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景行止???”蕭元站在杏樹下,杏花已經謝了許久,杏子掛滿了枝頭,蕭元扯了一個青硬的杏子,捏在指尖,“你這杏子還有多久才能熟啊?”
景行止抬起眼,望著蕭元,溫柔一笑,道:“還有一個多月,倒是給你杏仁蝦球吃可好?”
蕭元正要說什麽,急促而毫無章法的腳步聲從北院外麵傳進來,她來不及回答,目光便被吸引過去,景行止略略嘲諷的一笑,垂下頭看了看棋盤,在挑起眉眼看著蕭元的時候,眼神依舊溫柔不變。
“奴才有急事稟報!”
院子的外麵,來人被輕盈攔下,蕭元卻已經聽見了,揮了揮手,讓輕盈將那人放進來。
“怎麽了?”她有些好奇,長安城已經太平很久了,倒不知又出了什麽事。
那人一路疾馳而來,膝下一軟,跪在孟光長公主的腳邊,戰戰兢兢的說道:“長秋山急報,容煥失蹤,生死不知。”
“嗯?”孟光長公主一怔,手中的杏子被捏軟,她轉過身,問詢的眼神看向景行止,她不記得前世出過這樣的事。然而她終究還是那個大權在握,冷靜自持的孟光長公主,在些微的慌亂之後,身上的顫栗便停止了,她唇間扯出一絲涼薄的笑,道:“務必找到,若是有任何差池,便叫方礙剔透來見本宮。”
她揮了揮手,走到景行止的麵前,蹲下身,與他對視,問:“我不記得發生過這件事?”
“一切都在變化中。”景行止悠悠說道,一隻手安撫的放在蕭元的肩上,道:“不會有事的。”
蕭元怔了怔,點頭,起身忽然對輕盈說:“立刻備車,本宮要進宮。”
天色其實已經不早了,雖然與光武帝一道從鬆原上回來,可是看似緩和的關係還是生疏冷淡的,從鬆原回來開始,孟光長公主就不曾入宮,此刻宮門都快要關閉了,孟光長公主卻要入宮。
“披了袍子再去吧。”景行止不知何時從屋中去了袍子,披到蕭元的身上,蕭元看著他,他一派自然,不見什麽神色異常。
“老師也早點休息吧。”蕭元不冷不淡的說了一句,轉身一手捏著袍子的領口,快步的走出北院,身影如風,步伐急促。
“諾。”景行止含著讓人如沐春風的笑意坐回樹下,在蕭元轉身之後,麵無表情的垂下眼。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無疑是讓他覺得滿意的,可是唯獨,唯獨元兒,即便元兒的每一步,除了取消婚禮之外的每一步,他都猜到了,還是覺得難捱。
景行止抬頭,望著滿樹的青色杏子,眼瞳幽深不見底色。他的手撫到樹幹上凹凸不平的地方,整個人突然一種萎頓,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倚在樹幹上,低低喚了一聲:
“阿杏???”
蕭元臉色不變,冷冷道:“我認為要立刻取消婚禮。”
光武帝披著寬大的袍子坐在那裏,微蹙眉看著蕭元,沒有說話。他彼時正在洗浴,卻被突然闖進來的女兒打斷。
“現在就擬旨,”蕭元走到龍案前,直截了當的拿起朱筆,扯出一張空白的聖旨,剛要提筆寫上,朱筆卻被光武帝拿走了。
蕭元看了光武帝一眼,有些氣悶,光武帝卻並未生氣,隨手將朱筆丟到桌案上,“你對方氏多有敵意,為何?”
他的聲音不怒自威,有著上位者常年的冷和硬,這是南國建國兩百年來,最為強勢的帝王,不論是史冊還是當今都是這樣認為的。
蕭元抿了抿唇,有些氣悶道:“有報,方氏與方礙有逾越之事,”她抬眼,那雙與光武蕭皇後如出一轍的眼睛波瀾不起,死死的看著光武帝,問道:“父皇知道她不是方家親生的女兒,一個來路不明的女人,怎可成為我南國的太子妃?怎可讓她嫁給我哥哥?”
“知,”光武帝笑了笑,說:“你父皇還沒有老到受人蒙蔽的地步。”
“是嗎?”蕭元說:“那你究竟想做什麽?”
她垂下頭看了一眼朱筆,愈發的堅定道:“婚事必須取消,你的算盤不該用在哥哥身上。”
光武帝披著袍子站起身,冷笑一聲,他在屋中踱步,步態慵懶優雅,有些好笑與不屑的問:“哥哥?元兒,朕從來沒有把他當成過你的哥哥。”
這一次,蕭元即便內心怨憤,卻沒有做出與往日裏那般的過激行為,這一年來,她的不再是那個真正隻是十來歲的長公主,前後兩世,她經曆了這麽多。
沉默片刻,她開口,“究竟要如何?你才能取消婚約?”
