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人數實在太多了,白文選的速度已經慢了下來。五百騎兵在緬軍後麵追殺,因為騎兵的速度已經慢了下來,而且馬刀十分嬌貴,砍多了容易卷刃,在失去馬的速度之後,馬刀砍人並不輕鬆,因此騎兵們換上鐵錘、短矛、重劍、棍棒等比較廉價的兵器,緊跟在緬軍的背後,一路追殺敵人,殺得緬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白文選把寶刀收回到腰間,換上短槍,不快不慢的追趕者緬軍。
前麵一名緬軍士卒被別人超過,落在後麵。
白文選兩腿輕輕一夾馬腹,戰馬的速度略微提升一點點,很快就追上那名緬軍,手上的短槍輕輕一戳,就把那名緬軍士卒後心刺了一個對穿。他拔出短槍,又去追趕另外一名緬軍士卒,很快追上那家夥,在後頸上輕輕一戳,短槍從前麵咽喉刺出,緬軍捂住咽喉倒下。
馬的速度慢了下來,白文選並沒有急著追趕敵人,而是放慢馬速,同敵人拉開十幾步的距離,也讓戰馬有喘息的機會,接著他又提高了速度,撞翻一名緬軍,又左右連刺兩槍,把兩名緬軍士卒刺倒在江邊。
不少緬軍士卒被人推搡著↖,,跌落到江水中。濤濤江水從上遊流下來,掉進水中的緬軍士兵很快就被急流卷走。
部將趙德勝使用的是一柄長柄圓頭錘,他追上一名緬軍士卒,在馬力的作用下,鐵錘輕輕在緬軍士卒後腦勺一碰,那名緬軍的腦袋就像西瓜一樣爆開。接著趙德勝又追上另外兩名緬軍士卒,用馬撞翻一人,錘子在另外一人腦袋上敲了一下。
有些明軍使用木棍,追上一名緬軍士卒。就借助著馬力用木棍輕輕一敲,被追上的緬軍當即腦漿迸裂。
追殺到最後,每一名騎兵都殺得筋疲力盡,就連白文選自己都胳膊發酸,短槍的槍頭都彎了。但緬軍沒有一個人敢回頭,每個人都在拚命的往前逃跑。隻想著自己逃跑的速度比自己的同伴快一點。大批緬軍自相踐踏被踩死,還有被推搡著掉進江裏淹死。這些在混亂中死去的緬軍士卒,要比被明軍騎兵殺死的多得多。
緬軍軍官組織中軍的人手,砍翻了一批衝擊中軍的亂軍,遏止了潰敗的人群。這時候緬軍已經反應過來,發現襲擊者人不是很多,緬軍在他們的軍官吆喝下,倉促結陣準備結陣抵擋明軍。
“調轉馬頭,拉開距離。換上馬刀衝開他們!”白文選下令道。
明軍離開敵陣,向後小跑出一段距離,拉開到七八十步左右,勒住戰馬,調轉馬頭,對準敵方。戰馬打著響鼻,騎兵們把廉價兵器放在馬背上,從腰間拔出鋒利的馬刀。指向緬軍。
“殺!”白文選大吼一聲。
五百騎兵人雖不多,但連人帶馬卻很有一種衝擊的勢頭。當人看到龐然大物高速向自己衝過來的時候。都會感動恐懼。這時候的緬軍就是這樣,他們硬是被督戰隊趕了回來勉強結陣,一看到騎兵衝殺過來,早已低落的士氣完全崩潰。
緬軍的刀兵長槍兵紛紛丟下兵器轉身就跑,火槍手胡亂扣動扳機,也不管有沒有擊中目標。丟掉火槍就跑。
明軍騎兵平放馬刀,碾入緬軍亂軍中,一排刀光閃過,緬軍的人頭紛紛落地。
但白文選並沒有向緬軍縱深攻擊,而是繞著緬軍潰兵的外圍。利用戰馬的高速繞著緬軍轉圈子,手中馬刀借助著戰馬奔跑的力量劃過,一排排緬軍士卒身首異處,倒在泥地中。
所有的明軍都模仿白文選,去驅趕緬軍士卒,打亂他們的陣型,讓他們自相踐踏。
