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天空之上,到處都是陰沉沉的一片,不時之間小雨霏霏而下。
江國公府邸。
這個昔日大吳朝第一貴胄豪門,今日已經變成了一片焚燒之後的廢墟。
“她這又是何必呢!”
孫權一襲龍紋錦袍,頭戴玉冠,站在雨中,感受這雨水的點點滴滴落下,目光幽幽,看著一片廢墟,長歎一聲,聲音蕭瑟:“朕從沒有想過趕盡殺絕。”
孫伯符是必須要死。
因為大吳朝隻能有一個皇帝,隻有他死了,這一次大吳朝建立以來爆發最凶猛破壞力最大的內亂才算真正的結束。
但是他沒想過要滅了江國公滿門。
孫權的靈魂來自二十一世紀,他的本能思想是很反感滅門的,從他登基以來,不,應該是說從大吳朝建立至今,就從沒有發生過滅門之事。
而且大吳律法之中所有滅門的罪名都已經在當初修建吳律法的時候剔除出去了。
隻是平日之中婉約溫柔的大喬所表現出來的剛烈超出了他的預料之外,這麽一把火把江國公府邸所有人都送上的一條黃泉路。
“陛下,這是大喬的選擇,他畢竟是孫伯符的妻子,在某一種程度來說,也算是當過母儀天下的皇後,她不能讓孫伯符的子孫背負叛逆的罪名而苟延殘喘的活下來!”
周瑜也在淋著雨水,站在孫權身邊,看著那一片廢墟,眸子深處劃過一絲的悲憤,但是他的神色之中卻淡然冷漠,他輕聲的說道。
這一戰之中,他誰都救不了。
孫策他救不了。
大喬他就不了。
江國公府邸上上下下幾百塊人他一個都救不了。
當孫策戰死的時候,他就連夜擬好奏書,願意以己一切,保住江國公府邸,但是這一份奏書還沒有送出去,就已經傳來了江國公被焚燒一盡的消息。
“孫伯符是霸王,他的妻兒也不亞於虞姬的勇氣,是朕小看他們了,傳我命令,江國公府中之所有人厚葬,孫伯符和大喬,還有他們幾個孩子,葬入皇陵!”
孫權沉默的很久,才悠然開口,沉聲說道。
“陛下,孫伯符登基為帝,畢竟是屬於謀逆之罪,雖然不說誅滅九族,可也會被革除族譜之外,不如皇族之列,入葬皇陵,是否有些不妥!”
諸葛瑾聞言,咬咬牙,反駁的說道。
這並不隻是葬在哪裏的關係。
而是一個態度。
一旦葬入皇陵,那麽孫策所謂的謀反罪名最後就會被全稱推翻。
“葬!”
孫權平靜漠然的麵容之上浮現一抹冷厲,冷冷的吐出一個字。
“諾!”
周瑜目光之中有一抹感激,拱手領命。
“子瑜,在傳旨天下!”
孫權繼續說道:“朕要改元,今年改元龍策!”
“改元龍策?”
“不可!”
幾人心腹親信聽聞,連忙出列,對著孫權拱手勸告。
“此事朕已決議,諸位愛卿不必再勸!”孫權回頭,眸光一掃而過,冷然如斯,決心堅如磐石,不為任何事情而改變。
改元,也就是改年號。
如果單單隻是修改年號,意義不大。
但是改元龍策,意思就大了去了。
孫策登基,年號龍策。
如果孫權改元龍策,依舊是今年還是龍策元年,但是這個龍策元年的皇帝依舊是孫權,他在告訴整個天下,大吳皇朝隻有一個皇帝,就是說這一場叛亂從來沒有出現過。
時間的流逝之下,曆史最後會給後人記錄下來,這個世界上天權帝和龍策帝是一個人,而不是兩個人,天權年間和龍策年間,沒有第二個皇帝。
孫權以這種方式抹去了孫伯符留下曆史上最不堪的一筆。
這恐怕也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
……
七天之後,在金陵城逐漸歸於平靜的時候,孫策的葬禮在低調的有些寂滅無聲之中完成了。
孫紹以兒子的身份送葬,把孫策和大喬還有江國公府的幾個世子郡主葬入了孫氏皇陵之中。
這一場葬禮是宗人府宗正孫靜主持的。
“伯符是我孫氏英傑,奈何命運如此!”
