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別提那些糟心事。”還是公主王晴出聲打圓場,頗有長姐氣度的拍了拍皇子弟弟的肩膀,順勢又握了握他垂在衣袖裏的手,試了體溫,還算正常,這才感慨又道:“弟,德妃娘娘極為辛苦撫養你長大,義母之恩重於山呐!她這麽緊張你,你也不能怪她。不過……若任由事情這樣下去,你的日子著實也不太好過。”
不提還好,一提到這事,二皇子王泓臉上又是一片惆悵神情,忽然他又眼色一閃,注視著長姐頗有期待意味地道:“弟差點忘了,這事兒還未請教過阿姐。讓女人來琢磨女人的心思,可就容易些了。阿姐,你可一定要幫弟這個忙,想個法子應對母妃才好。”
王晴丟開弟弟的手,有些不高興地道:“德妃娘娘的心思可不那麽容易猜,你高看姐了。”
略頓了頓聲,她看著王泓臉上失望的神情,慢慢又道:“不釣了,跟姐回華陽宮,找個舒服地兒,坐下來再慢慢思酌思酌,此事急不來。”
王泓將雙手交疊,攏在衣袖裏,不言不語,也不挪步。
他自小體弱畏寒,習慣把手攏在袖子裏保暖,後來長到某個年齡段,開始學習皇族禮式,便收斂了這個不太符合身份的習慣小動作。不過,最近這半個多月裏,因為手上受傷的緣故,禦醫也勸告他,需要常常抬高手,防止傷口充血,有助外創收攏,他不習慣脖子上圈掛布帶釣手,便又把這攏手入袖的習慣找回來了。
隻是在眼前這種話語氛圍中,他這麽攏袖站著不動,這有些不符合皇族禮儀的姿態,不僅沒有削減他身為皇子的身份氣質,反而還增加了一層刻意與人保持距離的漠然感覺。
王泓是習慣攏袖藏手,沒有別的什麽意思。他自己都未察覺到。這樣姿態容易使旁人誤解他的心情。
但對於王晴而言,她這親近友愛的弟弟偶爾顯現出這樣一麵,這絲不自覺間流露出的冷漠會在她心裏迅速擴張,令人無法忽視。
這也許就是皇子與公主的不同吧?
皇弟身體孱弱,即便因此做不得儲君,等再過幾年,也該封地授王爵了。屆時,他至少能擁領一都數十萬平民供奉,同時也得修出藩王氣度,防備別人以保護自己。會冷漠些。與人保持距離。不再像現在這樣可以沒有多少顧忌的嬉鬧。
而自己雖然貴為公主,待到嫁人離宮,其實也就是個相夫教子婦人命運。
見阿姐的眼色忽然有些黯然意味,王泓有些不明所以。這才算肯出聲了,緩言相詢:“阿姐,你怎麽了?弟隻是心未靜下來,暫時還不想回去,你惱了?是因為弟不聽勸?”
王晴回過神來,緩慢搖了搖頭,輕聲說道:“弟,你不樂意做的事,阿姐從來沒有為難過你。我隻是忽然想到了一些別的事情。有點走神了。”
王泓沒有繼續追問王晴為之走神的是什麽事,隻是將語調再放柔和了些地道:“阿姐,弟知道你是心思細膩的人,這是你的優點,但有時候你就是把事情思慮得太深了。過於傷神,這樣對身體也不好。”
王晴知道這是弟弟在關心自己,聞言心中一暖,臉上卻無多少表露,隻是以剛才說過的話又催促了一句:“這話你應該多對你自己說說才是。你這身子才養得壯了些,手上撩了一劍,便又瘦回原來的樣子。父皇看著都愁,你還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
“唉,這都說過多少回了,能替母妃受這一劍算得了什麽。”王泓輕聲歎息,稍許停頓,他終於表示暫時放棄抗議,乖乖跟著阿姐回去。
賈仲是華陽宮裏常守太監,若與二皇子外出,必定形影不離。於是這收拾釣蝦用具的活兒就都交給了上官非,憑他的旗領腰牌,即便不借皇子之勢,後宮大片地方他都可以過往無礙。
然而就在上官非拾掇到第三根釣竿時,正在收線的他似乎遇到了點小問題。
釣鉤似乎纏住了水下雜草,上官非隨手拽了一下,居然沒拽動,他不禁輕“咦”了一聲。
已經走開數步遠的王泓側目看了一眼,步履稍緩,打趣問了聲:“難不成在這類淺池裏,還有連你上官非都需要用些力氣才能拽上來的大蠢魚,竟誤吞了釣蝦的鉤餌?”
緊隨一旁的華陽宮主事太監賈仲小聲附議:“也許是鉤子沉到池底,正好掛上不知誰丟的爛鞋子……”
王泓這邊的主仆玩笑話剛說到這個地步,數步外,上官非腕力一掙,依然將那纏住在水底的釣鉤扯出了水麵。虛影晃過,釣鉤從水裏帶出來的既不是蠢頭肥魚,也不是哪個缺心眼的宮奴隨手丟棄的垃圾爛鞋子,而似乎是……一個包袱!