白文選的馬刀從右手換到左手,又從左手換到右手,也不知道砍下了多少緬軍的頭顱,嬌貴的馬刀都已經卷了刃。
這時候緬軍的陣型已經完全潰亂,不需要明軍騎兵再去高速衝擊,緬軍的指揮官根本就無法集結起亂兵。哪怕是督戰隊想要阻止敗兵潰亂的步伐,都會被潰兵無情的撞倒,踐踏到泥土中,無數雙腳從他們身上踩過去,直到踩成肉泥為止。
明軍騎兵個個馬刀卷刃,砍得胳膊發酸,於是換上了騎矛、棍棒、重劍、鐵錘等兵器,減慢馬速,跟在緬軍潰兵的後麵,一個個殺死這些緬甸人。
見到控製不住陣型,緬軍主將下令道:“讓戰象碾過去!那些潰兵不肯讓開,就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得令之後,一百六十名緬軍象兵駕著八十頭戰象,迎著潰散下來的緬軍人群衝過去。
可是亂哄哄的緬軍擠成一團,根本無法讓開一條通道。這些緬軍象兵紛紛被大象撞翻,後麵的人還在擁擠上來,摔倒在地上的人被大象從身上踩過去,直接就踩成了肉泥。後麵的緬軍紛紛向兩邊讓開,但亂哄哄的人群擠壓著他們,又讓他們根本躲避不開,隻能眼睜睜看著龐大的大象把自己拱翻在地上,粗大的象腿向自己身上落下。
“啊!”倒地的緬軍發出驚恐的喊叫聲。
象腿一腳踩在身上,隻聽到骨骼碎裂的聲音,緬軍士卒的驚叫聲戛然而止。
還有兩名緬軍士卒躲閃不及的,雖然沒被大象撞翻,但大象大踏步走上前來,象牙一頂,把兩名緬軍士卒串成了人形糖葫蘆。
八十頭大象在象兵的駕馭下,在亂兵的人群中硬生生踩出一條血路,向白文選的騎兵緩緩碾壓上來。
戰馬看到大象,感動恐懼,一匹匹發出驚恐的嘶鳴聲。
白文選勒住戰馬,看著碾壓上來的大象,遺憾的說了一句:“可惜我們步兵沒上來,要不然用長矛刺大象的鼻子,這些大象就回頭去踩他們自己人去了!”
當時李定國不知道大象怕火,沒有想到過用火箭的辦法,而是用步兵手持長矛刺大象的鼻子,驅趕緬軍的象兵,讓他們的戰象回頭去踐踏自己人去。
“走!他們的速度慢!我們不和大象拚,從邊上繞過去。我們的任務是盡快去同王軍門的主力會合!”白文選傳令下去。
五百明軍騎兵,在剛剛的激戰中,不,應該說是一邊倒的屠殺中,明軍僅僅損失了兩騎,那兩人一人是不慎落馬,之後被緬軍殺死的;還有一人是戰馬倒下,這名明軍沒死,但失去了戰馬之後,他就不能再跟隨隊伍了,隻好過江回營。
錫波江對岸的李定國親眼見到白文選已經順利殺敗了緬軍,帶著輕騎向下遊去了,於是傳令下去:“弟兄們隨我回營!孤要布置防禦,準備抵擋吳三桂的進攻!”
現在的曆史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李定國因為和白文選去勤王,結果導致了後防空虛。明軍深入緬甸內陸之後,因為缺少糧食,最後被迫撤軍,身後又遭到清軍襲擊,李定國和白文選均遭敗績。現在不一樣了,王新宇從南麵進來勤王,李定國可以專心布置防禦,把清軍擋住,不讓吳三桂去緬甸帶走永曆。
回到中軍大營中,李定國站在地圖跟前仔細思索了許久:錫波江一帶地形險要,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吳三桂也是有頭腦的人,肯定不會從明軍的正麵進攻。李定國判斷,吳三桂可能會迂回繞道攻擊,他們會從哪個方向過來呢?
