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到甜頭,李芸打算再開墾一些荒地。
不過,入冬之後,經常有雨雪,不利於開荒。又將近年關,大家都在準備年貨,打掃屋子,非常的忙。審時度勢,李芸便將墾荒的計劃推到年後。
菜地如今空了出來,還未到播種藥材的時候,中間還有一些空檔。李芸便打算在空地上種了芹菜、薺菜、香菜、菠菜和卷心菜這幾種可以低溫生長的蔬菜,等到這一茬蔬菜收割了,也就差不多可以播種藥材了。
種菜不需要太多人手,李芸對何三幾人的表現很滿意,便打算還是請他們。她還擔心他們家裏忙碌,不願前來幫工,誰料她一開口,幾人都表示願意前來。
按照何三的說法:“你們對我們這麽好,你們家有需要,我們就算再忙,也得抽空來不是?”
說到底,正是李芸結善緣,得善果。
空地都種上了蔬菜,李芸也就心安了。一邊等著小菜苗茁壯成長,一邊研製著各種藥丸藥膏,得空教小刀弄一些養生的藥膳給大家強身健體,日子過得充實而自在。
進入臘月,天氣越發的寒冷,年味兒也漸漸濃了起來。
除了上學的二弟、三妹和何樹林,大家沒什麽特別的事,幾乎不出門,整天在家準備過年事宜,說說笑笑的,倒也熱鬧。
這天放學之後,明之軒照例給李芳診脈,診完之後,他微笑道:“二姑已經安全度過了頭三個月的危險期,如今胎象平穩,我也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這次他回去呂城,除了看望祖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之前李芸在春暉堂定了藥材,李芸和明之軒前去拿藥的時候,李忠卻換了一個態度,說是李芸並未給定金,春暉堂不可能會在沒有定金的情況下從京城調運名貴藥材過來。明之軒覺得此事蹊蹺,決定要去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李芸微微一怔,抬頭朝明之軒望去。
他要走?回呂城看望明謙還是去清平府還望月晟寧?他走了……還回來嗎?
“也是,快過年了,你也該回去跟家人團聚了。”徐氏笑道,“什麽時候回來?”
李芸一眨不眨地看著明之軒,等待他的回答。
明之軒卻沒有第一時間回答,一雙眸子朝李芸斜斜飛過來,雙目含情,呢喃般道:“芸芸,你希望我回來嗎?”
李芸白了明之軒一眼,懶得回答。哼,想要她表態,先給她想要的答案。在此之前,一切免談。
“你……不希望我回來?”某人的聲音,有些小小的受傷。
李芸低下頭,繼續看書,裝聾作啞。
“嗬嗬,芸兒當然是希望你回來的。”徐氏打圓場,嗔怪地看了一眼李芸,“這孩子,麵冷心熱,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當然知道芸芸舍不得我不回來,是不是,芸芸?”某人目光灼灼地盯著李芸,似乎不得到回應,誓不罷休。
被那道灼熱的目光盯著渾身不自在,李芸無奈抬頭,道:“是。”
明之軒笑得燦爛,卻聽李芸又道:“你要是不回來,我的診所可就開不下去了。我可不想我的藥爛在屋子裏,所以,你快去快回,別耽擱我賺錢。”
明之軒完全沒有被打擊到,依然笑得燦爛:“行,芸芸叫我快去快回,我就快去快回。”
“這兩孩子!”徐氏笑著搖搖頭,李芳也跟著笑。
李芸耳邊有些微熱,有些惱羞。這家夥,打情罵俏,也得分場合呀。
啊呸,她剛才在想什麽?她居然在想著和一個毛都沒長齊的熊孩子打情罵俏?難道是她的靈魂被禁錮在一個九歲的身體中,心理年齡也跟著變小了嗎?
決定了要回呂城,阿福當天便開心地收拾兩人的包裹。
“少爺,包裹都收拾好了。”阿福非常興奮,“阿福好想念呂城,這次回去,一定要玩個痛快。”
“我有說讓你也回去的嗎?”黑心的主人摸了摸鼻子,“我這次來回起碼得一個月,這麽長的時間,學生們的學業可不能耽誤了,你得留在這兒替我看著他們。”
阿福一臉苦相:“我的好少爺,你不是留了課業給他們嗎?等我們從呂城回來,檢查他們的課業不就行了?我在這兒,也教不了他們太多東西呀。”
“嗯?”明之軒眼神危險,“你這是在質疑少爺我的話?信不信我罰你三天不準睡覺?”
