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早餐,最後在沉悶的氣氛中結束。
吃完早餐,徐氏將碗筷洗好,便坐在院子裏,看著滿院子的菊花發呆。
李芸決定和徐氏好好談談。
“三妹,跟二哥出去玩。”李芸吩咐,“別走遠了。”
三妹懂事的牽著二弟走了,二弟走之前,小心的觀察李芸的臉色,似乎對李芸有些懼怕。
李芸搬了一張小板凳,坐到徐氏身前,直入話題:“家裏沒米下鍋了。”
徐氏啊了一聲,似乎這才回過神來,不甚在意的道:“頭幾天你王大叔去鎮裏做工的時候,我讓他替我買些吃食捎回來,聽說他昨晚已經回來了,應該一會兒就會送過來。”
徐氏說的就是李三口中的光棍王老大王大石,李長順在世的時候,經常到家中走動,算是老熟人。他三十來歲,長得相貌堂堂,是木匠,一把手藝在十裏八鄉小有名氣,從來不愁生計,隔三差五的還能吃上肉。因此王家在村裏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家,想要嫁給王大石的姑娘不知有多少,他卻誰也看不上,耽擱到現在還未娶妻。
李芸問道:“家裏還有錢嗎?”
徐氏遲疑片刻,還是說了:“隻剩幾個銅板了。”
她隨即歎了口氣,道:“芸兒,你隻要幫著娘照顧好弟弟妹妹就可以了。家裏的事,你就不要操心,有娘在。”
李芸正色道:“娘,女兒長大了,弟弟妹妹們還小,我總要為這個家做點什麽的。”
徐氏忽然眼眶泛紅,聲音有些哽咽:“芸兒啊,你總算肯叫我娘了。娘還以為,昨天的事……你心裏瞧不起娘……所以一直不肯喊我……”
李芸一怔。她也沒想到,這聲“娘”就這麽自然的叫了出來。也許是這具身體的感情還在影響了她,也許是在二弟的事情上徐氏最後的妥協,讓她對徐氏有了改觀。不管怎樣,有娘的感覺,還不錯。
李芸搖頭:“那不是娘的錯。這件事,以後咱們不要再提了,好嗎?還有,哭對身體不好,爹不讓哭,娘忘記了?”第一聲娘喊出來之後,再喊娘,就自然而然,不會覺得別捏了。
徐氏連忙點頭,欣慰的笑著擦幹了眼睛。
李芸道:“娘,我見藥房的藥材壞了不少,我想整理一下,把還能用的挑出來,拿去賣掉,也能支撐一陣子。”
徐氏搖頭道:“不行,這些藥,是你爹辛辛苦苦從山上挖來的,為了這些藥,他甚至喪了命……”說著說著,聲音又哽咽起來。
李芸一個頭兩個大,徐氏動不動就哭,她真是沒辦法。
好在徐氏很快就從悲傷的情緒中抽離出來,自嘲的笑了笑:“娘又讓芸兒笑話了。娘答應你爹不哭,以後就要盡量做到。芸兒要監督娘,知道嗎?”
