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了,賣報了!”
“朝廷大事,議和條例,快來看報紙啊!”
“今天四方報頭條,朝廷和羅馬帝國議和!”
“贏了,我們在西部的戰役打贏了!”
“羅馬帝國俯首稱臣,賠款割地,快來看啊!”
“大捷,這可是一個大捷啊!”
“將士們的英勇善戰,讓我們大吳朝如今又取得了一個行省疆域,我們大吳開疆辟土有如神助,很快就滅殺羅馬,一統天下!”
“天下尊吳,誰能擋之!”
“大吳的疆域,越來越廣闊了!”
“昔日秦皇漢帝,誰能比得上我朝陛下之英武善戰!”
“一統寰宇,指日可待,我大吳朝將會成就一個永垂不朽的霸業!”
“……”
議和捷報在的宣傳司傾盡全力的宣傳之下,開始的發酵在百姓之中。
各大報刊的頭條渲染之中,西部戰役的大捷開始傳播大吳朝麾下的四麵八方的疆域之中,讓無數的百姓在過年的時候都感受到朝廷的鼎盛。
這些年,朝廷東征西伐,兵力四處,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開始讓本來有些民心薄弱的大吳朝廷越來越能得到百姓的認可了。
何為民心。
民心其實就是能讓百姓認可朝廷的統治而已。
可是如何才能讓百姓對朝廷認可?
這是一個非常之深奧的問題。
其實無數疆域之下,很多百姓的日子都是麻木了,他們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都是得過就過,有一天日子過一天日子,他們並不管誰在管理這個天下,直管能不能吃飽飯。
可當有些事情表現的過於強烈的時候,就會被百姓接受。
大吳朝廷在時間流逝之中已經開始一步步走入民眾之中。
一條一條政策是保障他們的生活,一場場對外的勝利,卻是能加強他們對大吳朝廷的榮譽感,能打贏外敵的朝廷,才讓他們感覺是安全的,能庇護他們的朝廷。
這一點很重要。
他們要的其實隻是一個安全的朝廷。
民心歸一,就是一個朝廷的氣運鼎盛之始。
今時今日的大吳朝,早已經不再是那個剛剛一統天下,有些朝不保夕的朝廷了。
今時今日的朝廷,不說穩如泰山,最少也開始在民心之上紮根了。
***********************
在朝廷之外,民間外麵刮起了民心風暴,但是在紫禁宮裏麵,也正在開啟了一場對於擴軍爭論的猛烈風暴。
朝廷議會大殿。
孫權一席龍紋錦袍,頭戴玉冠,宛如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安然的盤坐首位,郭嘉和諸葛瑾坐在他身後左右的位置,各自執筆,負責筆錄。
一個個朝議大臣分列坐下,冷寂之中目光交鋒,你瞪我,我瞪你,瞪了那麽一會之後,他們開始這一天的討論。
“擴軍?”
眾人看著孫權麵無表情的拋出了這個議題之後,一個個心裏麵開始盤算。
他們有些把握不住孫權在這個時候擴軍的意圖。
大吳軍隊,如今足足可有百萬有餘。
這個數目已經不少了。
每年支出的軍費是朝廷賦稅國債的五分之三之多,早已經超於內閣方麵的預算。
在這個時候擴軍,問題可不小啊。
擴軍不僅僅是人員問題,還有武器裝備,編製落實,軍官配置,這都是一個個大問題,還牽著了幾個派別之間的利益爭鬥,必然是一場大戲。
最重要的是內閣。
今年因為大豐收,還開辟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商路暢通西域之地,收入自然也就多了,好不容易戶部能一些盈餘一些,可是一旦擴軍,整個朝廷都要收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陛下打算擴幾個軍團?”
張昭本能的感覺,孫權胃口應該很大,所以他有些小心翼翼的問道。
“朕初步準備擴軍五個軍團!”
孫權聞言,淡淡的道。
十五個軍團不算多啊。
他的目標最少是二十個軍團,才有足夠的實力和羅馬帝國決戰。
“五個軍團?”
“一口氣要征召七八十萬大軍,不行!”
“陛下這好大的手筆!”
“不行,絕對不行,太急了!”