顯然這包袱在水底下泡得有些年月了,外麵一層大約屬藍底色的布料上沉澱了水中汙垢,漸趨黑色。而在汙垢的上頭,又生了一層濕膩的青苔,使得這個包袱乍一眼看去,倒更像是一個球狀物。
南國較早就盛行蹴鞠遊戲,並且還被分為兩種,一為裸足蹴鞠,一為馬上蹴鞠。裸足蹴鞠所使用的球是由牛皮縫裹獸毛製作,彈力強且觸足柔軟。這種遊戲單人多人都可以玩,難保不被帶進宮裏來,供生活環境閉塞的宮奴私下戲耍。
現在被上官非用釣竿“釣”上來的這個包袱雖然是球狀物,但隻要細看,又會發現它恐怕不是蹴鞠皮球那種東西,因為它在水下泡了許久,球體形狀居然還硬挺著,沒有腐爛。
馬上蹴鞠所用的球是竹篾編的,比毛囊皮球更具有形體支撐力,但若是泡在水裏幾個月,也得爛得散架,這包袱裏顯然也不可能裹著竹球。
看見這個被釣線扯上岸的球狀包袱,就連王晴也停下腳步,好奇觀望。
賈仲忍不住好奇猜測道:“難道是哪個奴婢私藏的錢罐子?”
王泓也不嫌他俗,還湊合辯了句:“誰藏錢都藏到水底下去了?”
那邊離長滿青苔的包袱最近的上官非用手裏的釣竿杵了杵,然後回稟道:“裏麵是硬物,但感覺不太像是瓷器一類的事物。”
王泓收起玩笑之心。他想到這裏是冷宮附近。前朝後宮裏發生的那些齷齪事,他不是沒耳聞一些,而冷宮裏的某些故事更是惡臭不堪。憶此種種,他對這個因偶然機遇釣上水麵的包袱並不存什麽美妙設想。
“小心些。”王泓對俯身準備拆包袱的上官非叮囑了一句。
上官非點了點頭。包袱外頭那層布已經被池水泡得接近腐爛邊緣,他隻勾指一劃,這包袱便像被刀劃過的包子,露出了裏麵包裹著的東西。
上官非的視線才在包袱中的事物上略微停頓,頓時人就倒退了一步,眼現驚愕。
……
……
王熾本意是準備問問阮洛,是不是他因為與燕家的私交不錯。才會為之擔心。早些年阮洛憑孩童稚齡。獨自遠赴梁國求學。燕家的幫助與接濟對他可謂極大的一筆恩情債,這一點王熾也是知道的。
然而這些話在他心中打了幾個轉,終是沒有真地說出口。
再開口時,王熾相當於是給了阮洛一記定心丸:“放心吧。我並不想對燕家做什麽。”
聽他說出這麽一句近同承諾的話,阮洛心下果然略鬆了口氣,但他同時又感覺頗為費解,因為王熾安排人仿造燕家銀票的事情,怎麽看也不像什麽動機善意的作為。
王熾的承諾後頭,果然還有沒說完的半句話。隻見他頓聲片刻後,便接著又道:“但眼下有一件事,讓我不得不設下一道堤防。不過,隻要這家人沒有真的去做我顧忌著的那種事。這道堤防便近乎是虛設的,不會傷及無辜。隻要燕家安分地做一介商賈,我們彼此便兩不相擾。你可理解我的苦衷?”
“國事精危,晚輩明白。”阮洛目光微垂,雖然心知關係到這話題的特殊性質。自己此刻地回話須句句嚴謹,但他還是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不知道這令伯父都會有所顧忌的是什麽事?”
王熾今天會來到宮外的這處阮洛的地盤上,本來目的,就是為得與他商量這件事。並且王熾一開始還有些不確定地感覺到,阮洛或許會拒絕,所以他才要特例於外地選了這麽一處商談地點,多多少少有些拉下自己的身架、著重誠意的意味。然而此時阮洛這樣一開口,似乎這件事頓時就能順勢定下了。
王熾微微一笑,說道:“雖然我有心使南昭商行花開遍地,但我必須承認,自己並不是這行裏頭的能手,所以有些事情必須找專人代勞。”
此時的阮洛已經能感受到一個問題的所在了,雙瞳頓時微縮,瞬時又複歸自然。
王熾喚了一聲,立即有一名禦前侍衛應聲自門外快步邁入。此衛士顯然是在隨陛下出宮之前,就已經受到了指示安排,進了書房的他沒有多說什麽,直接從緊口的衣袖中抽出一支卷軸,恭敬的雙手遞給王熾,然後很快又轉身出去,輕手關上了書房大門,繼續靜靜守在一側。
第一眼看見這一幕,阮洛還以為王熾這是要親自頒發密旨,正要再行大禮受旨,卻被王熾抬手一個示意,隨後隻是叫他把書桌騰開。
待桌上的一應事物全部被挪開,置去了書架一角,王熾這才擱下手中卷軸於書桌一端,抽離掉束於軸腰的細絲繩,彈指推開了卷軸。
此卷軸比黃綢聖旨的裝裱材質不知長了多少,能從書桌的一端一直鋪向另外一端。長卷軸中繪有圖案,卻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為四個板塊。四塊圖案多為揮墨手段非常簡潔的工筆線條所構畫而成,但當這些趨於筆直的線條縱橫堆疊在一起時,讓人一眼看去,又會覺著極為複雜。
“你與燕家算是同行了,而且還是已經有過幾次合作經驗的同行。”王熾的臉上微笑依舊,“同行之間本就共同話語多,而且曾有過合作的同行,凡事也好打商量,有什麽事,容易找出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你與燕家走得近。他比較不容易懷疑你代表了我的眼睛。”
