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之死並未馬上引起很大的連鎖反應,朝中大臣對此並未有什麽看法,至少韓健沒有發覺有人想拿這件事做文章。地方上林恪的事暫時也沒更新的消息,林恪畢竟有地方官府的庇護,就算有亂民想對他不利,他也能躲在縣城中躲過一難。
眼看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皇宮內是不會準備賜宴的,畢竟之前春節皇宮的賜宴鬧了一些不愉快。如此各家各院都會自己舉行家宴來慶祝,非常時期連官員之間的宴請也會避忌,不過在這一天卻是楊瑞在宮裏接見南齊使節。韓健作為東王也必須要出席。
接見定在午後,朝廷這麵真正參與的人不多,除了韓健和楊瑞,還有朝中的首輔顧唯潘,以及尚書台的幾名要員,寧原倒是沒有出席。負責接待的是禮部的官員。
過午後韓健進宮與楊瑞剛坐下來,便有禮部的官員呈報說南齊的使節已經進了宮。在使節麵前韓健要保持對楊瑞的敬重,如此也是為顯示魏朝內部一片和氣。韓健站起身來等候一會,不多時使節已經到燁安閣,已經在外等候。
“請他們進來。”楊瑞說了一句,小太監出去傳話,此時顧唯潘和幾名朝中的大臣才進來候命。最後請進來的是南齊的使節。
此次南齊使節來人不多,正使是一名叫林遷的四十多歲官員,副使也不過是南齊一些官員。這些人並不是南齊朝廷的中流砥柱,此次他們來的目的也不複雜,除了向魏朝通知他們的新皇登基,其實也是為商談停戰之事,本身戰事就不會起,商議也隻是形勢上的,南齊也有讓豫州方麵去接收那幾座曾經為南齊所占領的城池。
“……尊敬的陛下,我僅代表我朝天子前來恭賀,貴朝新添一位公主……”
原本場麵還很和諧,楊瑞接待南齊使節不是一次兩次。這些使節相比於朱同敬等人還是差了一個檔次,她還不會太重視。可當聽到這句話,場麵突然變得有些尷尬,大臣之間互相對望一眼。都看出事情不妙。本來天子有公主降世,就算不是皇子也是好事,來使恭賀一下也無妨。但偏偏楊瑞是女皇,她生下女兒的事很忌諱,到現在也沒給小公主一個真正的定名就說明楊瑞心中還是很介意生的是女兒。再者她是與身為大臣的韓健生下的女兒,這件事在外人看來容易說她是委身於東王府,她是很介意別人提及,連小公主的一些生辰慶典都沒有舉行。
現在南齊使節提及此事,好像故意往楊瑞的傷口上撒鹽一般,楊瑞登時臉色很不好看。
韓健看楊瑞反應,知道她心中在置氣,但她畢竟要保持九五之尊的臉麵,不能輕易將話說出口。他隻好來做出頭鳥為楊瑞說話:“多謝使節。不知貴朝天子何時誕下子嗣?”
一句話,令場麵的尷尬稍微緩解。不過南齊使節那邊則是黑著臉。蕭旃現在剛繼位為天子。連個夫婿都沒有,又何來子嗣一說?如果說南齊人的恭賀是無心之失,那韓健的問候則就完全是挑釁。不過是在魏朝的皇宮裏,韓健又是執掌軍政大權,南齊使節倒也識相,即便知道韓健這是在挑釁,也不敢直麵說出來。林遷微微一笑道:“若是我朝陛下誕下子嗣,定然會派使節前來貴朝通知。”
“那就恭候了。”韓健笑著回了一句。
本來很尷尬的一件事,經過如此一說也緩解開來。
楊瑞見使節隻是禮節性的,一些詳細的事情不會在燁安閣裏商談。楊瑞也不需要知道商談的細節。等使節出宮之後,自會有顧唯潘親自或者是派人去與使節就兩國的關係交換意見。會麵不長時間,也到了使節要出宮離開的時候,臨出門前韓健突然問道:“不知貴朝的朱上師如今如何?”
