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姑娘是真的愛沈焌的才、愛沈焌的貌、愛沈焌的體貼、愛沈焌的溫柔,哪怕他沒錢,也願意與他在一起的。但是老鴇龜公們如何過得去?
要知道,姑娘每做到了姑娘這一行當,這一身子就不是屬於她自己的了。你看她唱個曲、說句話、喝杯酒、陪個席,就是赤金白銀的拿、紅綃雪緞的賞,發財多容易似的,其實媽媽道“我培養你這麽多年,真是拿銀子打都照樣兒打出這麽個人來了”,要抽個肥籌,誰能攔著她不抽呢?那龜公在外頭擋著無賴潑皮們,功勞不大麽?那姑娘難道不想買個安全麽?買了安全才好開生意、開了生意賺了錢,難道不給龜公分潤麽?說不過去的!還有,你在哪裏做生意?難道大馬路邊上、還是野地裏就地開夥?難道不要找個房間,那房間還要齊整、院子也要拾掇得幹淨,才好招待貴客的?貴客來了,你外麵不要有人幫貴客攏馬接轎?不要有人端茶奉瓜子?不要有人溫酒絞手巾?這些人你不都要開銷?杯裏的酒、盤裏的菜、欄前的花、爐中的香,哪一件不是要錢的?你為了一顆瓜子一瓣花香去跟貴客報銷嗎?還不都在貴客打賞的錢裏開銷這成本了?
這樣算下來,姑娘不但很難賺到多少錢。再算算她們頭上插戴、身上妝裹、平常的享受……搞不好還要貼錢呢!
有的姑娘本來是自由身,就是沒經營好,花天酒地的,最後算算反而賠了,欠那些攏馬的接轎的溫酒的奉茶的錢,還不上,怎麽辦?隻好插標競賣——不是賣給貴客贖身,是指望著有眼光會經營的媽媽、龜公們,看她還有前途,幫她把債務開銷了。接了她去。從此她就從自由職業者轉為包身工,憑老板怎麽說、就要怎麽做事給老板賺錢了。
世事如此,有幾個姑娘是能自主的呢?
沈焌還想在群芳世界裏泡,又想著是不是能借此找到那對主婢。沒錢了。還怎麽泡、怎麽找人呢?難道回去跟父母認錯不成?沈焌不是這種人!
事在人為,還真被他找到一個辦法,沒錢還能繼續在花叢裏泡著,人家還不會嫌棄他!
怎麽著呢?首先,他寫詞。繼續寫淫詞豔曲給姑娘們唱著,很能招攬客人,老鴇們也喜歡要他的詞,就不好意思把他拒絕得太厲害。
其次呢,他還想了個法子,放出話,要做個花案!
不但他自己做,他還聯絡了一個會畫畫的浪蕩畫家,跟他一起做。
他們兩個,品鑒了不少佳人。就整理成冊子來,說這個的妙處在哪、那個的好處是啥,有畫、還有題詩,什麽“獨憐芳草澗邊生”、什麽“天生一個仙人洞”,都成了現成的絕妙好題句。不但每個佳人有字有畫有題,而且他們還排了名次!像什麽靈力大賽啊才藝大賽什麽的,這佳人花案,也排出狀元探花榜眼來。
這麽一來,他們頓時就紅了。那冊子暢銷,賣了好多錢。總算沈焌還知道廉恥。用的是筆名,沒敢傳回去叫他父老爹媽知道。
想排在前麵的妓女呢,就爭相賄賂他,出身體也可以。出錢也可以。沈焌覺得這倒成了一番事業啊嗬!
在這過程中,他當然還是在想辦法尋找那對主婢。畢竟是救他出難的恩人嘛!而且在那樣的痛苦之後品嚐的魚水之歡,格外歡暢,似乎在別人身上難以找回一樣的了。他真想跟那對主婢一敘舊情。
舊情沒找到,舊牢獄又找上門來。沈焌又被抓回去了。
說是他輕薄,所以要懲治他。但光是排花案而已。粉頭肯、客人也肯,皆大歡喜的事兒,官府辦他幹什麽?
卻是那主婢的事兒犯了。
看官,你道那女人是哪一個?便是新接任老爺的夫人!
那夫人生就有幾分顏色,是極嬌癡一個人。要說起她的事跡,有個例子。那老爺剛上任時候,同官的夫人們來拜望新老爺的夫人。新夫人就問帶頭的夫人:“貴姓啊?”
那夫人回答:“姓陸。”
新夫人臉色就不好看了,又問第二位夫人:“貴姓?”
第二位夫人回答說:“姓漆。”
新夫人勃然大怒,也不顧給丈夫同僚夫人留體麵,翻身就進內府去了。接風夫人們在外堂麵麵相覷。早有下人回了新老爺。新老爺知道這內帷風波要演化成外堂風浪的,連忙去問新夫人怎麽回事。新夫人嘟著嘴跟那新老爺報怨:“一個說姓六、一個說姓七,都是商量好的故意來戲弄我的!”