“這會直接的壓垮朝廷的!”
“朝廷對於將士們的待遇很高,平時的津貼,戰死還要有打量的撫恤金,一旦擴軍七八十萬,我們內閣基本上就不要運轉了!”
一眾大臣有些難以接受孫權這麽大的胃口啊。
五個軍團,如果按照如今主力軍團的編製規模,最少要六十萬兵力,多一點七十萬,八十萬,也不少。
“我同意陛下提議!”
軍機首尊程普是最先站起來表態的。
他作為軍機處的首尊,軍方老大,自然同意擴軍的建議,軍隊的實力越強,他的權利就越穩,這是私心,再一個說,擴軍有利於日後的戰役,這是公心,無論是在公在私,他都是舉雙手讚成。
“西部戰場的戰役大家有目共睹,對戰強悍的羅馬軍,我們雖占領的優勢,但是因為兵力不足,傷亡慘烈,這時候必須擴軍,日後我們對戰羅馬帝國的戰役越來越激烈,羅馬的兵力不是比我們少,隻有擴軍,才能維持將來的勝局!”
程普沉聲的道:“而且日後攻入羅馬帝國,我們需要打量的兵力鎮壓羅馬人,羅馬人對我們吳人的態度,你們都應該知道,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鎮壓,就算的奪取了羅馬疆域,也會造成動亂!”
“首尊所言甚至,擴軍是為了日後的征戰!”
“必須擴軍,擴軍之後,我們才能保證勝利!”
孫策和黃忠對視一眼,相繼開口說道。
不管他們心裏麵如何想,既然軍機首尊都豎旗了,他們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退縮,必須保持軍機處上下一致的團結。
“擴軍我是同意,但是不能大規模的擴軍,更加不是在這個時候,我認為陛下的提議有些著急了!”
張昭聞言,考慮了一番,最後卻搖搖頭,平靜的道:“在這個時候擴軍,那麽將會影響我們內閣往後三年之間每一個的決策,現在我們內閣還不能滿足全國百姓的溫飽,今年冬天,在遼東大地寒冷的天氣之中,餓死凍死的人就不少,我們卻卻在這時候把所有錢都投入軍方,豈不是等於窮兵黷武!”
站在內閣的立場,這個提議是絕對不能打贏的。
他也向軍方能打下羅馬帝國。
這樣他們這些內閣有爵位的人才能得到封邑。
可是孫權胃口太大了。
一兩個軍團也就罷了。
他們最多就減弱一下開支,咬咬牙就應下來。
可是五個軍團,那就是擴軍一半,他們根本就承受不住這麽大規模的擴軍。
“我認同首輔所言,軍機處想要擴軍可以,但是必須要等,等到朝廷有更多的盈餘,我不反對擴軍,我也清楚,想要占領羅馬,就必須更多的軍隊,但是要的是一步步來,不能因為西部戰役的吃緊,就不斷的擴軍!”
“我認為首先得讓百姓吃飽飯,一切以吃飽飯為主,吃飽飯了才能說其他的!”
“西部的攻勢可以放緩,沒有必要這麽急著擴軍!”
“我們內閣因為西部戰役,遷就你們軍機處已經很多次了,這一次說什麽也不能在退步,我們內閣不能應為你們擴軍,而放棄自己戰略部署,天下五十四州,數千萬子民的生活更加重要一點吧!”
內閣立場的幾個朝議大臣自然緊緊地跟著首輔的腳步,全力的反對這一點了。
他們內閣這些年因為西部的戰役,已經好幾次遷就了軍機處的戰略,甚至不得已放棄了一些民間建設,工部的幾個大規模工程都停下來了。
這一次他們可不會在選擇退步。
“擴軍才能有未來,為了能一統天下,必須要擴軍!”
“那是你們軍方的未來,我們內閣更在在乎百姓的生活!”
“胡說,這是朝廷的未來,奪取羅馬之後,能讓朝廷更加鼎盛,才能讓內閣管理的疆域!”
“說什麽我們內閣也不能同意!”