聽王熾說到後頭那一句,阮洛忍不住提醒了一聲:“燕家總當家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我父親是誰,若我過快地接近他們,我擔心他們很快會將質疑的方向挪移到伯父您這兒來。”
“你不必太擔心這一問題,我當然會先擺出一套陣仗,使他們麻痹一陣子。你要相信,我這次拋出去的是把雙刃劍,如果他們隻是本分的商人,那麽怎麽接都是安全的。如若不然,他們真精明到了某種地步。那麽無論他們計劃著怎麽做。都將付出代價。”王熾臉上的微笑漸漸有所沉斂。“說起當年他們查家譜查到你父親頭上的事情,他們不是喜歡查賬麽?找個合適的時間,我會好好跟他們算這筆賬的。”
阮洛聞言目光微凜。
話既然說到這個程度,王熾今日登門的真實用意已經算是浮出水麵了。而令阮洛最為驚詫的,是他全然沒有料到,自己剛剛才在一個月以前費盡心思避免的事情,如今還是落在了他頭上。
而且這一次他麵對的邀請人是南昭君主,無論如何,他都再找不到合適且有力的理由拒絕。
裝病這一招是再難用上了,且不說他最近這兩年身體已經被調養得強過以前不知多少倍,一年過到頭兒,連風寒小疾都不見蹤影。隻說上次用這一招,還是托他認識的那幾名郎中配合得好,但這種做戲在掌控整個國家的皇帝麵前是決然行不通的。
也罷,這差事,接便接下了。
阮洛隻沉默了片刻。便決定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燕家本身穩定,自己這一去,也就是等於跑了一次遠商。而這類事在經商活動中並不少見,即便燕家的人見著自己離開了京都,出現在異地,還真是難得找出質疑,自己也好傍著商事拿捏借口。
隻是……
就在阮洛正要定下心計,準備宣聲受命的時候,他忽然從桌上那幅筆法怪異的超長畫軸裏看出了一些眼熟的東西,並在此時,他心裏又冒出了一個新的疑問。
這一長軸幅的工筆線圖,描的大約是大青川流域的地勢。
幾年前阮洛還在泊郡養病時,為了隨時照應,王哲陪著他住一個院子。
在那段寧靜卻也頗為無聊的日子裏,王哲最大的業餘愛好除了把泊郡漫山遍野的野味都吃了個遍,還喜歡研勘地理,三年下來他的書房裏為此收集了幾大捆地理書籍。阮洛雖然對這方麵的知識不太感興趣,但這些書就堆在眼前,三年時光漫漫,他當然不可避免的也讀過幾本。
自那時起,王哲嘴邊常掛著的一個地方就是大青川流域。
這倒不是因為他遊曆計劃的下一站會去那裏,他隻是因他那皇帝父親之憂而憂,也總是思索著要盡早把那塊地方收入南昭領地的事。
一旦有閑就會思慮此時,並非因為王哲是個好戰之人,而是因為那地方住著一群蠻人,每天淨做些打家劫舍、屠戮無辜的惡事,實可謂禍害一方的惡勢力。即便是普通百姓,聽了從那片地方傳出的慘劇後,都恨不得揮菜刀怒去懲凶。
川州駐軍詭異的自然消失之後,再無壓製的力量,那群蠻人竟也開始籌備了地方稱帝的事。若不把那處惡瘡揭了,大青川好好一條淡水資源豐富的大江流恐怕今後一直都無法造福百姓――沒有百姓敢和願意去那片地方耕種居住。
王哲身為皇家宗室之子,不論他今後會不會當選儲君直至登上帝位,他都有管這件事的資格和義務。
阮洛作為王哲的好朋友,也曾考慮待大青川那一帶地域太平了,不論別的商家願不願意,他必當第一個這般做,要竭盡所能將行商線路串到那邊去。哪怕這麽做,可能會使他主持的這些商行經曆一段較為漫長的虧損期,那他也要盡自己所能的讓那邊的物資流通活泛起來。
像這樣傻子一般的做法,目前恐怕也就隻有他想象得出來,且真的認真考慮過實施行動。
即便像燕家這樣的大商賈,也不會允許在經商事宜上有可以預見的虧損發生,生意人似乎都有這種通病,錢賺得越多,錢袋口子就束得越緊。
所以燕家即便再有奉獻精神,也絕不可能現在就將生意路線擴展到大青川流域,那裏的人不做生意。他們隻會“搶”這一招。
站在書桌前的阮洛看了看鋪開在桌麵上的畫軸,又抬頭看向此時也正向他看來但意思含蓄的南昭皇帝王熾,他已經感覺到了此事中存在明顯疑問,但又琢磨不透桌對麵站立的那位帝王的籌謀,所以他隻是目光定住,沒有說話。
王熾隱約能識出阮洛在情緒上的變向,他心裏有了估量,臉上漸現微笑,慢慢說道:“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燕家忽然新增這條商線。又為什麽我對這條商線能掌握得這麽清楚?”
阮洛忍不住道:“莫非是燕家遵循了您的意思?”