阿福大驚,心不甘情不願地道:“阿福還是留下來。”
哼,留下來,沒有黑心主人在眼前,他想怎麽睡就怎麽睡,好事!
這麽想著,阿福的內心稍稍平衡了一點。
“睡懶覺可以。”阿福的小心思全然沒能逃過明之軒的雙眼,“不過,你得替我看著王小石和何樹林。這兩個小子居心不良,有沒沒事老是向芸芸獻殷勤。”某人磨了磨牙,“我一走就是一個月,這兩個小子肯定會趁虛而入,我不得不防著點兒。”
阿福心中對自己少爺鄙視了又鄙視。
一遇到芸小姐的事,少爺便變得又沒有自信,又小肚雞腸,他這個當下人的都覺得麵上無光。人家芸小姐完全沒把王小石跟何樹林放在眼裏呢,少爺瞎操什麽心?
“嗯?心裏在說我壞話?”明之軒目光斜乜了過來,阿福立即換上狗腿的笑臉,“哪有?少爺在阿福心中最是英明神武,阿福最佩服少爺,怎麽會說少爺的壞話?”
第二天一早,在眾人的歡送下,明之軒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呂城的路。
“王三哥,還是沒有消息嗎?”
葉氏這些日子有些焦急,按照王老石的說法,他已經將葉氏在抓捕王氏母子的事上所立的功報了上去,按理說,將王氏財產獎勵給她的公文應該差不多發下來了。可是,她左等右等,還是不見動靜。
不但公文沒有動靜,王老石答應她幫助她丈夫李世德當上族長的承諾,到現在也還沒有兌現。
王老石不緊不慢地吸著卷葉煙,道:“著什麽急?到了年關,府衙忙得很,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事少不了你的,你回去耐心等著就是,公文早晚會下來的。”
“那我不是擔心夜長夢多嘛。”葉氏賠笑道,“我還有一件事要王三哥幫忙,不知王三哥有沒有時間――”
“再等幾天。”王老石知道葉氏指的是幫助李世德當上族長的事,抖了抖煙灰,道,“我答應了你,自然是說話算話,你等著就好。”
王老石把話說到這份上,葉氏雖然不滿意,卻也不敢再說什麽。萬一得罪了王老石,雞飛蛋打,那就得不償失了。事到如今,她也隻有耐心等待。
王老石倒並不是敷衍葉氏,而是他有他的計劃。
幾天之後,鄉上發了公文下來,對取得孝廉村的田壩村進行了表彰,對發生了惡劣案件的六合村進行了點名批評。
公文就貼在人來人往的祠堂外牆上,一些村民不識字,就有學童頭腦晃腦地把公文內容讀了出來。
大家一聽,自己村居然名聲掃地,無不覺得臉上無光,憤憤不平。
“唉,要不是出了這件事,那孝廉村,哪裏輪得上田壩村?”
“就是,現在不但孝廉村的美譽沒有了,還被點名批評,公告天下,咱們六合村的臉都被丟盡了。”
人群中,王老石痛心疾首地道:“我這個當村長的對不起大家,今年沒能拿到孝廉村的榮譽,反而還被點名批評,讓所有人蒙羞。”
大家紛紛道:“這不關村長的事,要怪就怪李家,養出這樣的人渣來,禍害了大家。”
“這件事我們王家人也有責任。”王老石搖頭歎氣,“王氏母子關押在祠堂的時候逃跑了,鄉長很生氣,認為我們六合村無能,連兩個犯人都看不住,所以我們村才被通報批評的。唉,都怪我們沒有把人看好。”
王老石不逃避自己的責任,勇於自我批評,讓大家對他增加了不少好感,紛紛安慰道:“村長你就不要自責了。”
越是對王老石有好感,大家就越是把王氏母子恨得牙癢癢的:“那兩個天殺的,跑什麽跑?沒跑掉,自己罪加一等不說,還連累我們大家在別的村麵前抬不起頭來,可惡!”
王老石對人群中的王五使了個眼色,示意他發話。
王五得令,高聲道:“其各位鄉親,其實王氏母子並不是自己逃走的,而是有人放他們走的。”
眾人一驚,還有這種事情?到底是誰這麽可惡,做出對大家不利的事情來?
