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曆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清廷出台了一項新的稅收政策——“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它的含義是指隻征收固定人頭稅,然後把收稅的重點集中到田稅上。
之所以出台這樣的一條政策,是因為,一方麵康熙想向天下人證明在他的統治下,國家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另一方麵也是要以此來安撫天下的漢人百姓,以及休養生息,增強國力。
可這真的是仁政嗎?為何到了近現代社會,大多數國家都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反而不采取此“仁政”?因為此策實際上是社會的大倒退,把人口與土地嚴格的綁定起來,使得官府竭力把盡可能多的人口轉為耕田人口,極力壓製無土之人,如工人、商人等的生存空間。這與同時代歐洲圈地運動迫使農民放棄土地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做法。這項政策也是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方社會的一大根源。
發展醫藥衛生,鼓勵生產發明等等,這些都是外在的客觀因素。製度才是根本。國家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策和製度,那麽淑雲做的再多也隻能是一時的光鮮,而不能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永遠的強盛下去。這也是淑雲冒險提起這個話題的初衷。
自從淑雲說完,康熙一直坐在那裏默默沉思著。顯然淑雲的話對他是有所觸動的。淑雲見狀就悄悄起身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康熙一個人,以便他能夠安靜的思考。
淑雲知道,康熙是有他的顧慮的。作為皇帝,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前途和命運。這偌大的一個國家,每一項政策的製定和出台都必須要慎之又慎。
淑雲從不懷疑康熙的能力和他想治理好這個國家的決心。可是康熙有他的局限性。就衝他能出台“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稅收政策,他就不是一個懂經濟的人。再說他站得也太高了,一個永遠都高高在上的人。無論他多想,他都不可能切實體會到底層民眾的真正意願。
其實說到懂經濟,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又有誰真的懂呢。都是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腐儒,讓他們做一篇八股文章,他們可能提筆就來,並且能寫得花團錦簇。可是要論起錢財,多半都會道貌岸然說一聲“銅臭”吧。
皇帝不懂,大臣們也不懂,這一下就杯具了。能出現這種讓社會倒退的政策,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是仁政也就不奇怪了。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是財政先破產然後才亡國的。”這句話像一記悶錘擊在了康熙的心上。也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回蕩。怎麽樣也揮之不去。他想不明白,為什麽他一直認為的好政策,也是眾觀曆朝曆代的缺失後才出台的,怎麽到了淑雲這裏就成了不合理。不公平了呢?是婦人之見,還是這其中真的有問題?
淑雲是自己的女人,和她生活了這麽長時間。康熙自認為對她還是很了解的。淑雲眼界開闊,見識廣博,也從不會無的放矢,她每次說過的話,做過的每一件事,最後證明對自己,對大清都是有益的。而且她全都是在為朕著想。從不求什麽回報,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怕觸犯了禁忌。這也是一直以來自己能夠縱容她談論朝政的一個原因。
那麽如果真的是有問題,那麽都是那些地方有問題,要怎麽改?就這個問題,康熙在心裏不停的琢磨著。
淑雲溜了一大圈。回來後,看到康熙還是保持著原來的姿勢,一動不動的在那思索著。
淑雲走過去,坐到康熙身邊,挽住他的胳膊,輕聲道:“別想了,這些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理順的,還是先吃飯吧。”
“嗯,哦,朕還不餓——唉,淑雲你說這稅賦少怎麽還就不好了?”
淑雲歎了口氣道:“我不是說稅賦少不好,我是說目前的財政和稅收政策不合理。”
看著老康定定的瞅著自己。得,看老康這架勢,自己要不說出個所以然來,他是絕不會放過自己的。看來晚飯要推後了,希望今晚不會餓肚子。
和康熙說話是要講策略的,淑雲尋思了一下,才開始說道:“你們男人啊,就是不會過日子。過日子講究的是精打細算。”
“你先等等,我問的是稅收,你怎麽又說到過日子上來了?這都哪跟哪啊?”康熙不滿的打斷淑雲道。
淑雲安撫的拍了拍康熙的手被,又給了他一個少安毋躁的眼神後,才道:“像我一個婦道人家,稅收這樣的國家大事,我通過做生意,雖然發現有些地方不合理,可是具體要怎麽做我是不懂的。不是有句話叫“治大國若烹小鮮”嗎?想來和管家也差不多,隻不過一個是大家,一個是小家罷了。管家我自認為還是精通的,你既然要我說,那我就隻能從管家的角度說起了。怎麽樣?還要不要聽?”
