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g當即決定立刻趕赴揚州吊喪,寶釵聽了便說要和哥哥同去。胤g頷首道:“我原說有機會要帶你去謝這林家姑母的,沒想到這麽快就天人永隔。既是如此,你便隨我去吧,在靈前禱告感謝一番,也是你的心意,或許神靈有感也未可知。另外,你一貫會體貼安慰人的,林家小姐比你小著幾歲,身體不太好,你也可以陪著她好生勸慰一番。”
薛王氏聽說,便說:“我的兒,難為你們都懂事了。若是如此,娘也陪你們走這一趟吧,林家老爺對蟠兒有提攜之意,林家太太對寶丫頭有救命之恩,我們就是舉家前去吊喪,這禮節也是不為過的。”
一家人當即收拾了衣裝什物,便雇了一條大船,直下揚州而去。
到了林府,已經是入夜時分了,隻見大門洞開,兩邊的燈籠照如白晝,來往吊喧的人絡繹不絕,裏麵哭聲震天。胤g先下了馬車,和門口負責接待吊客的下仆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又特別言明是帶著家慈及幼妹一並來的。
那下仆便急忙入內回稟了林如海,回來時卻是和周姨娘一路的。周姨娘紅腫著眼睛,抱歉地說:“小蟠大爺,您一家人大老遠來了,可是看我們府上這人仰馬翻的亂樣,真真是……照顧不周之處,還要請您多多擔待啊。我家老爺現在在陪一位重要的客人,暫時脫不了身,且讓奴婢陪著,就請薛太太、薛小姐暫時往登仙閣稍候片刻。”
胤g止住她說:“就讓林姑父先忙其他的事情吧,我也不是第一回來了,沒把自己當做客人。姑母疼了我一場,臨此大別,無以為報,若是可充作摔喪駕靈之用,決不推辭。”
周姨娘略略吃驚,不過倒是求之不得,畢竟林家子嗣單薄,本來隻有一女披麻戴孝跪在一旁哀哀哭泣,因為身體怯弱,又兼室內人來人往,空氣汙濁,林如海便命丫鬟們將其攙入內室歇息去了,如今停靈之處竟然沒有一位孝子孝孫跪在喪盆旁邊舉哀,委實難看。
周姨娘連忙賠笑道:“若是小蟠大爺真心這麽想,我們林府眾人都感念大恩不已。”
於是胤g披麻戴孝,暫時充作了捧盆舉哀之人。
薛王氏和寶釵也是一身銀素,隨胤g奔至停靈之室,在靈前痛哭。
過了許久,林如海陪著一位身著一身潔白縞素衣物的青年男子出來。胤g不方便抬頭,隻在垂著的眼瞼下瞄著一眼,看不清男子的長相如何,隻見林如海走路姿勢有些奇怪,他不是直著走的,而是斜簽著身體,整個人的方向都朝向那男子,卻隨時都弓著腰杆。這種姿勢胤g當皇帝的時候是見慣了的,不覺得稀奇,那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的愛卿們和他在一起走路或是答話時哪敢和平常一般昂首直立,都和林如海此時一般形態。但是,在這裏,在這個時候,在林如海身上體現出來,隻能說明:此人身份極其高貴!畢竟林如海是朝廷的三品大員,又值妻喪,能叫他做出這番謙恭模樣的人必定是貴不可言的。
胤g心裏好奇是怎樣的貴人需要林禦史親自作陪,便將垂下的眼簾微微往上一掀,隻看見那人長著一雙沉靜如深潭靜水一般的眸子,一身白衣勝雪,氣度雍容,卻不巧與那人的視線生生碰了個對著。那人探究地看了一眼盯著自己的胤g,目光中蘊含著無形的壓迫。
胤g了悟到此人身份非比尋常,急忙垂下眼睛,在眼簾下看著他穿著的青緞黑底朝靴快速向前移動直至離開自己的視線。
胤g微微抬起頭,看見他接過林如海遞過來的三炷香,朝著賈氏的遺像處拜了幾拜,奉上香,行禮畢。林如海便恭恭敬敬在前麵引路,直將其送出大門。
林如海送客回來之後就連忙來到胤g處,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麽好,胤g便寬他的心說:“姑母待小侄極好,小侄不過為姑母盡最後一點孝心而已,又何勞姑父念念於茲?”