說話的是王五,當初就是他看守王氏母子的。
有人表示懷疑:“此話當真?不會是你為了替自己開脫,故意這麽說的吧?”
“大家想想啊,王氏母子是誰家的人?誰會幫助他們?”王五哼了一聲道,“你們不信的話,盡管去找李家的人對峙,看我是不是在說謊!”
“李家?對哦,王氏母子是李家人,要放走他們,隻能是李家人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有人朝李家族長李一沐的大兒子李世顯喊道,“喊你爹出來,我們有話要問!”
李世顯心中咯噔一下,王氏母子正是在李一沐的授意下,由他親自放走的,他哪能讓李一沐出來跟大家對峙?
“都是王五亂嚼舌根,大家不要聽信他亂說。”李世顯一邊說著一邊準備開溜,“我可沒功夫跟你們在這兒胡鬧。”
王五將李世顯攔住:“你跑什麽呀?難道這事是你做的,你心虛?”
李世顯怒視王五:“你可不要血口噴人,憑什麽說是我做的?你拿出證據來!”
王五雙手籠袖,望著天,陰惻惻道:“我沒有證據,不過老天爺有眼,一些人做了對不起鄉親們的事,老天爺可都看得清清楚楚!你敢不敢對著老天爺發毒誓?要是王氏母子是你放走的,你就會被天打五雷轟!”
“我為什麽要發誓?莫名其妙!”李世顯心虛,自然不肯發誓,“拿出證據來,不然空口無憑,你再亂說,我告你誹謗!我可沒空在這兒聽你胡編亂造,哼!”
李世顯推開王五便開溜,眾人見他心虛的表情,越發的懷疑。
葉氏一直在人群中看熱鬧,知道王老石正在兌現他的諾言。眼前的情形,對她可是極為有利,她怎肯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大哥,你就別替大伯隱瞞了。”葉氏忽然上前一步,攔住李世顯,一臉為難地道,“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說幾句公道話。”
李世顯一臉警惕地看著葉氏:“你要做什麽?別忘了,你也是李家人!”
葉氏抹著不存在的眼淚:“正因為我是李家人,我不能讓其他李家的子孫因為大哥你和大伯兩人,而受到鄉親們的誤解,我也是沒有辦法。”
李世顯心知要糟糕,怒道:“住嘴!”
村民們哪肯就此罷休,紛紛道:“葉氏,你盡管說,我們替你撐腰!”“李世顯,你耍什麽橫?身正不怕影子斜,你既然說你沒做過,你怕什麽?”
眾怒難犯,李世顯隻得閉嘴,卻用目光狠狠地盯著葉氏。
葉氏根本不將李世顯的威脅放在眼中,做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樣子,緩緩道:“那天,王氏母子逃跑了,我們李家人聚在族長家裏,也就是我大伯家裏,商量派人去尋找王氏母子。當時大伯說了一句話。他說,王氏母子再不好,也是我們離開的人。暗示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哥,我可有沒有瞎說?”
李世顯一臉怒意地瞪著葉氏不說話,當時在場的李家人紛紛道:“是的,有這事。”
葉氏接著道:“後來,大伯就把大哥喊了過去,低聲囑咐了一番。我耳尖,將他們的談話一字不落地聽了來。我這才知道,那天晚上,正是大伯授意大哥將王氏母子放走,第二天,又擔心王氏母子被找到,所以特地安排人,往王氏母子逃走的方向隨意找找,以迷惑村長。”
王五一拍大腿:“是了!我前往尋找王氏母子的時候,正遇到李世顯,對我千般阻攔,不讓我往前走。還好我堅持,這才在前麵找到了王氏母子。”
他瞪著李世顯:“如果不是你放走的他們,你為何要阻攔於我?”
眾人齊聲喝道:“說,是不是你!”
“我、我、我……”李世顯連連後退,在眾人的逼視下,跌坐在地,捂著臉,嗚嗚哭道,“不要問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葉氏眼中得意的光一閃而過,裝著擦眼淚的樣子,將李世顯護在身後,道:“各位,我大哥是有苦衷的,他也是父命難為,你們就不要為難他了……”
眾人七嘴八舌道:“葉氏,也就你心腸好,還肯替他說話!”