“你說吧,朕聽著呢。”康熙毫不猶豫的說道。
淑雲點頭道:“好的,其實從這個角度聽聽也有好處,起碼能讓你比換一個思路去考慮問題。”
“作為主婦,要想讓家裏的日子過得好,過得舒心。除了製定合理的獎罰製度,把下人管理好之外。無非就是要做到兩點——開源和節流。
先說說開源吧,假如家裏的收入來源隻有一間雜貨鋪子。那我首先就得全心全意經營好它,這是保證衣食無憂的前提。但是雜貨鋪子隻是一種很普通的生意,市麵上很多人都在經營。那麽要想讓我的鋪子有競爭力,讓更多的人光顧,我就得有拿得出手的商品。要質量好,還要價格合理,最好能有一兩樣是別家沒有的。
而且我還可以改變買賣方式,每天都推出一款打折銷售的商品,比如醋和醬油,像這樣的普通商品,哪間雜貨鋪都賣,大家都賣一文錢一碗,那我就可以買兩碗送一碗。反正也不指望著靠它發財,這樣大家都會來買我的。也吸引了顧客,那買醬油的人可能家裏還需要糖,就會順便也在我這買了。至於一些就我這獨有的,比如桂皮等香料,那我就要賣得貴一些了。這也是賺錢的大頭。別看買這些東西的人不多,可是賣一千碗醬油也沒有賣二兩桂皮掙得多。”
“沒想到你還挺有生意頭腦,不過你就別跟朕這兒兜圈子了,就直接說吧。”老康瞪了淑雲一眼,不耐煩的打斷她。
淑雲也覺得自己太繞了,是不太好理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著道:“其實我覺得農稅就好比醬油和醋,商稅就好比桂皮。如果征收合理了,那麽一百個農民可能也沒有一個商人交得稅多。
當然在洋人那裏,關稅也是大頭,還有一些礦產,那些東西可都是不可再生的,挖一點就少一點,當然也要多交稅,最主要的是這些買賣掙得多啊。而且要想製定合理的稅收比例,也不能隻是光說說,或是憑感覺。要多方征詢意見,還要經過嚴密的計算。每類商品征稅的數額也應該有所區分。不過像珠寶,礦產這一類的商品,應該不低於十稅一。這才是比較合理的比例。”
康熙閉目想了半晌,才道:“再說說你的節流吧。”
“節流就沒什麽好說的了,無非是精打細算。就拿買菜來說,當然是買又好又便宜的了。一般的大眾貨,外麵有賣的,而且賣的人很多,可以讓我貨比三家,我就不用費力氣自己種了。賣的人互相競爭,那我這個買家就便宜了。如果買的多,我還以選幾家質量一樣的,讓他們送貨上門,到時候我就讓他們互相叫價,誰的價錢低,我就買誰的。”
淑雲說完這句,康熙的眼睛不由的亮了一下。沉吟了片刻道:“漕運一直是朕頭疼的問題。你說朕可不可以用你說的,互相競爭的辦法,把這件事交給糧商們來做?”
我想說的就是這個,不愧是老康,領會能力還是很強的。淑雲心裏暗笑著,道:“應該是可以的。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招標一次,另外還要讓他們繳納保證金。而且現在征收的農稅,有一部分是糧食,運起來費勁不說,花費也大。不如直接收銀子方便省力。”
“招標?”
