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十五席的內閣大臣。
內閣首輔朱治,內閣次輔魯肅,內閣次輔荀彧,內閣長史鍾繇,內閣主簿蒯良,宗人府宗正孫靜,禦書房左參謀諸葛瑾皆然順利入圍。
內閣前任首輔張昭,雖卸去了首輔位置,但是無論是朝議大臣,還是內閣大臣的位置,目前都沒有撤掉,所以他依舊還是朝廷內閣大臣之一。
接下來就是各部尚書。
吏部尚書顧雍,商部尚書糜竺,工部尚書劉曄,禮部尚書伊籍,刑部尚書高名。
十三席位的位置已經確定。
接下來應該商議的有兩席。
“戶部尚書呂範已經被罷免,他空缺下來的內閣大臣位置也需要補缺,誰願舉薦英才!”孫權目光掃過,淡然問道。
呂範已經被處決了。
他空缺下來的位置,需要立刻補上。
“臣認為冀州總督荀湛這些你來兢兢業業,為朝廷建立河北大糧倉,功不可沒,可提拔為戶部尚書!”開口說的是鍾繇。
“還有何人舉薦?”
孫權在看了看。
眾臣左看看,又看看,想了在想,卻沒有繼續說話。
“既然如此表決吧!”
孫權嘴角揚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孫權沒有投,但是已經是七比四的結果,七票讚同票,四票反對,一票棄權。
這倒是有些出乎孫權意料之外。
不過他看了看魯肅等人的閃爍的目光,頓時也明白了。
之前在你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他們壓製曹魏係,壓製荀彧的上位,所以現在就變相的補償一下。
最重要的還是荀湛的身份本來就不屬於曹魏係的人。
荀湛雖為潁川荀氏族人,但是他並非曹魏舊臣,他是當年晉國降臣出身,這些年也算是對朝廷盡心盡力。
雖說他有可能會成為荀彧的得力幫手,但是在某種意義來說,他不屬於曹魏係,他應該比較忠心朝廷,因此魯肅李儒等人還是投了讚同的票數。
戶部尚書荀湛,占據一席內閣大臣的位置。
接下來就剩下一席。
第二席要商議的是大吳錢莊蘇雙。
之前因為大吳錢莊的規模已經迅速膨脹起來,在各城基本上都設立了錢莊,掌控整個帝國錢幣命脈,蘇雙已經和商部尚書糜竺並肩,位列內閣大臣位置。
但是這一次孫策登基,蘇雙卻沒有能穩得住,鼎力支持孫策,如今自然要被秋後算賬。
“陛下,臣舉薦一人!”
李儒拱手說道。
“說!”
“雍州總督諸葛均頗有能力,近年來開拓商機,以絲綢之路為根基,為朝廷鑄造了一個商業極致繁榮的長安城,於朝廷有功,於百姓有功!”
李儒聲音沉沉,言語平靜。
他的聲音一落,大殿之上都有些寂靜起來了。
提出諸葛均的名字,一點都不奇怪。
但是李儒提出來的,就有些奇怪了。
李儒作為錦衣衛大都督,他向來步伐保守,孑然一身,絕不攀上各派係,也是不管朝內閣的爭鋒,這時候突然為諸葛均出頭,多少有些可疑啊。
“諸卿認為如何?”
孫權眯著眼睛,目光迸射出一抹碧綠蕭冷的眸光,一掃而過,沉聲的問道。
諸葛均是曹魏舊臣。
如果是鍾繇他們提出,張昭他們就很快就會反駁。
但是李儒提出,那問題來就來了,誰都知道李儒是孫權的最陰險的一把刀,這是不是孫權的意思。
“臣讚同!”鍾繇大聲說道。
“臣讚同!”郭嘉也很直接的開口。
“臣讚同!”
諸葛瑾是絕不會為了自己的名聲擋住弟弟諸葛均的前途,所以也顧不上會給人留下任人唯親的把柄,直接開口助攻。
一下子四票讚同,這上位的有些勢如破竹。
“我讚同!”魯肅沉思半響。
他想的比其他人多一點,諸葛均進入內閣,可不僅僅隻是一個人員的變動,更隱藏了一層深刻的寒意。
遷都。
一旦接納諸葛均進入內閣,那就代表遷都已經是勢在必行。
現在他算是看明白了,遷都恐怕不是曹魏係的鼓搗,更多的可能是孫權早已經策劃多時的事情。
孫權心思之沉,哪怕他追隨多年,恐怕都摸不透。
但是作為孫權嫡係,他是絕不會違抗孫權的意思。
“我讚同!”