真實曆史上,白文選駐守錫波江,被吳三桂從木邦迂回到明軍的背後發起襲擊。白文選雖然勇猛有餘,但頭腦還是不如李定國。
李定國觀察了地圖許久,總是覺得有問題,於是他對親兵下令道:“我們出去看看,看看哪裏有不對勁的地方!”
江邊一條通往東麵的支流,兩邊都是高聳入雲天的高山,一條小河從山穀中穿過。從雲南過來,通往緬甸境內的大路就在山穀的河邊。明軍正在這險要之地布置防禦。這種地形,隻要李定國在山頭上布置五百人,以滾木礌石就能輕鬆擋住數十萬大軍的進攻。吳三桂不會那麽沒頭腦,硬從正麵進攻。
李定國帶著親兵沿著山路走出幾十裏,發現有一條十分險要的小路。
“這條路可以通往哪裏?”李定國讓人叫來一名生活在當地的漢人詢問。
“回王爺,這條路通往木邦。但是這條路十分險惡,山路崎嶇,很難行走,已經好多年沒有人走了。”那名漢人回答道。
這是一條雜草叢生,十分狹窄的一條山路。如果是白文選來觀察地形的話,就不會認為清兵會從這裏迂回。但李定國敏銳的感覺到,清兵很有可能會從這條路過來!
“在這個高地上修築一座土城!給我把這條路徹底阻斷!”李定國指了指前方小路邊上的一片高地,“在對麵,再修建一座土城!兩邊都堆上滾木礌石,在路上挖出壕溝!隻要我們據險而守,韃子就休想進來!”
再說白文選率領近五百騎,避開了緬軍大象,又砍殺了一陣緬軍的潰軍之後,就隱入小路中,沿著江一路南下,直向亞哇城方向奔去。沿途中,明軍騎兵就從遇見的緬人山村劫掠,獲取食物。
白文選本來就是心狠手辣之人,對緬甸人不會有絲毫的手下留情。明軍沿途過去,所遇見的緬人村子一律屠盡,一個活口不留,以免有緬人暴露了自己的行蹤。(未完待續。)
ps:感謝15967113619、沒有鳥的鳥,蘇年華、linxiong、文刀客俠等朋友投出的寶貴月票!
白文選把寶刀收回到腰間,換上短槍,不快不慢的追趕者緬軍。
前麵一名緬軍士卒被別人超過,落在後麵。
白文選兩腿輕輕一夾馬腹,戰馬的速度略微提升一點點,很快就追上那名緬軍,手上的短槍輕輕一戳,就把那名緬軍士卒後心刺了一個對穿。他拔出短槍,又去追趕另外一名緬軍士卒,很快追上那家夥,在後頸上輕輕一戳,短槍從前麵咽喉刺出,緬軍捂住咽喉倒下。
馬的速度慢了下來,白文選並沒有急著追趕敵人,而是放慢馬速,同敵人拉開十幾步的距離,也讓戰馬有喘息的機會,接著他又提高了速度,撞翻一名緬軍,又左右連刺兩槍,把兩名緬軍士卒刺倒在江邊。
不少緬軍士卒被人推搡著↖,,跌落到江水中。濤濤江水從上遊流下來,掉進水中的緬軍士兵很快就被急流卷走。
部將趙德勝使用的是一柄長柄圓頭錘,他追上一名緬軍士卒,在馬力的作用下,鐵錘輕輕在緬軍士卒後腦勺一碰,那名緬軍的腦袋就像西瓜一樣爆開。接著趙德勝又追上另外兩名緬軍士卒,用馬撞翻一人,錘子在另外一人腦袋上敲了一下。
有些明軍使用木棍,追上一名緬軍士卒。就借助著馬力用木棍輕輕一敲,被追上的緬軍當即腦漿迸裂。
追殺到最後,每一名騎兵都殺得筋疲力盡,就連白文選自己都胳膊發酸,短槍的槍頭都彎了。但緬軍沒有一個人敢回頭,每個人都在拚命的往前逃跑。隻想著自己逃跑的速度比自己的同伴快一點。大批緬軍自相踐踏被踩死,還有被推搡著掉進江裏淹死。這些在混亂中死去的緬軍士卒,要比被明軍騎兵殺死的多得多。
