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彥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柏緹見到莊華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把莊華弄得雲山霧繞的,躬身回話道:“臣知道。”
柏緹這才意識到這裏還有外人在,不適合說話,命令道:“所有人都下去。”
宮侍們紛紛退了出去,柏緹這才來到莊華麵前,道:“承彥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是外臣,該與他保持距離。”
莊華先是一愣,然後就明白了柏緹話裏的意思,目光直直地看進他的眼睛裏,柏緹被莊華看的竟然不自在起來,微微偏過頭去,耳邊有些泛紅。“謝陛下忠告之言,臣曉得了。”
這家夥,好想再吃自己兒子的飛醋啊,真是有意思。莊華想著眼中就泛起了笑意。這人吃個醋也說得這般生硬,要不是她也算是了解他,還以為他是真的在警告她。
這是最基本的信任問題,莊華不會對柏緹有任何隱瞞,最後的那點秘密都打算在對煬國的戰爭結束了之後,對柏緹和盤托出。至於柏緹對她是不是信任,莊華相信這個人,所以對此沒有懷疑。
如果兩個人之間連信任都沒有,那麽,就是一場孽緣,莊華想,她和柏緹絕對不是孽緣,不然穿越一遭就碰上一段孽緣,她絕對會抓著唐啟那個賤人一頓暴打。
對煬國傭兵的事情在全院通過了之後,準備得很順利,莊華這個少司農也忙得不可開交,錢糧兵馬,開銷用度,一切的一切都事無巨細的過問一遍,莊華覺得這半個月忙的快吐血,不見天日。
終於到了大軍出發的那一天了,先是祭天祭旗,然後又是敬告祖先又是祈神保佑的,反震一整天的隆重儀式過後,一幹留守的臣子一直送到城門口,然後恭送著柏緹親自帶領的軍隊,在夕陽的餘暉下漸漸淡出了視線。
沒有什麽情話和囑托,莊華對柏緹的告別適合大家一起的,到了她說話的時候,她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願吾王早日得勝歸來。”
柏緹麵無表情的回了一句,“那就借愛情吉言。”就沒了,比之一般的君臣對話還要簡陋。
這一點不隻讓在場的其他大臣們摸不著頭腦,發出這樣的感歎:原來莊華真的和大王沒什麽啊,柏緹也是疑惑,但是出發在即,也沒時間詢問,為何對他如此冷淡,隻好帶著滿肚子疑問率軍出發了。
莊華在城門口戰了許久,知道眾臣都散去,她還在那裏。
戰爭是殘酷的,金經曆過三王奪城就已經把戰爭殘忍血腥的一角露在了她的眼前,戰爭,誰知道會有什麽意想不到的發展呢?
莊華開始失眠,腦子裏明明什麽都沒有,心裏也沒想事情,但就是睡不著,躺在床上輾轉反側。
後來莊華所性睡不著也就不強迫自己去睡了,拎了把劍早院子裏連陶培曾教給她的軍中搏殺劍技。
半個月後,莊華的劍術已非昨日吳下阿蒙了,不說高說吧,但是對上一兩個壯漢,手中有劍莊華就不會輸。
前方的消息也傳了過來,大軍已經到達南方邊境,開始與煬國對峙了。然後在一堆公文裏,傳回了一封給莊華的信。
莊華因為練習劍術已經磨出些薄繭的手利落的打開了火漆封印的信箋,上麵熟悉的自己讓莊華的心裏出一絲喜悅。
信上麵跟妝阿虎報了平安,又說了些路上的事情,然後又跟莊華抱怨了一下身邊沒有她是如何的不高興,這些瑣碎莊華都認認真真的看著,旁人隻看莊華微蹙的眉,還以為心裏寫了什麽重要的大事呢。
最後,柏緹寫了一句“莊華的禮物我已見到,日夜隨身,不敢遺落。”莊華白皙的臉上一紅,然後笑了,暖暖的笑容簡直能暖化人心,可惜無人的見,因為書房裏就她一個人。
柏緹說的那件禮物,是莊華以公謀私,在跟治栗內史府的人談事的時候,托人把自己的那個小禮物放到了柏緹的私用行囊裏。
治栗內史府就相當於君王的私人小金庫了,所以君王出行什麽的費用都是從這裏出的,但是像這種公務出行,還是要跟司農府這個國庫管理部門商量的,所以莊華猜有機會基礎到。而治栗內史府的職能又和王宮掛鉤,所以莊華才能找到這個機會往裏送東西。
為啥沒人攔她呢,一來她放的東西著實不起眼,就一個荷包,而來裏麵的東西莊華大大方方的給人檢查,一個同心結的瓔珞,金銀線之中交雜著一跟跟烏黑的發絲,混在一起編成一個結。
柏緹身邊伺候的內侍總管可清清楚楚的知道莊華對於柏緹是多麽的重要,於是在確定沒什麽有害的東西之後,很是爽快地放行了,還特地把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親自挑選了一個錦盒把荷包裝起來,這樣一來隻要一打開柏緹的行囊,就會發現這個華而不實的東西。
同心結發,這是什麽意思,不言而喻,柏緹對於莊華在臨別時不肯說兩句好聽的話的心結全都沒了,把莊華因為害怕會散開而編得很結實,但是不太好看的瓔珞貼著胸口放著。
莊華看完了信,提筆寫了回信。
沒有柏緹的心裏那麽多的筆墨,隻是交待了要小心保重,注意安全,然後把韶光裏的一些她知道的確實的動靜和消息寫進去,最後檢查無誤,封進信封裏,封上火漆,最後混在送往前線的奏折裏送了出去。
這個時候莊華就在想另外一件事情了,她的鏢局是不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大力發展一下呢?