這邊,薛王氏和寶釵哭了一場,又被周姨娘引來見過林如海,一時說了許多憑吊勸慰的客套話,林如海便說:“薛太太和薛姑娘一路勞頓,還請去後室歇息,若是勞碌著了,就是我的大罪過了。”
薛王氏說:“哪裏的話!聽聞小兒說起,令媛比我家這丫頭還小,如今遽遭母喪,不知道心裏多難過呢。我這女兒自小父親亡故,同病相憐,倒是可以和令媛說說知心話。林老爺若是不嫌棄,就讓老身和小女前去陪伴令媛,要是能解一點令媛的傷心憂思,我們也算沒有白來這一趟了。”
林如海正愁家中忙亂,幼女無人照應,如此一來,正中下懷,便作揖道:“如此,便是薛太太的一番盛情好意了,敢不領受!”
周姨娘便領著薛太太等人去了後室。
寶釵跟在後麵,聽著母親和前麵領路的周姨娘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
一時,到了一處極精美的女子閨房,紫檀木鑲壁,鑿花為地,雕花窗開了一絲縫兒,透進來一點微風,繡著精致花草圖案的輕紗帷幕在微風中曼妙起舞,別有韻致。
整個房間被一架高達頂棚的黃花梨多寶閣分為兩部分,多寶閣上裝飾著各種各樣的珍奇異玩,珠光寶氣,褶褶生輝,右側是一張圓形的大理石台麵紫檀木桌子和整整齊齊擺放著的同色係雕花圓凳,旁邊設有一張花幾,上麵擺著一座半人高的白色珊瑚盆景,白色的珊瑚枝上點綴著紅色瑪瑙做成的累累果實,十分精巧壯麗。房間的左側設有一張雕龍繪鳳、金碧輝煌的花梨木拔步床,這張床就如一個小房間一般,有三進腳踏,最裏麵的床榻之上懸掛著金絲銀線繡著大金牡丹和龍鳳呈祥的精美圖案的錦帳,一層層掛在兩側的金鉤之上,富麗堂皇。
床的斜對麵是一座玳瑁彩貝鑲嵌的梳妝台,華美無朋。梳妝台的上方掛著一副刺繡絲帛,上有一隻蜻蜓正落在荷花的花苞之上,取的是楊萬裏之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
另一側則靠窗設著一張頗具古韻的紫檀木書案,案上設著筆墨,一旁的書架上還磊著滿滿的書,書架旁邊是一個一人高的青花瓷美人脅肩花瓶,裏麵插著幾隻傲然怒放的紅梅,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見物如見人,能夠住在如此清幽雅致的地方的姑娘,一定也是一般地聰慧可人,蘭心蕙質。
薛王氏聽說,便說:“我的兒,難為你們都懂事了。若是如此,娘也陪你們走這一趟吧,林家老爺對蟠兒有提攜之意,林家太太對寶丫頭有救命之恩,我們就是舉家前去吊喪,這禮節也是不為過的。”
一家人當即收拾了衣裝什物,便雇了一條大船,直下揚州而去。
到了林府,已經是入夜時分了,隻見大門洞開,兩邊的燈籠照如白晝,來往吊喧的人絡繹不絕,裏麵哭聲震天。胤g先下了馬車,和門口負責接待吊客的下仆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又特別言明是帶著家慈及幼妹一並來的。
那下仆便急忙入內回稟了林如海,回來時卻是和周姨娘一路的。周姨娘紅腫著眼睛,抱歉地說:“小蟠大爺,您一家人大老遠來了,可是看我們府上這人仰馬翻的亂樣,真真是……照顧不周之處,還要請您多多擔待啊。我家老爺現在在陪一位重要的客人,暫時脫不了身,且讓奴婢陪著,就請薛太太、薛小姐暫時往登仙閣稍候片刻。”
胤g止住她說:“就讓林姑父先忙其他的事情吧,我也不是第一回來了,沒把自己當做客人。姑母疼了我一場,臨此大別,無以為報,若是可充作摔喪駕靈之用,決不推辭。”
周姨娘略略吃驚,不過倒是求之不得,畢竟林家子嗣單薄,本來隻有一女披麻戴孝跪在一旁哀哀哭泣,因為身體怯弱,又兼室內人來人往,空氣汙濁,林如海便命丫鬟們將其攙入內室歇息去了,如今停靈之處竟然沒有一位孝子孝孫跪在喪盆旁邊舉哀,委實難看。
周姨娘連忙賠笑道:“若是小蟠大爺真心這麽想,我們林府眾人都感念大恩不已。”
於是胤g披麻戴孝,暫時充作了捧盆舉哀之人。
薛王氏和寶釵也是一身銀素,隨胤g奔至停靈之室,在靈前痛哭。