魯肅能想到了,趙雲能也想到。
“我讚同!”黃忠看了看趙雲,在看了看魯肅,眸光一動,也表決了意見。
七票讚同。
大勢已成。
張昭他們麵容陰沉的有些發黑,卻無可奈何。
最後一致棄權。
諸葛均將會接替大吳錢莊大掌櫃,並肩八部尚書的地位,進入內閣,為內閣大臣之一。
十五席內閣大臣的位置徹底的穩固。
……
第四天的朝廷會議繼續進行之中。
大洗牌已經初步完成。
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基本上已經定局了,但是大亂之後就是大治,所以還有很逗戰略方陣,民生大事需要商議。
“陛下,臣提出遷都!”
“我反對!”
“大吳帝都,乃是關乎天下安穩之根本,豈能輕易遷動!”
“我也反對,金陵城乃是耗費了朝廷無數錢財人力才建立而成的都城,試問普天之下,還有那一座城池能比得上金陵城之雄偉壯闊,能代表朝廷之裏麵,能讓天下子民為之敬仰!”
“……”
第五天朝廷會議也是在吵吵鬧鬧之中渡過了。
“陛下,臣認為,當今天下,國富民安,朝廷卻因為征戰數年,國庫已空,糧倉空缺,當提高農稅,增強朝廷收入!”
“農稅為天下安穩之根源,貿貿然提高農稅,會讓朝廷失去民心!”
“那就提高商稅!”
“商業稅賦早已經繁重不堪,多少行商之戶抱怨不宜,若是繼續提高,豈不是讓商戶埋怨朝廷!”
“……”
“陛下,養軍數百萬,國力不堪重負,臣提議裁軍!”
“臣反對!”
“可笑,若無數百萬的將士鎮守四方,我大吳何來今日之太平盛世!”
“裁軍之商議,乃是有違朝廷之威,亂軍心之議,決不可用!”
“……”
龍策元年舉行的朝廷會議足足進行的五天的時間,第五天的日落,漫天火燒連雲的晚霞光芒映照,才算把這一次議會拉下的一個帷幕。
最後的決議很快就下來了。
當大局已經安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是的更徹底的清洗。
這一次的清洗不僅僅是京官,還有各地方的總督,副總督,總督長史,總督府主簿,不僅僅牽涉二三品的官吏,甚至已經牽涉到了五品,六品階級的官吏。
有人一飛衝天升職加爵,有人被降職定罪甚至貶謫下獄。
……
大雪紛飛之下,時間進入十二月的寒冬。
冬日飛雪,今年的金陵城特別冷。
朝廷依舊處於一個人心動亂之中,隨著朝廷議會奠定的局勢,從京城到各地的清洗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十二月七日。
已經失去內閣首輔位置的張昭,正式上奏,告老還鄉,辭去朝議大臣,內閣大臣,等等的朝廷一切職務。
這一次君臣之間做足了戲碼。
孫權駁回了張昭奏書,言之,老當益壯,當為朝廷繼續效命。
十二月九日,張昭再次上奏,以身有寒疾,無法繼續辦公為理由,辭去了一切朝廷的職務。
孫權再次駁回。
十二月十三日,張昭第三次上奏。
這一次孫權在無奈之中同意的奏書,同時加封張昭次子張休為四品爵位,無回侯,舉薦為禁衛軍團長。
十二月十八日,張昭通過宗人府的文案,正式把一品王爵景王,以及在巴比倫之地的景國封地交於長子張成承接繼承。
十二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天上是下著雪,名譽京都的四大碼頭之一,南市碼頭之上人來人往,一艘一艘的官場,一艘一艘的商船,在人潮之中停泊。
張昭也率一家老小,除了已經趕赴西域接替景國國王的長子張承之外,一百多口基本上都已經在這裏,正等著上船返回故鄉徐州彭城。
“父親!”
張休一身戎裝,英氣勃然,站在有些蒼老的張昭麵前,眸光紅潤,有些不舍。
“明封,你怎麽來了?”
“我來送送你!”張休沉聲的道。
“你不必為為父擔心!”
張昭微笑的道:“你兄長日後將會是景國的王,景國雖遠在西域大地上,但是為父相信你兄長的能力,能官管理好,為父最擔心的還是你,為父日後不能照料你了,在軍中你需小心,脾氣不可暴躁!”
