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出發的日子,李芸駕著車剛剛出了院子,明之軒便背著包裹出來了:“伯母,芸芸,我還是跟你們一起去吧。”
李芸道:“你不是要教書的嗎?這去一趟縣衙來回也要好幾天,耽擱了大家的學業,你還是別去了吧。”
明之軒笑道:“沒事,我不在,阿福會替我。你們兩個女子,出門在外多不方便?我好歹可以幫你們趕車,替你們跑跑腿什麽的。”
這段時間明之軒下午去鎮上替文華治療,都是阿福替他看著學生。阿福雖然是個下人,但自幼跟著明之軒也學了不少東西,暫時頂替明之軒是沒有問題的。
在徐氏心目中,明之軒是見過世麵的,自然希望他一起去,於是道:“芸兒,就讓之軒跟著去吧。我們母女倆從未去過那麽遠的地方,有之軒照應著,我也放心些。”
李芸有些遲疑:“可是家裏……”
“別擔心。”明之軒的聲音充滿令人信服的魔力,“有阿福和小刀在,他們會好好照顧大家的。我昨天也跟劉姨說過了,她也會幫忙照看著。”
李芸這才沒有反對。
明之軒代替李芸坐上了車夫的位置,趕著馬車到了王家接王老石。
王老石昨晚就收拾好了包裹,一大早吃了早餐,就等著李芸的馬車過來接他。
王大石還在鎮上替文家做木工,沒有回來。王二石、趙氏、王小石、王小喜,還有王二石的小女兒王小鳳,都站在院子裏給王老石送行。
王小喜這些日子經常偷偷溜到李芸家去跟李芸學認字,因此看到李芸很親熱,跑過來喊道:“李芸,你們什麽時候回來?”
李芸坐在車裏探出頭來道:“不知道呢,可能五六天,也可能十來天。”
王小喜有些落寞地哦了一聲:“這麽久啊。”李芸不在家,她便不能去學認字了。
趙氏眉毛一揚,心中嘀咕,王小喜什麽時候跟李芸這麽熟了?
王小石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李芸。這些日子,王小石被趙氏管得很緊,並沒有機會靠近李芸。他好久都沒跟李芸說上一句話,今天這麽多人在,他也不好跟她說話。可是,李芸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這讓他有些不舒服。
徐氏跟王家人打過招呼,道:“王三叔,時候不早了,上車吧!”
“哎,好,好!”王老石非常激動。
他這輩子一直坐的都是牛車,從未坐過馬車。他小心登上馬車坐進去的時候,激動得連聲道:“哎呀,這可多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我這輩子可都享受不了老爺們的待遇呢!”
徐氏笑道:“王三叔說的哪裏話!咱們鄉裏鄉親的,不用那麽客氣的。”
王老石看著站在一旁的孫子,感慨地道:“還是李芸能幹!我家小石比李芸隻小了一歲,還不懂事呢!明先生,請你多在小石身上費費心,好好地教他。”
明之軒看了一眼盯著李芸看的王小石,笑道:“王小石其實挺聰明的,在所有子弟中算是學得快的。村長放心,我會用心教導他的。”
明之軒的潛台詞是:村長你放心,我會好好教導王小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師父我看上的女人,就是他的師母,想要跟我搶女人,那可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
雖然李芸對王小石不假顏色,不過在明之軒眼中,任何一個情敵以及疑似情敵都要嚴陣以待,不能鬆懈。雖然他相信自己的魅力,但是萬一芸芸忽然腦袋發熱,跟別人跑了,那他豈不是虧大了?
王老石聽明之軒誇自己孫兒,一張老臉笑開了花,口中卻客氣道:“哪裏哪裏,我家小石頑劣,明先生誇獎了。”
“天色不早了,我們啟程吧!伯母,芸芸,村長,坐好了!”
明之軒揚起馬鞭,馬兒小跑著往村外走去。
“哎,二石!”王老石探出頭來,朝送行的家人揮手,大聲囑咐道,“我走了,你哥不在家,家裏就你一個男人,你要看好家啊!”
王二石揮手道:“爹,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地走吧。”
王小石追著馬車喊道:“爺爺,早點回來呀!”
“哎!別追了,回去吧!”