城外的鏢局總部順天山莊已經建好了,人員也肇州的差不多飽和了,除了抓緊時間訓練這些人如何走鏢,山莊裏就沒什麽其他的事情了。
現在在打仗,哪有那麽多生意來做。
幾天以後,韶廣的城內城外多出了許多的告示,並不是公家的告示,而是私人的。
“順天鏢局,告國人知。即日起,順天鏢局承接一切送往前線私人物資,郵送之物以重量論價,五十斤收錢三百刀幣,低於五十斤者概不發送。”然後落款是順天鏢局的大印,後麵寫著順天鏢局的地址,還有為何如此定價的細節原由。
剛開始,根本就沒人理會,一直到五月份傳來前方與煬國對峙僵持不下的消息,終於有第一筆生意上門了。
這是一位滿頭花白的老嫗餘黃氏。
她家本就住在城外,唯一的兒子上了前線,家裏的田地都租了出去,老太太新年這兒子又苦於不會寫信,就算寫了信要送過去也是困難重重,沒想到有一天聽到村裏的人說有人在村口貼了告示,村裏會識字的人說那是個管送東西到前線的告示,萊太太心裏一動,央求了那識字的人特意又給她念了一遍,老太太是不識字,但是勢力明白不少,覺得雖然收的錢多了點,但是能圓她惦記兒子的心,值當。
給老太太念告示的人還勸老太太:“老天太,那說不定就是騙人的,您可要謹慎啊。”
但是老太太心性執拗,沒聽勸,把這半個來月給兒子做好的衣服鞋襪還有鋪蓋卷到一起,搭著出村子的牛車就去了順天鏢局。
到了鏢局門口,老天太看著順天山莊氣派有莊重的山門,躊躇了。這樣的地方,能接她的生意嗎?
沒等老太太想好呢,沒想到裏麵出來了一個人,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長著一張相當討喜的娃娃臉,對老太太說:“大娘,您是來拖我們鏢局往前線送東西的?”
老太太抱著自己的大包袱愣愣點了點頭,“是、是啊。”
年輕人一笑,扶著老太太的胳膊,“大娘,外麵冷,咱們進去說。”
“誒,謝謝娃子。”老太太被青年的行為暖了心,看著他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戒心也沒那麽重了,被青年扶著進了順天山莊的門。
萬裏走不過十來步,就是一流的房子,年輕人領著老太太進了其中一間。
屋子裏沒有別的什麽東西,就一個長方形,一眼看個遍,裏麵擺了四張從來沒見過的高腿的桌子,桌子對麵兩側擺著兩張奇怪的“榻”,裝飾也很簡單,幾盆常見的花草種在陶盆裏隨意擺放在桌邊牆角,綠意盎然的,讓人看著就舒坦。
青年把老太太扶到一張椅子上坐著,然後自己繞到了書桌後麵,從桌上拿起一本簿子,打開,提筆蘸墨,和聲細語的問:“大娘,你姓什麽叫什麽?”
老太太不明其意,“怎麽還要問我叫什麽?”
青年耐心解釋道:“問您的姓名,是為了讓收東西的人知道是誰給他送的,我們也好記個帳。”
老太太點點頭,回答說:“餘黃氏。”
青年寫著,又問:“收東西的人叫什麽名字?”
“餘包。”
“您要送的是什麽?”