他的次子,張休,已及冠,取去明封。
當年是金陵城的一個名聲遠播的紈絝子弟,去年才從金陵講武堂爬著及格的分數線畢業,因為他的關係,親自被孫權舉薦進入新整頓的禁衛軍之中,一團之長。
“父親,陛下也來了!”
張休指著遠處那個站立的身影,低聲的道。
“你先去和你母親告別,這一別恐怕要很多年才能再見了!”張昭抬頭,看了看遠處的一個翩翩公子,長歎一聲。
“是!”
張休點點頭,向著已經等上官船的張府家屬走上去。
張昭想了想,向著遠處的身影走了過去。
“臣……草民張昭,拜見陛下!”張昭看著楊柳樹下站著的孫權,拱手行禮。
“心中可怪朕?”
孫權穿著一席白色儒袍,雙手背負,氣質翩翩,猶如一介書生。
“有點!”
張昭聞言,坦然點頭,然後輕聲的說道,聲音沒有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反而是很平靜的闡述,道:“我張昭當年自薦先帝門下,為江東,為大吳,兢兢業業多年,自問從不負大吳朝廷,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朝廷大局,為了天下萬民,但是為什麽最後還是這個下場,我想不明白,我不理解,我很不甘心,我怨恨,這些情緒我都有過!”
“朕,沒得選!”
孫權聞言,隻是淡然一笑,笑了有些諷刺,仿佛在諷刺自己。
“我知道!”
張昭點頭,目光宛若有神,看著孫權,道:“一步錯,步步錯,陛下還活著,孫伯符就登基了,視為逆賊,而附屬逆賊著,為逆臣,站在陛下的立場,我知道,這是應該是陛下最寬懷的處理,我在怨恨之後,卻釋懷了,我很幸運,生在當朝,陛下開明,從不株連,若是前朝環境,如今的張府,恐怕已經血流成河了!”
“是一步錯,步步錯,朕走錯了一步,最後付出代價的卻是你們!”
孫權有些自嘲。
“陛下是大吳天子,是百姓心中的九五之尊,一言一行繼位百姓奉行之根本,不可有錯,臣能理解!”張昭看著遠方,道:“我也累了,這些年我才發覺,原來我已經跟不上陛下的腳步了,所以陛下讓我退下來,臣無話可說!”
“我張昭這一生,最得意之事就是當年能自薦於先帝門下,能遇明主,能親手輔助先帝和陛下,創造大吳皇朝這萬萬裏的錦繡河山,早已無憾!”
張昭的氣質變得有些灑脫,仿佛壓在肩膀上的千斤巨石一下子卸下來了。
“是朕負了你!”孫權的聲音有些蕭瑟。
“陛下,你沒錯,你也不可以錯,我將會時時刻刻的看著陛下,看著陛下能不能征服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創造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萬古鼎盛的朝廷!”
張昭行禮,道:“今日,昭就此別過,陛下請保重!”
他說忘了,大步流星的向著官船走上去。
船開動了。
向著徐州彭城的方向而去。
當孫權再也看不到船的影子,他就知道,繼程普,蒯良之後,曾經統帥整個內閣的大吳朝廷無上巨頭張昭,黯然落幕。
……
自此大洗牌已經完成的一般。
十二月二十三日,最後一個朝廷巨頭,掌控整個禦史台的禦史大夫張紘上奏請辭。
當初支持孫策的朝廷巨頭,蒯良自殺,程普流放,張昭歸隱,就剩下一個張紘,張紘當初也選擇了孫策,輔助孫策登基,這是萬眾皆知的事情。
張紘自知,朝廷議會落幕之後,就是孫權秋後算賬之時。
孫策登基為帝已經觸動孫權逆鱗。
任何與此事有關係的人,不管緣由,哪怕強勢如張昭,都避免不了孫權的秋後算賬,因為隻有清洗了他們,這事情才算是徹底的過去了。
他張紘亦非權力欲望熾熱之輩,既然如今朝廷已經不合適他逗留了,他何必強行留下。
君臣之間,推脫來回的幾番,張紘的離去,已經是定局。
……
十二月二十九日。
張紘去職,禦史台按察使呂岱接替禦史大夫的職務,同時一步登天,進入十三席朝議大臣序列。
同日,荀彧進入朝廷議會,位列十三席朝議大臣。
內閣首輔朱治,內閣次輔魯肅,內閣次輔荀彧,內閣長史鍾繇,內閣主簿蒯良,宗人府宗正孫靜,禦書房左參謀諸葛瑾皆然順利入圍。
內閣前任首輔張昭,雖卸去了首輔位置,但是無論是朝議大臣,還是內閣大臣的位置,目前都沒有撤掉,所以他依舊還是朝廷內閣大臣之一。
接下來就是各部尚書。
吏部尚書顧雍,商部尚書糜竺,工部尚書劉曄,禮部尚書伊籍,刑部尚書高名。
十三席位的位置已經確定。
接下來應該商議的有兩席。
“戶部尚書呂範已經被罷免,他空缺下來的內閣大臣位置也需要補缺,誰願舉薦英才!”孫權目光掃過,淡然問道。
呂範已經被處決了。
他空缺下來的位置,需要立刻補上。
“臣認為冀州總督荀湛這些你來兢兢業業,為朝廷建立河北大糧倉,功不可沒,可提拔為戶部尚書!”開口說的是鍾繇。
“還有何人舉薦?”