有人高聲道:“說起來,李一沐更可惡,他身為李家的族長,如此自私自利,置六合村的利益於不顧,這樣的族長,你們李家人認,我們大夥兒可不認!”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話題終於轉到了族長的廢立問題上。
李世顯站起身來,激動的道:“我們李家人的事,你們外姓人沒有說話的份兒!”
王老石慢條斯理道:“自然,你們李家人誰當族長,是你們李家人的事。不過,這次因為你們父子,連累了大家,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次,還有一件事我必須要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從今年開始,如果評上孝廉村,會減少賦稅三成,反之,被當做反麵典型通報批評,則會增加三成賦稅。這下子,唉!”
這下子不單是麵子問題了,還牽扯到大家的利益。
眾人怒意翻騰,不幹了。
“這是他們李家人惹出來的事,憑什麽要大家來承擔?這多出來的三成稅子,理應由他們李家人來交!”
李姓子孫也不幹,紛紛道:“這件事跟我們大家夥兒也沒關係,事是族長他們父子做的,這多出來的稅,讓他們交去!”“就是,族長老了,盡做些糊塗事兒,不領著我們發家致富,反而陷我們於不義,令我們利益受損,要我說,這族長的位置,也該換換了!”
……
李芸他們不愛熱鬧,沒事基本不去祠堂那邊。
從劉小花的口中聽到這場鬧劇,徐氏和李芳歎了口氣,都搖頭不說話。
李芸皺了皺眉,隨即又釋然。
她之前沒猜到,葉氏的胃口竟然那麽大,竟然想要族長之位。不過,她沒打算理會此事。隻要不惹到她,誰當族長都無妨。
此時在六合村鬧得沸沸揚揚,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李一沐再當族長。最終眾意難違,李一沐黯然退位。至於族長的繼承人,在王老石的力舉之下,落在了葉氏的丈夫李世德頭上。
後來,王老石又充當了一把好人,向大家宣布,在他的求情之下,上麵撤銷了多交三成賦稅的決定。
李芸不是惹是生非的人,每天打理田園,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料,人怕出名豬怕壯,她能幹會賺錢,便有人把主意打到她的頭上。
一天,葉氏提著一筐雞蛋,帶著媒婆,上了門。
----
不過,入冬之後,經常有雨雪,不利於開荒。又將近年關,大家都在準備年貨,打掃屋子,非常的忙。審時度勢,李芸便將墾荒的計劃推到年後。
菜地如今空了出來,還未到播種藥材的時候,中間還有一些空檔。李芸便打算在空地上種了芹菜、薺菜、香菜、菠菜和卷心菜這幾種可以低溫生長的蔬菜,等到這一茬蔬菜收割了,也就差不多可以播種藥材了。
種菜不需要太多人手,李芸對何三幾人的表現很滿意,便打算還是請他們。她還擔心他們家裏忙碌,不願前來幫工,誰料她一開口,幾人都表示願意前來。
按照何三的說法:“你們對我們這麽好,你們家有需要,我們就算再忙,也得抽空來不是?”
說到底,正是李芸結善緣,得善果。
空地都種上了蔬菜,李芸也就心安了。一邊等著小菜苗茁壯成長,一邊研製著各種藥丸藥膏,得空教小刀弄一些養生的藥膳給大家強身健體,日子過得充實而自在。
進入臘月,天氣越發的寒冷,年味兒也漸漸濃了起來。
除了上學的二弟、三妹和何樹林,大家沒什麽特別的事,幾乎不出門,整天在家準備過年事宜,說說笑笑的,倒也熱鬧。
這天放學之後,明之軒照例給李芳診脈,診完之後,他微笑道:“二姑已經安全度過了頭三個月的危險期,如今胎象平穩,我也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這次他回去呂城,除了看望祖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之前李芸在春暉堂定了藥材,李芸和明之軒前去拿藥的時候,李忠卻換了一個態度,說是李芸並未給定金,春暉堂不可能會在沒有定金的情況下從京城調運名貴藥材過來。明之軒覺得此事蹊蹺,決定要去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李芸微微一怔,抬頭朝明之軒望去。
他要走?回呂城看望明謙還是去清平府還望月晟寧?他走了……還回來嗎?
“也是,快過年了,你也該回去跟家人團聚了。”徐氏笑道,“什麽時候回來?”
