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石的笑容忽然有些僵,心中忽上忽下。
昨天徐氏對他的態度他有所察覺,他心裏難過,以至於整晚難眠,一大早便過來,想要確認。如果徐氏存心疏遠他,他也認了,他總不能讓徐氏為難。可是,徐氏如今的態度不慍不火,讓他心裏沒有底。
“沒什麽,就是鬧著玩兒。”王大石咳嗽了一聲,手腳似乎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放,半晌道,“忙嗎?要不要我幫忙?”
徐氏這才抬眼去看王大石。
她眼神清明,沒有尷尬,也沒有回避,神色溫和地道:“昨天芸兒買回來的東西還沒整理完,也不是很多事。王大哥要忙之軒的事,不用理會我。”
兩人閑話家常,就如同往常一般,以朋友的口吻,以兄妹似的關懷。
王大石心頭高懸的大石終於落地,幾乎便要熱淚盈眶。努力將激動的淚花收斂,他憨憨笑道:“好,我知道了。今天也就是先丈量一下,丈量好了,就去準備一下要用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事。之軒,你打算蓋幾間?”
明之軒道:“不用太多,我和阿福住一間,一間書房,一間堂屋。兩間偏房,當做廚房和茅房。王大叔,材料你先替我備著,工人也麻煩你幫我去請,我這兒有五兩銀子,你先拿去用著,不夠我再給。”
王大石連忙擺手道:“不用錢!哪用錢呢?築牆用的泥土和稻殼到處都有,做房梁的木料上後山去砍就是,蓋屋頂的稻草也是現成的,不值錢的。我已經跟幾家人說好了,他們秋收完了,如今有的是時間。他們說了,明先生肯留下來,大家都感激著呢,給明先生起屋,是萬萬不敢收錢的。”
明之軒笑著將錢塞了過去,道:“不算工錢就不算工錢,大家來幫忙,這就當是請大家吃茶,這總是要的。”
王大石隻拿了一塊碎角銀子,笑道:“既然是請吃茶,那我就不推辭了。這些就夠了,用不了那麽多。”
徐氏道:“有什麽我能幫忙的嗎?”
王大石道:“都是粗重活兒,有村裏的大老爺們扛著,暫時你也幫不上什麽。到時候等開工了,你幫忙煮茶給大家吃就行了。”
徐氏道:“好,我曉得了。”
王大石、明之軒和阿福三人去實地測量去了,二弟鬆了口氣,放下毛筆便想出去玩。他實在是不喜歡讀書,但是又不想讓娘親和大姐失望,所以才勉強跟著一起學。好在他聰明,雖然不喜歡,卻是一教就會,倒也沒有太覺得痛苦。
“二弟,”李芸低著頭,不代表她不知道二弟的小動作,“明之軒教的字都會了嗎?”
“都會了。”二弟站住,吐了吐舌頭,暗中尋思,大姐是不是頭頂也長了眼睛?
李芸合起書本,道:“那好,既然都學會了,那就準備準備,跟我進山找藥去。”
二弟嘟著嘴道:“我想去找狗兒耍呢。”
“那我們早去早回,回來你就可以去玩了。”見二弟有些不太情願的樣子,李芸用有些開玩笑的口吻道,“你不是說自己是家裏的男人嗎?大姐要進山找藥,一個人忙不過來,也會害怕。作為男子漢,二弟難道不應該一起去幫大姐的忙,保護大姐嗎?”
二弟瞬間昂首挺胸道:“我當然是男子漢!大姐你放心,我會幫忙找藥,我會保護大姐的!”
李芸在二弟細嫩的小臉蛋上捏了一把,道:“大姐知道,二弟最懂事了。”
三妹見自己受了冷落,不甘落後地道:“三妹也要去幫大姐!”
李芸摸了摸三妹的頭發,道:“好,三妹也一起去。”
大家口中所謂的山,其實不過是一些稍微高一些的丘陵,長著一些灌木和竹林,很少高大的喬木,並不是真正的深山老林,林子裏並沒有大型野獸,路又好走,因此李芸放心帶著二弟和三妹去。
徐氏插嘴道:“芸兒,你不是才買了很多藥材回來嗎?怎麽,還不夠?”