王小石停下了腳步,呆呆地看著馬車離去。
王小喜走了過來,羨慕地道:“哥,我們家要是也有馬車就好了,我也想坐馬車。”
王小石捏著拳頭道:“我們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小喜,你等著,等我考了秀才,賺了錢,就買馬車,到時候你想坐多久都行。”
等他考上了秀才,風光了,李芸就會把她的目光看過來了吧?王小石在心中對自己說,會的,一定會的。
趙氏看著馬車消失在視線,這才呸了一聲,滿臉妒忌地對王二石道:“不就是一輛破馬車嗎?有什麽了不起的?”
王二石拉了拉趙氏,低聲道:“你小聲點兒!萬一這話傳到人家耳朵裏,那多不好?你不是還想我去他們家做工嗎?”
趙氏被王二石的話噎住,不快地瞪了王二石一眼:“還不是你沒用?不然,我用得著看徐氏的臉色嗎?如今你大哥賺的錢也不給我們花了,種地能吃飽就不錯了,根本賺不了幾個錢。不想辦法多賺些錢,以後小石上學堂,娶媳婦,樣樣都是要花錢的!”
王二石被說得滿臉慚愧,他看了一眼站在路中間的兒女,忽然小聲道:“二丫,我看我家小石看李芸的眼神不一樣啊!聽說,李芸跟她表哥的婚約黃了,如今還沒有許配人家呢。要不,我們找個人去探探徐氏的口風?要是李芸嫁給我家小石,李芸這麽能幹,那我們家豈不是就發了?”
趙氏聽著有些心動,王二石說的話她不是沒有想過,李芸能幹,要是當了她家兒媳婦,那她以後可就吃穿不愁了。可是,這輩子,她最討厭的就是徐氏,要跟徐氏結親,她一時之間過不了自己內心的那道坎。
“你倒是想,可人家根本看不上我們小石。”趙氏酸溜溜地說道,“沒聽村裏人怎麽說嗎?都說李芸跟明之軒才是郎才女貌的一對,我們小石算什麽,比得上人家明之軒?”
王二石道:“話可不是這麽說的!明之軒再好,他也是外來的。他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來咱們這兒教書也就是當做消遣,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走了!再說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之軒即便看上李芸,但是李芸就是一個鄉下丫頭,他家裏人也肯定不會同意的。”
趙氏咬了咬唇,有些舉棋不定,遲疑道:“現在說這話有些早吧?徐氏是個沒主意的,家裏的事聽說都是李芸說了算。我看李芸剛才連看都不看我家小石一眼呢!”
王二石埋怨道:“以前小石跟李芸也挺熟的,都怪你,小石要去找李芸玩,你攔著他幹什麽?以後小石想去就讓他去,別攔著。要是他有本事,能哄住李芸,到時候咱們再提這事,豈不是順理成章了?”
趙氏有些醋意道:“你別不是想著要跟徐氏拉近關係,才這樣說的吧?”
王二石指天發誓道:“二丫,你說的什麽話!在我心中,你就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徐氏比起你,差遠了!我這不是為了我們王家,為了小石打算嘛!”
趙氏被王二石的甜言蜜語哄得笑容滿麵,覺得王二石說的話挺有道理的,於是道:“我看小喜跟李芸好像挺熟的,也罷,小女孩家容易說上話,以後我多給小喜一些時間,讓她跟李芸多走動走動,總歸是有好處的。”
王二石道:“就是,小喜跟李芸熟了,如果李芸家有什麽好事,也會想著我們家不是?你看人家劉小花,跟李芸家關係好,如今可在李芸那兒賺了不少錢呢。”
趙氏臉色有些不好看,王二石說來說去還是在埋怨她當初得罪了徐氏。
王二石見趙氏生氣了,連忙哄道:“好了好了,以前的事咱們就別提了。不過,事成之前,你還是不要再針對徐氏。等李芸成了咱們家兒媳婦,徐氏到時候為了女兒,還不是任由你拿捏?”