雖然他有些急迫地想知道這個答案。但實際上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語速自然間變得極慢,因為就連他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他的這個推斷,哪怕王熾麵子上的確一直以來都有招攬燕家的意思。
燕家在三州大地行商,雖然與王氏朝廷合作融洽。但燕家的根基畢竟還在小梁國。無論家族生意做到如何龐然的程度,分部的資產甚至已經逾過總部,但燕家的總賬目辦事處仍然紋絲不動地矗在小梁國京城。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表達了這個商界最強家族的一種沉默但堅定的態度。
燕家也是誠心穩守小梁國,才會把自己的要害機構一直放在梁境,放在梁國皇室的眼皮子底下。
――哪怕燕家一直以來,都做到了與朝政事務秋毫不犯,這麽做看起來總有些故意之嫌。
然而一旦這種平衡有了傾斜,哪怕隻是疑似傾斜。燕家對小梁國推心置腹的“依賴”,便很可能在瞬間顛覆成把自己的脖子緊挨在了至高皇權的刃口上。
小梁國雖然小,但在如今也已經成長為一個體係成熟的國家,你一天是這個國家的國民,便休得放肆。
即便燕家想要放肆。也應該先把退路準備好,至少首要條件是必須先將自己的脖頸要害挪得離那刃口遠點,然後再行動,這才符合常理。生意人怎麽就不會計算利害關係呢?
難道是因為燕家決心將大旗倒向南昭,因為穩穩地倚上了新的一棵大樹,他們才會在小梁國麵前有恃無恐,這般囂張的明著幹?
不對啊,這明顯不符合燕家人辦事的脾氣,燕家總會的那些老骨幹經曆了這麽多年風雨,可不是白活過來的。
阮洛此時心裏有著百般頭緒,並且全都蒙上了一種質疑的淺灰顏色。而此時王熾的心情也有些漂浮,因為阮洛問的那個問題,在今天此刻終於決定對這個他十分看重栽培的後輩說出來。
“也不能全算是遵循,準確的說,這是一次需要冒些險的合作。”王熾緩緩開口,臉上的微笑漸漸斂沒,“在今日之前,隻有兩個人知道這件事,並且他們都像今天的你這般,臉上掛著質疑。”
阮洛臉上的質疑神情變成了驚異。
“也正是因為我最信任的兩個朋友都擺出了那種臉色,倒叫我也禁不住有些質疑起來。”王熾收起撐在桌沿的雙手,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地絞著探入袖中,那形象看上去與舉止端正莊重的帝王偏移了太多,他此時的樣子更像一個大家族裏正為一件事的決定與否犯難的長者,“今天來到你這裏,說出這件事來,再看見你也是表露出了這副樣子,我感到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覺得我這次來得沒錯。”
……
遞完貴賓邀請帖,飲完一盅珍貴的雨前春尖,從魯家出來的莫葉心情頗佳。因為剛才她去魯家遞帖子,湊巧嶽家家主也在,並且言明了家中無人,她不必特意再走嶽家一趟,就在魯家將兩張帖子一起遞了,省卻不少工夫。
這樣一來,下午本來有些緊湊的時間頓時鬆閑出來一截,兩手輕鬆地走在京都才翻新不久的一條寬敞街道上,莫葉的腦海裏很快又浮現出晌午時候剛離開餘家茶館那會兒思慮的種種疑難。
輕輕拍了拍自己的額頭,莫葉暫時壓下腦海裏那些錯綜複雜的念頭,因為她覺得那些紛亂瑣碎的念頭說到底都隻能用實際行動來得出結果,倘若反此道而行,隻怕自己思慮過重,弄得神經錯亂都未可能尋得收獲。
而如果計劃將這些質疑的問題排上行動日程,無論是在京都找人,還是借著離京遠遊的理由去京外之地尋找,看情形皆是每一件都急不來的。
倒是阮洛的加冠大禮之期近在眼前,還是多留心些這件事情吧!至少先辦完這件事,自己離京遠遊的計劃才好提到台麵上來與阮洛商議。
心有定計,雜念自清。
未有過多斟酌,莫葉就選擇了下一步去找阮洛,這幾天自己一直忙著送帖子的事,無暇跟得他太緊,不知道他這兩天是不是又恢複了以前某個時段天天將自己關在書房的那種生活狀態?
魯家離阮洛白天常待的書店不太遠,這中間的路程,隻用去了不到一刻鍾時間。然而當莫葉的視線已能觸及書店大門時,她看見了一幕讓她覺得存在些古怪的畫麵。
阮洛的那兩個近從保鏢自什麽時候開始,竟改職成擱在書店門口的兩尊看門大神了?
這兩名漢子可是阮洛用心挑選,並送去武館特別栽培過的,丟在門口看門有些大材小用了吧?難道是他們跟得太近,觸了阮洛的不悅?這就更不好說了,因為與阮洛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性格多麽平穩的人啊!
莫葉心下雖然猶疑地這麽想著,但腳下步履不但未停,還加快了些。
她這一走近,那兩個“門神”立即發現了她,兩人剛才還一對門板似的臉上,此刻的表情頓時變得豐富起來,但總結一下其實也就一個意思,示意她別過去。
見此情形,莫葉愈發覺得奇怪。
不過她倒是好耐心的真沒有堅持進到書店裏去,隻在大門口駐足,但她麵對那兩個阮洛的保鏢,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非常的直接:“兩位大哥辛苦了,我家兄長在不在裏麵?”