林遷一聽臉色突變。現在朱同敬雖說已經與南齊朝廷和解,但在惠王蕭翎已經女皇蕭旃眼裏,這仍舊是南齊朝廷的叛徒,是遲早要被滅的。韓健卻突然問朱同敬的現狀,就很不合時宜。
林遷道:“回東王,朱同敬其人如今已不在是我朝上師。如今我朝上師之位懸空。若是將來再有人接任,相信我朝陛下也會找人來知會與東王。”
什麽都是他朝的陛下會找人來通知,若蕭旃真的要什麽事都要來告知的話,那魏朝豈不成了齊朝的地方一隅,朝廷的旨意要下發到地方?韓健到此時才反應過來林遷說話的“微妙”之處,感情是在背地裏占魏朝的便宜。
“好。”韓健一笑道,“若是朱同敬再來魏朝的話,本王也會找人通知貴朝。”
一句話令林遷臉色有些變化,他不太明白韓健話中的意思。韓健突然說朱同敬會到北朝來,莫非是暗中有什麽勾連不成?若僅僅是東王放的煙霧彈,那東王的目的又為何?
帶著不解,林遷等人在魏朝禮部官員的陪同下一起出宮。韓健則留在燁安閣,他也隻是坐一會,很快還要回東王府。東王府晚上有家宴,韓鬆氏也特別交待讓韓健早些回去。韓健知道韓鬆氏是想說南齊使節的事。
“朱同敬……到底是怎麽回事?”楊瑞等人走了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莫非是他想避難到江北來?怎的之前沒聽你提及?”
韓健笑道:“我不過隨口胡謅而已,你也信?”
“這種事可不由不信。”楊瑞白了韓健一眼道,“也聽說朱同敬現在是強弩之末,被南朝封了個臨江王,但其實背地裏已經是內憂外困,原本臨江王的舊部不過是想借著他來跟金陵朝廷為敵,何時曾真正想擁戴他為王?說到底,他曾權傾朝野,但畢竟是有謝黨與之牽製,他少了太後一黨的支持,再沒有臨江王舊部的支持,他的人馬也不過是一盤散沙。”
韓健道:“看來瑞兒你對朱同敬的事了解倒是不少。”
楊瑞再白韓健一眼道:“不肯說也就罷了。早些回你的東王府,晚上就將我們宮裏的孤兒寡母忘了便是!”
言罷楊瑞好像很生氣走出燁安閣,與恭候在外麵的小太監和宮女往內寢去了。
韓健看得出,楊瑞雖然口中好像很生氣,但其實她心裏也開解了不少。他剛才對林遷說那番話。擺明了是要與南齊人找麻煩,之前韓鬆氏不斷與南齊使節親近,這令韓健的位置很尷尬,但有了剛才他對南齊內部大敵朱同敬的“問候”。使得南齊人要重新考慮東王府與南齊親近的背後意圖。這使得韓鬆氏之前與南齊使節的會麵意義則顯得不大。
說到底,東王府做主的還是韓健,一切都要以韓健的主張為尊。就算韓鬆氏與南齊使節商談的再好,隻要韓健發話,一切都將作廢。
韓健出宮。沒有往軍所衙門去。上午時候他便將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暫時關中尚且無新的戰事發生。在回東王府準備晚上家宴之前,韓健會麵了大西柳,詳細問詢了一些關於豫州和南齊的事。韓健平日裏對關中的情報獲取太多,連北關的情況也會隨時由林詹奏明,唯獨對於好像很安穩的南方,韓健不是那麽自信能全盤獲知。
大西柳眼下調查情報的重點也是在關中和陽關等地,畢竟有鮮卑人的入侵。雖然戰火現在還沒燒到中原腹地,不過隨著西涼舊地的失守,關中被戰火侵襲也是遲早的事。
“少公子可是覺得……南人有北侵的動向?”大西柳見韓健問的慎重。不由反問了一句。