趙氏這才高興起來,撒嬌似的捶了王二石一下,笑道:“說了這麽多話,就你後麵這句話最有道理。”
王二石和趙氏為自己打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他們並不知道,跟他們一樣打李芸主意的,還有葉氏。
李芸自是不知道自己成了香餑餑,即便是知道了,也不過道一句想得美,讓他們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明之軒駕車技術很好,馬車在石板修成的官道上平穩地前行,隻聽到車聲隆隆,馬蹄聲答答,車廂內隻感覺到細微的搖晃。
徐氏掀開馬車的窗簾,看著窗外風景後退,有些感慨地道:“十二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十二年前她來到六合村,便再也沒有踏出村子一步,今天,是十二年來的頭一回。
王老石接口道:“嗬嗬,是呀,我還記得你當初嫁過來的時候,一個娘家人都沒有,如今,已經有兒有女了。”
徐氏有些尷尬地強笑道:“嗬嗬,我跟養父養母的關係不好。”
徐氏當年嫁來六合村,當時在村裏曾經轟動一時,被村民們談論了很久。
當時,徐氏獨自背著一個包裹出現在六合村,在沒有娘家人送嫁的情況下,前來與李長順完婚。不巧的是,原本好好的李長順忽然得了重病,病得不省人事。王氏為了替李長順衝喜,做主讓李三代替李長順與徐氏拜堂成親。
徐氏沒有娘家人送嫁,李三代替兄長與嫂子拜堂,這兩件事都很不尋常,何況徐氏美貌,村民們這一生從未見過如此天仙般的人物,這讓大家對當年的婚禮印象非常深刻。
對於沒有娘家人送嫁,李家當時的說法是,徐氏自幼寄養在遠親家中,跟養父母一家關係不好,因此他們收了李長順給的彩禮之後,連嫁妝都沒準備,更別說親自送嫁了。
王氏一直對徐氏看不上眼,也有這件事的因素在裏麵。
還好,後來在徐氏精心照顧下,李長順慢慢恢複了健康,與徐氏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日子。隻可惜天不遂人願,李長順最後還是英年早逝。
想起陳年往事,徐氏的眉宇之間隱有痛苦之色。
李芸握了握徐氏的手,擔心地低聲喊道:“娘!”
徐氏回過神來,尷尬地笑了笑:“沒事。”
王老石不經意觸碰到了徐氏的痛處,自知不妥,尷尬地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李芸她娘,這次要當庭指控你小叔,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李芸心中暗自冷笑。如今王老石比她還上心,比她還希望李三被判刑。即便徐氏不肯指控李三,他也不會放過李三。
徐氏咬了咬唇,重重點了點頭,默了默,遲疑道:“隻是,我娘……不知道能不能通融一下,不要控告她襲擊官差的罪名?或者,可以讓我娘判得輕些。”
王老石麵有難色:“不是我不肯通融,隻是我如今也是有心無力。這事早就報了上去,如今也由不得我做主。聽說最近從京城新來了一位巡撫大人,鐵麵無私,公正廉明,如今正在我們昌興縣巡視,有他在,縣令大人也不敢徇私枉法的。這次審案,巡撫大人應該也會聽審的。”
李芸忽然來了興致,問道:“新來的巡撫大人?是什麽樣的人物?是不是相貌威嚴的白胡子老頭?”
巡撫可是主管一省軍政和民政的大官,權力很大。能做到這個級別,起碼都得五十好幾。李芸前世當麵見過最大的官兒也就是鎮長,如今能見到一省主管大官,她不由得有些興奮。
王老石捋了捋胡須,麵有得色道:“這話你要是問別人,肯定不會有人知道。要問我,可就問對了人。我跟鄉長是多年的老友,這也就是我,他才會說。不然,哪能隨便誰都知道巡撫大人的底細?”
王老石自我吹捧了一陣,才切入正題:“新來的巡撫大人可不是什麽白胡子老頭,聽說他也就三十幾歲,一表人才,那氣度,少有人能比得了。聽說他十八歲就參加了殿試,是當今皇上欽點的探花郎。後來便在京城為官,深得皇上倚重。如今皇上將他外派到地方,也就是曆練個三五年,便會召回京城,加以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呢。”
李芸不禁對這位大人物肅然起敬:“原來如此,那他可真算得上年少有為。這位大人叫什麽名字?”
王老石道:“這位大人的姓氏很獨特,姓月,叫月晟寧。”
明之軒猛抽了馬兒一鞭,馬兒吃痛,嘶叫一聲,猛地邁開了步子,朝前衝去。
車廂裏的三人未料到馬車忽然加速,哎喲一聲,被顛簸得在車廂上重重撞了幾下。
“娘,小心!”李芸一手抓住扶手,一手扶住徐氏。
待徐氏坐穩,李芸掀開馬車門簾,探出頭去,皺著眉頭道:“明之軒,你怎麽了?突然加速,差點兒害得我們摔倒!”