兩個保鏢聞言先是一怔,彼此間快速地對視了一眼,那表情就跟他倆剛剛才合夥去隔壁商鋪做過賊似的。
旋即兩人又是暗暗輕聲舒了口氣,其中一人反應稍快些,連忙順勢作答:“公子不在。”
這倆人心裏已經做好打算:平日裏阮公子對眼前這位莫姑娘雖然很好很照顧,但現在他在裏頭麵見的很可能是一位皇族,所以莫姑娘最好還是得回避一下。
不提還好,一提到這事,二皇子王泓臉上又是一片惆悵神情,忽然他又眼色一閃,注視著長姐頗有期待意味地道:“弟差點忘了,這事兒還未請教過阿姐。讓女人來琢磨女人的心思,可就容易些了。阿姐,你可一定要幫弟這個忙,想個法子應對母妃才好。”
王晴丟開弟弟的手,有些不高興地道:“德妃娘娘的心思可不那麽容易猜,你高看姐了。”
略頓了頓聲,她看著王泓臉上失望的神情,慢慢又道:“不釣了,跟姐回華陽宮,找個舒服地兒,坐下來再慢慢思酌思酌,此事急不來。”
王泓將雙手交疊,攏在衣袖裏,不言不語,也不挪步。
他自小體弱畏寒,習慣把手攏在袖子裏保暖,後來長到某個年齡段,開始學習皇族禮式,便收斂了這個不太符合身份的習慣小動作。不過,最近這半個多月裏,因為手上受傷的緣故,禦醫也勸告他,需要常常抬高手,防止傷口充血,有助外創收攏,他不習慣脖子上圈掛布帶釣手,便又把這攏手入袖的習慣找回來了。
隻是在眼前這種話語氛圍中,他這麽攏袖站著不動,這有些不符合皇族禮儀的姿態,不僅沒有削減他身為皇子的身份氣質,反而還增加了一層刻意與人保持距離的漠然感覺。
王泓是習慣攏袖藏手,沒有別的什麽意思。他自己都未察覺到。這樣姿態容易使旁人誤解他的心情。
但對於王晴而言,她這親近友愛的弟弟偶爾顯現出這樣一麵,這絲不自覺間流露出的冷漠會在她心裏迅速擴張,令人無法忽視。
這也許就是皇子與公主的不同吧?
皇弟身體孱弱,即便因此做不得儲君,等再過幾年,也該封地授王爵了。屆時,他至少能擁領一都數十萬平民供奉,同時也得修出藩王氣度,防備別人以保護自己。會冷漠些。與人保持距離。不再像現在這樣可以沒有多少顧忌的嬉鬧。
而自己雖然貴為公主,待到嫁人離宮,其實也就是個相夫教子婦人命運。
見阿姐的眼色忽然有些黯然意味,王泓有些不明所以。這才算肯出聲了,緩言相詢:“阿姐,你怎麽了?弟隻是心未靜下來,暫時還不想回去,你惱了?是因為弟不聽勸?”
王晴回過神來,緩慢搖了搖頭,輕聲說道:“弟,你不樂意做的事,阿姐從來沒有為難過你。我隻是忽然想到了一些別的事情。有點走神了。”
王泓沒有繼續追問王晴為之走神的是什麽事,隻是將語調再放柔和了些地道:“阿姐,弟知道你是心思細膩的人,這是你的優點,但有時候你就是把事情思慮得太深了。過於傷神,這樣對身體也不好。”
王晴知道這是弟弟在關心自己,聞言心中一暖,臉上卻無多少表露,隻是以剛才說過的話又催促了一句:“這話你應該多對你自己說說才是。你這身子才養得壯了些,手上撩了一劍,便又瘦回原來的樣子。父皇看著都愁,你還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
“唉,這都說過多少回了,能替母妃受這一劍算得了什麽。”王泓輕聲歎息,稍許停頓,他終於表示暫時放棄抗議,乖乖跟著阿姐回去。
賈仲是華陽宮裏常守太監,若與二皇子外出,必定形影不離。於是這收拾釣蝦用具的活兒就都交給了上官非,憑他的旗領腰牌,即便不借皇子之勢,後宮大片地方他都可以過往無礙。
然而就在上官非拾掇到第三根釣竿時,正在收線的他似乎遇到了點小問題。
釣鉤似乎纏住了水下雜草,上官非隨手拽了一下,居然沒拽動,他不禁輕“咦”了一聲。
已經走開數步遠的王泓側目看了一眼,步履稍緩,打趣問了聲:“難不成在這類淺池裏,還有連你上官非都需要用些力氣才能拽上來的大蠢魚,竟誤吞了釣蝦的鉤餌?”
緊隨一旁的華陽宮主事太監賈仲小聲附議:“也許是鉤子沉到池底,正好掛上不知誰丟的爛鞋子……”
王泓這邊的主仆玩笑話剛說到這個地步,數步外,上官非腕力一掙,依然將那纏住在水底的釣鉤扯出了水麵。虛影晃過,釣鉤從水裏帶出來的既不是蠢頭肥魚,也不是哪個缺心眼的宮奴隨手丟棄的垃圾爛鞋子,而似乎是……一個包袱!