雙方開始爭吵起來了。
現在是年末,內閣方麵也好,軍機處方麵也好,在金陵城的朝議大臣並不多,雙方戰鬥力半斤八兩,加上一個和稀泥的禦史台老大張紘,真是一台勢均力敵的好戲。
“爭吧,有爭吵才有結果!”
孫權抬頭,目光看著他們爭吵的麵紅耳赤,心中有些苦笑。
大家都有立場。
說不得誰對,誰錯。
這爭吵估計是沒玩沒了。
不過爭吵也是應該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氣氛。
一言堂是沒有什麽好果子吃的。
他需要大吳朝廷維持這種爭吵之中得來的結果,無論對錯,最少得到出來的結果,是大部分都讚同的結果。
……
天權三年的最後兩天時間,內閣和軍機處都是縈繞這擴軍這個話題,在不斷的爭吵,也在不斷的扯皮。
朝廷議會已經召開了三次,但是都沒有能得到一個很理想的結果。
孫權一怒之下,算是擱淺了這個提議。
其實他也很清楚,現在並不是擴軍的時機,這時候提出來,就是給他們打一針預防針,日後肯定要擴軍了,沒有兩三百萬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一點他很執著,
不過西部第一戰區獨立軍擴張成為一個軍團的事情倒是有了一個結果。
這事情孫權刻意之間避開了內閣,直接和軍機處商議。
商議之後,取得了一致的結果,直接下達了最高的軍令,命令獨立軍直接晉升為安息軍團,軍團司令毫無疑問自然馬超。
馬超也算是眾望所歸。
第一,他聲望不錯,不管好的聲望還是壞的聲望,最少有一點他軍事能力已經被人給認可了,這就是名聲的作用。
第二,美索不達米亞戰役之中,他屢立戰功。
第三,他身後有一個趙國公在支持,趙雲是大吳軍方少壯派的領袖,軍機處位列第一的繼承人,這是不少軍團司令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他雖然沒有進入朝廷議會,但是他在軍方的地位,比孫伯符,周瑜,諸葛亮這些少壯派還要強盛一點。
安息軍團的副司令交給了伊爾,算是穩定安息人的一個籌碼。
至於安息軍團的參謀長,最後落在了一個人身上。
閻行。
這個和馬超甚至整個馬家都有著很難以解開的過節的西涼人最後終究和馬超碰撞在了一起。
這也算是軍機處為了安息軍團平衡的手段。
安息軍團畢竟是以安息人為主的軍團。
軍機處自然要給他們帶上一個枷鎖,有閻行盯著,馬超也好,伊爾也好,做事情都不能那麽的隨意。
安息軍團的建立算是朝廷在天權三年最後的決議。
新的一年,在喜慶的氣氛之中,悄悄的來臨……
*************************
天權四年的到來,拉開了大吳朝廷休養生息的兩年光陰。
進入天權四年的二月,西部戰場已經完全的平靜下來了,西部戰役止步在美索不達米亞,無論西部第一戰區,還是西部第二戰區,在議和之後,都開始收攏兵力,以休整和練兵為主。
天權四年,三月,內閣在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的美索不達米亞州,以內閣青年佼佼者步子山為總督。
天權四年,五月,血狼軍團西進。
天權四年,六月,中央軍團分裂,以中央軍團二十一萬兵力,加上新兵軍團征召的二十萬訓練三個月的新兵,整整四十一萬兵馬,建立為吳軍第一軍團,中央軍團,第十二軍團猛虎軍團,第十三軍團,江東軍團。
天權五年,以工部正式開建大運河,第一條運河是從雒陽到廣陵城的河渠,這一次內閣征召的十民夫開工。
天權四年,八月,猛虎軍團西進。
天權四年,十月,狂獅軍團和戰象軍團分裂,建立征收北疆草原的戰象軍團,鎮守東北和河北的狂獅軍團,還有鎮守東海的第十四軍團,海鯊軍團。
天權四年,大吳和羅馬休戰,西部戰場維持平靜,唯有位於羅馬帝國西北部的不列顛戰場在征戰之中,但是大吳朝廷卻在無聲無息之中,擴充了三個軍團。
坐擁十四個主力戰鬥軍團的吳軍,手握兵馬將近二百萬之多。
隨著兵力的不斷的積累之下,時間開始進入了天權五年。(未完待續。)
“朝廷大事,議和條例,快來看報紙啊!”