李芸心中長長舒了口氣,徐氏能這麽想,那就最好了。於是點頭:“嗯。不過,那些藥材放久了都壞了,不是更浪費爹的心血嗎?爹爹采藥,就是為了治病救人,為了咱們這個家過得更好。如果爹爹知道娘守著他的心血浪費了,弟弟妹妹們卻沒有飯吃,一定會不安的。”
徐氏呆了呆,道:“芸兒說的有道理。那娘聽你的,等一會兒太陽出來,就把藥材都拿出來,把好的挑出來,曬一曬,再拿去鎮子上賣。不過,娘不懂這些藥材。”
李芸道:“我懂啊。”
徐氏笑了起來:“對啊,你爹教了你,娘怎麽給忘記了。”
李芸又道:“不過,我看那些都是普通的藥材,也賣不了多少錢。我想,咱們還是要另外想辦法賺錢才行。”
徐氏左右看了看,見四下無人,這才低聲道:“芸兒你放心,娘還有一件壓箱底的寶貝,一直藏在你小姑找不到的地方。等過幾天有馬車去鎮上,娘就去當了,能夠咱們娘兒幾個吃上一年半載了。”
李芸嗯了一聲,心中卻不以為然。
當東西不過隻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不能當作長遠之計。再說,連壓箱底的寶貝都當了,等這些錢用完,再不開源,一家人隻能等著餓死了。
她將目光投向院子後麵長滿荒草的山坡,心中產生了一個想法。
如今市麵上的藥材多半是靠在野外采集的,每年的產量並不能保證,所以藥材的價格一直偏高,很多老百姓吃不起藥,以至於這個年代,很多孩童夭折。如果能夠大麵積種植藥材,能夠賺錢不說,也是濟世救人的好事。
不過,如今已是深秋,也許半個月之後就會下第一場雪,要想中藥材,隻能等來年開春再說。這段時間,得想辦法存點兒錢,明年才有本錢租地,買肥料,招工人。
李芸有了計劃,對未來也就不那麽彷徨了。不過自己還太年幼,要做這些事情,需要大人幫助才成。徐氏是成不了大事的人,尋找合作夥伴,也是要放在第一考慮的。
此時,王大石背著一個背筐來了。
“王大哥,坐。”徐氏連忙起身給王大石端板凳,又推了推李芸,“喊人。”
李芸依言喊了聲“王大叔”,王大石立即笑著答應,從口袋裏掏出一把糖果,遞給李芸道:“王大叔也沒啥好東西,這回去鎮子上,看到有人賣這個,就買了幾顆,不知道芸兒喜不喜歡。”
徐氏立即感激道:“已經很麻煩你了,每次來還總是給孩子們帶東西,真不知道該怎麽感謝你呢。芸兒,快謝謝王大叔。”
王大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值錢的小東西,哄孩子開心罷了。”
李芸雖然不愛吃糖,但這是王大石一番心意,於是道了謝,將糖果放到衣兜裏,打算一會兒給弟弟妹妹吃。
王大石將背筐放下,見背筐裏有米有菜有油有鹽,甚至還有一盒香粉,幾根紅色緞帶。
徐氏看到食物倒沒什麽,倒是看到香粉和緞帶的時候,臉上頓時有了笑容,拿在手中來回查看,很是歡喜的樣子。
李芸心中不禁吐槽,家裏都快揭不開鍋了,還舍得花錢買那些沒用的東西?
吃完早餐,徐氏將碗筷洗好,便坐在院子裏,看著滿院子的菊花發呆。
李芸決定和徐氏好好談談。
“三妹,跟二哥出去玩。”李芸吩咐,“別走遠了。”
三妹懂事的牽著二弟走了,二弟走之前,小心的觀察李芸的臉色,似乎對李芸有些懼怕。
李芸搬了一張小板凳,坐到徐氏身前,直入話題:“家裏沒米下鍋了。”
徐氏啊了一聲,似乎這才回過神來,不甚在意的道:“頭幾天你王大叔去鎮裏做工的時候,我讓他替我買些吃食捎回來,聽說他昨晚已經回來了,應該一會兒就會送過來。”
徐氏說的就是李三口中的光棍王老大王大石,李長順在世的時候,經常到家中走動,算是老熟人。他三十來歲,長得相貌堂堂,是木匠,一把手藝在十裏八鄉小有名氣,從來不愁生計,隔三差五的還能吃上肉。因此王家在村裏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家,想要嫁給王大石的姑娘不知有多少,他卻誰也看不上,耽擱到現在還未娶妻。
李芸問道:“家裏還有錢嗎?”
徐氏遲疑片刻,還是說了:“隻剩幾個銅板了。”
她隨即歎了口氣,道:“芸兒,你隻要幫著娘照顧好弟弟妹妹就可以了。家裏的事,你就不要操心,有娘在。”
李芸正色道:“娘,女兒長大了,弟弟妹妹們還小,我總要為這個家做點什麽的。”
徐氏忽然眼眶泛紅,聲音有些哽咽:“芸兒啊,你總算肯叫我娘了。娘還以為,昨天的事……你心裏瞧不起娘……所以一直不肯喊我……”
李芸一怔。她也沒想到,這聲“娘”就這麽自然的叫了出來。也許是這具身體的感情還在影響了她,也許是在二弟的事情上徐氏最後的妥協,讓她對徐氏有了改觀。不管怎樣,有娘的感覺,還不錯。
李芸搖頭:“那不是娘的錯。這件事,以後咱們不要再提了,好嗎?還有,哭對身體不好,爹不讓哭,娘忘記了?”第一聲娘喊出來之後,再喊娘,就自然而然,不會覺得別捏了。
徐氏連忙點頭,欣慰的笑著擦幹了眼睛。
李芸道:“娘,我見藥房的藥材壞了不少,我想整理一下,把還能用的挑出來,拿去賣掉,也能支撐一陣子。”
徐氏搖頭道:“不行,這些藥,是你爹辛辛苦苦從山上挖來的,為了這些藥,他甚至喪了命……”說著說著,聲音又哽咽起來。
李芸一個頭兩個大,徐氏動不動就哭,她真是沒辦法。
好在徐氏很快就從悲傷的情緒中抽離出來,自嘲的笑了笑:“娘又讓芸兒笑話了。娘答應你爹不哭,以後就要盡量做到。芸兒要監督娘,知道嗎?”