明之軒沒有回頭,半晌,才淡淡地道:“我剛才不小心而已,放心,沒事了。”
李芸總覺得明之軒的背影有些僵硬,聲音聽起來也不太對勁,於是追問道:“真的沒事?”
明之軒抓著馬鞭的手揚了揚:“真的沒事。”
李芸目光在明之軒身上轉了一圈,忽然看到,他抓著韁繩的手緊緊捏成一個拳頭,捏得指節都發白了,猶自不肯鬆開。
李芸目光閃了閃,又看了明之軒的背影一眼,帶著疑惑坐回了車廂,沒有再說什麽。
明之軒緊緊握著拳頭,不敢鬆開。隻有這樣,他才能壓住心中的驚濤駭浪,才能壓住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才能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才不被不被人發現他心中的震動。
馬車繼續前行,偶爾遇到路邊的茶館,大家便停下來喝口茶歇息一陣,歇息好了,又繼續上路。
一路上,李芸暗中留意明之軒,卻見他依舊有說有笑,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似乎之前的異常,隻是李芸的錯覺。
日頭偏斜的時候,馬車進了一個小鎮。明之軒找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幹淨的客棧,要了兩件房,住了下來。
徐氏因為太過美貌,擔心多生事端,因此戴上了麵紗,晚飯也沒有到大堂去吃,而是讓店小二端到房間裏。李芸自然是陪徐氏一起吃飯,而明之軒則和王老石在大堂裏喝酒聊天。
徐氏有些神思不屬,一頓飯吃得極慢。
李芸放下碗筷,凝視著徐氏,認真地問道:“娘,你在想什麽?”
徐氏回過神來,搖頭道:“沒什麽。”
“娘,你如果有心事,可以跟芸兒說。”
“唉……”徐氏長長歎了口氣,一雙美目浮上了水光,遲疑片刻,道,“娘……想你外公外婆了。”
李芸柔聲道:“既然娘想外公外婆了,那這次從縣衙回來,我陪娘回娘家看看,給外公外婆上墳。”
徐氏沒有回答,伸手撫摸著李芸的頭發,勾起嘴唇笑了,眼角卻流下淚水來。
------題外話------
感謝給本書投票送鑽的親們!
李芸道:“你不是要教書的嗎?這去一趟縣衙來回也要好幾天,耽擱了大家的學業,你還是別去了吧。”
明之軒笑道:“沒事,我不在,阿福會替我。你們兩個女子,出門在外多不方便?我好歹可以幫你們趕車,替你們跑跑腿什麽的。”
這段時間明之軒下午去鎮上替文華治療,都是阿福替他看著學生。阿福雖然是個下人,但自幼跟著明之軒也學了不少東西,暫時頂替明之軒是沒有問題的。
在徐氏心目中,明之軒是見過世麵的,自然希望他一起去,於是道:“芸兒,就讓之軒跟著去吧。我們母女倆從未去過那麽遠的地方,有之軒照應著,我也放心些。”
李芸有些遲疑:“可是家裏……”
“別擔心。”明之軒的聲音充滿令人信服的魔力,“有阿福和小刀在,他們會好好照顧大家的。我昨天也跟劉姨說過了,她也會幫忙照看著。”
李芸這才沒有反對。
明之軒代替李芸坐上了車夫的位置,趕著馬車到了王家接王老石。
王老石昨晚就收拾好了包裹,一大早吃了早餐,就等著李芸的馬車過來接他。
王大石還在鎮上替文家做木工,沒有回來。王二石、趙氏、王小石、王小喜,還有王二石的小女兒王小鳳,都站在院子裏給王老石送行。
王小喜這些日子經常偷偷溜到李芸家去跟李芸學認字,因此看到李芸很親熱,跑過來喊道:“李芸,你們什麽時候回來?”
李芸坐在車裏探出頭來道:“不知道呢,可能五六天,也可能十來天。”
王小喜有些落寞地哦了一聲:“這麽久啊。”李芸不在家,她便不能去學認字了。
趙氏眉毛一揚,心中嘀咕,王小喜什麽時候跟李芸這麽熟了?
王小石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李芸。這些日子,王小石被趙氏管得很緊,並沒有機會靠近李芸。他好久都沒跟李芸說上一句話,今天這麽多人在,他也不好跟她說話。可是,李芸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這讓他有些不舒服。
徐氏跟王家人打過招呼,道:“王三叔,時候不早了,上車吧!”