光武帝微微笑了笑,道:“不會取消。”
“為什麽?”蕭元無法理解,她完全猜不透光武帝的心思。
“你顧慮,無非是她做出失德之事,令你皇兄與我皇室臉上無光,”他沉吟著開口,背著手走了幾步,道:“父皇在,斷不會讓你處在隱患之中,這些事情,父皇自會幫你處理好。”
蕭元無言以對,隻能看著光武帝,麵無表情,隻覺得讓她生出無限的煩悶。她望了望窗外在風中搖擺的宮燈,收回了目光,提著華麗雍容的裙子,快步走出屋子。
在她離去之後,光武帝歎了一口氣,找來臨海。
“朕讓你給方氏服下的養子丹可已經辦妥?”
臨海是皇宮裏的大總管,要在飯食之中給方氏換進去一點藥,不過是舉手之勞,此刻陪著笑臉,小心翼翼的回道:“奴才已經辦妥了。”
光武帝臉上卻沒有出現輕鬆滿意的神色,而是愈發的沉重,喃喃自問道:“朕已經依照先生的意思去做了,但願真的能保元兒平安一生。”
臨海笑著說:“長公主是天家貴女,有享不盡的福氣,一定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
光武帝不置可否,點了點頭。
“既然已經服下養子丹了,那婚期便如期舉行???”他凝視著空氣中虛無的一點,緩緩開口:“先將方氏冊為武貞縣主,辦得隆重一點。”
“諾。”
光武帝忽然又問,“先生可有話傳來?”
“還沒有???”
光武帝點了點頭,“去,太子大婚在即,除了方德之外的方家人,都召回長安來參加婚禮。”
“諾。”
“長秋山的統領,也該換一個人了。”
“諾。”
臨海領命出去以後,便將光武帝深夜裏吩咐的事情交代下去。方礙帶著人馬在山中找了十天,幾乎將整個長秋山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容煥的下落。這樣無意義的行為,引得許多將士不滿,他們認為,實在不該浪費多餘的精力,去尋找一個無名小卒,他們駐軍在此,是為了鎮守固原,是為了震懾固原那邊的大禾人。
長安的懿旨卻在此時姍姍來遲,比方礙預想中的快,也更加嚴厲。
務必找到,若是有任何差池,便叫方礙剔透來見殿下。
他的耐心早就已經磨得消失了,方家被一個黃毛丫頭騎在頭上作威作福整整十年了,為了給她看好這五萬征天軍,他連上戰場殺敵的機會都沒有。方礙雖知自己有隱瞞在先,可是長公主這樣一道命令還是讓他覺得不滿。
隻是,在他尚未來得及做出不滿的舉動的時候,另一道來自長安城的聖旨也緊隨其後,交到了他的手上。
陛下恩賜,將方韻賜封為武貞縣主,先行縣主的冊封禮,然後過幾日,再與太子大婚,要求除了鎮守邊關的方德,所有方家人都要到長安觀禮。
武貞,這個名號讓方礙啞然失笑。
交代手下的人繼續尋找容煥的下落,便一刻不停的跟著宣旨的人一道回京,方韻行禮的日子就在這幾日,所以他們路上還須日夜兼程,能夠浪費的時間實在不多。
遙遠的長安,孟光長公主府,蕭元方才從輕盈手中取過密報,原來方礙在往長安的路上,受了重傷。
蕭元捏著密報的一角,“刺客真的是父皇派去的?”
輕盈應諾。
她笑了笑,“繞了這麽大個圈,原來如此。”
她被光武帝牽著鼻子走了這麽久,如今總算明白了光武帝究竟想要做什麽。
南國的軍權經曆了四個階段,從第一任開國皇帝帶兵起義開始,到蕭氏一戰而有了軍神之名,建立了南國四十萬征天軍團,到蕭氏一族戰死,征天軍天被杭家方家兩分,直至後來的杭氏通敵,方家屹立不倒。
到如今,方氏已經是山雨欲來了。
光武帝周折了大半個圈子,不過是想剪除方家,一個有太子妃,卻失去兵權的方家。
蕭元冷哼一聲,將密報放在火上點燃,扔到銅盆中,“煥兒可有消息?”
得到了,依舊是還沒有。
她便失去了心情,看著化為灰燼的密報,冷冷道:“再給方礙添一味藥,既然受傷了,就不必再好起來了。”
容煥的失蹤,除了與方礙有關,再無別的解釋。蕭元歎了一口氣,目色清明而冰涼,道:“將王兼召回來,任命為長秋山的新統領,再好生撫恤方礙一番,讓他好生養病,靜待太子大婚之日。”
景行止抬起眼,望著蕭元,溫柔一笑,道:“還有一個多月,倒是給你杏仁蝦球吃可好?”
