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勇和李明遠騎馬趕在迎接隊伍的最前方,頗有一馬當先之勢。孫先勇對李明遠還是帶有幾分畏懼的,於是走到李明遠身邊找話題道,“明遠,你可知這玉門關,玉門二字的由來?”
這個不算太難的題目還真把李明遠給難住了,不禁帶著幾分好奇道,“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孫將軍可否解釋一二?”
孫先勇得意的一笑,潤潤喉嚨道,“這個故事說起來就很長了。相傳,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麵,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裏的地形十分複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裏,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這孫先勇祖上是說評書的,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年代裏,說評書的那雖然地位不高,但卻很受歡迎,所以孫先勇這家夥的口才那絕對是了不得,短短百字,竟是成功勾引起了李明遠的興趣。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裏,準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
不一會兒,隻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台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幹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
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隻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板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板聽後,心裏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舍不得,就沒有答應。
孫先勇搖頭晃腦的繼續道,聽得李明遠和幾個離他較近的將士瞬間沉浸其中,這讓孫先勇好不得意。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幹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幹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板,老板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麽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
老板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板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裏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
孫先勇搖頭晃腦的將這個段子講完,不少將士紛紛鼓掌叫好。盡管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孫先勇講這個故事,但人家是頂頭上司,再加上這講的確實不賴,所以或多或少總得給點麵子。所以掌聲滔滔不絕,頗有幾分領導人講完話後,台下員工拍馬屁的樣子。
如果說從故事的角度來講的話,孫先勇這段子確實不錯。非常適合十五歲以下的兒童聽,但是從史實的角度來說,就有些胡編亂造了。因為事實上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裏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所以得名玉門關。
不過李明遠不是磚家,也不是叫獸,自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跟孫先勇爭辯什麽。沒必要,也不值當。
“孫將軍,我估摸著怎麽跟嶽將軍相差沒多遠了!”李明遠騎在馬上,努力眺望遠方道。
孫先勇摘下馬上的水壺,飽飲一口甘甜的泉水後,滿足道,“你說的不錯,距離剛才第一批斥候回去有些時候了,我想最多還有一炷香的時間吧。說不定咱們就要撞上了!”
“我猜也是,嗬嗬,真不知道嶽將軍他們這幾天過得怎樣。我猜一定不好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也不為過!”也許是成功在即,李明遠此刻的心情格外的好,說不出的喜慶。
孫先勇摸摸下巴上的胡須,點頭讚同道,“我猜也是,畢竟這差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縱觀虎賁,除了侯爺之外,也就老嶽有著能耐了!”
正如李明遠所猜的那樣,此時的嶽神飛也是歸心似箭。雖說這次出征也算是虎口裏拔牙,鬼門關裏走了一遭。不過總的來說還算是幸運,就算不能上報朝廷請功,但是一定能狠狠地撈一筆銀子,而且在侯爺心中的地位也會更加的牢不可破。
“弟兄們,別磨蹭了,現在我命令,全軍換下這身匈奴人的皮,穿回我們虎賁的軍服,一切準備就緒後,全速前進,讓迎接的弟兄們好好看看我們的風采!”嶽神飛一把拽下自己身上穿的匈奴服飾,對著數百將士高呼道。
深入敵後的這段日子裏,嶽神飛一直覺得身上癢癢的,很不舒服,現在他才忽然明白過來,一定是穿匈奴人的這身皮穿久了,身上長虱子了!
【92ks就愛看書網】
這個不算太難的題目還真把李明遠給難住了,不禁帶著幾分好奇道,“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孫將軍可否解釋一二?”
孫先勇得意的一笑,潤潤喉嚨道,“這個故事說起來就很長了。相傳,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麵,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裏的地形十分複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裏,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這孫先勇祖上是說評書的,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年代裏,說評書的那雖然地位不高,但卻很受歡迎,所以孫先勇這家夥的口才那絕對是了不得,短短百字,竟是成功勾引起了李明遠的興趣。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裏,準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
不一會兒,隻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台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幹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
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隻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板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板聽後,心裏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舍不得,就沒有答應。
孫先勇搖頭晃腦的繼續道,聽得李明遠和幾個離他較近的將士瞬間沉浸其中,這讓孫先勇好不得意。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幹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幹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板,老板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麽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
老板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板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裏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
孫先勇搖頭晃腦的將這個段子講完,不少將士紛紛鼓掌叫好。盡管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孫先勇講這個故事,但人家是頂頭上司,再加上這講的確實不賴,所以或多或少總得給點麵子。所以掌聲滔滔不絕,頗有幾分領導人講完話後,台下員工拍馬屁的樣子。
如果說從故事的角度來講的話,孫先勇這段子確實不錯。非常適合十五歲以下的兒童聽,但是從史實的角度來說,就有些胡編亂造了。因為事實上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裏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所以得名玉門關。
不過李明遠不是磚家,也不是叫獸,自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跟孫先勇爭辯什麽。沒必要,也不值當。
“孫將軍,我估摸著怎麽跟嶽將軍相差沒多遠了!”李明遠騎在馬上,努力眺望遠方道。
孫先勇摘下馬上的水壺,飽飲一口甘甜的泉水後,滿足道,“你說的不錯,距離剛才第一批斥候回去有些時候了,我想最多還有一炷香的時間吧。說不定咱們就要撞上了!”
“我猜也是,嗬嗬,真不知道嶽將軍他們這幾天過得怎樣。我猜一定不好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也不為過!”也許是成功在即,李明遠此刻的心情格外的好,說不出的喜慶。
孫先勇摸摸下巴上的胡須,點頭讚同道,“我猜也是,畢竟這差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縱觀虎賁,除了侯爺之外,也就老嶽有著能耐了!”
正如李明遠所猜的那樣,此時的嶽神飛也是歸心似箭。雖說這次出征也算是虎口裏拔牙,鬼門關裏走了一遭。不過總的來說還算是幸運,就算不能上報朝廷請功,但是一定能狠狠地撈一筆銀子,而且在侯爺心中的地位也會更加的牢不可破。
“弟兄們,別磨蹭了,現在我命令,全軍換下這身匈奴人的皮,穿回我們虎賁的軍服,一切準備就緒後,全速前進,讓迎接的弟兄們好好看看我們的風采!”嶽神飛一把拽下自己身上穿的匈奴服飾,對著數百將士高呼道。
深入敵後的這段日子裏,嶽神飛一直覺得身上癢癢的,很不舒服,現在他才忽然明白過來,一定是穿匈奴人的這身皮穿久了,身上長虱子了!
【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