“哎,好,好!”王老石非常激動。
他這輩子一直坐的都是牛車,從未坐過馬車。他小心登上馬車坐進去的時候,激動得連聲道:“哎呀,這可多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我這輩子可都享受不了老爺們的待遇呢!”
徐氏笑道:“王三叔說的哪裏話!咱們鄉裏鄉親的,不用那麽客氣的。”
王老石看著站在一旁的孫子,感慨地道:“還是李芸能幹!我家小石比李芸隻小了一歲,還不懂事呢!明先生,請你多在小石身上費費心,好好地教他。”
明之軒看了一眼盯著李芸看的王小石,笑道:“王小石其實挺聰明的,在所有子弟中算是學得快的。村長放心,我會用心教導他的。”
明之軒的潛台詞是:村長你放心,我會好好教導王小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師父我看上的女人,就是他的師母,想要跟我搶女人,那可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
雖然李芸對王小石不假顏色,不過在明之軒眼中,任何一個情敵以及疑似情敵都要嚴陣以待,不能鬆懈。雖然他相信自己的魅力,但是萬一芸芸忽然腦袋發熱,跟別人跑了,那他豈不是虧大了?
王老石聽明之軒誇自己孫兒,一張老臉笑開了花,口中卻客氣道:“哪裏哪裏,我家小石頑劣,明先生誇獎了。”
“天色不早了,我們啟程吧!伯母,芸芸,村長,坐好了!”
明之軒揚起馬鞭,馬兒小跑著往村外走去。
“哎,二石!”王老石探出頭來,朝送行的家人揮手,大聲囑咐道,“我走了,你哥不在家,家裏就你一個男人,你要看好家啊!”
王二石揮手道:“爹,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地走吧。”
王小石追著馬車喊道:“爺爺,早點回來呀!”
“哎!別追了,回去吧!”
王小石停下了腳步,呆呆地看著馬車離去。
王小喜走了過來,羨慕地道:“哥,我們家要是也有馬車就好了,我也想坐馬車。”
王小石捏著拳頭道:“我們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小喜,你等著,等我考了秀才,賺了錢,就買馬車,到時候你想坐多久都行。”
等他考上了秀才,風光了,李芸就會把她的目光看過來了吧?王小石在心中對自己說,會的,一定會的。
趙氏看著馬車消失在視線,這才呸了一聲,滿臉妒忌地對王二石道:“不就是一輛破馬車嗎?有什麽了不起的?”
王二石拉了拉趙氏,低聲道:“你小聲點兒!萬一這話傳到人家耳朵裏,那多不好?你不是還想我去他們家做工嗎?”
趙氏被王二石的話噎住,不快地瞪了王二石一眼:“還不是你沒用?不然,我用得著看徐氏的臉色嗎?如今你大哥賺的錢也不給我們花了,種地能吃飽就不錯了,根本賺不了幾個錢。不想辦法多賺些錢,以後小石上學堂,娶媳婦,樣樣都是要花錢的!”
王二石被說得滿臉慚愧,他看了一眼站在路中間的兒女,忽然小聲道:“二丫,我看我家小石看李芸的眼神不一樣啊!聽說,李芸跟她表哥的婚約黃了,如今還沒有許配人家呢。要不,我們找個人去探探徐氏的口風?要是李芸嫁給我家小石,李芸這麽能幹,那我們家豈不是就發了?”
趙氏聽著有些心動,王二石說的話她不是沒有想過,李芸能幹,要是當了她家兒媳婦,那她以後可就吃穿不愁了。可是,這輩子,她最討厭的就是徐氏,要跟徐氏結親,她一時之間過不了自己內心的那道坎。
“你倒是想,可人家根本看不上我們小石。”趙氏酸溜溜地說道,“沒聽村裏人怎麽說嗎?都說李芸跟明之軒才是郎才女貌的一對,我們小石算什麽,比得上人家明之軒?”
王二石道:“話可不是這麽說的!明之軒再好,他也是外來的。他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來咱們這兒教書也就是當做消遣,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走了!再說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之軒即便看上李芸,但是李芸就是一個鄉下丫頭,他家裏人也肯定不會同意的。”
趙氏咬了咬唇,有些舉棋不定,遲疑道:“現在說這話有些早吧?徐氏是個沒主意的,家裏的事聽說都是李芸說了算。我看李芸剛才連看都不看我家小石一眼呢!”