孫權在看了看。
眾臣左看看,又看看,想了在想,卻沒有繼續說話。
“既然如此表決吧!”
孫權嘴角揚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孫權沒有投,但是已經是七比四的結果,七票讚同票,四票反對,一票棄權。
這倒是有些出乎孫權意料之外。
不過他看了看魯肅等人的閃爍的目光,頓時也明白了。
之前在你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他們壓製曹魏係,壓製荀彧的上位,所以現在就變相的補償一下。
最重要的還是荀湛的身份本來就不屬於曹魏係的人。
荀湛雖為潁川荀氏族人,但是他並非曹魏舊臣,他是當年晉國降臣出身,這些年也算是對朝廷盡心盡力。
雖說他有可能會成為荀彧的得力幫手,但是在某種意義來說,他不屬於曹魏係,他應該比較忠心朝廷,因此魯肅李儒等人還是投了讚同的票數。
戶部尚書荀湛,占據一席內閣大臣的位置。
接下來就剩下一席。
第二席要商議的是大吳錢莊蘇雙。
之前因為大吳錢莊的規模已經迅速膨脹起來,在各城基本上都設立了錢莊,掌控整個帝國錢幣命脈,蘇雙已經和商部尚書糜竺並肩,位列內閣大臣位置。
但是這一次孫策登基,蘇雙卻沒有能穩得住,鼎力支持孫策,如今自然要被秋後算賬。
“陛下,臣舉薦一人!”
李儒拱手說道。
“說!”
“雍州總督諸葛均頗有能力,近年來開拓商機,以絲綢之路為根基,為朝廷鑄造了一個商業極致繁榮的長安城,於朝廷有功,於百姓有功!”
李儒聲音沉沉,言語平靜。
他的聲音一落,大殿之上都有些寂靜起來了。
提出諸葛均的名字,一點都不奇怪。
但是李儒提出來的,就有些奇怪了。
李儒作為錦衣衛大都督,他向來步伐保守,孑然一身,絕不攀上各派係,也是不管朝內閣的爭鋒,這時候突然為諸葛均出頭,多少有些可疑啊。
“諸卿認為如何?”
孫權眯著眼睛,目光迸射出一抹碧綠蕭冷的眸光,一掃而過,沉聲的問道。
諸葛均是曹魏舊臣。
如果是鍾繇他們提出,張昭他們就很快就會反駁。
但是李儒提出,那問題來就來了,誰都知道李儒是孫權的最陰險的一把刀,這是不是孫權的意思。
“臣讚同!”鍾繇大聲說道。
“臣讚同!”郭嘉也很直接的開口。
“臣讚同!”
諸葛瑾是絕不會為了自己的名聲擋住弟弟諸葛均的前途,所以也顧不上會給人留下任人唯親的把柄,直接開口助攻。
一下子四票讚同,這上位的有些勢如破竹。
“我讚同!”魯肅沉思半響。
他想的比其他人多一點,諸葛均進入內閣,可不僅僅隻是一個人員的變動,更隱藏了一層深刻的寒意。
遷都。
一旦接納諸葛均進入內閣,那就代表遷都已經是勢在必行。
現在他算是看明白了,遷都恐怕不是曹魏係的鼓搗,更多的可能是孫權早已經策劃多時的事情。
孫權心思之沉,哪怕他追隨多年,恐怕都摸不透。
但是作為孫權嫡係,他是絕不會違抗孫權的意思。
“我讚同!”