李芸一眨不眨地看著明之軒,等待他的回答。
明之軒卻沒有第一時間回答,一雙眸子朝李芸斜斜飛過來,雙目含情,呢喃般道:“芸芸,你希望我回來嗎?”
李芸白了明之軒一眼,懶得回答。哼,想要她表態,先給她想要的答案。在此之前,一切免談。
“你……不希望我回來?”某人的聲音,有些小小的受傷。
李芸低下頭,繼續看書,裝聾作啞。
“嗬嗬,芸兒當然是希望你回來的。”徐氏打圓場,嗔怪地看了一眼李芸,“這孩子,麵冷心熱,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當然知道芸芸舍不得我不回來,是不是,芸芸?”某人目光灼灼地盯著李芸,似乎不得到回應,誓不罷休。
被那道灼熱的目光盯著渾身不自在,李芸無奈抬頭,道:“是。”
明之軒笑得燦爛,卻聽李芸又道:“你要是不回來,我的診所可就開不下去了。我可不想我的藥爛在屋子裏,所以,你快去快回,別耽擱我賺錢。”
明之軒完全沒有被打擊到,依然笑得燦爛:“行,芸芸叫我快去快回,我就快去快回。”
“這兩孩子!”徐氏笑著搖搖頭,李芳也跟著笑。
李芸耳邊有些微熱,有些惱羞。這家夥,打情罵俏,也得分場合呀。
啊呸,她剛才在想什麽?她居然在想著和一個毛都沒長齊的熊孩子打情罵俏?難道是她的靈魂被禁錮在一個九歲的身體中,心理年齡也跟著變小了嗎?
決定了要回呂城,阿福當天便開心地收拾兩人的包裹。
“少爺,包裹都收拾好了。”阿福非常興奮,“阿福好想念呂城,這次回去,一定要玩個痛快。”
“我有說讓你也回去的嗎?”黑心的主人摸了摸鼻子,“我這次來回起碼得一個月,這麽長的時間,學生們的學業可不能耽誤了,你得留在這兒替我看著他們。”
阿福一臉苦相:“我的好少爺,你不是留了課業給他們嗎?等我們從呂城回來,檢查他們的課業不就行了?我在這兒,也教不了他們太多東西呀。”
“嗯?”明之軒眼神危險,“你這是在質疑少爺我的話?信不信我罰你三天不準睡覺?”
阿福大驚,心不甘情不願地道:“阿福還是留下來。”
哼,留下來,沒有黑心主人在眼前,他想怎麽睡就怎麽睡,好事!
這麽想著,阿福的內心稍稍平衡了一點。
“睡懶覺可以。”阿福的小心思全然沒能逃過明之軒的雙眼,“不過,你得替我看著王小石和何樹林。這兩個小子居心不良,有沒沒事老是向芸芸獻殷勤。”某人磨了磨牙,“我一走就是一個月,這兩個小子肯定會趁虛而入,我不得不防著點兒。”
阿福心中對自己少爺鄙視了又鄙視。
一遇到芸小姐的事,少爺便變得又沒有自信,又小肚雞腸,他這個當下人的都覺得麵上無光。人家芸小姐完全沒把王小石跟何樹林放在眼裏呢,少爺瞎操什麽心?
“嗯?心裏在說我壞話?”明之軒目光斜乜了過來,阿福立即換上狗腿的笑臉,“哪有?少爺在阿福心中最是英明神武,阿福最佩服少爺,怎麽會說少爺的壞話?”
第二天一早,在眾人的歡送下,明之軒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呂城的路。
“王三哥,還是沒有消息嗎?”