“夠了。”李芸道,“我想去找找看,如果能找到一些適合播種的藥材種子,我想拿來種。”
“種藥材?”徐氏說出心中疑惑,“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藥材也能種呢,行嗎?可是,就算能種,咱們也沒有地呀。就算有地,娘對種地一竅不通,你又太小,這地怎麽種呢?”
李芸耐心解釋道:“藥材跟其他糧食一樣,隻要摸準了它的習性,當然是可以種的。至於地,我看過了,咱們屋後山坡荒著,沒人種東西。我問過王大叔了,在咱們六合村,誰開荒,地就算誰的。所以,地不是問題。不懂種地沒關係,咱們慢慢學,慢慢摸索。至於地裏的力氣活兒,我打算雇人,反正我賺了錢,付得起工錢。”
李芸以前研究不同地域對藥材藥性的影響,在全國各地藥材種植基地來回跑,自然是知道許多藥材的種植方法的。當然,這些話,她不能對任何人說,隻能說是自己摸索。
徐氏點頭道:“這樣娘就放心了,芸兒你做主就是。別走太遠,晌午前一定要回來吃飯,吃了飯再去,知道嗎?”
李芸本想帶著幹糧去,免得來回跑耽擱時間,但想到中午不回來徐氏會擔心,她便滿口答應:“嗯,我知道了。”
接下來的幾天,村民們陸陸續續完成了秋收,空下來,村民們便自發自覺地加入幫忙的行列。大家都想明之軒對自己的孩子好一些,因此每個人都很賣力。
丈量,挖地基,築泥牆,上橫梁,蓋蘆草屋頂,人多力量大,到了第六天,新屋便落成了。
一排三間大屋背北朝南,西側的偏房是廚房和雜物間,三間大屋後麵的偏房是茅房。
一道竹籬笆與泥土混合的院牆將所有屋子圍了起來,與李芸家的院子相接。
屋裏,擺著王大石做的簡單家具,雖然簡樸,卻一應俱全。
期間,阿福抽空趕著王大石的牛車去了一趟鎮上,置辦了些被褥鍋碗瓢盆什麽的,放置到新落成的茅屋中,看著便是一個像樣的家的樣子了。
昨天徐氏對他的態度他有所察覺,他心裏難過,以至於整晚難眠,一大早便過來,想要確認。如果徐氏存心疏遠他,他也認了,他總不能讓徐氏為難。可是,徐氏如今的態度不慍不火,讓他心裏沒有底。
“沒什麽,就是鬧著玩兒。”王大石咳嗽了一聲,手腳似乎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放,半晌道,“忙嗎?要不要我幫忙?”
徐氏這才抬眼去看王大石。
她眼神清明,沒有尷尬,也沒有回避,神色溫和地道:“昨天芸兒買回來的東西還沒整理完,也不是很多事。王大哥要忙之軒的事,不用理會我。”
兩人閑話家常,就如同往常一般,以朋友的口吻,以兄妹似的關懷。
王大石心頭高懸的大石終於落地,幾乎便要熱淚盈眶。努力將激動的淚花收斂,他憨憨笑道:“好,我知道了。今天也就是先丈量一下,丈量好了,就去準備一下要用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事。之軒,你打算蓋幾間?”
明之軒道:“不用太多,我和阿福住一間,一間書房,一間堂屋。兩間偏房,當做廚房和茅房。王大叔,材料你先替我備著,工人也麻煩你幫我去請,我這兒有五兩銀子,你先拿去用著,不夠我再給。”
王大石連忙擺手道:“不用錢!哪用錢呢?築牆用的泥土和稻殼到處都有,做房梁的木料上後山去砍就是,蓋屋頂的稻草也是現成的,不值錢的。我已經跟幾家人說好了,他們秋收完了,如今有的是時間。他們說了,明先生肯留下來,大家都感激著呢,給明先生起屋,是萬萬不敢收錢的。”
明之軒笑著將錢塞了過去,道:“不算工錢就不算工錢,大家來幫忙,這就當是請大家吃茶,這總是要的。”
王大石隻拿了一塊碎角銀子,笑道:“既然是請吃茶,那我就不推辭了。這些就夠了,用不了那麽多。”
徐氏道:“有什麽我能幫忙的嗎?”