“今天四方報頭條,朝廷和羅馬帝國議和!”
“贏了,我們在西部的戰役打贏了!”
“羅馬帝國俯首稱臣,賠款割地,快來看啊!”
“大捷,這可是一個大捷啊!”
“將士們的英勇善戰,讓我們大吳朝如今又取得了一個行省疆域,我們大吳開疆辟土有如神助,很快就滅殺羅馬,一統天下!”
“天下尊吳,誰能擋之!”
“大吳的疆域,越來越廣闊了!”
“昔日秦皇漢帝,誰能比得上我朝陛下之英武善戰!”
“一統寰宇,指日可待,我大吳朝將會成就一個永垂不朽的霸業!”
“……”
議和捷報在的宣傳司傾盡全力的宣傳之下,開始的發酵在百姓之中。
各大報刊的頭條渲染之中,西部戰役的大捷開始傳播大吳朝麾下的四麵八方的疆域之中,讓無數的百姓在過年的時候都感受到朝廷的鼎盛。
這些年,朝廷東征西伐,兵力四處,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開始讓本來有些民心薄弱的大吳朝廷越來越能得到百姓的認可了。
何為民心。
民心其實就是能讓百姓認可朝廷的統治而已。
可是如何才能讓百姓對朝廷認可?
這是一個非常之深奧的問題。
其實無數疆域之下,很多百姓的日子都是麻木了,他們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都是得過就過,有一天日子過一天日子,他們並不管誰在管理這個天下,直管能不能吃飽飯。
可當有些事情表現的過於強烈的時候,就會被百姓接受。
大吳朝廷在時間流逝之中已經開始一步步走入民眾之中。
一條一條政策是保障他們的生活,一場場對外的勝利,卻是能加強他們對大吳朝廷的榮譽感,能打贏外敵的朝廷,才讓他們感覺是安全的,能庇護他們的朝廷。
這一點很重要。
他們要的其實隻是一個安全的朝廷。
民心歸一,就是一個朝廷的氣運鼎盛之始。
今時今日的大吳朝,早已經不再是那個剛剛一統天下,有些朝不保夕的朝廷了。
今時今日的朝廷,不說穩如泰山,最少也開始在民心之上紮根了。
***********************
在朝廷之外,民間外麵刮起了民心風暴,但是在紫禁宮裏麵,也正在開啟了一場對於擴軍爭論的猛烈風暴。
朝廷議會大殿。
孫權一席龍紋錦袍,頭戴玉冠,宛如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安然的盤坐首位,郭嘉和諸葛瑾坐在他身後左右的位置,各自執筆,負責筆錄。
一個個朝議大臣分列坐下,冷寂之中目光交鋒,你瞪我,我瞪你,瞪了那麽一會之後,他們開始這一天的討論。
“擴軍?”
眾人看著孫權麵無表情的拋出了這個議題之後,一個個心裏麵開始盤算。
他們有些把握不住孫權在這個時候擴軍的意圖。
大吳軍隊,如今足足可有百萬有餘。
這個數目已經不少了。
每年支出的軍費是朝廷賦稅國債的五分之三之多,早已經超於內閣方麵的預算。
在這個時候擴軍,問題可不小啊。
擴軍不僅僅是人員問題,還有武器裝備,編製落實,軍官配置,這都是一個個大問題,還牽著了幾個派別之間的利益爭鬥,必然是一場大戲。
最重要的是內閣。
今年因為大豐收,還開辟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商路暢通西域之地,收入自然也就多了,好不容易戶部能一些盈餘一些,可是一旦擴軍,整個朝廷都要收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陛下打算擴幾個軍團?”
張昭本能的感覺,孫權胃口應該很大,所以他有些小心翼翼的問道。
“朕初步準備擴軍五個軍團!”
孫權聞言,淡淡的道。
十五個軍團不算多啊。
他的目標最少是二十個軍團,才有足夠的實力和羅馬帝國決戰。
“五個軍團?”
“一口氣要征召七八十萬大軍,不行!”
“陛下這好大的手筆!”
“不行,絕對不行,太急了!”