原來她姓伍。
新老爺搖頭道:“人各有姓。湊了巧了,你計較這麽多幹嘛?”
伍夫人還是不樂意。新老爺沉下臉道:“誥命夫人還要不要做了?懂事一點!出去打圓場!不然我陪你出去!”
這一“陪”字,跟“押你出去”也差不多。伍夫人這才委委屈屈的去了。
經此一事,夫妻兩人性情之不合,可見一斑。後來聽說新老爺捉了個考生捶楚,那考生卻是出名風流的“花謎詩郎”。伍夫人倒想試試口味,又想報複新老爺,就趁新老爺不在,叫侍婢先把人帶出來,一來二去,就真的先後入港,聞得老爺快回府了,才連忙回去。新老爺後來想起牢裏這沈生,問起來,伍夫人就說已經受了人情了。新老爺自己也受了人情,就沒追究。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沈焌就不是低調的人。這事到底泄露。新老爺綠帽子難戴,先一怒之下把侍婢殺了,再尋夫人,夫人已經不在,大約聽到風聲溜之大吉了。新老爺再去捉沈焌到案,也不能為了花案就殺他、也不能自暴其短說出夫人的醜事、那卷上題名一事已經了結也不便重翻。如何是好?
事在人為!
沈焌想得出花案,新老爺也想得出鐵案。
當初給考生報名的時候,沈焌不是為了麵子,把自己說成了沈頤的同宗嗎?事實上他又不是!新老爺就說他一個冒認聖親的罪過,把他打一頓。這次老爺給衙役暗號了,非打死不可。衙役下了重手,沈焌皮肉乍看沒大破,當時就打得作聲不得,隻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抬回去不久,就死了。新老爺還叫法醫說他是聲色淘虛了身子,這才容易打死的哩!
死訊傳回沈家,沈母當時就哭暈過去。沈家合家上下都震動,卻畢竟是鄉下一個土商人,不知確情。
確情在哪裏?有個女人給他們報告來了。
那女人青布包頭,掩了麵目,告訴他們沈焌被新老爺整死的始末。沈家頓時痛罵起伍夫人來:“不要命的****!自己合不攏腿,連累我公子一條性命!”
那告密的女人頓時就不樂意了:“沈公子自己做得挺樂嗬的,不該先罵他嗎?”又道:“你們無理,我就不告訴你們怎麽對付那新老爺啦!”
沈家人連忙請教。那告密女人便把新老爺幾樁不宜向外人道的秘密,告訴了華亭沈家,道:“你們知道怎麽做了?”
沈家人知道!去向官府告發新老爺這些不法情事去!
他們打點著進城告狀,沈焌嬸娘想起來:“這女人怎麽知道這麽清楚。我們罵伍****,她急什麽?她不會就是伍****吧?”
沈家人這才警醒,連忙去找那女人,那女人早已不見了。
沈家人告倒了新老爺。那學使病也好了,官複原職,旋即高升,倒是否極泰來。聽說他從前救過一隻白狐,又有人說那伍夫人哪是****?分明是白狐,替學使逢凶化吉、報恩來啦!
然而新老爺卻也沒有被處死。他快倒台的時候,一咬牙,自閹了——放心,沒有練葵花寶典——倒是報效給顧城王作宦官了。倒也蒙顧城王寵信。有了顧城王罩著,這新老爺就死不了了。
沈家沒有給沈焌報完仇,還是不甘心。他們琢磨著:不甘心還能怎麽著?不搞倒顧城王,就搞不死新老爺。怎麽?還能把顧城王搞死?
也隻能丟開手了。
倒是那肇禍的王老,又卷了大筆金銀去,難道沈家就能放過他不成?
不放過也不行。因王老真的應了劫數,死啦!