“這些話不是你能說的。”韓健站起身提醒道,“你畢竟去過南朝,應該對金陵不陌生,回頭派幾個人去刺探一下惠王府的情況。近來司馬藉為惠王所輕用,若然司馬藉不想留在南朝,隨時派人保護他北上。”
“是。”大西柳恭敬領命,她這才知道韓健關心的不是什麽南朝的入侵,而是關於司馬藉的安危。
以她所知,就算惠王現在跟司馬藉好像貌合神離,但畢竟司馬藉有擁立之功。惠王怎麽也不會放人北上,況且本身司馬藉並無北還之意。現在派人去更多的也隻能是保護司馬藉不會出什麽變故。
見完大西柳,韓健便直接回東王府。剛進院子裏他便覺得東王府氛圍有些不對,一些丫鬟好像很急忙過去。都像是很怕靠近正廳那邊,而雯兒卻是從正廳裏出來,手上還拿著花瓶的碎片。
“怎麽回事?”雯兒見到韓健匆忙拿著花瓶碎片跑過來,一副氣喘籲籲的模樣。韓健不等她開口先問道。
“郡王妃……在發脾氣。”雯兒喘口氣道。
韓健心說這個二娘可真不消停。
讓雯兒先把碎片丟了,才讓她與自己一同進到正廳之中,此時的韓鬆氏沒有在摔東西。而是被韓健一群姨娘在勸說,連顧欣兒和楊蓯兒也在旁邊。韓鬆氏仍舊是一臉的氣惱,見到韓健這股氣好像更盛了。
“二娘這是何故生這麽大的火氣?”韓健故作不知,上前問道。
府中的女人自然也都不明白為何韓鬆氏會突然生這麽大的氣,現在看來連韓健都不知道,她們更加費解。要說韓鬆氏平日裏也算是東王府的頂梁柱,顧著身份和地位,不會跟府中的女人置氣。
韓鬆氏站起身,怒指著韓健道:“還在這裏裝糊塗?你在宮裏,當著南齊人的麵說了什麽?”
“我?”韓健麵對家裏所有女人的目光,隻是攤攤手笑道,“隻是隨便問候了一句,二娘不用如此動怒。”
“問候?哼哼,你問的是朱同敬的事,你明知道他是南朝之人的心腹大患,若是沒他的話,南朝早就內部一團和氣,說不定會出兵江北。你卻說的好像與他有私下裏的勾當,就算你有,你犯得著拿到明麵上來說?你說那些還不是為讓我下不來台,讓我之前為你所做的那些付諸東流?”韓鬆氏仍舊氣呼呼說道。
韓健道:“二娘多心了,我怎會考慮那麽多?”
“這兩日你早出晚歸甚至不回來,我就看出來,你是對二娘對的這些事不滿。那又如何?二娘我早就說過,朝廷之人不可信,你當南齊人是與我們虛以委蛇,難道宮裏那女人便不是?她說到底也不過是想利用你來保她的基業,若是將來不需要你了,你覺得她還會顧及與你的恩情?”
話說到這份上,在場的女人也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說到底還是韓鬆氏與楊瑞的衝突。韓鬆氏一切都是為東王府考慮,她已經不奢求韓健現在能馬上登臨天子之位,因為她知道韓健現在顧著與楊瑞的關係,又心軟,不會這麽做。她隻是想讓韓健保持與朝廷一種對立而對等的關係,這樣一來可以令下麵東王府的將官知道主上的立場而不會掉以輕心,同時也令楊瑞不敢對東王府有不軌之為。她與南齊人私下接觸也是為此,主要是想讓東王府在北朝的地位可以與朝廷相當。
“隨二娘怎麽說吧。”韓健歎口氣道,“我不過是隨口一說,二娘也能有這麽多曲解,看來以後我少說話便是。”
說完韓健也好像有幾分生氣坐下來,一時間東王府裏兩個權力最高的人都不說話,其他人也都麵麵相覷不知該勸哪一邊。
原本是家宴的好時候,一家人該坐下來和和睦睦一團和氣,可現在因為韓健與韓鬆氏彼此在生氣,一些事便好像沒那麽輕鬆。