孫靜有些悲哀而感歎。
他才主持了孫策的登基儀式不久,然後就主持他的喪禮,這讓他感觸很深。
作為宗人府宗正,他算是孫氏宗族的族長了。
他和孫權站立的位置不一樣。
孫權是帝王,永遠都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來想問題。
他是孫氏族長,他隻要站在孫氏的角度來看問題就行,所以當初孫權傳回死訊之後,他雖然沒有直接支持孫伯符登基,但是也不曾絲毫反對。
“宗正大人節哀!”
這一個葬禮雖然很低調,甚至不讓天下人知道,但是很多孫氏族人都參與了,一個個連忙安慰孫靜。
皇陵之前,孫權和孫紹並肩而立。
“盛元,你恨朕嗎?”孫權看著皇陵入口落下的千斤石門,突然開口。
“有點!”
孫紹不否認,如果孫權不曾設下這麽一個局,他的父親不會走向這麽一條絕路。
“你當初為什麽不支持他登基?”孫權苦澀的笑了笑,再問。
“皇叔父,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可是你教育過我,這個世界上,隻有遵守規則,遊戲才能玩下去,哪怕這個規則是我們自己定下來的,也不能打破!”
孫紹對孫權很崇敬,他從小就是跟在孫權的身邊長大:“我既然是太子,他就不能登基!”
孫權目光審視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麽。
半響之後,他才開口,問:“以後有什麽打算!”
“皇叔父,我打算辭去東宮太子之位!”
“為什麽?”
“風口浪尖之上,我暫時不合適站在這個位置上麵,這對皇叔父撫平天下民心是一種障礙,因為無論我做了什麽,我始終是孫伯符的兒子,這是改變不了的!”
孫紹有些事情看的很通透,這個位置他想坐,但是他很清楚已經坐不下去了,有時候退一步未必不是好事,所以他選擇退一步:“父親登基,如同謀逆,我就是餘孽!”
“朕從來沒有把你和孫伯符混為一談,你是朕看著長大了,你是你,孫伯符是孫伯符,他做的一切,與你無關,你是朕看來的儲君之一,如果你願意,這個位置仍然是你的,隻要你不曾做錯過,誰也奪取不了你的位置!”
“皇叔父好意,紹心中明白!”
孫紹畢恭畢敬的鞠躬,然後才道:“但是紹更加清楚,紹今之身份,哪怕皇叔父強行庇護,依舊不得民心,何意繼承天下,激流勇退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
“既然你已經決議,朕就沒有什麽好說的!”
孫權淡然的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不過朕還是想要勸告你,機會還有,不要絕望!”
“侄兒明白,侄兒一定不會讓皇叔父失望的!”
孫紹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
他是孫策的兒子,孫策如今可是謀逆失敗,他所在的處境太尷尬了,形勢逼的他太緊了,一個不小心,他可能就會被打落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畢竟盯著他的位置的人多不勝數。
與其讓他們強行退落下來,不如以退為進,這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畢竟孫權還沒老去,他也年輕,年輕就是本錢,隻要孫權一條沒有傳位下去,他就還有能力卷土從來。
……
八月下旬。
距離金陵城的戰爭過去已經有十天時間了,金陵城的百姓已經逐漸的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生活,這時候太子孫紹突然上奏,辭去東宮太子儲君之位,從此入住皇陵,為父母守孝三載。
孫權駁回了他的奏書。
時間進入九月。
初秋的時節,天氣不在悶熱,反而變得開始有一絲絲陰涼起來了。
孫紹二次上奏,辭去東宮太子的頭銜。
孫權二次駁回。
進入九月中旬,孫紹第三次上奏,奏書走的是朝廷議會的路子,但是最後還是落在了孫權手中,孫權黯然失望之中,同意暫時接觸他東宮太子的儲君頭銜。
但是孫權同時也給出了一個承諾,三年之內,不甄選東宮太子。
******************************************
金秋十月。
炎熱的天氣開始徹底變得的清涼起來了,不時之間還有一陣陣的和風劃過,秋日的涼爽綻放在這一刻。
隨著孫伯符在孫氏族人的主持之下悄無聲息的下葬,大吳朝的動亂已經是徹底的結束了,但是這朝廷之上的局勢卻開始變得有些詭異起來了。
孫權這次沒有急著去秋後算賬。
已經遭遇內鬥大動亂的大吳朝如今經不起第二次折騰。
所以哪怕這一次他準備大動幹戈,時間上他也要把握好。
內閣,軍機處,禦史台。
大吳朝的三駕馬車並沒有齊頭並進的意思,而是完全處在了停滯的狀態之中。
軍機首尊呂布已經戰死羅馬。
內閣首輔張昭自從孫策戰死石頭城之後,不再出現在內閣,一家人自縛府中,不出府邸半步,在安然的等待這孫權對他的處決。
禦史台老大張紘在這一次之中堅決支持孫策登基,也算是也站錯了隊,他所要麵對的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已經到了交代後事的地步了。
三大部門都處在這種群龍無首之下,不管是京城之中,還是地方上的一個個朝廷官吏頓時有些畏懼和彷徨起來。
而且孫策謀逆這件事情讓這京城大部分的官吏都已經是牽涉進來了,他們如今誰都害怕重新奪回大權的孫權會秋後算賬,大開殺戒,試問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如何能出人出力的穩住朝綱。
“陛下,張昭該如何處理?”