這劫數應得也稀奇,卻說王老背著巨款,沒白沒黑的逃回家,搞得一身灰土、衣履撕破、額角都撞了一塊紅腫,好不狼狽!進得家,卻見黑洞洞、冷清清,原來旁係親戚有個大婚禮,闔家幾乎都參禮去了。剩下一個子侄看家,還押貨去了。王老當此時也,淒風苦雨,猛想起他老姐姐來,不知還在不在。
他這姐姐從小照顧他長大的,如今也老邁了,一向昏聵,閑常自己住在側廂禮神念聖,年輕人都懶得跟她多話。連王老也與她疏遠。今日不知怎麽了,倒想念起她來。
推開側廂門,那老姐姐竟還沒睡,也沒點燈,就黑骨腦兒的坐在廳當中的搖椅裏。王老沒防備,幾乎被絆一跤,連忙點燈來看,埋怨她:“怎麽不點燈呢!”(未完待續。)
要知道,姑娘每做到了姑娘這一行當,這一身子就不是屬於她自己的了。你看她唱個曲、說句話、喝杯酒、陪個席,就是赤金白銀的拿、紅綃雪緞的賞,發財多容易似的,其實媽媽道“我培養你這麽多年,真是拿銀子打都照樣兒打出這麽個人來了”,要抽個肥籌,誰能攔著她不抽呢?那龜公在外頭擋著無賴潑皮們,功勞不大麽?那姑娘難道不想買個安全麽?買了安全才好開生意、開了生意賺了錢,難道不給龜公分潤麽?說不過去的!還有,你在哪裏做生意?難道大馬路邊上、還是野地裏就地開夥?難道不要找個房間,那房間還要齊整、院子也要拾掇得幹淨,才好招待貴客的?貴客來了,你外麵不要有人幫貴客攏馬接轎?不要有人端茶奉瓜子?不要有人溫酒絞手巾?這些人你不都要開銷?杯裏的酒、盤裏的菜、欄前的花、爐中的香,哪一件不是要錢的?你為了一顆瓜子一瓣花香去跟貴客報銷嗎?還不都在貴客打賞的錢裏開銷這成本了?
這樣算下來,姑娘不但很難賺到多少錢。再算算她們頭上插戴、身上妝裹、平常的享受……搞不好還要貼錢呢!
有的姑娘本來是自由身,就是沒經營好,花天酒地的,最後算算反而賠了,欠那些攏馬的接轎的溫酒的奉茶的錢,還不上,怎麽辦?隻好插標競賣——不是賣給貴客贖身,是指望著有眼光會經營的媽媽、龜公們,看她還有前途,幫她把債務開銷了。接了她去。從此她就從自由職業者轉為包身工,憑老板怎麽說、就要怎麽做事給老板賺錢了。
世事如此,有幾個姑娘是能自主的呢?
沈焌還想在群芳世界裏泡,又想著是不是能借此找到那對主婢。沒錢了。還怎麽泡、怎麽找人呢?難道回去跟父母認錯不成?沈焌不是這種人!
事在人為,還真被他找到一個辦法,沒錢還能繼續在花叢裏泡著,人家還不會嫌棄他!
怎麽著呢?首先,他寫詞。繼續寫淫詞豔曲給姑娘們唱著,很能招攬客人,老鴇們也喜歡要他的詞,就不好意思把他拒絕得太厲害。
其次呢,他還想了個法子,放出話,要做個花案!
不但他自己做,他還聯絡了一個會畫畫的浪蕩畫家,跟他一起做。
他們兩個,品鑒了不少佳人。就整理成冊子來,說這個的妙處在哪、那個的好處是啥,有畫、還有題詩,什麽“獨憐芳草澗邊生”、什麽“天生一個仙人洞”,都成了現成的絕妙好題句。不但每個佳人有字有畫有題,而且他們還排了名次!像什麽靈力大賽啊才藝大賽什麽的,這佳人花案,也排出狀元探花榜眼來。
這麽一來,他們頓時就紅了。那冊子暢銷,賣了好多錢。總算沈焌還知道廉恥。用的是筆名,沒敢傳回去叫他父老爹媽知道。
想排在前麵的妓女呢,就爭相賄賂他,出身體也可以。出錢也可以。沈焌覺得這倒成了一番事業啊嗬!
在這過程中,他當然還是在想辦法尋找那對主婢。畢竟是救他出難的恩人嘛!而且在那樣的痛苦之後品嚐的魚水之歡,格外歡暢,似乎在別人身上難以找回一樣的了。他真想跟那對主婢一敘舊情。
舊情沒找到,舊牢獄又找上門來。沈焌又被抓回去了。
說是他輕薄,所以要懲治他。但光是排花案而已。粉頭肯、客人也肯,皆大歡喜的事兒,官府辦他幹什麽?
卻是那主婢的事兒犯了。
看官,你道那女人是哪一個?便是新接任老爺的夫人!
那夫人生就有幾分顏色,是極嬌癡一個人。要說起她的事跡,有個例子。那老爺剛上任時候,同官的夫人們來拜望新老爺的夫人。新夫人就問帶頭的夫人:“貴姓啊?”
那夫人回答:“姓陸。”
新夫人臉色就不好看了,又問第二位夫人:“貴姓?”
第二位夫人回答說:“姓漆。”
新夫人勃然大怒,也不顧給丈夫同僚夫人留體麵,翻身就進內府去了。接風夫人們在外堂麵麵相覷。早有下人回了新老爺。新老爺知道這內帷風波要演化成外堂風浪的,連忙去問新夫人怎麽回事。新夫人嘟著嘴跟那新老爺報怨:“一個說姓六、一個說姓七,都是商量好的故意來戲弄我的!”