顯然這包袱在水底下泡得有些年月了,外麵一層大約屬藍底色的布料上沉澱了水中汙垢,漸趨黑色。而在汙垢的上頭,又生了一層濕膩的青苔,使得這個包袱乍一眼看去,倒更像是一個球狀物。
南國較早就盛行蹴鞠遊戲,並且還被分為兩種,一為裸足蹴鞠,一為馬上蹴鞠。裸足蹴鞠所使用的球是由牛皮縫裹獸毛製作,彈力強且觸足柔軟。這種遊戲單人多人都可以玩,難保不被帶進宮裏來,供生活環境閉塞的宮奴私下戲耍。
現在被上官非用釣竿“釣”上來的這個包袱雖然是球狀物,但隻要細看,又會發現它恐怕不是蹴鞠皮球那種東西,因為它在水下泡了許久,球體形狀居然還硬挺著,沒有腐爛。
馬上蹴鞠所用的球是竹篾編的,比毛囊皮球更具有形體支撐力,但若是泡在水裏幾個月,也得爛得散架,這包袱裏顯然也不可能裹著竹球。
看見這個被釣線扯上岸的球狀包袱,就連王晴也停下腳步,好奇觀望。
賈仲忍不住好奇猜測道:“難道是哪個奴婢私藏的錢罐子?”
王泓也不嫌他俗,還湊合辯了句:“誰藏錢都藏到水底下去了?”
那邊離長滿青苔的包袱最近的上官非用手裏的釣竿杵了杵,然後回稟道:“裏麵是硬物,但感覺不太像是瓷器一類的事物。”
王泓收起玩笑之心。他想到這裏是冷宮附近。前朝後宮裏發生的那些齷齪事,他不是沒耳聞一些,而冷宮裏的某些故事更是惡臭不堪。憶此種種,他對這個因偶然機遇釣上水麵的包袱並不存什麽美妙設想。
“小心些。”王泓對俯身準備拆包袱的上官非叮囑了一句。
上官非點了點頭。包袱外頭那層布已經被池水泡得接近腐爛邊緣,他隻勾指一劃,這包袱便像被刀劃過的包子,露出了裏麵包裹著的東西。
上官非的視線才在包袱中的事物上略微停頓,頓時人就倒退了一步,眼現驚愕。
……
……
王熾本意是準備問問阮洛,是不是他因為與燕家的私交不錯。才會為之擔心。早些年阮洛憑孩童稚齡。獨自遠赴梁國求學。燕家的幫助與接濟對他可謂極大的一筆恩情債,這一點王熾也是知道的。
然而這些話在他心中打了幾個轉,終是沒有真地說出口。
再開口時,王熾相當於是給了阮洛一記定心丸:“放心吧。我並不想對燕家做什麽。”
聽他說出這麽一句近同承諾的話,阮洛心下果然略鬆了口氣,但他同時又感覺頗為費解,因為王熾安排人仿造燕家銀票的事情,怎麽看也不像什麽動機善意的作為。
王熾的承諾後頭,果然還有沒說完的半句話。隻見他頓聲片刻後,便接著又道:“但眼下有一件事,讓我不得不設下一道堤防。不過,隻要這家人沒有真的去做我顧忌著的那種事。這道堤防便近乎是虛設的,不會傷及無辜。隻要燕家安分地做一介商賈,我們彼此便兩不相擾。你可理解我的苦衷?”
“國事精危,晚輩明白。”阮洛目光微垂,雖然心知關係到這話題的特殊性質。自己此刻地回話須句句嚴謹,但他還是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不知道這令伯父都會有所顧忌的是什麽事?”
王熾今天會來到宮外的這處阮洛的地盤上,本來目的,就是為得與他商量這件事。並且王熾一開始還有些不確定地感覺到,阮洛或許會拒絕,所以他才要特例於外地選了這麽一處商談地點,多多少少有些拉下自己的身架、著重誠意的意味。然而此時阮洛這樣一開口,似乎這件事頓時就能順勢定下了。
王熾微微一笑,說道:“雖然我有心使南昭商行花開遍地,但我必須承認,自己並不是這行裏頭的能手,所以有些事情必須找專人代勞。”
此時的阮洛已經能感受到一個問題的所在了,雙瞳頓時微縮,瞬時又複歸自然。
王熾喚了一聲,立即有一名禦前侍衛應聲自門外快步邁入。此衛士顯然是在隨陛下出宮之前,就已經受到了指示安排,進了書房的他沒有多說什麽,直接從緊口的衣袖中抽出一支卷軸,恭敬的雙手遞給王熾,然後很快又轉身出去,輕手關上了書房大門,繼續靜靜守在一側。
第一眼看見這一幕,阮洛還以為王熾這是要親自頒發密旨,正要再行大禮受旨,卻被王熾抬手一個示意,隨後隻是叫他把書桌騰開。
待桌上的一應事物全部被挪開,置去了書架一角,王熾這才擱下手中卷軸於書桌一端,抽離掉束於軸腰的細絲繩,彈指推開了卷軸。
此卷軸比黃綢聖旨的裝裱材質不知長了多少,能從書桌的一端一直鋪向另外一端。長卷軸中繪有圖案,卻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為四個板塊。四塊圖案多為揮墨手段非常簡潔的工筆線條所構畫而成,但當這些趨於筆直的線條縱橫堆疊在一起時,讓人一眼看去,又會覺著極為複雜。
“你與燕家算是同行了,而且還是已經有過幾次合作經驗的同行。”王熾的臉上微笑依舊,“同行之間本就共同話語多,而且曾有過合作的同行,凡事也好打商量,有什麽事,容易找出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你與燕家走得近。他比較不容易懷疑你代表了我的眼睛。”