葉氏這些日子有些焦急,按照王老石的說法,他已經將葉氏在抓捕王氏母子的事上所立的功報了上去,按理說,將王氏財產獎勵給她的公文應該差不多發下來了。可是,她左等右等,還是不見動靜。
不但公文沒有動靜,王老石答應她幫助她丈夫李世德當上族長的承諾,到現在也還沒有兌現。
王老石不緊不慢地吸著卷葉煙,道:“著什麽急?到了年關,府衙忙得很,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事少不了你的,你回去耐心等著就是,公文早晚會下來的。”
“那我不是擔心夜長夢多嘛。”葉氏賠笑道,“我還有一件事要王三哥幫忙,不知王三哥有沒有時間――”
“再等幾天。”王老石知道葉氏指的是幫助李世德當上族長的事,抖了抖煙灰,道,“我答應了你,自然是說話算話,你等著就好。”
王老石把話說到這份上,葉氏雖然不滿意,卻也不敢再說什麽。萬一得罪了王老石,雞飛蛋打,那就得不償失了。事到如今,她也隻有耐心等待。
王老石倒並不是敷衍葉氏,而是他有他的計劃。
幾天之後,鄉上發了公文下來,對取得孝廉村的田壩村進行了表彰,對發生了惡劣案件的六合村進行了點名批評。
公文就貼在人來人往的祠堂外牆上,一些村民不識字,就有學童頭腦晃腦地把公文內容讀了出來。
大家一聽,自己村居然名聲掃地,無不覺得臉上無光,憤憤不平。
“唉,要不是出了這件事,那孝廉村,哪裏輪得上田壩村?”
“就是,現在不但孝廉村的美譽沒有了,還被點名批評,公告天下,咱們六合村的臉都被丟盡了。”
人群中,王老石痛心疾首地道:“我這個當村長的對不起大家,今年沒能拿到孝廉村的榮譽,反而還被點名批評,讓所有人蒙羞。”
大家紛紛道:“這不關村長的事,要怪就怪李家,養出這樣的人渣來,禍害了大家。”
“這件事我們王家人也有責任。”王老石搖頭歎氣,“王氏母子關押在祠堂的時候逃跑了,鄉長很生氣,認為我們六合村無能,連兩個犯人都看不住,所以我們村才被通報批評的。唉,都怪我們沒有把人看好。”
王老石不逃避自己的責任,勇於自我批評,讓大家對他增加了不少好感,紛紛安慰道:“村長你就不要自責了。”
越是對王老石有好感,大家就越是把王氏母子恨得牙癢癢的:“那兩個天殺的,跑什麽跑?沒跑掉,自己罪加一等不說,還連累我們大家在別的村麵前抬不起頭來,可惡!”
王老石對人群中的王五使了個眼色,示意他發話。
王五得令,高聲道:“其各位鄉親,其實王氏母子並不是自己逃走的,而是有人放他們走的。”
眾人一驚,還有這種事情?到底是誰這麽可惡,做出對大家不利的事情來?
說話的是王五,當初就是他看守王氏母子的。
有人表示懷疑:“此話當真?不會是你為了替自己開脫,故意這麽說的吧?”
“大家想想啊,王氏母子是誰家的人?誰會幫助他們?”王五哼了一聲道,“你們不信的話,盡管去找李家的人對峙,看我是不是在說謊!”
“李家?對哦,王氏母子是李家人,要放走他們,隻能是李家人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有人朝李家族長李一沐的大兒子李世顯喊道,“喊你爹出來,我們有話要問!”
李世顯心中咯噔一下,王氏母子正是在李一沐的授意下,由他親自放走的,他哪能讓李一沐出來跟大家對峙?
“都是王五亂嚼舌根,大家不要聽信他亂說。”李世顯一邊說著一邊準備開溜,“我可沒功夫跟你們在這兒胡鬧。”
王五將李世顯攔住:“你跑什麽呀?難道這事是你做的,你心虛?”
李世顯怒視王五:“你可不要血口噴人,憑什麽說是我做的?你拿出證據來!”
王五雙手籠袖,望著天,陰惻惻道:“我沒有證據,不過老天爺有眼,一些人做了對不起鄉親們的事,老天爺可都看得清清楚楚!你敢不敢對著老天爺發毒誓?要是王氏母子是你放走的,你就會被天打五雷轟!”
“我為什麽要發誓?莫名其妙!”李世顯心虛,自然不肯發誓,“拿出證據來,不然空口無憑,你再亂說,我告你誹謗!我可沒空在這兒聽你胡編亂造,哼!”
李世顯推開王五便開溜,眾人見他心虛的表情,越發的懷疑。
葉氏一直在人群中看熱鬧,知道王老石正在兌現他的諾言。眼前的情形,對她可是極為有利,她怎肯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大哥,你就別替大伯隱瞞了。”葉氏忽然上前一步,攔住李世顯,一臉為難地道,“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說幾句公道話。”
李世顯一臉警惕地看著葉氏:“你要做什麽?別忘了,你也是李家人!”