“我就給我兒子做了些衣服,鞋子,還有被褥,都在那包裏頭。”
青年一一記好,然後從桌上那一堆紙裏抽出一張空白的紙張,又從桌子的抽屜裏拿出一個信封,對老太太說:“大娘,您有沒有什麽話要跟你兒子說?我可以幫您寫信。”
柏緹這才意識到這裏還有外人在,不適合說話,命令道:“所有人都下去。”
宮侍們紛紛退了出去,柏緹這才來到莊華麵前,道:“承彥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是外臣,該與他保持距離。”
莊華先是一愣,然後就明白了柏緹話裏的意思,目光直直地看進他的眼睛裏,柏緹被莊華看的竟然不自在起來,微微偏過頭去,耳邊有些泛紅。“謝陛下忠告之言,臣曉得了。”
這家夥,好想再吃自己兒子的飛醋啊,真是有意思。莊華想著眼中就泛起了笑意。這人吃個醋也說得這般生硬,要不是她也算是了解他,還以為他是真的在警告她。
這是最基本的信任問題,莊華不會對柏緹有任何隱瞞,最後的那點秘密都打算在對煬國的戰爭結束了之後,對柏緹和盤托出。至於柏緹對她是不是信任,莊華相信這個人,所以對此沒有懷疑。
如果兩個人之間連信任都沒有,那麽,就是一場孽緣,莊華想,她和柏緹絕對不是孽緣,不然穿越一遭就碰上一段孽緣,她絕對會抓著唐啟那個賤人一頓暴打。
對煬國傭兵的事情在全院通過了之後,準備得很順利,莊華這個少司農也忙得不可開交,錢糧兵馬,開銷用度,一切的一切都事無巨細的過問一遍,莊華覺得這半個月忙的快吐血,不見天日。
終於到了大軍出發的那一天了,先是祭天祭旗,然後又是敬告祖先又是祈神保佑的,反震一整天的隆重儀式過後,一幹留守的臣子一直送到城門口,然後恭送著柏緹親自帶領的軍隊,在夕陽的餘暉下漸漸淡出了視線。
沒有什麽情話和囑托,莊華對柏緹的告別適合大家一起的,到了她說話的時候,她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願吾王早日得勝歸來。”
柏緹麵無表情的回了一句,“那就借愛情吉言。”就沒了,比之一般的君臣對話還要簡陋。
這一點不隻讓在場的其他大臣們摸不著頭腦,發出這樣的感歎:原來莊華真的和大王沒什麽啊,柏緹也是疑惑,但是出發在即,也沒時間詢問,為何對他如此冷淡,隻好帶著滿肚子疑問率軍出發了。
莊華在城門口戰了許久,知道眾臣都散去,她還在那裏。
戰爭是殘酷的,金經曆過三王奪城就已經把戰爭殘忍血腥的一角露在了她的眼前,戰爭,誰知道會有什麽意想不到的發展呢?
莊華開始失眠,腦子裏明明什麽都沒有,心裏也沒想事情,但就是睡不著,躺在床上輾轉反側。
後來莊華所性睡不著也就不強迫自己去睡了,拎了把劍早院子裏連陶培曾教給她的軍中搏殺劍技。
半個月後,莊華的劍術已非昨日吳下阿蒙了,不說高說吧,但是對上一兩個壯漢,手中有劍莊華就不會輸。
前方的消息也傳了過來,大軍已經到達南方邊境,開始與煬國對峙了。然後在一堆公文裏,傳回了一封給莊華的信。
莊華因為練習劍術已經磨出些薄繭的手利落的打開了火漆封印的信箋,上麵熟悉的自己讓莊華的心裏出一絲喜悅。
信上麵跟妝阿虎報了平安,又說了些路上的事情,然後又跟莊華抱怨了一下身邊沒有她是如何的不高興,這些瑣碎莊華都認認真真的看著,旁人隻看莊華微蹙的眉,還以為心裏寫了什麽重要的大事呢。
最後,柏緹寫了一句“莊華的禮物我已見到,日夜隨身,不敢遺落。”莊華白皙的臉上一紅,然後笑了,暖暖的笑容簡直能暖化人心,可惜無人的見,因為書房裏就她一個人。
柏緹說的那件禮物,是莊華以公謀私,在跟治栗內史府的人談事的時候,托人把自己的那個小禮物放到了柏緹的私用行囊裏。
治栗內史府就相當於君王的私人小金庫了,所以君王出行什麽的費用都是從這裏出的,但是像這種公務出行,還是要跟司農府這個國庫管理部門商量的,所以莊華猜有機會基礎到。而治栗內史府的職能又和王宮掛鉤,所以莊華才能找到這個機會往裏送東西。
為啥沒人攔她呢,一來她放的東西著實不起眼,就一個荷包,而來裏麵的東西莊華大大方方的給人檢查,一個同心結的瓔珞,金銀線之中交雜著一跟跟烏黑的發絲,混在一起編成一個結。
柏緹身邊伺候的內侍總管可清清楚楚的知道莊華對於柏緹是多麽的重要,於是在確定沒什麽有害的東西之後,很是爽快地放行了,還特地把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親自挑選了一個錦盒把荷包裝起來,這樣一來隻要一打開柏緹的行囊,就會發現這個華而不實的東西。
同心結發,這是什麽意思,不言而喻,柏緹對於莊華在臨別時不肯說兩句好聽的話的心結全都沒了,把莊華因為害怕會散開而編得很結實,但是不太好看的瓔珞貼著胸口放著。
莊華看完了信,提筆寫了回信。
沒有柏緹的心裏那麽多的筆墨,隻是交待了要小心保重,注意安全,然後把韶光裏的一些她知道的確實的動靜和消息寫進去,最後檢查無誤,封進信封裏,封上火漆,最後混在送往前線的奏折裏送了出去。
這個時候莊華就在想另外一件事情了,她的鏢局是不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大力發展一下呢?