禦書房之中,荀彧開口詢問。
他是即將要入住內閣的人。
對於內閣的了解,隨著這幾天時間他聯係上的鍾繇,心底之上已經是有了一個輪廓,但是對他來說還有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
那就是張昭依舊是內閣首輔。
他主事自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你認為朕該如何去處置他?”孫權聞言,微微抬頭,目光深邃如淵,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反問的說道。
荀彧畢竟是曾經的曹魏丞相,管治一國的經驗十足,所以他對內閣事務入手的很快,這一點並不在孫權的意料之外,畢竟王佐之才可不是叫出來的。
用他來取締張昭,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但是張昭……
“陛下,張子布把握朝政已經很多年了,如果強行取締他的職位,恐怕剛剛安逸下來的朝廷很快就會陷入一陣陣的風暴之中的!”
荀彧麵容有些凝重:“這個內閣首輔不能隨意罷免!”
張昭可是從孫堅時代走過來的江東老臣,他一直管治天下政務,入駐內閣多年,在內閣之中早已經形成的獨樹一格的影響力。
“可是我們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很難做到君臣之間互相信任,所以朕絕不會讓他繼續掌控內閣!”孫權沉聲的說道。
“也不是沒有辦法!”
荀彧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說!”
荀彧眸光閃爍一抹冷芒:“陛下,但時間之內,不可避免,按照大吳法規,想要罷免一個內閣首輔,那就必須要經過朝廷議會的商討,如今情況,朝廷議會短時間不會召開,所以他依舊是首輔,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架空他在內閣之中的影響力,然後慢慢的從他手上接替內閣事務!”
“他會同意嗎?”
“陛下,張子布這一次雖然對不起陛下,但是以我對他行事作風的方式來了解,他並非出自私心,恐怕更多的是為了朝廷的平穩!”
荀彧道。
“那此事就交與你去辦!”孫權沉聲的道。
“諾!”
荀彧點點頭。
“遷都事宜,準備的如何?”孫權再問。
“已經在籌備之中了,一年之內,我們可以遷都向北,進入長安城!”
“很好!”
孫權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
翌日,朝廷的一則聖旨下來,西部五州巡閱使調入內閣,以內閣大臣的名義,擔任內閣次輔一職。
聖旨一出,這些時日維持了平靜開始被打破。
……
“陛下要動手了!”
“這一次陛下看來是先動內閣!”
“陛下要動內閣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內閣這一次可是傾力相助孫伯符謀反,如此大罪名決不可能就這麽簡單的就算了!”
“隻是不知道陛下這一次的決心有多大!”
“這個恐怕很難說,畢竟陛下的心思,不是我們隨便能猜得到的,不過內閣要大換血是在所難免!”
“恐怕就連內閣首輔張昭大人都留不下啊!”
“內閣大臣之中參與了這一次叛亂的,可有不少人!”
內閣上下,人心煌煌。
……
很快第二道聖旨下達。
周瑜接替孫策兵部尚書的位置。
這一道聖旨讓很多人看不透。
周瑜是第二戰區的代理總司令,半步之遙就能轉正,職位上未必比得上朝廷八部之一的兵部尚書的位置,但是在實權之上,可比兵部尚書要實在很多。
畢竟一個戰區的總司令,統帥兵馬幾十萬。
這一道聖旨也不知道是升職了,還是明升暗降。
但是聖旨已下,誰也不能違抗。
周瑜走馬上任已經是必然的事情。
……
不管是荀彧入駐內閣,還是周瑜接替兵部尚書的位置,這對於朝廷來說,都隻是一個開始,朝廷議會,內閣,軍機處,禦史台,一場大洗牌的運動正在進行之中……
江國公府邸。
這個昔日大吳朝第一貴胄豪門,今日已經變成了一片焚燒之後的廢墟。
“她這又是何必呢!”