蕭元正要說什麽,急促而毫無章法的腳步聲從北院外麵傳進來,她來不及回答,目光便被吸引過去,景行止略略嘲諷的一笑,垂下頭看了看棋盤,在挑起眉眼看著蕭元的時候,眼神依舊溫柔不變。
“奴才有急事稟報!”
院子的外麵,來人被輕盈攔下,蕭元卻已經聽見了,揮了揮手,讓輕盈將那人放進來。
“怎麽了?”她有些好奇,長安城已經太平很久了,倒不知又出了什麽事。
那人一路疾馳而來,膝下一軟,跪在孟光長公主的腳邊,戰戰兢兢的說道:“長秋山急報,容煥失蹤,生死不知。”
“嗯?”孟光長公主一怔,手中的杏子被捏軟,她轉過身,問詢的眼神看向景行止,她不記得前世出過這樣的事。然而她終究還是那個大權在握,冷靜自持的孟光長公主,在些微的慌亂之後,身上的顫栗便停止了,她唇間扯出一絲涼薄的笑,道:“務必找到,若是有任何差池,便叫方礙剔透來見本宮。”
她揮了揮手,走到景行止的麵前,蹲下身,與他對視,問:“我不記得發生過這件事?”
“一切都在變化中。”景行止悠悠說道,一隻手安撫的放在蕭元的肩上,道:“不會有事的。”
蕭元怔了怔,點頭,起身忽然對輕盈說:“立刻備車,本宮要進宮。”
天色其實已經不早了,雖然與光武帝一道從鬆原上回來,可是看似緩和的關係還是生疏冷淡的,從鬆原回來開始,孟光長公主就不曾入宮,此刻宮門都快要關閉了,孟光長公主卻要入宮。
“披了袍子再去吧。”景行止不知何時從屋中去了袍子,披到蕭元的身上,蕭元看著他,他一派自然,不見什麽神色異常。
“老師也早點休息吧。”蕭元不冷不淡的說了一句,轉身一手捏著袍子的領口,快步的走出北院,身影如風,步伐急促。
“諾。”景行止含著讓人如沐春風的笑意坐回樹下,在蕭元轉身之後,麵無表情的垂下眼。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無疑是讓他覺得滿意的,可是唯獨,唯獨元兒,即便元兒的每一步,除了取消婚禮之外的每一步,他都猜到了,還是覺得難捱。
景行止抬頭,望著滿樹的青色杏子,眼瞳幽深不見底色。他的手撫到樹幹上凹凸不平的地方,整個人突然一種萎頓,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倚在樹幹上,低低喚了一聲:
“阿杏???”
蕭元臉色不變,冷冷道:“我認為要立刻取消婚禮。”
光武帝披著寬大的袍子坐在那裏,微蹙眉看著蕭元,沒有說話。他彼時正在洗浴,卻被突然闖進來的女兒打斷。
“現在就擬旨,”蕭元走到龍案前,直截了當的拿起朱筆,扯出一張空白的聖旨,剛要提筆寫上,朱筆卻被光武帝拿走了。
蕭元看了光武帝一眼,有些氣悶,光武帝卻並未生氣,隨手將朱筆丟到桌案上,“你對方氏多有敵意,為何?”
他的聲音不怒自威,有著上位者常年的冷和硬,這是南國建國兩百年來,最為強勢的帝王,不論是史冊還是當今都是這樣認為的。
蕭元抿了抿唇,有些氣悶道:“有報,方氏與方礙有逾越之事,”她抬眼,那雙與光武蕭皇後如出一轍的眼睛波瀾不起,死死的看著光武帝,問道:“父皇知道她不是方家親生的女兒,一個來路不明的女人,怎可成為我南國的太子妃?怎可讓她嫁給我哥哥?”
“知,”光武帝笑了笑,說:“你父皇還沒有老到受人蒙蔽的地步。”
“是嗎?”蕭元說:“那你究竟想做什麽?”
她垂下頭看了一眼朱筆,愈發的堅定道:“婚事必須取消,你的算盤不該用在哥哥身上。”
光武帝披著袍子站起身,冷笑一聲,他在屋中踱步,步態慵懶優雅,有些好笑與不屑的問:“哥哥?元兒,朕從來沒有把他當成過你的哥哥。”
這一次,蕭元即便內心怨憤,卻沒有做出與往日裏那般的過激行為,這一年來,她的不再是那個真正隻是十來歲的長公主,前後兩世,她經曆了這麽多。
沉默片刻,她開口,“究竟要如何?你才能取消婚約?”