李芸心中長長舒了口氣,徐氏能這麽想,那就最好了。於是點頭:“嗯。不過,那些藥材放久了都壞了,不是更浪費爹的心血嗎?爹爹采藥,就是為了治病救人,為了咱們這個家過得更好。如果爹爹知道娘守著他的心血浪費了,弟弟妹妹們卻沒有飯吃,一定會不安的。”
徐氏呆了呆,道:“芸兒說的有道理。那娘聽你的,等一會兒太陽出來,就把藥材都拿出來,把好的挑出來,曬一曬,再拿去鎮子上賣。不過,娘不懂這些藥材。”
李芸道:“我懂啊。”
徐氏笑了起來:“對啊,你爹教了你,娘怎麽給忘記了。”
李芸又道:“不過,我看那些都是普通的藥材,也賣不了多少錢。我想,咱們還是要另外想辦法賺錢才行。”
徐氏左右看了看,見四下無人,這才低聲道:“芸兒你放心,娘還有一件壓箱底的寶貝,一直藏在你小姑找不到的地方。等過幾天有馬車去鎮上,娘就去當了,能夠咱們娘兒幾個吃上一年半載了。”
李芸嗯了一聲,心中卻不以為然。
當東西不過隻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不能當作長遠之計。再說,連壓箱底的寶貝都當了,等這些錢用完,再不開源,一家人隻能等著餓死了。
她將目光投向院子後麵長滿荒草的山坡,心中產生了一個想法。
如今市麵上的藥材多半是靠在野外采集的,每年的產量並不能保證,所以藥材的價格一直偏高,很多老百姓吃不起藥,以至於這個年代,很多孩童夭折。如果能夠大麵積種植藥材,能夠賺錢不說,也是濟世救人的好事。
不過,如今已是深秋,也許半個月之後就會下第一場雪,要想中藥材,隻能等來年開春再說。這段時間,得想辦法存點兒錢,明年才有本錢租地,買肥料,招工人。
李芸有了計劃,對未來也就不那麽彷徨了。不過自己還太年幼,要做這些事情,需要大人幫助才成。徐氏是成不了大事的人,尋找合作夥伴,也是要放在第一考慮的。
此時,王大石背著一個背筐來了。
“王大哥,坐。”徐氏連忙起身給王大石端板凳,又推了推李芸,“喊人。”
李芸依言喊了聲“王大叔”,王大石立即笑著答應,從口袋裏掏出一把糖果,遞給李芸道:“王大叔也沒啥好東西,這回去鎮子上,看到有人賣這個,就買了幾顆,不知道芸兒喜不喜歡。”
徐氏立即感激道:“已經很麻煩你了,每次來還總是給孩子們帶東西,真不知道該怎麽感謝你呢。芸兒,快謝謝王大叔。”
王大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值錢的小東西,哄孩子開心罷了。”
李芸雖然不愛吃糖,但這是王大石一番心意,於是道了謝,將糖果放到衣兜裏,打算一會兒給弟弟妹妹吃。
王大石將背筐放下,見背筐裏有米有菜有油有鹽,甚至還有一盒香粉,幾根紅色緞帶。
徐氏看到食物倒沒什麽,倒是看到香粉和緞帶的時候,臉上頓時有了笑容,拿在手中來回查看,很是歡喜的樣子。
李芸心中不禁吐槽,家裏都快揭不開鍋了,還舍得花錢買那些沒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