過了許久,林如海陪著一位身著一身潔白縞素衣物的青年男子出來。胤g不方便抬頭,隻在垂著的眼瞼下瞄著一眼,看不清男子的長相如何,隻見林如海走路姿勢有些奇怪,他不是直著走的,而是斜簽著身體,整個人的方向都朝向那男子,卻隨時都弓著腰杆。這種姿勢胤g當皇帝的時候是見慣了的,不覺得稀奇,那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的愛卿們和他在一起走路或是答話時哪敢和平常一般昂首直立,都和林如海此時一般形態。但是,在這裏,在這個時候,在林如海身上體現出來,隻能說明:此人身份極其高貴!畢竟林如海是朝廷的三品大員,又值妻喪,能叫他做出這番謙恭模樣的人必定是貴不可言的。
胤g心裏好奇是怎樣的貴人需要林禦史親自作陪,便將垂下的眼簾微微往上一掀,隻看見那人長著一雙沉靜如深潭靜水一般的眸子,一身白衣勝雪,氣度雍容,卻不巧與那人的視線生生碰了個對著。那人探究地看了一眼盯著自己的胤g,目光中蘊含著無形的壓迫。
胤g了悟到此人身份非比尋常,急忙垂下眼睛,在眼簾下看著他穿著的青緞黑底朝靴快速向前移動直至離開自己的視線。
胤g微微抬起頭,看見他接過林如海遞過來的三炷香,朝著賈氏的遺像處拜了幾拜,奉上香,行禮畢。林如海便恭恭敬敬在前麵引路,直將其送出大門。
林如海送客回來之後就連忙來到胤g處,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麽好,胤g便寬他的心說:“姑母待小侄極好,小侄不過為姑母盡最後一點孝心而已,又何勞姑父念念於茲?”
這邊,薛王氏和寶釵哭了一場,又被周姨娘引來見過林如海,一時說了許多憑吊勸慰的客套話,林如海便說:“薛太太和薛姑娘一路勞頓,還請去後室歇息,若是勞碌著了,就是我的大罪過了。”
薛王氏說:“哪裏的話!聽聞小兒說起,令媛比我家這丫頭還小,如今遽遭母喪,不知道心裏多難過呢。我這女兒自小父親亡故,同病相憐,倒是可以和令媛說說知心話。林老爺若是不嫌棄,就讓老身和小女前去陪伴令媛,要是能解一點令媛的傷心憂思,我們也算沒有白來這一趟了。”
林如海正愁家中忙亂,幼女無人照應,如此一來,正中下懷,便作揖道:“如此,便是薛太太的一番盛情好意了,敢不領受!”
周姨娘便領著薛太太等人去了後室。
寶釵跟在後麵,聽著母親和前麵領路的周姨娘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
一時,到了一處極精美的女子閨房,紫檀木鑲壁,鑿花為地,雕花窗開了一絲縫兒,透進來一點微風,繡著精致花草圖案的輕紗帷幕在微風中曼妙起舞,別有韻致。
整個房間被一架高達頂棚的黃花梨多寶閣分為兩部分,多寶閣上裝飾著各種各樣的珍奇異玩,珠光寶氣,褶褶生輝,右側是一張圓形的大理石台麵紫檀木桌子和整整齊齊擺放著的同色係雕花圓凳,旁邊設有一張花幾,上麵擺著一座半人高的白色珊瑚盆景,白色的珊瑚枝上點綴著紅色瑪瑙做成的累累果實,十分精巧壯麗。房間的左側設有一張雕龍繪鳳、金碧輝煌的花梨木拔步床,這張床就如一個小房間一般,有三進腳踏,最裏麵的床榻之上懸掛著金絲銀線繡著大金牡丹和龍鳳呈祥的精美圖案的錦帳,一層層掛在兩側的金鉤之上,富麗堂皇。
床的斜對麵是一座玳瑁彩貝鑲嵌的梳妝台,華美無朋。梳妝台的上方掛著一副刺繡絲帛,上有一隻蜻蜓正落在荷花的花苞之上,取的是楊萬裏之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
另一側則靠窗設著一張頗具古韻的紫檀木書案,案上設著筆墨,一旁的書架上還磊著滿滿的書,書架旁邊是一個一人高的青花瓷美人脅肩花瓶,裏麵插著幾隻傲然怒放的紅梅,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見物如見人,能夠住在如此清幽雅致的地方的姑娘,一定也是一般地聰慧可人,蘭心蕙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