原來她姓伍。
新老爺搖頭道:“人各有姓。湊了巧了,你計較這麽多幹嘛?”
伍夫人還是不樂意。新老爺沉下臉道:“誥命夫人還要不要做了?懂事一點!出去打圓場!不然我陪你出去!”
這一“陪”字,跟“押你出去”也差不多。伍夫人這才委委屈屈的去了。
經此一事,夫妻兩人性情之不合,可見一斑。後來聽說新老爺捉了個考生捶楚,那考生卻是出名風流的“花謎詩郎”。伍夫人倒想試試口味,又想報複新老爺,就趁新老爺不在,叫侍婢先把人帶出來,一來二去,就真的先後入港,聞得老爺快回府了,才連忙回去。新老爺後來想起牢裏這沈生,問起來,伍夫人就說已經受了人情了。新老爺自己也受了人情,就沒追究。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沈焌就不是低調的人。這事到底泄露。新老爺綠帽子難戴,先一怒之下把侍婢殺了,再尋夫人,夫人已經不在,大約聽到風聲溜之大吉了。新老爺再去捉沈焌到案,也不能為了花案就殺他、也不能自暴其短說出夫人的醜事、那卷上題名一事已經了結也不便重翻。如何是好?
事在人為!
沈焌想得出花案,新老爺也想得出鐵案。
當初給考生報名的時候,沈焌不是為了麵子,把自己說成了沈頤的同宗嗎?事實上他又不是!新老爺就說他一個冒認聖親的罪過,把他打一頓。這次老爺給衙役暗號了,非打死不可。衙役下了重手,沈焌皮肉乍看沒大破,當時就打得作聲不得,隻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抬回去不久,就死了。新老爺還叫法醫說他是聲色淘虛了身子,這才容易打死的哩!
死訊傳回沈家,沈母當時就哭暈過去。沈家合家上下都震動,卻畢竟是鄉下一個土商人,不知確情。
確情在哪裏?有個女人給他們報告來了。
那女人青布包頭,掩了麵目,告訴他們沈焌被新老爺整死的始末。沈家頓時痛罵起伍夫人來:“不要命的****!自己合不攏腿,連累我公子一條性命!”
那告密的女人頓時就不樂意了:“沈公子自己做得挺樂嗬的,不該先罵他嗎?”又道:“你們無理,我就不告訴你們怎麽對付那新老爺啦!”
沈家人連忙請教。那告密女人便把新老爺幾樁不宜向外人道的秘密,告訴了華亭沈家,道:“你們知道怎麽做了?”
沈家人知道!去向官府告發新老爺這些不法情事去!
他們打點著進城告狀,沈焌嬸娘想起來:“這女人怎麽知道這麽清楚。我們罵伍****,她急什麽?她不會就是伍****吧?”
沈家人這才警醒,連忙去找那女人,那女人早已不見了。
沈家人告倒了新老爺。那學使病也好了,官複原職,旋即高升,倒是否極泰來。聽說他從前救過一隻白狐,又有人說那伍夫人哪是****?分明是白狐,替學使逢凶化吉、報恩來啦!
然而新老爺卻也沒有被處死。他快倒台的時候,一咬牙,自閹了——放心,沒有練葵花寶典——倒是報效給顧城王作宦官了。倒也蒙顧城王寵信。有了顧城王罩著,這新老爺就死不了了。
沈家沒有給沈焌報完仇,還是不甘心。他們琢磨著:不甘心還能怎麽著?不搞倒顧城王,就搞不死新老爺。怎麽?還能把顧城王搞死?
也隻能丟開手了。
倒是那肇禍的王老,又卷了大筆金銀去,難道沈家就能放過他不成?
不放過也不行。因王老真的應了劫數,死啦!
這劫數應得也稀奇,卻說王老背著巨款,沒白沒黑的逃回家,搞得一身灰土、衣履撕破、額角都撞了一塊紅腫,好不狼狽!進得家,卻見黑洞洞、冷清清,原來旁係親戚有個大婚禮,闔家幾乎都參禮去了。剩下一個子侄看家,還押貨去了。王老當此時也,淒風苦雨,猛想起他老姐姐來,不知還在不在。
他這姐姐從小照顧他長大的,如今也老邁了,一向昏聵,閑常自己住在側廂禮神念聖,年輕人都懶得跟她多話。連王老也與她疏遠。今日不知怎麽了,倒想念起她來。
推開側廂門,那老姐姐竟還沒睡,也沒點燈,就黑骨腦兒的坐在廳當中的搖椅裏。王老沒防備,幾乎被絆一跤,連忙點燈來看,埋怨她:“怎麽不點燈呢!”(未完待續。)