“就是讓他們相互競價。”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大清朝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好奇不已的事。康熙皇帝從全國各地征招了很多人進京。有商人,農民,工匠,學子...天南海北,各行各業互不同屬。
百姓們十分好奇,皇上這是要做什麽?朝中的大臣們也是好奇不已,紛紛的打探著,可是全都沒打聽出個所以然來。隻有裕親王和幾個康熙身邊的近臣知道康熙這麽做的原因。可是事關重大,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三緘其口。
感謝書友,清泉0901182318贈送了禮物100起點幣
感謝書友,110204170044457贈送了禮物1888起點幣
感謝書友,│°寶寶*..,y燕妮y,書友13133962,Ж豬藍藍Ж,大遊俠沙裏飛,紅妮.投了1票粉紅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之所以出台這樣的一條政策,是因為,一方麵康熙想向天下人證明在他的統治下,國家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另一方麵也是要以此來安撫天下的漢人百姓,以及休養生息,增強國力。
可這真的是仁政嗎?為何到了近現代社會,大多數國家都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反而不采取此“仁政”?因為此策實際上是社會的大倒退,把人口與土地嚴格的綁定起來,使得官府竭力把盡可能多的人口轉為耕田人口,極力壓製無土之人,如工人、商人等的生存空間。這與同時代歐洲圈地運動迫使農民放棄土地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做法。這項政策也是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方社會的一大根源。
發展醫藥衛生,鼓勵生產發明等等,這些都是外在的客觀因素。製度才是根本。國家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策和製度,那麽淑雲做的再多也隻能是一時的光鮮,而不能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永遠的強盛下去。這也是淑雲冒險提起這個話題的初衷。
自從淑雲說完,康熙一直坐在那裏默默沉思著。顯然淑雲的話對他是有所觸動的。淑雲見狀就悄悄起身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康熙一個人,以便他能夠安靜的思考。
淑雲知道,康熙是有他的顧慮的。作為皇帝,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前途和命運。這偌大的一個國家,每一項政策的製定和出台都必須要慎之又慎。
淑雲從不懷疑康熙的能力和他想治理好這個國家的決心。可是康熙有他的局限性。就衝他能出台“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稅收政策,他就不是一個懂經濟的人。再說他站得也太高了,一個永遠都高高在上的人。無論他多想,他都不可能切實體會到底層民眾的真正意願。
其實說到懂經濟,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又有誰真的懂呢。都是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腐儒,讓他們做一篇八股文章,他們可能提筆就來,並且能寫得花團錦簇。可是要論起錢財,多半都會道貌岸然說一聲“銅臭”吧。
皇帝不懂,大臣們也不懂,這一下就杯具了。能出現這種讓社會倒退的政策,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是仁政也就不奇怪了。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是財政先破產然後才亡國的。”這句話像一記悶錘擊在了康熙的心上。也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回蕩。怎麽樣也揮之不去。他想不明白,為什麽他一直認為的好政策,也是眾觀曆朝曆代的缺失後才出台的,怎麽到了淑雲這裏就成了不合理。不公平了呢?是婦人之見,還是這其中真的有問題?
淑雲是自己的女人,和她生活了這麽長時間。康熙自認為對她還是很了解的。淑雲眼界開闊,見識廣博,也從不會無的放矢,她每次說過的話,做過的每一件事,最後證明對自己,對大清都是有益的。而且她全都是在為朕著想。從不求什麽回報,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怕觸犯了禁忌。這也是一直以來自己能夠縱容她談論朝政的一個原因。
那麽如果真的是有問題,那麽都是那些地方有問題,要怎麽改?就這個問題,康熙在心裏不停的琢磨著。
淑雲溜了一大圈。回來後,看到康熙還是保持著原來的姿勢,一動不動的在那思索著。
淑雲走過去,坐到康熙身邊,挽住他的胳膊,輕聲道:“別想了,這些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理順的,還是先吃飯吧。”
“嗯,哦,朕還不餓——唉,淑雲你說這稅賦少怎麽還就不好了?”
淑雲歎了口氣道:“我不是說稅賦少不好,我是說目前的財政和稅收政策不合理。”
看著老康定定的瞅著自己。得,看老康這架勢,自己要不說出個所以然來,他是絕不會放過自己的。看來晚飯要推後了,希望今晚不會餓肚子。
和康熙說話是要講策略的,淑雲尋思了一下,才開始說道:“你們男人啊,就是不會過日子。過日子講究的是精打細算。”
“你先等等,我問的是稅收,你怎麽又說到過日子上來了?這都哪跟哪啊?”康熙不滿的打斷淑雲道。
淑雲安撫的拍了拍康熙的手被,又給了他一個少安毋躁的眼神後,才道:“像我一個婦道人家,稅收這樣的國家大事,我通過做生意,雖然發現有些地方不合理,可是具體要怎麽做我是不懂的。不是有句話叫“治大國若烹小鮮”嗎?想來和管家也差不多,隻不過一個是大家,一個是小家罷了。管家我自認為還是精通的,你既然要我說,那我就隻能從管家的角度說起了。怎麽樣?還要不要聽?”