孫權一襲龍紋錦袍,頭戴玉冠,站在雨中,感受這雨水的點點滴滴落下,目光幽幽,看著一片廢墟,長歎一聲,聲音蕭瑟:“朕從沒有想過趕盡殺絕。”
孫伯符是必須要死。
因為大吳朝隻能有一個皇帝,隻有他死了,這一次大吳朝建立以來爆發最凶猛破壞力最大的內亂才算真正的結束。
但是他沒想過要滅了江國公滿門。
孫權的靈魂來自二十一世紀,他的本能思想是很反感滅門的,從他登基以來,不,應該是說從大吳朝建立至今,就從沒有發生過滅門之事。
而且大吳律法之中所有滅門的罪名都已經在當初修建吳律法的時候剔除出去了。
隻是平日之中婉約溫柔的大喬所表現出來的剛烈超出了他的預料之外,這麽一把火把江國公府邸所有人都送上的一條黃泉路。
“陛下,這是大喬的選擇,他畢竟是孫伯符的妻子,在某一種程度來說,也算是當過母儀天下的皇後,她不能讓孫伯符的子孫背負叛逆的罪名而苟延殘喘的活下來!”
周瑜也在淋著雨水,站在孫權身邊,看著那一片廢墟,眸子深處劃過一絲的悲憤,但是他的神色之中卻淡然冷漠,他輕聲的說道。
這一戰之中,他誰都救不了。
孫策他救不了。
大喬他就不了。
江國公府邸上上下下幾百塊人他一個都救不了。
當孫策戰死的時候,他就連夜擬好奏書,願意以己一切,保住江國公府邸,但是這一份奏書還沒有送出去,就已經傳來了江國公被焚燒一盡的消息。
“孫伯符是霸王,他的妻兒也不亞於虞姬的勇氣,是朕小看他們了,傳我命令,江國公府中之所有人厚葬,孫伯符和大喬,還有他們幾個孩子,葬入皇陵!”
孫權沉默的很久,才悠然開口,沉聲說道。
“陛下,孫伯符登基為帝,畢竟是屬於謀逆之罪,雖然不說誅滅九族,可也會被革除族譜之外,不如皇族之列,入葬皇陵,是否有些不妥!”
諸葛瑾聞言,咬咬牙,反駁的說道。
這並不隻是葬在哪裏的關係。
而是一個態度。
一旦葬入皇陵,那麽孫策所謂的謀反罪名最後就會被全稱推翻。
“葬!”
孫權平靜漠然的麵容之上浮現一抹冷厲,冷冷的吐出一個字。
“諾!”
周瑜目光之中有一抹感激,拱手領命。
“子瑜,在傳旨天下!”
孫權繼續說道:“朕要改元,今年改元龍策!”
“改元龍策?”
“不可!”
幾人心腹親信聽聞,連忙出列,對著孫權拱手勸告。
“此事朕已決議,諸位愛卿不必再勸!”孫權回頭,眸光一掃而過,冷然如斯,決心堅如磐石,不為任何事情而改變。
改元,也就是改年號。
如果單單隻是修改年號,意義不大。
但是改元龍策,意思就大了去了。
孫策登基,年號龍策。
如果孫權改元龍策,依舊是今年還是龍策元年,但是這個龍策元年的皇帝依舊是孫權,他在告訴整個天下,大吳皇朝隻有一個皇帝,就是說這一場叛亂從來沒有出現過。
時間的流逝之下,曆史最後會給後人記錄下來,這個世界上天權帝和龍策帝是一個人,而不是兩個人,天權年間和龍策年間,沒有第二個皇帝。
孫權以這種方式抹去了孫伯符留下曆史上最不堪的一筆。
這恐怕也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
……
七天之後,在金陵城逐漸歸於平靜的時候,孫策的葬禮在低調的有些寂滅無聲之中完成了。
孫紹以兒子的身份送葬,把孫策和大喬還有江國公府的幾個世子郡主葬入了孫氏皇陵之中。
這一場葬禮是宗人府宗正孫靜主持的。
“伯符是我孫氏英傑,奈何命運如此!”