“這會直接的壓垮朝廷的!”
“朝廷對於將士們的待遇很高,平時的津貼,戰死還要有打量的撫恤金,一旦擴軍七八十萬,我們內閣基本上就不要運轉了!”
一眾大臣有些難以接受孫權這麽大的胃口啊。
五個軍團,如果按照如今主力軍團的編製規模,最少要六十萬兵力,多一點七十萬,八十萬,也不少。
“我同意陛下提議!”
軍機首尊程普是最先站起來表態的。
他作為軍機處的首尊,軍方老大,自然同意擴軍的建議,軍隊的實力越強,他的權利就越穩,這是私心,再一個說,擴軍有利於日後的戰役,這是公心,無論是在公在私,他都是舉雙手讚成。
“西部戰場的戰役大家有目共睹,對戰強悍的羅馬軍,我們雖占領的優勢,但是因為兵力不足,傷亡慘烈,這時候必須擴軍,日後我們對戰羅馬帝國的戰役越來越激烈,羅馬的兵力不是比我們少,隻有擴軍,才能維持將來的勝局!”
程普沉聲的道:“而且日後攻入羅馬帝國,我們需要打量的兵力鎮壓羅馬人,羅馬人對我們吳人的態度,你們都應該知道,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鎮壓,就算的奪取了羅馬疆域,也會造成動亂!”
“首尊所言甚至,擴軍是為了日後的征戰!”
“必須擴軍,擴軍之後,我們才能保證勝利!”
孫策和黃忠對視一眼,相繼開口說道。
不管他們心裏麵如何想,既然軍機首尊都豎旗了,他們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退縮,必須保持軍機處上下一致的團結。
“擴軍我是同意,但是不能大規模的擴軍,更加不是在這個時候,我認為陛下的提議有些著急了!”
張昭聞言,考慮了一番,最後卻搖搖頭,平靜的道:“在這個時候擴軍,那麽將會影響我們內閣往後三年之間每一個的決策,現在我們內閣還不能滿足全國百姓的溫飽,今年冬天,在遼東大地寒冷的天氣之中,餓死凍死的人就不少,我們卻卻在這時候把所有錢都投入軍方,豈不是等於窮兵黷武!”
站在內閣的立場,這個提議是絕對不能打贏的。
他也向軍方能打下羅馬帝國。
這樣他們這些內閣有爵位的人才能得到封邑。
可是孫權胃口太大了。
一兩個軍團也就罷了。
他們最多就減弱一下開支,咬咬牙就應下來。
可是五個軍團,那就是擴軍一半,他們根本就承受不住這麽大規模的擴軍。
“我認同首輔所言,軍機處想要擴軍可以,但是必須要等,等到朝廷有更多的盈餘,我不反對擴軍,我也清楚,想要占領羅馬,就必須更多的軍隊,但是要的是一步步來,不能因為西部戰役的吃緊,就不斷的擴軍!”
“我認為首先得讓百姓吃飽飯,一切以吃飽飯為主,吃飽飯了才能說其他的!”
“西部的攻勢可以放緩,沒有必要這麽急著擴軍!”
“我們內閣因為西部戰役,遷就你們軍機處已經很多次了,這一次說什麽也不能在退步,我們內閣不能應為你們擴軍,而放棄自己戰略部署,天下五十四州,數千萬子民的生活更加重要一點吧!”
內閣立場的幾個朝議大臣自然緊緊地跟著首輔的腳步,全力的反對這一點了。
他們內閣這些年因為西部的戰役,已經好幾次遷就了軍機處的戰略,甚至不得已放棄了一些民間建設,工部的幾個大規模工程都停下來了。
這一次他們可不會在選擇退步。
“擴軍才能有未來,為了能一統天下,必須要擴軍!”
“那是你們軍方的未來,我們內閣更在在乎百姓的生活!”
“胡說,這是朝廷的未來,奪取羅馬之後,能讓朝廷更加鼎盛,才能讓內閣管理的疆域!”
“說什麽我們內閣也不能同意!”