葉氏抹著不存在的眼淚:“正因為我是李家人,我不能讓其他李家的子孫因為大哥你和大伯兩人,而受到鄉親們的誤解,我也是沒有辦法。”
李世顯心知要糟糕,怒道:“住嘴!”
村民們哪肯就此罷休,紛紛道:“葉氏,你盡管說,我們替你撐腰!”“李世顯,你耍什麽橫?身正不怕影子斜,你既然說你沒做過,你怕什麽?”
眾怒難犯,李世顯隻得閉嘴,卻用目光狠狠地盯著葉氏。
葉氏根本不將李世顯的威脅放在眼中,做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樣子,緩緩道:“那天,王氏母子逃跑了,我們李家人聚在族長家裏,也就是我大伯家裏,商量派人去尋找王氏母子。當時大伯說了一句話。他說,王氏母子再不好,也是我們離開的人。暗示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哥,我可有沒有瞎說?”
李世顯一臉怒意地瞪著葉氏不說話,當時在場的李家人紛紛道:“是的,有這事。”
葉氏接著道:“後來,大伯就把大哥喊了過去,低聲囑咐了一番。我耳尖,將他們的談話一字不落地聽了來。我這才知道,那天晚上,正是大伯授意大哥將王氏母子放走,第二天,又擔心王氏母子被找到,所以特地安排人,往王氏母子逃走的方向隨意找找,以迷惑村長。”
王五一拍大腿:“是了!我前往尋找王氏母子的時候,正遇到李世顯,對我千般阻攔,不讓我往前走。還好我堅持,這才在前麵找到了王氏母子。”
他瞪著李世顯:“如果不是你放走的他們,你為何要阻攔於我?”
眾人齊聲喝道:“說,是不是你!”
“我、我、我……”李世顯連連後退,在眾人的逼視下,跌坐在地,捂著臉,嗚嗚哭道,“不要問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葉氏眼中得意的光一閃而過,裝著擦眼淚的樣子,將李世顯護在身後,道:“各位,我大哥是有苦衷的,他也是父命難為,你們就不要為難他了……”
眾人七嘴八舌道:“葉氏,也就你心腸好,還肯替他說話!”
有人高聲道:“說起來,李一沐更可惡,他身為李家的族長,如此自私自利,置六合村的利益於不顧,這樣的族長,你們李家人認,我們大夥兒可不認!”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話題終於轉到了族長的廢立問題上。
李世顯站起身來,激動的道:“我們李家人的事,你們外姓人沒有說話的份兒!”
王老石慢條斯理道:“自然,你們李家人誰當族長,是你們李家人的事。不過,這次因為你們父子,連累了大家,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次,還有一件事我必須要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從今年開始,如果評上孝廉村,會減少賦稅三成,反之,被當做反麵典型通報批評,則會增加三成賦稅。這下子,唉!”
這下子不單是麵子問題了,還牽扯到大家的利益。
眾人怒意翻騰,不幹了。
“這是他們李家人惹出來的事,憑什麽要大家來承擔?這多出來的三成稅子,理應由他們李家人來交!”
李姓子孫也不幹,紛紛道:“這件事跟我們大家夥兒也沒關係,事是族長他們父子做的,這多出來的稅,讓他們交去!”“就是,族長老了,盡做些糊塗事兒,不領著我們發家致富,反而陷我們於不義,令我們利益受損,要我說,這族長的位置,也該換換了!”
……
李芸他們不愛熱鬧,沒事基本不去祠堂那邊。
從劉小花的口中聽到這場鬧劇,徐氏和李芳歎了口氣,都搖頭不說話。
李芸皺了皺眉,隨即又釋然。
她之前沒猜到,葉氏的胃口竟然那麽大,竟然想要族長之位。不過,她沒打算理會此事。隻要不惹到她,誰當族長都無妨。
此時在六合村鬧得沸沸揚揚,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李一沐再當族長。最終眾意難違,李一沐黯然退位。至於族長的繼承人,在王老石的力舉之下,落在了葉氏的丈夫李世德頭上。
後來,王老石又充當了一把好人,向大家宣布,在他的求情之下,上麵撤銷了多交三成賦稅的決定。
李芸不是惹是生非的人,每天打理田園,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料,人怕出名豬怕壯,她能幹會賺錢,便有人把主意打到她的頭上。
一天,葉氏提著一筐雞蛋,帶著媒婆,上了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