緬軍軍官組織中軍的人手,砍翻了一批衝擊中軍的亂軍,遏止了潰敗的人群。這時候緬軍已經反應過來,發現襲擊者人不是很多,緬軍在他們的軍官吆喝下,倉促結陣準備結陣抵擋明軍。
“調轉馬頭,拉開距離。換上馬刀衝開他們!”白文選下令道。
明軍離開敵陣,向後小跑出一段距離,拉開到七八十步左右,勒住戰馬,調轉馬頭,對準敵方。戰馬打著響鼻,騎兵們把廉價兵器放在馬背上,從腰間拔出鋒利的馬刀。指向緬軍。
“殺!”白文選大吼一聲。
五百騎兵人雖不多,但連人帶馬卻很有一種衝擊的勢頭。當人看到龐然大物高速向自己衝過來的時候。都會感動恐懼。這時候的緬軍就是這樣,他們硬是被督戰隊趕了回來勉強結陣,一看到騎兵衝殺過來,早已低落的士氣完全崩潰。
緬軍的刀兵長槍兵紛紛丟下兵器轉身就跑,火槍手胡亂扣動扳機,也不管有沒有擊中目標。丟掉火槍就跑。
明軍騎兵平放馬刀,碾入緬軍亂軍中,一排刀光閃過,緬軍的人頭紛紛落地。
但白文選並沒有向緬軍縱深攻擊,而是繞著緬軍潰兵的外圍。利用戰馬的高速繞著緬軍轉圈子,手中馬刀借助著戰馬奔跑的力量劃過,一排排緬軍士卒身首異處,倒在泥地中。
所有的明軍都模仿白文選,去驅趕緬軍士卒,打亂他們的陣型,讓他們自相踐踏。
白文選的馬刀從右手換到左手,又從左手換到右手,也不知道砍下了多少緬軍的頭顱,嬌貴的馬刀都已經卷了刃。
這時候緬軍的陣型已經完全潰亂,不需要明軍騎兵再去高速衝擊,緬軍的指揮官根本就無法集結起亂兵。哪怕是督戰隊想要阻止敗兵潰亂的步伐,都會被潰兵無情的撞倒,踐踏到泥土中,無數雙腳從他們身上踩過去,直到踩成肉泥為止。
明軍騎兵個個馬刀卷刃,砍得胳膊發酸,於是換上了騎矛、棍棒、重劍、鐵錘等兵器,減慢馬速,跟在緬軍潰兵的後麵,一個個殺死這些緬甸人。
見到控製不住陣型,緬軍主將下令道:“讓戰象碾過去!那些潰兵不肯讓開,就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得令之後,一百六十名緬軍象兵駕著八十頭戰象,迎著潰散下來的緬軍人群衝過去。
可是亂哄哄的緬軍擠成一團,根本無法讓開一條通道。這些緬軍象兵紛紛被大象撞翻,後麵的人還在擁擠上來,摔倒在地上的人被大象從身上踩過去,直接就踩成了肉泥。後麵的緬軍紛紛向兩邊讓開,但亂哄哄的人群擠壓著他們,又讓他們根本躲避不開,隻能眼睜睜看著龐大的大象把自己拱翻在地上,粗大的象腿向自己身上落下。
“啊!”倒地的緬軍發出驚恐的喊叫聲。
象腿一腳踩在身上,隻聽到骨骼碎裂的聲音,緬軍士卒的驚叫聲戛然而止。
還有兩名緬軍士卒躲閃不及的,雖然沒被大象撞翻,但大象大踏步走上前來,象牙一頂,把兩名緬軍士卒串成了人形糖葫蘆。
八十頭大象在象兵的駕馭下,在亂兵的人群中硬生生踩出一條血路,向白文選的騎兵緩緩碾壓上來。
戰馬看到大象,感動恐懼,一匹匹發出驚恐的嘶鳴聲。
白文選勒住戰馬,看著碾壓上來的大象,遺憾的說了一句:“可惜我們步兵沒上來,要不然用長矛刺大象的鼻子,這些大象就回頭去踩他們自己人去了!”
