勞累了一晚上,韓健也決定特別一些,在中午讓士兵埋灶做飯。
但為了謹慎起見,也是要分三班來進行,也是為應對西王軍的突襲。
東王軍這麵埋灶生火,看起來很忙碌的模樣,卻也令對麵西王軍中將士看著有些“眼饞”,在外日久,西王軍糧草的缺乏要更甚,苦戰之下,很多將士每天也僅僅能保持溫飽,更別說大快朵頤。
而從昨日開始,西王軍也是勞累一天,到現在很多人也是饑腸轆轆,可主帥沒那麽好心眼。曹百川畢竟以治軍嚴謹著稱,不到飯食時間,是絕對不會埋灶的。
東王軍這麵有些嘈雜,士兵在冬日的中午,拿著陶罐和泥碗在吃午飯,一片暖意洋洋的模樣。一班吃完,另一班又接上,等吃過飯之後,將士的臉色也好了許多。
雖然西王軍的將士遠遠隔著並不能看清楚,但卻也都羨慕不已。
士氣再一次發生變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