王二石埋怨道:“以前小石跟李芸也挺熟的,都怪你,小石要去找李芸玩,你攔著他幹什麽?以後小石想去就讓他去,別攔著。要是他有本事,能哄住李芸,到時候咱們再提這事,豈不是順理成章了?”
趙氏有些醋意道:“你別不是想著要跟徐氏拉近關係,才這樣說的吧?”
王二石指天發誓道:“二丫,你說的什麽話!在我心中,你就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徐氏比起你,差遠了!我這不是為了我們王家,為了小石打算嘛!”
趙氏被王二石的甜言蜜語哄得笑容滿麵,覺得王二石說的話挺有道理的,於是道:“我看小喜跟李芸好像挺熟的,也罷,小女孩家容易說上話,以後我多給小喜一些時間,讓她跟李芸多走動走動,總歸是有好處的。”
王二石道:“就是,小喜跟李芸熟了,如果李芸家有什麽好事,也會想著我們家不是?你看人家劉小花,跟李芸家關係好,如今可在李芸那兒賺了不少錢呢。”
趙氏臉色有些不好看,王二石說來說去還是在埋怨她當初得罪了徐氏。
王二石見趙氏生氣了,連忙哄道:“好了好了,以前的事咱們就別提了。不過,事成之前,你還是不要再針對徐氏。等李芸成了咱們家兒媳婦,徐氏到時候為了女兒,還不是任由你拿捏?”
趙氏這才高興起來,撒嬌似的捶了王二石一下,笑道:“說了這麽多話,就你後麵這句話最有道理。”
王二石和趙氏為自己打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他們並不知道,跟他們一樣打李芸主意的,還有葉氏。
李芸自是不知道自己成了香餑餑,即便是知道了,也不過道一句想得美,讓他們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明之軒駕車技術很好,馬車在石板修成的官道上平穩地前行,隻聽到車聲隆隆,馬蹄聲答答,車廂內隻感覺到細微的搖晃。
徐氏掀開馬車的窗簾,看著窗外風景後退,有些感慨地道:“十二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十二年前她來到六合村,便再也沒有踏出村子一步,今天,是十二年來的頭一回。
王老石接口道:“嗬嗬,是呀,我還記得你當初嫁過來的時候,一個娘家人都沒有,如今,已經有兒有女了。”
徐氏有些尷尬地強笑道:“嗬嗬,我跟養父養母的關係不好。”
徐氏當年嫁來六合村,當時在村裏曾經轟動一時,被村民們談論了很久。
當時,徐氏獨自背著一個包裹出現在六合村,在沒有娘家人送嫁的情況下,前來與李長順完婚。不巧的是,原本好好的李長順忽然得了重病,病得不省人事。王氏為了替李長順衝喜,做主讓李三代替李長順與徐氏拜堂成親。
徐氏沒有娘家人送嫁,李三代替兄長與嫂子拜堂,這兩件事都很不尋常,何況徐氏美貌,村民們這一生從未見過如此天仙般的人物,這讓大家對當年的婚禮印象非常深刻。
對於沒有娘家人送嫁,李家當時的說法是,徐氏自幼寄養在遠親家中,跟養父母一家關係不好,因此他們收了李長順給的彩禮之後,連嫁妝都沒準備,更別說親自送嫁了。
王氏一直對徐氏看不上眼,也有這件事的因素在裏麵。
還好,後來在徐氏精心照顧下,李長順慢慢恢複了健康,與徐氏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日子。隻可惜天不遂人願,李長順最後還是英年早逝。
想起陳年往事,徐氏的眉宇之間隱有痛苦之色。
李芸握了握徐氏的手,擔心地低聲喊道:“娘!”
徐氏回過神來,尷尬地笑了笑:“沒事。”
王老石不經意觸碰到了徐氏的痛處,自知不妥,尷尬地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李芸她娘,這次要當庭指控你小叔,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李芸心中暗自冷笑。如今王老石比她還上心,比她還希望李三被判刑。即便徐氏不肯指控李三,他也不會放過李三。
徐氏咬了咬唇,重重點了點頭,默了默,遲疑道:“隻是,我娘……不知道能不能通融一下,不要控告她襲擊官差的罪名?或者,可以讓我娘判得輕些。”
王老石麵有難色:“不是我不肯通融,隻是我如今也是有心無力。這事早就報了上去,如今也由不得我做主。聽說最近從京城新來了一位巡撫大人,鐵麵無私,公正廉明,如今正在我們昌興縣巡視,有他在,縣令大人也不敢徇私枉法的。這次審案,巡撫大人應該也會聽審的。”
李芸忽然來了興致,問道:“新來的巡撫大人?是什麽樣的人物?是不是相貌威嚴的白胡子老頭?”