魯肅能想到了,趙雲能也想到。
“我讚同!”黃忠看了看趙雲,在看了看魯肅,眸光一動,也表決了意見。
七票讚同。
大勢已成。
張昭他們麵容陰沉的有些發黑,卻無可奈何。
最後一致棄權。
諸葛均將會接替大吳錢莊大掌櫃,並肩八部尚書的地位,進入內閣,為內閣大臣之一。
十五席內閣大臣的位置徹底的穩固。
……
第四天的朝廷會議繼續進行之中。
大洗牌已經初步完成。
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基本上已經定局了,但是大亂之後就是大治,所以還有很逗戰略方陣,民生大事需要商議。
“陛下,臣提出遷都!”
“我反對!”
“大吳帝都,乃是關乎天下安穩之根本,豈能輕易遷動!”
“我也反對,金陵城乃是耗費了朝廷無數錢財人力才建立而成的都城,試問普天之下,還有那一座城池能比得上金陵城之雄偉壯闊,能代表朝廷之裏麵,能讓天下子民為之敬仰!”
“……”
第五天朝廷會議也是在吵吵鬧鬧之中渡過了。
“陛下,臣認為,當今天下,國富民安,朝廷卻因為征戰數年,國庫已空,糧倉空缺,當提高農稅,增強朝廷收入!”
“農稅為天下安穩之根源,貿貿然提高農稅,會讓朝廷失去民心!”
“那就提高商稅!”
“商業稅賦早已經繁重不堪,多少行商之戶抱怨不宜,若是繼續提高,豈不是讓商戶埋怨朝廷!”
“……”
“陛下,養軍數百萬,國力不堪重負,臣提議裁軍!”
“臣反對!”
“可笑,若無數百萬的將士鎮守四方,我大吳何來今日之太平盛世!”
“裁軍之商議,乃是有違朝廷之威,亂軍心之議,決不可用!”
“……”
龍策元年舉行的朝廷會議足足進行的五天的時間,第五天的日落,漫天火燒連雲的晚霞光芒映照,才算把這一次議會拉下的一個帷幕。
最後的決議很快就下來了。
當大局已經安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是的更徹底的清洗。
這一次的清洗不僅僅是京官,還有各地方的總督,副總督,總督長史,總督府主簿,不僅僅牽涉二三品的官吏,甚至已經牽涉到了五品,六品階級的官吏。
有人一飛衝天升職加爵,有人被降職定罪甚至貶謫下獄。
……
大雪紛飛之下,時間進入十二月的寒冬。
冬日飛雪,今年的金陵城特別冷。
朝廷依舊處於一個人心動亂之中,隨著朝廷議會奠定的局勢,從京城到各地的清洗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十二月七日。
已經失去內閣首輔位置的張昭,正式上奏,告老還鄉,辭去朝議大臣,內閣大臣,等等的朝廷一切職務。
這一次君臣之間做足了戲碼。
孫權駁回了張昭奏書,言之,老當益壯,當為朝廷繼續效命。
十二月九日,張昭再次上奏,以身有寒疾,無法繼續辦公為理由,辭去了一切朝廷的職務。
孫權再次駁回。
十二月十三日,張昭第三次上奏。
這一次孫權在無奈之中同意的奏書,同時加封張昭次子張休為四品爵位,無回侯,舉薦為禁衛軍團長。
十二月十八日,張昭通過宗人府的文案,正式把一品王爵景王,以及在巴比倫之地的景國封地交於長子張成承接繼承。
十二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天上是下著雪,名譽京都的四大碼頭之一,南市碼頭之上人來人往,一艘一艘的官場,一艘一艘的商船,在人潮之中停泊。
張昭也率一家老小,除了已經趕赴西域接替景國國王的長子張承之外,一百多口基本上都已經在這裏,正等著上船返回故鄉徐州彭城。
“父親!”
張休一身戎裝,英氣勃然,站在有些蒼老的張昭麵前,眸光紅潤,有些不舍。
“明封,你怎麽來了?”
“我來送送你!”張休沉聲的道。
“你不必為為父擔心!”
張昭微笑的道:“你兄長日後將會是景國的王,景國雖遠在西域大地上,但是為父相信你兄長的能力,能官管理好,為父最擔心的還是你,為父日後不能照料你了,在軍中你需小心,脾氣不可暴躁!”