此時的韓健明是想與韓鬆氏講和,但他知道再這麽下去,他與楊瑞的關係會更加僵持,他也是不想讓韓鬆氏和楊瑞之間有神惡魔衝突令他夾在中間難以做人。他現在開始明白為何楊瑞與他作別之前要酸溜溜說一句“孤兒寡母”,大約是想提醒他,要是他今晚在東王府裏不得安寧的話,不妨進宮去。
楊瑞也是感念韓健在南齊人麵前為她說了話,想讓韓健進宮去,好好“報答”一番。(未完待續。)
眼看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皇宮內是不會準備賜宴的,畢竟之前春節皇宮的賜宴鬧了一些不愉快。如此各家各院都會自己舉行家宴來慶祝,非常時期連官員之間的宴請也會避忌,不過在這一天卻是楊瑞在宮裏接見南齊使節。韓健作為東王也必須要出席。
接見定在午後,朝廷這麵真正參與的人不多,除了韓健和楊瑞,還有朝中的首輔顧唯潘,以及尚書台的幾名要員,寧原倒是沒有出席。負責接待的是禮部的官員。
過午後韓健進宮與楊瑞剛坐下來,便有禮部的官員呈報說南齊的使節已經進了宮。在使節麵前韓健要保持對楊瑞的敬重,如此也是為顯示魏朝內部一片和氣。韓健站起身來等候一會,不多時使節已經到燁安閣,已經在外等候。
“請他們進來。”楊瑞說了一句,小太監出去傳話,此時顧唯潘和幾名朝中的大臣才進來候命。最後請進來的是南齊的使節。
此次南齊使節來人不多,正使是一名叫林遷的四十多歲官員,副使也不過是南齊一些官員。這些人並不是南齊朝廷的中流砥柱,此次他們來的目的也不複雜,除了向魏朝通知他們的新皇登基,其實也是為商談停戰之事,本身戰事就不會起,商議也隻是形勢上的,南齊也有讓豫州方麵去接收那幾座曾經為南齊所占領的城池。
“……尊敬的陛下,我僅代表我朝天子前來恭賀,貴朝新添一位公主……”
原本場麵還很和諧,楊瑞接待南齊使節不是一次兩次。這些使節相比於朱同敬等人還是差了一個檔次,她還不會太重視。可當聽到這句話,場麵突然變得有些尷尬,大臣之間互相對望一眼。都看出事情不妙。本來天子有公主降世,就算不是皇子也是好事,來使恭賀一下也無妨。但偏偏楊瑞是女皇,她生下女兒的事很忌諱,到現在也沒給小公主一個真正的定名就說明楊瑞心中還是很介意生的是女兒。再者她是與身為大臣的韓健生下的女兒,這件事在外人看來容易說她是委身於東王府,她是很介意別人提及,連小公主的一些生辰慶典都沒有舉行。
現在南齊使節提及此事,好像故意往楊瑞的傷口上撒鹽一般,楊瑞登時臉色很不好看。
韓健看楊瑞反應,知道她心中在置氣,但她畢竟要保持九五之尊的臉麵,不能輕易將話說出口。他隻好來做出頭鳥為楊瑞說話:“多謝使節。不知貴朝天子何時誕下子嗣?”
一句話,令場麵的尷尬稍微緩解。不過南齊使節那邊則是黑著臉。蕭旃現在剛繼位為天子。連個夫婿都沒有,又何來子嗣一說?如果說南齊人的恭賀是無心之失,那韓健的問候則就完全是挑釁。不過是在魏朝的皇宮裏,韓健又是執掌軍政大權,南齊使節倒也識相,即便知道韓健這是在挑釁,也不敢直麵說出來。林遷微微一笑道:“若是我朝陛下誕下子嗣,定然會派使節前來貴朝通知。”
“那就恭候了。”韓健笑著回了一句。
本來很尷尬的一件事,經過如此一說也緩解開來。
楊瑞見使節隻是禮節性的,一些詳細的事情不會在燁安閣裏商談。楊瑞也不需要知道商談的細節。等使節出宮之後,自會有顧唯潘親自或者是派人去與使節就兩國的關係交換意見。會麵不長時間,也到了使節要出宮離開的時候,臨出門前韓健突然問道:“不知貴朝的朱上師如今如何?”