城外的鏢局總部順天山莊已經建好了,人員也肇州的差不多飽和了,除了抓緊時間訓練這些人如何走鏢,山莊裏就沒什麽其他的事情了。
現在在打仗,哪有那麽多生意來做。
幾天以後,韶廣的城內城外多出了許多的告示,並不是公家的告示,而是私人的。
“順天鏢局,告國人知。即日起,順天鏢局承接一切送往前線私人物資,郵送之物以重量論價,五十斤收錢三百刀幣,低於五十斤者概不發送。”然後落款是順天鏢局的大印,後麵寫著順天鏢局的地址,還有為何如此定價的細節原由。
剛開始,根本就沒人理會,一直到五月份傳來前方與煬國對峙僵持不下的消息,終於有第一筆生意上門了。
這是一位滿頭花白的老嫗餘黃氏。
她家本就住在城外,唯一的兒子上了前線,家裏的田地都租了出去,老太太新年這兒子又苦於不會寫信,就算寫了信要送過去也是困難重重,沒想到有一天聽到村裏的人說有人在村口貼了告示,村裏會識字的人說那是個管送東西到前線的告示,萊太太心裏一動,央求了那識字的人特意又給她念了一遍,老太太是不識字,但是勢力明白不少,覺得雖然收的錢多了點,但是能圓她惦記兒子的心,值當。
給老太太念告示的人還勸老太太:“老天太,那說不定就是騙人的,您可要謹慎啊。”
但是老太太心性執拗,沒聽勸,把這半個來月給兒子做好的衣服鞋襪還有鋪蓋卷到一起,搭著出村子的牛車就去了順天鏢局。
到了鏢局門口,老天太看著順天山莊氣派有莊重的山門,躊躇了。這樣的地方,能接她的生意嗎?
沒等老太太想好呢,沒想到裏麵出來了一個人,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長著一張相當討喜的娃娃臉,對老太太說:“大娘,您是來拖我們鏢局往前線送東西的?”
老太太抱著自己的大包袱愣愣點了點頭,“是、是啊。”
年輕人一笑,扶著老太太的胳膊,“大娘,外麵冷,咱們進去說。”
“誒,謝謝娃子。”老太太被青年的行為暖了心,看著他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戒心也沒那麽重了,被青年扶著進了順天山莊的門。
萬裏走不過十來步,就是一流的房子,年輕人領著老太太進了其中一間。
屋子裏沒有別的什麽東西,就一個長方形,一眼看個遍,裏麵擺了四張從來沒見過的高腿的桌子,桌子對麵兩側擺著兩張奇怪的“榻”,裝飾也很簡單,幾盆常見的花草種在陶盆裏隨意擺放在桌邊牆角,綠意盎然的,讓人看著就舒坦。
青年把老太太扶到一張椅子上坐著,然後自己繞到了書桌後麵,從桌上拿起一本簿子,打開,提筆蘸墨,和聲細語的問:“大娘,你姓什麽叫什麽?”
老太太不明其意,“怎麽還要問我叫什麽?”
青年耐心解釋道:“問您的姓名,是為了讓收東西的人知道是誰給他送的,我們也好記個帳。”
老太太點點頭,回答說:“餘黃氏。”
青年寫著,又問:“收東西的人叫什麽名字?”
“餘包。”
“您要送的是什麽?”
“我就給我兒子做了些衣服,鞋子,還有被褥,都在那包裏頭。”
青年一一記好,然後從桌上那一堆紙裏抽出一張空白的紙張,又從桌子的抽屜裏拿出一個信封,對老太太說:“大娘,您有沒有什麽話要跟你兒子說?我可以幫您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