孫靜有些悲哀而感歎。
他才主持了孫策的登基儀式不久,然後就主持他的喪禮,這讓他感觸很深。
作為宗人府宗正,他算是孫氏宗族的族長了。
他和孫權站立的位置不一樣。
孫權是帝王,永遠都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來想問題。
他是孫氏族長,他隻要站在孫氏的角度來看問題就行,所以當初孫權傳回死訊之後,他雖然沒有直接支持孫伯符登基,但是也不曾絲毫反對。
“宗正大人節哀!”
這一個葬禮雖然很低調,甚至不讓天下人知道,但是很多孫氏族人都參與了,一個個連忙安慰孫靜。
皇陵之前,孫權和孫紹並肩而立。
“盛元,你恨朕嗎?”孫權看著皇陵入口落下的千斤石門,突然開口。
“有點!”
孫紹不否認,如果孫權不曾設下這麽一個局,他的父親不會走向這麽一條絕路。
“你當初為什麽不支持他登基?”孫權苦澀的笑了笑,再問。
“皇叔父,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可是你教育過我,這個世界上,隻有遵守規則,遊戲才能玩下去,哪怕這個規則是我們自己定下來的,也不能打破!”
孫紹對孫權很崇敬,他從小就是跟在孫權的身邊長大:“我既然是太子,他就不能登基!”
孫權目光審視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麽。
半響之後,他才開口,問:“以後有什麽打算!”
“皇叔父,我打算辭去東宮太子之位!”
“為什麽?”
“風口浪尖之上,我暫時不合適站在這個位置上麵,這對皇叔父撫平天下民心是一種障礙,因為無論我做了什麽,我始終是孫伯符的兒子,這是改變不了的!”
孫紹有些事情看的很通透,這個位置他想坐,但是他很清楚已經坐不下去了,有時候退一步未必不是好事,所以他選擇退一步:“父親登基,如同謀逆,我就是餘孽!”
“朕從來沒有把你和孫伯符混為一談,你是朕看著長大了,你是你,孫伯符是孫伯符,他做的一切,與你無關,你是朕看來的儲君之一,如果你願意,這個位置仍然是你的,隻要你不曾做錯過,誰也奪取不了你的位置!”
“皇叔父好意,紹心中明白!”
孫紹畢恭畢敬的鞠躬,然後才道:“但是紹更加清楚,紹今之身份,哪怕皇叔父強行庇護,依舊不得民心,何意繼承天下,激流勇退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
“既然你已經決議,朕就沒有什麽好說的!”
孫權淡然的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不過朕還是想要勸告你,機會還有,不要絕望!”
“侄兒明白,侄兒一定不會讓皇叔父失望的!”
孫紹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
他是孫策的兒子,孫策如今可是謀逆失敗,他所在的處境太尷尬了,形勢逼的他太緊了,一個不小心,他可能就會被打落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畢竟盯著他的位置的人多不勝數。
與其讓他們強行退落下來,不如以退為進,這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畢竟孫權還沒老去,他也年輕,年輕就是本錢,隻要孫權一條沒有傳位下去,他就還有能力卷土從來。
……
八月下旬。
距離金陵城的戰爭過去已經有十天時間了,金陵城的百姓已經逐漸的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生活,這時候太子孫紹突然上奏,辭去東宮太子儲君之位,從此入住皇陵,為父母守孝三載。
孫權駁回了他的奏書。
時間進入九月。
初秋的時節,天氣不在悶熱,反而變得開始有一絲絲陰涼起來了。
孫紹二次上奏,辭去東宮太子的頭銜。
孫權二次駁回。
進入九月中旬,孫紹第三次上奏,奏書走的是朝廷議會的路子,但是最後還是落在了孫權手中,孫權黯然失望之中,同意暫時接觸他東宮太子的儲君頭銜。
但是孫權同時也給出了一個承諾,三年之內,不甄選東宮太子。
******************************************
金秋十月。
炎熱的天氣開始徹底變得的清涼起來了,不時之間還有一陣陣的和風劃過,秋日的涼爽綻放在這一刻。
隨著孫伯符在孫氏族人的主持之下悄無聲息的下葬,大吳朝的動亂已經是徹底的結束了,但是這朝廷之上的局勢卻開始變得有些詭異起來了。
孫權這次沒有急著去秋後算賬。
已經遭遇內鬥大動亂的大吳朝如今經不起第二次折騰。
所以哪怕這一次他準備大動幹戈,時間上他也要把握好。
內閣,軍機處,禦史台。
大吳朝的三駕馬車並沒有齊頭並進的意思,而是完全處在了停滯的狀態之中。
軍機首尊呂布已經戰死羅馬。
內閣首輔張昭自從孫策戰死石頭城之後,不再出現在內閣,一家人自縛府中,不出府邸半步,在安然的等待這孫權對他的處決。
禦史台老大張紘在這一次之中堅決支持孫策登基,也算是也站錯了隊,他所要麵對的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已經到了交代後事的地步了。
三大部門都處在這種群龍無首之下,不管是京城之中,還是地方上的一個個朝廷官吏頓時有些畏懼和彷徨起來。
而且孫策謀逆這件事情讓這京城大部分的官吏都已經是牽涉進來了,他們如今誰都害怕重新奪回大權的孫權會秋後算賬,大開殺戒,試問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如何能出人出力的穩住朝綱。
“陛下,張昭該如何處理?”
