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六世。


    江州宜興。


    江州宜興是六州中盛產紫砂茶具之地,景行止得到預示,知道這一世迦葉尊者的轉世在這裏,便很早就在宜興安居了。


    那麽一日,他知道尊者出生了。


    循著感覺去找,一路往那未知的地方尋去,卻發現那是一家世代製陶的小作坊,景行止剛剛走到小作坊的矮籬笆外的時候,便聽到初生嬰兒的啼哭聲。


    有人越過他,滿臉喜氣,合不上嘴的大聲嚷著,“爹,三娘她生了,是龍鳳胎呢!”


    景行止聞言,唇上也溢出一絲笑容。


    那個被叫做爹的老漢,本來正小心翼翼的收拾著剛治好的一批紫砂茶具,聞言也顧不得許多,手上的東西都丟到一邊,跟著那人一塊跑了。


    景行止本欲跟隨前去,目光卻被一堆紫砂茶具中的一個茶杯留住了。


    他望了許久,目光從喜悅轉而微涼,漸漸的悲傷的色彩越濃鬱,化不開一般,黑色的眸子裏麵,不知是怎麽了,黯淡失色。


    他的尊者,這一世是——一隻紫砂茶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上前在眾多雜亂擺放的紫砂器具中拿起那一隻茶杯,戰戰兢兢的將它捧在掌心。


    端詳了一遍又一遍,似是不敢相信,似是難以相信,可是他再看千百回,他的尊者依舊變成了一隻茶杯。


    世事輪回,千般變化。


    他定定的看著那隻尊者所化的茶杯,目光是一如既往的愛慕,沉默許久,雙眸仿佛燃盡了秋月夜華的寂寥蕭瑟,緩緩,輕聲道:“我帶你回家。”


    他從袖中掏出一錠金子,彼時四國混戰已久,國與國之間的界線早就模糊不清,流通的貨幣也唯有黃金最值錢,他用不著那些身外之物,可是總想著尊者若是轉世為人或者別的什麽,總是要吃穿住行的,他都一一備下了,其實,卻用不著了。


    他將它捧在手心,緩緩走出陶瓷作坊。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將它帶回清山的,好像是一路捧著回來的,還是定定的一直瞧著它。走過市集的時候,有人不留神撞了他的肩膀,茶杯險些落地。


    他那時是怎麽想的,好像是先緊張得心髒都要蹦出來了,可是下一秒,卻又隱隱約約,有著一絲隱晦難言的期待。


    是啊,多希望它就這樣摔碎了,那···


    他覺得自己這樣的想法太過可怕了,這是尊者啊!自己卻想毀了它。


    他將那茶杯握著愈發的緊了,回頭想想,其實這樣也挺好的,尊者變成了茶杯,他不會說話不會行走,就這樣好像能一直跟他在一起似的,不拘性別,不拘年紀,不拘喜歡不喜歡,尊者都是他的了。


    他這樣安慰著自己,便覺心裏好受許多,百餘世都熬了過來,這又有什麽可痛苦的。


    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渴望,在他還隻是一朵婆羅花的時候,被供奉在靈山之上,聽著尊者每日的誦經禮佛,在尊者的教化中有了形體,因為尊者是男子的形態,所以他便化成了女子的模樣。


    他後來有過這樣的渴望,希望在自己的梵唱聲中,也能叫尊者蘇醒,與他一樣有自己的靈魂,而不是一個死物。


    他覺得奇怪,為什麽尊者可以喚醒他,而他卻無法喚醒尊者。


    那往後的歲月,無論清山下的戰火多麽的激烈,無論世事滄海怎樣的浮沉,他緊緊守著他的尊者,不看也不聽。


    尊者雖然隻是一個無聲無息的茶杯,可是尊者一個人就勝過你們芸芸眾生,因為他是景行止唯一愛著的那一個。他是景行止甘願舍身赴火海,獻出苦心修行的生命,也要救下的那一個。他是景行止願意等待千百萬世,不論形體,姿態,性別甚至於是一個死物都要靜靜陪伴的那一個。


    因為,那是景行止的尊者。


    每一次,他將它靜靜的捧在手中,與它一起經曆清山上的日升月落,春去秋來。


    他每日為它誦經,觀自在菩薩之類的語句不知道念了幾回,自己都記不清了。


    每一讀到佛家故事,迦葉尊者拈花一笑的那一段,就會感到心中萬般感概。那是他的尊者啊,如今就陪在他的身邊。


    然而他們還是分開了,就好像每一世都必經的結局一般。


    他想過無數次要將茶杯摔碎,可是總沒能忍心下手,他這些年來手上沾著無數的鮮血,可這不是那些販夫走卒,這是他的尊者,他怎麽舍得傷害尊者呢?


    他還記得他明明將茶杯放得好好,不知為何,就摔了下來。


    明明在心裏設想過無數次這樣的場景,可是發生的這樣突然,他尚未做好一絲準備。


    他靜了一瞬,當作是一件極為平常的是,好像就真的隻是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茶杯,而不是一顆心。


    隨即就蹲跪在地上,慢慢的撿起茶杯的碎片,那些極為細小的,實在找不回來的撿不起來的,他便擱下不管,撿回來的,也不過沉入清山的溪水中,似乎從未存在過,從未有過這樣的沉默的一世。


    他將茶杯的碎片丟進溪水中的時候,說:“你這一次,可不可以不要在陰間留那麽久,我雖然會一直等你,可是還是會覺得難受。”