“你說吧,朕聽著呢。”康熙毫不猶豫的說道。
淑雲點頭道:“好的,其實從這個角度聽聽也有好處,起碼能讓你比換一個思路去考慮問題。”
“作為主婦,要想讓家裏的日子過得好,過得舒心。除了製定合理的獎罰製度,把下人管理好之外。無非就是要做到兩點——開源和節流。
先說說開源吧,假如家裏的收入來源隻有一間雜貨鋪子。那我首先就得全心全意經營好它,這是保證衣食無憂的前提。但是雜貨鋪子隻是一種很普通的生意,市麵上很多人都在經營。那麽要想讓我的鋪子有競爭力,讓更多的人光顧,我就得有拿得出手的商品。要質量好,還要價格合理,最好能有一兩樣是別家沒有的。
而且我還可以改變買賣方式,每天都推出一款打折銷售的商品,比如醋和醬油,像這樣的普通商品,哪間雜貨鋪都賣,大家都賣一文錢一碗,那我就可以買兩碗送一碗。反正也不指望著靠它發財,這樣大家都會來買我的。也吸引了顧客,那買醬油的人可能家裏還需要糖,就會順便也在我這買了。至於一些就我這獨有的,比如桂皮等香料,那我就要賣得貴一些了。這也是賺錢的大頭。別看買這些東西的人不多,可是賣一千碗醬油也沒有賣二兩桂皮掙得多。”
“沒想到你還挺有生意頭腦,不過你就別跟朕這兒兜圈子了,就直接說吧。”老康瞪了淑雲一眼,不耐煩的打斷她。
淑雲也覺得自己太繞了,是不太好理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著道:“其實我覺得農稅就好比醬油和醋,商稅就好比桂皮。如果征收合理了,那麽一百個農民可能也沒有一個商人交得稅多。
當然在洋人那裏,關稅也是大頭,還有一些礦產,那些東西可都是不可再生的,挖一點就少一點,當然也要多交稅,最主要的是這些買賣掙得多啊。而且要想製定合理的稅收比例,也不能隻是光說說,或是憑感覺。要多方征詢意見,還要經過嚴密的計算。每類商品征稅的數額也應該有所區分。不過像珠寶,礦產這一類的商品,應該不低於十稅一。這才是比較合理的比例。”
康熙閉目想了半晌,才道:“再說說你的節流吧。”
“節流就沒什麽好說的了,無非是精打細算。就拿買菜來說,當然是買又好又便宜的了。一般的大眾貨,外麵有賣的,而且賣的人很多,可以讓我貨比三家,我就不用費力氣自己種了。賣的人互相競爭,那我這個買家就便宜了。如果買的多,我還以選幾家質量一樣的,讓他們送貨上門,到時候我就讓他們互相叫價,誰的價錢低,我就買誰的。”
淑雲說完這句,康熙的眼睛不由的亮了一下。沉吟了片刻道:“漕運一直是朕頭疼的問題。你說朕可不可以用你說的,互相競爭的辦法,把這件事交給糧商們來做?”
我想說的就是這個,不愧是老康,領會能力還是很強的。淑雲心裏暗笑著,道:“應該是可以的。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招標一次,另外還要讓他們繳納保證金。而且現在征收的農稅,有一部分是糧食,運起來費勁不說,花費也大。不如直接收銀子方便省力。”
“招標?”
“就是讓他們相互競價。”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大清朝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好奇不已的事。康熙皇帝從全國各地征招了很多人進京。有商人,農民,工匠,學子...天南海北,各行各業互不同屬。
百姓們十分好奇,皇上這是要做什麽?朝中的大臣們也是好奇不已,紛紛的打探著,可是全都沒打聽出個所以然來。隻有裕親王和幾個康熙身邊的近臣知道康熙這麽做的原因。可是事關重大,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三緘其口。
感謝書友,清泉0901182318贈送了禮物100起點幣
感謝書友,110204170044457贈送了禮物1888起點幣
感謝書友,│°寶寶*..,y燕妮y,書友13133962,Ж豬藍藍Ж,大遊俠沙裏飛,紅妮.投了1票粉紅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