巡撫可是主管一省軍政和民政的大官,權力很大。能做到這個級別,起碼都得五十好幾。李芸前世當麵見過最大的官兒也就是鎮長,如今能見到一省主管大官,她不由得有些興奮。
王老石捋了捋胡須,麵有得色道:“這話你要是問別人,肯定不會有人知道。要問我,可就問對了人。我跟鄉長是多年的老友,這也就是我,他才會說。不然,哪能隨便誰都知道巡撫大人的底細?”
王老石自我吹捧了一陣,才切入正題:“新來的巡撫大人可不是什麽白胡子老頭,聽說他也就三十幾歲,一表人才,那氣度,少有人能比得了。聽說他十八歲就參加了殿試,是當今皇上欽點的探花郎。後來便在京城為官,深得皇上倚重。如今皇上將他外派到地方,也就是曆練個三五年,便會召回京城,加以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呢。”
李芸不禁對這位大人物肅然起敬:“原來如此,那他可真算得上年少有為。這位大人叫什麽名字?”
王老石道:“這位大人的姓氏很獨特,姓月,叫月晟寧。”
明之軒猛抽了馬兒一鞭,馬兒吃痛,嘶叫一聲,猛地邁開了步子,朝前衝去。
車廂裏的三人未料到馬車忽然加速,哎喲一聲,被顛簸得在車廂上重重撞了幾下。
“娘,小心!”李芸一手抓住扶手,一手扶住徐氏。
待徐氏坐穩,李芸掀開馬車門簾,探出頭去,皺著眉頭道:“明之軒,你怎麽了?突然加速,差點兒害得我們摔倒!”
明之軒沒有回頭,半晌,才淡淡地道:“我剛才不小心而已,放心,沒事了。”
李芸總覺得明之軒的背影有些僵硬,聲音聽起來也不太對勁,於是追問道:“真的沒事?”
明之軒抓著馬鞭的手揚了揚:“真的沒事。”
李芸目光在明之軒身上轉了一圈,忽然看到,他抓著韁繩的手緊緊捏成一個拳頭,捏得指節都發白了,猶自不肯鬆開。
李芸目光閃了閃,又看了明之軒的背影一眼,帶著疑惑坐回了車廂,沒有再說什麽。
明之軒緊緊握著拳頭,不敢鬆開。隻有這樣,他才能壓住心中的驚濤駭浪,才能壓住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才能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才不被不被人發現他心中的震動。
馬車繼續前行,偶爾遇到路邊的茶館,大家便停下來喝口茶歇息一陣,歇息好了,又繼續上路。
一路上,李芸暗中留意明之軒,卻見他依舊有說有笑,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似乎之前的異常,隻是李芸的錯覺。
日頭偏斜的時候,馬車進了一個小鎮。明之軒找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幹淨的客棧,要了兩件房,住了下來。
徐氏因為太過美貌,擔心多生事端,因此戴上了麵紗,晚飯也沒有到大堂去吃,而是讓店小二端到房間裏。李芸自然是陪徐氏一起吃飯,而明之軒則和王老石在大堂裏喝酒聊天。
徐氏有些神思不屬,一頓飯吃得極慢。
李芸放下碗筷,凝視著徐氏,認真地問道:“娘,你在想什麽?”
徐氏回過神來,搖頭道:“沒什麽。”
“娘,你如果有心事,可以跟芸兒說。”
“唉……”徐氏長長歎了口氣,一雙美目浮上了水光,遲疑片刻,道,“娘……想你外公外婆了。”
李芸柔聲道:“既然娘想外公外婆了,那這次從縣衙回來,我陪娘回娘家看看,給外公外婆上墳。”
徐氏沒有回答,伸手撫摸著李芸的頭發,勾起嘴唇笑了,眼角卻流下淚水來。
------題外話------
感謝給本書投票送鑽的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