雙方開始爭吵起來了。
現在是年末,內閣方麵也好,軍機處方麵也好,在金陵城的朝議大臣並不多,雙方戰鬥力半斤八兩,加上一個和稀泥的禦史台老大張紘,真是一台勢均力敵的好戲。
“爭吧,有爭吵才有結果!”
孫權抬頭,目光看著他們爭吵的麵紅耳赤,心中有些苦笑。
大家都有立場。
說不得誰對,誰錯。
這爭吵估計是沒玩沒了。
不過爭吵也是應該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氣氛。
一言堂是沒有什麽好果子吃的。
他需要大吳朝廷維持這種爭吵之中得來的結果,無論對錯,最少得到出來的結果,是大部分都讚同的結果。
……
天權三年的最後兩天時間,內閣和軍機處都是縈繞這擴軍這個話題,在不斷的爭吵,也在不斷的扯皮。
朝廷議會已經召開了三次,但是都沒有能得到一個很理想的結果。
孫權一怒之下,算是擱淺了這個提議。
其實他也很清楚,現在並不是擴軍的時機,這時候提出來,就是給他們打一針預防針,日後肯定要擴軍了,沒有兩三百萬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一點他很執著,
不過西部第一戰區獨立軍擴張成為一個軍團的事情倒是有了一個結果。
這事情孫權刻意之間避開了內閣,直接和軍機處商議。
商議之後,取得了一致的結果,直接下達了最高的軍令,命令獨立軍直接晉升為安息軍團,軍團司令毫無疑問自然馬超。
馬超也算是眾望所歸。
第一,他聲望不錯,不管好的聲望還是壞的聲望,最少有一點他軍事能力已經被人給認可了,這就是名聲的作用。
第二,美索不達米亞戰役之中,他屢立戰功。
第三,他身後有一個趙國公在支持,趙雲是大吳軍方少壯派的領袖,軍機處位列第一的繼承人,這是不少軍團司令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他雖然沒有進入朝廷議會,但是他在軍方的地位,比孫伯符,周瑜,諸葛亮這些少壯派還要強盛一點。
安息軍團的副司令交給了伊爾,算是穩定安息人的一個籌碼。
至於安息軍團的參謀長,最後落在了一個人身上。
閻行。
這個和馬超甚至整個馬家都有著很難以解開的過節的西涼人最後終究和馬超碰撞在了一起。
這也算是軍機處為了安息軍團平衡的手段。
安息軍團畢竟是以安息人為主的軍團。
軍機處自然要給他們帶上一個枷鎖,有閻行盯著,馬超也好,伊爾也好,做事情都不能那麽的隨意。
安息軍團的建立算是朝廷在天權三年最後的決議。
新的一年,在喜慶的氣氛之中,悄悄的來臨……
*************************
天權四年的到來,拉開了大吳朝廷休養生息的兩年光陰。
進入天權四年的二月,西部戰場已經完全的平靜下來了,西部戰役止步在美索不達米亞,無論西部第一戰區,還是西部第二戰區,在議和之後,都開始收攏兵力,以休整和練兵為主。
天權四年,三月,內閣在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的美索不達米亞州,以內閣青年佼佼者步子山為總督。
天權四年,五月,血狼軍團西進。
天權四年,六月,中央軍團分裂,以中央軍團二十一萬兵力,加上新兵軍團征召的二十萬訓練三個月的新兵,整整四十一萬兵馬,建立為吳軍第一軍團,中央軍團,第十二軍團猛虎軍團,第十三軍團,江東軍團。
天權五年,以工部正式開建大運河,第一條運河是從雒陽到廣陵城的河渠,這一次內閣征召的十民夫開工。
天權四年,八月,猛虎軍團西進。
天權四年,十月,狂獅軍團和戰象軍團分裂,建立征收北疆草原的戰象軍團,鎮守東北和河北的狂獅軍團,還有鎮守東海的第十四軍團,海鯊軍團。
天權四年,大吳和羅馬休戰,西部戰場維持平靜,唯有位於羅馬帝國西北部的不列顛戰場在征戰之中,但是大吳朝廷卻在無聲無息之中,擴充了三個軍團。
坐擁十四個主力戰鬥軍團的吳軍,手握兵馬將近二百萬之多。
隨著兵力的不斷的積累之下,時間開始進入了天權五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