聽王熾說到後頭那一句,阮洛忍不住提醒了一聲:“燕家總當家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我父親是誰,若我過快地接近他們,我擔心他們很快會將質疑的方向挪移到伯父您這兒來。”
“你不必太擔心這一問題,我當然會先擺出一套陣仗,使他們麻痹一陣子。你要相信,我這次拋出去的是把雙刃劍,如果他們隻是本分的商人,那麽怎麽接都是安全的。如若不然,他們真精明到了某種地步。那麽無論他們計劃著怎麽做。都將付出代價。”王熾臉上的微笑漸漸有所沉斂。“說起當年他們查家譜查到你父親頭上的事情,他們不是喜歡查賬麽?找個合適的時間,我會好好跟他們算這筆賬的。”
阮洛聞言目光微凜。
話既然說到這個程度,王熾今日登門的真實用意已經算是浮出水麵了。而令阮洛最為驚詫的,是他全然沒有料到,自己剛剛才在一個月以前費盡心思避免的事情,如今還是落在了他頭上。
而且這一次他麵對的邀請人是南昭君主,無論如何,他都再找不到合適且有力的理由拒絕。
裝病這一招是再難用上了,且不說他最近這兩年身體已經被調養得強過以前不知多少倍,一年過到頭兒,連風寒小疾都不見蹤影。隻說上次用這一招,還是托他認識的那幾名郎中配合得好,但這種做戲在掌控整個國家的皇帝麵前是決然行不通的。
也罷,這差事,接便接下了。
阮洛隻沉默了片刻。便決定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燕家本身穩定,自己這一去,也就是等於跑了一次遠商。而這類事在經商活動中並不少見,即便燕家的人見著自己離開了京都,出現在異地,還真是難得找出質疑,自己也好傍著商事拿捏借口。
隻是……
就在阮洛正要定下心計,準備宣聲受命的時候,他忽然從桌上那幅筆法怪異的超長畫軸裏看出了一些眼熟的東西,並在此時,他心裏又冒出了一個新的疑問。
這一長軸幅的工筆線圖,描的大約是大青川流域的地勢。
幾年前阮洛還在泊郡養病時,為了隨時照應,王哲陪著他住一個院子。
在那段寧靜卻也頗為無聊的日子裏,王哲最大的業餘愛好除了把泊郡漫山遍野的野味都吃了個遍,還喜歡研勘地理,三年下來他的書房裏為此收集了幾大捆地理書籍。阮洛雖然對這方麵的知識不太感興趣,但這些書就堆在眼前,三年時光漫漫,他當然不可避免的也讀過幾本。
自那時起,王哲嘴邊常掛著的一個地方就是大青川流域。
這倒不是因為他遊曆計劃的下一站會去那裏,他隻是因他那皇帝父親之憂而憂,也總是思索著要盡早把那塊地方收入南昭領地的事。
一旦有閑就會思慮此時,並非因為王哲是個好戰之人,而是因為那地方住著一群蠻人,每天淨做些打家劫舍、屠戮無辜的惡事,實可謂禍害一方的惡勢力。即便是普通百姓,聽了從那片地方傳出的慘劇後,都恨不得揮菜刀怒去懲凶。
川州駐軍詭異的自然消失之後,再無壓製的力量,那群蠻人竟也開始籌備了地方稱帝的事。若不把那處惡瘡揭了,大青川好好一條淡水資源豐富的大江流恐怕今後一直都無法造福百姓――沒有百姓敢和願意去那片地方耕種居住。
王哲身為皇家宗室之子,不論他今後會不會當選儲君直至登上帝位,他都有管這件事的資格和義務。
阮洛作為王哲的好朋友,也曾考慮待大青川那一帶地域太平了,不論別的商家願不願意,他必當第一個這般做,要竭盡所能將行商線路串到那邊去。哪怕這麽做,可能會使他主持的這些商行經曆一段較為漫長的虧損期,那他也要盡自己所能的讓那邊的物資流通活泛起來。
像這樣傻子一般的做法,目前恐怕也就隻有他想象得出來,且真的認真考慮過實施行動。
即便像燕家這樣的大商賈,也不會允許在經商事宜上有可以預見的虧損發生,生意人似乎都有這種通病,錢賺得越多,錢袋口子就束得越緊。
所以燕家即便再有奉獻精神,也絕不可能現在就將生意路線擴展到大青川流域,那裏的人不做生意。他們隻會“搶”這一招。
站在書桌前的阮洛看了看鋪開在桌麵上的畫軸,又抬頭看向此時也正向他看來但意思含蓄的南昭皇帝王熾,他已經感覺到了此事中存在明顯疑問,但又琢磨不透桌對麵站立的那位帝王的籌謀,所以他隻是目光定住,沒有說話。
王熾隱約能識出阮洛在情緒上的變向,他心裏有了估量,臉上漸現微笑,慢慢說道:“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燕家忽然新增這條商線。又為什麽我對這條商線能掌握得這麽清楚?”
阮洛忍不住道:“莫非是燕家遵循了您的意思?”