光武帝微微笑了笑,道:“不會取消。”
“為什麽?”蕭元無法理解,她完全猜不透光武帝的心思。
“你顧慮,無非是她做出失德之事,令你皇兄與我皇室臉上無光,”他沉吟著開口,背著手走了幾步,道:“父皇在,斷不會讓你處在隱患之中,這些事情,父皇自會幫你處理好。”
蕭元無言以對,隻能看著光武帝,麵無表情,隻覺得讓她生出無限的煩悶。她望了望窗外在風中搖擺的宮燈,收回了目光,提著華麗雍容的裙子,快步走出屋子。
在她離去之後,光武帝歎了一口氣,找來臨海。
“朕讓你給方氏服下的養子丹可已經辦妥?”
臨海是皇宮裏的大總管,要在飯食之中給方氏換進去一點藥,不過是舉手之勞,此刻陪著笑臉,小心翼翼的回道:“奴才已經辦妥了。”
光武帝臉上卻沒有出現輕鬆滿意的神色,而是愈發的沉重,喃喃自問道:“朕已經依照先生的意思去做了,但願真的能保元兒平安一生。”
臨海笑著說:“長公主是天家貴女,有享不盡的福氣,一定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
光武帝不置可否,點了點頭。
“既然已經服下養子丹了,那婚期便如期舉行???”他凝視著空氣中虛無的一點,緩緩開口:“先將方氏冊為武貞縣主,辦得隆重一點。”
“諾。”
光武帝忽然又問,“先生可有話傳來?”
“還沒有???”
光武帝點了點頭,“去,太子大婚在即,除了方德之外的方家人,都召回長安來參加婚禮。”
“諾。”
“長秋山的統領,也該換一個人了。”
“諾。”
臨海領命出去以後,便將光武帝深夜裏吩咐的事情交代下去。方礙帶著人馬在山中找了十天,幾乎將整個長秋山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容煥的下落。這樣無意義的行為,引得許多將士不滿,他們認為,實在不該浪費多餘的精力,去尋找一個無名小卒,他們駐軍在此,是為了鎮守固原,是為了震懾固原那邊的大禾人。
長安的懿旨卻在此時姍姍來遲,比方礙預想中的快,也更加嚴厲。
務必找到,若是有任何差池,便叫方礙剔透來見殿下。
他的耐心早就已經磨得消失了,方家被一個黃毛丫頭騎在頭上作威作福整整十年了,為了給她看好這五萬征天軍,他連上戰場殺敵的機會都沒有。方礙雖知自己有隱瞞在先,可是長公主這樣一道命令還是讓他覺得不滿。
隻是,在他尚未來得及做出不滿的舉動的時候,另一道來自長安城的聖旨也緊隨其後,交到了他的手上。
陛下恩賜,將方韻賜封為武貞縣主,先行縣主的冊封禮,然後過幾日,再與太子大婚,要求除了鎮守邊關的方德,所有方家人都要到長安觀禮。
武貞,這個名號讓方礙啞然失笑。
交代手下的人繼續尋找容煥的下落,便一刻不停的跟著宣旨的人一道回京,方韻行禮的日子就在這幾日,所以他們路上還須日夜兼程,能夠浪費的時間實在不多。
遙遠的長安,孟光長公主府,蕭元方才從輕盈手中取過密報,原來方礙在往長安的路上,受了重傷。
蕭元捏著密報的一角,“刺客真的是父皇派去的?”
輕盈應諾。
她笑了笑,“繞了這麽大個圈,原來如此。”
她被光武帝牽著鼻子走了這麽久,如今總算明白了光武帝究竟想要做什麽。
南國的軍權經曆了四個階段,從第一任開國皇帝帶兵起義開始,到蕭氏一戰而有了軍神之名,建立了南國四十萬征天軍團,到蕭氏一族戰死,征天軍天被杭家方家兩分,直至後來的杭氏通敵,方家屹立不倒。
到如今,方氏已經是山雨欲來了。
光武帝周折了大半個圈子,不過是想剪除方家,一個有太子妃,卻失去兵權的方家。
蕭元冷哼一聲,將密報放在火上點燃,扔到銅盆中,“煥兒可有消息?”
得到了,依舊是還沒有。
她便失去了心情,看著化為灰燼的密報,冷冷道:“再給方礙添一味藥,既然受傷了,就不必再好起來了。”
容煥的失蹤,除了與方礙有關,再無別的解釋。蕭元歎了一口氣,目色清明而冰涼,道:“將王兼召回來,任命為長秋山的新統領,再好生撫恤方礙一番,讓他好生養病,靜待太子大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