當時李定國不知道大象怕火,沒有想到過用火箭的辦法,而是用步兵手持長矛刺大象的鼻子,驅趕緬軍的象兵,讓他們的戰象回頭去踐踏自己人去。
“走!他們的速度慢!我們不和大象拚,從邊上繞過去。我們的任務是盡快去同王軍門的主力會合!”白文選傳令下去。
五百明軍騎兵,在剛剛的激戰中,不,應該說是一邊倒的屠殺中,明軍僅僅損失了兩騎,那兩人一人是不慎落馬,之後被緬軍殺死的;還有一人是戰馬倒下,這名明軍沒死,但失去了戰馬之後,他就不能再跟隨隊伍了,隻好過江回營。
錫波江對岸的李定國親眼見到白文選已經順利殺敗了緬軍,帶著輕騎向下遊去了,於是傳令下去:“弟兄們隨我回營!孤要布置防禦,準備抵擋吳三桂的進攻!”
現在的曆史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李定國因為和白文選去勤王,結果導致了後防空虛。明軍深入緬甸內陸之後,因為缺少糧食,最後被迫撤軍,身後又遭到清軍襲擊,李定國和白文選均遭敗績。現在不一樣了,王新宇從南麵進來勤王,李定國可以專心布置防禦,把清軍擋住,不讓吳三桂去緬甸帶走永曆。
回到中軍大營中,李定國站在地圖跟前仔細思索了許久:錫波江一帶地形險要,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吳三桂也是有頭腦的人,肯定不會從明軍的正麵進攻。李定國判斷,吳三桂可能會迂回繞道攻擊,他們會從哪個方向過來呢?
真實曆史上,白文選駐守錫波江,被吳三桂從木邦迂回到明軍的背後發起襲擊。白文選雖然勇猛有餘,但頭腦還是不如李定國。
李定國觀察了地圖許久,總是覺得有問題,於是他對親兵下令道:“我們出去看看,看看哪裏有不對勁的地方!”
江邊一條通往東麵的支流,兩邊都是高聳入雲天的高山,一條小河從山穀中穿過。從雲南過來,通往緬甸境內的大路就在山穀的河邊。明軍正在這險要之地布置防禦。這種地形,隻要李定國在山頭上布置五百人,以滾木礌石就能輕鬆擋住數十萬大軍的進攻。吳三桂不會那麽沒頭腦,硬從正麵進攻。
李定國帶著親兵沿著山路走出幾十裏,發現有一條十分險要的小路。
“這條路可以通往哪裏?”李定國讓人叫來一名生活在當地的漢人詢問。
“回王爺,這條路通往木邦。但是這條路十分險惡,山路崎嶇,很難行走,已經好多年沒有人走了。”那名漢人回答道。
這是一條雜草叢生,十分狹窄的一條山路。如果是白文選來觀察地形的話,就不會認為清兵會從這裏迂回。但李定國敏銳的感覺到,清兵很有可能會從這條路過來!
“在這個高地上修築一座土城!給我把這條路徹底阻斷!”李定國指了指前方小路邊上的一片高地,“在對麵,再修建一座土城!兩邊都堆上滾木礌石,在路上挖出壕溝!隻要我們據險而守,韃子就休想進來!”
再說白文選率領近五百騎,避開了緬軍大象,又砍殺了一陣緬軍的潰軍之後,就隱入小路中,沿著江一路南下,直向亞哇城方向奔去。沿途中,明軍騎兵就從遇見的緬人山村劫掠,獲取食物。
白文選本來就是心狠手辣之人,對緬甸人不會有絲毫的手下留情。明軍沿途過去,所遇見的緬人村子一律屠盡,一個活口不留,以免有緬人暴露了自己的行蹤。(未完待續。)
ps:感謝15967113619、沒有鳥的鳥,蘇年華、linxiong、文刀客俠等朋友投出的寶貴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