雖然他有些急迫地想知道這個答案。但實際上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語速自然間變得極慢,因為就連他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他的這個推斷,哪怕王熾麵子上的確一直以來都有招攬燕家的意思。
燕家在三州大地行商,雖然與王氏朝廷合作融洽。但燕家的根基畢竟還在小梁國。無論家族生意做到如何龐然的程度,分部的資產甚至已經逾過總部,但燕家的總賬目辦事處仍然紋絲不動地矗在小梁國京城。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表達了這個商界最強家族的一種沉默但堅定的態度。
燕家也是誠心穩守小梁國,才會把自己的要害機構一直放在梁境,放在梁國皇室的眼皮子底下。
――哪怕燕家一直以來,都做到了與朝政事務秋毫不犯,這麽做看起來總有些故意之嫌。
然而一旦這種平衡有了傾斜,哪怕隻是疑似傾斜。燕家對小梁國推心置腹的“依賴”,便很可能在瞬間顛覆成把自己的脖子緊挨在了至高皇權的刃口上。
小梁國雖然小,但在如今也已經成長為一個體係成熟的國家,你一天是這個國家的國民,便休得放肆。
即便燕家想要放肆。也應該先把退路準備好,至少首要條件是必須先將自己的脖頸要害挪得離那刃口遠點,然後再行動,這才符合常理。生意人怎麽就不會計算利害關係呢?
難道是因為燕家決心將大旗倒向南昭,因為穩穩地倚上了新的一棵大樹,他們才會在小梁國麵前有恃無恐,這般囂張的明著幹?
不對啊,這明顯不符合燕家人辦事的脾氣,燕家總會的那些老骨幹經曆了這麽多年風雨,可不是白活過來的。
阮洛此時心裏有著百般頭緒,並且全都蒙上了一種質疑的淺灰顏色。而此時王熾的心情也有些漂浮,因為阮洛問的那個問題,在今天此刻終於決定對這個他十分看重栽培的後輩說出來。
“也不能全算是遵循,準確的說,這是一次需要冒些險的合作。”王熾緩緩開口,臉上的微笑漸漸斂沒,“在今日之前,隻有兩個人知道這件事,並且他們都像今天的你這般,臉上掛著質疑。”
阮洛臉上的質疑神情變成了驚異。
“也正是因為我最信任的兩個朋友都擺出了那種臉色,倒叫我也禁不住有些質疑起來。”王熾收起撐在桌沿的雙手,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地絞著探入袖中,那形象看上去與舉止端正莊重的帝王偏移了太多,他此時的樣子更像一個大家族裏正為一件事的決定與否犯難的長者,“今天來到你這裏,說出這件事來,再看見你也是表露出了這副樣子,我感到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覺得我這次來得沒錯。”
……
遞完貴賓邀請帖,飲完一盅珍貴的雨前春尖,從魯家出來的莫葉心情頗佳。因為剛才她去魯家遞帖子,湊巧嶽家家主也在,並且言明了家中無人,她不必特意再走嶽家一趟,就在魯家將兩張帖子一起遞了,省卻不少工夫。
這樣一來,下午本來有些緊湊的時間頓時鬆閑出來一截,兩手輕鬆地走在京都才翻新不久的一條寬敞街道上,莫葉的腦海裏很快又浮現出晌午時候剛離開餘家茶館那會兒思慮的種種疑難。
輕輕拍了拍自己的額頭,莫葉暫時壓下腦海裏那些錯綜複雜的念頭,因為她覺得那些紛亂瑣碎的念頭說到底都隻能用實際行動來得出結果,倘若反此道而行,隻怕自己思慮過重,弄得神經錯亂都未可能尋得收獲。
而如果計劃將這些質疑的問題排上行動日程,無論是在京都找人,還是借著離京遠遊的理由去京外之地尋找,看情形皆是每一件都急不來的。
倒是阮洛的加冠大禮之期近在眼前,還是多留心些這件事情吧!至少先辦完這件事,自己離京遠遊的計劃才好提到台麵上來與阮洛商議。
心有定計,雜念自清。
未有過多斟酌,莫葉就選擇了下一步去找阮洛,這幾天自己一直忙著送帖子的事,無暇跟得他太緊,不知道他這兩天是不是又恢複了以前某個時段天天將自己關在書房的那種生活狀態?
魯家離阮洛白天常待的書店不太遠,這中間的路程,隻用去了不到一刻鍾時間。然而當莫葉的視線已能觸及書店大門時,她看見了一幕讓她覺得存在些古怪的畫麵。
阮洛的那兩個近從保鏢自什麽時候開始,竟改職成擱在書店門口的兩尊看門大神了?
這兩名漢子可是阮洛用心挑選,並送去武館特別栽培過的,丟在門口看門有些大材小用了吧?難道是他們跟得太近,觸了阮洛的不悅?這就更不好說了,因為與阮洛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性格多麽平穩的人啊!
莫葉心下雖然猶疑地這麽想著,但腳下步履不但未停,還加快了些。
她這一走近,那兩個“門神”立即發現了她,兩人剛才還一對門板似的臉上,此刻的表情頓時變得豐富起來,但總結一下其實也就一個意思,示意她別過去。
見此情形,莫葉愈發覺得奇怪。
不過她倒是好耐心的真沒有堅持進到書店裏去,隻在大門口駐足,但她麵對那兩個阮洛的保鏢,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非常的直接:“兩位大哥辛苦了,我家兄長在不在裏麵?”
兩個保鏢聞言先是一怔,彼此間快速地對視了一眼,那表情就跟他倆剛剛才合夥去隔壁商鋪做過賊似的。
旋即兩人又是暗暗輕聲舒了口氣,其中一人反應稍快些,連忙順勢作答:“公子不在。”
這倆人心裏已經做好打算:平日裏阮公子對眼前這位莫姑娘雖然很好很照顧,但現在他在裏頭麵見的很可能是一位皇族,所以莫姑娘最好還是得回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