王大石道:“都是粗重活兒,有村裏的大老爺們扛著,暫時你也幫不上什麽。到時候等開工了,你幫忙煮茶給大家吃就行了。”
徐氏道:“好,我曉得了。”
王大石、明之軒和阿福三人去實地測量去了,二弟鬆了口氣,放下毛筆便想出去玩。他實在是不喜歡讀書,但是又不想讓娘親和大姐失望,所以才勉強跟著一起學。好在他聰明,雖然不喜歡,卻是一教就會,倒也沒有太覺得痛苦。
“二弟,”李芸低著頭,不代表她不知道二弟的小動作,“明之軒教的字都會了嗎?”
“都會了。”二弟站住,吐了吐舌頭,暗中尋思,大姐是不是頭頂也長了眼睛?
李芸合起書本,道:“那好,既然都學會了,那就準備準備,跟我進山找藥去。”
二弟嘟著嘴道:“我想去找狗兒耍呢。”
“那我們早去早回,回來你就可以去玩了。”見二弟有些不太情願的樣子,李芸用有些開玩笑的口吻道,“你不是說自己是家裏的男人嗎?大姐要進山找藥,一個人忙不過來,也會害怕。作為男子漢,二弟難道不應該一起去幫大姐的忙,保護大姐嗎?”
二弟瞬間昂首挺胸道:“我當然是男子漢!大姐你放心,我會幫忙找藥,我會保護大姐的!”
李芸在二弟細嫩的小臉蛋上捏了一把,道:“大姐知道,二弟最懂事了。”
三妹見自己受了冷落,不甘落後地道:“三妹也要去幫大姐!”
李芸摸了摸三妹的頭發,道:“好,三妹也一起去。”
大家口中所謂的山,其實不過是一些稍微高一些的丘陵,長著一些灌木和竹林,很少高大的喬木,並不是真正的深山老林,林子裏並沒有大型野獸,路又好走,因此李芸放心帶著二弟和三妹去。
徐氏插嘴道:“芸兒,你不是才買了很多藥材回來嗎?怎麽,還不夠?”
“夠了。”李芸道,“我想去找找看,如果能找到一些適合播種的藥材種子,我想拿來種。”
“種藥材?”徐氏說出心中疑惑,“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藥材也能種呢,行嗎?可是,就算能種,咱們也沒有地呀。就算有地,娘對種地一竅不通,你又太小,這地怎麽種呢?”
李芸耐心解釋道:“藥材跟其他糧食一樣,隻要摸準了它的習性,當然是可以種的。至於地,我看過了,咱們屋後山坡荒著,沒人種東西。我問過王大叔了,在咱們六合村,誰開荒,地就算誰的。所以,地不是問題。不懂種地沒關係,咱們慢慢學,慢慢摸索。至於地裏的力氣活兒,我打算雇人,反正我賺了錢,付得起工錢。”
李芸以前研究不同地域對藥材藥性的影響,在全國各地藥材種植基地來回跑,自然是知道許多藥材的種植方法的。當然,這些話,她不能對任何人說,隻能說是自己摸索。
徐氏點頭道:“這樣娘就放心了,芸兒你做主就是。別走太遠,晌午前一定要回來吃飯,吃了飯再去,知道嗎?”
李芸本想帶著幹糧去,免得來回跑耽擱時間,但想到中午不回來徐氏會擔心,她便滿口答應:“嗯,我知道了。”
接下來的幾天,村民們陸陸續續完成了秋收,空下來,村民們便自發自覺地加入幫忙的行列。大家都想明之軒對自己的孩子好一些,因此每個人都很賣力。
丈量,挖地基,築泥牆,上橫梁,蓋蘆草屋頂,人多力量大,到了第六天,新屋便落成了。
一排三間大屋背北朝南,西側的偏房是廚房和雜物間,三間大屋後麵的偏房是茅房。
一道竹籬笆與泥土混合的院牆將所有屋子圍了起來,與李芸家的院子相接。
屋裏,擺著王大石做的簡單家具,雖然簡樸,卻一應俱全。
期間,阿福抽空趕著王大石的牛車去了一趟鎮上,置辦了些被褥鍋碗瓢盆什麽的,放置到新落成的茅屋中,看著便是一個像樣的家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