禦書房之中,荀彧開口詢問。
他是即將要入住內閣的人。
對於內閣的了解,隨著這幾天時間他聯係上的鍾繇,心底之上已經是有了一個輪廓,但是對他來說還有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
那就是張昭依舊是內閣首輔。
他主事自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你認為朕該如何去處置他?”孫權聞言,微微抬頭,目光深邃如淵,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反問的說道。
荀彧畢竟是曾經的曹魏丞相,管治一國的經驗十足,所以他對內閣事務入手的很快,這一點並不在孫權的意料之外,畢竟王佐之才可不是叫出來的。
用他來取締張昭,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但是張昭……
“陛下,張子布把握朝政已經很多年了,如果強行取締他的職位,恐怕剛剛安逸下來的朝廷很快就會陷入一陣陣的風暴之中的!”
荀彧麵容有些凝重:“這個內閣首輔不能隨意罷免!”
張昭可是從孫堅時代走過來的江東老臣,他一直管治天下政務,入駐內閣多年,在內閣之中早已經形成的獨樹一格的影響力。
“可是我們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很難做到君臣之間互相信任,所以朕絕不會讓他繼續掌控內閣!”孫權沉聲的說道。
“也不是沒有辦法!”
荀彧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說!”
荀彧眸光閃爍一抹冷芒:“陛下,但時間之內,不可避免,按照大吳法規,想要罷免一個內閣首輔,那就必須要經過朝廷議會的商討,如今情況,朝廷議會短時間不會召開,所以他依舊是首輔,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架空他在內閣之中的影響力,然後慢慢的從他手上接替內閣事務!”
“他會同意嗎?”
“陛下,張子布這一次雖然對不起陛下,但是以我對他行事作風的方式來了解,他並非出自私心,恐怕更多的是為了朝廷的平穩!”
荀彧道。
“那此事就交與你去辦!”孫權沉聲的道。
“諾!”
荀彧點點頭。
“遷都事宜,準備的如何?”孫權再問。
“已經在籌備之中了,一年之內,我們可以遷都向北,進入長安城!”
“很好!”
孫權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
翌日,朝廷的一則聖旨下來,西部五州巡閱使調入內閣,以內閣大臣的名義,擔任內閣次輔一職。
聖旨一出,這些時日維持了平靜開始被打破。
……
“陛下要動手了!”
“這一次陛下看來是先動內閣!”
“陛下要動內閣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內閣這一次可是傾力相助孫伯符謀反,如此大罪名決不可能就這麽簡單的就算了!”
“隻是不知道陛下這一次的決心有多大!”
“這個恐怕很難說,畢竟陛下的心思,不是我們隨便能猜得到的,不過內閣要大換血是在所難免!”
“恐怕就連內閣首輔張昭大人都留不下啊!”
“內閣大臣之中參與了這一次叛亂的,可有不少人!”
內閣上下,人心煌煌。
……
很快第二道聖旨下達。
周瑜接替孫策兵部尚書的位置。
這一道聖旨讓很多人看不透。
周瑜是第二戰區的代理總司令,半步之遙就能轉正,職位上未必比得上朝廷八部之一的兵部尚書的位置,但是在實權之上,可比兵部尚書要實在很多。
畢竟一個戰區的總司令,統帥兵馬幾十萬。
這一道聖旨也不知道是升職了,還是明升暗降。
但是聖旨已下,誰也不能違抗。
周瑜走馬上任已經是必然的事情。
……
不管是荀彧入駐內閣,還是周瑜接替兵部尚書的位置,這對於朝廷來說,都隻是一個開始,朝廷議會,內閣,軍機處,禦史台,一場大洗牌的運動正在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