    “你走了也好,我還有下一世。”景行止似乎重複了很多次,他每說一次,心底便堅信一次,在許多漫長而無聲的歲月了,都靠著這樣的信念而等下去。


    中間不知道又隔了多少年,多少人生,其中漫漫已經不能盡述。


    ——


    “浮茶聽書倦意晚,沉思前事,低語訴世情。琴簫一曲一聲歎,醒木未拍先悵惋。孤兒遇生命獨苦,不如早去,淚下喋喋。


    並州富家子宮少澹生而敏慧非凡,為父母所喜愛,奉為家中至寶,以為能光耀家族。


    七歲就拜入當世高人景先生門下,所學所為無偏差一毫。


    然,父母驟然離世,少澹十三餘歲歸家,未能見上最後一眼。


    父母已去,兄嫂不願再支付離家學藝的路費,命少澹自行謀生。


    國中流離兵亂,並無吏法可言,兄嫂所為,雖不近人情,但父母已去,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禮儀尊卑,長幼有序,無人能出其左右。


    少澹行商,才學不得施展,淪為商賈遭世人所恥,行商路遙,南到少雪,東到瑤與祁。


    行商歸來,所得未敢私藏,兄嫂驅之如牛馬。


    少澹欲歸清山,兄嫂不允。


    頭多蟣虱,麵目多塵土。


    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


    並州的茶館裏,屏風後麵的說書先生突然住語不言,隔著屏風隻能隱約的看見落在屏風後麵的兩道人影,坐著的是說書先生的,站著的,卻不知是何人的。


    聽書的人都在那裏坐著,可誰也不知道那人是何時出現的,似乎他的影子一落在屏風山,說書先生的話就停住了。


    在片刻之後,那人影便又消失了。


    說書人站起身,拱了拱手,道:“諸位客官,小的今日突然家中有事···”


    他還未說完一句話,屏風便被人陡然推開了,那是座下的一個捕快,閑來無事,來茶館聽聽書。


    “方才是何人與你說話?”


    說書人眼光閃了閃,恭敬的答道:“是小人的侄兒。”


    捕快卻是不相信的,徑直的朝裏走,左右翻尋了許久,並無收獲,於是濃眉緊鎖著,走回說書人的身邊,道:“我說李老頭,你要是包藏凶手,那可是連坐的大罪啊。”


    叫做李老頭的說書人連連低頭答應著,眼睛裏卻沒有半點恐懼和驚慌,藏在袖子裏的一隻手裏,緊緊攥著剛剛才得來的一錠黃金。


    捕快繞過屏風走了出來,便立刻有人圍了上來,問:“大人,如何了,可抓到凶犯了?”


    捕快麵色嚴肅的搖頭,上頭隻給了十天的時間,可是現在五天過去了,他卻連凶手的衣角都沒摸到,究竟是何人,殺了宮家夫婦?


    捕快提步欲走,卻又想到了一招,揮手將李老頭叫過來,道:“你們茶館裏這幾天都給我說這段,一直說···”


    他話音一落,李老頭就連連搖頭,麵色為難道:“大人,小的方才就說了,家中有急事,這會子這樣趕回去呢,怕是?”


    捕快道:“難不成你們茶館就你一個說書先生?我並州偌大,就你一人能說?”


    並州那件奇怪的滅門慘案,終於還是在十日之後告破了。


    慘案是源自並州富戶宮家,在一個平靜的夏日,宮氏夫婦被發現自縊於房中,兩人各懸於一邊,麵容猙獰而恐懼。


    並州富戶頗多,宮家之所以為人熟知,不是因為有多富庶,而是他家中的事情引得世人觀歎。


    宮氏老家主,生有兒子,長子默默無名,幼子卻少有盛名,老家主精心培養,不惜送幼子遠山學藝,豈料自己一朝老死,老妻緊隨,長子繼承了家產,多年積孕的不滿轟然噴發,將回來奔喪的幼子扣住,驅使如奴仆。


    長子與其妻一同在房中自縊,本該在此時站出來主持家中事宜的幼子少澹卻不知下落,眾人這才覺得古怪異常。


    上頭隻給了十天的破案時間,因為方才在茶館發生的事很是蹊蹺,所以捕快便召集了並州城裏所有的說書人,在各家茶館裏沒日沒夜的講那一段書。


    初時不見成效,可是連過了三日,凡是講過那一段的說書人,全都啞了,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於是,這事鬧得更大了,說是宮老家主的鬼魂顯靈,在陽間作祟。


    唯有一開始講這一段的李老頭平安無事,隻是也不敢再出來說書了。


    案子告破卻沒有抓到凶手,十日期限的最後一日,宮家門前停靈。


    上好的檀香棺木緊緊合著棺蓋,也不知是何時出現在那裏的,宮府的下人早上開門前去查探,一打開棺蓋,卻看到自家失蹤數日的小少爺就躺在裏麵,氣息已無。


    交放在胸前的雙手握著一封書信,裏中將前因後果盡述,言道兄嫂是他所殺,先施以蒙汗藥,在懸於梁上吊死,他受兄嫂壓迫,心生怨氣,無人援手,故而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然而,或許是自己作孽深重,又或許在兄嫂的奴役之下,身體重病,竟也死了。


    那件事情過去之後很久,並州的說書人才漸漸的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卻也不隻是為何,竟沒有一個人再重拾舊業。


    因為謀殺兄嫂,雖是情有可原,卻也不能在祖墳山中下葬,宮家人將少澹葬在了山腳,不論外間如何議論,宮家人自始至終都不相信是小少爺殺了人。


    在那之前便已經病倒在柴房,連說話都說不清楚,眼睛都睜不開的小少爺,怎麽會有力氣將兩個牛高馬大的人吊到房梁上?


    裏中一何譊譊,


    願欲寄尺書,


    將與地下父母,


    兄嫂難與久居。


    ------題外話------


    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給你們了,六一兒童節快樂,我還可以過兒童節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予美何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煒煒豆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煒煒豆奶並收藏重生之予美何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