林遷一聽臉色突變。現在朱同敬雖說已經與南齊朝廷和解,但在惠王蕭翎已經女皇蕭旃眼裏,這仍舊是南齊朝廷的叛徒,是遲早要被滅的。韓健卻突然問朱同敬的現狀,就很不合時宜。
林遷道:“回東王,朱同敬其人如今已不在是我朝上師。如今我朝上師之位懸空。若是將來再有人接任,相信我朝陛下也會找人來知會與東王。”
什麽都是他朝的陛下會找人來通知,若蕭旃真的要什麽事都要來告知的話,那魏朝豈不成了齊朝的地方一隅,朝廷的旨意要下發到地方?韓健到此時才反應過來林遷說話的“微妙”之處,感情是在背地裏占魏朝的便宜。
“好。”韓健一笑道,“若是朱同敬再來魏朝的話,本王也會找人通知貴朝。”
一句話令林遷臉色有些變化,他不太明白韓健話中的意思。韓健突然說朱同敬會到北朝來,莫非是暗中有什麽勾連不成?若僅僅是東王放的煙霧彈,那東王的目的又為何?
帶著不解,林遷等人在魏朝禮部官員的陪同下一起出宮。韓健則留在燁安閣,他也隻是坐一會,很快還要回東王府。東王府晚上有家宴,韓鬆氏也特別交待讓韓健早些回去。韓健知道韓鬆氏是想說南齊使節的事。
“朱同敬……到底是怎麽回事?”楊瑞等人走了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莫非是他想避難到江北來?怎的之前沒聽你提及?”
韓健笑道:“我不過隨口胡謅而已,你也信?”
“這種事可不由不信。”楊瑞白了韓健一眼道,“也聽說朱同敬現在是強弩之末,被南朝封了個臨江王,但其實背地裏已經是內憂外困,原本臨江王的舊部不過是想借著他來跟金陵朝廷為敵,何時曾真正想擁戴他為王?說到底,他曾權傾朝野,但畢竟是有謝黨與之牽製,他少了太後一黨的支持,再沒有臨江王舊部的支持,他的人馬也不過是一盤散沙。”
韓健道:“看來瑞兒你對朱同敬的事了解倒是不少。”
楊瑞再白韓健一眼道:“不肯說也就罷了。早些回你的東王府,晚上就將我們宮裏的孤兒寡母忘了便是!”
言罷楊瑞好像很生氣走出燁安閣,與恭候在外麵的小太監和宮女往內寢去了。
韓健看得出,楊瑞雖然口中好像很生氣,但其實她心裏也開解了不少。他剛才對林遷說那番話。擺明了是要與南齊人找麻煩,之前韓鬆氏不斷與南齊使節親近,這令韓健的位置很尷尬,但有了剛才他對南齊內部大敵朱同敬的“問候”。使得南齊人要重新考慮東王府與南齊親近的背後意圖。這使得韓鬆氏之前與南齊使節的會麵意義則顯得不大。
說到底,東王府做主的還是韓健,一切都要以韓健的主張為尊。就算韓鬆氏與南齊使節商談的再好,隻要韓健發話,一切都將作廢。
韓健出宮。沒有往軍所衙門去。上午時候他便將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暫時關中尚且無新的戰事發生。在回東王府準備晚上家宴之前,韓健會麵了大西柳,詳細問詢了一些關於豫州和南齊的事。韓健平日裏對關中的情報獲取太多,連北關的情況也會隨時由林詹奏明,唯獨對於好像很安穩的南方,韓健不是那麽自信能全盤獲知。
大西柳眼下調查情報的重點也是在關中和陽關等地,畢竟有鮮卑人的入侵。雖然戰火現在還沒燒到中原腹地,不過隨著西涼舊地的失守,關中被戰火侵襲也是遲早的事。
“少公子可是覺得……南人有北侵的動向?”大西柳見韓健問的慎重。不由反問了一句。
“這些話不是你能說的。”韓健站起身提醒道,“你畢竟去過南朝,應該對金陵不陌生,回頭派幾個人去刺探一下惠王府的情況。近來司馬藉為惠王所輕用,若然司馬藉不想留在南朝,隨時派人保護他北上。”
“是。”大西柳恭敬領命,她這才知道韓健關心的不是什麽南朝的入侵,而是關於司馬藉的安危。