他的次子,張休,已及冠,取去明封。
當年是金陵城的一個名聲遠播的紈絝子弟,去年才從金陵講武堂爬著及格的分數線畢業,因為他的關係,親自被孫權舉薦進入新整頓的禁衛軍之中,一團之長。
“父親,陛下也來了!”
張休指著遠處那個站立的身影,低聲的道。
“你先去和你母親告別,這一別恐怕要很多年才能再見了!”張昭抬頭,看了看遠處的一個翩翩公子,長歎一聲。
“是!”
張休點點頭,向著已經等上官船的張府家屬走上去。
張昭想了想,向著遠處的身影走了過去。
“臣……草民張昭,拜見陛下!”張昭看著楊柳樹下站著的孫權,拱手行禮。
“心中可怪朕?”
孫權穿著一席白色儒袍,雙手背負,氣質翩翩,猶如一介書生。
“有點!”
張昭聞言,坦然點頭,然後輕聲的說道,聲音沒有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反而是很平靜的闡述,道:“我張昭當年自薦先帝門下,為江東,為大吳,兢兢業業多年,自問從不負大吳朝廷,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朝廷大局,為了天下萬民,但是為什麽最後還是這個下場,我想不明白,我不理解,我很不甘心,我怨恨,這些情緒我都有過!”
“朕,沒得選!”
孫權聞言,隻是淡然一笑,笑了有些諷刺,仿佛在諷刺自己。
“我知道!”
張昭點頭,目光宛若有神,看著孫權,道:“一步錯,步步錯,陛下還活著,孫伯符就登基了,視為逆賊,而附屬逆賊著,為逆臣,站在陛下的立場,我知道,這是應該是陛下最寬懷的處理,我在怨恨之後,卻釋懷了,我很幸運,生在當朝,陛下開明,從不株連,若是前朝環境,如今的張府,恐怕已經血流成河了!”
“是一步錯,步步錯,朕走錯了一步,最後付出代價的卻是你們!”
孫權有些自嘲。
“陛下是大吳天子,是百姓心中的九五之尊,一言一行繼位百姓奉行之根本,不可有錯,臣能理解!”張昭看著遠方,道:“我也累了,這些年我才發覺,原來我已經跟不上陛下的腳步了,所以陛下讓我退下來,臣無話可說!”
“我張昭這一生,最得意之事就是當年能自薦於先帝門下,能遇明主,能親手輔助先帝和陛下,創造大吳皇朝這萬萬裏的錦繡河山,早已無憾!”
張昭的氣質變得有些灑脫,仿佛壓在肩膀上的千斤巨石一下子卸下來了。
“是朕負了你!”孫權的聲音有些蕭瑟。
“陛下,你沒錯,你也不可以錯,我將會時時刻刻的看著陛下,看著陛下能不能征服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創造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萬古鼎盛的朝廷!”
張昭行禮,道:“今日,昭就此別過,陛下請保重!”
他說忘了,大步流星的向著官船走上去。
船開動了。
向著徐州彭城的方向而去。
當孫權再也看不到船的影子,他就知道,繼程普,蒯良之後,曾經統帥整個內閣的大吳朝廷無上巨頭張昭,黯然落幕。
……
自此大洗牌已經完成的一般。
十二月二十三日,最後一個朝廷巨頭,掌控整個禦史台的禦史大夫張紘上奏請辭。
當初支持孫策的朝廷巨頭,蒯良自殺,程普流放,張昭歸隱,就剩下一個張紘,張紘當初也選擇了孫策,輔助孫策登基,這是萬眾皆知的事情。
張紘自知,朝廷議會落幕之後,就是孫權秋後算賬之時。
孫策登基為帝已經觸動孫權逆鱗。
任何與此事有關係的人,不管緣由,哪怕強勢如張昭,都避免不了孫權的秋後算賬,因為隻有清洗了他們,這事情才算是徹底的過去了。
他張紘亦非權力欲望熾熱之輩,既然如今朝廷已經不合適他逗留了,他何必強行留下。
君臣之間,推脫來回的幾番,張紘的離去,已經是定局。
……
十二月二十九日。
張紘去職,禦史台按察使呂岱接替禦史大夫的職務,同時一步登天,進入十三席朝議大臣序列。
同日,荀彧進入朝廷議會,位列十三席朝議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