以她所知,就算惠王現在跟司馬藉好像貌合神離,但畢竟司馬藉有擁立之功。惠王怎麽也不會放人北上,況且本身司馬藉並無北還之意。現在派人去更多的也隻能是保護司馬藉不會出什麽變故。
見完大西柳,韓健便直接回東王府。剛進院子裏他便覺得東王府氛圍有些不對,一些丫鬟好像很急忙過去。都像是很怕靠近正廳那邊,而雯兒卻是從正廳裏出來,手上還拿著花瓶的碎片。
“怎麽回事?”雯兒見到韓健匆忙拿著花瓶碎片跑過來,一副氣喘籲籲的模樣。韓健不等她開口先問道。
“郡王妃……在發脾氣。”雯兒喘口氣道。
韓健心說這個二娘可真不消停。
讓雯兒先把碎片丟了,才讓她與自己一同進到正廳之中,此時的韓鬆氏沒有在摔東西。而是被韓健一群姨娘在勸說,連顧欣兒和楊蓯兒也在旁邊。韓鬆氏仍舊是一臉的氣惱,見到韓健這股氣好像更盛了。
“二娘這是何故生這麽大的火氣?”韓健故作不知,上前問道。
府中的女人自然也都不明白為何韓鬆氏會突然生這麽大的氣,現在看來連韓健都不知道,她們更加費解。要說韓鬆氏平日裏也算是東王府的頂梁柱,顧著身份和地位,不會跟府中的女人置氣。
韓鬆氏站起身,怒指著韓健道:“還在這裏裝糊塗?你在宮裏,當著南齊人的麵說了什麽?”
“我?”韓健麵對家裏所有女人的目光,隻是攤攤手笑道,“隻是隨便問候了一句,二娘不用如此動怒。”
“問候?哼哼,你問的是朱同敬的事,你明知道他是南朝之人的心腹大患,若是沒他的話,南朝早就內部一團和氣,說不定會出兵江北。你卻說的好像與他有私下裏的勾當,就算你有,你犯得著拿到明麵上來說?你說那些還不是為讓我下不來台,讓我之前為你所做的那些付諸東流?”韓鬆氏仍舊氣呼呼說道。
韓健道:“二娘多心了,我怎會考慮那麽多?”
“這兩日你早出晚歸甚至不回來,我就看出來,你是對二娘對的這些事不滿。那又如何?二娘我早就說過,朝廷之人不可信,你當南齊人是與我們虛以委蛇,難道宮裏那女人便不是?她說到底也不過是想利用你來保她的基業,若是將來不需要你了,你覺得她還會顧及與你的恩情?”
話說到這份上,在場的女人也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說到底還是韓鬆氏與楊瑞的衝突。韓鬆氏一切都是為東王府考慮,她已經不奢求韓健現在能馬上登臨天子之位,因為她知道韓健現在顧著與楊瑞的關係,又心軟,不會這麽做。她隻是想讓韓健保持與朝廷一種對立而對等的關係,這樣一來可以令下麵東王府的將官知道主上的立場而不會掉以輕心,同時也令楊瑞不敢對東王府有不軌之為。她與南齊人私下接觸也是為此,主要是想讓東王府在北朝的地位可以與朝廷相當。
“隨二娘怎麽說吧。”韓健歎口氣道,“我不過是隨口一說,二娘也能有這麽多曲解,看來以後我少說話便是。”
說完韓健也好像有幾分生氣坐下來,一時間東王府裏兩個權力最高的人都不說話,其他人也都麵麵相覷不知該勸哪一邊。
原本是家宴的好時候,一家人該坐下來和和睦睦一團和氣,可現在因為韓健與韓鬆氏彼此在生氣,一些事便好像沒那麽輕鬆。
此時的韓健明是想與韓鬆氏講和,但他知道再這麽下去,他與楊瑞的關係會更加僵持,他也是不想讓韓鬆氏和楊瑞之間有神惡魔衝突令他夾在中間難以做人。他現在開始明白為何楊瑞與他作別之前要酸溜溜說一句“孤兒寡母”,大約是想提醒他,要是他今晚在東王府裏不得安寧的話,不妨進宮去。
楊瑞也是感念韓健在南齊人麵前為她說了話,想讓韓健進宮去,好好“報答”一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